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驻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㈠ 生态环境部为何禁止环保“一刀切”
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回头看”即将开始。为防止一些地方在督察进驻期间不分青红皂白地实施集中停工停业停产行为,影响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生态环境部专门研究制定禁止环保“一刀切”工作意见。
对督察进驻期间群众环境信访问题,意见要求地方既要推进问题整改,也要注重政策引导,在整改工作中尽可能避免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意见强调,被督察地方在具体解决群众举报问题时,要给直接负责查生态环境处整改工作的单位和人员留足时间,禁止层层加码、避免级级提速。
意见要求,被督察地方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环保“一刀切”问题的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问责。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也将把环保“一刀切”作为生态环境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问题纳入督察范畴,对问题严重且造成恶劣影响的,严格实施督察问责。
胡子眉毛一把抓。
来源:新华网
㈡ 生态环境部督查46个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多少城市未达标
7月26日,生态环境部举办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18年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总体情况。生态环境部介绍,第一批和第二批共对19个省46个城市上报已完成整治的739个黑臭水体进行督查,其中21个城市未达到治理目标。
在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还介绍了督查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目标完成情况。
张波称,根据《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文件要求,按照2017年底前,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不低于90%、其他城市按本省分配消除比例进行评估,在第一批和第二批被督查的46个城市中,达到治理目标的25个,未达到治理目标的21个。
其中,达到治理目标的城市有合肥、三亚、桂林、长沙、海口、南京、安庆、郴州、重庆、杭州、金华、台州、莆田、厦门、吉安、遂宁、六盘水、天津、福州、成都、北京、保定、玉溪和昭通,宁波无黑臭水体。
在上述城市中,合肥、三亚、桂林、重庆、杭州、金华、台州、莆田、厦门、吉安、遂宁、六盘水等12座城市的黑臭水体消除比例为100%。
此外,还有21个城市未达到治理目标,包括了十堰、武汉、上海、南宁、岳阳、芜湖、安庆、无锡、随州、深圳、扬州、广州、东莞、太原、石家庄、赣州、吕梁、南昌、昆明、自贡、安顺和贵阳。
张波介绍,从第一批和第二批督查情况看,黑臭水体治理存在控源截污不到位、垃圾收集运转处理处置措施未有效落实、内源污染未得到有效解决等3个主要问题。
㈢ 生态环境部督查黑臭水体整治多少城市未达标
7月26日,生态环境部举办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18年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内动总体情况。生态环境部介绍,第容一批和第二批共对19个省46个城市上报已完成整治的739个黑臭水体进行督查,其中21个城市未达到治理目标。
第一批和第二批共对19个省46个城市上报已完成整治的739个黑臭水体进行督查,经督查判定57个水体未消除黑臭,占督查总数的7.7%。
此外,督查组通过查阅地方黑臭水体整治方案、核实举报信息以及扩大巡河范围,新发现19个城市的255个未向国家上报的黑臭水体,包括广州、深圳、无锡、扬州等城市。
㈣ 为什么要设立国家环境监察专员
为什么要设立国家环境监察专员?
2014年11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提出“研究在环境保护部设立环境监察专员制度”,2015年4月2日,《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简称“水十条”)再次提出,“加强对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环保工作的监督,研究建立国家环境监察专员制度。”
近日,记者就“设立环境监察专员制度”有关问题采访了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彬。
中国环境报:为什么要在环境保护部设立环境监察专员?
王彬:设立国家环境监察专员的目的,“水十条”已经明确,就是“加强对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环保工作的监督”。反过来说,设置环境监察专员,就是要解决对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环保监督不力的问题。
这里要弄清两个问题:为什么要进行环境保护监督?以前的环境保护监督为什么缺乏力度?
为什么要实施环境保护监督?因为我国环境保护职能不统一,而是分散在各级政府和部门之中。为什么不能统一起来呢?因为地区差异大、发展压力大、环保任务重,环境保护不能依靠一级政府、一个部门,而是要调动各个部门、各级政府的积极性。
立法上,环境保护监督职能一直在加强。1989年《环保法》就明确将国务院环保部门定位于“对全国环保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而不是一般的行政主管部门,因为它的职能主要是监督,其次才是管理。2014年新修订的《环保法》明确要求,环保部门加强对下级政府环保工作的监督。
为什么环境保护监督缺乏力度呢?因为监督体制弱化了。1998年之前,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是通过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这一机构行使的,体制上是比较顺的。1998年机构改革撤销了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环境保护监督职能的行使失去了体制保障。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新设的环境保护部际会议中与其他成员地位平等,难以对国务院组成部门行使监督职能,作为环境保护部下属司局级参公单位的区域环保督查派出机构,难以对省级政府进行有效监督。
近年来,环境督政体制开始加强。2005年《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提出,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环境保护部的职能,就落在“国家监察”上。在环境保护部设置国家环境监察专员,是继在环境保护部设置了六大环境保护督察中心,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部“督政”职能的体制举措。
中国环境报:国家环境监察专员制度要解决哪些问题?有没有其他地方、部门的经验,国外有没有相关制度?
王彬:在环保部门权力相对弱势、环保机构地位相对低微的情况下,如何通过体制创新,保障独立监督执法?国家环境监察专员制度要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以下任务:一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二是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三是落实新《环保法》的明确要求,环保部门加强对下级政府环保工作的监督。
我国有关领域也建立了监察专员制度,如国家土地督察制度、财政部财政专员制度。其中有两条经验值得借鉴:一是监督范围明确有限,如国家土地督察局主要监督省级以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的土地执法和决策,财政部驻地方专员办主要监督中央预算单位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中央重大项目和国库业务等方面的预算和财务。二是监督手段明确,国务院文件规定,省级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的、省级和计划单列市政府审批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事项,都要同时抄送派驻地区的国家土地督察局。
国外也有中央对地方环境保护实施监督的体制安排,它有两个特点:一是以中央和地方的环保职权划分为依据,中央政府监督地方的目的是落实自身的法定职责,而不是干预属于地方的事务。很多国家宪法中都有关于环境保护职责划分的规定,如《俄罗斯联邦宪法》规定,“确定生态领域中的联邦政策和联邦纲要的基础”属于俄罗斯联邦管辖,“自然利用;保护环境和确保生态安全;特别自然保护区”属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联邦各主体共同管辖。第二,中央对地方的监督,主要依靠法律手段特别是司法手段,因为从法律上来说,大多数大国属于联邦国家,中央和地方政府地位相互独立。
中国环境报:开展好这项工作,需要哪些保障措施?
王彬:国家环境监察专员制度,要在机构职能和人员精简的前提下,发挥最大的监督作用。着眼于机构自身,配置高级别的领导、增加尽量多编制、赋予尽量大的权限,空间有限,作用也有限。国家环境监察专员制度要与其他制度安排结合,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例如,探索如何理顺中央和地方的环保职责,调动地方环保工作的积极性;探索如何理顺部门关系,调动有关部门开展环保工作的积极性;探索环保行政执法如何与司法更紧密衔接,提高环境执法的威慑力;探索环保管理与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公益诉讼的关系,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
㈤ 中央环保督察组指出山西环保工作存在哪些问题
7月30日,中央第二环保督察组向山西省委、省政府反馈了环保督察情况。督察指出,近年来山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环保形势依然严峻。
督察强调,山西省应根据《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和督察反馈意见要求,抓紧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在30个工作日内报送国务院。整改方案和整改落实情况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开。
居然还存在问题,就要及时整改,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㈥ 环境督察的定义是什么
开展环保督察巡视,严格环保执法”是“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的重要内容。先期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明确和强调了“环境问题突出、重大环境事件频发、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不力的地方,将被先期督察,党政领导有可能被同时追究责任”。
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高歌猛进,中央巡视组在各省市、中央单位、央企、高校一路打虎拍蝇。再看环保督查工作,早在2004年,国家就已开始在地方试点设立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开启了国家环境督政体制的改革。那么,“十三五”期间,环保督察巡视能否像纪检巡视那样给治污不力的地方和部门以震慑?
由于考核制度和地方利益的驱动,于公于私,一些地方党政部门都不愿意下大力气抓环保,而且部门间各自为政。要加快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切实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主体责任。
应该通过环保督查巡视,督查地方政府的组织领导、规划编制、责任落实、任务完成、考核奖惩、政府整改情况,体现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的意志,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重大问题向中央报告,督察结果移交移送上级组织人事部门,作为被督察对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任免的重要依据。对于环境问题十分突出、环境质量明显恶化、国家下达的任务没有完成、领导干部在环境保护方面不作为和乱作为、失职渎职、滥用权力等情形,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应移送纪检监察部门。
用好环保督察巡视这把利剑,是严格环保执法的重要前提。首先,继续完善顶层设计,把中央精神落实到操作层面,制定完善的环保督察巡视原则,成立相应机构,明确督察巡视范围和内容,规范工作方式和权限,严格工作程序,并有纪律和责任程序;其次,考虑在条件成熟时环保督察巡视机构应与组织、纪检部门形成联动机制,真正体现环保督察巡视的作用;再次,重视环保民间组织作用,发挥其监督功能,为环保督察巡视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㈦ 中央环保督察揭了七省市哪些"痛点"
第三批中央环保督察组于7月29日至8月1日向天津市、山西省、安徽省、福建省、辽宁省、湖南省和贵州省等7个省市陆续反馈了督察情况。反馈会由被督察地方政府主要领导主持,督察组组长通报督察意见,当地党委主要领导作表态发言。
此外,督察组对上述省市还有一些特别点评,令人印象深刻。
天津:压力传导不足、责任落实不够、工作不到位,与中央要求、直辖市定位、人民群众期待有明显差距。
山西:不作为、慢作为现象多见。多数地区大气环境质量恶化,全省散煤煤质管控处于失控局面。
辽宁:重点区域违法建设问题突出。
安徽:(巢湖)以保护之名,行开发之实。
湖南:“有色金属之乡”和“鱼米之乡”成为民心之痛。
福建:一些领导干部对环境质量盲目乐观。
贵州: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发展不足与保护不够问题并存。
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整改 ,不要把问题掩盖住,要为了环境保护做出好的表率。
㈧ 中央环保督察组向吉林省反馈督察情况是怎样的
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27日向吉林省进行督察反馈。督察组指出,吉林省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环境保护工作与中央要求和群众期盼仍有较大差距。
二是水环境保护工作推进不力。2014年以来,吉林省辽河流域水污染持续加重,2014年至2016年,Ⅰ-Ⅲ类断面比例由22%下降到11%,劣Ⅴ类断面比例由11%上升到56%;伊通河、饮马河流经长春市后,水质由Ⅲ类下降为劣Ⅴ类,成为目前松花江流域污染最重的支流。
三是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开发建设。全省“靠山吃山”的情况较为多见,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在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建成一条1400米长的公路和一座300米长的桥梁,将查干湖分隔为两个湖泡,对保护区自然生态系统产生较大影响。莫莫格、大布苏、向海等自然保护区内也已建成大量宾馆、观鸟园、观景台等旅游设施。
督察组强调,吉林省应根据《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和督察反馈意见要求,抓紧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在30个工作日内报送国务院。整改方案和整改落实情况要及时向社会公开。
㈨ 吉林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回头看现在来长春市双阳区的举报电话是多少
吉林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回头看现在来长春市双阳区的举报电话是多少?要想知道电话就打当地的114台查询会非常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