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温泉 » 合水水库

合水水库

发布时间: 2020-12-02 03:51:50

㈠ 阳春市排前二十名的水库有哪些

1、沙垌水库
2、那马水库
3、蛤山水库
4、蒲刻塘水库
5、瑶田水库
6、仙家垌水库
7、石仔岭水库
8、万祥水库
9、北河水库
10、围河水库
11、石陂水库
12、那梭水库
13、那且水库
14、爱国水库
15、春城附近的有合水水库
16、东湖水库
17、春南的有
18河表水库、

㈡ 兴宁哪里可以钓鱼

宁江河,合水水库
龙田石壁,五华。小屋梁水库都可以
径南的渔场上温公水库,兴宁第二大水库。

㈢ 梅江的水利

合水水库,位于梅州市兴宁市兴城北部13公里的宁江主流黄陂河与罗岗河汇合处,集雨面积600 平方公里,占宁江流域面积1364.75平方公里的43.96%,最大库容1.1亿立方米,有效库容3586万立方米,灌溉面积5213.33公顷,属大型水库。1987年,按新标准500年一遇设计,相应水位139.49米,库容9047万立方米;2000年一遇校核,相应水位141.25米,库容11469万立方米;前汛期防限水位132.16米,相应库容2408万立方米;后汛期防限水位133.2米,相应库容3043万立方米;正常水位134.00米,相应库容3586万立方米。首期工程于1987年12月动工,1991年6月完工。第二期工程于1991年11月动工,1993年冬完工。建成坝后电站1座,将原9孔溢洪涵中的3孔改建为发电输水涵,设计水头10.5米、单机流量10.5立方米/秒,装机3台,总容量3000千瓦,1992年4月投产。
石壁水库,是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的中型水库。位于兴城东北部17公里的梅河上游,集水面积102平方公里,总库容1072万立方米,有效库容5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685公顷。坝后电站装机3台,总容量520千瓦。1993年7月,动工兴建坝后电站,装机1台,容量320千瓦,1994年3月28日试机发电。
梅西水库,原名上官塘水库,1965年改为梅西水库。位于梅州市梅县区大坪镇与梅州市梅县区梅西镇交界的上官塘,离梅州市区的梅城32公里,属程江水系,集雨面积350平方公里。1958年冬动工, 1959年春被洪水冲垮。1964年10月复建,1967年整体工程建成。总库容510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550万立方米,是梅州市梅县区最大的蓄水工程。水库大坝为均匀土质坝,坝顶高程170.8米,坝高26.6米,坝顶宽7米,坝长150米。坝后装机3台共3160千瓦。起着发电、灌溉、防洪和调节作用。坝后电站年平均发电量为800万千瓦时;水库可灌溉下游地区的梅州市梅县区南口镇、梅州市梅县区扶大镇、梅州市梅县区程江镇、梅州市梅江区城北镇、西郊等乡镇的农田3万亩。 黄石仑水电站,位于梅州市梅县区南口镇赤径乡黄石村,故名。属程江下游,集雨面积380平方公里,离梅州市区的梅城约20公里。电站陂首在梅州市梅县区大坪镇杨梅峰,坝高4.5米(现为三门峡阪闸淹没),为引水式电站。水头24.7米,设计流量每秒2.4立方米,渠道长4750米有隧洞1条长57米。工程于1957年10月动工,1959年1月建成投产。总装机3台,容量2336千瓦,年发电量为1102万千瓦。
鸡卵滩水电站,位于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鸡卵滩,故名。1978年3月动工,1982年4月建成。属松源河水系,集雨面积572平方公里,为引水式电站。设计流量每秒24立方米,水头10.8米,装机3台共2400千瓦。主要建筑物有:流线型滚水坝1座,最大坝高9.52米;进水闸1座3孔,每孔宽2,2米,高2.8米;渠道长1260米,底宽8米,圳堤高3.3米;压力前池为4a} 40米,高4米,有钢筋混凝土压力管3条,每条长26米,内径2米,总工程费3411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10万元,贷款84万元每千瓦造价1240元。
诰上水电站,位于梅州市梅县区桃尧镇诰上村,故名。电站于1981年9月动工,1985年5月建成,属松源水系,集雨面积461平方公里,为引水式电站。设计流量每秒17立方米,水头24米,装机2台共3200千瓦,拦河坝位于桃尧长潭,坝长60米,坝高5米(其中闸坝4孔,每孔宽11米固定溢流坝1孔,宽8米、高11.2米)。 兴宁县段
洋头河(南琴江)航道,县境内干流长41公里,河宽20-80米,水深0.4-0.8米,河道多为盘石或沙卵石结构,河道弯曲、水流急。建国前,10吨以下木船可通至洋头柘口,洪水季节5吨以下小船可上溯至龙窝。建国后,常年水位,10吨以下木船可由鲜水河通至洋头,航程10公里。1974年,因五华县的睦贤兴建水库,境内河段船筏断航。
此外、还有中坝河(北琴江),本县境内干流长31公里,敬梓至洋高6公里有竹木排筏放运。
梅江梅江流经本县的水口、下堡两个区,县境河段长12公里。建国前后,均有船舶经水口至梅州市梅县区,航行至潮洲、汕头等地
梅江河道流经县境水口、下堡两镇,过境河道长14.7公里、宽150~200米,至1992年境内梅江河道已基本断航。在梅江上游的县境水口镇设码头1座,长58米,有35吨级泊船位2个、316平方米的仓库1个、388平方米的堆货场1个,年吞吐能力为3万吨。
本县唯一的港口水口港,位于宁江与梅江交合处的水口镇。港区水陆交通便利,陆路与双水公路(水口——水寨)、官汕路连接,西达五华县城水寨镇,东往梅州,南通潮州、汕头,北至兴宁县城;水路上行可达五华水寨,下行通梅州、汕头。1985年有码头1座、舶船位2个(25吨级)、仓库1座(316平方米)、堆场1座。
大浦县段
梅江 旧称程江,属韩江一级支流,一般河面宽70米。为梅州地区通往潮汕的主航道。据《潮州志》载,三河至梅州水程82公里,中间有滩险20余处,以晒禾滩及西阳滩为最险,航行视为畏途。有关方面曾组织人力炸礁疏浚。建国后经多次整治,可通行30吨以下船舶。丙村至三河52公里,埔境22公里,枯水期水深保持0.9米,50吨船舶可通行。
梅县区段
梅江。全区境内长90公里,平均河宽200-250米,枯水期梅畲航段水深0.45米,丙村航段为1米,可供35吨至54吨船常年通行。丰水期可通航机轮拖驳,枯水期大部分里程不能通机轮。梅县区水路以梅江为主干的水上运输,是韩江航道的中枢,上通兴宁、五华龙村,下达大埔、潮州、汕头,流经全区境内16个乡镇。
建国前,梅江河道缺乏整治,全程有“十滩九险”,航行困难,加上上游五华等地水土流失较严重,河床逐年淤机可通行的吨位大大减少。建国后,对全区辖区水道进行一系列的整治,初期采取人工下水扒沙、用竹木材料堵水,遏制不良水流和裁弯取直,减少恶性水流。随后,置双边石坝遏控散水归门,并凿石炸礁,疏通河道,保持低限水深尺度,并设置航标,改善安全和通航条件。经整治后,机轮、木船均可日夜航行。枯水期梅畲线可通行25吨航船,梅丙线可通行35吨航船,丙松线可通行40-50吨载重船.
石窟河。源起福建武平,经蕉岭新铺自北进入区境内的梅州市梅县区白渡镇,向东南经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至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东洲坝汇人梅江。全区境内长34.1公里,河宽为100-200米。丰水期自梅州市梅县区白渡镇于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可通行机轮,枯水期可通行小木船,是梅州市梅县区白渡镇至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水运交通要道。
梅江航道陆续有过小规模的治理。明嘉靖元年(1522年)岭东道施卿组织民开凿蓬辣滩;民国期间,韩江治河处先后在丈八门滩、张河缺滩、教师缺滩、青草步滩、鳗宫滩等处炸礁;1959年广东省航道部门兴建雁洋船闸及松口船闸,以增加水位,便于通航,施工一年后停建,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仍存闸墩;1972年冬,广东省水电、航运部门在晒禾滩兴建船闸,结合发电,终因泥沙淤积及上游雍水问题未能解决,中途停建。建国后,航运部门在沿河设置航标发光标志127座。1985年开始,省人民政府大力整治韩江,在梅江上游梅州地区的五华县、兴宁市、梅县区进行绿化造林,营造一批水土保持工程。至1987年,梅县区完成整治面积220.5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306平方公里的72%。梅江河床开始降低。

㈣ 宁江的流域概况

发源地属闽赣边境武夷山系,阳天嶂为最高峰。从罗浮区北部的阳天嶂发脉向东南至罗岗东北面的狐子嶂,分东西两列山系。由东至东南为铁山嶂山系,沿兴宁与寻乌、平远、梅州市梅县区边境至水口梅江北岸,长约80余公里;由东北至西南为南山嶂山系,沿兴宁与龙川、五华边境伸展至水口西北部,长约70公里。
上中游属宁江两翼平原之外侧及其上游罗岗河的河(溪)谷地域,间有台地,以砂页岩台地、红色岩系台地、花岗岩台地为主。红色岩系台地,大面积分布于兴宁盆地内,界于阶地与丘陵之间,沿盆地边缘绵亘,呈波浪形起伏的浑圆丘状为主,海拔250米以下,相对高差25至50米,地形坡度10至15度。砂页岩台地,主要见于河谷和盆地内,由于地层经过褶皱和断裂影响,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垅岗状排列。花岗岩台地主要见于花岗岩出露地区,多呈平缓的波浪状形态,一般风化层较厚,易开垦。
下游属平原阶地,地面平坦,起伏舒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10米。分布于合水以南沿宁江、梅江两岸,包括兴城镇、宁中、宁新、龙田、叶塘、新陂、福兴、永和、坜陂、刁坊、坭跛、新圩、水口、下堡等全部或部分乡村,约33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7%。由于受东西两大断裂控制,造成断陷盆地,湖盆堆积和第四纪河流侵蚀作用而成的冲积洪积平原(俗称宁江平原),其东半部是中生代末期以来的紫红色泥岩、粉砂岩、粉沙质泥岩等碎屑岩类沉积物;而西半部为新生代第四纪松散岩类沉积物。在上述地段沿宁江两岸数百米至千米处均为洪积、冲积堆积区域,一般高出河床1至数米。地表土地肥沃,土层较厚,而在宁江河主要支流如黄陂河、罗岗河等河谷中均可见河谷平原,冲积物厚度不大,多小于15米,易自然灌溉,属县内主要农作物高产区。 黄陂镇,地处县北部。东邻龙北,西连罗岗,南靠岗背,北接黄槐。1949年6月,成立黄陂区人民民主政府。1957年称黄陂乡。1958年9月,成立黄陂人民公社。1961年分出岗背公社,1978年又分出黄槐公社。1983年改称区后,辖粒坑、龙溪、陶古、陶塘、径口、大联、翁公、中心、甘砖9个乡。区址黄陂圩,距县城36公里。全区面积73.26平方公里。黄陂圩原名中洞圩,在禾村三圳溪。明朝为全县十二圩场之一。后因洪水冲毁,迁至现址,更名黄陂圩。到清雍正年间,发展成3条街道的小圩镇。农历三、六、九日为圩期,梅州市梅县区梅西镇、平远石正和兴宁市北部乡镇均有人到此交易,为兴宁市较大圩场之一。解放后,圩场规模有所扩大,赴圩人数常有8000至1万人。全区四面环山,中间为狭长盆地。陶塘、陶古、中心、径口、甘砖、禾村等乡,有数千亩联片耕地,称为“黄陂小平原”。70年代始,大搞农田基本建设,黄驶河道裁弯取直,加筑堤围;调整排灌系统、平整耕地,建成稳产高产农田。1985年水稻9879亩,年总产稻谷7205吨,年亩产816公斤,是兴宁市水稻高产区之一。生姜是传统土特产,主要产地为龙溪、陶塘、翁公、粒坑、大联等地。乡镇企业比较发达,以挖煤、烧石灰、制水泥、炼铁和运输业为主,带动其他副业。1982年4月,出席煤炭部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煤炭战线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大会。水力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3856千瓦。至1985年已办县属电站1个,装机容量1880千瓦。
罗岗镇,位于兴宁市北部。东接黄陂、黄槐,西邻龙川县,南连大坪、坪洋,北靠罗浮。面积155.95平方公里。四面环山,东北面有大望山、虎子嶂、马子嶂、东瓜嶂,西北有黄毛嶂、龙母嶂等。1949年6月,成立罗岗区人民民主政府。1951年5月并入浮岗区。10月,从浮岗分出设罗岗区。1957年分设罗东、罗西两乡。1958年9月,两乡合并成立罗岗人民公社。1978年分设罗岗、下岚、官庄三个公社。1983年三社合并成立罗岗区,辖白水、蕉坑、蕉一、元潘、德丰、罗中、罗东、联兴、官庄、澄清、溪美、溪联、五福、霞岚、红旗、徐溪、福胜17个乡。区址罗岗圩,距县城40公里。毛竹产量居全县之首,油茶仅次于罗浮,居全县第二。办有溪尾、古坑、棚板桥、白水、霞岚、红旗等7个林场。罗岗圩始建于明朝,是仅次于龙田、坭陂的第三大圩场,上市产品多是木薯、木炭等山货土产。农历二、五、八日为圩期,赴圩者常有1万多人。罗岗煤矿从蚊帐顶起,绵延于霞岚、坪洋、福胜、联兴、官庄一带,蕴藏量1710万吨。
大坪镇。位于兴宁市西北部。东邻坪洋、合水,南连叶塘、叶南,西接龙川,北靠罗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面积155.08平方公里。1949年6月,成立大坪区人民民主政府。1957年。分设大坪、坪南两乡。1958年,两乡合并成立大坪公社。1978年3月,大坪公社分为大坪、吴田、兰亭3个公社。1983年10月,三社合为大坪区,辖小碰、吴田、岭河、布骆、屏汉、白云、祠堂、坪中、鸽池、咨洞、黄坑、大福、河岭、上大塘、下大塘、陶坑、将军塘、兰亭、朱坑19个乡。1985年有9268户,47366人。区址大坪圩,距县城29公里。大坪圩,建于明朝初年。原有店铺矮小,街道狭窄,解放后经扩建、新建,圩场规模扩大。农历三、六、九日为圩期,赴圩人数常有五六千人。上市农副产品较大宗的有稻谷、大米、木薯、豆类、牲畜、果品、原木、竹及竹木制品等。本区荒山多,历来水土流失严重。解放后,经30多年来的大规模的治山治水治田,水土流失有所控制,生产条件逐步改善。木薯是主要农作物之一,生产木薯干片为全县之冠。紫胶生产也发展较快,是县紫胶生产基地之一。
合水镇,位于兴宁市中部。黄陂河、罗岗河汇合于此,故名合水。南与龙田相邻,西接叶塘,西北毗大坪,北与坪洋、岗背为界,东与龙北相连。1958年9月从龙田划出。建立合水公社。1983年10月改为合水区,辖溪唇、富和、五联、双溪、乐群5个乡和合水农场8个管理区。1985年有3373户,17588人,其中农场4766人。区址合水水库主坝东,距县城13公里。合水水库居于区中心地带,库区18958亩,其中水域占地1万余亩,最大库容量1.1亿立方米。合水农场是兴宁市水果生产基地。主要品种是蕉柑,次为温州蜜柑、茶枝柑、椪柑、年桔、化州桔等。橙有雪橙、甜橙、五月红夏橙。品种齐全,早、中、迟熟俱备,产品远销梅州、广州、深圳、香港等地。1961年兴合铁路通车,1970年兴建梅隆铁路,铁路局和中心站设在合水。公路四通八达。区内各乡和管理区都有机耕道相通,除五管区外,均可通汽车。四、五、六管理区有机动船4艘往来。合水是兴宁市的旅游胜地,有花塔、湖心亭、八角亭、革命烈士纪念碑。有山有水,有鱼有果,风光旖旎。1985年成立合水旅游服务公司,增添旅游设施,新建三层楼房为招待所,内设120张床位和音乐茶座、舞厅、电子游戏等。还有花艇、麻雀艇、水上飞机各一艘,飞船二艘,鹅船、水上脚踏船10艘。乘座飞船可览湖光山色,登花塔可眺望锦绣河山。在旅游高峰季节,一天游客多至数千人。
龙田镇,位于兴宁市中部。东与石马、宁塘相连,南与宁中接壤,西与叶塘为邻,北连合水、龙北。面积42.44平方公里。1951年从龙石区分出,设龙田区。1958年9月成立龙田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龙田区,辖金星、凉伞、龙盘、曲塘、坪埂、鸳塘、环陂、居公桥、五一、蓼塘、丽溪、碧园、羊岭、高陂、水陂、石壁16个乡。区址龙田圩,距县城9公里。兴平公路和梅隆铁路兴合支线从龙田圩经过,纵贯本区南北,连结赣南、平远和兴宁北部地区。龙石公路东通石马、梅州市梅县区、宁江河龙田段有3座大桥,与叶塘、新陂相通。交通方便,是兴宁北半县较大的商品集散地。明朝初年建立龙田圩,是仅次于县城的大镇(兴宁市向有“头龙田,二坭陂”之说)。民国时期,集市交易以大米、杂粮、果品、蔬菜、生猪、竹器、石灰、煤炭为大宗,其中大米(有来自赣南、龙川)交易额每圩多至500余石(每石约100公斤)。解放后,扩宽街道,陆续兴建农贸交易市亭。农历二、五、八日为圩期,赴圩人数常有1万至1.5万人。本区属丘陵平原相交地带,以农业为主。特产龙眼,已有600多年栽培历史。盘石、五一、蓼塘仍有300多年的老树。为兴宁市元肉(俗称龙眼干)产地。木制品颇负盛名,圆、方两类产品俱全。圆匠以环陂乡烟墩窝为主,家家娴熟此艺,主产水桶、尿桶、尿杓、猪盆、鸡盆、脚盆、脸盆、锅盖等;方匠主产床、桌、凳、柜、橱等农家具。许康裕家私店精制家具,擅长雕刻装饰,“许家师傅”闻名全县。
兴城镇,位于县境西南,宁江河畔,兴宁盆地中央。东与宁新区接壤,西与福兴、新陂两区相连,北与宁中区毗邻。自明洪武二年(1369年)起,为历代县治所在地。城墙初为土垣,后改为砖城。最后一次重修在清朝末年。现大部分墙基仍在,上面兴建厂房和住宅。除南门(迎薰门)仍保留完整外,东、西两城门均已拆除,北门则仅存内门。原城区范围不大,改筑砖城后,城围长626丈,城内面积0.98平方公里。兴城镇向以商业繁荣著称。早在明末清初已成为潮盐转销地。抗日战争期间为粤东重镇。解放后,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1979年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内外贸易活跃,成为粤东一大商品集散地。民国18年(1929年)以前,兴城由县政府直接管理。民国20年开始设立附城镇公所,负责管理城镇行政事务和社会治安。解放后,1949年5月成立附城区人民民主政府。1950年10月,改称城镇人民政府。1957年更名为城镇人民委员会。1959年6月,成立城镇人民公社。1980年12月复称城镇人民政府。兴城镇是兴宁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清县衙、民国县政府设于此。民国26年(1937年)至民国38年5月,曾是广东省第六(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解放后,县党政机关及其所属部、委、办、局等办事机构均设于兴城镇。
坭陂镇,地处兴宁市中南部。北连坜陂,西接刁坊,南邻五华县,东靠新圩区。宁江从西北向东南纵贯。面积76.71平方公里。1949年5月设坭陂区人民民主政府。1950年与刁坊区合并,称陂坊区。1951年从陂坊区分出,设坭跛区。1957年称坭陂乡。1958年成立坭陂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坭陂区,辖笃陂、新民、大新、汤一、汤二、将军、东山、理中、宣明、文东、柑子、官跛、合湖、湖柏、河心、黄垌、王村、角塘18个乡。区址坭陂圩,距县城15公里。坭陂圩是兴宁市较大圩镇之一。明清时期先后建有文昌祠、尊经阁、玄帝宫、财神庙、八角亭等。解放后,街区面积扩大,现有大小街道12条,即河唇街、咸鱼街、宫前街、宫门口、布行街、朝阳街、米行街、大兴街、福旺街、猪牛行、三鸟行、笠麻行等。1982年后扩建市亭21栋和新建农民街1条。农历三、六、九为圩期,赴圩的主要来自县南各区乡及五华、梅州市梅县区等地群众,常有1万余人。1985年集市成交额846万元。解放后,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耕地面积扩大。1985年,耕地27721亩,种植水稻23861亩,年总产稻谷2.03万吨,年亩产859公斤,是本水稻高产区。坭陂猪属华北型大耳猪,具有早熟、适应性强、生长快、产仔多、母性好等特点。1976年评为广东省地方良种猪。织布是本区的传统工副业。解放前,多数农户都有织布机,有布乡之称。主要生产“三丈白”、“九六”和“加阔”布等,经染、浆、碾后销往江西、福建等省。解放后仅有少数集体厂生产,产量大为减少。旅居海外的侨胞和港澳台同胞较多。华侨、港澳台胞向来热爱祖国,关心家乡建设,1978年以来他们共捐资人民币400万元、港币450万元,计修筑水泥乡道2540米,修建中、小学校舍10多间。
新圩镇,位于兴宁市南部宁江下游。东邻梅州市梅县区畲坑,北连永和、径南,西靠坭陂,南接水口和五华县边境。东部为山丘地带,西部是宁江平原,宁江和官汕公路穿行其中。区址新圩,距县城21公里。面积117.79平方公里,耕地24058亩,其中水田18974亩,旱地5084亩。1985年有7302户,37015人。1950年建立新圩区人民民主政府。1958年成立新圩人民公社。1983年改设新圩区,辖新北、新里、崇上、石崖、船添、蓝布、虎洞、大村、民新、茶新、曹田、双头、观丰、在塘、蓝二15个乡。区内涝洪灾害严重。早年水稻年亩产仅二三百公斤。后经宁江、观丰、新丰、大村等河道的整治,以及在宁江和西沟等处兴建机电排灌站,农业生产才比较稳定发展。传统手工业主要有陶器业和爆竹业。陶器生产有200多年历史,始于船添乡,后扩及新北、蓝布等乡。爆竹业约有80多年历史,始于大村乡,后扩及茶星、曹田、民新等乡。
水口镇,地处兴宁市南部。因宁江在此汇入梅江,故名水口。东邻下堡和梅州市梅县区畲江镇,西连五华县油田、大坝,南靠宋声,北接新圩,西北与坭陂接壤。1949年6月,成立水口区人民民主政府。1950年4月,水口、新圩合并为水新区。翌年7月,丰顺县所辖坪畲、叶华两地划入本区。同年10月复设水口区。1957年水口区分设水口和水西两乡。翌年9月又合并为水口人民公社。1962年,水口公社划分为水口、宋声、下堡3个公社。1978年3月又从水口公社分设水西公社。1983年,并水西为水口区,辖井下、井联、光华、洋槐、盐新、水洋、小丰、彭洞、益华、大坑、邹洞、荷树、达新、英勤、水东15个乡。1985年有7405户,35935人。区址水口镇,距县城30公里。地形南北狭长。全区遍布丘陵,丘陵之间是小盆地和河谷地带。明朝开设水口圩,曾在此设水口巡检司,是兴宁南部一大集市。民国时期,船只来往频繁,许多货物经水口转运。解放后,圩场扩大,农历一、四、七为圩期,有兴宁、五华、梅州市梅县区、丰顺等4个县区的群众来此贸易,上市货物繁多,品种齐全。赴圩群众常有5000至8000人。1985年集市成交额453万元。水口镇在官汕公路线上,1960年水口大桥建成后,结束了南北交通靠渡船的历史。水上运输发达,建国后成立水口水运公司,有机轮船通五华水寨、梅州、潮州、汕头等地。汽车客运不仅可通邻近各县城,且可直达广州、汕头、深圳。解放前水旱灾害频繁,水稻年亩产仅三四百公斤。解放后,粮食生产由低产地区变为中高产地区。水口特产英勤沙梨,有100多年种植历史,皮薄果大,果味酸甜适口,果肉嫩脆多汁,单株最高产量达500多公斤,每株平均200多公斤。1964年,种植面积25亩。

㈤ 合水水库可以钓鱼吗

如果你交钱的话就可以啊。貌似按钓鱼的种类、重量计算,亲自去问问吧

㈥ 推荐几个梅州兴宁漂亮景点

漂亮景点
兴宁市自然景观有神光山、合水水库、鸡鸣山、和山岩、径南黄蜂窝茶山内、罗浮渡田河风景区容、宝山村、铁山嶂、狮子岩、汤湖温泉、兴宁学宫、两海会馆、刘氏总祠、罗浮铜鼓寨等。合水水库已列入《中国名胜风光大辞典》;人文景观景点有兴宁十大古民居、岭东围龙屋、大成殿、文峰塔、人民公园、明星公园、明珠文化广场、凤英长廊和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岭东文化研究大师罗香林、民主革命先驱何天炯、地震学家李善邦、画家罗清桢等名人故居。

㈦ 合水水库门票多少 是免费的吗

合水水库现在主要是水源地,旅游开发较少,不需要门票,但坐船游水库及各小岛要20元/人。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