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厅水库规划
『壹』 什么是环保评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条给出的定义是: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项目环境保护评估内容: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选址、设计、建设和生产都必须充分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经环境保护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根据这一规定,所有会造成环境污染的项目都必须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1.审查环境影响报告书
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审查可行性研究阶段是否全面分析了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环境报告书;二是审查环境影响报告书是否经过环保部门批准;三是审查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是否提出了具体的治理对策,特别是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源是否提出了科学可靠的控制方案。
2.审查治理方案
对治理方案的审查,一是分析投资项目污染治理技术是否科学可靠。污染物的治理对技术的依赖性很强,应对治理技术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对技术上没能解决污染问题的项目,则应建议采用其他生产工艺以避免污染环境。二是审查设计任务书中的治理措施是否合理可靠。以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为依据,检查项目造成的环境污染经治理后能否达到标准要求,能否保证环境的质量。
3.审查总投资与总设计
对总投资和总设计的审查,看是否包括了环保工程的相关投资列项,来源有无保证。分析环保资金使用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做到保证污染治理工程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进行,并确保同时建成,同时投入使用。
4.分析环境保护的经济性
环境保护的经济性是指治理环境与不治理环境而造成的损失之间的一种对照关系。通常用治理环境所获得的成效与所付出的代价,分析环保资金使用的经济性。
『贰』 关于黄河的历史资料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 5464 公里,水面落差 4480 米。流域总面积 79.5 万平方公里。
据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青的河流。在距今 115 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
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 105 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到距今 10 万至 1 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2)官厅水库规划扩展阅读:
黄河的洪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迅速沉积,主流在漫流区游荡,人们开始筑堤防洪,行洪河道不断淤积抬高,成为高出两岸的“地上河”,在一定条件下就决溢泛滥,改走新道。黄河下游河道迁徙变化的剧烈程度,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 。
黄河流域是我国文化的发祥地。几十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踪迹。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遍及黄河两岸、大河上下。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