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生态农业
Ⅰ 生态农业规划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有哪些
农业生态园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生态的原则
生态园的规划设计必须突出生态景观、生态技术和环境保护原则。生态景观是生态旅游最终成功的重要基础,首先应突出下列生态景观:1、从水生植物到旱生植物的生态系列景观。2、结合规模化生态农业生产形成具有巨大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季相特色(四季各有大面积的花、彩叶和观赏果木)。第二,生态技术:即利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立体种植、生态因子综合配置等原理设计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第三,环境保护:生态园有着野生鸟类保护的良好基础,必须使其突出成为亮点。此外,旅游势必会带来大量的污染,园区自身的生产生活需要也会成为污染源,必须高度注意生态方面的要求,如停车场的位置设置;园内低污染交通工具的使用;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处理;利用生物种类配置和生物防治技术以减少病虫害,控制农药污染;依据食物链原理配置动植物生产环节使全园的废物循环利用,以消灭污染源等。规划的生态原则是创造园区恬静、适宜、自然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基本原则,这是提高园区景观环境质量的基本依据,也是生态园区成功与否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高效益原则
从效益原则出发,规划中将考虑最佳投入和综合效益最高的项目组合。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农业示范,生态产品生产,三方面的项目将有机联系,互相促进,创造出比单独经营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获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园区的建立结合基础设施的建立,势必带动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旅游发展势必带动生态产品的消费;生态产品的消费势必带动生态农业示范的完善发展。三者有机结合,良性循环逐渐完善园区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园的效率,结合提升生态旅游的发展,最终发展成为成熟的多功能农业生态庄园。
(三)参与性原则
直接参与体验、自娱自乐是农业生态园最重要的特色亮点。规划中要强调旅游项目的参与性、娱乐性和知识性的紧密结合,使城市游客广泛参与园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亲自动手获得乐趣和相关的知识,使他们多层面地体验农产品饲养、种植、采摘、加工、收获;动物的驯化、逗趣;野生动物的保护;农业高新技术的操作及农村生活的趣味等等,使游客享受到源于乡村又高于乡村的文化氛围,享受到现代湖滨、田园、花海的风光。同时着重定位中小学生、青少年市场,作为科普娱乐项目开展具有广大的市场前景。
(四)突出特色的原则
特色是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愈强,因而规划设计要根据园区的实际,明确资源情况,选准突破口,使整个园区的特色更加鲜明。
(五)文化渲染的原则
通常我们谈及农业,首先想到的是其生产功能,很少考虑其中的文化内涵。事实上,农业的发展是与文化的进步紧密相连的,其中的花卉种植和欣赏,农业立体种养生态链,更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所以在园区的规划设计中应深入挖掘出项目内在的文化资源,并加以开发,提升园区的文化品位,以实现景观资源的高水平利用。
Ⅱ 生态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生态农业设计的提升原则:
1、主题提升。主题提升就是强化示范区的农业景观的印象,或强化园区的观光休闲功能。前者如各种类型的观光采摘园,如茶园、果园、蔬菜园等;后者有观赏型、品尝型、购物型、娱乐型、购物型、疗养型等观光农业园。
2、空间提升。空间提升要求跳出示范区的区域范围而考虑示范区的建设发展。除了示范区核心的种植园区外,需要考虑示范区的周边辐射区范围。如周边的乡村聚落可考虑延伸发展乡村风情区,发展民宿、餐饮和农家乐等休闲活动;沿路、沿河、沿山、环景区的周边区域可延伸发展休闲度假板块等。
3、活动提升。生态农业示范区的活动提升包括两类活动,一类是休闲项目活动,一类是乡村节庆活动。休闲项目活动是示范区除生产活动以外的各种游憩活动的设计,如观光活动、体验活动、科普教育活动、度假活动、养生疗养活动,以及各种主题活动如DIY活动中心、乡村俱乐部等;乡村节庆活动要在深度挖掘地域文化特征与传统节日的基础上设计相关的节庆活动,突出地方特色。
4、景观提升。景观提升就是在强调示范区以农业生产功能为主的同时,通过园林造景手法,使示范区观赏效果、景观特性大大加强,营造一个完善的、自然性和文化性相结合的游览空间,保证示范区景观建设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和完整,从而以园林景观感染人、愉悦人。
(绿维创景-国家甲级资质)
Ⅲ 生态农业的建设遵循的基本原理
(1)该农业生态工程的建设遵循的基本原理是物质循环生原理、协调与平衡专原理、整体属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2)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即农作物;猪、鸡、鱼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它们的作用是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建立该生态工程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食物链短,多级利用.
(4)蘑菇、蚯蚓等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属成分是分解者.
故答案为:
(1)协调与平衡原理 整体性原理
(2)农作物 消费者 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食物链短,多级利用
(4)分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