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分离
『壹』 生态位分离和生物分布地带性的区别
应该是生态为分来离!
生态位分离是源指同域的亲缘物种为了减少对资源的竞争而形成的在选择生态位上的某些差别的现象。五种树莺和良种鸬鹚(见同域物种)在觅食与栖息空间部位的选择上的差别即反映了生态位分离的现象。生态位分离是保持有生态位重叠现象的两个物种得以共存的原因,如无分离就会发生激烈竞争,以致使弱势物种种群被消灭。例如将拟谷盗与锯谷盗共同饲养于面粉中时,锯谷盗在竞争中被消灭。如果向其中放入一根细管子,容许体型较小的锯谷盗爬进去躲避拟谷盗的攻击,这样就实现了生态位分离,使两者共同存在于面粉中。
至于生物分布地带性,植物最明显了,热带地区有热带雨林,当然里面有很多大型动物。温带就是阔叶林了,动物体型就小了。亚寒带就是针叶林,再就是苔原。
所以根据你说的同种鸟的雌雄个体
可断定它们是从属同域的亲缘物种的,而不在于体型异同,由以上概念可知答案为前者!
补充下,你说的“难道生态位分离不是指异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么?”是错的提问, 不是指异种!而是同种,
『贰』 豆科植物和固氮菌互利共生,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的生长都要受到损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豆科作物和固氮菌的共生时,既有利于豆科,因为固氮菌能为豆科提供营养元素,又有利于固氮菌,因为豆科作为能为固氮菌提供养料;若将豆科作物和固氮菌分开,对两者都不利,说明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系统整体性原理.
故选:C.
『叁』 如何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光合细菌,明确分离的生态环境,培养条件与分离过程
(1)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将尿素氧化成氨气,代谢类型为异氧需氧型.(2)尿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只有能分解尿素的菌才能以尿素作为氮源生长繁殖,不能分解尿素的菌因缺乏氮源无法生长繁殖,因此分离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应该用尿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分离,分解尿素的菌在分解尿素时产生氨气,使酚红指示剂显红色,所以要加入酚红指示剂进行鉴别.(3)若取土样5g,应加入45ml的无菌水配制成稀释10倍土壤溶液,样品的稀释程度直接影响平板上生长的菌落的数目,选用一定稀释范围的样品进行培养,取样稀释前,一定要将菌液摇匀以减少误差;将103-107倍的稀释液分别吸取0.1mL加入到固体培养基上,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用涂布器涂布到固体培养基上.(4)将接种的培养皿放置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48h,观察并统计具有红色环带的菌落既是分解尿素的菌的菌落,估算样品中的活菌数时,往往选取菌落数在30 到300之间的平板,分析表格是数据可知,105和106的稀释度平板菌落数在这一范围.故答案应为:(1)异氧需氧型(2)尿素为唯一氮源 酚红(3)45(4)摇均(震荡、混匀) 涂布器(玻璃刮刀) 稀释涂布(平板)法(5)红色环带 105或106
『肆』 载人空间站的生态系统中,要求分离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同时需要提供氧气.某电化学装置利用太阳能转化的电
A.根据题目提示电能实现上述要求可知该电化学装置相当于电解池,故A正确;版
B.根据提示的反权应物与生成物可以写出反应的总反应式为2CO2=2CO+O2,故B正确;
C.阴极反应生成的OH-在阳极完全反应,所以反应前后溶液的pH并不变化,故C错误;
D.由总反应减去阴极反应,可以得到阳极反应为:4OH--4e-=2H2O+O2↑,故D正确;
故选:C.
『伍』 如何将新型分离技术应用于我国环境问题的解决
一、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不仅人口基数大,而且人口密度也大。虽然各种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小,人均资源相当贫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我国多种重要资源短缺,加上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对资源具有较高的需求,使得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我国在环境保护和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1、环境污染危害人们的健康。我国有3亿人饮水不安全,其中有5000多万人饮用氟、砷含量超标的水,有四分之一城市居民呼吸着质量不达标的空气等都表现了环境对人们的危害。2环境纠纷威胁社会稳定。随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关注的提高,和对解决环境问题充满期待,一些地方因污染事件处理不当或久拖不解决,引发社会矛盾和群体性事件,损害党和的形象,从而危及社会安全和稳定。3环境权益维护依然艰难。我国环境损害民事赔偿和救济体系尚不健全,环境法律对违法者的打击和震慑力度不够,一旦面对环境损害和环境纠纷,受害群众维护基本权益就很难。
(二)我国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上存在的主要问题:1、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经济增长付出了过的的资
源环境代价。2、经济布局和结构不合理使得资源环境付出代价过大。总体上,我国经济建设还没有按照资源禀赋条件和生态环境容量进行科学布局,“小而全”和一重化工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使得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资源严重透支,付出很大的资源环境代价。3、环境基础设施滞后使得治理的速度赶不上污染的速度。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中,因为环境基础设施问题,环保旧账尚未结清,便又欠下新帐。4、科技支撑不够。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般在20%-40%间,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60%-90%的水平,造成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水平过高。
(三)我国生态保护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生态退化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就目前我国森林总体质量呈下降趋势;草地退化依然严重,矿区资源开发、重大工程建设引发的生态破坏尚未得到有效制止。2、生物资源濒危日益突出。栖息地和环境改变及过度的人类活动,导致我国生物资源濒危问题日益突出。3、生态保护基础薄弱,投入不足。生态保护资金投入少、投入渠道单一,生态治理工程效益有待继续提高;生态保护能力建设滞后,科研力量有限。生态监测处于起步阶段,信息不足,渠道不畅,难以为管理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
二、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一)在环境保护和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方面:1、扩大公民环境权利,建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新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要承认群众的环境信息知情权、环境决策参与权和环境政策监督权,确保公众有效行使环境权利,建立监管、市场调节和公众参与相结合的新型环境保护综合机制,从而形成环境保护的最大合力。2、建立和完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机制,维护污染受害者合法权益。环境损害赔偿不仅体现了维护受害人的权益、维护公平和正义的需要,同时也是保护环境、恢复环境的需要。3、加强环境宣传教育,使环境保护观念深入人心。
(二)在环境保护方面与经济协调发展方面:1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参与宏观调控的倒逼作用很先导作用。提供环境准入门槛,认真落实规划环境评价要求,从决策源头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完善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全程跟踪管理制度、环境保护评价与验收管理机制、环保部门上下级联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在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2、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依据,加大积极结构调整力度。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依据,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促进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科学制定社会经济发展目标。3、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4、加强环境管理,实行环境保护问责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坚持既定的减排任务和目标,实行环境保护工作问责制,对违反国家产业政策、违反环境保护法规上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项目的要坚决查处并惩罚。5、改变了以往高消耗、低利用、高污染的“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发展模式,建立了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式发展,是一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经济模式,是强调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从根本上缓解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三)在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面:1、建立和完善法规、政策及标准体系。
2、落实生态功能区划,以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脆弱区的建设和保护为主体,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3、加大资金投入。利用市场机制建立合理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不断拓展生态保护和建设渠道,积极争取财政投入,建立自然保护区专项资金。4、增强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概念是20世纪以来人类为解决威胁自身持久健康发展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在对其产生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根源的认识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与战略思想。建设生态文明,才能加快可持续发展的步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生态文明。
『陆』 据图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的问题(1)如图1为该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在一起生长及分开生长时生长速度的比较.当
(1)由图可知,当两种生物分开生长时,生物1的种群数量增长符合S型增长模型,且其数量在第6周达到最大值,即环境容纳量(K值).物种2单独不能生长,而物种1和2共同生长时,物种1生长受影响,物种2能生长,由此可见物种1和2之间为寄生关系.
(1)①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越多,其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②图2中有三条食物链:绿色植物→蝉→螳螂→蛇;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绿色植物→蝉→黄雀→蛇.同化量来自两种生物,且同化量各占一半,最多要消耗绿色植物,应按照能量传递效率最低值10%计算:0.5×10×
1 |
2 |
1 |
2 |
③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般将种群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输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即这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流动去向: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中包括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和被分解者所分解的能量,如图所示:

『柒』 生态瓶的土和水则么分离
根据高中生物课本讲来法,也自可以用晒过的自来水,当然用雨水和河水是最好的,要放水草和小石子,石子不用放太多,再铺上一层粗砂,也可以夹上一些细沙,不要放田螺,没作用,还有既然是生态瓶,要供氧机做啥?也不要用金鱼缸的水,那种水问题很大的。生态瓶一般不需要太大,又不是开生态馆,基本上直径比一条小鱼大点就行,瓶里放一条鱼就可以了。p.s.这完全是高中生物课本上说的,我们做过学生试验,成功了。
『捌』 园林景观公园怎样设计才能做到静动态分离
景观设计是环境设计的组成部分,大到绵延几十公里的风景区规划,小到十几平方米的庭院设计,都属于景观设计的范畴。所有的景观都是通过景观要素来体现的,景观设计的素材和内容包括地形地貌,植被,水体,铺地和景观小品。其中,地形地貌是设计的基础。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能使园林空间体现生命的活力,富于四时的变化。植物景观设计是20 世纪70 年代后期有关专家和决策部门针对当时城市园林建设中建筑物、假山、喷泉等非生态体类的硬质景观较多的现象再次提出的生态园林建设方向,即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赏[1]。但是,植物景观设计概念的提出是有其时代背景的。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概念不但包括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还包含生态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2 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对于城市及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其功能性得不到满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是无从谈起。尽管有许多研究者提出过这一方面的一些原则,但主要局限在科学性和艺术性等方面,不够全面,因此,有必要寻求一个正确、全面的思想行动准则,以便在各种情况下把握植物景观设计的尺度。以下就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作一探讨。 2. 1 以人为本的原则
任何景观都是为人而设计的,但人的需求并非完全是对美的享受,真正的以人为本应当首先满足人作为使用者的最根本的需求。植物景观设计亦是如此,设计者必须掌握人们的生活和行为的普遍规律,使设计能够真正满足人的行为感受和需求,即必须实现其为人服务的基本功能。但是,有些决策者为了标新立异,把大众的生活需求放在一边,植物景观设计缺少了对人的关怀,走上了以我为本的歧途。如禁止入内的大草坪、地毯式的模纹广场,烈日暴晒,缺乏私密空间,人们只能望“园”兴叹。因此,植物景观的创造必须符合人的心理、生理、感性和理性需求,把服务和有益于“人”的健康和舒适作为植物景观设计的根本,体现以人为本,满足居民“人性回归”的渴望,力求创造环境宜人,景色引人,为人所用,尺度适宜,亲切近人,达到人景交融的亲情环境。 2. 2 科学性原则
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进行景观设计时必须先满足其生态要求。如果景观设计中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
『玖』 (1)在载人航天器的生态系统中,不仅要求分离去除CO2,还要求提供充足的O2.某种电化学装置可实现如下转
(1)总反应式为2CO2=2CO+O2,阳极反应为4OH--4e-=O2↑+2H2O,总反应式减版去阳极反应式得阴极反应式,所以阴极反应为:2CO2+4e-+2H2O=2CO+4OH-,
故答案为权:2CO2+4e-+2H2O=2CO+4OH-;
(2)如果某段时间内氢氧储罐中共收集到33.6L,为1.5mol气体,电解方程式为2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