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1. 当代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是那些
一、土壤遭到破坏
据参考消息报道,110个国家的可耕地肥沃程度在降低。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由于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过分开发和牧场的过度放牧,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裸露的土地变得脆弱了,无法长期抵御风雨的剥蚀。
有些地方土壤的年流失量可达每公顷100吨。过多使用化肥和农药,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有毒尘埃降落,泥浆到处喷洒,危险废料到处抛弃,所有这些都在对土地构成难以逆转的污染。
二、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
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整个人类。据2500名有代表性的专家预计,海平面将升高,许多人口稠密的地区(如孟加拉国、中国沿海地带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多数岛屿)都将被水淹没。气温的升高也将对农业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预计到2010年,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能源消费将增加一倍,拉丁美洲的能源消费将增加50%~70%。因此,西方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加强能源节约技术的转让进程。我们特别应当采用经济鼓励手段,促使工业家们开发改进工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工艺技术。
三、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由于城市化、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导致了数以千计物种的灭绝。因为一些物种的绝迹会导致许多可被用于制造新药品的分子归于消失,还会导致许多能有助于农作物战胜恶劣气候的基因归于消失,甚至会引起新的瘟疫。
四、森林面积减少
最近几十年以来,热带地区国家森林面积减少的情况也十分严重。10年间,世界上有1.5亿公顷森林消失了。按照目前这种森林面积减少的速度,40年以后,一些东南亚国家就难见到一棵树了。
五、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据专家估计,从下世纪初开始,世界上将有四分之一的地方长期缺水。请记住,我们不能造水,我们只能设法保护水。
六、化学污染
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即使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大型天然生态系统的冰盖也受到污染。那些有机化合物、重金属、有毒产品,都集中存在于整个食物链中,并最终将威胁到动植物的健康,引起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
七、混乱的城市化
世界上的大城市越来越多,大城市里的生活条件将进一步恶化:拥挤、水被污染、卫生条件差、无安全感……大城市的无序扩大损害到了自然区。因此,无限制的城市化应当被看作是文明的新弊端。
八、海洋的过渡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
由于过渡捕捞,海洋的渔业资源正在以令人可怕的速度减少。因此,许多靠摄取海产品蛋白质为生的穷人面临着饥饿的威胁。集中存在于鱼肉种的重金属和有机磷化合物等物质有可能给食鱼者的健康带来严重的问题。沿海地区受到了巨大的人口压力。全世界有60%的人口挤在离大海不到100公里的地方,这种人口拥挤状态最终会使这些地方失去了平衡。
九、空气污染
多数大城市里的空气含有许多取暖、运输和工厂生产带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威胁着市民的健康,导致许多人和动物失去了生命。
十、极地臭氧层空洞
尽管人们已经签署了蒙特利尔协定书,但每年春天,在地球两个极地的上空仍然形成臭氧层空洞,北极的臭氧层损失20%~30%,南极的臭氧层损失50%以上。
2. 当今中国存在哪些生态环境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
原因:乱丢垃圾,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汽车尾气的排放,工厂排放废弃废水等
怎么建设: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治理不合标准的工厂。
3. 当今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
最近2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以年平均9%的增长率高速增长,但是今后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巨大的障碍,除了技术进步之外,最大障碍就是资源和环境因素。环境污染、人口压力造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农牧业用地、土地荒漠化以及现代工业制造的污染,这样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新一代中国领导人已经认识到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自2003年以来提倡“科学的发展观”,不再单纯追求增大GDP。为了打破在资源和环境方面面临的困境,中国领导人提出要建设节约型的社会,发展循环经济。
这些政策的核心,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便使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可持续。保护环境的关键是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解决资源问题则主要应当靠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相对于生产的总量节约资源。而发展循环经济,将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化作可再生利用的资源,一方面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另一方面增加了可以使用的资源,这是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最好途径。
由于中国人均土地面积和资源储量都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中国要想使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像日本那样,采用最能保护环境的生产方法和有效利用资源较高的技术。对于中国来说,国际最高水平的环境保护技术都是远远不够用的,我们必须得到并普遍采用更高水平的技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中国不仅需要学习和引进国际最先进水平的技术,而且必须大力进行自主的研究和开发,使中国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技术上走在世界最前列。
遗憾的是,这样的主张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完全变为中国各级政府的政策,在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许多措施十分薄弱,而且在开发可以解决环境问题的技术方面缺乏必要的资助,以致中国在保护环境的技术方面持续落后。据专家估计,对环境保护的投入至少达到GDP的1.5%,中国的环境才能够有所改善;而中国的环保投入却一直在GDP的0.5%左右徘徊,到1999年才勉强达到1%。
保护环境、有效利用资源的迫切要求,还涉及到了当今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另一个要害问题:对盈利企业的放纵。
最近20年来,中国盛行“商人崇拜”和政策上的“向商人倾斜”,任何浪费污染环境的做法都可以借“发展经济”之名毫无阻碍地通行。错误的政绩观把“吸引外资”和“出口”当成了考核官员“政绩”的首要指标,出口污染环境的产品受到优惠的“出口退税”的公然鼓励,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外商投资企业被奉为上宾,并得到低税率的优惠。在这样的政策指导思想下,中国当然会面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困境,高速的经济增长变为不可持续。
为此我们必须打破“招商引资第一”的观念,打破服从低技术的国际分工的观念,不允许其它国家向中国转移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项目,不再允许向外出口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产品。
政府大力资助发展环保产业、采用保护环境和节省资源的技术,同时严惩一切污染环境的行为,将中国变为一个保护环境、节省资源的循环经济的典范,变为真正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 谈谈当今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很明显,今日世界物欲横流人满为患!——此乃万恶之源,可是谁有什么法子呢
5. 当前我们面临着怎样的生态环境问题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生活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保护环境上并不十分重视.
比如说我们的周边环境 .在我们区后面的草坪中,开着许多花朵.但在草坪中,却也有人扔垃圾,堆废纸.夏天,有许多蚊蝇在那里飞来飞去,不但影响了小区形象,还污染了环境.对社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都很不利,还破坏了地球.
为了能让我们的环境优美,不受到伤害.有许多老人来打扫大街,绿化草坪.他们每天早出完归,为了祖国的绿化环境不惜一切代价。但那些不爱护环境的人偏偏还要去破坏,我们一定要为不爱护环境的人做好思想工作,让他们早一日改掉恶习。
地球越来越拥挤,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的日见变化,资源日见匮乏。人们在对幸福的追寻中好梦频惊,不得不回头省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与自然签下可持续发展的天人之约,人类的智慧创造了经济的奇迹,无知与贪婪却留下了可怕的恶果。所有的一切无不在提醒着我们:环境保护迫在眉睫!
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我们拥有着共同家原,保护我们的环境。大地期盼着绿色、河流期盼着绿色、,水鸟期盼着绿色、花儿期盼着绿色。滴水成川,积土成山,保护环境,从你我做起。
唤醒“绿色之心”实施“绿色计划”。开展“绿色行动”,争做“绿色建设者,创建“绿色新世纪”!
6.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哪些问题
1、在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方面,有的地方由于无序开发、过度开发、分散开发,导致优质耕地和生态空间占用过多,环境资源承载能力下降,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近年来,我国大江大河干流的水质稳步改善,但仍有少数流域的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治理。有的地方在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大型养殖场,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2、在资源总量管理和节约方面,有的地方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不高,特别是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偏低、生产开发成本低于社会成本、保护生态得不到合理回报的问题依然存在。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不断攀升,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还没有彻底改变。
3、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方面,一些地方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等制度不严格,不同程度地存在监管职能交叉、权责不一致、违法成本低的问题。例如,在危险固体废物的收集和处理上,有的单位或企业仍然存在非法填埋、非法转移的问题,对生态环境安全构成威胁。
(6)当代生态环境问题扩展阅读
大力提高环境治理水平。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是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要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完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采取多种方式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加大重大项目科技攻关,对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开展对策性研究。
把生态环境风险纳入常态化管理,系统构建全过程、多层级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抓紧落实已出台改革举措,确保落地见效。
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抓手,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7. 当今世界上存在的环境问题有哪些举例说明
当今世界主要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0.3至0.6摄氏度,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至25厘米。目前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由工业革命(1750年)之前的280ppm增加到了近360ppm。1996年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发表的评估报告表明:如果世界能源消费的格局不发生根本性变化,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560ppm,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1.5至4摄氏度。
臭氧层破坏和损耗
自1985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以来,地球上空臭氧层被损耗的现象一直有增无减。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现在在美国、加拿大、西欧、前苏联、中国、日本等国的上空,臭氧层都开始变薄。在对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实行控制之前(1996年以前),全世界向大气排放的ODS已达到了2000万吨。由于ODS相当稳定,可以存在50-100年,所以被排放的大部分ODS目前仍留在大气层中。在它们陆续升向平流层时,就会与那里的臭氧层发生反应,分解臭氧分子。因此,即使全世界完全停止排放ODS,也要再过20年,人类才能看到臭氧层恢复的迹象。
酸雨污染
现在“酸雨”一词已用来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雨、雪)或干沉降(酸性颗粒物)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酸雨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主要来源于人类广泛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欧洲是世界上一大酸雨区,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也是一大酸雨区。亚洲的酸雨主要集中在东亚,其中中国南方是酸雨最严重的地区,成为世界上又一大酸雨区。由于欧洲地区土壤缓冲酸性物质的能力弱,酸雨使欧洲30%的林区因酸雨的影响而退化。在北欧,由于土壤自然酸度高,水体和土壤酸化都特别严重,有些湖泊的酸化导致鱼类灭绝。美国国家地表水调查数据显示,酸雨造成了75%的湖泊和大约一半的河流酸化。加拿大政府估计,加拿大43%的土地(主要在东部)对酸雨高度敏感,有14000个湖泊是酸性的。水体酸化会改变水生生态,而土壤酸化会使土壤贫瘠化,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的退化。
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199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球荒漠化状况的评估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近36亿公顷,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已影响到全世界1/6的人口(约9亿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荒漠化扩展的速度是,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其中320万公顷是牧场,250万公顷是旱地,12.5万公顷是水浇地,另外还有2100万公顷土地因退化而不能生长谷物。亚洲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遭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依次是中国、阿富汗、蒙古、巴基斯坦和印度。
水资源危机
世界上许多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根据国际经验,每人每年1000立方米可重复使用的淡水资源是一个基本指标,低于这个指标的国家可能会遭受阻碍发展和损害健康的长期性水荒。然而,目前世界上约有20个国家已低于这一指标,主要位于西亚和非洲,总人口数已过亿。另一方面,由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固体废物渗漏、大气污染物等引起的水体污染,使全球可供淡水的资源量大大减少了。世界银行的报告估计,由于水污染和缺少供水设施,全世界有10亿多人口无法得到安全的饮用水。
森林植被破坏
由于推测的难度,全世界的森林面积尚无准确数值。但据推算,地球上的森林面积约为30-60亿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20%-40%,其中约一半是热带林(包括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另一半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从森林植物的干重测定值来看,热带林是亚寒带针叶林的两倍,所以,热带林占陆地总生物量的很大部分。但在工业化过程中,欧洲、北美等地的温带森林有1/3被砍伐掉了,所以近三十年来,发达国家对全球的热带林进行了大规模地开发。欧洲国家进入非洲,美国进入中南美洲,日本进入东南亚,大量砍伐热带林,他们进口的热带木材增长了十几倍。森林大面积被毁引起了多种环境后果,主要有:降雨分布变化,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气候异常,水土流失,洪涝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生物多样性锐减
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约有1400万种物种,但当前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比如鸟类和哺乳动物现在的灭绝速度可能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倍至1000倍。主要原因是七种人类活动造成的:1、大面积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境的破坏;2、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3、城市地域和工业区的大量发展;4、外来物种的引入或侵入毁掉了原有的生态系统;5、无控制旅游;6、土壤、水和大气受到污染;7、全球气候变化。这些活动在累加的情况下,会对生物物种的灭绝产生成倍加快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评估生物多样性的结论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5%-20%的动植物种群可能受到灭绝的威胁。
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
据估计,全世界有9.5亿人把鱼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但近几十年来,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对海洋日趋严重的污染,有可能使全球范围内的海洋生产力和海洋环境质量出现明显退化。1993年,在全世界捕捞的1.01亿吨鱼中,有77.7%来自海洋。当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2/3以上的海洋鱼类已被最大限度或过度捕捞,特别是有数据资料的25%的鱼类,由于过度捕捞,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另有44%的鱼类的捕捞已达到生物极限。而另一方面,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部分废物和污染物最终都进入了海洋。全球每年有数十亿吨的淤泥、污水、工业垃圾和化工废物等被直接排入了海洋,河流每年也将近百亿吨0淤泥和废水、废物带入沿海水域,引起沿海生境改变,使动物的栖息和繁殖地遭到破坏。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和比例约是:城市污水和农业径流排放44%,空气污染33%,船舶12%,倾倒垃圾10%,海上油、气生产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
全世界已有约一千一百万己知化学物,同时,每年还有约一千种新的化学物进入市场。化学物是当今许多大规模生产所必须的原料,但这些化学物在制造、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过程中常常危害环境和生态。现在,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毒有害化学废物达3亿到4亿吨,其中对生态危害很大、并在地球上扩散最广的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最具代表性的是多氯联苯和滴滴涕。这类化学污染物从人类的工业和农业活动中释放,已广泛进入了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由于这类污染物能被海洋中微小的浮游生物吸收并积累,从而将其浓缩上百万倍。海中的鱼吃下这些浮游生物,又能将其浓缩,于是浓度增大到上千万倍。当大型海洋动物吞食了这些鱼之后,会使污染毒素的浓缩系数增加到上亿倍。这是因为污染毒素聚集在动物的脂肪里而很难通过躯体排除体外。通过食物链,这些毒素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强烈的干扰,比如:多氯联苯的作用之一就是损害生殖系统。有人认为多氯联苯是导致波罗的海海豹出生率下降60%至80%的罪魁祸首。这些毒素也引起人健康方面的严重问题。几年前科学家发现,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的母乳里含有高浓度的多氯联苯,而鲸、海豹等海生动物正是因纽特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当这些动物现在携带了很高的污染毒素时,因纽特人的生活不再安全。按同样的原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陆地生态系统也有很大的干扰和危害,因而成为目前全世界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8. 当今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第一,有些环境问题在地球上普遍存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在性质上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如气候变化、臭氧层的破坏、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第二,虽然是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但其影响和危害具有跨国、跨地区的结果.如酸雨、海洋污染、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等。
当前,普遍引起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气候变化、酸雨污染、臭氧层耗损、有毒有害化学品和废物越境转移和扩散、生物多样性的锐减、海洋污染等。
还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沙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减少等。
(8)当代生态环境问题扩展阅读
全球环境问题虽然是各国各地环境问题的延续和发展,但它不是各国家或地区环境问题的加和,因而在整体上表现出其独特的特点:
全球化
过去的环境问题虽然发生在世界各地,但其影响范围、危害对象或产生的后果主要集中在污染源附近或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其影响空间有限而全球性环境问题,其影响范围扩大到全球。这是因为:
1、一些环境污染具有跨国、跨地区的流动性:如一些国际河流,上游国家造成的污染,可能危及下游国家;一些国家大气污染造成的酸雨,可能会降到别国等。
2、当代出现的一些环境问题,如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等,其影响的范俐是全球性的,它们产生的后果也是全球性的。
3、当代许多环境问题涉及高空、海洋甚至外层空间,其影响的空问尺度已远非农业社会和工业化初期出现的一般环境问题可比,具有大尺度、全球性的特点。
综合化
过去,人们主要关心的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问题。而全球环境问题已远远超过这一范畴而涉及人类生存环境和空间的各个方面,如森林锐减、草场退化、沙漠扩大、沙尘暴频繁发生、大气污染、物种减少、水资源危机、城市化问题等,已深入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解决当代全球环境问题不能只简单地考虑本身的问题,而是要将一区域、流域、国家乃至全球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考虑自然发展规律、贫困问题的解决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循环利用、人类人文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与社会和谐等问题,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解决好,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社会化
过去,关心环境问题的人主要是科技界的学者、环境问题发生地受害者以及相关的环境保护机构和组织,如绿色和平组织等。而当代环境问题已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当代环境问题已绝不是限于少数人、少数部门关心的问题而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
高科技化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由高新技术引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多。如核事故引发的环境问题、电磁波引发的环境问题、噪声引发的环境问题、超音速飞机引发的臭氧层破坏、航天飞行引发太空污染等、这些环境问题技术含量高、影响范围广、控制难、后果严重,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累积化
虽然人类已进入现代文明时期,进入后工业化、信息化时代,但历史上不同阶段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住当今地球上依然存在并影响久远一同时,现代社会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环境问题。因为很多环境问题的影响周期比较长,所以形成了各种环境问题在地球上日积月累、组合变化、集中暴发的复杂局面。
政治化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全社会对环境保护认识的提高,各个同家也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因此,当代的环境问题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成为国际政治、各国国内政治的重要问题。其主要表现在:
1、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合作和国际交流的重要内容。
2、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导火索之一,如各国在环境责任和义务的承担、污染转嫁等问题上经常产生矛盾并引起激烈的政治斗争。
3、世界上已出现了一些以环境保护为宗旨的组织,如绿色和平组织等,这些组织存同际政治舞台上已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一股新的政治势力。
总之,环境问题已成为需要国家通过其根本大法、国家规划和综合决策进行处理的国家大事;成为评价政治人物、政党的政绩的重要内容;也已成为社会环境是否安定、政治是否开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9. 马克思主义为解决当代生态环境问题贡献了哪些重要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回。人是物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答段的产物,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不意味着脱离了自然界,人类的生命形态仍然是物质自然界的一部分,他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也只能取之于物质的自然界。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还要以自然界为基础。离开了自然界,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便无法进行,脱离一定自然环境的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倘若人类还是只求社会发展而不惜破坏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将日益恶化甚至导致生态环境崩溃,最终失去一定自然环境的人类社会也将无法存在。
所以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表明了只有人类合理利用生态环境资源,只有人类在发展社会的同时不忘保护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和自然才能和谐相处。
10. 当今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
保护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的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污染物排放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的自净力;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有些经过治理的地方又出现反复,城镇生活污染比重明显增加;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的农副产品有害残留物超标,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等等。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严峻的环境形势迫使我们必须做出选择:是持续发展还是自我毁灭。毫无疑问,我们应当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与破坏。否则,日益恶化的环境将使我们在其他领域中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黯然失色。因此,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我们应该认识到: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保护环境其内容主要有:
(1)防止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包括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恶臭和电磁微波辐射,交通运输活动产生的有害气体、液体、噪声,海上船舶运输排出的污染物,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城镇生活排放的烟尘、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2)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农垦和围湖造田活动、海上油田、海岸带和沼泽地的开发、森林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新工业区、新城镇的设置和建设等对环境的破坏、污染和影响。
(3)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包括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特殊的自然发展史遗迹、地质现象、地貌景观等提供有效的保护。 另外,城乡规划,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树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合理配置生产力等,也都属于环境保护的内容。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动和主要任务之一。我国则把环境保护宣布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保证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
(4)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我们应该保护环境,否则人类会加速灭亡!
历年环境日主题
1974年:只有一个 地球
1975年:人类居住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资源
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
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年: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0年:新的10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和人类食物链;防止有毒化学品污染
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年,提高环境意识
1983年:管理和处理有害废弃物,防止酸雨
1996年:我们的地球、家园、居住地
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保护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的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