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温泉 » 生态效益分析

生态效益分析

发布时间: 2020-11-23 04:08:25

㈠ 分析透水混凝土的生态与社会都存在哪些效益

透水地坪也被称为生态透水地坪,透水混凝土,无砂混凝土等,是采用骨料碎石,胶结料,添加剂,水泥,水等经过均匀搅拌,摊铺成路面。具有比传统混凝土更高的强度和耐久性,能满足结构物力学性能、使用功能以及使用年限的要求;具有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减轻对地球和生态环境的负荷,实现非再生型资源可循环性使用;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能为人类构筑温和、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透水地坪能够使雨水迅速渗入地表,有效地补充地下水,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护城市自然水系不受破坏,具有很强的环保价值。同时,它解决了普通路面容易积水的问题,提高行走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对于改善人居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
透水混凝土在保留传统混凝土特性的基础上颠覆了其色彩单一灰色,呈现出缤纷多样的色彩表现。运用不用的颜色使地面与建筑、景观相融合,创造出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

㈡ 养牛和养羊哪个效益高 养牛生态效益分析 养牛效益分析

养牛和养羊来比较肯定是养牛的利润大的,但相对养牛的投资也比养羊的投资大的。

㈢ 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两方面分析西气东输对我国西部和东部的影响

主要是生态的影响,由于路程远,沿途开山填湖等等. 环境破坏还是不算严重,主要是水土流失由于要开采地下天然气,肯定要破坏地表,可是西气东输起点是塔里木盆地的轮南,开采之处大多为戈壁或者沙漠,也没有什么植被可以破坏。反而庆幸的是由于天然气的开发,可以让落后的输出地的当地居民改变获取能源的方式(一直以来,输出地都以珍贵的沙漠植被胡杨林等木材作为生活燃料,这无疑给脆弱的西北生态雪上加霜,加速沙漠入侵的步伐)。所以西气东输对于输出地的好处是改变当地落后的获取生活能源方式,从而保护当地珍贵的干旱地区植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当地人们生活质量。 当然,对于输入地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存在要发展可是能源不足的矛盾,而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以容易污染大气的煤炭为主,煤炭燃烧会产生的大量粉尘还有一氧化碳,硫化物等有害气体。而西气东输能促使输入地节能减排,天然气的使用会使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还有其他各种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大大减少,使东部的大气环境得到大大改善,也缓解了能源紧张。
还有,西气东输也使得沿线地区改善能源消费结构,达到改善大气环境的效果。
所以,如果西气东输在修建过程中会破坏一些地表的话,完全可以通过一些生物工程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损害,而修建后使用的优势要远远大于其破坏,单单是产生的大气环境效益,从长远来看,是非常巨大的。“还大气一片蓝天”!!

㈣ 如何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分析节约木材对森林的自然生态效益影响

森林植被通过两种途径对气候产生影响:“碳”库和下垫面。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库,森林生态系统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对变化决定着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汇还是一个源,从而对气候产生着不同的影响。人类干扰对森林的碳收支过程具有明显影响。森林又是一个特殊的下垫面,它的粗糙度、反射率、地表水利用性、热量平衡、水分平衡与其他下垫面具有明显的不同。这些特征对降水、局地环流的形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对不同尺度和区域范围的气候产生影响。

森林作为地球上可再生自然资源及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不断增长的经济和人口对森林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
人们对森林消失和森林破坏的关注,已成为国际环境问题的重要方面。
在绿色植被中,森林有地球之肺之称。
这是因为森林大量地吸收二氧化碳,制造人类和其他生物所需的氧气。
树木是氧气制造厂、树木是粉尘过滤器、树木还是天然蓄水库和天然空调……
树木带给我们无穷无尽好处……保护森林和植被

一、森林的作用

森林是孕育人类的母亲;
森林是人类的资源宝库;
森林能保护土壤;
森林能涵养水源;
森林能调节气候,制造氧气;
森林能净化空气;
森林能消除噪声。

二、一棵树的价值

一棵树到底值多少钱?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的一位教授,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帐: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值计算,那么最多值300多美元,但是如果按照它的生态效益来计算,其价值就远不止这些了。据粗略测算,一棵生长50年的树,每年可以生产出价值31250美元的氧气和价值2500美元的蛋白质,同时可以减轻大气污染(价值625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1250美元),还可以位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价值31250美元),等等。讲这些价值综合在一起,一棵树的价值就不是300美元了,而是20万美元了。

近年来,不少国家都在着手研究森林的间接效益。自1971起,日本用了3年时间对森林的见解效益进行了测算。日本有森林2500万公顷,每年能储存雨水2200万亿吨,防止水土流失57亿立方米,栖息鸟类8100万只,产生氧气5200万吨。翌年间接效益总值和人民币1280亿元,相当于日本1972年全年的总预算。芬兰的森林一年生产木材的价值仅为17亿马克,而森林在环境中的见解效益所产生的价值则为53亿马克。美国森林的间接效益价值为木材价值的9倍。我国云南省林业调查队,对全省的森林效益进行过测算,结果是森林的生态效益的总价值占森林总效益价值的94%,直接效益仅占6%。由此可见,评价森林的作用,不能单纯看它能生产多少木材和其他林产品,更重要的是要看她对盖上生态环境、促进农牧业生产等方面的间接效益。

三、森林的危机

森林的危机主要是由人类引起的。人口的增长,农业用地不断扩展,大量森林、草场被破坏。掠夺是的开采使得全世界的森林越来越少。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目前地球上每分钟就由20多公顷的森林被毁掉,1950~1985年,短短的30多年时间,全世界的森林面积就减少了一半。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也给植物带来了灾难。

森林是生物圈过程的重要参与者,既是近地面大气层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的某些物质和能量的“汇”,又是另一些物质和能量的“源”。而且也是生产者“储库”和大气-植被-土壤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重要通道。蒋有绪(1993)将森林的生态功能分为五个方面,他们是:
①森林是最丰富的陆地生态系统;
②森林是具的的生物基因库;
③森林具有时空结构;
④森林具有最高的生物量;
⑤森林是生物圈平衡的支柱。
森林也是生物圈的重要成分,在保证生物圈环境平衡,维持生物多样性和为人类提供多种多样的物质和能量来源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是一个多功能多效益的系统,它起到维护地球陆地生态平衡的纽带作用,具体表现在净化环境、调节气候、防止土壤侵蚀、保护动物资源等方面。森林能净化环境,有“环境卫士”之称。
第一是消耗空气中的CO2,释放O2,目前人类每年要向大气中释放大约2x1010 t的CO2 ,其中2/3被海洋和陆地所吸收,其中森林每年光合作用消耗空气中的CO2 180亿 t。与此同时,森林释放的O2 超过全球人口呼吸的10倍,有人预测,平均每人10 m2 森林就能满足呼吸所需要的O2,故作为城市绿化的标准。
第二是抗烟吸尘,清洁大气,全世界每年排入大气的有害气体约6亿 t,严重地恶化了环境,而森林是天然的过滤器,不少树种对大气污染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抗性和吸收作用,如SO2,CO,NO,NO2,O3,HC 化合物和F化物等。
第三是吸滞粉尘和烟尘,由于一棵树的叶面积比该树面积达50倍,加上叶面凸凹不平和具有绒毛,所以具有吸收粉尘的能力,1 m2 的榆树叶片一昼夜能吸收3-4 g的粉尘。
第四是杀菌作用,许多树木能分泌出植物杀菌素,沙死白喉、肺结核,伤寒、痢疾等病菌。在林荫道上1 m3 空气中有58万个细菌,而在森林中只有55个细菌。此外森林在减少城市噪音和减少海啸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作用。

森林进行光合作用吸收2氧化炭 放出氧气 但是它也要消耗氧气 一个成年的树木它的耗氧和它光合作用造氧量其实是一样的 进入老年期的树木耗氧还多一西
气候方面主要是光合作用需要吸收光能 如果森林砍伐多了 光能就被其他的物质吸收了 从而气候温度提高
森林可以阻挡风沙 预防土地沙漠化
森林砍伐过多还回造成 山体滑坡 泥石流 等灾害
对生物连也有很大的影响
沿海的森林还有减少海啸对城市的影响

森林是“地球之肺”,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一棵椴树一天能吸收16公斤二氧化碳,150公顷杨、柳、槐等阔叶林一天可产生100吨氧气。城市居民如果平均每人占有10平方米树木或25平方米草地,他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就有了去处,所需要的氧气也有了来源。
森林所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毒、除尘、杀菌、净化污水、降低噪音、防止风沙、调节气候以及对有毒物质的指示监测等作用。

风是决定火场面积及发展方向的重要条件。它不仅能加快可燃物水分的蒸发,加速干燥使其变得机器易燃,同时还部队补充新的氧气,增加燃烧的条件。古谚说“活界风势,风助火威”风速愈大,火灾次数就增加,特别是在干旱和高温天气,风对火灾的一股脑西争夺,重大森林火灾和特点森林火灾,大多数在五级以上的大风天气条件下发生。

森林是一类对陆地上的生物有着重要影响的生态系统,重要性如下:
1.为其他动物提供栖息地、觅食场所、交配及养育后代的场所,
2.为其他植物提供遮荫的场所,提供涵养的水分,
3.为人类的经济用途,提供氧气、防风固沙、改善局部气候等。

如果滥砍滥伐造成的影响如上的反义词(注意:适当的砍伐对森林系统的稳定是有利的)

【如果没有森林】

许多树木都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如:樟树、夹竹桃、丁香、枫树、刺槐、臭椿、桧柏、女贞、橡树、红柳、木槿、榆树、马尾松、法国梧桐等.......都有很强的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的能力。这些气体通过绿化林带,通常有1/4可以得到净化,或变成氧气。
树叶通过其上面的绒毛、分泌的粘液和油脂等,对尘粒有很强的吸附和过滤作用。每公顷森林每年能吸附50~80吨粉尘,城市绿化地带空气的含尘量一般要比非绿化地带少一半以上。
许多树木能分泌杀菌素,如松树分泌的杀菌素就能杀死白喉、痢疾、结核病的病原微生物。闹市区空气里的细菌含量,要比绿化地区多85%。
林木还能吸收噪声。一条40米宽的林带,可以降低噪声10~15分贝。
森林是如此重要,以致联合国粮农组织把“森林”与生命”定为1991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不是以植树本身为目标,而是要表明森林如何能帮助人类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要强调森林有持久生产力的作用,即在为后代保存资源基础的同时,满足现在生产不断发展的需求;要提醒人们认识森林不仅能提供粮食、燃料,而且具有最根本的保护环境的价值。
如果没有森林,陆地上绝大多数的生物会灭绝,绝大多数的水会流入海洋;大气中氧气会减少、二氧化碳会增加;气温会显著升高,水旱灾害会经常发生。
覆盖在大地上的郁郁葱葱的森林,是自然界拥有的一笔巨大而又最可珍贵的“绿色财富”
森林的珍贵:
人类的祖先最初就是生活在森林里的。他们靠采集野果、捕捉鸟兽为食,用树叶、兽皮做衣,在树枝上架巢做屋。森林是人类的老家,人类是从这里起源和发展起来的。

直到今天,森林仍然为我们提供着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各种资料。估计世界上有3亿人以森林为家,靠森林谋生。

森林提供包括果子、种子、坚果、根茎、块茎、菌类等各种食物,泰国的某些林业地区,60%的粮食取自森林。森林灌木丛中的动物还给人们提供肉食和动物蛋白。

木材的用途很广,造房子,开矿山,修铁路,架桥梁,造纸,做家具……森林为数百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其他的林产品也丰富多彩,松脂、烤胶、虫蜡、香料等等,都是轻工业的原料。

我国和印度使用药用植物已有5000年的历史,今天世界上大多数的药材仍旧依靠植物和森林取得。在发达国家,1/4药品中的活性配料来自药用植物。

薪柴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燃料。世界上约有20亿人靠木柴和木炭做饭。像布隆迪、不丹等一些国家,90%以上的能源靠森林提供。

不妨说,森林就像大自然的“调度师”,它调节着自然界中空气和水的循环,影响着气候的变化,保护着土壤不受风雨的侵犯,减轻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森林不愧是“地球之肺”,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一棵椴树一天能吸收16公斤二氧化碳,150公顷杨、柳、槐等阔叶林一天可产生100吨氧气。城市居民如果平均每人占有10平方米树木或25平方米草地,他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就有了去处,所需要的氧气也有了来源。

森林能涵养水源,在水的自然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青山常在,碧水长流”,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降水的雨水,一部分被树冠截留,大部分落到树下的枯枝败叶和疏松多孔的林地土壤里被蓄留起来,有的被林中植物根系吸收,有的通过蒸发返回大气。1公顷森林一年能蒸发8000吨水,使林区空气湿润,降水增加,冬暖夏凉,这样它又起到了调节气候的作用。

森林能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狂风吹来,它用树身树冠挡住去路,降低风速,树根又长又密,抓住土壤,不让大风吹走。大雨降落到森林里,渗入土壤深层和岩石缝隙,以地下水的形式缓缓流出,冲不走土壤。据非洲肯尼亚的记录,当年降雨量为500毫米时,农垦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区的100倍,放牧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区的3000倍。我们不是要制止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吗?最有效的帮手就是森林。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美化我们的环境,让我们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好。森林可以抵御风沙,保护人类。

近年来,由于消费国大量消耗木材及林产品,导致全球森林面积明显减少,全球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万公顷,这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它已成为一个国际问题。

1971年第七届世界森林大会决定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森林日,以引起各国对人类的绿色保护神--森林资源的重视,通过协调人类与森林的关系,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同一地区 划分出两块相同大小 相同条件的森林 但要严格隔离划分 禁止其中物种交流 然后将这种被测动物放生到其中一块森林里 另一块里一只这种动物也不要留 每隔一段时间做记录 这样就可以了 不过一两年是看不出结果的 走运的话要过30-40年 不走运的话等几百几千年 慢慢记录 经过几代人 结果就出来了

㈤ 分析南水北调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缓解北方地区缺水
“南水北调的重要意义,首先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黄淮海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冯旭松介绍,2002年南水北调规划区人口4.38亿人,直接受益人口1.1亿人,是世界上受益人口最多的调水工程。供水区域控制面积达145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的15%。

㈥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解决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一个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从远古天然和谐,到近代工业革命时期的征服与对抗,到当代的自觉调整。

努力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矛盾运动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反映。

有些同志认为环保与经济发展是对立的,认为要保护环境必然要牺牲经济的发展。

这些年的实践证明,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可以达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美国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状况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可资借鉴的范例。

(6)生态效益分析扩展阅读:

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提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

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

农垦和围湖造田活动、海上油田、海岸带和沼泽地的开发、森林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新工业区、新城镇的设置和建设等对环境的破坏、污染和影响。

㈦ 多层养鱼的功能远离是什么怎么分析他的三个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多层养鱼是指按照鱼类的栖息习性进行混养的一种养殖方式。可分为上层鱼、中下层鱼专、底层鱼三类。上层鱼以属摄食浮游生物的鲢鱼、鳙鱼为代表,中下层鱼是草鱼、鳊鱼和团头鲂等草食性鱼类,底层鱼有鲮鱼、鲤鱼、鲫鱼、青鱼等,它们在水底摄食有机碎屑或底栖动物。将这些鱼类同塘混养,好处很多:一是可以充分利用池塘各个水层,发挥水体生产潜力;二是全面合理利用池塘天然饵料资源,提高饵料利用率,降低了养殖成本;三是发挥养殖鱼类之间的共生互利关系,改善池塘生态环境。例如,草鱼等吃食性鱼类的残饵和粪便经过微生物分解成为肥料,可培养浮游生物作为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的饵料。草鱼食量大,排泄物多,若单养则水质容易变肥,不适于其喜清新水质的习性;若混养鲢鱼、鳙鱼,让它们滤食浮游生物,就能防止水质过肥,保证草鱼所需的清新水质环境;鲮鱼、鲤鱼、鲫鱼、罗非鱼等杂食性鱼类,它们可以吃掉池塘中腐败的有机质,也能改善水体的卫生条件。总的来说多层养鱼能够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㈧ 生态效益包括哪些内容

生态效益从狭义角度而言是指生态环境中的诸物质要素,在满足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从相关因素关系而言,生态效益指人类各项活动创造的经济价值与消耗的资源及产生的环境影响的比值。生态效益概念隐含着从生态与经济两个维度考虑环境问题,在两者之间做一个最佳的配置;在进行经济和其他活动时,在创造经济价值时,尽量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冲击。

农业生产中讲究生态效益, 就是要使农业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在物质与能量输出输入的数量上、结构功能上,经常处于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平衡状态,使农业自然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在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过程中,合理地进行人为的调控,充分发挥自然系统的自我调控作用,从而维护生态与经济的平衡,以求得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是当前世界各国包括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中的迫切任务。

(8)生态效益分析扩展阅读:

生态效益是指人们在生产中依据生态平衡规律 ,使自然界的生物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产生的有益影响和有利效果,它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生态效益的基础是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良性、高效循环。

特征诠释

1、基础性及内续性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生态效益为基础。如生态环境提供的物质要素质量高、数量多,即可产生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反之,将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下降。

2、经济——生态双重属性

3、以少生多

生态效益意味着在使用较少的资源生产出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产品的同时,产生的废弃物与污染能降至最低。对于生态环境而言,符合生态效益的产品能降低其对环境的危害。以少生多意味着提升资源生产力,应关注资源生产力,而不是传统的产业所重视的劳动生产力。

4、经济效率和环境效率的最适化

生态效益兼顾经济效率和环境效率的最适化,已有研究通过经济学观点的论坛,证实施行生态效益可达到经济效率与生态环境效率的最适化。

5、提升竞争力

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的企业,城市或地区,由于持续减少污染与资源的消耗,产生了更有用的产品和服务亦提高了所在地区生态环境的附加价值,从而在整体上保持了竞争力的优势。

6、定量性与可操作性

生态效益状态可以定量表征,已成为将可持续发展目标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衡量手段的一个途径,生态效益指标必将成为今后可持续性发展评价中的重要指标。

㈨ 水资源合理配置的任务

水资源合理配置工作涉及江河流域规划中主要基本资料的收集整编、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江河流域总体规划、水资源供需预测与评价、灌溉规划、城乡生活及工业供水规划、水力发电规划、航运规划、水污染防治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控制性枢纽的主要工程参数及建设次序的选择、环境影响评价、经济评价与综合分析。此外,还涉及水资源管理中的取水许可制度,水费及水资源费制度,水管理模式与机构设置,水权市场,水资源配置系统的优化调度,控制性枢纽的多目标综合利用,水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包括防汛、水量与水质监测)等内容[2]。因此,水资源合理配置所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综合各学者意见,大概可以归纳如下。

(1)水资源需求:研究现状条件下的各类用水结构、水的利用效率,提高用水效率的主要技术和措施,分析预测未来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不同条件下的水资源需求。

(2)供需平衡分析:在不同的水工程开发模式和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下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确定水工程的供水范围和可供水量,以及各用水单位的供水量、供水保证率、供水水源构成、缺水量、缺水过程及缺水破坏深度分布等情况。

(3)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与工程布局: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供水结构分析,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各种水源的联合调配,各类规划水利工程的合理规模及建设次序。

(4)供水效益:分析各种水源开发利用所需的投资及运行费,根据水源的特点分析各种水源的供水效益,包括工业效益、农业灌溉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分析水工程的防洪、发电、供水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5)水环境污染:评价现状水环境质量,研究工农业生产所造成的水环境污染程度,制定合理的水环境保护和治理标准,分析各经济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各类污染物的排放率及排放总量,预测河流水体中各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和环境容量。

(6)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生态保护准则研究,生态耗水机理与生态耗水量研究,分析生态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

(7)水资源管理:研究与水资源合理配置相适应的水资源科学管理体系,包括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制定有效的政策法规,确定合理的水资源费、水费计收标准和实施办法,培养合格的水资源科学管理人才等。

(8)技术与方法研究:水资源合理配置分析模型开发研究,如评价模型、模拟模型、优化模型的建模机制及建模方法,决策支持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GIS高新技术的应用。

㈩ 农业是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型现代化农业,如图是生态农业模式图之一,请分析作

(1)在生态农业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类,生物以农作物、家禽、家畜为主,如果没有了人类的照料,农作物的优势就会被杂草取代,生态系统的平衡就会被破坏;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与阳光,能量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2)农作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生产者;食用菌属于真菌,能分解农作物的遗物(下脚料)和动物粪便、废弃物等,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
(3)建立沼气池的原理是利用甲烷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进而获得一种燃料.
故答案为:(1)人 阳光 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
(2)分解者
(3)甲烷菌 无氧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