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①山东省非常重视环境治理问题,投资额逐年增加;(1分)伴随着GDP的增加,环境污染的程度呈现上升的趋势,随着政府部门的重视和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环境污染程度会逐年呈现下降的趋势;(1分)当前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治理任务繁重。(1分)
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分)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分)
坚持绿色消费理念,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2分)
(2)①充分行使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依法严厉查处破坏生态、污染环境行为;(2分)②行使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落实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措施,高度重视大气污染治理等;(2分)
③行使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加强生态文明和环保文化建设;(2分)
④行使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大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力度。(2分)
(3)①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经济社会建设必须从资源环境的实际出发;(2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具有促进作用,要求我们正确的认识和对待自然,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意识。(2分)
②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我们自觉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2分)同时要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建设美丽山东,实现经济文化的永续发展。(1分)
⑥ 为什么景观生态学列为地理学下的重要二级学科
为什么景观生态复学列为地制理学下的重要二级学科
一、概念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生态学分支(主要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他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
二、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空间格局(结构)、生态过程(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信息流和价值流)、动态变化、人类活动、生态建设等的科学
三、作用与意义
强调尺度在研究生态格局和过程中的重要性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特色之一,尤其是研究宏观尺度上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揭示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更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1、研究大尺度地域内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2、景观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分类、评价、规划、管理
3、原理方法对促进景观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有直接指导作用,是人们从宏观方面认识自然并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有力手段
4、应用领域:农业、林业、城市规划、园林设计、自然保护、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环境治理、资源开发利用等
⑦ 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抉择,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

(7)生态列入扩展阅读:
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好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我们都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多谋打基础、利长远的善事,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多做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
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
三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
五是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要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制度配套,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要严格用制度管权治吏、护蓝增绿,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失责必追究,保证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见效。
六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让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实践造福沿线各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