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的组成
Ⅰ 修水库为什么物种构成会改变
修水库为什么物种构成会改变
因为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版组成仍处在动态权变化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中一些物种侵入,另一些物种消失,群落组成和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称为演替。
主要标志为 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变化;或者是在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逐步替代的过程。 植物群落动态最重要的特征。其过程大多由植物群落的季节变化和逐年变化组成。是地表同一地段顺序地分布着各种不同植物群落的时间过程。
Ⅱ 水库的组成部分都有哪些
储水部分,坝体,排水闸,进水闸,
Ⅲ 梅山水库的大坝组成
大坝的东端,来这栅栏式的建筑就源是大坝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溢洪道,共由7个孔组成,每孔宽11.2米,当库区水位超过一定高度时,溢洪道闸门便会开启泄洪。在溢洪道下方有一个凹槽,叫缓冲槽,是为减缓水流对山体的冲击力而设计的,大坝下方那栋白色建筑就是发电厂,梅山水库在初期时主要功能为蓄水、防洪、灌溉,发电厂是1954年建成投产的,共有4台机组,年最大发电量为1.2亿千瓦时,在北京中国家业博物馆里陈列有梅山水库发电机组的模型。
记得法国著名画家拉库瓦说过:“好的风景,应该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本书”,梅山水库也应该是一部字典,它的自然风光,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应该让大家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
Ⅳ 三峡水库的建筑结构
长江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在建的最大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按1993年5月末的价格计算,三峡工程静态投资为900.9亿元,其中枢纽工程500.9亿元,移民安置400亿元。
三峡水库总面积1084平方千米,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千米,范围涉及湖北省和重庆市的21个县市。这项工程由拦江大坝和水库、发电站、通航建筑物等部分组成。
水库:大坝总长3035米,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初期156米,后期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
电站: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装机总量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
通航设施:双线5级船闸1座,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垂直升船机1座,可快速通过3000吨级轮船;年单向通航能力5000万吨。
Ⅳ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委员会由什么组成
根据水利部颁布的《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水建管〔2003〕271号)文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委员会的组成执行下条规定:
第十二条 大坝安全鉴定委员会(小组)应由大坝主管部门的代表、水库法人单位的代表和从事水利水电专业技术工作的专家组成,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大型水库和影响县城安全或坝高50m以上中型水库的大坝安全鉴定委员会(小组)由9名以上专家组成,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数不得少于6名;其他中型水库和影响县城安全或坝高30m以上小型水库的大坝安全鉴定委员会(小组)由7名以上专家组成,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数不得少于3名;其他小型水库的大坝安全鉴定委员会(小组)由5名以上专家组成,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数不得少于2名;
(二)大坝主管部门所在行政区域以外的专家人数不得少于大坝安全鉴定委员会(小组)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一;
(三)大坝原设计、施工、监理、设备制造等单位的在职人员以及从事过本工程设计、施工、监理、设备制造的人员总数不得超过大坝安全鉴定委员会(小组)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一;
(四)大坝安全鉴定委员会(小组)应根据需要由水文、地质、水工、机电、金属结构和管理等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
(五)大坝安全鉴定委员会(小组)组成人员应当遵循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履行职责。
Ⅵ 水库如何形成
水库的概念:
水库,一般的解释为“拦洪蓄水和调节水流的水利工程建筑物,可以利用来灌溉、发电、防洪和养鱼。”它是指在山沟或河流的狭口处建造拦河坝形成的人工湖泊。水库建成后,可起防洪、蓄水灌溉、供水、发电、养鱼等作用。有时天然湖泊也称为水库(天然水库)。水库规模通常按库容大小划分,分为小型、中型、大型等。
水库形成 :
在河流上建坝会在河流上游形成水库。水库的水会向周边扩散,淹没原有的栖息地。迄今,超过400,000平方千米的土地由于水坝的建造而被淹没。新产生的水库的表面积大于原先河流的,使得水分更多地被蒸发。这可能使河水每年减少2.1米的深度。根据近期的研究,水库亦使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水库最初的注水淹没原有的植被,使得富含碳的植物和树木死亡和分解。腐烂的组织向大气大量排放碳。腐烂的植物沉入不含氧的水库底部,由于缺乏流水来增加水的含氧量,最终分解成甲烷。
Ⅶ 水库枢纽由哪些水工建筑物组成及其作用
来来去去还不是那几样,排水隧洞、溢洪道、放水塔、发电机房、水库管理房、等等…作用也无非就是发电、灌盖、行运、防洪等等!
Ⅷ 水库的水为什么是绿色的
是因为光线折射阳光射到水中,再反射到人眼的只有几种光,光内反射出的颜色容由水深决定太阳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这七种颜色的光,波长各不相同,从红光到紫光,波长逐渐变短,长波的穿透能力最强,最容易被水分子吸收,短波的穿透能力弱,容易发生反射和散射。海水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的程度也不同。光波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射人水后,随水的深度的增加逐渐被吸收了。一般说来,在水深超过100米的地方,这三种波长的光大部分能被水吸收,并且还能提高海水的温度。而波长较短的蓝光和紫光遇到较纯净的水分子时就会发生强烈的散射和反射,于是人们所见到的海洋就呈现一片蔚蓝色或深蓝色了。湖泊因悬浮物质增多,颗粒较大,对绿光吸收较弱,散射较强,所以多呈浅蓝色或绿色。科学实验证明,原来人的眼睛是有一定偏见的,人的眼睛对紫光的感受能力很弱,所以对海水反射的紫色很不敏感,因此视而不见,相反,人的眼睛对蓝、绿光却比较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