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态系统
❶ 在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中,______能够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______归还到环境中被植物等生物再利用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回大的生态系统;答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随着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也进入动物体内,因此动物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腐生细菌和真菌能够将动植物的遗体、粪便以及枯枝落叶等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因此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故答案为:腐生细菌和真菌;无机物; |
❷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在生物与其环境中不断转化,循环利用”这句话对吗
D,上位老哥说的很好了,能量是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可不是能量循环,选修三最后一个专题和必修三第5.6章经常考这个点,容易迷惑人
❸ 生态农业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达到物质的循环利用,种植-养殖-废物利用.其中动物粪便、植物秸杆
动物抄粪便、植物秸杆的无害化处理有有建沼气池、高温堆肥和建生态厕所,生态厕所的地下设有沼气池.其原理都是利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动物粪便中的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高温,高温可以杀死粪便中的各种病菌和虫卵,从而达到无害的目的.直接将动物粪便深施于土壤中自然消耗、把动物粪便喷洒等都会造成污染.
故选:C.
❹ 利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原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2)A为生产者、植食动物、肉食动物经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由于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随营养级的升高每级所得能量变少,所以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需要输入的有机物要增多;
(3)第二营养级传递给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为5.1+2.1+0.05+0.25-5=2.5(J/cm2?a),生产者传递出的能量即植食性动物获得的能量为2.5+9+4+0.5-2=14(J/cm2?a),如此可计算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14+23+70+3=110J/cm2?a,因此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4÷110×100%═12.7%;
(4)生态系统内部存在负反馈调节,使得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5)建立“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主要遵循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故答案为:(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2)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3)11012.7%
(4)自我调节负反馈调节
(5)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❺ 如何理解生态系统中生物未被利用的能量
生态系统中生物未被利用的能量就是在一定时间内既没有被捕食者消耗,也没有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这是有时间限制的,时间长了什么能量都会被消耗掉。
❻ 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吗求答案
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回就越少。这答是山东首次课改高考题,许多同学对此不理解。 原因是课本上正好有个实例,荒岛求生时,是先吃玉米还是先吃鸡,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食物链的延长,使浪费的能量增多,人可得到的能量减少。 而这样得不出正确结论的原因在于没有仔细领会题目的要求,题中给出的是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而非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这样获得能量多少应该和别的生态系统比较。而另一个生态系统如果营养级多,结构更加复杂,则可能能为人类提供更多的能量,例如,森林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显然前者营养级更多,人类能获得的能量也更多。 提醒审题的重要性。
❼ 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把利用()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A人工造林B科学技术C自然力
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把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不同生境、生物群体以及生物圈生态过程的总和,表现为生态系统结构多样性以及生态过程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尤为重要,因为无论是物种多样性还是遗传多样性,都是寓于生态系统多样性之中,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直接影响物种多样性及其基因多样牲。
(7)利用生态系统扩展阅读
生态系统在遭到破坏后对其进行恢复需要运用恢复生态学原理。恢复生态学研究生态整合性的恢复和管理过程的科学,生态整合性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和结构、区域及历史情况、可持续的社会实践等广泛的范围。恢复生态学的目标是重建某一区域历史上曾有的生物群落,并将其生态功能恢复到受干扰前的状态。
对生态系统进行重建关键是恢复其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适应性,主要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恢复能力,辅以人工的物质与能量投入,并进行生态工程的办法进行生态恢复。
从生态系统的价值论证人保护生态的伦理责任是不充分的。生态问题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自身生活世界的问题,据马克思的分析,“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自然界不在社会之外,而在社会之中,即,自然不在人之外,而在人之中,人对自然环境的责任就是对自身存在的责任。这一本体论是生态伦理的基础。
❽ 如何利用次生演替原理来恢复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
次生演替。次生演替指的是一片区域内原本有生物群,因为自然或人为原因而使版原有生物群的平权衡遭到破坏,从而使该区域的生物群改变了。火山岩只是单纯的无机环境,可视为无生命体的存在,所以它属于初生演替,而火山是一个生态环境,不仅包括火山这个环境,还包括其中的生物(如微生物嗜热菌等),所以它造成的是次生演替。
❾ 如何利用生态学原理解决资源的综合利用
生态保护的大量工作是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实际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的生态系回统演变过程。答因此,必须遵从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景观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群落演替的原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原理,生态服务原理,生物资源更替繁殖速率和最大捕捞量原理、自我维持和自我调节原理等。所以,在社会发展中利用、挖掘生态资源潜能,达到循环利用来解决资源环境问题。
❿ 物质可以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循环利用,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①生产者 ②消费者 ③分解者()A.①B
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专,它们为属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共同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因此,物质可以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循环利用,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分解者.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