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螺生态
⑴ 假设在水稻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有,水稻、杂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细菌和真菌等.如图是该水稻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输入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该生态系统包括第一营养级水稻、杂草,第二营养级食草昆虫,第三营养级食虫鸟三个营养级.由于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第一营养级能量储存最多.
(2)能量散失是各营养级生物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不能再被生物所利用的部分能量.
(3)由图可知能量储存应指用于个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其可分为三部分即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和存活个体内的未被利用的,图中缺少的应是被分解者利用的部分.
(4)福寿螺引入我国在野外迅速蔓延,说明生存环境适宜,生存资源、空间充裕,缺少天敌的限制.
(5)福寿螺侵入水稻生态系统,大量吞噬水稻等水生作物,导致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数量下降种类减少,使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6)②调查卵块(内含受精卵)和活动能力小的生物的数量宜采用样方法.
④据图分析6~7月代表线段的斜率大说明单位时间内数量变化明显.卵块数量代表福寿螺的数量.7~8月A块稻田中福寿螺卵块数量下降几乎为零,说明幼年个体较多成年个体较少为增长型.
(7)鳖吃草籽是第二营养级、害虫吃水稻而鳖吃害虫鳖是第三营养级,因此鳖处于二、三营养级.鳖以害虫和草籽为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同时,也减少了除草灭虫农药的施用量,从生态原理上分析这种做法的点是能量的多级利用,防止环境污染.
故答案为:
(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3第一营养级
(2)呼吸作用
(3)分解者
(4)缺少天敌,资源、空间充裕
(5)抵抗力
(6)②样方法 ④6-7增长型
(7)二、三 能量的多级利用,防止环境污染
⑵ 2006年夏天,我国部分居民因生食福寿螺而引发广州管圆线虫病.从生态学角度看,广州管圆线虫与上述患者之
A、广州管圆复线虫与上述患者之间,既制没有表现出“你死我活”的变化,也没有表现出“趋同进化”,不可能是竞争关系,A错误;
B、广州管圆线虫使人患病,不可能是捕食关系,B错误;
C、广州管圆线虫与上述患者之间,没有表现出“同生共死,荣辱与共”的情况,C错误;
D、广州管圆线虫使人患病,对管圆线虫来说是有利的,而对人来说则有害.如果两者分开,管圆线虫难以单独生存,而人可健康成长.因此广州管圆线虫与这些患者的关系是寄生,D正确.
故选:D.
⑶ 福寿螺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作为高蛋白质食物最先被引入台湾;1981年引入广东,1984年前后,专已在该省作为特属种经济作物广为养殖,后又被引入到其他省份养殖。但由于养殖过度,口味不佳,市场并不好,而被大量遗弃或逃逸,并很快从农田扩散倒天然湿地。福寿螺食量极大,并可啃食很粗糙的植物,还能刮食藻类,其排泄物能污染水体。其对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失显然大大超过其作为美食的价值。除威胁入侵地的水生贝类、水生植物和破坏食物链构成外,福寿螺也是卷棘口吸虫、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 寄主: 水稻、茭白、菱角、空心菜、芡实等水生作物及水域附近的甘薯等旱生作物。 危害特点: 孵化后稍长即开始啮食水稻等水生植物,尤喜幼嫩部分。福寿螺是新的有害生物。水稻插秧后至晒田前是主要受害期。它咬剪水稻主蘖及有效分蘖,致有效穗减少而造成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