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温泉 » 大沽河水库

大沽河水库

发布时间: 2020-12-09 02:15:35

『壹』 莱西有什么地方好玩

莱西位于胶东半岛中部,为山东省县级市,由青岛市代管,是国务院确定的沿海地区对外开内放县市之一,也是容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一,2013年居全国第35名。居青岛、烟台、威海、潍坊4个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间,是山东半岛正在建设的半岛城市群、半岛加工制造业基地中心。
莱西旅游景点

潴河公园、月湖公园、梅花山生态园、莱西湖生态休闲区、大青山省级森林公园、崔子范美术馆

『贰』 应征:山东省最大的人工水库是哪座

(1)峡山水库 潍河 14.05亿 大1型
(2)岸堤水库 沂河水系 7.49亿 大2型
(3)跋山水库 沂沭泗水系沂河干流 5.28亿 大2型
(4)青峰岭水库 沭河干流 4.10亿 大2型
(5)产芝水库 大沽河干流 4.02亿 大2型
(6)墙夼水库 潍河 3.28亿 大2型
(7)日照水库 淮河 3.21亿 大2型
(8)牟山水库 汶河 3.08亿 大2型
(9)许家崖水库 沂河 2.93亿 大2型
(10)陡山水库 浔河 2.88亿 大2型
(11)米山水库 母猪河 2.80亿 大2型
(12)雪野水库 大汶河 2.21亿 大2型
(13)宝岭水库 运河水系西加河 2.09亿 大2型
(14)岩马水库 南四湖水系城河 2.03亿 大2型
(15)冶源水库 弥河 2.03亿 大2型
(16)门楼水库 大沽夹河清洋河 2.02亿 大2型
(17)沐浴水库 五龙河 1.84亿 大2型
(18)太河水库 小清河 1.83亿 大2型
(19)尹府水库 大沽河支流 1.61亿 大2型
(20)白浪河水库 白浪河 1.48亿 大2型
(21)高崖水库 潍河支流汶河 1.45亿 大2型
(22)唐村水库 沂河水系浚河 1.44亿 大2型
(23)马河水库 南四湖水系北沙河 1.38亿 大2型
(24)田庄水库 淮河 1.31亿 大2型
(25)小仕阳水库 沭河支流袁公河 1.25亿 大2型
(26)王屋水库 黄水河 1.21亿 大2型
(27)广南水库 山东 1.14亿 大2型
(28)尼山水库 泗河支流小沂河 1.13亿 大2型
(29)龙角山水库 乳山河 1.05亿 大2型
(30)八河水库 小落河 1.05亿 大2型
(31)沙沟水库 沭河 1.04亿 大2型
(32)光明水库 大汶河支流柴汶河 1.04亿 大2型
(33)西苇水库 白马河支流大沙河 1.04亿 大2型
(34)浮岗水库 淮河 1.04亿 大2型

『叁』 大家好 我在青岛市北区 想要大沽河自驾游 沿途观光最终目的地是莱西产芝水库吃鱼 亲们从青岛怎么走啊

时间赶的话建议你直接济青高速转同三高速 在莱西站下 问一下 高速公路收费员水库具体位置,你就畅通无阻了
大沽河自驾都很不错的,不一定非要去莱西吃 即墨平度胶州2条大沽河新建线路两岸的风光也很不错,可以吃农家宴,钓鱼都很不错的,别有风味。

『肆』 (二)胶东半岛沿海地区的地下水库工程

1.地下水库建设条件与效益分析

(1)地下水库修建的必要性

山东省淡水资源虽然偏少,若适当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佳经济效益,自力更生,解决供水问题是可能的。解决供需矛盾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逐步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增加供水量;节约水资源;减少需水量。发展地下水库,增加供水量。

胶东半岛及莱州湾地区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全年有2/3集中在汛期的2~3个月,而该期的降水又有2/3集中在二十几天内的几场暴雨中;区内河道独流入海,地形坡度大,源短流急,降雨后河水暴涨暴落,拦蓄利用不便,现状平均拦蓄利用率仅40%左右,其中仅胶东半岛平均每年就有约49亿m3河川径流量白白排入大海。与此相对应,该区长期以来依靠超采地下水维持全区逐年增长的工农业和城乡生活用水,局部区域超采严重。

对于胶东半岛这样的缺水地区,提高水资源可利用量的主要途径就是充分挖掘当地水资源潜力,提高地表径流的拦蓄利用率。但要做到这一点仅靠地表拦蓄设施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目前区内适于修建地表水库的地方已经很少了,而且随着人类技术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人口密度的增大,修建地表水库造成的土地淹没、居民搬迁、地表设施的拆迁等所需费用将会越来越高。同时地表拦蓄所造成的水面蒸发损耗很大,据淄博市太河水库监测资料,太河水库由于在修建过程中防渗处理较好,坝下没有渗漏条件,当下游入库流量4万m3/d时,库内水位稳定不变,这说明每日水库蒸发消耗量与流入量相等,即水库日蒸发量达4万m3/d,等于一个中型水源地的开采量。修建地下水库,利用地下库容进行水资源的联合调蓄,是提高地表径流拦蓄率的重要手段。

(2)地下水库建库条件分析

胶东半岛低山丘陵区滨海平原和山间河谷平原第四系厚度较大,含水层颗粒粗且厚度大,具有较大的调蓄空间,况且这些地区地下水开采强度也较大,并引发了海水入侵灾害,使得已建水源地供水能力受到较大限制,修建地下水库即可以阻止海水入侵的发展,又能提高水源地供水能力。所以滨海平原和河谷平原具备修建地下水库的水文地质条件和较强的水资源和环境需求。

本次调查在分析了胶东低山丘陵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共选出了18处地下水库库址,其中5处已建成使用,4处已列入规划(表7-2)。这18处地下水库总库容达11.10亿m3,最大调节库容之和为5.93亿m3,最大调节库容占总库容的比例为53%;建库前库区地下水可开采量总和为3.27亿m3/a,建库后达到5.02亿m3/a,可开采量增大54%,水资源效益相当明显。另外,18处地下水库中有13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海水入侵问题,在这些地段修建地下水库,可有效遏制海水入侵灾害,取得显著的环境效益。

表7-2 胶东半岛地下水库基本情况一览表

续表

(3)地下水库库址选取的基本条件

根据胶东半岛地区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区内地下水库宜选在山前冲洪积平原、滨海河谷平原地区,在具体确定水库库址时主要考虑以下五个基本条件:

1)理想的地表拦蓄条件。地下水库区首先应具备暂时性的地表蓄水场所,地形较平缓,以便为地表水下渗补给提供足够的场地和时间。所以主要河流的河床及两侧冲洪积平原区是较理想的库址,可以通过在河床上修建拦河闸拦蓄地表水。

工作区已建成的三处地下水库均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面坡降小于2‰,天然河床较开阔,河床与河漫滩宽度一般250~800m,具有建坝后回水距离长、拦蓄能力强的特点,适于修建拦河坝。目前三处已建地下水库建有河道拦河坝15处,总拦蓄库容达1220万m3

2)良好的地下水调蓄条件。库区含水层储水空间大,渗透性较强,埋藏深度不大;包气带岩性颗粒较粗,且没有大面积分布的弱透水层,有利于降水入渗和地表水下渗补给;含水层产状较平缓,具有相对较封闭的边界条件,基底地层透水性较弱。

以拟建的胶州市洋河地下水库选址为例,洋河下游冷家村以东河谷平原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承压水,主要含水砂层以上有8~10m厚的砂质黏土和海相淤泥盖层,是相对隔水层,不利于地表水和降水入渗,地下水调蓄条件差,该处库址被舍弃,转而选在河流中游、冷家村以西的较强富水地段。该区包气带岩性颗粒较粗,无相对隔水层,调蓄条件较好。

3)优越的补给水源条件。地下水库库区要求控制流域面积较大,以保证汛期有足够多的地表径流量,或者靠近跨流域调水线路,以保证枯水期尤其是连续枯水年出现时有充足的补充水源。补给水源除满足数量要求外,还要满足水质方面的要求,因为补给水会对含水层水质产生重要影响,一旦地下水因此而受到污染,治理起来难度相当大。

以即墨市鳌山卫—温泉地区为例,该区滨海河谷平原从地表拦蓄条件、地下水调蓄条件、环境地质条件及供水需求方面比较适于修建地下水库,但该区河流长度仅15km,流域面积仅92km2。由于流域面积小,河道即使在汛期也经常断流,况且远离西水东调输水线路,很难获得充足的补给水源,该处库址被否定。

4)良好的环境地质条件。地下水库库区要求地质环境状况良好,人口密度不大,工厂较少,无较大污染源,地下水现状水质较好,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或尽管现状水质较差,但通过地下水库调蓄运行,水质状况有逐步改善的可能。

黄水河地下水库库址选在了胶东半岛人口密集区,区内有原龙口县城,库区的几个乡镇驻地集体私营企业也较发达,这为水库建成后库区地下水质的恶化留下了隐患。结果由于库区污水处理工程不配套,排污河沟密布,在地下水库建成使用后的不到六年的时间内,海水入侵造成的地下水质恶化虽然通过修建地下水库得到控制,但人为排污造成的地下水污染却相当严重。目前库区地下水TDS、总硬度、氯离子、“三氮”、硫酸根离子的超标区面积已经占库区总面积的1/2以上。今后该水库地下水环境的修复治理工作将是一项极为艰巨复杂的工程。

5)较强的供水需求,良好的供水和环境效益。要求库区及附近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较突出,修建地下水库可以解决当地工农业和生活供水不足,在保证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有利于改善环境,避免产生新的环境地质问题。

山东半岛已建成的三处地下水库区分布有龙口市、青岛市、烟台市的主要供水水源地,地下水开采强度较大,建库前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海水入侵,对水源地的正常使用构成了极大威胁。地下水库的建成使用后,不但增大了水源地的开采能力,使三处地下水库库区地下水可开采量由43.6万m3/d增长到72.5万m3/d,而且有效遏制了海水入侵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供水、环境效益。

(4)地下水库修建的生态环境效益

地下水库工程的修建对于缓解供水危急、改善山东半岛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将发挥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拦蓄地表径流。山东半岛地区降水集中,河流源短流急,汛期大量地表径流弃泄入海,如此大量的地表弃水与该区缺水态势相违背,所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这部分弃水对解决受水区供水危急意义重大。已有实践经验表明,修建地下水库工程可有效拦蓄地表径流,减少入海弃水量。以龙口市黄水河为例,黄水河多年平均入海径流量为9800万m3/a,在地下水库建成后,通过库区的4座河道拦河闸及5000眼河床补源渗井平均每年可夺取地表径流弃水2220万m3/a。

蓄存引调江水。由于西水东调调水工程建成运行后,调水量在时间分配上将于受水区需水量不一致,农灌季节需水缺口将由冬季调水量补充,冬季调水量单靠地面水库无法蓄存得下,需要利用地下水库作为蓄水场所。山东半岛23处地下水库的最大调蓄库容总和达25.73亿m3,而作为区内的峡山水库、王屋水库、门楼水库、米山水库、沐浴水库、棘洪滩水库等八个大型骨干蓄水水库的兴利调节库容总和仅为13.5亿m3,仅是这23处地下水库最大调蓄库容的52%,由此可见地下水库巨大的调蓄潜力。

从根本上改善区内生态环境状况。山东半岛地区由于地下水超量开采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主要表现为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海(咸)水入侵和地下水质持续恶化等,治理上述问题需要从恢复与改善地下水环境状况入手,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蓄是主要治理的手段之一。以莱州湾南岸山前冲洪积平原为例,由于近年降水偏少,河流上游地区水资源拦蓄利用量增大,使得下游冲洪积平原区地表径流减少、河道干枯,地下水常年入不敷出,已形成大面积区域水位下降漏斗,造成咸水入侵、地下水质恶化,同时由于地下水位埋深加大,降水、地表水入渗补给量减小,又加剧了水资源不足。地下水库工程建成运行后,可通过回补水源逐渐抬高地下水位,改变地下水水动力条件,加强地下水循环,增大地表水入渗补给能力,将能够使区内较突出的环境地质问题得到彻底根除。

保护滨海河谷地区地下水水源地,增大地下水可开采量。山东半岛滨海河谷地区第四系含水层厚度较大,颗粒较粗,为区内富水地段,已建的地下水水源地均处于这些地区。由于靠近海岸,且中、上游地区修建了大量的水库、塘坝,将流域内地表径流节节拦蓄,使富水区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出现地下水位负值漏斗,造成海水入侵,水源地供水能力受到极大遏制。在这些富水地段修建有坝地下水库系统工程,可在阻止海水入侵的同时,增大库区地下水可开采量。

2.胶东半岛沿海地区地下水库类型与主要水库特征

胶东半岛自1995年始相继修建了三处地下水库,依次为黄水河地下水库、大沽河地下水库和大沽夹河地下水库,这些地下水库在实际运行中均取得了明显的水资源和环境效益。

(1)黄水河地下水库

1)地下水库基本情况。黄水河地下水库修建于1995年,主坝长5996m,坝体平均深度26.7m,库区面积51.82km2(图7-1),为提高库区入渗能力,黄水河河道开挖了7000多眼人工渗井。

库区南部分布变质岩,为隔水边界;东部丛林寺河以南分布古、新近系砂砾岩、黏土岩,属弱透水层,为良好的隔水边界;西部羊岚—宋家疃一带,地貌上为山前倾斜平原区,据调查为贫水区,地层透水性较弱,应视为隔水边界。库区基底为古、新近系砂砾岩、黏土岩,为良好的隔水底板;隔水底板起伏较大,形成两个低洼区,一个位于地下水库中上游镇沙村附近,一个位于地下水库下游周家村东,其间的涧村—冶基—唐家集一线有一近东西向隆起,上覆第四系明显变薄。

库区包气带岩性分为砂质黏土、黏质砂土和砂,中下游有5.8km的河道表层分布了厚约3~17m,且分布稳定的黏性土层,透水性较差。库区第四系含水层厚度10~30m,主要岩性为砾质粗砂,富水性强。各含水层之间及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存在良好的水力联系(图7-2)。

图7-1 黄水河地下水库库区条件图

2)地下水库调蓄功能分析。地下水库总库容5288.8万m3,死库容1402.4万m3,最大调节库容3886.4万m3

经多年调算(1960~1990年),建库前库区多年平均降水入渗补给量562.3万m3/a,河流入渗补给量1270.5万m3/a,地下径流补给量230万m3/a;建库后河流入渗补给量为3518.8万m3/a(图7-3),较建库前增大177%。库区地下水补给量以河流入渗补给量为主,建库前和建库后分别占总补给量的62%和82%。

(2)大沽河地下水库

1)库区水文与地下水开采。大沽河是胶东半半岛主要河流,全长179km,主要支流有小沽河、洙河、五沽河等,流域面积4162km2。据南村水文站资料,1981年以前基本常年有水,断流时间很短;1981~1989年,除1985年外,大部分时间断流,其中1981年、1983年、1984年和1989年全年断流;1997~1999年一般径流时间为7~9月份,以8月份最大,最大年径流量为2.192亿m3/a,最小为0.088亿m3/a,不同降水年份径流量差别较大。

大沽河流域内建有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6座,总拦蓄能力3.7亿m3,另外还有众多的小型水库、塘坝,目前大沽河河道有拦河坝7处。

库区农业开采程度较高,在平面上近于均匀开采,但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集中在枯水季节。工业开采采用大面积分散井群相对集中的开采方式,在平面上近于不同强度开采地段内的均匀开采。库区历年地下水开采量为3133万~11323万m3/a(表7-3),开采强度7.43万~26.85万m3/(km3·a)。

图7-2 黄水河地下水库水文地质剖面图

图7-3 黄水河地下水库建库前后补给量组成图

表7-3 大沽河地下水库历年地下水开采量统计表

2)地下水库地质背景条件。地下水库区第四系厚度一般5~17m,主要含水层为冲积—冲洪积砂及砂砾石层,大致沿大沽河现代河床发育的古河谷中,平原形态呈近南北向的狭长带状,宽度一般5~7km。垂向上第四系呈双层结构,上部以黏质砂土为主,厚度一般2~5m,沿现代河床部分河段上部地层缺失,形成所谓“天窗”。黏质砂土之下为砂、砂砾石层,厚度一般4~8m,在纵向上南部最厚,平均5.89m,北部最薄,平均4.93m,中部介于两者之间,平均5.03m。在横向上,古河道中心部位厚度最大,向两侧砂层厚度变薄至尖灭,颗粒变细。

库区基底地层为王氏组黏土岩、砂岩和青山组玄武岩,其中黏土岩占绝大部分面积。

地下水水力性质基本上属于潜水,在“天窗”部位及开采状态下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时呈现典型潜水性质。库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河水补给,三者转化关系明显。由于近年库区地下水位大幅下降,不具备地下水转化为地表水的条件,但十分有利于地表水向地下水转化,尽管河道长期断流,一旦产流随即转化为地下水。

库区地下水开采属于大面积均匀开采,没有形成明显的地下水降落漏斗,水力坡度较小。

3)地下水库基本情况。大沽河地下水库建成于1998年,库区面积421.7km2,储水层在库区边缘逐渐尖灭,边界为弱透水的黏性土或直接与不透水的黏土岩接触,东西两侧边界可视为隔水边界。北界的大、小沽河出山口段、西北界辛庄—冷家庄段以及南界,因库区内外储水层连通,可视为透水边界。

地下水库总库容38413.2万m3,平均含水层厚度5.86m;死库容14633.7m3,平均含水层厚度2.00m;最大调蓄库容10236.0万m3

大沽河地下水库建库后,“四枯一丰”降水周期内地下水库合理运行情况下补给量构成如图7-4所示。

建库前库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为20万m3/a,建库后增加为30.2万m3/a,可开采量增加51.1%。库区地下水补给量主要是降水入渗和河流渗漏补给(含人工回灌补给),分别占总补给量的61%和36%。

图7-4 地下水库理想运行情况下补给量构成图

(3)大沽夹河地下水库

1)地下水库修建的背景。烟台市是一座缺水型城市,10年一大旱,3年一小旱,特别是从1998年10月起,烟台市遭受了自1887年有资料记载以来降水量最小、持续时间长达32个月的大旱。至2000年年底,全市386座河流和5000多座水库、塘坝全部干涸,市区唯一地表水水源地门楼水库蓄水量仅有700万m3,仅占整库容量的5%。这些水如供市区人口使用,仅够支持40d左右。自来水厂各井群的地下水位已达到极限,55口水源井枯竭关闭。

2000年为延缓门楼水库蓄水量急剧减少的局面,水利部门在门楼水库西支流库底向上挖渗水沟20多km,为防渗漏,用了最原始的土办法,在渗沟底铺了近7.1km塑料薄膜。地表水已经没有挖潜余地了,人们想到了地下水。

10年前就有人提出在夹河下游修建地下水库的想法,但经过论证,专家发现上游河流污染问题如得不到根本治理,修建地下水库无疑会毁掉这片优质地下水源,于是烟台市政府开始加紧治理上游污染源,为日后修建地下水库做好了前期准备。

2000年9月,当烟台市几百万市民面临断水危急时,市政府下决心修建地下水库。

2)库区地质背景条件。夹河地下水库位于大沽夹河河谷平原,大沽夹河在库区分两支,西支称内夹河,发源于栖霞小灵山,东支称外夹河,发源于海阳牧牛山。内夹河中游建有门楼水库,该水库控制了上游来水的80%以上,总库容1.97亿m3,设计兴利库容1.33亿m3。夹河河道有6处拦河坝,夹河入海口1处,内夹河2处,外夹河3处。大沽夹河入海口附近的夹河橡胶拦水坝,一次可蓄水250万m3,年兴利调节水量达1100万m3,相当于一座中型地表水库的调节水量。

库区现有地下水集中开采区12个,包括自来水公司5个水厂及5个自备水源地,共有集中开采井100余口,地下水设计开采能力24.4万m3/d。

库区第四系厚度10~80m,分布宽度1000~6000m。外夹河西牟以上,内夹河门楼水库坝下至崇义,第四系厚度一般15~26m,多具二元结构,含水层岩性为砂砾卵石,潜水-浅层微承压水,单井涌水量1000~3000m3/d。外夹河西牟以下,内夹河崇义以下至海边,第四系厚度一般25~60m,呈三元结构,上部为粉细砂、亚砂土及亚黏土,中部为淤泥及淤泥质类砂土类,为相对隔水层,下部为砂砾卵石,自南向北厚度增大,沿海最厚达50m,上部赋存潜水,单井涌水量100~500m3/d,下部赋存承压水,单井涌水量1000~3000m3/d。库区基底地层为古元古界粉子山群变粒岩、片岩、大理岩及花岗岩类(图7-5)。

图7-5 大沽夹河地下水库水文

库区地下水除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外,还有河水渗漏补给和周边基岩裂隙水侧向径流补给和农灌补给,其中承压水还接受上层潜水的越流补给。地下水排泄主要为人工开采,其次为蒸发,从近年监测资料分析,地下水无径流入海量。

3)地下水库概况。夹河地下水库工程于2001年10月竣工,地下坝建于宫家岛—永福园—朱果山之间,全长3894m。主体工程是深30 余m的地下防渗坝,坝体厚1m左右,长3894m,平均坝高30m左右,采用高压喷射灌浆法施工,灌注孔深入基岩1m。2000年11月东坝段一期工程施工,至2001年8月8日完工投入使用。

2001年水利部门进行库区补源工程建设,施工补源渗井1000多眼,开挖补源渗沟38条。建成后的地下水库库区面积63.26km2,总库容20520万m3,最大调节库容6500万m3,建库前库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为6500万m3/a,建库后可开采量达10930万m3/a;河流入渗补给量(含人工回灌补给量)由建库前占库区总补给量的26%增大为建库后的55%(图7-6)。

图7-6 建库前后补给量构成图

地下水库建成后水利部门在大坝两侧的观测井进行了水位和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大坝内侧地下水位高出外侧水位近1m,而且Cl-含量大大低于坝体外侧监测井。

『伍』 崂山水库的环境治理

岛城环保部门对崂山辖区内崂山水库上游一级饮用水保护区内的农家宴进行了调查,白沙河、五龙河两条河流两侧的上百家农家宴普遍存在无序发展、缺少监管、缺少营业执照、建筑性质难认证、环保设施简陋等问题。
据统计数据显示,调查的105家农家宴中,有17家处于停业或关门状态,其余88家中,有工商执照58家,占66% ;污水排入市政管网的25家,占28% ;利用自有住宅经营的63家,占71.6%。
据介绍,崂山景区之所以产生农家宴污染,就是因为基础设施的不健全,虽然北九水上游主管网已建成,但支管网仍未配套到位。“很多农家宴只有简单的化粪池,一些农家宴排污只能就近排放,垃圾也是就近处理,没有统一的管理,周边的环境受到很大的影响。”工作人员介绍说。
由于农家宴排污的影响,崂山水库常年总氮浓度超标,根据《青岛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月报》显示,今年1月由于结冰未能对崂山水库实施监测,2月对崂山水库、棘洪滩水库、小珠山水库、书院水库、吉利河水库、铁山水库、陡崖子水库和大沽河水源地8处水源地的监测中显示,除崂山水库、棘洪滩水库总氮以外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或好于地表水Ⅲ类标准。崂山水库、棘洪滩水库总氮浓度分别超标2.0倍和1.7倍。3月崂山水库、棘洪滩水库总氮浓度分别超标1.4倍和1.7倍。 5月7日,记者从崂山环保分局获悉,崂山将免费为崂山景区农家宴建环保设施力求根治污染。
据了解,崂山水库上游污水治理工程从2009年开始实施,2010年完成了主管线的施工,但由于支管线不足,部分农家宴未接入主管线,仍处于污水自行排放状态。根据崂山区政府的统一部署,由2012年起开始实施崂山水库上游污水治理支管工程,崂山水库上游污水治理支管工程计划投资2300万元,铺设了污水排放管网,建立的污水处理设施,完成北九水沿线农家宴污水管线的接入工作。
“之前,环保部门曾经选定了十家农家宴作为试点,处理后的废水全部用于农灌,达到零排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工作人员介绍说,“具体做法是,建立隔油池分离油污,废水达到农业灌溉标准后,用于果树等农作物浇灌,安装油烟净化设备,油烟经净化后高空排放,废油脂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日前,为了更好、尽快解决社区排污问题,青岛市崂山区政府追加180万元投资,总投资近800万元,免费为景区农家宴及社区居民建设隔油池以及排污支管道,6月底前,该项工程力求全面完工。 “支管网工程完工后,将对北宅街道辖区内大部分农家宴、企事业单位等所排放污水进行有效收集、处理,真正使崂山水库上游污水治理工程发挥截污治污保障饮用水源地安全的作用。”工作人员介绍说。
“崂山水库上游流域有30个行政村,流域总人口近2.1万人。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发展产生的餐饮业废水没有得到有效处理,直接排入崂山水库上游的汇水区域,影响了崂山水库水质。”工作人员介绍说,随着崂山上游污水管道等设施的完善及农家宴的逐步治理,崂山上游环境正逐步走向改善。
记者了解到,根据《青岛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月报》显示,两年来,崂山水库的水质始终处于总氮浓度超标的水平上,“超标的只是原水,从崂山水库到饮用水还需要经过层层处理,最终市民喝到的饮用水绝对不会出现问题。”工作人员表示。
就算如此,原水的超标也成为崂山水库的一大心病,记者5月7日看到,根据最新《青岛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月报》显示:4月份,8处水源地共向市区供水2235万吨,根据监测数据评价,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同比保持稳定。这是近年来,崂山水库和棘洪滩水库水质首次全部达标。

『陆』 地表水质量污染程度及其发展趋势分析与评价

一、现状水质评价

现状水质评价采用单指示评价法(最差的项目赋全权,又称一票否决法),以Ⅲ类地表水标准值作为水体是否超标的判定值(Ⅰ、Ⅱ、Ⅲ类水质定义为达标,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定义为超标)。

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采用平均值法,选用汛期、非汛期、全年均值作为评价代表值。

1.河流水质现状评价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迅速发展,“三废”排放量有较大增长,区内被污染的河流有20多条。

根据本次地表水水质评价的范围,共选用河流代表断面84处,总评价河长2769.1km。

全年期评价超标(指超《地表水环境质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水标准)河长2061.9km,占总评价河长的74.5%,其中,各地情况见表5-7。

表5-7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河流水质超标率统计

上述超标污染参数主要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化学需氧量和溶解氧量等,污染严重的河流有小清河、弥河、白浪河、胶河、潍河、大沽河、城阳河、白沙河、洋河、淄河、朱龙河等。

2.水库水质现状评价

根据本次地表水水质评价的范围,共评价水库33座,全年期超标水库7座,超标率21.2%;汛期超标水库14座,超标率42.4%;非汛期超标水库10座,超标率30.3%(表5-8)。

表5-8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水库水质评价

3.水库营养成分状态评价

全年期水库富营养状态评价共评价水库33库,营养状态评价为中营养的水库24座,占总评价水库的72.7%;营养状态评价为富营养的水库9座,占总评价水库的27.3%。在参加评价的4个评价因子(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a))中,单项参评因子评分值最高的是总氮,33座水库平均评分值为66,其他3项参评价因子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叶绿素(a)的平均评分值分别为50、33、39。

汛期水库富营养状态评价共评价水库33座,营养状态评价为中营养的水库12座,占总评价水库的36.4%;营养状态评价为富营养的水库21座,占总评价水库的63.6%。在参加评价的4个评价因子(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a))中,单项参评因子评分值最高的是总氮,33座水库平均评分值为67,其他3项参评价因子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叶绿素(a)的平均分值分别为50、47、41。

非汛期水库富营养状态评价共评价水库33座,营养状态评价为中营养的水库23座,占总评价水库的69.7%;营养状态评价为富营养的水库10座,占总评价水库的30.3%。在参加评价的4个评价因子(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a))中,单项参评因子评分值最高的是总氮,33座水库平均评分值为62,其他3项参评因子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叶绿素(a)的平均评分值分别为47、46、33。

二、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水质变化趋势分析项目

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的一般项目包括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溶解氧、挥发酚和镉7项,湖泊(水库)增加总磷、总氮分析;城市下游河段和入海口增加氯化物分析、内陆河增加硫酸盐分析。

2.水质变化趋势分析与评价

(1)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简述

趋势分析方法采用趋势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趋势结果分5种情况,分别是显著上升、上升、无趋势、显著下降、下降。趋势分析资料选用1993、2000年的水质数据。

(2)水质变化趋势成果分析与评价

从各单项因子的趋势分析成果来看,除镉无趋势外,趋势上升(溶解氧下降)监测站的平均比例要高于趋势下降(溶解氧上升)监测站的比例,尤其是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硫酸盐、氯化物等项目差别更为明显,反映出地表水水质从1993年至2000年污染有加重趋势(表5-9)。

表5-9 山东半岛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续表

3.污染废水调查分析

本区污染废水主要来自工业污水、城镇生活污水及农村生活污水。2000年,总排污水量为1429×108m3,据调查工业污染排放量较多的行业为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烟草加工业、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纺织业、电业、采掘业和非金属矿物制造等,分别占山东省工业产生的污废水的54.7%、20.4%、10.9%、5.2%、2.5%、2.2%和2.0%,可见造纸及纸制品是污水排放量及污染环境最严重的企业。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2.10×108m3,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19×108m3

占污废水排放总量50%以上的生活污废水绝大部分没有经过任何处理而直接排放至大小河流中,对生态环境尤其是水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目前,山东省各级政府正加大对治污方面的投资力度,到2000年底,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共建成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厂30座。

『柒』 水利工程 的应该学习些什么

地下水库不同于地下水人工补给,它不是地下水资源超采后的一种补救措施,而是一种有目的、主动性的储存、调节和利用地下水资源的一种工程措施。
1 地下水库的发展简史
地下水库的发展离不开地下水人工补给的历史,美国、荷兰、俄罗斯等国家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开始了大规模的人工补给地下水实践。如美国加州沿海岸线一带的注水井,每年回灌处理后的几十亿方地下水,阻止了海水的继续入侵。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滨海砂丘人工补给设施,利用洪水季节淡化莱茵河水,注进天然入渗井和大井,年回灌量达4000万立米。俄罗斯编制了地下水回灌系统设计及工程运行指南。可以说国外地下水人工补给的技术是比较成熟和先进的。我国大规模的地下水人工补给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上海为解决地面沉降问题,进行了深井回补地下水的实践。
随着地下水人工补给的发展,地下水库由设想变为现实。日本于1972年在长崎县野母崎町桦岛建成了第一座地下水库,尽管仅9000立方米的库容,毕竟是世界上早期的地下水库。1975年在河北省兴建的具有深井回灌系统和开采系统的南宫地下水库,却标志着我国地下水库的开始。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为解决干旱和海水入侵问题,又兴起了建造地下水库的高潮,北京进行了西郊地下水库的试验,山东从1990年开始,先后兴建了黄水河地下水库、王河地下水库和大沽河地下水库等,辽宁省也修建了龙河地下水库、三涧地地下水库,南方贵州省也兴建了普定县马官地下水库等。可以说我国的地下水库建设技术和水平达到和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地下水库将是我国继地表山区水库、平原水库之后兴起的又一类重要的蓄水水利工程。
2 地下水库基本概念和分类
2.1 地下水库的基本概念
在国外上,地下水库(groundwater reservoir)是一个水文地质学术语,除指地下水库意思外,还含有地下含水层(aquifer)的意思,地下水库(groundwater reservoir)与地下含水层(aquifer)具有相似的意思。而我国早期的“水文地质学”中,没有地下水库的概念,只有含水层、含水构造等专业术语。
我国学者提出的地下水库定义:林学钰1984年提出“地下水库是一个便于开发和利用地下水的储水地区,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水的供给、储存、混合和输送”[1]。赵天石2002年提出:“地下水库是利用地壳内的天然储水空间,储存水资源的一种地下水开发工程。”[2]。杜汉学2002年提出: “地下水库就是指存在于地下的天然大型储水空间。”[3]。水文地质术语中,将地下水库定义为地下储水层。而有些学者认为:将一些地区的厚大含水层或大型储水构造应命名为“地下水库”。
可见,国外没有将地下水库和地下含水层的概念区别开来,国内虽将地下水库与地下含水层的概念区别开来,但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有时又将地下含水层与地下水库混为一谈。
地下水库的概念是相对地表水库而言的。地表水库不同于地表湖泊,在于地表水库具有人为地拦蓄和调节地表水流的功能。与此类似,地下水库不同于地下含水层,在于人为地干预了地下水流的天然调节能力和扩大了地下含水层的蓄水能力。笼统地将厚大含水层或大型储水构造命名为“地下水库”是不科学的,从水利工程的角度来讲,可将天然的厚大含水层或大型储水构造命名为地下湖。
从水利工程定义地下水库的概念:地下水库是利用天然地下储水空间兴建的具有拦蓄、调节和利用地下水流作用的一种水利枢纽。这个地下水库的定义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地下水库位于天然地下储水空间中,这里的天然地下储水空间一般指地下含水构造,地下储水空间由岩体和松散堆积层中的孔隙、裂隙和溶隙组成;二是强调地下水库具有人为地拦蓄和调节地下水流的作用;三指明地下水库是一种水利枢纽,说明地下水库是具有多种用途的水利工程。
2.2 地下水库的分类
我国地下水库的分类,最初由林学钰按工程构筑形式将地下水库分为有坝、无坝和混合类型三种。赵天石结合辽宁省的特点,根据地下水库的介质、地貌成因、位置、人为开采情况将辽宁省的地下水库划分为五种类型:调蓄型、开采漏斗型、河谷型、陆地岩溶型、滨海岩溶型。下面提出另外几种分类方法。
从地下水库分级管理的角度,按地下水库有效库容的不同,可将地下水库分为大型(大于1亿m3)、中型(0.1~1亿m3)、小型地下水库(小于0.1亿m3)。应该强调这里的库容指有效地下库容,即地下水库中参与调节的那部分地下库容。与地面水库不同,地下储水空间的深度可超过几百米,深层地下水有可能占据大部分库容,而从经济、环境和生态学的角度出发,仅能让有限深度内的地下水参与水库的调节,用总库容难以真实地反映地下水库的实际规模。
根据储水介质的不同,可将地下水库分为松散介质、裂隙介质、岩溶介质和混合介质地下水库。这是强调的是,由于储水介质的不同,地下水的分布特征也不同,地下水动力性质也不同,所采用的地下截渗、回灌、开采工程也会不同。如对于松散介质地下水库,库区内含水层分布相对均匀,一般采用板墙、防渗膜截渗,对回灌及开采工程布局限制较少;对于裂隙介质地下水库,库区内含水层随断裂构造分布,灌浆截渗、回灌及开采工程布置受限于断裂构造;对于岩溶介质地下水库,库区内含水层分布由岩溶发育特点决定,一般采用级配灌浆、筑坝(地下河)截渗,回灌及开采工程布置受限于岩溶构造。
根据地下水埋藏条件,又可将地下水库可分为潜水、承压水和潜水—承压水混合地下水库。这是考虑地下水压力水头的差异会影响到地下水回灌工程和地下水开采工程。此外,还可以根据地下水库的用途进行分类等。
综上所述,从不同的角度,地下水库分类也不同,但按照储水介质进行分类,最能反映地下水库特征,具有实用性,上面提到山东、辽宁已建成的地下水库大部分属于松散介质地下水库,而贵州马官地下水库则属于岩溶介质地下水库。
3 建立地下水库的基本条件
建立地下水库最基本的条件有两个:一是需要有足够的天然地下储水空间;一是需要有充足的水源。这也是建立地下水库的两个必要条件。此外,还应考虑可持续条件、环境条件和生态条件等,特别是环境条件有时会成为建立地下水库的决定因素。
地下储水空间构成地下水库库容,天然地下储水空间一般指各种地下含水构造,如洪积扇、冲积扇、地下岩溶等,地下水库的库容由库区内岩体和松散堆积层中的孔隙、裂隙和溶隙等组成。地下水库库区由库区边界所围成的相对封闭的地下空间组成,库区边界包括进水边界、泄水边界以及由地下水分水岭、地下坝或不透水带组成的隔水边界。
水源是形成地下水库的决定性条件。水源通常指本流域或跨流域调水引来的没有污染的地下水、地表水,以及由废水的再利用得到的中水、矿坑排水等。地下水库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实现了人工调节地下水流,它包括三种调节措施:一是通过建造地下截渗工程抬高地下水位,截住和多蓄地下水;二是通过人工入渗补源工程,增强了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的能力;三是通过地下水开采,预留了地下蓄水空间,相应地增大了地下水的蓄水量。
环境因素是决定地下水库能否兴利的重要因素,它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指库区污染、地表水回灌等环境因素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被污染的地下水库是没有经济效益的;另一方面是指建立地下水库后地下水位变化是否带来不利的环境问题,地下水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库区内作物的生长,地下水位的大幅降低会产生地面沉降等。
可持续条件是指建立地下水库不是一次性的,应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生态条件指建立地下水库是否会对植物、生物的生存带来不良的生态问题。
3.1 地下水库设计理论框架
地下水库的设计理论可称为地下水库工程学。它是研究如何利用地下储水构造蓄水、兴利和防止灾害的一种水利工程学。水利工程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水文学等学科的发展为地下水库工程学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国内外陆续兴建的地下水库工程为地下水库工程学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
地下水库工程学是水利工程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质学和地下水水文学等专门学科在地下水库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既有别于各专门学科而自成系统,又不能代替各专门学科作用,更不能完全脱离各专门学科而单独发展。地下水库工程学的设计理论框架有:
(1)地下水库的建库理论。主要研究适宜建造地下水库的储水构造、水源,以及研究适宜建库的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条件。
(2)地下水库地下水水文学计算理论。主要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和运动规律,地表水、包气带水和地下水的三水转化规律,地下水的动态特征和水均衡理论,地下水资源的计算和评价。
(3)地下水库回灌和开采理论。回灌理论主要研究地下水回灌的机理、地下水回灌优化理论、回灌量的计算理论、回灌补给条件下地下水动态的规律等。开采理论主要研究地下水的开采机理、地下水开采优化理论、地下水开采量计算理论、开采条件下地下水动态的规律等。
(4)地下水库建筑物设计。包括①地下截渗工程,又称地下坝,用于截断地下潜流,形成库区不透水边界,可采用各种地下防渗墙、地下防渗薄膜、灌浆帷幕(岩体灌浆),筑坝(对岩溶地下河而言)等方法进行截渗。②地表水回灌工程,主要指渗井、渗渠、回灌池(坑)和其它形式的入渗建筑物。③地下水开采工程,主要指开采井和集水廊道等。④地表水拦截工程,主要指闸、堰、坝等挡水建筑物。⑤地下水泄水工程。主要指用于排泄库区内多余地下水和残留物等。⑥地表排污工程。⑦潮水拦截工程。⑧库内残留咸水体的处理工程。⑨地下水监测设计等。
(5)地下水库环境影响和生态保护设计。包括库区环境因素评价,因建立地下水库而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评价,如地表水回灌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等。
(6)地下水库经济效益分析和评价。
3.2 地下水库设计实例
王河地下水库位于山东莱州市王河下游,是依王河兴建的松散介质地下水库,建库的主要目的是补给持续消耗的地下含水层,防止海水入侵和三山岛镇城市供水。地下水库组成详见图1。
图1 王河地下水库工程布置图
建库条件分析:库区内分布的冲洪积形成砾质粗砂层形成地下储水空间,穿过库区的王河是地下水库的主要补给水源。
地下水库的组成:(1)、地下坝,包括地下截渗西坝、北坝和副坝,全长13.6公里。(2)、回灌工程包括三部分:由王河河道内机渗井、人工渗井渗渠组成的河道地下回灌工程,由引水渠道内机渗井、回灌坑(尹家人工湖)组成的渠道地下回灌工程,由西由闸、院上闸和过西橡胶坝组成的河道表面蓄水入渗工程。其中机渗井为穿透整个含水层的滤水管井,人工渗井渗渠为挖穿表层弱透水层的井渠组合,回灌池为一废弃的砂石坑。(3)、地下水开采工程由两部分组成:沿库区分布的灌溉用机井和水源地井群。(4)、地下水监测系统由两部分组成:用于监测地下坝防渗效果的地下水位测压管和用于监测库区地下水位、水质状况的监测井。
王河地下水库是松散介质地下水库的典型代表。它包含了地下水库最主要的四个组成部分:即地下截渗工程、地表水回灌工程、地下水开采工程和地下水监测系统。
4 结语
以上初步讨论了地下水库基本概念、分类、建库基本条件,以及地下水库设计理论框架,并通过实例加深了对地下水库基本概念和设计理论的认识。随着地下水库工程实践的日益丰富,人们对地下水库的认识会不断深化,地下水库的设计理论也会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捌』 烟台市共有多少条河流水库多少

烟台市域内中小河流众多,长度在5公里以上河流121条,其中流域面积300平方公里以版上的河有五龙河、大沽河、大沽夹权河、王河、界河、黄水河和辛安河。主要河流以绵亘东西的昆嵛山、牙山、艾山、罗山、大泽山所形成的“胶东屋脊”为分水岭,南北分流入海。向南流入黄海的有五龙河、大沽河;向北流入黄海的有大沽夹河和辛安河;流入渤海的有黄水河、界河和王河。
烟台市有水库1145座。其中:3座大型水库、26座中型水库、1116座小型水库。

『玖』 弘扬长征精神,建设美丽弋阳的作文800字原创

莱西湖,又名产芝水库、三水库,位于中国山东省莱西市莱西韶存庄。地处大沽河干专流的中上游,距属莱西市区10公里,兴建于1958年,是一座集防洪、灌溉、供水、养鱼、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国家大型水库。水库大坝长2 5公里,流域面积879平方公里,最大水面积56平方公里,总库容3.798亿立方米,是胶东半岛第一大水库。
莱西湖又名产芝水库,国家AAA级的风景区,被誉为半岛明珠。莱西湖(产芝水库)位于山东省莱西市大沽河干流的中上游,距莱西市区10公里,是山东省第五大水库。集水面积879平方公里,水库面积1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45米,最大水深13米,最大库容4.02亿立方米。大坝类型为均质土坝,灌溉面积可达21.57平方公里。莱西湖始建于1958年初,1959年9月竣工,是一座集防洪、灌溉、供水、养殖和旅游于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大二型水库。

『拾』 莱西湖的介绍

莱西湖,又名产复芝水库制、三水库,位于中国山东省莱西市莱西韶存庄。地处大沽河干流的中上游,距莱西市区10公里,兴建于1958年,是一座集防洪、灌溉、供水、养鱼、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国家大型水库。水库大坝长2 5公里,流域面积879平方公里,最大水面积56平方公里,总库容3.798亿立方米,是胶东半岛第一大水库。莱西湖又名产芝水库,国家AAA级的风景区,被誉为半岛明珠。莱西湖(产芝水库)位于山东省莱西市大沽河干流的中上游,距莱西市区10公里,是山东省第五大水库。集水面积879平方公里,水库面积1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45米,最大水深13米,最大库容4.02亿立方米。大坝类型为均质土坝,灌溉面积可达21.57平方公里。莱西湖始建于1958年初,1959年9月竣工,是一座集防洪、灌溉、供水、养殖和旅游于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大二型水库。莱西湖还建有总干渠及分干渠15条,长148.5公里,支渠83条,长240.9公里。包括东干渠、西干渠、江家庄、辇止头四个灌区,可灌溉面积达30万亩,并辟有为青岛及莱西市提供工业、生活用水的渠道多条,每年可供水5000万立方。这个水库是一个作用价值极大的水库。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