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警示大会
1. 生态环境部回应青海木里矿区生态破坏,他们说了什么
全面关闭矿区,加快修复生态破坏区,确保三年内建成高原高寒矿山生态公园,为避免再次发生,成立公园运营机制。青海木里矿区生态非法采矿,造成生态破坏,此种做法,行为恶劣。生态环境保护需要每个人维护,也是每个人义务
一、全面关闭矿区,加快修复生态破坏区,确保三年内建成高原高寒矿山生态公园,为避免再次发生,成立公园运营机制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每个人的维护,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生态环境牵扯到我们每一个人居住的环境,生态环境被破坏,那么也会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居住环境,所以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义务。
2. 青海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的基本情况
2000年12月水来科所按照青海省委办公源厅青办发[2000]33号文《省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文件的要求,整体转制为国有科技服务型企业——青海省水利水电科技开发服务中心,与事业法人并存。2004年3月遵照青海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实施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股份制改造和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转制为有限责任公司——青海省水利水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内设办公室、科技研究部、质量检测部、规划设计部、工程施工部和监理公司六个部门。具有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计量认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甲级、水利工程监理丙级、水利水电工程总承包三级、水利水电设计行业丙级、水资源论证乙级、水文水资源评价乙级、测绘丙级等资质;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流域水循环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同时青海省水利水电质量检测中心站和青海省灌溉试验中心也挂靠在水科所。
3. 关于青海、环境保护方面问题
26日从青海省纪委了解到,该省今年以来强化生态环保领域问责力度,对56件环保典型回问题进行了严肃查处,259人受答到问责处理。被问责的259人中,给予党政纪处分66人,诫勉谈话62人,组织处理3人,警示约谈86人,通报批评18人,书面检查23人。青海还对首批六起典型案件进行了公开曝光,对生态环保领域违法犯罪形成有力震慑。为畅通监督举报渠道,青海省建立环保、国土、林业、水利向纪检机关移送问题线索机制。同时,青海省纪检机关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强化执纪问责,紧盯中央环保督察组交、群众反映的生态环保领域突出问题,对落实生态环保领域责任不力、监管不严、整改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履职不到位的56件典型问题进行了严肃查处。也许这只是九牛一毛罢了。
4. 近些年来青海湖在不断扩大,会不会有一天冲出大山流向海洋
近些年来青海湖在不断扩大,会不会有一天冲出大山流向海洋?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所涉猎,其实,位于大理的洱海和滇池、位于内蒙古的呼伦池,以及位于四川的琼海,它们本质上都是断陷湖。我们可以直观地从形态上看出,这些湖泊都拥有比较平直的湖岸线,这些风景绝佳的湖泊无一例外地成为了大家的旅游胜地,而位于青海省境内的青海湖,则是我国范围内最大的内陆湖。
5. 如何推进青海省生态文明领域的法治建设
如何促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简单地说,有四点应落实。
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2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3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4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参考论文:《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谢海燕
6.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好转带来的积极影响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是我国及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被誉为亚洲乃至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器”和“调节器”,生态地位极其重要。同时,高寒、干旱、缺氧的气候特征使高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敏感,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差,一旦破坏,极难恢复。为加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2011—2030年)》稳步推进实施,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取得了良好成效,青藏高原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生态环境状况总体改善。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好转
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稳步提升。根据生态环境部和中科院联合开展的全国生态环境调查评估,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以草地为主,草地生态系统面积约为153.0万平方公里,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近60%;其次为荒漠和雪山冰川生态系统,约占高原总面积的20%。2010—2015年间,森林、灌丛和草地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有所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趋于改善。优等级的森林、灌丛和草地面积比例提高了3.9个百分点,良等级面积比例提高了1.5个百分点,较差等级面积比例降低了6.6个百分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区域面积增加了4个百分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整体有所提升。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类型多样,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是世界上山地生物物种最主要的分化和形成中心。高原特有种子植物3760多种,特有脊椎动物280多种,珍稀濒危高等植物300多种,珍稀濒危动物120多种。其中,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普氏原羚、雪豹、岩羊等作为旗舰物种已被列入全球珍稀濒危物种。近年来,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西藏藏羚羊种群数量由1995年的5万—7万只上升到目前的20万只以上,黑颈鹤由1995年1000—3000只上升到目前的7000只左右。在环青海湖地区13个普氏原羚观测样区,共观测记录到普氏原羚个体数量2057只,物种种群数量再创新高,超过1988年同期观测的4倍。在青海湖流域,裸鲤资源从3000吨左右恢复到8万吨规模,达到观测以来的最大值。
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不断加大
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进度加快。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发布以来,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区建设明显加快。目前,青藏高原已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155个,面积达82.24万平方公里,约占高原总面积的31.6%,基本涵盖了高原独特珍稀的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随着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青藏高原保护地体系正在由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向国家公园为主体转变。地处青藏高原地区的三江源和祁连山成为国家公园建设试点,其中三江源试点是我国第一个得到批复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总面积达12.31万平方公里,也是目前试点中面积最大的一个。2017年以来,青藏高原开展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预计将有约40%的国土面积被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最严格的管控。
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稳步实施。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在青藏高原落地实施,包括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祁连山区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青海湖流域综合治理等,取得了显著成效,工程实施区域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改善,生态功能稳中有升,发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累计投入80亿元,有效遏制了草地退化趋势,提升了江河源头区水源涵养功能。与2004年相比,长江、黄河、澜沧江年均向下游多输出58亿立方米优质水,真正确保了“三江清水向东流”。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助力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制度加快建立。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政策和法规日益完善。西藏、青海等省区结合高原实际,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及实施办法。例如,西藏自治区制定了《关于着力构筑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建设美丽西藏的意见》《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考核办法》,青海省制定了《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青海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行动方案》,甘肃省制定了《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云南省制定了《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加快推进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在青藏高原建立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等制度。2008—2017年,仅青海、西藏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就达到246亿元,补助范围涉及77个县域和全部国家级禁止开发区,真正实现了保护者受益。
绿色产业稳步发展。多年来,青藏高原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调整区域流域产业布局,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加快建立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青海省设立了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园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西藏自治区制定了《西藏自治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13—2020年)》,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依托高原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牧产品生产加工、绿色能源生产和全域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日益加强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本底敏感而脆弱,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特别是1999年以来高原升温趋势更加明显。在有效控制人类活动强度的同时,应对气候变化成为高原生态环境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展望未来,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依然是大力抓好保护与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为此,应继续实施好《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2011—2030年)》,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开展高原科学考察,摸清生态环境家底,科学评估主要生态问题,实施更具针对性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措施,深化生态文明机制体制改革,保护好青藏高原这片绿水青山,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留住“金山银山”。
(作者单位:高吉喜: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邹长新: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徐延达: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侯鹏: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来自《 人民日报 》( 2018年07月22日 08 版)
7.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的源头,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大力开发太阳能资源,既
(1)两省的各项措施都坚持了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注重实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2)矛盾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省的措施都坚持了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 (3)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两省的措施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资源的合理运用,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着重抓主要矛盾。两省的做法都突出重点,找准突破口,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 8. 青海最近环境保护措施一直延续还是一段时间 26日从青海省纪委了解到,该省今年以来强化生态环保领域问责力度,对56件环专保典型问题进行了属严肃查处,259人受到问责处理。被问责的259人中,给予党政纪处分66人,诫勉谈话62人,组织处理3人,警示约谈86人,通报批评18人,书面检查23人。青海还对首批六起典型案件进行了公开曝光,对生态环保领域违法犯罪形成有力震慑。为畅通监督举报渠道,青海省建立环保、国土、林业、水利向纪检机关移送问题线索机制。同时,青海省纪检机关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强化执纪问责,紧盯中央环保督察组交、群众反映的生态环保领域突出问题,对落实生态环保领域责任不力、监管不严、整改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履职不到位的56件典型问题进行了严肃查处。也许这只是九牛一毛罢了。 9. 青海省委书记踏勘木里矿区后,在大会上如何“放狠话” 青海省非法开采煤矿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大规模、破坏性的煤矿露天非法开采,给这片原生态的高寒草原湿造成巨大创伤,黄河上游源头、青海湖和祁连山水源涵养地局部生态面临破坏。 目前青海省相关部门已经开始矿区治理,我们可以通过用植物,微生物,动物来帮助生态系统的恢复,选择合适的植被品种,植树种草,使矿山形成新的生态系统,恢复成草地,森林,农田,湿地等, 对受破坏的植物可以采用人工种植,散播草籽等办法恢复生物多样性。我们始终要贯彻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方针,相关部门要严抓严打非法采矿行为。 10. 青海华芙生态环境保护有限公司怎么样 青海华芙生态环境保护有限公司是2014-05-26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注内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容(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哈尔盖乡315国道南侧。 青海华芙生态环境保护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322243999501118,企业法人包文寿,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青海华芙生态环境保护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农作物种植及旅游、牧草种植、林木移植;牛羊育肥、农畜产品收购销售(不含食品类农副、畜产品);生态环境治理、农牧区环境治理、荒山荒坡治理、黑土滩治理、防风固沙治理;草原鼠害防控、草原虫害防治、灭毒杂草;网围栏生产及销售安装、帐篷生产销售、折叠床生产销售、炉具生产销售、铁容器生产销售、鹰架及鹰巢生产及销售安装、钢结构制作及焊接加工销售安装、环保器材生产及安装销售、体育器材生产及安装销售、健身器材生产及安装销售;建材钢材销售;牛羊鸡粪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料加工、有机复合肥收购销售、化肥销售;农牧机械购销;农牧业科技技术推广(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青海华芙生态环境保护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