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平衡
① 生态平衡是什么
要了解什么是生态平衡,不妨先听一听“狼和洪水”的故事。
在半个世纪前,阿富汗还不是今天这个穷山恶水的样子。原先那里的山上树木高耸入云,现在的沙漠在那时候还是水草茂盛的大草原,到处是飞鸟走兽,人类和大自然和谐地相处着,气候湿润,物产丰富。
但这样美好的日子,今天已一去不复返了,起因是非常简单的,因为森林里经常有狼跑下山来袭击人们的羊群。
为了保护羊群不被恶狼吃掉,人们制造了弓箭,并从外面买来了火药枪。牧人们恨透了吃羊的狼,只要碰到狼,人们就群起而攻之,用弓箭和火药枪射杀它们。
渐渐地,狼越来越少了,羊群可以安全地在草原上吃草,而不用担心它们会被狼吃掉。羊由于少了一个凶恶的天敌,很快地繁殖起来,大群大群的羊像天空上的白云一样,草原上的草料已无法满足它们的需求,草还没长出多少,就被羊群啃吃尽了,它们转而去吞吃树上的树叶。
几年过去后,草原变成了光秃秃的戈壁滩,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阿富汗的山区每年都要暴发山洪,雨季到来的时候,洪水淹没了许多村庄,但雨季一过去,土地就干裂了。反常的气候加快了阿富汗的沙漠化。
整个自然界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一定时期内,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数量、种类、状况将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从而使系统保持良性循环的稳定状态。这种平衡状态,就叫做生态平衡。
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将反过来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要从小树立起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② 生态平衡的意义是什么
生态平衡的重大意义:
1、如果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超过它本身自动调节的能力,会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
2、生态系统一旦失去平衡,会发生非常严重的连锁性后果;
3、实际上也就是在生态系统中生产、消费、分解之间地保持稳定。如果其中某一成分过于剧烈地发生改变,都可能出现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如果某种化学物质或某种化学元素过多地超过了自然状态下的正常含量,也会影响生态平衡;
4、生态平衡是生物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生殖繁衍的根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知识点延伸: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
③ 什么是生态平衡
1941年,美国耶鲁大学生态学家林德曼发表了《一个老年湖泊内的食物链动态》的研究报告。
他对50万平方米的湖泊做了野外调查和研究后用确切的数据说明,生物量从绿色植物向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等按食物链的顺序在不同营养级上转移时,有稳定的数量级比例关系,通常后一级生物量只等于或者小于前一级生物量的1/10。而其余9/10由于呼吸、排泄、消费者采食时的选择性等被消耗掉。林德曼把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不同利用者之间存在的这种必然的定量关系的规律叫做“十分之一定律”。如果按照这个规律,把营养级依序由低向高排列,逐渐成比例地变小,画成一幅图,仿佛一个埃及金字塔。因此,该定律又被称为“能量金字塔定律”。
在各种生态系统中,每一种群的数量必然要受到十分之一定律的约束,也就是说,各种生物的数量符合能量金字塔定律,生态系统才能保持稳定,这就是生态平衡状态。
换句话说,在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是不断地进行着,但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平衡表现为生物种类和数量的相对稳定,这种平衡状态就叫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状态既微妙又脆弱,如果把这种平衡打破,比如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使某种生物物种的数量急剧膨胀或缩小,造成生态系统不能遵循十分之一定律,常常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有时整个生态系统将被摧毁。
在地球大生态系统中,人处于食物链的顶端。按照能量金字塔定律,人的数量也不能无限制地膨胀,否则,就可能打破地球生态平衡,使整个地球生态系统遭受巨大的破坏。所以,人类只有主动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才能保护好地球生态系统,才能保护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④ 生态平衡的名词解释
生态平衡(ecological equilibrium)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
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
(4)生态平衡扩展阅读
人类对生态平衡的破坏性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大规模地把自然生态系统转变为人工生态系统,严重干扰和损害了生物圈的正常运转,农业开发和城市化是这种影响的典型代表;
二是大量取用生物圈中的各种资源,包括生物的和非生物的,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森林砍伐、水资源过度利用是其典型例子;
三是向生物圈中超量输入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产品和废物,严重污染和毒害了生物圈的物理环境和生物组分,包括人类自己,化肥、杀虫剂、除草剂、工业三废和城市三废是其代表。
⑤ 什么是生态平衡的定义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在通常情况下(没有受到外力的剧烈干扰)总是平稳地进行着,与此同时,生态系统的结构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这叫做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
生态平衡很重要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生态平衡稳定状态。如果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超过它本身自动调节的能力,就会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当外来干扰超越生态系统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初状态时,谓之生态失调或生态平衡的破坏。生态平衡是动态的。维护生态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初稳定状态。生态系统可以在人为有益的影响下建立新的平衡,达到更合理的结构、更高效的功能和更好的生态效益。
(一)自然生态系统经过由简单到复杂的长期演化,最后形成相对稳定状态,发展至此,其物种在种类和数量上保持相对稳定;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即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时间保持平衡状态。此时,系统中的有机体将所有有效的空间都填满,环境资源能被最合理、最有效地利用。例如,热带雨林就是一种发展到成熟阶段的群落,其垂直分层现象明显,结构复杂,单位面积里的物种多,各自占据着有利的环境条件,彼此协调地生活在一起,其生产力也高。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内部调节能力。
(三)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在生物进化和群落演替过程中就包含不断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的过程。人类应从自然界中受到启示,不要消极地看待生态平衡,而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维护适合人类需要的生态平衡(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或打破不符合自身要求的旧平衡,建立新平衡(如把沙漠改造成绿洲),使生态系统的结构更合理,功能更完善,效益更高。
生态平衡是整个生物圈保持正常的生命维持系统的重要条件,为人类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和稳定的物质资源。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内两个方面的稳定:1.生物种类(即生物、植物、微生物、有机物)的组成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2.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阳光、水、土壤等)保持相对稳定。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比如,生物个体会不断发生更替,但总体上系统保持稳定,生物数量没有剧烈变化。
生态平衡的另一个定义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联系,又称“自然平衡”。在自然界中,不论森林、草原、湖泊,都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成分和光、水、土壤、空气、温度等非生物成分所组成。每一个成分都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综合体。它们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称为生态平衡。实际上也就是在生态系统中生产、消费、分解之间保持稳定。如果其中某一成分过于剧烈地发生改变,都可能出现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如果某种化学物质或某种化学元素过多地超过了自然状态下的正常含量,也会影响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生物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生殖繁衍的根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会使各类生物灭绝。
生态系统一旦失去平衡,会发生非常严重的连锁性后果。例如,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发起把麻雀作为“四害”之一来消灭的运动。可是在大量捕杀了麻雀之后的几年里,却出现了严重的虫灾,使农业生产受到巨大的损失。
后来科学家们发现,麻雀是吃害虫的好手。消灭了麻雀,害虫没有了天敌,就大肆繁殖起来,导致了虫灾发生、农田绝收一系列惨痛的后果。生态系统的平衡往往是大自然经过了很长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一旦受到破坏,有些平衡就无法重建了,带来的恶果可能是人的努力无法弥补的。因此,人类要尊重生态平衡,帮助维护这个平衡,而绝不要轻易去破坏它。
⑥ 什么是生态平衡
1941年,美国耶鲁大学生态学家林德曼发表了《一个老年湖泊内的食物链动态》的研究报告。
他对50万平方米的湖泊作了野外调查和研究后用确切的数据说明,生物量从绿色植物向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等按食物链的顺序在不同营养级上转移时,有稳定的数量级比例关系,通常后一级生物量只等于或者小于前一级生物量的1/10。而其余9/10由于呼吸、排泄、消费者采食时的选择性等被消耗掉。林德曼把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不同利用者之间存在的这种必然的定量关系的规律叫做“十分之一定律”。如果按照这个规律,把营养级依序由低向高排列,逐渐成比例地变小,画成一幅图,仿佛一个埃及金字塔。因此,该定律又被称为“能量金字塔定律”。
在各种生态系统中,每一种群的数量必然要受到十分之一定律的约束,也就是说,各种生物的数量符合能量金字塔定律,生态系统才能保持稳定,这就是生态平衡状态。
换句话说,在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是不断地进行着,但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平衡表现为生物种类和数量的相对稳定,这种平衡状态就叫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状态既微妙又脆弱,如果把这种平衡打破,比如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使某种生物物种的数量急剧膨胀或缩小,造成生态系统不能遵循十分之一定律,常常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有时整个生态系统将被摧毁。
在地球大生态系统中,人处于食物链的顶端。按照能量金字塔定律,人的数量也不能无限制地膨胀,否则,就可能打破地球生态平衡,使整个地球生态系统遭受巨大的破坏。所以,人类只有主动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才能保护好地球生态系统,才能保护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⑦ 生态平衡是什么意思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
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
(7)生态平衡扩展阅读:
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述:自然因素造成的失调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调。
自然因素
1、生态系统内部的原因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由绿色植物从外界环境把太阳光和可溶态营养吸纳到体内,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不仅使可溶态养分积聚在土壤表层,而且还把部分能量以有机质的形态贮存于土壤中,从而不断地改造土壤环境。
而改造后的环境为生物群落的演替准备了条件,生态群落的不断演替,实质上就是不断地打破旧的生态平衡。可见,物质和能量在表土中的积累,其本质就是对原平衡的破坏。生物群落的演替可以是正向演替,也可以是逆行、退化演替。
如果是逆行演替,则是打破原来的生态平衡后建立更低一级的生态平衡而已,本身意味着稳态的削弱。
2、生态系统外部的原因由于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台风、地震、海啸、暴风雨、洪水、泥石流、大气环流变迁等,可能造成局部或大区域的环境系统或生物系统的破坏或毁灭,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或崩溃。
如果自然灾害是偶发性的,或者是短暂的,尤其是在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灾变后靠生物系统的自我恢复、发展,即使是从最低级的生态演替阶段开始,经过相当长时期的繁衍生息,还是可以恢复到破坏前的状态的。
如果自然灾害持续时间较长,而自然环境又比较恶劣,则可能造成自然生态系统的彻底毁灭,甚至是不可逆转的(如沙漠和荒漠的形成)。然而综观全局,自然因素所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多数是局部的、短暂的、偶发的,常常是可以恢复的。
人为因素
1、人与自然策略的不一致人类对于自然,一个共同的目标是“最大限度的获取”。所以砍光森林,开垦草原,围湖造田,乱捕滥猎,竭泽而渔等,从而造成一系列的生态失调。
自然生态系统在长期发展进化中,则是不断积累能量以消除增加的熵,来维持系统自身的平衡和稳定,这种最大限度的保护策略,却经受不住人类的冲击,人类给以各种生态系统极大的影响,超越了它们的生态阈限,最终导致系统的崩溃。
2、滥用资源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自然生态平衡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人们对资源有两点错误认识:
一是认为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认为自然资源可以无条件更新。应该说,地球上蕴藏的资源的确是丰富的,但不是无限的;大部分资源被人类利用是有条件的,即使是可更新的资源也有更新的条件,更何况许多资源,消失了就不会再有,如生物物种。
人类最大限度地生产的策略自然会导致掠夺性地开发和经营,已经富有的想更加富有,贫穷的要填饱肚子,于是生活在地球上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共同地向大自然掠夺。
导致地球上各种宝贵的资源加速耗竭,森林、草原面积的减少,不但使许多生物物种灭绝,而且直接影响到气候环境和水土流失。
矿产的不当开采不但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而且污染了环境。对资源的滥用,使得地球各类生态系统潜伏着危机。
3、经济与生态分离人类有史以来,向大自然索取任何东西都是理所当然的,因而传统的经济学和经济体系中,自然界的服务不表现价值。
也就是说是免费的,因而许多破坏珍贵自然资源的行为长期以来直至今天仍屡禁不止,如捕杀野生动物大象、犀牛、熊猫等,因为它们的角、牙、皮毛等可以获得暴利,采集珍贵的野生药材和植物更是一本万利。
这些掠夺性的行为投入少、产出高,走私、偷猎者们可获得极高的经济效益,但整个社会却要为他们承受长远的经济和生态后果。
大自然不但是人类的宝库,还是垃圾场,许多工厂排放污物,使自然界和整个社会成为容纳污染物的免费车间以获取经济效益,这种现象用生态经济的概念叫“费用外摊”。这些现象都是个人经济效益越好,社会生态效益却越坏,是经济与生态的分离而不是统一。
⑧ 什么是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即生态系统中生产、消费、分解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中。而且,这种平衡还表现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动态的平衡。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是人类生存的需要,一旦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将会给生物及其生存环境造成难以预计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