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❶ 我国西部资源开采过度,草原植被遭到破坏,由此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
(1)输入该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图中鹰可以捕食狐狸专,同时两者均捕食属鼠,鹰和狐狸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
(2)想调查某种双子叶牧草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样方越大,调查结果越正常,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3)若鹰的食物70%来自鼠,在草→鼠→鹰这条食物链上,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鹰每减少a,则草被鼠摄食的量将增加
a*70% |
10%*10% |
(4)防止鼠害的根本措施是增大环境阻力,降低环境容纳量,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将会导致该草原的物种多样性锐减.
故答案为:(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捕食和竞争
(2)样方正常记名计算法
(3)70a
(4)增大环境阻力,降低环境容纳量物种多样性
❷ 草原生态环境未来该如何发展
1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受国务院委托,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作关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时说,我国是草原资源大国,拥有各类草原面积近60亿亩,约占国土面积的40%。草原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主体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之一,也是广大牧民群众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依托。
针对下一步工作安排,韩长赋说,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面上治理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自然修复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深入推行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措施,实施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治理退化沙化草原,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推动形成人草畜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❸ 当前草原主要环境问题
从总体上看,当前草原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石漠化;大部分草原超载过牧问题突出,内蒙古、新疆、甘肃和四川等省区天然草原家畜超载40%以上。开垦草原、乱征滥占草原、乱采滥挖草原野生植物等破坏草原生态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近日,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公布了对全国草原的首次全面监测情况,监测结果显示:草原生产力与上年基本持平,保护建设工程区植被呈现良性恢复势头,但草原灾害仍较严重,草原生态“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好转。
据该中心公布的资料显示,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93784万吨,折合干草约29421万吨,载畜能力约23031万羊单位,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国37%的天然草原产草量高于上年,39%的草原产草量低于上年,24%的草原产草量与上年相比,相差不大。草原保护建设工程区植被呈现良性恢复势头。与非工程区相比,植被盖度平均提高了22%,草群高度平均提高了55%,单位面积产草量提高了65%,工程区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趋向合理,农牧民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
监测显示,草原灾害仍较严重。1―10月发生草原火灾501起,比上年同期增加59起;受害面积4.94万公顷,处于历史低位水平。鼠害危害面积与上年相当,达到3817万公顷;虫害发生面积较上年减少52%,达到1867万公顷。从总体上看,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石漠化仍然严重。大部分草原超载过牧问题突出,内蒙古、新疆、甘肃和四川等省区天然草原家畜超载40%以上。开垦草原、乱征滥占草原、乱采滥挖草原野生植物等破坏草原生态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据了解,此次监测是在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及地方各级草原监测机构的支持配合下进行的。全国有近3000人参加了监测工作,地面调查总行程超过20万公里,调查样地2700多个、样方8000多个,入户调查3400余户。
❹ 宣传科普,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大气污染手抄报
一、严格保护天然林木,禁止非法毁林,切实保护森林资源
我区生物多样性,在全球名列前茅。特殊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在许多方面都影响着亚洲乃至全球的气候、生态变化,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举世瞩目。当前各级党政部门的主要任务是要切实提高全区人民的环保意识。西藏是我国主要的原始林区之一,全区高等植物种类达570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40多种,珍稀名贵树种繁多,仅药用植物就达1000余种,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因此,在天然林木的保护工作上,要坚决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切实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各级环保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对森林保护实行统一监督管理,林业、纪检、监察等部门齐抓共管,严格控制采伐计划,逐年减少计划额度,直至全面停伐天然林木。要禁止乱砍滥伐,禁止超限额和无限额采伐,取缔无节木加工等为取得眼前高利润而造成大量资源消耗和生态破坏的生产行为。采伐基地必须按照规定更新,以尽快恢复森林植被。要禁止毁林开垦、毁林采种和违反操作技术规程,采脂、挖笋、掘根、剥树皮及过度修枝的毁林行为。对现有林场及采伐基地一律要做环境影响评价,并经环保部门严格审查后,明确可以做或不可以做, 是转行还是停产。对符合要求的依法发放环保批准手续;对生态环境影响大,可能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和冰川退缩、气候变迁的林木采伐基地要坚决关闭。林业部门要加强采伐许可证、木材运输证的管理,严格禁止无证开采、出售、收购、运输木材。驻藏部队木材采伐和运输要继续纳入自治区职能部门的管理。我区已划定的自然保护区,天然林木禁伐区和封山育林区内,严格禁止任何形式的采伐和毁林开垦。对违法违规者,各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和执纪、执法部门绝不能手软,要进行严厉打击,对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依法加强野生动物的保护,坚决打击猎杀珍稀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
保护野生动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我区多样化的自然、地理,不仅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植物群落,而且为各种高原珍禽异兽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地方。我区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区之一。目前已知的野生动物有2300余种,其中属于国家一、二级保护的野物动物有140种,自治区级保护动物141种。藏北羌塘是世界上陆地生态系统最高、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全球独有的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马鸡等珍稀动物在这里繁殖生息。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搞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各级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机构。坚决保护好我区的野生动物资源。严禁在自然保护区内非法进行开发建设和其他商业性经营及非法狩猎、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捞砂等活动。所有单位和个人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不得污染和破坏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近年来,一些伤天害理的犯罪分子,由于高额利润的诱惑,在那曲、阿里等地,大肆猎杀藏羚羊、野牦牛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他一些地方盗猎、倒卖、走私珍稀野生动物的案件也时有发生。各级党委、政府要组织一定规模的队伍,狠狠打击偷猎者,没收其一切非法收入,利用媒体曝光并依法从严惩处。要明确宣告 ,在全区范围内严禁猎杀、出售、收购、运输国家和自治区重点保护陆生、水生类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各级政府要发动和依靠农牧民群众,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保护本区域内的野生动物。在自治区确定的12个自然保护区内,在各地、市、县属的林木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内,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加以管理和保护。我区野生动物数量多、分布范围广,迁徙路线长,保护面积广,保护难度大。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通过制定乡规民约,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措施,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切实、有效地保护野生动植物。对造成非法破坏自然保护区、造成伤害野生动植物的要给予严肃处理,情节严重、影响较大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三、加强草原管理和建设,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保护、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干旱缺水、载畜量超标、肥力退减,使草原大面积退化。因此,要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草原上挖取草皮、砍挖灌木、取砂石等。如特殊生产需要在草场上挖取草皮、砍挖灌木、掏取砂石的,必须征得草原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同意,并报请草原管理部门审批。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产的发展,草原载畜量已远远超过其承载能力,草原退化日渐严重,这要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环保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经营部门要加大投资力度,使用者要加大保护力度,齐抓共管,用较长时间,花大力气,搞好以水为核心的草原建设。机动车辆在草原上行驶,应当注意保护草原,有固定公路线的,不得离开固定的公路线行驶。草原管理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围栏封育、施肥灌溉、灭鼠治虫、防除毒草、治理改良、人工种草等措施加大草原生态
❺ 关于草原生态系统
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降水量很少,大型植物如乔木,灌木无法生长
❻ 为什么在内蒙古草原牧区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先
内蒙古草抄原牧区植被属于袭短矮植草,而且环境气候比较恶劣,常年盛行季风。
(在这要强调一点的是:现在许多工程项目或者地区都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先的,譬如稀土问题等。)
植被覆盖层较浅,容易破坏而不容易恢复,而且草原牧区面积大,恢复起来困难也大,投入的资金、人力、物力大。
从环境评估角度来说,内蒙古为中国北方的天然屏障,草原牧区更是如此,如果这个地方气候变坏,生态遭到破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北京、天津等地气候。
另目前内蒙古牧区很多草场已大不如前啦,破坏很严重,国家最近几年对生态保护力度很大,设置了很多的禁牧区老恢复。
❼ 为了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和草原文化,有哪些建议
有节制的放牧、耕地,不过度开发自然草原,等等
❽ 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和草原文化,你有哪些好的想法或建议
首先来要搞清楚目前草原生态自环境和草原文化出了什么问题才需要保护,根源是什么?搞清楚问题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和想法。这个课题就值得写一本专著了,而且涉及到文献综述、实地调研等工作,估计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
然后要确定保护的主体是谁,为什么保护。这很重要的,一些政府的、非政府的项目往往忽视了这个问题,大家都在当英雄,把当地人和组织视为单纯的破坏者,往往造成项目的形象工程、抵触对立事件发生而建设性的工作不得开展。其实当地人才是保护的主体,也恰是保护的受益者,只有当地人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参与到保护中共同探索保护与发展的路径,此事方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可能。
就个人在内蒙古的调研和工作经验来说,当地人作为主体以组织化的形式共同探索保护之道是根本的路径和工作方式,这是内生式的保护与发展理念的根本。一般先从人的经验扩展开始,然后是组织的公共管理构建,然后是符合自然规律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探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总体的指导思想。希望这对你有所帮助,翔实的理论根据和案例可以在网上搜索,祝你好运
❾ 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牧区地理位置,历史生态环境,发展历史的介绍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简称“达茂旗”,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下辖的一个旗。邮政编码014500。旗人民政府驻百灵庙镇。距呼、包二市分别为150公里和160公里,北与蒙古国接壤,1996年1月由原乌兰察布盟划归包头市管辖,成为包头市唯一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全旗总面积18177平方公里,现辖7镇1苏木,总人口11.1万,其中少数民族1.66万人。旗政府所在地百灵庙镇地处呼包两小时经济辐射圈,区位优势明显,素有“草原码头、陆路口岸”之美称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地处祖国北疆,是内蒙古自治区19个边境旗(市)和23个牧业旗之一,达茂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有一望无际的广袤草原,有长达88.6公里的边界线和向北开放的满都拉口岸,有1.66万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场.达茂联合旗的天然草场面积为l642640公顷,占可利用土地总面积的92%,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为l493183公顷,占草场总面积的91%。全旗草原从南向北依次跨越干草原、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3个自然植被带,在各带间零星分布着非地带性的草甸草场。其中干草原占草场总面积的33%,荒漠草原占52%,草原化荒漠占11.8%。荒漠草原是全旗的主体草场。
近两年,达茂旗面对如何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畜牧业,引导转产后的广大牧民群众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畜牧业,用现代设施装备畜牧业,用现代科技改造畜牧业,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发展畜牧业,使他们在禁牧后依然增收又增效,走上一条生态、畜牧业、人三者和谐发展之路这一重大战略问题进行了多方探索,并已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按照“收缩、转移、集中”的发展现代农牧业思路,达茂旗以建设山北地区现代农牧业发展示范区为目标,把提高现代化畜牧业装备水平和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经济转型方式的重大突破口,以适度集中规模化为主要发展模式,积极推进牧区舍饲养殖加工一体化;以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牧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为载体,紧紧抓住“达茂草原羊”商标亮相亚太地区地理标志国际研讨会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有利契机,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建设优质畜产品产业基地,选择具备条件的产业园区整体推进,在围封禁牧、发展现代草业、发展现代舍饲养殖、开发旅游观光现代畜牧业等四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了恢复和保护草原生态,建设祖国北部边疆绿色生态屏障,从2008年开始,达茂旗对2357万亩天然草场实行了全面禁牧10年的政策,使全旗6620户19698名牧民得到了转移、转产、转业安置。两年多的实践证明,禁牧是草原生态自然恢复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据草原植被恢复监测结果显示,禁牧后牧草平均高度比禁牧前增加了15厘米左右,个别地区达到40厘米;牧草平均盖度28%,较禁牧前提高了5.8个百分点;天然草原产草量较禁牧前翻了一番,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09年达茂旗遭遇了50年不遇的旱灾和雪灾,由于禁牧措施到位,农牧民没有出现大损失,与禁牧前相比,大大减轻了政府和农牧民的抗灾压力。禁牧不仅使草原自然生态明显恢复,而且也使大量牧民进城转产由牧民变成了市民,缩小了城乡差别。
❿ 草原在对国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哪些重要作用
(一)草原是生态环境的天然绿色屏障
我国天然草原主要集中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大面积的天然草原覆盖了辽阔的中国北疆,是我国乃至许多亚洲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我国生态环境稳定的重要保障。
防风固沙方面,草原植物贴地面生长,能很好的覆盖地面,增加下垫面的粗糙程度,降低近地表风速,从而可以减少风蚀作用的强度。当草原植被盖度为30%~50%时,近地面风速可削弱50%,地面输沙量仅相当于流沙地段的1%。在干旱、多风、土瘠等条件下,草本植物较易生长,随着流动沙丘上草本植被的生长,沙丘逐渐由流动向半固定、固定状态演替,最终形成固定沙丘、沙地,有效控制沙尘源地,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发展。
水土保持方面,完好的天然草原不仅具有截留降水的功能,而且比空旷裸地有较高的渗透性和保水能力,对涵养土地中的水分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草原比裸地的含水量高20%以上,在大雨状态下草原可减少地表径流量47%~60%,减少泥土冲刷量75%。我国重要江河源头都分布在草原地区,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辽河和黑龙江等,黄河水量的80%、长江水量的30%、东北河流一半以上的水量直接源自草原,这些地区的天然草原植被状况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长江黄河等流域水土流失的状况,草原的生态保护与我国水系的质量变化密切相关。
(二)草原可以调节气候,改善环境质量
草原对大气候和局部气候都具有调节功能。草原通过对温度、降水的影响,缓冲极端气候对环境和人类的不利影响。
调节气候方面,草原植物通过叶面蒸腾,能提高环境的湿度、云量和降水,减缓地表温度的变幅,增加水循环的速度,从而起到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在水草丰美地区的周围,环境湿度较大,在植被茂密的草原上空,很易形成降雨,改善环境,调节气候。大面积的草地与裸地相比,草地上的湿度一般较裸地高20%左右,小面积的草地也比空旷地的湿度高4%~12%。
净化空气方面,草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进行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可吸收空气中的CO2并放出O2。研究表明:每25~50 m2的草原就可吸收掉一个人呼出的CO2。草原不仅可以改善大气质量,还具有减缓噪声、释放负氧离子、吸附粉尘、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的作用。草原还是一个良好的“大气过滤器”,草原能吸收、固定大气中的某些有害、有毒气体。据研究,很多草类植物能把氨、硫化氢合成为蛋白质;能把有毒的硝酸盐氧化成有用的盐类,如多年生黑麦草和狼尾草就具有抗SO2污染的能力。
(三)草原是一个生物多样性宝库
由于草地资源分布于多种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复杂和多样性形成和维系了草地生态系统高度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我国草原主要分布地区地势高亢、气候寒冷、降雨稀少,为耐寒耐旱的草本植被的发育和草食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塑造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构成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系统中特殊的结构部分。据初步统计,草原生态系统类型占到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53%。
(四)草原生态功能影响全球气候
草原的碳汇功能非常强大,与森林、海洋并成为地球的三大碳库。地球上草原储存碳的能力为4120-8200亿吨,略低于森林(4879-9560亿吨),但高于农田(2630-4870亿吨)及其他生态系统(510-1700亿吨)。草原作为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在我国占据着特殊的生态地理位置,对气候和环境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健康的草原生态系统可起到维持大气化学平衡与稳定,抑制温室效应的作用。人类对草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开垦、过度放牧等)会加速草原土壤中的碳向大气中的排放,对全球气温的升高产生促进作用,进而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
综上所述,草原生态系统具有特殊的生态环境意义,尤其是在干旱、高寒和其他生境严酷地区起到关键性作用,对社会、经济、生态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