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底线
Ⅰ 生态保护红线的介绍
生态保护红线的实质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目的是建立最为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对生专态功能保障、环境质量安全属和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从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生态保护红线具有系统完整性、强制约束性、协同增效性、动态平衡性、操作可达性等特征。系统完整性是指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遵守与监管需要在国家层面统筹考虑,有序实施;强制约束性要求生态保护红线一旦划定,必须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与环境准入制度,增强约束力;协同增效性要求红线划定与重大区划规划相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当前监管能力相适应,与生态保护现状以及管理制度有机结合,增强保护效果;动态平衡性是指在保证空间数量不减少、保护性质不改变、生态功能不退化、管理要求不降低的情况下可以对生态保护红线进行适当调整,从而更好地使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相统一;操作可达性要求设定的红线目标具备可实现性,配套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具有可操作性。具体来说,生态保护红线可划分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
Ⅱ 如何协调发展底线和生态底线
加速发展绝不是盲目发展,而是要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专可持续的发展。在属工作中,就是要守住“两条底线”:一条是发展底线,保持两位数的发展速度;一条是生态底线,不能增加落后产能、破坏生态环境。我们将把握好三点:一是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主题主线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心无旁骛地抓好经济发展,全力创造一个持续发展的新时期。二是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建立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实行市县实时监测全覆盖,保证全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三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科技创新、自主创新引领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转型发展。我们提出跳出能矿产业抓工业,推进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推动循环发展、清洁发展、绿色发展。
Ⅲ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意义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只有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按照生态系统完整性原则和主体功能区定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理顺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改善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才能构建结构完整、功能稳定的生态安全格局,从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不断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举措。当前我国环境污染严重,以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将环境污染控制、环境质量改善和环境风险防范有机衔接起来,才能确保环境质量不降级、并逐步得到改善,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有助于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引导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促进各类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对于增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支持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Ⅳ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
生态保护红线的实质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目的是建立最为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对生态功能保障、环境质量安全和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从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生态保护红线具有系统完整性、强制约束性、协同增效性、动态平衡性、操作可达性等特征。具体来说,生态保护红线可划分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
Ⅳ 什么是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的实质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改渗线,目的是建立最为严格的乱差生态保护制度,对生态功能保障、环境质量安全和核陪脊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从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
Ⅵ 中国生态保护红线如何划定
北京3月12日“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项明确任务。多位全国政协委员指出,生态保护红线将为中国生态环境建起一道制度“屏障”。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不少自然保护区,但生态破坏的情况仍时有发生。黄润秋表示,生态保护红线将为现有自然保护区增加一个“制度屏障”,实现进一步保护。
Ⅶ 生态红线和生态控制线区别
生态红线是指为了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禁止开发建设的区域,是绝对不能碰的。
生态控制线是指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但可以进行一定的开发活动,是开发与禁止的中间阶段。
生态红线比生态控制线更为严格,也即将纳入国家法律,是绝对禁止破坏的区域。
解释得不清楚之处请谅解。
Ⅷ 什么叫生态底限
加速发展绝不是盲目发展,而是要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专的属发展。
在工作中,就是要守住“两条底线”:
一条是发展底线,保持两位数的发展速度;
一条是生态底线,不能增加落后产能、破坏生态环境。我们将把握好三点:一是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主题主线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心无旁骛地抓好经济发展,全力创造一个持续发展的新时期。二是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建立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实行市县实时监测全覆盖,保证全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三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科技创新、自主创新引领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转型发展。我们提出跳出能矿产业抓工业,推进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推动循环发展、清洁发展、绿色发展
Ⅸ 生态保护红线的简介
生态保护红线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制度创新。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自然生态服务功能、环境质量安全、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需要实行严格保护的空间边界与管理限值,以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生态保护红线”是继“18亿亩耕地红线”后,另一条被提到国家层面的“生命线”。2014年环境保护部出台《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基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将内蒙古、江西、湖北、广西等地列为生态红线划定试点 。
Ⅹ 什么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生态红线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