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生态养殖
① 如何快速发酵新鲜鸡粪
新鲜鸡粪由于水分较大,透气性不好,因此添加适当辅料(如锯末,秸秆,谷壳。米糠等),可以加快发酵速度。具体方法如下:
步骤一:拌匀发酵剂。鲜鸡粪约1~1.5吨加200克强兴堆肥发酵剂,每包发酵剂加3公斤米糠或玉米、麸皮,搅拌均匀后撒入已准备好的物料中。
步骤二:调剂碳氮比。发酵肥料的碳氮比应保持在25~30:1,酸碱度调到6~8(ph)为宜,因鲜鸡粪水分比较大,应在发酵时加入20—30%秸秆、或稻草、蘑菇渣等一起发酵。
步骤三:调节鸡粪水分。发酵有机肥料的过程中,水分含量是否适宜非常重要的,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应保持在60~65%,判断方法:手紧抓一把物料,指缝见水印但不滴水,落地能散开为宜。
步骤四:鸡粪建堆。在做发酵堆时不能做的太小太矮,太小会影响发酵,高度一般在0.8—1.5米,宽度2米左右,长度在2~4米以上的堆发酵效果较好。
步骤五:拌匀通气。强兴堆肥发酵助剂是耗氧性微生物,所以在发酵过程中应加大供氧措施,做到拌匀、勤翻、通气为宜,否则会因为厌氧发酵影响物料发酵效果。
步骤六:发酵完成。一般在鸡粪堆积48小时后,温度会升至50~60℃,第三天可达65℃以上,在此高温下翻倒一次,一般情况下,在发酵过程中会出现2~3次65℃以上的高温,翻倒2~3次即可完成发酵,正常一周左右可发酵完成,使物料彻底脱臭、发酵腐熟,灭菌杀虫。
鸡粪经强兴堆肥发酵剂发酵之后,肥效更好,使用更安全方便,还可提高化肥利用率等。不仅鸡粪可以发酵有机肥,各种动物粪便、秸秆、落叶垃圾、树皮、锯末等均可发酵有机肥,发酵方法基本一样。最后还要提醒大家,无论用什么物料发酵有机肥,都要把握好水分含量,否则会功亏一篑。
② 五位一体生态日光温室的建造级高效养殖栽培技术模式全部在一亩地造价是多少钱要一亩地全部的造价
彩钢板的贵点,大概工程造价在300-500元/平方米不等,主要看材料(彩钢板、龙骨等),塑料大棚就便宜了,几十块钱一平米。
③ 绍兴的印染厂主要集中在什么工业区
一、绍兴县滨海工业区基本概况
(一)滨海工业区发展的基本情况
绍兴县滨海工业区位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圈,杭州湾南岸,位于绍兴县东北部,东至曹娥江,南连绍兴市袍江工业开发区,西与杭州市萧山一塘之隔,北至钱塘江,是绍兴人民经过50多年,16次滩涂围垦,在杭州湾出海口南岸最终形成新的投资开发热土。随着绍兴跨海大桥的开工建设以及滨海出海码头和曹娥江口门大闸的建成,交通区位优势日益突出,将真正成为接轨上海、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黄金带的开放型窗口。
滨海工业区规划用地总面积95.80km2,建设用地74.60km2,其中一期23.35平方公里,二期41.4平方公里,三期31.05平方公里。2007年,滨海工业区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5.5亿元,工业总产值376.0亿元,近三年均增幅达40%以上,2007年财政收入7.39亿元。短短五年间,入园企业和项目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2003年底新入园企业只有26家,到2007年底已经达到147家,累计引进项目133个,协议投资253.6亿元,合同利用外资7.93亿元,引进的项目也从传统的纺织印染企业,转向高科技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以及农牧业和第三产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能耗、水耗和污水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二)滨海工业区的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
滨海工业区经过五年多的开发建设,已初步形成现代纺织工业、石油化学工业、新型材料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农牧和食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如图1所示)。
1、现代纺织制造业。滨海工业区的大纺织产业比重占了50%左右,产业基础坚实,产业优势明显。初步形成了化纤原料—织造—印染—服装一条龙的产业体系。通过引导化纤差别化、织造高端化、印
图1:滨海工业区产业结构情况
染品质化、服装品牌化,为中国(绍兴)轻纺城的国际纺织品贸易中心提供了产业支撑,成为全国先进纺织制造业基地。滨海工业区是绍兴市、县印染行业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的重要平台,大量印染企业向工业区迁移,实现了印染工业的转型和升级,提高了印染技术的层次和水平。
2、石油化学工业。华联三鑫是滨海工业区石化工业的龙头企业,精对苯二甲酸(PTA)的年产能达300万吨,成为亚洲最大的PTA纺织原料生产基地。并拥有以滨海石化、赐富化纤、世创石化等大型企业集团为核心的化纤工业,形成了年产100万吨聚脂纤维的纺织原料生产能力。
3、新型材料工业。滨海工业区的欧亚薄膜、东亚工程玻璃等企业形成了新材料产业集群,以钢构件和玻璃深加工为主形成了新型建材基地,以BOPET薄膜和高档纸业为主的包装材料基地,以新型染料、助剂、有机硅为主的精细化工生产基地。以长江精功钢构、波磊涂料、大名玻璃、东亚玻璃等企业为龙头,在钢构件、新型墙体材料、节能玻璃、汽车用玻璃、超薄化和功能化玻璃方面正在形成优势和特色。
4、高新技术产业。滨海工业区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扶持研究开发能力强、产业化基础好、经济效益高、环境污染少、能源消耗低的高技术项目,形成了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和环境保护等高技术产业。以赐富医药、亚太医药、华纳药业为龙头,推进化学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规模化、生物医药产业化、医药制剂新型化、中成药加工现代化。
5、农牧业和食品加工业。以中大饲料为龙头,公司现拥有年产50万吨规模的8条绿色环保饲料生产流水线,主要生产各档畜禽饲料、水产饲料、特种水产饲料、水产膨化饲料和预混料等。中大畜牧是绍兴县饲养规模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全部饲料由中大饲料公司提供。工业区积极发展循环型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引导传统农业向科技型、生态型、集约型、观光型“生态大农业”转变,打造循环型农业。
6、现代服务业。滨海工业区积极发展现代贸易、流通、旅游、物流、金融和科技等现代服务业。引进商业银行,构建金融体系;打造滨海工业区的商贸中心,建设星级商务酒店,大型综合商场和超市,形成工业新城的基础;建立学校、医院、公交客运和物流中心,规划贸易居住区和外来务工人员公寓等功能配套,加快形成城市形态合理、设施配套、服务齐全、生活舒适、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工业新城。
(三)滨海工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绍兴县滨海工业区自2002年成立以来,经过五年多的建设,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投资达51.5亿元,完成配套基础设施达到了36.7平方公里,路网扩展到6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不仅供电、供水、供热系统完备,而且“三废”(废气、废水、固废)处理系统也十分健全。具体表现在:
1、热电联产实现100%的集中供热。滨海工业区用热企业众多,尤其是印染企业需要大量蒸汽,集中供热大大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现有浙江天马热电有限公司和绍兴远东热电有限公司为工业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热源。目前,投资30亿元的滨海热电厂正在筹建之中。建有220KV变电所1座,110KV变电所2座,50万伏和22万伏变电所正在建设中。
2、工业区的污水实现100%集中处理。建有目前国内较大的日处理能力达60万吨的污水处理中心。工业区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入附近内河,污水则由区块的污水管网统一收集,排入污水处理厂。企业废水经预处理达到进管水质标准后,最终纳入绍兴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
3、工业固体废弃物实现回收处理和再资源化。工业区内现有垃圾填埋场一处,位于新三江,占地面积30000m2。工业区附近建有绍兴市资源综合利用热电工程项目,可进行城市垃圾焚烧发电。目前正在筹建工业区固体废弃物回收处理中心,实现工业废弃物的集中处理和再资源化。2007年工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处置量)22.5吨,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87.9%。
二、滨海工业区开展循环经济工作的基础和主要问题
(一)积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工作
滨海工业区根据企业的特点,制定了各项政策,狠抓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企业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了大量的探索性工作,目前,工业区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的企业已有11家。园区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初见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万元GDP能耗强度下降。尽管自2003年以来,许多企业建成投产,随之能源的消耗总量在不断地增加(如表1所示),由2003年30万吨上升到2007年的122.6万吨,增长了4倍多。滨海工业区及时关注招商选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引进了大量能耗低、污染少的企业和项目,推动了滨海工业区的GDP产值
表1:2003-2007年滨海工业区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变化情况
主 要 指 标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能源消耗总量(折算为万吨标煤) 29.5 57.5 89.9 109.5 122.6
万元GDP综合能耗(吨标煤/万元) 2.76 2.51 2.44 1.96 1.63
数据来源:2003-2007年滨海工业区工业统计年度报表(滨海工业区经贸局)
的快速增长的同时能耗强度不断。如GDP产值从2003年的10.7亿元上升至2007年的75.5亿元,增长了6倍多,而万元GDP综合能耗处在下降通道。从2003年的2.76吨标煤/万元下降至2007年的1.63吨标煤/万元,下降了44.8%。
2、万元GDP的SO2排放强度持续下降。滨海工业区的二氧化硫(SO2)排放源主要来年燃煤火力发电厂和印染企业的导热油锅炉。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仍然不断增长,但是,万元GDP的SO2强度在不断下降(如表2所示)。
表2:2003-2007年滨海工业区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和强度变化情况
主 要 指 标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吨) 1165 2106 3164 4236 5339
万元GDP的SO2排放(kg/万元) 9.5 9.2 8.6 7.5 7.1
数据来源:2003-2007年滨海工业区环境统计年度报表(滨海工业区环保局)
3、万元GDP的化学需氧量(COD)和污水排放总量在下降。滨海工业区的化学需氧量(COD)的排放总量近几年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新开工企业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石化企业和印染企业是COD排放的主要来源。然而,随着企业重视工业废水的处理和在废水中提取有效成份,进行资源回收利用和再资源化,COD排放量上升的趋势将得到遏制(如表3所示)。
表3:2003-2007年滨海工业区COD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变化情况
主 要 指 标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万元GDP的COD排放(kg/万元) 10.3 10.1 9.7 9.0 8.4
COD排放总量(吨) 1120 2313 3569 5021 6265
数据来源:2003-2007年滨海工业区环境统计年度报表(滨海工业区环保局)
与此同时,滨海工业区的污水排放总量已经出现下降“拐点”(如表4所示),从2006年的5012.6 万吨的水平,到2007年下降至4887.4万吨,下降了2.5%,尽管下降幅度并不大,但是,有效地遏制了过去每年上升20-50%的势头。
表4:2003-2007年滨海工业区污水排放总量变化情况
主 要 指 标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工业区污水排放总量(万吨) 1012.1 2346.8 3949.5 5012.6 4887.4
数据来源:2003-2007年滨海工业区排污统计年报(滨海污水处理中心)
(二)高度重视资源节约、资源回收和再资源化
滨海工业区管委会大力推进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打造企业层面的小循环。管委会引导区内企业积极探索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煤灰、废水、废气和余热、废料等的循环回用技术。重点做了几方面工作:一是做好中水回用,从原来的10家,扩大到现在的30多家,90%以上企业均在开展并扩大中水回用。二是做好淡碱回收,有淡碱的印染企业建起了淡碱回收装置,一年就可收回投资。三是做好定型机废气整治,对工业区内所有定型机全部安装废气收集装置。四是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如天马、金祥惠、华南等印染企业纷纷淘汰旧设备,添置了30多台气流缸,近期计划订购70多台,可节水70%以上。五是做好废物回用。如天明纸业、仁昌纸板年回收6万吨废纸,对纺织化纤企业的纸管、纸箱全部回收。六是加强节能管理,实施奖罚制度。采用节水型笼头和高压水枪、洗桶改用布擦、冲地改拖地等,节水成效非常明显。
(三)加强循环经济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近年来,滨海工业区的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探索先进、适用的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的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滨海工业区印染企业具有产业集聚、企业集群的特征,一个印染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成功实施,能迅速地在其它印染企业得到推广和应用,形成共性技术,并得到完善和提高。目前,滨海工业区已形成一批可重点推广的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的技术(如表5所示)。
表5:滨海工业区重点推广的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的技术
序号 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的技术 产业领域
1 推广电机变频器节能技术、电机相控器节能技术、电网三相布控节电器节能技术,节电15-20% 全工业区企业
2 推广节能灯照明技术,推广半导体LED绿色照明技术 全工业区企业
3 推广印染过程的蒸汽冷凝水循环利用技术(节水技术) 印染企业
4 印染轻度污染水回用和热量回收技术、(节能技术) 印染企业
5 推广印染过程中淡碱回收利用和再资源化技术(减排技术) 印染企业
6 印染导热油锅炉烟道余热利用和能量回收技术(节能技术) 印染企业
7 推广印染过程含碱重污水油锅炉除尘技术 印染企业
8 印染企业中水回用综合技术 印染企业
9 印染企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再资源化技术 印染企业
10 膜分离法处理活性染料废水技术 印染企业
11 PTA高压尾气中有机物回收利用和再资源化技术 三鑫PTA企业
12 回收醋酸甲酯(MA)、降低醋酸消耗技术 三鑫PTA企业
13 PTA生产过程中的Co、Mn催化剂、CTA母固回收利用技术 三鑫PTA企业
14 PTA母液中固体废物的回收利用和再资源化技术 华鑫环保科技
15 PTA残渣(液)回收利用、无害化和再资源化综合处理技术 华鑫环保科技
16 豆粕提取酶解多肽技术 中大生物科技
17 污水处理中心污泥回收和再资源化技术 污水处理厂
18 推广污染物排放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 企业和环保局
19 推广畜牧粪便集中处理、沼气化技术和沼气发电技术 农畜牧业
20 推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 农村(工业区)
(四)制定循环经济的相关规划、政策和措施
滨海工业区管委会自2002年成立以来,坚持科学发展观,十分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区的建设。2004年就启动创建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委托浙江大学编制《滨海工业区创建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并于2005年被浙江省发改委和环保局认定为浙江省首个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007年11月,委托浙江工业大学编制了《绍兴县滨海工业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08-2015年)》。2007年,被列为浙江省唯一一个国家循环经济示范产业园区的试点单位后,工业区管委会专门成立了绍兴县滨海工业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建设领导小组,并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试点工作的要求,滨海工业区在《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基础上,委托浙江工业大学编制《浙江绍兴县滨海工业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08-2012年)》。
同时,滨海工业区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的发展循环经济,开展节能减排的政策和措施。如制定和出台了《滨海工业区企业排污收费管理规定》、《滨海工业区工业固体废弃物管理办法》、《新上企业和项目开展环境评价的规定》、《滨海工业区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的通知》、《滨海工业区企业节能减排考核和奖励办法》、《滨海工业区环境监测管理条例》、《滨海工业区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关于成立工业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等多项管理制度和政策措施,对推进工业区的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作,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区起了积极的作用。
(五)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企业能耗高,节能任务重。目前,滨海工业区集聚着石化企业、热电企业、印染企业、化工企业等等,尤其是印染企业近40家,所占总能耗比重高达40.4%(如表6所示)。根据2007年企业能源消耗总量的统计,年能耗总量超过5万吨标煤的有6家,其中热电企业2007年能源消耗总量达到49.5万吨标煤,占总能源消耗量的39.6%。年能耗总量在1-5万吨标煤的有14家,占近四成,年能耗总量在5000-10000吨标煤的有14家。目前,已投产的企业有100家左
表6:2007年滨海工业区分行业能源消耗量情况
主 要 指 标 热电 印染 石化 材料 其它 总计
能源消耗总量(万吨标煤) 49.5 50.5 15.9 4.7 4.5 125.1
所占比例(%) 39.5 40.4 12.7 3.8 3.6 100
右,年能耗总量超过2500吨标煤的有近一半,因此,滨海工业区企业的节能任务是非常繁重的。滨海工业区印染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也很高。根据2007年印染企业的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统计,印染企业的万元工业增加值平均能耗高达近3.5吨标煤/万元,是2007年滨海工业区企业的万元工业增加值平均能耗(1.93吨标煤/万元)的1.8倍。一方面反映了节能任务重,另一方面说明节能工作还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
2、污水排放量大,减排任务重。滨海工业区印染企业近40家,占已投产企业数的40%左右。印染企业的技术和工艺决定了其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的特点。据统计,2007年滨海工业区的印染企业的污水排放量为3068.1万吨,占工业区企业污水总排放量的62.8%(如表7所示),不仅给工业区的污水处理中心造成压力,也给周边的生态环
表7:2007年度滨海工业区分行业污水排放情况
主要指标 热电 印染 石化 材料 其它 总计
污水排放总量(万吨) 162.1 3068.1 812.8 510.2 334.2 4887.4
所占比例(%) 3.3 62.8 16.6 10.5 6.8 100
资源来源:2007年滨海工业区能耗年报和排污月报(2008)
境带来影响。因此,滨海工业区污水减排的重点是印染企业。2007年工业区的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达6265吨,而随着工业规模的扩大,COD的排放总量的控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到2010年将达到工业区的峰值7425吨,随后才进入下降通道。
3、循环经济产业链不够完整。尽管近年来滨海工业区努力在企业之间和产业之间构建和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有许多值得努力的领域。如大纺织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仍然不够完善,生态化和循环化的产业链的“对接”和“延伸”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如纺织原料型产业和纺织印染型产业比重过高,导致能耗高、污染大,而化纤、织造、服装、纺织机械制造等能耗低、污染小的产业比重相对低。
4、工业区的固废和废水综合利用率有待提高。2007年滨海工业区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总量达22.5万吨,其中热电企业产生的粉煤灰、脱硫石膏粉有16.9万吨,占76.1%,主要是外售生产水泥和建筑材料。目前,滨海工业区污水处理中心每年产生的污泥为3.5万吨左右,约占15.5%,还没有做到资源综合利用。经过试验,污泥的热值较高,低位发热量有2700大卡,相当于标煤的一半,可用于焚烧发电(目前正准备实施此项目)。目前,滨海工业区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中水回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园区污水再生利用率都偏低,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31.6%,园区污水再生利用率为14.5%,主要原因是绍兴水资源丰富,水资源成本低,水资源综合利用和中水回用工作滞后等。因此,一方面要开展工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和再资源化工作,另一方面要把工业园区的中水回用、污水再生利用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④ 怎样养殖田螺甲鱼,泥鳅,田螺,水稻生态高效种养
怎样养来殖田螺甲鱼,泥源鳅,田螺,水稻生态高效种养。首先将甲鱼牢牢的围着,离水面1.5尺。然后在稻田里放养泥鳅和田螺小龙虾种子,它们都喜欢吃动植物饲料。不过,泥鳅田螺小龙虾都是甲鱼爱吃的东西,稻田里必须有1米至1.5米宽深2尺的水沟,便于甲鱼栖身,还要给甲鱼晒太阳的平台,稻田里可以放养少量的甲鱼吃不到的鲤鱼,花鲢,它们喜欢吃玉米粉,麸皮,豆腐渣。常常隔10米撒一点石灰粉液,以清水质。甲鱼喜欢吃动物内脏小鱼,小虾,小虫,黄粉虫,玉米,小麦,大麦,嫩草,蔬菜等,喂量是体重的百分之5至10.
⑤ 如何选择河蟹生态高效养殖模式
河蟹生态高效养殖条件与方法
1.池塘要求 要求池塘规范整洁,进排水系统独立完善。面积控制在10~15亩,平均水深1~1.5米,埂面宽度3~3.5米,池埂坡比1∶3,池底平坦少淤泥。池塘中央开“回”字形沟,沟宽5~10米,沟深0.5米,中央平台面积约占池塘总面积的3/5。
2.放养前准备
(1)池塘消毒:11-12月,抽干池水,清除水草及池底过多淤泥,平整塘底,翻塘曝晒 20~30天。蟹种放养前一个月(2月中旬),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使用100~150千克/亩生石灰或13千克/亩漂白粉或0.25千克/亩二氧化氯,溶解后全池泼洒。进水时水位线高于池底20厘米。
(2)种植水草:水草一方面为河蟹提供鲜青饲料,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溶氧,另一方面在蜕壳时期营造理想的栖息环境,避敌蜕壳。多品种复合型水草能岔开生长期,保持池塘水质清新,为河蟹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池塘消毒后7~10天种植水草,以伊乐藻为主、黄草为辅。采用穴播的方法,满塘种植,株间距1米、行间距1.5米,种植时用绳呈直线拉好、间隔均匀。伊乐藻最佳种植时间为1月下旬至2月初,黄草种植时间在4月中旬至5月初,覆盖池底面积60%左右,水位超过水草10厘米为佳。水草生长旺盛期应多次刈割,避免因繁茂而缺氧,高温季节伊乐藻易死亡、腐烂,应及时捞出,避免败坏水质。
(3)生态净化池及暂养区设置:采用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外河水引入净化池,在净化池中种植水草、投放螺蛳、鲢鱼等构成一套小生态系统,将净化过的水注入养殖池塘,同时为高温季节的换水及加水提供清新水源。暂养区的设置为通过暂养箱对河蟹分级集中暂养。
3.放养蟹苗
试验材料选择“诺亚1号”优质蟹种。蟹种要求规格整齐、个体色泽鲜艳、肢体健全、反应敏捷、行动迅速、体表无附着生物和寄生虫、无病斑、无小规格及早熟个体。
2 月底 3 月初,应避开冰冻严寒期,水温在3~10℃,天气晴朗放种。蟹种放养前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生理盐水进行消毒。放养密度为蟹种800只/亩左右,蟹种规格为55只/千克左右,养成每亩600只大规格商品蟹。
4.螺蛳投喂 为避免螺蛳冬季冻伤或夏天缺氧死亡,选择在清明前投放螺蛳,300 千克/亩,全池均匀投放,以改善水体综合环境。
5.养殖管理
(1)饲料投喂:“863”养殖模式采用的是稀放精养的精准投喂方式,动植物饲料合理搭配,依据“前期精、中间青、后期荤”的科学投饵原则和“四定、四看”的投喂方法进行科学投喂管理。成蟹养殖过程中主要营养物质蛋白质类需求为30%~36%、脂肪类需求为4%~6%、糖类需求为25%~30%,除此之外,一些矿物质、维生素类物质也是河蟹生长所必须,饲料中需依据不同生长时期均衡营养。
(2)饲料种类:植物性饲料主要是玉米、豆饼、各种水草等。动物性饲料以鲜活小杂鱼、冰鲜鱼、螺蛳等。配合饲料为颗粒饲料,添加了维生素、微量元素、蜕皮素、大蒜素等免疫增强剂,不仅促进河蟹蜕壳生长,并且营养全面,利用率高,对水质影响小,防止病害的发生。
(3)投喂方法:每日早晚投料各一次,早上7-8点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1/3、晚上为2/3,第二天早晨检查摄食情况。投料量比例依据季节、水温、河蟹摄食情况调整,天晴多投、阴雨天少投。
3-4月,水温升至15℃以上后开始投食,开口饲料为颗粒性饲料,逐渐添加动物性饵料,投饵量为蟹重的2%~4%。5-6月动物性饲料比例逐渐上升至50%。6-9月河蟹活动量增大,饲料量占据总饲料投喂量的70%左右,应加大动物性饵料的投入,避免打斗造成的蜕壳不遂或软壳蟹。7-8月高温季节适当投喂粗饲料,防止河蟹性早熟,投饵量为蟹重的5%。9月育肥期动物性饵料占饲料投入的70%~90%,加10%~30%颗粒饲料。9-10月以后改投玉米和大豆,每周辅以1~2次动物性饲料,以提高河蟹肥满度和口感。
(4)水质调控
①水体管理:养殖过程始终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透明度30~40厘米。放养初期,水深0.5 米,4-6 月水深 0.6~0.8 米,7-8 月水深1.2米,随水温上升逐步加水,每次加5厘米。高温季节深水与覆盖水草可保证池底水温低,避免河蟹因高温性早熟。
水位控制原则:春浅、夏满,秋适中。夏季,每周换水一次,每次5厘米,边排边灌。秋季,每两周换水一次,每次更新全池水的1/5。
②底部增氧:采用微孔增氧设备在池塘底部进行增氧,在阴雨天前的晴朗天气开启增氧设备,依据实施情况傍晚至次日凌晨增氧8~12小时/天。
③水质检测:采用水质快速检测盒和测氧仪,每周检测氨氮、亚硝酸盐、pH、溶氧量等指标,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加水、换水、调水等措施,同时每天做好异常值监测。保证 pH 控制在6.5~9.0,氨氮含量小于0.2毫克/升,亚硝酸盐小于0.1毫克/升,溶氧达到5毫克/升以上。
④肥水:水质前期要偏肥,后期要偏瘦。定期肥水,施15千克/亩磷肥,促进水草生长和调肥水质。
⑤水质调节:采用微生物制剂进行调节,泼洒益生菌。每次消毒后2周使用,7-8月缩短使用时间为5天。定期调节,按投喂饲料量0.5%~1%加入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