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捕鱼技术
Ⅰ 水库底层鱼大量捕捞的方法是什么
可以使用捕鱼网辅助,其中沉浮式捕鱼网较适合捕捞底层鱼。
沉浮式捕鱼网:是针对鱼版塘或者水库等环境高权低不平、坑坑洼洼捕捞困难设计的一种高效捕网,它的优势在于可以带规定的时间里达到最佳的起网速度,可以移动捕捞,不伤鱼等诸多优点,并可以捕捞各个层次水域的淡海水鱼。
Ⅱ 水库捕鱼诱鱼器
现在哪东西还有疑问
我可以给你点小配方看看
一,药物诱鱼入笼本法对任何鱼类均效果显著。药物放进鱼笼沉下距水面2米深处,周围100米内的鱼嗅到药味即自动钻进鱼笼内,不下水也可捕到鱼。做法:1.配药方:阿魏1克,八角2克(这两种是主药),南杏,小茴香各2克,花生米25克,食母生3片均分别炒熟,粉碎,分别放置,使用时另加蜂糖2克,生蚯蚓6-10克,以助药效。药物使用前绝不能混合,否则无效,以上配方可供四只捕笼使用。
2.诱鱼方法:有两种,一是将适量米糠与上述药物混合好,用布包扎好放进鱼笼内(布包不能漏出笼外),然后根据风向与水流等情况鱼笼放入水里:二是将药方中全部药物溶解于水,然后用干火砖把全部药物吸干,最后把吸有药味的火砖进行阴干,捕鱼时只要把火砖放进鱼笼里即可诱鱼了。
诱鱼笼放入水后要注意:鱼笼放下距水面深度约2米;如刮南风,鱼笼要放在南岸水下,如刮其它方向的风,即依此类推;如遇急流,可把鱼笼放在急流的转弯稳水处;鱼笼一般放下水后15-20分钟即可取起捕鱼,为了方便取鱼,笼底部采用活动式。
二,药物捕鱼法
1.将青壳鸡蛋5个放入厕所粪池中浸7天,羊肉150克,面粉250克,中药闹羊花,野八角各10克,共捣烂成泥,用羊油调匀涂在脚上,然后站在池塘中,鱼嗅到药味即附脚争食,醉而自浮,此时可任意捕捞。
2.麻雀7只,木香,丁香,肉桂各16克。将麻雀去毛去内脏,用小麻香油(芝麻油)炸酥,与三味中药共研成细末混匀,装入瓶内备用。用法:将药末放入口中唾液拌成泥状,然后吐在手掌心,擦在双脚上,再进塘水边的0.5-1米深处走一圈,鱼嗅味后即随身后游来,你再走到水深至你腰处,鱼即围在脚部相撞,直至撞不动时便浮在水面上,此时可捕捉。
三,醉鱼法
将谷子0.5公斤煮成半熟(即谷粒胀开)取出后用凉水流滤,然后再拌入1公斤野八角叶,用松毛柴烧火再煮,边煮边拌约半小时,然后加白糖100克,拌匀后停火等凉再用塑料袋装好,封存一夜备用。用时将谷粒与牛粪做成小丸,投放入平静水中(水流不能太急)。一般1条1公斤重的鱼食2-3粒即醉昏浮在水面,投药后2-4小时为鱼上浮的高峰。此法宜春秋季节使用,较大的水面应先投2天诱饵,然后再投真的。
Ⅲ 大型水库养鱼与捕鱼的方法
还行不算小,四大家鱼(鳙鲢青草)是一定的,在放一些鲶鱼或黑鱼之类的,以便清除一些小杂鱼还能提高经济价值。捕当然是用挂子或是拉网了。在大的水库都适用的。
Ⅳ 水库捕鱼。请高手指点如何才能捕到水库中的底层鱼
1、用拖网捕。
2、将钓鱼钩放到按近水底,有可能会钓到。
Ⅳ 怎样在水库里捕鱼
一些大、中型水库,在蓄水之前,没有能够彻底清基,不但库底仍然保持原来高低不平的地形,还留下不少树木、房屋等大型障碍物,加之库水一般又很深,给水库成鱼捕捞带来了很多困难。目前,在水库捕捞中使用效果较好的渔具渔法有以下几种:
(一)刺网捕捞
刺网又叫挂网或丝网。具有装配简单,操作方便,捕鱼效果较好等优点。装配好的刺网为长条形,上纲装有浮子,下纲装沉子。作业时网片在水中保持垂直状态,设置在鱼类洄游路线上,使鱼刺入网目而被捕。调节浮子和沉子的大小,即能成为浮刺网或底刺网,捕捞上层鱼或底层鱼。
刺网多用尼龙丝编结,每片网长50米,高1米左右。网目的大小根据所捕鱼类的规格而定。作业时不受水库底部地形的影响,深水、浅水、静水、流水都可以使用。网在水中旋转时间,看鱼的多少而灵活掌握,鱼多,旋转时间宜短。
(二)三层刺网捕捞
三层刺网是在单层刺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捕鱼效果比单层刺网好,在水库捕捞中被广泛使用。
三层刺网由三片网组成。外面两片网线粗,网目大,网衣矮,称"外网";中间一片网线细,网眼小,网衣高,被夹在两片外网之间,称"中心网"。三片网结在同一的上纲和下纲上。装配好的网一般长50米,高10-20米。捕中、上层鱼类的"浮网",浮力配备为沉力的1.5-2.5倍;捕底层鱼类的"沉网",沉力配备比浮力大1-2倍。
三层刺网的捕鱼原理是利用鱼类通过一层大网目的外网,带动松弛的小网目的中心网网衣,进入另一层外网网衣,穿过网目形成一个网袋,鱼就落入"自制"的网袋而被捕。
三层刺网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水库,不受库底地形和水深的限制,作业机动灵活,并可常年作业,产量较稳定。但它是一种定置渔具。如能配合赶鱼的方法,驱赶鱼群上网,效果则更好。
(三)"赶、拦、刺、张"联合渔法
这种渔法是利用多种渔具,把水库中分散的鱼群,赶向预定的集鱼区,被迫进入张网而被捕。它的捕鱼效果好,捕鱼量大而集中,是目前水库捕鱼的主要渔法,尤以捕捞鲢、鳙鱼的效果最佳。
1.联合渔法的渔具及作用
(1)拦网:是长带形的网片,上纲装浮子,下纲装沉子,每片长30-50米,总长度应为水库最宽处的1.5-2倍。高度为10-30米,在水深30米以内的水库,拦网必须达到库底。它的作用是拦断鱼群的逃路,使鱼群按预定方向前进。与张网网口连接,即成为张网的翼网,诱导鱼群进入张网。
(2)三层刺网:三层刺网在联合渔法中布置成多道网列,主要作为驱导渔具,与拦网配合,将鱼群驱集到鱼区。在驱赶过程中,也能捕捞一部分鱼。
(3)赶鱼白板:在水中由机轮拖带惊动鱼群,起赶鱼的作用。由白板及绳索组成,白板为400×50×10毫米的木板,涂以白漆,一端钻1小孔,系以细绳,绳的另一端缚在绳索上。绳索长度为水深的2-3倍,其上每隔1-1.5米系一块白板。绳索的末端系上铁块或石块,配合船速调节白板沉到适宜的深度。
(4)张网:是一种定置网具,水库中常用的为长方形箱式张网。由底网、侧墙网、后墙网、盖网、翼网、八字网等部分组成。网具一般长10-40米,宽10-25米,高8-20米,长宽比为2∶1。
张网设置在集鱼区,当鱼被赶集到集鱼区后,在渔具的驱赶下,鱼就会沿着翼网(外接的拦网)、八字网通过八字网内口而进入箱内。由于八字网的内口小,鱼进入箱内后有沿网边游动的习性,就难以再通过内口外逃。
(5)电赶鱼装置:为了提高赶鱼效率,近年一些水库采用电赶鱼装置赶鱼,取得良好效果。按供电形式可分脉冲电赶鱼装置、交流电赶鱼装置和扫描式交流电赶鱼装置三种。扫描式交流电赶鱼装置电流经扫描控制器控制,输送到电栅。电栅的电极按三相分成三排,每排间距根据操作方便及电场的作用范围可在4-8米之间调节。每排上的电极间距约为3米.
2.联合渔法作业方法中、小型水库一般采用"赶、拦、刺、张"渔法,大型水库将逐步推广"网电联合渔法"。两种渔法作业过程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前者用三层刺网赶鱼,后者用电赶鱼装置赶鱼。
(1)制订计划:根据"库情"和"鱼情"确定集鱼区及赶鱼路线。集鱼区既要利于鱼群集中,又适合设置张网。赶鱼路线要根据集鱼区的位置而定。
(2)驱赶:使用三层刺网赶鱼有两种方式:一是与库岸平行(纵向)放网,放网船向一个方向同时前进,待网全部放好后,用机船拖带白板配合音响惊吓鱼群上网或向集鱼区逃去。另一种方法是与库岸垂直(横向)放网,依赶鱼路线一道道放网进迫,每道网旋转时间相差约10分钟,放好网后用上述方法惊吓鱼群。
(3)拦鱼:赶鱼必须与拦鱼结合起来,才能迫使鱼群向集鱼区集中。拦鱼用拦网,当某一块水域赶鱼结束后,立即用拦网拦隔,不使鱼群重新回到被赶过的水域。
(4)捕鱼:当完成赶鱼作业,鱼群集中于集鱼区后,立即在事先选定的地点设置张网。然后在集鱼区驱赶鱼群进入张网而被捕。
Ⅵ 大水库怎么捕鱼,2万多亩,最深40多米,宽1300米
这种大型的水抄库捕捞项目,必须要具有专业技能和专业捕捞设备的捕捞公司才能操作。推荐阳光渔业养殖捕捞公司,他们可以提供渔业高产养殖技术咨讯服务水库渔塘托管代理服务大型水库高产养殖服务水库各种鱼类捕鱼服务淡水鱼药, 鱼食,鱼肥,各种鱼具网服务各鱼苗,成品鱼卖买销售鱼类深加工水库鱼塘出租转让服务可以看看他们网站:http://www.yangguangyuye.com/
Ⅶ 水库怎么捕鱼
用渔网。
水库的鱼比较灵活,所以楼主要认真听:
找到一个角,用手驱赶网放对面,我们来个赶鸭子上架;
找到一处丁布,准备大网小网各一个,大的放在一边,小的在一边赶。
备注:这些方法适用于初学者。。。
Ⅷ 在水库里面用什么方法捕鱼最好
用渔船拖网,和 定区域撒饵料,撒网 .我认为用药最不好
Ⅸ 水库养鱼的捕鱼成本与水位的关系,以及鱼的成活率与水位关系
.水温、水深与鱼的关系
鱼类属于变温动物,其体温是经常随着它们生活水域的温度不同而变化的。在鱼类生活中,水域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鱼体新陈代谢的强弱。各种鱼类都有其生存、生长的适宜温度,比如,鲤鱼、草鱼、团头鲂等属温水性鱼类,适宜生活的水温为25℃左右;鲫鱼适宜在15℃~20。C的水温中生活。在此温度范围内,这些鱼类摄食旺盛,就是垂钓的好机会。温水性鱼类,当水温降到10℃~15℃时,摄食明显减少;水温降至4℃以下时,鱼儿则潜伏到水底深处冬眠了。
水的导热性能比较差,阳光射到水面的热能大部分为水面下1米左右的水层所吸收,大约只有5%的热能传到5米深的水域。有资料表明:早春的水温,在1米深的水域是10℃~17℃,而在5米深的水域只有7℃~8℃;仲夏的水温。在1米深的水域是18℃~23℃,而在5米深的水域只有17℃~18℃;晚秋的水温,在1米深的水域是15。C~17℃,而在5米深的水域只有14℃~15℃;冬季的水温,在l米深的水域是3℃~5℃,而在5米深的水域是7℃~10℃。我们根据各季水温与水深的关系,并结合各种鱼类生活适宜的温度,来选择适当深度的垂钓水域。
2.氧气与鱼的关系
氧气是各种鱼类生活、生存所必须的气体,但它们只能吸取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水中的氧气大体来自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大气中的氧气溶解在水中,但其溶解量是很小的;二是水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并溶解于水中的氧。
水中溶解氧气的多少又与水的温度有很大的关系,水温高则水中氧气的含量就减少.而水温增高又使鱼类及其他水生物的新陈代谢加强。呼吸量增加,从而更加速水中氧气的消耗。所以,盛夏季节,一些死水、浅水池塘,水温高时,鱼类常常将头浮出水面呼吸,以便吸取氧气。这时,一般不宜垂钓。
此外,在闷热、气压低的天气,水中也缺氧,鱼类也有浮头现象。底层的鱼会到中层洄游,而中下层鱼则浮游到中上层来,所以此时钓鱼就应由钓底层鱼改为钓中上层鱼了。二、影响垂钓鱼的各种因素
鱼类具有健全的感觉机能,外界环境稍有细微变化,它们都会反应敏捷,并且使其自身的生理机能、活动和食欲都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影响垂钓鱼活动的各种因素有:
1.水温
如前所述,温度是影响鱼类生长发育和食欲的重要因素。民谚说“春钓浅滩夏钓潭,秋钓荫边冬钓阳”就是因为春季的浅水温度比深水温度回升快,鱼类便自动游弋到浅滩来,这就是“春钓浅滩”的道理;夏季水温一般偏高。但深水温度日差很小,所以夏季鱼类只在早晚和夜问到岸边浅滩觅食,而在中午高温时大都洄游深水避暑,所以要“夏钓潭”、要“早晚钓边午钓潭”;“秋钓荫边冬钓阳”同样也反映了鱼类在秋冬季节的活动规律。
2.水流
水的不断流动有利于氧气的溶解,并能为鱼类源源不断地增添食料,所以,活水区的鱼类比静水区多,而且活泼好动,食欲旺盛。为此,在两流汇合处、湖泊、水库的河流人口处往往是多鱼区,是垂钓定点的好地段。
3.天然饵料
水生物茂盛、天然饵料多的水域,鱼类也就多;水中生物稀少、缺乏天然饵料的水域,鱼类必定少。不同种类的饵料会招引不同的鱼类。多饵区一般是在沿岸、亚沿岸和漫浅滩水域;而深水空旷的地方,则常是大鱼栖身和洄游的场所。掌握这个规律,对垂钓定点很有帮助。
4.底质
不同的底质,鱼类多寡也不等。比如,一般淤泥底质多生物,盛产天然饵料,因此鱼就多;泥沙底质就差一些,而沙石底则一般无鱼。但如果底层多岩石缝、穴,有时也有鲇鱼、鳜鱼等喜欢穴居的鱼类在此生活。
5.水位
水位的涨落与鱼类的活动也有关系,一般在水位上涨时,鱼类比较活跃,喜欢游弋,而且常到近岸争食;当水位退落特别是明显下降时,则大多鱼类和较大的鱼类表现惊慌,纷纷游入深水少动。
6.风
有风就有浪,风浪利于水中溶氧,这时鱼类也就格外活跃和贪食。风平浪静时,水中溶氧减少,鱼类也就少动少食。风向对鱼类的活动也有一定的影响,刮南风时,鱼类大多游近北岸活动;刮北风时,则多近南岸。又如,在秋季,当刮东北风、东风和东南风时,垂钓的“吃钩”率高,鱼获量较大;刮南风和西南风时次之;而刮西风、西北风和北风时,鱼获量就大大减少了。
7.天气
天气的范畴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雨、雪、霜、雾、冻等现象。其中每一要素发生变化都会对鱼类的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上述诸要素都与水中溶氧有关系,水中氧气充足,鱼类就精力充沛,食欲旺盛;水中一旦缺氧,鱼类就萎靡不振,食欲减退,不爱活动;水中严重缺氧。还会出现鱼浮头、停止进食等现象。
通常的情况是:温度高时比温度低时水中溶氧多;气压高时比气压低时溶氧多;有风时比无风时溶氧多。在一天当中,午后2时气温高,水中溶氧多;日出前气温低,水中溶氧低。掌握了天气与鱼类活动的规律对垂钓是大有好处的。
综观各种天气对鱼类活动的影响,民间总结出:久雨初晴、时阴时晴和雷雨之后以及夏季凉爽宜人、冬天风和日暖的天气.都是钓鱼的好天气;久雨不晴、久晴不雨、潮湿闷热和雷雨之前,或大凌大寒时,均不宜垂钓。
8.水情
水情包括水质的肥瘦和清浊度,水的颜色、温度,水的动、静等。
水质有肥水、瘦水、恶水之分。水的肥瘦常以透明度大小来衡量,而水的透明度又与水的颜色有关,因为水色通常是水中所含物质的反映。肥水池塘的透明度(即水中可见深度)大约为25厘米,如果透明度高,浮游生物少,鱼类生长不会很好。肥水的颜色一般是淡黄色、青黄色或淡褐色的。如果水的颜色变成淡红色或棕红色,这就是恶水的标志。所谓恶水就是被污染的水。现代的农药、化肥、柴油、石油、工厂排出的废水,如果不加处理地乱排、乱放,就会造成水源污染,恶化水质,严重影响鱼类生存、生长。这种水域是不能垂钓的。瘦水也不宜垂钓,水过于清,浮游生物少,鱼类生长不好,也就是民谚所说:“水至清则无鱼。”
水的清浊度,一般是分为0~10度11个等级,把清澈透明的自来水定为0度,把饱含泥浆的水定为10度,则最合适钓鱼的应是在4~6度之间,这样的浑浊程度如何判断?通常是用肉眼观察,在水面以下16.5~33.3厘米处的水草隐约可见。民谚说:“水清如镜,钓鱼不行;水呈泥浆,钓鱼泡汤。”水太清或水太浊都不宜垂钓。
水的动静,是指鱼类在水中的活动情况。水面平静似镜,说明这里的鱼不活跃。没有鱼找食,此处不宜下钓。有鱼群浮在水面嚼水,说明水里缺氧,鱼不会吃东西。此处也不要下钓。在鱼类惊魂未定,不敢找食,一见人影就立即逃窜的水域也不宜下钓。
水面有鱼在活动,有时还有鱼跃出水面击水,并有大大小小的气泡冒出水面,这说明此处有鱼类活动和觅食,在此下钓,一般可钓到鱼。
看水的动静主要是看水泡。水泡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气泡,这是水底腐殖质受热或被流水搅动上升的沼气泡,特点是位置固定、大小差不多、问歇时间相近;而另一种是鱼泡,是鱼类觅食、触动泥土发出的气泡,或者是鱼类吃食时嘴里吐出来的水泡,这才是要看的水泡――“鱼星”。“鱼星”有大有小,随着鱼在移动,这是与前面所说的气泡的区别。鱼类不同,“鱼星”也不一样.比如鲫鱼的“鱼星”小而少,三三两两,如同珠子;而草鱼的“鱼星”比鲫鱼的多而大。
一般地说,鱼大、鱼多,“鱼星”也就大而多;鱼小鱼少,“鱼星”也就小而少。撒下窝后,如果发现窝的附近出现许多星泡,就可立即下钓了。
9.噪音
噪音对鱼类的活动和觅食也有影响,如开山放炮,人声喧哗,机动车船马达声声,以及在水域附近的其他不规则的偶然性的噪音,都会惊扰鱼类,导致群鱼逃窜和短暂的停食现象。但如果在码头上,在经常有机动船往来的航道上,在沿河有公路、铁路和厂房的水域,那经常发生的规律性的机动车、船和机器轰鸣声音,则对鱼类活动基本无影响了。因为这一带的鱼类已习以为常,听惯了这些声音,适应了这里的环境。
三、钓鱼的季节、时间与气候
1.季节
钓鱼的最好的季节是秋后、春初及谷雨前后。秋季以后,水生植物开始腐烂,岸边的活食也接近冬眠了,因此,水中天然可食的鱼饵逐渐减少。更重要的是各种鱼类秋后要进入半冬眠,所以鱼在冬眠前食量大增,又因天然食料减少,就往往饥不择食。因此,在这个季节垂钓的效果比较好。
其次是初春及谷雨前后。这个时期各种天然食料正在复苏,但可供鱼食的东西还不充足。再加上春暖花开,各种鱼类从半冬眠状态转入复苏游动,食量也在逐渐加大,正如民谚所说:“阳春三月好钓鱼,霜降前后正捉鳖。”
一般来说,夏季和冬季是钓鱼的淡季,但在严冬季节,也可破冰垂钓――冬钓。在此季节垂钓,虽然辛苦,但只要位置和鱼饵选得好,有时比春、秋钓鱼旺季收获还大。
从总体来说,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由北向南,大部分地区分属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夏季不太热,冬季不太冷,南北虽有差异,但从台湾的日月潭到北国的黑龙江、乌苏里江畔,几乎常年都可垂钓。
2.四季垂钓的诀窍
季节、气候与垂钓的关系十分密切,而一年四季,自然界又是变化多端、反复无常、难以捉摸的。但气候也有其普遍的规律和特殊性.只要我们摸透其一般的规律和特殊性,就能取得较好的垂钓效果。
(1)春钓
春季天气由冷向暖转化,水温上升。春季多雨,而且一般是细雨蒙蒙。民间有三句钓鱼谚语谓:“春钓滩”、“春钓浅”、“春钓雨雾”,这是人们经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春天河塘湖岸边杂草发芽生长,也是水生微生物滋长的地方;春季又是鱼类繁殖最旺盛的季节,也是鱼类觅食最活跃的季节之一,鱼类产卵、交配要选择杂草和石坑,觅食要到岸边、到浅滩,春钓要选择“滩”和“浅”就是这个道理。鱼类在霏霏细雨和刮东北风、东风、东南风时,最活跃,最“拿食”,也最肯“上钩”。
(2)夏钓
夏季天气闷热,阳光强烈,雷雨和台风频繁,气温高,水温也高。那些经过一春的摄食,并已完成一两次生殖任务的成鱼,身体已“复原”,变得强壮了,加上水体中饵料较充足,它们已是饱食终日,远不是那么饥不择食了,对人们投下的饵料常常无动于衷,所以夏天很难钓到大鱼就是这个道理。由于夏天清早地气凉快、空气新鲜,鱼浮到水面上呼吸、索饵;太阳升起后,鱼即向深水层游去,或向水草丛中游去,所以钓者在夏季一定要选择上述地形和方位去垂钓,也就是如民谚所说的:“夏钓潭”、“夏钓深”和“夏钓清早”。
(3)秋钓
秋季由于天气由热转凉,水温也渐渐变得上凉下暖,鱼都聚到水的底层去了。这个季节鱼群活跃,消化能力和摄食能力都比较强。因此,秋季的鱼比夏季好钓,“吃钩”率高,钓获量大,秋季的鱼体也最肥。民间总结出:“秋钓旮旯”?是指地形而言;“秋钓黄昏”,是指时间应在黄昏:“秋钓黑阴阴”,则是指水色而言,水体阴暗,鱼的视线模糊。容易上钩。在南方,秋季有“秋老虎”的天气闷热的特点,鱼类游人深潭避暑,一般也在旮旯。黄昏、阴沉的时候鱼也要索饵。所以民谚所说也同样适用。
(4)冬钓
寒冷季节的特点是: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水冷草枯。这时鱼群都已潜入水体的最深处越冬,不大活动,摄食很少。但越冬鱼类也不是绝对不活动,不觅食,特别是一些个体较大的鱼,当风和日丽,水温尚未达到冰点时仍会游到向阳的深水处觅食、晒太阳。垂钓时间主要在中午前后。民谚说:“冬钓阳”,是指地形而言――找向阳的地段;“冬钓清”,是指水色要清;“冬钓草”,是指冬季鱼类钻进水草避寒取暖,所以要在有水草的地方垂钓。
(5)其他
民谚云:“钓鱼不钓草,多半是白跑”,这是指一年四季都应在水草生长带或旁边垂钓。因为水草是鱼类最理想的“家”,夏可避暑.冬可取暖,水草又是鱼类繁衍后代和觅食的场所,所以有水草的地方一年四季都可以垂钓。
3.时间
垂钓一般是在日出前后和日将落山时较好,上午9~l1时,下午3~5时较好。但也要看季节,比如秋后天凉了,中午就比上、下午好;盛夏,则早晚为好。民间总结为:冬钓中早,夏钓早晚。春秋早晚均可垂钓。如果位置选得好,夜钓效果也很好。有人还夜间通宵钓。上面所述,只能作参考。由于地区不同、鱼种不同,垂钓效果也不一样。
4.气候
刮风、下雨对垂钓影响不大,即使刮风起浪,鱼类都照样在水底下觅食。在平静水域里垂钓,刮风比风平无浪的效果还要好一些(如果使用手竿看浮子则影响较大)。但也要看气候和风向,一般南风和西风效果较差,而气温高时西北风为好.气温低时南风为好。
下雨时垂钓,效果以盛夏为好。因为夏天天睛时气温和水温都较高。下小雨可降低水温,鱼类可以增大活动量。但下暴雨时不宜垂钓,待雨过天睛时垂钓较好。在秋后,“一场秋雨一场寒”,下雨后水温突然降低,鱼亦不觅食,故不宜垂钓。
气温和水温相对稳定时,垂钓效果较好,气温忽高忽低则影响垂钓效果,一般地说,气温和水温的升降不超过6℃时,对鱼类觅食不会有大的影响,最好的时机是能掌握天气变化的前2~3天,如下雨、下雪前,升温、降温前,这时鱼类的活动量和食量都要增大。一般是降雨前、刮风后.这个时机较好。
例如,有人在北京颐和园的团城湖垂钓,风力5~6级,风向西南,浪头常打至岸边2~3米.垂钓者在早晨9时能钓起一条4.5千克的鲤鱼。为什么刮西南风、风力达5~6级时,垂钓也能获丰收呢?这是因为平静水域无流水,偶遇风浪,则水域中就产生了动水,这时鱼不在上层而在底层或深水域.加大了活动量,也就增加了食欲,所以上钩率就高。
Ⅹ 水库白条鱼用什么方法捞有效求捕鱼大神
按一般的道理来说,水库白条鱼建议使用渔网直接捞。渔网的目数不必太大但也不能太小,太小容易将小鱼也一起捞起来,不利于后续发展。水库白条鱼有其独特的习性以及形态,所以如果渔网大范围捕捞无法实现全部捕捞,存在漏网之鱼这种情况的话,可以采用垂钓的方法慢慢的钓上来。崔迪奥所使用的饵料应当是水库白条鱼喜欢的饵料,垂钓区域应当选在水库白条鱼生活的水域,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