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温泉 » 资源生态系统

资源生态系统

发布时间: 2020-12-02 15:43:57

❶ 湿地生态系统资源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是我国暖温带最年轻的新淤积河口湿地,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

8.1.3.1 植物资源

黄河三角洲湿地的自然植被多为耐盐的草本植物和灌木植物,其空间分布没有明显的经向或纬向分异规律,它们的分布与生存条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土壤含盐量,而土壤含盐量又由微地貌、海拔高度等因素决定。

8.1.3.2 动物资源

黄河三角洲湿地的动物可分成陆生动物生态群和海洋动物生态群。陆生动物在中国陆地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古北界-东北亚界-华北区-黄淮平原亚区动物区系。海洋动物在中国海洋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黄、渤海区动物区系,是冷暖性水生动物交会地带。黄河等河流入海处,由于淡水注入,带来大量营养物质;区内软体、甲壳动物资源丰富,并成为重要的鱼类产卵场和索饵场。

大面积的浅海滩涂和沼泽,丰富的湿地植被和水生生物资源,为鸟类的繁衍生息、迁徙越冬提供了优良的栖息环境,成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栖息地和繁殖地。

❷ 什么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

森林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这里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林地包括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国家规划宜林地。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生物多样化的基础,它不 仅能够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多种宝贵的木材和原材料,能够为人类经济生活提供多种物品,更重要的是森林能够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止、减轻旱涝、风沙、冰雹等自然灾害;还有净化空气、消除噪音等功能;同时森林还是天然的动植物园,哺育着各种飞禽走兽和生长着多种珍贵林木和药材。森林可以更新,属于再生的自然资源,也是一种无形的环境资源和潜在的“绿色能源”。反映森林资源数量的主要指标是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
森林资源的可再生性和再生的长期性。在一定条件下森林具有自我更新 、自我复制的机制和循环再生的特征,保障了森林资源的长期存在,能够实现森林效益的永续利用。但是,森林资源所具有的可再生性和结构功能的稳定只有在人类对森林资源的利用遵循森林生态系统自身规律,不对森林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因为林木从造林到其成熟的时间间隔很长,天然林的更新需更久的时间,即便是人工速生林也要10年左右的时间,这就影响到森林资源的再生性和系统的稳定性。

森林资源功能的不可替代性。森林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是地球表面生态系统的主体,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土壤等多方面的生态防护效能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地球表面生态圈的平衡也要依靠森林维持。 森林资源产品转化的巨差性。森林储量并不意味着高产量。因为木材生产的储量与年生产量之间存在着一个数量差距。以立木生产为例,森林资源储量与年采伐量比最少是17:1,最多为50:1甚至更高①,这种高比例会影响到许多方面的开支,如护林费用等,从而导致巨额资金的占用。
森林资源具有多种功能,可以提供多种物质和服务。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是同一的,对其进行任何单一目的的经营管理都将产生许多重要的额外效益。

❸ 不可再造的生态系统指的是哪些资源

地球从30多亿年以前开始出现原始生物,以后分化为动物和植物,从低级专发展到高级属,从水中发展到陆上和空中,直到出现人类。今天的地球已拥有2O0多万种动物,30多万种植物和十几万种微生物,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物世界。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有人把生态系统简单地概括为这样的公式: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环境条件。

凡是系统,都是由一定的成分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体现一定的功能。如果把生态系统比喻为一部机器,这部机器的结构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这些“零件”之间靠能量的传递和物质循环而互相联系,成为一部完整的机器。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内不停地流动,反复地循环,维持着生命的存在和繁衍,维护着系统的稳定与平衡。我们居住的地球,有许多大大小小、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大的有生物圈,海洋、陆地、森林、草原、湖泊等等,小的如一个生活有藻类、孑孓和蝌蚪的小水坑、一片草地、一个池塘等。

❹ 什么是生生态资源的价值经济评价答案

生态价值,是指哲学上"价值一般"的特殊体现,在对生态环境客体满足其需要和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判断、人类在处理与生态环境主客体关系上的伦理判断, 以及自然生态系统作为独立于人类主体而独立存在的系统功能判断。
"生态价值"概念是"生态哲学"的一个基础性概念,因而研究生态文明,必须弄清生态价值的含义。十八大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了"生态价值"概念,标志着我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已经超越了西方建立在工业文明基础上的不可持续的发展观,成为与生态文明时代相适应的可持续的"新发展观"。
"生态价值"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地球上任何生物个体,在生存竞争中都不仅实现着自身的生存利益,而且也创造着其他物种和生命个体的生存条件,在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一个生物物种和个体,对其他物种和个体的生存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价值)。第二,地球上的任何一个物种及其个体的存在,对于地球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都发挥着作用,这是生态价值的另一种体现。第三,自然界系统整体的稳定平衡是人类存在(生存)的必要条件,因而对人类的生存具有"环境价值"。
对于"生态价值"概念的理解有两点尤其值得我们关注:首先,生态价值是一种"自然价值",即自然物之间以及自然物对自然系统整体所具有的系统"功能"。这种自然系统功能可以被看成一种"广义的"价值。对于人的生存来说,它就是人类生存的"环境价值"。其次,生态价值不同于通常我们所说的自然物的"资源价值"或"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是自然生态系统对于人所具有的"环境价值"。人也是一个生命体,也要在自然界中生活。人的生活需要有适合于人的自然条件:可以生息的大地,清洁的水、由各种不同气体按一定比例构成的空气、适当的温度、一定的必要的动植物伙伴、适量的紫外线的照射和温度等等。由这些自然条件构成的自然体系就构成了人类生活的环境。这个环境作为人类生存须臾不可离开的必要条件,是人类的"家园",是人类的"生活基地",因而"生态价值"对于人来说,就是"环境价值"。
人与自然之间始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基本关系:首先,从实践论(人本学)的关系看,人是主体,自然是人的实践和消费对象。在这个关系中,只有当自然物进入人的生产实践领域,作为生产的原料被改造时,自然物才具有了价值。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这种人与自然之间的实践关系所引发的后果,一方面使人获得了生活资料,满足了人的消费需要与欲望;另一方面也使自然物在人的生产与消费中被彻底毁灭,失去了其本来的存在性。其次,人与自然之间还有一种"存在论"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中,人与其他自然物种一样,都是自然生态系统整体中的一个普通的"存在者",它们都必须依赖于作为整体的自然系统才能存在(生存)。自然生态系统整体的稳定平衡是一切自然物(也包括人)存在的必要条件,在这个意义上说,自然物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对人的生存具有"环境价值"。
对人而言,自然所具有的"经济价值"与"环境价值"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价值:自然的经济价值或资源价值,是一种"消费性价值"。消费就意味着对消费对象的彻底毁灭,因而自然物对于人的资源价值或经济价值是通过实践对自然物的"毁灭"实现的;而"环境价值"则是一种"非消费性价值",这种价值不是通过对自然的消费,而是通过对自然的"保存"实现的。例如,森林对于人来说,具有"经济价值"和"资源价值"。要实现森林的这种价值,就必须把森林砍掉。只有如此,森林才能变成"木材"进入生产领域,以实现其经济价值。与此相反,森林只有在得到保存(不被砍伐)的条件下,其对人才有"环境价值"。当人类把森林作为木材消费掉以后,森林以及它对人的环境价值也不复存在。这就使人类生存陷入了一个难以克服的"生存悖论":如果我们要实现自然物的经济价值(消费性价值),就必须毁灭自然物;而要实现自然的"环境价值",就不能毁灭它,而是保护它。也就是说,人类不改造自然就不能生存;而改造了自然,又破坏了人的生存的环境,同样也不能生存。解决这个生存悖论的唯一途径就是,必须把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和消费限制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平衡所能容忍的限度以内。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减少人类对自然的消费,以维护自然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关于这一点,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为的是"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以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❺ 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资源包括什么

芦苇、红树林、水稻等等

❻ 次生生态系统是森林资源重要基地

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的环境引起的人为环境问题,叫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即次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又分成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与干扰两个类型。
折叠生态环境破坏
工业污染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水土流失、沙漠化、地下水枯竭、地面下沉、珍稀物种灭绝、地质结构破坏、地貌景观破坏等,就叫环境破坏。人类依靠自然保护解决环境破坏问题。环境破坏的历史悠久,已有近300万年的历史。据科学研究证明,300万年来许多动物的灭绝是人类捕猎带来的。环境破坏恢复起来也需要许多时间,例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需要上百年的时间,而土壤的恢复则需要上千年的时间,而物种的灭绝则是根本不能恢复的。
折叠环境污染与干扰
由于工业的发展,工业生产排出的废物和余能进入环境,便带来了环境的污染与干扰,由污染防治解决。
1)环境污染
人类活动排出的物质进入环境,积累到一定程度,产生对人类不利的影响,这就是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等。环境污染是由物质引起的,立要是化学问题。环境污染的治理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使停止排放污染物质,环境的恢复也需要一段时间。生态重建
2)环境干扰
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环境,达到一定的程度,便产生对人类不良影响,就是环境干扰。包括噪音、振动、电磁波、热干扰等。环境干扰是由能量产生的,是物理问题。环境干扰容易治理,只要停止排出能量,干扰立即或很快就会消失。

❼ 生态系统中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属于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吗

秸秆还田的能量是单向流动,不能循环利用。

❽ 党的十八大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

(1) 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2分)
(2)选经济建设:
①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或循环经济)。(2分)
② 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2分)
选政治建设:
① 坚持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完善资源、环保方面法律法规。
② 依法打击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的行为;依法关停污染物超标和高排放企业,实行企业环保准入制度。(2分)
选文化建设:
①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宣传,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培养市民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
② 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2分)
选社会建设:
① 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两型社会;
② 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区综合治理,建设生态文明、生态社区、美丽家园。如关注:食品安全,提供绿色食品;关注:清洁用水;关注:空气中有害微粒的检测等。(2分)
(3)①生活中注重节约资源,如:节约水电纸张等;或者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如:不随地乱丢乱扔、不破坏小区内的花草树木、节假日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等。
②努力学习现代科技,培养创新能力,为开发新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做贡献。
③正确行使建议权、监督权,对违章建筑、超标排放的企业进行举报并监督政府尽快解决。
④进行绿色消费、生态旅游等,让消费者的环保取向成为生产销售环节的指挥棒。(2分)

❾ 峨眉山的自然生态资源有哪些

生物资源
1、 植物
峨眉山终年常绿,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素有“古老的植物王国 ”之美称。峨眉山植被茂 盛,植被随着地势高度(垂直地带性)而变化,据统计,植物多达 3700 余种。在峨眉山生长的植物 中,有被称之为植物活化石的珙桐、桫椤,有著名的峨眉冷杉、桢楠、洪椿;有品种繁多的兰花、杜 鹃花等,还有许多名贵的药用植物和成片的竹林。 珙桐又名“鸽子花”,是一千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来的孑遗植物,人称“植物活化石”。 初 夏是观赏珙桐花的最佳季节,初开始呈淡绿色,盛开时变成乳白色,凋谢时转为棕褐色。

2、 动物
植物为峨眉山披上秀色,还给各类动物创造了一个天然的乐园。峨眉山有 2300 多种 野生动物,其中有珍稀的大熊猫、黑鹳、小熊猫、短尾猴、白鹇鸡、枯叶蝶、弹琴蛙、环毛大蚯蚓等。 峨眉山猴群见人不惊且与人同乐,已成为峨眉山中独具一格的“活景观”。峨眉山灵猴学名藏猕猴, 也叫藏酋猴,因为它们尾巴只有 6~10 厘米,比一般猴子的尾巴要短很多,因此也叫“短尾猴”。许多 野生猕猴不时出没于路旁, 拦住游客索要食物, 也为游客增添了不少乐趣。 峨眉山野生自然生态猴区, 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野生自然生态猴区。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