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温泉 » 珊瑚礁生态系统

珊瑚礁生态系统

发布时间: 2020-12-04 19:10:13

1. 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是怎样流动的

任何物质或元素都处在循环的某个阶段,他们通过生态系统中生物有机体和无生命环境之间的循环活动过程就叫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能量在食物链中是向着一个方向逐级流动,不断消耗和散失,而物质则可被生物多次利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地循环,或是从一个生态系统消失而又在另一个生态系统出现.这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特征.
(海洋中生产者体积小,但是群体大.消费者体积大)依据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可划分为三大功能类群: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不仅为本身的生存、生长和繁殖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而且也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唯一的能量来源.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包括所有海洋中的自养生物,这些生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把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合成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化合物,把太阳辐射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合成有机物中.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才能源源不断地输入生态系统,然后再被其它生物所利用.值得提出的是,深海热泉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能通过化能作用制造有机物,而陆地上没有这样的生产者.消费者是指依靠动植物为食的动物.直接吃植物的动物叫植食动物,又叫一级消费者,如大多数海洋双壳类、钩虾、哲水蚤、鲍等;捕食动物的叫肉食动物,也叫二级消费者,如海蜇、箭虫、对虾和许多鱼类等;以后还有三级消费者、四级消费者,直到顶位肉食动物.消费者也包括那些既吃植物也吃动物的杂食动物,如鲻科鱼类、只吃死的动植物残体的食碎屑者和寄生生物.分解者在任何生态系统中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它的基本功能是把动植物死亡后的残体分解为比较简单的化合物,最终分解为无机物,并把它们释放到环境中去,供生产者再重新吸收和利用.在全球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中,资源分解的主要作用有:①通过死亡物质的分解,使营养物质再循环,给生产者提供营养物质;②维持大气中CO2浓度;③稳定和提高土壤有机物质的含量,为碎屑食物链以后各级生物提供食物;④改变土壤物理性状,改变地球表面惰性物质.因此,分解过程对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还有一些以动植物残体和腐殖质为食的动物,在物质分解的总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如沙蚕、海蚯蚓和刺海参等,有人把这些动物称为大分解者,而把细菌和真菌称为小分解者.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是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分解作用的意义主要在于维持全球生产和分解的平衡.
生物量指水体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生物有机质的重量.在海洋,生产量一般随生物量增加而增加.周转率是指一定时间内新增加的生物量P与这段时间内平均生物量B的比率P/B系数.在海洋中,初级生产量以珊瑚礁和海藻床为最高,其变化趋势是由河口湾向大陆架到海洋而逐渐减少.占地球表面积71%的大洋,其生物生产力很低,所以有人将其称之为“生物学的荒漠.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动是中等程度的,而陆地生产力的季节波动则很大,夏季比冬季生产力平均高60%.周转率一般都随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从P/B比值(或称周转率)来看,个体越小的种类,P/B比值越大,虽然生物量小,但周转时间短,结果产量高.一般地,海洋的生物量比陆地增加的速度快.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植食动物有着极高的取食效率,海洋动物利用海洋植物的效率约相当于陆地动物利用陆地植物效率的5倍.正是由于这一点,海洋的初级生产量总和虽然只有陆地初级生产量的1/3,但海洋的次级生产量总和却比陆地高得多在海洋中植食性动物对初级生产者的利用效率要高于陆地也高于肉食性动物以及杂食性动物对营养的利用率,因为在海洋中植食性动物大多以浮游植物和海草海藻等为食,摄食的时候基本将食物全部摄入,并且进行比较良好的消化.而在陆地上,大部分植食性动物只摄食植物的一部分,而根或是茎则被遗弃,或是进食之后并没有进行很好的消化就排出体外.不同生态系统中食草动物的消费效率是不相同的.①植物种群增长率高,世代短,更新快,其被利用的百分率就高;②草本植物的支持组织比木本植物的少,能提供更多的净初级生产量为食草动物所利用;③小型浮游植物的消费者(浮游动物)密度很大,利用净初级生产量比例最高.肉食性动物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在海洋中植食性动物对初级生产者的利用率是最高的.
海洋生物群落中,从植物、细菌或有机物开始,经植食性动物至各级肉食性动物,依次形成摄食者与被食进的营养关系,称为海洋食物链.因为海洋中一种生物往往以多种其他生物为生,而它本身也为多种生物所食,所以每种生物在一个海域中是处于不同的营养层次之中.这样,整个海域中各种生物彼此之间的食物关系就构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这就是海洋食物网.物质和能量经过海洋食物网的各个环节所进行的转换与流动,是海洋生态系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一个基本过程.不同层次的消费者(个体、群体或种群直到群落)在其不同的生态位发挥着作用.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过程中不断地消耗,其消耗量视不同的摄食者对所摄食食物的实际利用效率而定.一般说来,食物链每升高一个层次,有机物质量能量就要损失一部分,食物链的层次越多,总体效率就越低.因此,从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底栖植物或碎屑算起,处于食物链层次越高的动物,其相对数量越少.相反,处于食物链层次越低的动物,其相对数量越多.这便形成生物量度能量的金字塔.而食物链(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主要动能.
(1)海洋食物链较长,特别是大洋区食物链经常达到4~5级.而陆生食物链通常仅有2~3级,很少达到4~5级.
(2)海洋食物链的许多环节是可逆的、多分支的,加上碎屑食物链、植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相互交错,网络状的营养关系比陆地的更多样、更复杂.因此,在海洋中用食物网更能确切表达海洋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
(3)食物链只表示有机物质和能量从一种生物传递到另一种生物中的转移与流动方向,而不表示每一营养层所需的有机物和能量的数量(即生物量和热量).
(4)食物链每升高一个层次,有机物质和能量就要有很大的损失,食物链的层次越多,总体效率越低.因此,从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底栖植物或碎屑算起,处于食物链层次越高的动物,其相对数量越少;相反,处于食物链层次越低的动物,其相对个体数量越多.贮存在生产者体内的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时会大量消耗,能流越来越细,营养级间的能量转移效率平均只有10%~15%左右.这便构成了生物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
(5)食物网的结构是可变的.从食物网的定义,我们已知在自然界中,一种生物往往摄食多种生物,而其本身也为多种生物所食.因而每种生物在一个海域中是处于不同食物链的不同环节,或者说处于不同的营养层次之中.这样,整个海域各种生物彼此之间的食物关系,就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事实上,同一种鱼也依其发育生长阶段、季节和所在海域的不同,其饵料也各异,所以食物网的结构是会改变的.
图 海洋食物链类型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由于受能量传递效率的限制,食物链的长度不可能太长,一般食物链都是由4~5个环节构成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在生物群落组成中成为核心的,数量上占优势的种类所组成的食物链才是稳定的.捕食食物链:直接以生产者为基础,继之以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能量沿着太阳→生产者→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的途径流动.如:青草→野兔→狐→狼.在大多数生态系统中,净初级生产量只有很少一部分通向捕食食物链,不是主要的食物链.
2)碎屑食物链:以碎屑为基础,高等植物的枯枝落叶被分解者分解成碎屑,然后再为多种动物所食.其构成方式为枯枝落叶→分解者或碎屑→食碎屑动物→小型肉食动物→大型肉食动物.
除此之外,还有寄生食物链,可认为是捕食食物链的特例.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的一个网状结构.
一般说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其中一种生物的消失不致引起整个系统的失调;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就越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尤其是在生态系统功能上起关键作用的种,一旦消失或受严重损害,就可能引起这个系统的剧烈波动.一个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

2. 什么叫做珊瑚礁生态系统

较为精炼的解释:
珊瑚礁生态系统(coral reef ecosystem)
以珊瑚礁为依托的生态系统。造礁珊瑚以其形状复杂的骨骼形成多样的生活场所,成为其他生物生活的基础和依存物,由于珊瑚礁环境水体稳定、光照充足,所以形成了与周围海洋环境不同的特殊的生态系统。其中有许多种类的底面底栖生物、底下底栖生物和周生生物,种类丰富,具生物多样性;与周围外洋相比,这里有更为旺盛的初级生产力。
http://www.gsdkj.net/pro/view.php?id=5453
------------------------------------------------------

在珊瑚礁里,许许多多生物生活在礁环境里共同组成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称珊瑚礁生态系。它同陆地上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相似,所以又称珊瑚礁为海洋的热带雨林或热带海洋的绿洲。珊瑚礁生态系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历史,经过反复淘汰和适应,各门类众多的生物基本上能相互制约、协调,达到近乎和平共处于一个有限的空间,造成自然的生态平衡状态。在珊瑚礁生态系里,珊瑚礁具有适宜各门类生物生长的极好自然条件。最重要的是海水清洁,温度适宜。有丰富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藻类和海草等,为珊瑚、海葵、草食性动物、底栖生物以至鱼类及其他掠食者提供充足的饵料。这些饵料和珊瑚组织内的共生虫黄藻,都是很有效的初级生产者,在珊瑚礁生物的食物链中起重要作用。这种饵料生物的增多,也为其他经济动物提供有利条件,使之生物资源更为丰富。不同形态的造礁珊瑚分泌的钙质骨骼,创造了多层次的空间,为各种喜礁生物提供作为栖息、附着或庇护的场所。底栖生物中,有的穴居礁中,有的固着在礁的表面不动,或缓缓移动于礁表面;一些鱼类有的与珊瑚、海葵或海绵共生,有的则穿梭于珊瑚枝杈之间,有的则在礁的上层水域;更有的微小生物共生于珊瑚虫体的活组织之中。总之,众多的生物汇集在珊瑚礁里,充分利用珊瑚礁的各个层次的空间,使珊瑚礁成为热带海洋生物的大都会。珊瑚礁里的生物极其复杂、丰富,构成一个多样性极高的顶极生物群落。
http://www.xwcoralreef.com/science/ecosystem.html

3. 科学家研究发现什么是造成珊瑚礁生态系统衰亡的主要原因

历史上抄的人类活动也导致了珊瑚礁袭不同程度的衰亡。科学家们发现,过度捕鱼是造成珊瑚礁生态系统衰亡的主要原因。一组科学家分别研究了太平洋、大西洋等地方的14个珊瑚礁生存的区域。结果发现,全球气温变暖导致海水温度升高引起的这些变化,只不过加剧珊瑚礁衰亡的一个因素,其实早在这之前它们就已经开始大量减少了。加勒比海巴哈马群岛上的居民很早以前就大量捕杀绿海龟,当1492年第一批殖民者的船队来到巴哈马的时候,绿海龟的数量已经变得很少了。而绿海龟数量的变化会影响到这个生态系统中更“底层”的珊瑚礁。

这就好像生物链一样,是环环相扣的。首先是大型的草食和肉食类动物被人类捕食,接着是较小的鱼类,最后是海草和珊瑚礁上的珊瑚。

4. 我们小组在做一个保护珊瑚礁的计划 在大堡礁生态系统里 因为人类过度捕捞法螺 导致吃珊瑚礁的刺冠海星

因为人类过度的东西多了去了啊加油

5. 珊瑚虫与藻类共生,提高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主要原理是

答案C
珊瑚虫与藻类共生,体现了“1+1〉2”,主要依据了系统整体性原理。

6. 珊瑚礁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温室效应还是海洋污染还是其他的原因造成的呢

主要是温室效应。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之后,海水溶解二氧化碳会酸化,酸性环境对珊瑚礁有很大的破坏作用。

7. 2070年珊瑚礁或将消失,有哪些依附珊瑚礁生存的生物会因此受到影响

珊瑚礁是很多海洋生物的聚集地,如果珊瑚礁消失,那么很多的鱼类的栖息地没有了,这些鱼类就面临着这消失的风险,从而引起其他海洋生物的不平衡性,整个海洋的生态系统都会面临着混乱的风险,生态系统是一个很严密的系统,缺失了任何一环都会发生可怕的影响。

全球气温变暖和不断增长的人口,将会导致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增加。将来的火灾可能会再次伤害到珊瑚礁,事实上这种威胁不仅会伤害珊瑚礁,也会伤害任何沿海的生态系统。

8. 珊瑚礁即将消失,海洋生态系统会面临什么样的困境

会面临破坏的困境。

总结一下,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老鼠和珊瑚礁,事实证明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的。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些海鸟的粪便是作为天然肥料,对海洋生态系统有着极强的促进作用。也就说明在温带和热带的岛屿上,有些食肉的鼠类是以鸟蛋、鸟类为食的,它们的捕食会导致大批海鸟死亡。海鸟死了,自然粪便就少了,没有了天然肥料的滋养,海洋生态系统自然就会遭受不良影响。

9. 世界上包含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是() A.珊瑚礁 B.草原 C.河流 D.热带雨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降雨量高,每年降雨量超过2000毫升.其气候稳定,由于内阳光充足,因此整年基本容上都很热,同时生长了不同种类的植物.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自动调节能力较强.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0. 为什么珊瑚礁生态系统是海洋中生物多样性最大的生态系统

因为珊瑚礁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在海洋所有的生态系统中种类最多。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