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温泉 » 温泉与地热

温泉与地热

发布时间: 2020-12-03 18:09:16

Ⅰ 地热就是温泉吗有什么作用没有

通常所说的地热是指在地面铺设水管或者电缆取代暖气片采暖,类似于东北的火炕的原理!
而另一种是指地热能,就是地球内部所蕴含的能量,一般的表现形式有火山、温泉等。人们用来做温泉、医疗、发电等!

Ⅱ 地源热泵井和地热温泉井有什么区别

地源热泵是闭式系统,温泉井是开式系统,区别在于用不用地下的水,前者不用,后者用

Ⅲ 如何加强温泉地热开发

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又包括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如果从环境要素来考虑,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及生物环境;按照环境的性质,则可分为物理环境、化学环境和生化环境。
这里所说的环境问题不是指自然灾害问题(原生或第一环境问题)而是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人为环境问题(次生或第二环境问题)。这种人为环境问题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自然环境遭受破坏;另一类是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发展而引起的环境污染。总之,是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所引起的问题。地热(温泉)开发利用引起的环境问题就属于上述第二环境问题。
地热(温泉)流体温度高低不一,成分也不完全相同,有的还含有多种不凝气体,如H2S、CO2、CH4、NH3等。一般来说,高温地热(温泉)流体的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比中低温地热(温泉)流体要大、要严重。所以国外要建造一座利用高温地热(温泉)资源的地热(温泉)电站,首先要对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或环境影响进行严格的可行性论证。对于中低温地热(温泉)资源的开发利用,它所产生的环境问题虽然比高温要少些,但仍然十分重视,因为能否有效地控制和防止地热(温泉)开发利用中的环境污染最终也将成为地热(温泉)资源能否真正为人类造福、让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

2、地热(温泉)流体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地热(温泉)开发利用涉及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水污染、热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地面沉降、诱发地震、噪声污染、地热(温泉)水的可用性、固体废弃物、土地利用、对植物和野生动物的影响、经济和文体因素等。
对于中低温的地热(温泉)开发利用,涉及的因素相对少些,特别是100℃以下地热(温泉)水的开发利用。现介绍几种主要的污染形式。

1) 热污染
地热(温泉)开发利用过程中,必然会向周围大气和水体排放大量的热能,使水体和空气的温度上升,影响环境和生物的生长和生存,破坏水体生态平衡。温度较高的地热(温泉)尾水排放到下水道等排污管道,还会造成细菌等各种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所以我国环保部门规定地热(温泉)排水的水温不得高于35℃。
2) 空气污染
在地热(温泉)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热流体中所含的各种气体和悬浮物将排入大气中,其中浓度较高、危害较大的有硫化氢、二氧化碳等不凝气体。少量的地热(温泉)流体中含有氨的成分,它也会对人体和某些动植物造成危害。
① 硫化氢H2S污染
多数地热(温泉)流体,特别是温度较高的地热(温泉)蒸气或地热(温泉)水,都不同程度地含有H2S气体。H2S气体对人体危害很大。浓度低时,能麻痹人的嗅觉神经,浓度过高时,可以使人窒息而死。H2S还对铜材有严重的腐蚀作用。我国西藏羊八井地热(温泉)电站在建站初期,许多电器设备的铜部件和铜接点曾被热田排放的蒸气中的H2S气体所腐蚀,操作人员也由于受到H2S气体的刺激,眼、鼻、咽部黏膜多出现充血现象。H2S气体相对密度大于空气,容易富集在地板上和角落里,发出一种臭味,是可以被察觉的。一般地说,只要通风条件好,是不易造成事故的。此外,若将含有H2S的地热(温泉)尾水排入水体也将影响鱼类和藻类的生存。河北省河间县曾有一个地热(温泉)点用地热(温泉)水养鱼。初期,鱼池上加盖塑料棚,棚内H2S气体浓度过高,活鱼大量死亡,就是明显一例。
高温地热(温泉)田地的地热(温泉)蒸气中,H2S含量比较高。例如著名的美国盖赛斯地热(温泉)田,1975年统计,每天从地热(温泉)电站排出的H2S就有28~50t,而墨西哥塞罗普里托地热(温泉)田,每天从地热(温泉)电站排出的H2S则高达55t。将这样大量的H2S排入空气之中是决不允许的,必须采取脱硫措施加以控制或收集转化后再利用。表中所列为空气中H2S沈度和它对人体的生理反应。

Ⅳ 有的小区一打开水龙头就有热水,是代表有温泉还是有地热温泉和地热是一个概念吗那水能直接饮用吗

温泉是地下水由于地热加热而形成的,没有地热就没有温泉。地下水一般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但也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居民区的地下水水温一般不会达到100度,因为地下水温达到100度会造成地质极不稳定,该地区就不适宜建造房屋。

Ⅳ 湖北省咸宁市温泉地热田地热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

陈金国

(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

摘要:本文介绍了湖北省咸宁市温泉地热田地热地质条件、成因类型,并对地热资源进行了评价,展示了近年来开发利用的成果、基本经验,提出了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建议。

咸宁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是南下北上的主要通道,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全市辖四县一市一区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即嘉鱼县、通山县、崇阳县、通城县、赤壁市、咸安区和温泉经济技术开发区。

咸宁市地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所辖的一区、四县、一市中均有温泉出露。随着地热资源作为绿色能源被广泛利用以及日益受到重视,21世纪初期陆续开展了湖北省咸宁市温泉地热田地热资源详查、湖北省赤壁市五洪山温泉资源评价、湖北省赤壁市五洪山地热田地热资源储量普查、湖北省崇阳县浪口地热田地热资源详查以及嘉鱼县蛇屋山地热资源勘探等工作。其中,咸宁市温泉地热田地热资源的详查工作在初勘的基础上,更深入地研究了潜山一带构造形迹的性质、规模及其与地热流体的分布、径流及排泄的关系,计算后得到其可开采量为13320.1m3/d,最高水温达55℃,其勘查结果无论是在地热田的分布范围、可采资源量以及最高水温上均较以前有所突破。

1 区域地热地质条件

1.1 地质构造简介

咸宁地质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梁子湖坳陷与咸宁台褶束的交接部位,从属于大幕山复式背斜北翼的次级构造——高桥向斜、孙鉴铺倒转背斜、贾家山倒转向斜的西延部分,由一系列的紧密褶皱组成区内的基本构造骨架。新华夏晚期构造体系在潜山一带表现强烈,其中大义山式断裂有明显的反映。这些不同的构造体系互相干扰、复合,不仅控制了区内的岩性组合、地貌、岩溶发育,而且也严格控制了地下水的分布及其补给、运移和排泄。潜山背斜是地热田的主要构造骨架,其特点是呈梳状,且向南东倒转,区内温泉断裂规模最大,且是经过多次构造变动的复合性断裂,先期为纵张断裂且以垂直运动为主,后期表现为逆向复合,并受逆时针的应力作用而显压扭性特征,是深切割断裂,也是控制区内地热流体分布的主要断裂。

1.2 水文地质条件

温泉出露地段为北西西断层与北东向断层交汇切割热储层所致,交汇处岩石强烈破碎,发育有碎裂岩、角砾岩,裂隙发育,断裂构造带内的构造岩的孔隙率比原岩大,特别是在断层交汇部位,这就为地热流体的储存和运移提供了有利的空间。本区断裂经历了多期活动,因其构造的方式、强弱不同,岩石的破碎程度和胶结状况各异,加之与其他断裂交切作用,导致了断裂富水程度、导热性能的不均一性,在岩石破碎、胶结较差,裂隙发育地段,地热流体相对富集,水量较大;在岩石虽破碎,裂隙连通性较差地段,由于储水空间狭小,通道不畅,故水温偏低,水量较小。

根据对地热田地热流体取样分析,咸宁市温泉地热田地热流体中气体成分主要以N2、O2、CO2为主,其中 N2占逸出气体的 94.60%~95.70%,占溶解气体的 66.30%~68.80%,高丰度的N2主要存在于大气中,地热流体中N2的来源,是由大气降水带入地下所致,地热流体以大气降水入渗补给为主。

大气降水的δD和δ18O具有高程效应,根据本次地热流体、大气降水取样测试同位素结果,推算咸宁市温泉地热田的补给高程应该在470m左右。根据区域地形地貌分析,在地热田东南方大磨山一带为300~500m的低—中山区,其裸露地表的碳酸盐岩,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通过岩溶通道远源补给咸宁市温泉地热田。

另外根据地热流体中氚的含量分析可知:地热流体应为1954年以前入渗的大气降水经过长时间径流循环至此的地热流体,即:本区地热流体从补给至排泄经历了50年或更长时间的径流,这一时间代表了地热区地热流体的径流时间。在表层盖层较薄和裂隙发育地段,有近期地表水和裂隙水的混入。

1.3 地温度场特征

根据勘查资料综合分析表明:咸宁市温泉地热田常温层的埋深一般为25m左右,区内钻孔温度多呈平缓增温趋势,即随着孔深的增加,温度随之有所增高。根据孔内温度变化特征分析,在区内,钻孔增温较为迟缓,孔内温度变幅在0.045~0.231℃/m之间,并且由于导热、储热构造的埋深的差异或部分钻孔揭露的深度不同,造成了温度变幅存在差异,在导热、热储构造埋深不同断层带以上地段,温度增加明显,在断层破碎带内几乎不增温,破碎带以下温度增加不明显,显示了在破碎带以上和破碎带中主要以对流传热为主,在破碎带以下以传导传热为主。地热田地热梯度值的大小与地热田的地质环境条件(位置、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等)有直接的关系,各地热区的岩石的地热梯度值具有一定的差异,其值多在1.15~26.74℃/100m。根据跟钻测温资料,在区内地温梯度的平均值为6.57℃/100m,热异常明显。

平面测温等值线长轴方向呈北西290 °展布,与地表出露温泉的方向大体一致,表明在该地段,地热流体的分布与出露主要是受北西向构造的控制。

1.4 地热流体水化学特征

根据勘查区内人工揭露地热流体井取样分析,地热流体的水化学类型为硫酸-钙型水,另外根据硫酸根离子含量与温度关系表明:地热流体中硫酸根离子的检出浓度与水温在一定范围内呈直线关系,当水温在20~50℃时,硫酸根离子浓度变化范围为17.50~1331.0mg/L,当水温在48℃以上时,硫酸根离子的浓度变化不大,可以认为48℃为硫酸根离子在地热流体中趋于饱和的临界值。地表水和常温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型,与地热流体有着很大的区别,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勘查区内地热流体中的特征离子为钾离子、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氟离子,它们是地热田重要的水化学标志,是主要的标性元素。

2 温泉地热田地热资源评价

2.1 热储模型的建立

2.1.1 热储盖层

在潜山背斜东侧至大磨山背斜北西翼之间的地层为志留系,岩性为泥质粉砂岩、页岩、粉细砂岩等岩石组成,总厚度1762~2856m,平均厚度为2264m,由于岩石中泥质成分含量较高,透水和蓄水性能差,在局部地段发育的断裂和裂隙均被泥质充填,因此岩石的热传递性能较差,在大磨山与潜山之间形成“U”形箱状构造,上部形成天然的盖层,阻止了热量的散失,对下伏热流场的热源起到了保温作用,是地热区的热储盖层。

2.1.2 控热、导热构造

在区内,温泉断裂是具有代表性的主干断裂,它的切割深度和规模也是最大的,在潜山南东一带,它控制了志留系地层与奥陶系地层的接触边界,在碳酸盐岩中径流的地热流体,至温泉断裂附近时径流受阻,为区内的控热断裂。另外在月亮湾一带,北西西向发育的张性断裂为导热导水断裂。

2.1.3 热储

根据钻探所获得的资料分析,地热流体的补给、运移和储存都是在碳酸盐岩地层中进行的,并且在岩溶发育的碳酸盐岩层中都获得了较丰富的地热流体。因此,在硅化岩石和志留系地层之下的角砾状灰岩、结晶灰岩、龟裂纹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岩石裂隙、岩溶发育,局部地段是地热流体的主要储存场所,是热储岩层。

2.1.4 地热田的形成

根据前面同位素资料分析,本区内地热流体的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且为高山降水补给,温泉地热田的补给高程效应在500m左右,并且经历了50年以上的径流时间后才进入地热区。

在大磨山背斜的北西翼出露的震旦、寒武、奥陶系地层,主要由灰岩、白云质灰岩或灰质白云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组成,岩石裸露,地表岩溶发育,利于地表降水的入渗补给,并且受构造的控制,与地热区的岩溶系统具有水力联系,也为地下水的深部运移提供了通道,在北西翼岩石出露的高程为500m左右,是地热区热泉水出露高程的20倍左右,这样天然的水头差为地下水的深部循环创造了条件。

当大气降水在重力的作用下顺碳酸盐岩径流系统向深部进行循环,加之地形高度的差异,为地下水的补给、运移、储存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在奥陶系上部为志留系泥质成分含量较高的粉砂岩,在潜山和大磨山之间形成了地热的天然盖层,根据区域资料,盖层的平均厚度可达2264m,这样既保护了地球深部热量的散失,又为深循环的地下水吸收热量储备了能源。

当地热流体径流至潜山附近,由于温泉断裂和一组北西西向断裂的切割作用,地热流体沿破碎带出露,形成温泉和地热田。

2.2 地热资源储量计算

根据咸宁市地热田的地热地质条件(包括盖层、热储、控热导热构造等)特征,结合《地热资源评价方法(DZ40-85)》及有关地热资源评价方法的研究资料,拟采用热储法对地热资源进行评价。

经过计算,整个地热田的资源量为12.1145×1013kcal,或507.2×1015J,相当于标准煤17.3×106t。地热流体静储量为3875.5×104m3,按照回收率0.15计算,可利用地热资源量为2074.40×104kcal/h,折合发电量2.44×104kW,相当于标准煤10.7×104t/a,即咸宁市温泉地热田规模为中型地热田。

3 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

3.1 概况

咸宁市开发地热资源历史悠久。明朝天顺五年(1461年)《咸宁县志》记述温泉“水有硫磺气”、“疮疡浴之辄愈”。1938年底,温泉被日本侵略军占据划为禁区,修建“军人病院”。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在温泉设立训练营地。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进驻温泉,在温泉旧址设立解放军一九五医院,从此,咸宁温泉地热开始造福人民。人工开采利用温泉始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得到更大发展,90年代以来逐步向法制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由于温泉开发利用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咸宁市温泉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有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九五医院、泉山宾馆、郑州铁路局疗养院、汉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咸宁温泉山庄、武汉长印集团温泉酒店等20家企业单位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温泉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带,原有28口地热井,现在还有13个单位共15口井仍在开采。地热流体以离心泵、真空泵、潜水泵等设备进行抽水,取水能力一般在30~100m3/h。2005年日均开采地热流体总量4470m3,高峰期可以达到5020m3/d,最小为3320m3/d。

目前地热流体的应用主要在服务、医疗、水产养殖、居民生活、科研等领域,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3.2 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地热流体的广泛应用,地热流体的开采量也相应增加,在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环境地质问题。

目前在地热区内,产生的主要问题为井泉、井孔之间的互相干扰、地热流体温度降低、地热流体水质变异及区域地下水位降低等。

3.3 建议

为使咸宁市温泉地热田地热资源更好地可持续开发,梯度综合利用,避免浪费和引起环境地质问题。建议:

(1)对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严格的管理,实行科学规划,统一集中开采,统一供热,并进行取配水全时空调控管理。加强集中供热工程建设,修建大容量的保温调节池,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利用水平,改进工艺技术,优化系统参数,合理使用新材料,优材优用,物尽其用。加强管理,杜绝跑、冒、滴、漏、浪费现象。做好综合利用和后延开发工作。

(2)制定与颁布《咸宁市地热资源管理办法》,加速地热管理立法。

(3)严格地热资源开采审批制度,对总量、强度、利用条件实行控制。

(4)遵循地热资源勘探和开采程序,严格控制地热资源的局部开采量和开采强度。

(5)提高地热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控制能耗高的利用方式,有步骤地淘汰落后的能耗高的设备,使设备和系统向节约型方向发展。

(6)建立地热资源保护区。

(7)加强地热资源开采过程中其动态变化特征的监测,建立系统监测网,观测地热流体在开采条件下的水质、温度、水量、水位的变化情况,同时注意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研究。

(8)对地热开采区每年进行一次地质环境评估工作。

(9)争取国家资金,建立起国家级的地热流体监测点。

(10)建立动态监测网。动态数据库是管理与开发中对资源最直接、最直观的趋势反应,因此,在温泉区应建立健全动态监测网,加强开采动态监测,为资源可靠性评价与资源管理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依据。

(11)建设地热资源利用示范工程。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涉及众多领域,每一领域和利用方式必须实现资源、环境、经济效益的统一。由于许多技术和指标尚处于摸索阶段,在发展中非常需要以示范工程的作用带动发展,选择不同的利用领域类型,培养建立起集约化利用方式的地热示范工程,并在管理过程中以示范工程为样板,推广应用示范工程技术,起到以点带面、全面提高的作用。

4 结束语

地热资源是咸宁市的优势矿种,作为地热本身是无法以商品形式在市场上流通的直接矿产品,它的价值是通过热能功效的开发利用,地热资源产业化发展而获得的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综合体现出来的。因此,统一规划,科学开发,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地热资源是咸宁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有力保障。

地热开发利用应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充分发挥地热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地理交通优势,结合当地自然景观、人文历史背景等旅游资源,开拓风格鲜明、个性突出的设施建设,构成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新格局,为咸宁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Ⅵ 地热温泉的定义

温泉的形成,一般而言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地壳内部的岩浆作用所形成,或为火山喷发所伴随产生。
另一种是受地表水渗透循环作用所形成。
“火山喷发伴随产生的温泉形成机理:火山活动过的死活山地形区,因地壳板块运动隆起的地表,其地底下还有未冷却的岩浆,均会不断地释放出大量的热能,由于此类热源之热量集中,因此只要附近有孔隙的含水岩层,不仅会受热成为高温的热水,而且大部份会沸腾为蒸气,且多为硫酸盐泉。
受地表循环作用产生的温泉形成机理:当雨水降到地表向下渗透,深入到地壳深处的含水层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受下方的地热加热成为热水,深部热水多数含有气体,这些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当热水温度升高,上面若有致密、不透水的岩层阻挡去路,会使压力愈来愈高,以致热水、蒸气处于高压状态,一有裂缝即窜涌而上。热水上升后愈接近地表压力则逐渐减少,由于压力渐减而使所含气体逐渐膨胀,减轻热水的密度,这些膨胀的蒸气更有利于热水上升。上升的热水再与下沉较迟受热的冷水因密度不同所产生的压力(静水压力差)反复循环产生对流,在开放性裂隙阻力较小的情况下,循裂隙上升涌出地表,热水即可源源不绝涌升,终至流出地面,形成温泉。在高山深谷地形配合下,谷底地面水可能较高山中地下水位低,因此深谷谷底可能为静水压力差最大之处,而热水上涌也应以自谷底涌出的可能性最大,温泉大多发生在山谷中河床上。”

Ⅶ 地热温泉是怎么回事情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热库,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我们知道越往地下温度越高,地热就是指地球内部蕴藏的能量。从地球表面往下正常增温梯度是每1000米增加25—30℃,在地下约40公里处温度可达到1200℃,地球中心温度可达到6000℃。
由于构造原因,地球表面的热流量分布不匀,这就形成了地热异常,如果再具备盖层、储层、导热、导水等地质条件,就可以进行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
所谓地热资源就是以水为介质把热带到地表的温泉水。我国不少地方都有温泉出露,著名的小汤山温泉就是其中之一。目前我们对北京地区已进行了40多年的地热资源勘探研究,用钻探手段我们可以把地下几千米的热水,即温泉带到地表,这就是地热资源开发。

Ⅷ 为什么火山,地震,地热,温泉多集中在一起并绝大部分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太平洋西岸地区(亚洲沿海)是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是板块消亡边内界,形成了马里亚纳海沟,日容本岛链,这一地区地壳活跃,多火山(长白山,富士山)和地震。而太平洋东岸是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生长边界,板块挤压形成横贯南北美大陆的安第斯山脉,该地区同样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海啸

Ⅸ 如何打地热温泉井

地热勘察来就像是给地球做源B超一样,把地下面我们用眼睛看不到的地方都反馈给我们,通过地热勘察让我们了解清楚下面的地理地貌。

2/6
地热勘察可通过电法勘探,我们可以通过此方法来推断出地热异常的延展方向和分布范围情况。

3/6
地热勘察可通过测温勘探,此方法可根据地表下一定深度的温度测量来固定出地热异常区,同时推断出地下热水的分布范围和地段。

4/6
地热勘察可通过重力勘探,此方法可根据重力值的变化来分析地下热水区及区基底起伏变化和区域性的空间分布,同时也可以确定覆盖层的厚度等。

5/6
地热勘察除了电法、测温、重力勘探以外还可以用地热温度、热流、磁法、地震勘探和红外线摄影测量等。目前是为了更准备的确定地层下面的数据,有把握打好每一口井。

6/6
同一地区并不代表地下层是一样的,相隔不远的地方也可能温度不一样,所以在打温泉井之前一定要做地热勘探,以免后期有不必要的损失。

Ⅹ 日常生活中的泡温泉是不是属于地热利用

是的呀,

泡温泉是属于地热利用的

因为我们使用的温泉呢,而温泉是由于地热作用。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