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夜景
❶ 求一首描寫農村夜景的現代詩。
夜晚在鄉間散步 作者:楊斌
莊稼在清風里
舉杯邀月
蟋蟀在草叢中
淺吟流螢燈火
夜晚在鄉間散步
衣袖不染一絲風塵
多少人從白晝
深入夜晚
又有多少人
從黑夜中走出來
一個人在夜晚的鄉間散步
是否能隨流水
抵達泥土中
莊稼的根部
❷ 西沙月.夜行黃沙道中 ,詞中寫了什麼突出江南水鄉的特點;又借驚鵲、鳴蟬、蛙聲,使農村夜景洋溢著什麼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賞析一】
這首詞作於辛棄疾閑居上饒帶湖期間。黃沙,即黃沙嶺,在江西上饒縣西,風景優美,所謂「溪山一片畫圖開」(辛棄疾《鷓鴣天 黃沙道中即事》)。辛棄疾在其附近建有書堂,經常往來於黃沙道中。辛棄疾在南宋曾做到封疆大吏,但他那英偉磊落的議論和果斷干練的作風,特別是力主抗戰恢復的政治主張,卻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統治階層的打擊。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終於被彈劾罷官,回到帶湖家居,過著投閑置散的退隱生活。辛棄疾一直重視農業生產和同情民間疾苦。在任湖南轉運副使期間,他曾奏進《論盜賊札子》,為民請命,歷數百姓「嗷嗷痛苦之狀」,指出「官逼民反」的事實,大聲疾呼朝廷要「以惠養元元為意」。他在罷官閑居以前就說:「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遂以稼軒名,自號稼軒居士。而長期的農村閑居生活,更使他接近了農村,和農民建立了較深的感情,以至農村的一事一物都引起他極大的興趣。因而他對農民的疾苦很關切:「父老爭言雨水勻,眉頭不似去年顰。殷勤謝卻甑中塵。」(《浣溪沙》)風調雨順,老百姓不致餓肚子了,他也感到很高興。在這些農村詞中,辛棄疾是把和平寧靜的農村同污濁傾軋的「市朝」對立起來的。「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清平樂 題上盧橋》)他在官場里遭受排擠*,而在農村可以得到暫時的慰藉,尋求精神的寄託。正如他的朋友陸游說的那樣:「農家農家樂復樂,不比市朝爭奪惡」(《岳池農家》)。正是在這種復雜感情的促使下,辛棄疾才寫出了像《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樣輕快活潑的農村詞,也只有聯系作者的身世遭遇和思想抱負,我們才能更深刻地體會到這類詞的妙處。
這首《西江月》寫的是作者夜行黃沙道中所經歷的一個片段。在一個晴朗的江南夏夜,月光皎潔,照耀如同白晝,棲息在綠樹枝杈上的烏鵲,以為曙光照臨了,「呀呀」地驚飛而起,從這一枝跳到那一枝,弄得樹枝還籟籟作響呢!當它發現自己判斷錯誤時,才在另一根樹枝上停息下來。清風徐來,樹枝輕搖,驚得沉睡的夏蟬也在深夜裡鳴叫起來。就在這醉人的晴朗月夜,我們的詞人踽踽獨行於黃沙道中,耳聽著蟬鳴鵲叫,鼻聞著稻花的馥郁芳香,水國的驕子們似乎很理解我們詞人歡悅的心情,於是為他奏起了歡快的交響曲。就從這青蛙的一片合唱聲中,我們的詞人已聽到了豐收的消息。明月、清風、驚鵲、鳴蟬、稻香、蛙聲,詞人看到的、聽到的、嗅到的、觸覺到的,都是令人心曠神怡的,他全部身心都沉浸在江南夏夜的舒適之中,於是情不自禁地翹首遙望天際,那裡只有稀疏的幾顆星星掛在蔚藍的天幕上。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何況是江南的盛夏天氣呢!不知什麼時候,忽然飄來幾片浮雲,惡作劇似地灑下幾點雨來。這突來的陣雨打破了詞人的雅興,使他不得不匆匆急步,躲避這夜來的飛雨。急於趕路,不暇四顧,路到溪橋一轉彎,猛然抬頭,嘿!一爿熟識的茅店就出現在土地廟的樹林邊。這簡直是一幅優美動人、饒有情趣的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圖!它充滿詩情畫意,給人以豐富的美的享受。
這幅江南山村月夜圖,作者是運用哪些藝術手段來表現的呢?
首先在詞調的選擇上,作者選用了易於表現活潑歡快情緒的小令《西江月》。《西江月》詞,為雙調,五十字,上下闋各兩平韻,結句各葉一厭韻。這首《西江月》的「蟬」「年」「前」「邊」四字都在平聲「先」韻內,而結句的「片」「見」兩字雖屬仄聲,但在詞韻中也屬同部。這樣平仄韻同部互協,可以增加詞的聲情之美,而這兩個仄韻字都安排在上下闋的結句上,聲調短促,戛然而止,使整首詞更顯得和諧有力。《西江月》每句字數大致整齊,為六、六、七、六句式。上下闋開頭兩個六字句,易於對偶。這首《西江月》上下闋開頭兩句對偶都很工穩。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關於「別枝」的解釋問題。據我所看到的,大致有三種解釋:一種是釋「別」為「離開」,這里又有兩種細微的不同說法,一是說月光「離別了樹枝」,一是說烏鵲「離開枝頭」;第二種是釋「別枝」為「斜出的樹枝」;第三種是釋「別枝」為「另一枝」。我認為第三種解釋是比較好的。因為「明月」兩句對仗十分工穩。「明月」對「清風」,都是自然景象,真可謂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驚鵲」對「鳴蟬」,「驚」「鳴」都是動詞,而且都有使動的意思,「鵲」「蟬」皆屬能飛善鳴的動物;「別枝」對「半夜」,「枝」「夜」都是名詞,「半」在這里作形容詞用,「別」亦應是形容詞,若作動詞,則與「半夜」不對偶。再說,詞的下闋開頭兩句:「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數量詞對數量詞,名詞對名詞,方位詞對方位詞,對仗非常工整。怎麼能夠設想,精通詞學的辛棄疾會在同一首詞的對偶處出現不對偶的現象呢?其實,這里的「別枝」,與唐代方干《寓居郝氏林亭》詩之「蟬曳殘聲過別枝」中的「別枝」是一個意思。蘇軾的「月明驚鵲未安枝」(見《次韻蔣穎叔》《杭州牡丹……》兩詩),周邦彥的「月皎驚烏棲不定」(《蝶戀花 早行》),說的也是明月使鵲驚起,不能安棲,意境也是相同的。
其次,是作者採用了側面烘托和動靜相映的表現手法。明月、清風、稻花、星雨、茅店、溪橋,原都是無情物,而驚鵲、鳴蟬、青蛙,自然也不會有人的感情。但對這些客觀景物的描寫,卻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和心情。對於夜行黃沙道中的作者來說,他所看到、聽到、嗅到、觸到、感覺到的一切,都是令人心情舒暢、歡欣鼓舞的。整首詞的中心是「說豐年」,而著重表現的是作者因年豐而引起的歡快情緒。詞的上闋著重於「面」的渲染,一、二兩句靜中有動,而偏重於靜境的描繪,鵲驚、蟬鳴,則愈益顯出環境的幽靜;三、四兩句動靜交混,而著重於動靜的點染,蛙聲一片,稻香一片,都是為了突出「說豐年」三字。上闋對「面」的渲染,已形成歡快喜悅的氛圍。詞的下闋則著重於「點」的刻畫。作者選取了夜行途中一個帶有戲劇性的特寫鏡頭,猶如在平靜的湖面上投入一顆石子,激起層層漣漪。這個妙趣橫生的小插曲,使全詞聲情為之一揚。詞的下闋一、三兩句寫靜,二、四兩句寫動,而一、二句的「四二」句式,節奏輕快,跌宕起伏,末句的「轉」字、「忽」字,更使作者的喜悅心情躍然紙上。夜來飛雨,並沒有使作者懊惱、掃興,相反,更增加了詞人的興致。有的同志認為「七八個星天外」是「寫雲層之密」,只是從雲層里透漏出來七八個星星。但從整首詞看,這樣解釋則缺乏情致。這一句是和詞的首句相照應的,寫的正是「月明星稀」的實景。黃遵憲《早行》詩:「東方欲明未明色,北斗三點兩點星。」寫的也是這種情景。如果雲層很厚很密,那麼醞釀時間必然較長,星星只能透漏出七八個,那麼月亮定是黯淡無光了,這樣作者思想上必然早有防雨的准備,這與上闋所描寫的悠然恬適的心境是不相稱的。再說,作者經常來往於黃沙道中,對沿途景物非常熟悉,如早有準備,那結句的「忽」字就無著落。盛夏時節,天氣多變,剛才還是月明星稀,清風徐徐,想不到剎那間飛來幾片烏雲,接著撒下「兩三點雨」,作者猝不及防,不暇思索而匆忙躲雨,及至「路轉溪橋」,「舊時茅居」才驀然出現在眼前。「忽」字在這里用得是很傳神的。所以我說這是「夜來飛雨」,是盛夏的陣雨。如果是未雨綢繆,大雨將至,那就未免有點大煞風景了,而與整首詞輕快活潑的情調也不和諧。五代盧延讓《松寺》詩雲:「兩三條電欲為雨,七八個星猶在天。」唐李山甫《寒食》詩亦雲:「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辛棄疾在遣詞用字上顯然是受了他們的影響,但不能據此斷定「七八個星」是由「雲層之密」所致。
再次,全詞用語明白如話,而又靈活多變,這是為了更好地表現輕快活潑的情調。辛詞好用典,好發議論,但這首小詞,作者一不用典,二不發議論,而是採用白描的手法,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如實地描寫出來,清新活潑,搖曳多姿,表現了作者對農村生活的熱愛,使人讀來感到異常親切自然。應該說,像辛棄疾《西江月》這樣描寫農村風光的抒情小詞,在整個古典詞中是不可多得的。(張忠綱)
【賞析二】
《西江月》原題是《夜行黃沙道中》,記作者深夜在鄉村中行路所見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緒。讀前半片,須體會到寂靜中的熱鬧。「明月別枝驚鵲」句的「別」字是動詞,就是說月亮落了,離別了樹枝,把枝上的烏鵲驚動起來。這句話是一種很細致的寫實,只有在深夜裡見過這種景象的人才懂得這句詩的妙處。烏鵲對光線的感覺是極靈敏的,日蝕時它們就驚動起來,亂飛亂啼,月落時也是這樣。這句話實際上就是「月落烏啼」(唐張繼《楓橋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烏啼」說得更生動,關鍵全在「別」字,它暗示鵲和枝對明月有依依不捨的意味。鵲驚時常啼,這里不說啼而啼自見,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與「鳴蟬」造成堆砌呆板的結果。「稻花」二句說明季節是在夏天。在全首中這兩句產生的印象最為鮮明深刻,它把農村夏夜裡熱鬧氣氛和歡樂心情都寫活了。這可以說就是典型環境。這四句里每句都有聲音(鵲聲、蟬聲、人聲、蛙聲),卻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靜。這兩種風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覺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下半片的局面有些變動了。天外稀星表示時間已有進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山前疏雨對夜行人卻是一個威脅,這是一個平地波瀾,可想見夜行人的焦急。有這一波瀾,便把收尾兩句襯托得更有力。「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是個倒裝句,倒裝便把「忽見」的驚喜表現出來。正在愁雨,走過溪橋,路轉了方向,就忽然見到社林邊從前歇過的那所茅店。這時的快樂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那兩句詩所說的。詞題原為《夜行黃沙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寫景物,只有最後兩句才見出有人在夜行。這兩句對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寫夜行了。先藏鋒不露,到最後才一針見血,收尾便有畫龍點睛之妙。這種技巧是值得學習的。
這首詞,有一個生動具體的氣氛(通常叫做景),表達出一種親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簡稱情)。這種情景交融的整體就是一個藝術的形象。藝術的形象的有力無力,並不在採用的情節多寡,而在那些情節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為觸類旁通的據點,四面伸張,伸入現實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它就會是言有盡而意無窮了。我們說中國的詩詞運用語言精煉,指的就是這種廣博的代表性和豐富的暗示性。(朱光潛)
❸ 有關鄉村風光的作文
鄉村的24小時 鄉村,時常帶給人一種清新、恬靜的感覺。鄉村的春、夏、秋、冬都有一番迷人的風景。
你瞧,春姑娘來了,清晨,富媚多姿的垂柳披著長發,婆娑起舞。一棵棵小草從美夢中醒來,一個個都顯出春天的勃勃生機。一朵朵鮮花競相開放,爭奇斗艷,就像是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打扮得花枝招展,要去參加選美比賽呢!蝴蝶也趕來助興,五彩斑斕的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為春天增加了幾絲色彩。春姑娘來了,田野里綠油油的,像給大地披上了翠綠的綢緞,微風吹過,泛起層層波浪。春姑娘來了,一陣春風吹來,喚醒了萬物,許許多多的種子都悄悄的露出頭來,探望這明媚的世界。
瞧,夏姐姐也拖著五顏六色的舞裙姍姍而來。夏姐姐來了,整個田野好似水果的世界,田野里的西瓜已經成熟了,一個個大西瓜像綠色的皮球,好不可愛。穆加上還有一串串晶瑩剔透的紫葡萄,像一串串串閃亮的寶石掛在天空,美麗極了。夏姐姐來了,大榕樹枝繁葉茂,它的下面停著許多乘涼的人,大人們搖著薄扇,扯著家常,談笑風生。小孩子們卻一個個滿頭大汗,那紅撲撲的臉蛋上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像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樹上得知了不停的叫著,正如一首歌里所唱:「小河邊的榕樹上,知了生生的叫著夏天。」
看,秋邁著堅定的步伐,走了過來,穿著那紅色的褲,金色的衣。秋姑姑來了,凡是秋姑姑走過的地方,都是一片豐收的景象,遠遠望去,一片片紅色的海洋似的高粱張紅了臉,隨風搖擺;玉米在陽光的映照下發出金燦燦的光芒,在田野里特別醒目。秋姑姑來了,一陣陣風兒拂過來,吹在人們的身上,涼絲絲的。黃色的樹葉你追我趕,像明信片似的叢樹上飄落下來。田野里碩果累累,球風給人們帶來了豐收的喜悅。
再看,冬也出動,用他那特別的「飄」,披著那厚厚的雪白色大棉襖。冬爺爺來了,潔白的雪花一片片的從天上飄落下來,田野白茫茫的,方圓幾百里都是一種顏色,像撒上泡沫的游泳池,像換上了銀白色的大衣,像蓋上了厚厚的棉被,美極了!
我愛鄉村,愛鄉村的恬靜,愛鄉村的舒適,愛鄉村的美麗,愛鄉村的春夏秋冬,愛鄉村的一切!
❹ 《美麗的田園風光》作文,要春天的
一條條小河宛如藍色的緞帶纏繞著一望無際的綠色田野,遠處一座座造型古樸、色彩和諧的小屋,一派美麗動人的田園風光!
一座座古老的風車,風車的風葉像張開的翅膀,迎風轉動,與綠草、野花構成了獨特的景緻更為這童話般世界增添神奇色彩!
一對對色彩鮮艷、精緻絢麗,象徵著甜蜜愛情的木鞋!還有那華麗的鬱金香傾倒無數情人……
鬱金香飄香的季節,嬌艷嫵媚的女孩的笑容如花傳芬芳……
幽幽湖邊,風車,綠草,小房,多愜意
紅紅火火鬱金香花田,陣陣芳香,風車悠悠轉!這是夢嗎?
高高的建築也是一種藝術品,古典、優雅,像一幅濃郁的油漆彩畫!
到處彌漫著綠色,連空氣也飄著青草味
四周一片綠油油,綠色的驚艷,風車也停下來,陶醉在美景中……
這就是鄉春的景色。
1、美麗的田園風光
我雖然生活在熱鬧非凡的城市,可是,我對鄉村的風景卻情有獨鍾,鄉村的風光是一副美麗的畫卷,清新的空氣,蔚藍的天空,清澈的溪流,還有獨特的鄉村風光,它會使你留戀往返。
鄉村的早晨特別迷人。天剛蒙蒙亮,周圍十分寂靜,空氣特別新鮮,我大口大口地呼吸著帶著泥土芳香的空氣,多愜意啊!簡直就是一種享受,公雞的啼鳴把人們從香甜的睡夢中喚醒,慢慢地,太陽光亮悄悄地拉開了一天的序幕,東邊的朝霞映紅了大地,伴著朝霞,人們已經開始背著工具到田地里幹活,一望無際的田野,綠油油的稻田,組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
中午的鄉村異常悶熱,知了在一個勁的叫著「知了 知了」,好像在煩躁地說「熱死了,熱死了」,樹木無精打采地卷著樹葉兒,鳥兒們也聊累了,都在樹上打盹兒。
鄉村的夜景更加迷人,綠油油的秧苗,黃花花的油菜,彷彿都被罩上了一層乳白色的輕紗。在田裡幹活的人們都陸續走出田地,漫步在回家的鄉間小路上。他們有的赤著腳,有的趕著牛,發出噔噔的腳步聲。只見牛扭動著它那笨重的身軀,尾巴一甩一甩的,慢步朝前走著,還不時傳來主人的吆喝聲和趕牛的皮鞭聲……呀!真是一派美麗的田園風光啊!
啊,鄉村的風光簡直就是一幅美麗的圖畫,我愛鄉村的美景!
2、美麗的田園風光
田園的空氣是清新的,田園的天空是蔚藍的,田園的景色是獨特的,田園會是你留戀往返。早晨,空氣清新迎面吹來的涼風會是你神清氣爽,看!鳥兒在嘰嘰喳喳的唱晨歌,小溪慢慢的流淌,太陽把溫暖的陽光灑向田園,柳樹吸取陽光變得充滿活力並在津津有味地聽小鳥唱歌。中午,天氣悶熱不想早晨那麼涼爽,知了齊聲合唱「知知知」……早晨的小鳥累了無精打采地趴在樹杈上,柳樹累得也彎下了腰,鄉下的孩子們一個接著一個地跳進小溪里小溪很歡迎孩子們的到來用浪花擁抱著孩子們,孩子玩打水仗潑水球,孩子的笑聲和快樂的心情融進了空氣中,給悶熱的中午增添了幾分樂趣歌。黃昏,在遠處的小山頂冒出一縷青煙,用手摸摸地面還有一絲余熱,涼爽的微風中帶著一絲暖意。瞧天空中只見深紅的晚霞已經染紅了半邊天空,蔚藍的天空換了一件深紅色的裙子,美麗的晚霞形狀不同千姿百態,兩匹馬在空中賽跑跑著跑著不見了消失了蹤影,是哪位魔術師把黃昏裝扮得如此美麗迷人?夜晚,太陽依依不捨地離開天空,美麗的月亮給幽靜的大地灑下一片銀輝,溫柔的月光照在小溪里小溪顯得更加美麗,天空好像一張藍色的波斯毯上面鑲嵌著黃色的「小寶石」「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小星星唱起了悅耳動聽的歌。寧靜的夜晚安靜而又迷人,雞。狗。貓。鴨。都睡了,花兒小草也睡了,人們也進入了甜美的夢想。 田園像一幅畫,像一首詩,像一首歌,田園美的讓你留戀!
❺ 求一首形容鄉村夜景的詩
西江月.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內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容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舟夜書所見·查慎行
月黑見漁燈, 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 散作滿河星。
❻ 求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的賞析。急!!!!!!!!!!!!
這首詞是辛棄疾貶官閑居江西時的作品。著意描寫黃沙嶺的夜景。明月清風,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一片。詞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方面抒寫夏夜的山村風光。情景交融,優美如畫。恬靜自然,生動逼真。是宋詞中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佳作。
記作者深夜在鄉村中行路所見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緒。讀前半片,須體會到寂靜中的熱鬧。「明月別枝驚鵲」句的「別」字是動詞,就是說月亮落了,離別了樹枝,把枝上的烏鵲驚動起來。這句話是一種很細致的寫實,只有在深夜裡見過這種景象的人才懂得這句詩的妙處。烏鵲對光線的感覺是極靈敏的,日蝕時它們就驚動起來,亂飛亂啼,月落時也是這樣。這句話實際上就是「月落烏啼」(唐張繼《楓橋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烏啼」說得更生動,關鍵全在「別」字,它暗示鵲和枝對明月有依依不捨的意味。鵲驚時常啼,這里不說啼而啼自見,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與「鳴蟬」造成堆砌呆板的結果。「稻花」二句說明季節是在夏天。在全首詞中這兩句產生的印象最為鮮明深刻,它把農村夏夜裡熱鬧氣氛和歡樂心情都寫活了。這可以說就是典型環境。這四句里每句都有聲音(鵲聲、蟬聲、人聲、蛙聲),卻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靜。這兩種風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覺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下半片的局面有些變動了。天外稀星表示時間已有進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山前疏雨對夜行人卻是一個威脅,這是一個平地波瀾,可想見夜行人的焦急。有這一波瀾,便把收尾兩句襯托得更有力。「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是個倒裝句,倒裝便把「忽見」的驚喜表現出來。正在愁雨,走過溪頭,路轉了方向,就忽然見到社林邊從前歇過的那所茅店。這時的快樂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那兩句詩所說的。詞題原為《夜行黃沙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寫景物,只有最後兩句才見出有人在夜行。這兩句對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寫夜行了。先藏鋒不露,到最後才一針見血,收尾便有畫龍點睛之妙。這種技巧是值得學習的。
這首詞,有一個生動具體的氣氛(通常叫做景),表達出一種親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簡稱情)。這種情景交融的整體就是一個藝術的形象。藝術的形象的有力無力,並不在採用的情節多寡,而在那些情節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為觸類旁通的據點,四面伸張,伸入現實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它就會是言有盡而意無窮了。我們說中國的詩詞運用語言精練,指的就是這種廣博的代表性和豐富的暗示性。
❼ 江西旅遊好的路線
廬山上主要的景點是仙人洞,五老峰,三疊泉等。廬山和鄱陽湖都在九江,你們可以順便看看九江的風景名勝,比如煙水亭(就是周瑜點將台),琵琶亭等,九江市內有2個湖,還靠長江,風光也不錯。消費也不高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