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城市
『壹』 山东省省级试点生态文明城市6个试点城市是哪几个
试点城市(共6个) 济南市、青岛市、烟台市、潍坊市、威海市、临沂
『贰』 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提出意见或是建议
首先,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的理念。大自然 提供给人类可资利用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就我国来说,我们的 家底并不厚,“老本”并不多。面对近二三十年内面临包括石油 和天然气在内的各种资源严重短缺状况,一些人大声疾呼:中国 “地大物博”的观念该改改了。必须把合理开发资源和保护环 境,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 存的唯一家园的理念,热爱大自然,珍借自然资源。 其次,树立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的理念。目前我国面临的日 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 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 中的一员。 人是自然的产儿,自然是人类的家园,珍惜自然就是珍爱人 类自己,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的生存空间。为了人类的生存和 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和谐。 第三,树立珍爱和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我们在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同样也不 能违背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 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对它承认与否、认识与否,违背了 规律都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一些人更一针见血的指 出:环境完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在 于,经济危机往往是相对短暂的,影响一时的,而生态危机 则是长期的。一旦形成大范围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最终将 会导致人类与自然难以为继。 第四,树立生态效益是长远的经济利益,保护资源和环境就 是保护生产力,加强生态建设就是提高竞争力的理念。 资源和环境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 证。而日前我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状况已构成制约我国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在资源方面,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 少,且分布很不平衡,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在 生态方面,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在环境方面,随着我 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三废”问题十分突出。现实向人们 提出:是该转变“资源无限,环境无价’的观念为“资源有限, 环境有价”的观念的时候了;是该摒弃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 来换取经济暂时繁荣的不文明、不科学、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 的时候了。
『叁』 最新十大国家生态文明城市有哪些
中国十大宜居城市排行榜2015
1、澳门 2、威海 3、香港 4、烟台 5、厦门
6、台北 7、潍坊 8、南通 9、常州 10、南京。
『肆』 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城市示范区需要哪些条件
生态文明示范区旨在通过建设形成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格局,资源循环利专用体系初步建属立,节能减排和碳强度指标下降,资源产出率、单位建设用地生产总值、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城镇(乡)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处于前列,城镇供水水源地全面达标,森林、草原、湖泊、湿地等面积逐步增加、质量逐步提高,水土流失和沙化、荒漠化、石漠化土地面积明显减少,耕地质量稳步提高,物种得到有效保护,覆盖全社会的生态文化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推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得到有效落实,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模式。
『伍』 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是哪里
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是在福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5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这是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也是第一个方案。
《福建方案》部署开展的38项重点改革任务,均已经制定了专项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一些改革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中有22项经验向全国推广。
(5)生态文明城市扩展阅读
《福建方案》部署开展的38项重点改革任务,均已经制定了专项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一些改革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中有22项经验向全国推广,基本实现了“三年三步走,年年出成果”的要求。
打好水、大气、土壤三大攻坚战,就是一手抓分子减量,也就是不断降低污染物排放;一手抓分母增量,也就是不断通过生态保护和修复来扩大环境容量,进一步整体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福建还大力推进污染第三方治理,实施生态环保工程投资工程包,这三年来,我们搞了几十个生态环保工程投资包,通过第三方综合治理来解决一些突出的环境污染治理“硬骨头”。福建建设了全国首个生态云平台,实现对全省的生态环境数据的实时全程监测和汇聚整合共享。
『陆』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作文
生态文明来它以尊重和维护生自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
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这种文明观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它们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点,即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
生态文明又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它们有联系,是因为生态文明既包含物质文明的内容,又包含精神文明的内容:生态文明并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地对待自然,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而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在这一点上,它是与物质文明一致的。
『柒』 创建生态文明城市作文
生态文明低碳生活
生态文明低碳生活在我们周围环绕,大自然给予了我们美丽的环回境,而我们并没有很好地答去保护这篇大自然,而在无畏地浪费。
人类的发展史越来越快,而我们提倡的“低碳生活”却几乎没有人理睬,而在一直破坏它的本质。人类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而大自然的绿色又在哪儿呢?
我们应该知道地球是唯一一个适合人居住的地方,但随着人类的破坏,再过几百年后我们应该去哪儿生存呢?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我们应该少用一次性物品;出门不用塑料袋,自备环保袋;把洗拖把的水可以用来冲马桶;洗米、洗菜之类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浇菜;不随意扔垃圾,要把来及进行分类。少开汽车,多骑自行车;家里尽量备用无磷产品……其实我们能为环保做的事情有许多,只是看你平常在不在意。让我们做好环保,为环保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环保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共同为环保出一份力,你出一些,我出一些,她出一些,相信吧,我们的环境会越来越好,让我们拥有这样的环境而自豪吧!让我们为这大自然共创美好的明天,一起来为大自然母亲贡献力量吧!
『捌』 以徐州生态文明城市写一篇1000字作文
7月18日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全国生态文明建设高峰论坛暨城市与景区成果发布会上,徐州荣获“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称号,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徐州增添了一张靓丽的名片。
故黄河(图中小岛为“显红岛”)
徐州到底凭什么成为“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
近年来,咱们大徐州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立足保护和修复城市自然资源,再现了徐州“青山绿水”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了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城市和自然园林相互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小编每天都去楚王陵公园散步,徐州用七个字形容就是:一城青山半城湖!用八个字形容就是:楚韵汉风,南秀北雄!
狮子山楚王陵公园
【数据报告:截至2014年底,徐州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8%、绿地率40%,人均公园绿地17平方米,城市绿化三项指标位居江苏省前列。】
近些年来,徐州大力实施生态修复,通过实施“采煤塌陷地修复”、“宕口修复治理”、“荒山绿化”、“显山露水”、“退渔还湖”等典型项目,对山水资源持续进行生态治理和修复,对东珠山、龟山、九里山等长期采石形成的露采矿山废弃地42处宕口完成生态修复,生态恢复率达到90%以上。其中“金龙湖宕口公园”被国土资源部誉为国内城市废弃矿山治理的典范。对九里湖、南湖、潘安湖等6432公顷采煤塌陷地实施生态修复,建成湿地公园,生态恢复率82.44%,九里湖湿地公园获得了2010年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
昔日塌陷地,今日九里湖——九里湖湿地公园
可荡舟,亦可赏荷——潘安湖湿地公园
对云龙湖小南湖实施“退渔还湖”工程,成为云龙湖风景区重要组成部分;对金龙湖、大龙湖、玉潭湖等实施扩湖增水,并建成公园绿地;对九龙湖、劳武港等昔日煤港黑风口进行园林景观改造,建成了今日公园宜居地。
『玖』 什么是生态文明城市
生态文明城市是一个以人的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体制为经络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系统,是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发展持续的人类居住区。
生态文明城市,是揭示当今世界快速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加速增长的背景下,地球、城市、人三个有机系统之间关联和互动创造更美好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的关键所在。从生态哲学角度看,生态文明城市实质是实现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这是生态文明城市的价值取向所在;从开展循环经济,创建低碳经济,拓展绿色经济,形成生态产业体系和发展生态经济学的角度看,生态文明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内涵增长模式,更加注重对低碳、绿色和生态技术的运用;从生态社会学角度看,生态文明城市的教育、科技、文化、道德、法律、制度等都将“生态化”;从系统学角度看,生态文明城市是一个与周边城郊及有关区域紧密联系的开放系统,不仅涉及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如空气、水体、土地、绿化、森林、动物生命体、能源和其他矿产资源等,也涉及城市的人工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
生态文明城市,立足于推动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关系,努力建设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生态安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城市,统筹考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统筹考虑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统筹考虑当前利益和长远战略,全面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切实走出一条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的新路子,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参与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还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主攻方向。
『拾』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对城市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既是目标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更高要求”的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促进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我国环境恶化迟迟不能根本好转,这与人们的生态道德文化缺失有直接关系。近些年来,我国城乡人民的生态意识、环保观念日益增强,参与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但生态道德文化尚未普遍植根于人民大众。相当多的人生态道德文化水平低下,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
我国是具有悠久生态道德文化与伦理的国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朴素的生态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就代表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果我国率先跨入生态文明社会,不但会使全国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人文、民生面貌为之一新,而且必将大大加快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