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温泉 » 能源生态系统

能源生态系统

发布时间: 2020-12-11 02:40:23

㈠ 人类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1世纪是人类充满希望的新时代,自1972年6月5日联合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会议发表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并且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后,在这种世界性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口号声中保护、改善和优化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人类在21世纪的首要命题。保护人类的生活环境、顺应和保护自然生态、创造适宜人类生存与行为发展的物质环境、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具有迫切性的问题。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研究,既是生态学(包括社会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等)与建筑环境科学交叉渗透的产物,又是自然科学的多学科和社会科学如美学、历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更大规模结合的产物。
一、我国目前的现状与发展生态环境学意义
我国目前仍处于第二产业发展阶段,城市人口比重约30%,低于发达国家的70%—80%的水平,但人口密集于少数大城市的趋势更为严重。城市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近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很快,已经产生了环境问题和生态平衡的失调,目前某此城市出现交通拥挤、人口过多、经济紧张、就业困难、环境污染、水土资源和能源的紧缺,绿化不足,气候异常等等。某些城市和建筑环境已严重失调。特别是小城市的建设中普遍缺乏生态观念,如占用粮田、山区不利用坡地、水网地区填河、滥用材料和技术,景观单一贫乏……等等。肓目的开发与建设发展下去,势必加剧环境质量的衰退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积极研究和发展生态学建筑环境学,不但能逐步完善城市环境,特别是对正在崛起和未被开发的小城镇或乡村建筑更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地有计划地发展小城镇,建立卫星城等,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完善中小型生态聚落环境的发展亦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当前第四产业革命是以电子工业、遗传工程等新兴工业为基础,它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知识和信息,其特征是人类聚落环境及企业趋向于多样化、个人化和小型化,这必将促进“大城市的解体”,使大量的中小城镇、卫星城和小村镇跃居重要地位。无论现在还是长远,研究和发展生态环境学,吸取发达国家的历史教训,针对我国国情,在建筑环境发展中,合理利用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完善生态环境,使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更适宜人类的生存与行为发展。
二、生态平衡与生态化生存环境
(一)生态平衡与生态建筑环境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及栖息地(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内部结构与秩序必须依靠与外界的能量、物质交换才能维持。生态系统内部的元素和子系统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与外界的能量流、物质流与信息流必须建立一定的秩序,相互之间在数量、位置、先后等方面有一定的限度,在这个限度内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就是生态环境。

1、能量流、物质流是生态建筑环境设计的主要问题
每一生态系统都有自己的结构及相应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方式和途径,但能量流量和物质环境的规律却是一切生态系统存在与发展的基本规律。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最终以“废能”形式散发出去达到热的动态平衡。在人工生态系统中,增加了非食物能量,也是人和其它动物在能量流的获取储存与利用方面的根本区别。人类不仅要吃,还有衣、食、住、行以及其它社会活动,都需要能量,非食物能量占有较大部分。能源技术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工生态环境变化与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大量开发自然资源,不可更新的资源如煤和石油等石化燃料,也给人类生存与行为发展的前景蒙上了阴影。能源问题是生态建筑环境设计涉及的重要问题。
生态系统的物质运动是以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形式实现的。对生态系统影响最大的营养循环、水循环、CO2和O2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流的组合与循环路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物栖息环境的物理化学因素(非生物因素)如温度、光、土壤特性、水资源等等。每种动植物都必须适应它所生活的地区的非生物因素,但人则具有创造适应和顺应自然生态条件。保护合理利用水、土等自然资源,对完善生态平衡环境,提高物质环境的完整性,保护生态平衡,有重要意义。物质循环路径的完整是生态系统保持长期稳定的一个重要条件。自然生态系统是建立在物质再循环基础上的,而人工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则不同,大量人工合成物质的产生加速了许多物质的运动并使循环变得不完全,甚至“无循环”。人工环境的建设对水、土地、生物、矿产等资源过度不合理开发和使用,加剧了物质循环路径的不完善,同时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有毒物质还污染了环境,危害人和其它动植物。从生态学的角度看,这种倾向会酿成灾难性的后果,随着大量人工制品取代天然制品,大量废物污染环境,因此,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是生态建筑环境设计的重要问题。对于建筑环境这一特定的人工生态系统,要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解决好能源问题、土地使用、建筑材料以及具体设计、规划手法等问题。
2、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传统民居的价值再开发
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就是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代表。风水学又称阴阳学,起于八卦,源出易经,其原理广博,不外时间与空间,时间是主观条件,空间是客观条件。阴阳代表自然界万物的概括。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充分顺应和利用地理条件、自然资源和地方材料等,并融合了习俗、爱好和审美、改造环境,建设自己的家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和传统民居。如江南水乡,干旱地区的平顶土屋,黄土高原的窑洞及地下村庄,西南的干阑建筑等。其中有许多方面充分展示了这一朴素思想的深刻内涵,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的启示,有很深的生态学价值,值得进一步发掘、研究和借鉴。
(二)能源与生态建筑环境
1、能源问题与建筑耗能
能源问题实质上是人类过度依赖、消耗不可更新的有限的能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等所面临的能源危机和由此而产生的环境问题。地下矿产资源有限,而且短期内不能再生。本世纪初世界能源需求量约50年增加一倍,其后15至20年再增加一倍,现在倍增的时间还在加速,意味着人类活动有使地球上能量交换失去平衡的危险。不仅面临“能源危机”,也对生态环境平衡产生了破坏。建筑环境这一特定的人工生态系统其能量流的组成十分复杂,不外乎生产、交通运输和建筑耗能三种主要形式。其中建筑耗能主要由建筑生产用能、施工用能和日常用能三部分组成,日常用能占绝大部分。建筑耗能在国民生活和生产活动的总能耗量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建筑耗能的不断增长是人类能源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城市是巨大的能源消耗点,释发大量的热能及有毒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同时城市化也改变了环境的物理形态结构,块石、水泥、沥青、玻璃和金属人工表面,把太阳辐射能反射到近地面层空气中。密集的建筑群使地面的粗糙度增大,市内风速减低,使城市的气温高于周围环境。当城市上空有逆温层时,使城市上空的污染形成一个幕罩,甚至建筑群和小建筑都可产生夜间热岛。寻求相应的对策成为生态建筑学的迫切任务。
2、发展途径
大力发展和利用新的能源技术,利用太阳光、风力、水力、地热等可更新能源和核能等。太阳能的利用有着无限广阔的前景,不仅可用来发电,还可用于加热和冷却,太阳能建筑的产生是对普通建筑的一种改进,有良好的能源、环境和社会效益。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是利用建筑物理方面的研究成果达到节能的目的。诸多寻求建筑节能的途径中,巧妙地顺应自然环境条件,利用有利的自然资源和材料,合理的规划设计,创造良好的生态建筑环境,就要在建筑师手中解决能源问题。
3、在规划师和建筑师手中解决能源问题
通过规划和设计的方法节约能源,创造适宜的建筑气候环境,要考虑地区气候特点,如太阳辐射、温度、湿度、风、降水等的形成及变化规律。建筑要利用其有利因素,防止和改造其不利因素,同时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就地取材。围护材料的选择影响室内微气候和建筑节能。合理利用植物绿化系统的调节作用对改善建筑环境也很重要。建筑反映气候特点,对繁荣建筑文化,创造地方性、民族性等方面亦有意义。我国许多地方的传统居民和自然村落布局的原则和方法有深刻的生态建筑价值。
(三)土地资源与生态建筑环境
1、可更新资源与建筑的土地使用
可更新资源指通过天然作用和人工经营能为人类反复利用的各种自然资源,主要是土地资源、水资源、节能资源、生物资源等,其中土地资源占有重要地位。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场所,是地质、地貌、气候、植被、土壤、水文和人类活动各种因素相互合作下组成的综合的自然经济系统。可更新能源并不是用不完的资源,更新明显地受自然生态过程的限制。土地是人类需要和活动的核心,城市建设改变了土地表面的组成和性质,影响到城市气候环境和大气的物质状况,对土壤、水资源和生态资源都有影响。在扩大人工环境与维持水资源的量与质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城市化也严重地破坏了生物资源,改变了生物环境的组成和结构。土地资源是十分有限的,在建筑环境的开发、建设和改变中,合理利用调整土地使用方式,扩大绿地面积,保护土壤和水资源,是生态建筑环境的形成与发展的根本保证。
2、拓展空间的途径
未来可向外层空间和其它星球扩展,向海洋索取空间,但重要的途径是土地的综合利用。即以地下空间,以低层的形式沿地表现向四周蔓延发展的多层、高层建筑向地表上空发展来扩展地表建筑空间。
3、开发地下空间、发展覆土建筑
地下空间和覆土建筑由于对土内空间的利用,充分发挥了土壤的物理性能,可有效地防御了或减弱不利的气候因素,室内微气候稳定,产生负离子条件好、耐久等优点。地下空间和覆土建筑是突破常规的新概念,不但是恰当地利用本地资源、建筑材料的范例,也是对所在环境的极好调节,解决现代社会城市化所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地下空间和覆土建筑的优点和长处举不胜举,最适于恶劣气候地区。随着社会发展,技术的进步和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地下空间与覆土建筑的开发和建设将得到迅速发展,其环境也更加适合于人类的生存与行为发展。

㈡ 贵州生态优势、能源优势、区位优势和()。还有什么

贵州生态优势,能源优势,区位优势这些都是相当复杂的,一定要认真学习。

㈢ 下列关于能量和能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达到平衡状态时,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

A、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能量是守恒的,因此生态系统达到平衡状态时,能量的输版入与输出保权持相对平衡.符合题意.
B、太阳太阳中蕴藏无比巨大的能量,地球上的能量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太阳能.符合题意.
C、水力发电时,利用水的重力势能转化成水的机械能,带动发电机工作.符合题意.
D、氢气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能源.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并且生成物是水,水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符合题意.
故选A、B、C、D.

㈣ 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演进影响因素研究用英语怎么说

中国财政部12日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将组织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中央财政从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中安排奖励资金,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三部门表示,此举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化进程。根据三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并已正式实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新设的财政奖励资金将坚持“集中投入、重点突破”的原则,重点支持全新设计开发的新能源汽车车型及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支持对象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包括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汽车)和动力电池项目两大类。三部门表示,申请奖励资金的企业应当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产业化基础。其中,整车企业必须具备新能源汽车整车设计集成和持续开发能力,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不低于一定比例;动力电池企业应掌握核心技术,并具有较强的研发、生产和售后服务保障能力,拥有电池单体的知识产权。鼓励开展产学研联合技术攻关。

㈤ 下列有关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力植树造林、改善能源结构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之

A、大力植树造林抄可以促进植袭物的光合作用,改善能源结构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释放,A正确;
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B正确;
C、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成负相关,即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则低,C错误;
D、湿地的蓄洪防旱属于生态功能,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
故选:C.

㈥ 生态系统中能源的最终来源是什么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生产者固定的什么开始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㈦ 能源生态利用体系的意义地理答案

党 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个新的要求提出,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高瞻远瞩、巨大勇气和对人类的责任感。这一目标的 提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们就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精神享受和政治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早在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就提出,要“建设一个山川秀美生态文明社会”的目标。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个新的要求提出,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高瞻远瞩、巨大勇气和对人类的责任感。这一目标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 条件,人们就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精神享受和政治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早在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就提出,要“建设一个山川秀美生态文明社会”的目标。
生态文明是在全球环境危机背景下提出的,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的又一次深化。环境危机实际上是人类对自然无节制索取、不加恢复与保护的必然结果。爱因斯坦讲过:“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么用它,究竟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完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也能 用来杀人。”近代工业所造成的人与自然的分离、对立,必须转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是人类同等重要的战略任务。
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目前正处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时期。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后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将环境成本外部化,因此带来了资源破坏、环境污染、荒漠化和“城市病”等遍及全球的环境问题。在不断的反思中,人类逐渐认识到,生态文明是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基础,是人类构建和谐世界理想的境界。
作为能源工作者,我们清楚地知道,自然界是保护包括人类在内一切生命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所以,长期以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倍加爱护和保护环境,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努力建设和维护生态文明。生态学家告诉我们,面对工业化带来的高能耗、高污 染,借助现代科学发展出现的新技术,人类有条件重新反思对待自然的态度,反省自身生存的方式,调整与自然的关系,自觉实现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使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与自然融为一体,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936年,英国学者坦斯利(A.G.Tansley)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强调在一定自然地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有机体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形成一定的生物链,存在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在功能上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构成生态系统。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还相当严峻,一些地方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问题相当严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重大污染事故不断发生,环境保护仍然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动局面。尤其是目 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阶段,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化工行业发展迅猛、比重上升。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坚持节能优先,效率为首,科学用能,保护生态的原则。把“十一五”规划节能减排任务一个行业一个行业、一个地区一个地区、一个企业一个企业、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地 落到实处,以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完成。
关于生态系统,目前一般认为有四个基本特点。
1.整体协同,动态平衡。生物为了生存和繁衍,一方面,必须从环境中摄取物质与能量,如空气、水、光、热和其他营养物质;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向自然排泄废物、残渣。这样循环往复、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和谐的统一体。
2.相克相生,相互依存。生态环境经过长期的变迁和演变,通过食物链、生物链形成了在生态环境中相对稳定的结构和功能,达到了生态平衡。
3.生 生不息,循环演进。物质在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和循环不止,是大自然不停演化的基础。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组成的生产—加工—分解转化过程,是生态系统的基本代谢过程,也是生态学的基本规律之一。正是由于自然界有了这种功能,人类才有可能根据生态规律,合理利用再生资源,并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物质代谢和循环。
4.自我调节,创造再生。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在受到外来影响后,通过自身调节可以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所谓现代能源生态系统,是以生产、消费活动链条为主题的人类能源生态体系。作为人类社会生产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能源生产和消费活动不仅涉及一次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而且涉及包括土地、水资源、大气、环境等公共资源的占用和再分配。与传统概念相比,现代能源生态系统不仅强调开发和利用系统自身的平衡 状态,而且更强调资源开发和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平衡。这是现代能源生态系统的基本内涵。
现代能源生态系统的发育是以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发展为基本前提,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安排能源勘探开发、能源生产、能源加工转化、能源消费、废物的消纳与利用等环节,形成一个循环经济的生态有机体。
从 生态学的角度出发,任何生态系统的发育环境均取决于当地的自然资源环境(生态)及其演进状态。根据这一原理,能源生态系统的发育环境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当地自然资源基础;二是自然资源基础的开发状态,或者说人文生态系统发育状态。就两者的关系而言,前者决定着能源生态系统发育的可能性,后者决定的是 能源生态系统发育程度(规模和方式)。
2007年, 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我国能源发展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突出的特点是,积极推动能源立法,重点狠抓节能减排,主动应对气候变化。尤其是节能减排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民动员,人人参与,全年实现了能源消费强度、环保污染指标双双下降的好势头,为2008节能减排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在能源持续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气候、环境和资源的约束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能源实现可持 续发展不可逾越的鸿沟。前进中的矛盾,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前进中的问题,要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根本的出路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政治文明的新概念,把以往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两个文明”,发展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文明”。2007年, 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新概念,再次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三个文明”进一步发展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四个文明”。这是我们党在实践中成功地把握客观规律,不断开辟认识客观真理道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新成果。遵循生态发展客观规律,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目 标,党的十七大对我国能源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即“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 式、消费模式”“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我国未来能源发展的要求,能源生态文明建设这一艰巨任务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证明,能源生态文明不但是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前提条件。建设能源生态体系,促进能源生态文明,既是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块试金石。
35年前,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一个口号:“Only One Earth”(只有一个地球),警示人们保护唯一的家园,免遭污染破坏。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保护气候、保护生态,关系到整个人类和地球的命运。我们知道,环境意识和环境 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努力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所以,我们应当牢固树立节约意识、 环境意识、气候意识、生态意识,转变传统的能源发展观念。一方面不但充分考虑能源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更加注重能源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坚持科学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和安全发展,促进我国能源事业真正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面对未来,面对世界,面对现代化,面对能源生 态文明建设的光荣任务,每一个能源工作者都应当自觉地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己任,努力做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的宣传者、热情的倡导者和忠实的实践者。
学习永无止境,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胡锦涛同志指出:“解放思想是党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只有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这个法宝,才能真正实现我们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 针,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朝着建设能源生态体系、促进能源生态文明的方向,努力“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筑经济、稳定、安全、生态的能源保障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清洁能源、绿色能源、生态能源。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推进全体公民的生态文明教育, 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为创造21世纪的生态文明努力奋斗。

㈧ 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气候,能源,无机物,有机物组成,请问无机物,有机物具体指什么

有机物及碳氢化合物及衍生物,简称有机物。除水和一些无机盐外,生物体的版组成部分几乎全是权有机物,如淀粉、蔗糖、油脂、蛋白质、核酸以及各种色素。过去误以为只有动植物能产生有机物,故取名有机。现在不仅许多天然产物可以用人工方法合成,而且可以从动植物、煤、石油、天然气等分离或改造加工制成多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像塑料、合成纤维、农药、人造橡胶等。

㈨ 晚上市的ADiGO(智驾互联)生态系统,能在市场有一席之地吗

在新能源方面, 1-6月广汽集团共销售新能源乘用车1.81万辆,同比增长%,其中广汽新能源销量1.09万辆,同比增长73%。基于全球领先的第二代纯电专属平台GEP、全球首创深度集成高性能“三合一”电驱系统和最新一代811电池技术,广汽车新能源的产品在新能源领域中展现出极强的竞争力,今年4月才上市的Aion S目前订单超过 5 万辆,增长势头明显。

例如其搭载的FACE ID,可以识别当前用户身份,如果该名用户曾使用过车辆,系统将根据记忆功能自动调整车内座椅、方向盘、空调、音乐、地图、车内温度等,为用户省去各种调节的麻烦。其次是“懂车”。众所周知,充电焦虑是新能源的一大痛点,而ADiGO(智驾互联)生态系统所搭载无感充电体系 ADiGO E-plan,就能在用户电量不足时,主动推荐附近充电桩并识别预约。待用户接近充电桩时,ADiGO E-plan又可直接开启导航,并能精确计算到达充电桩所需电量,指引用户去充电。

㈩ 生态系统能够保持动态平衡,主要是因为具有()A.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B.自动调节能力C.稳定的能源

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稳定,保持动态平衡,通过负反馈调节方式来实现,
故选:B.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