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炊餐具
1. 某班野炊中分配餐具:每人一個飯碗,兩人一個菜碗,四人一個湯碗.共用49個碗,問共有多少人參加野炊
49÷(1+
1 |
2 |
1 |
4 |
=49÷
7 |
4 |
=28(人)
答:共有28人參加野炊.
2. 到新都泥巴沱野炊,泥巴沱是否提供食物和工具到新都泥巴沱野炊,泥巴沱是否提供食物和工具
...這是個悲劇~~
3. 成都周邊(周邊郊縣皆可)哪裡可以野炊,自帶餐具的。人員大概在60左右。
新都泥巴坨、陴縣農科村、龍泉山上的農家樂、三聖鄉。這里都可以野炊,環境也不錯,自己帶餐具和食材最好。
4. 戶外野炊用什麼餐具好
野炊用具包括野炊爐灶、三石爐灶、木架灶、吊灶以及火塘灶等,您可以根據自身實際需求進行選擇,
野炊用具一:野炊爐灶
野外活動中利用地形地物建野炊灶是野外生活很重要的一種技能,是野炊的基礎和必備條件。各種爐灶還要根據所能尋找到的燃料修建。
現今,野外生活可以攜帶汽油爐、煤氣爐等現代化設備。但在不具備這些條件時,需修簡易、實用的爐灶,用以燒水、做飯等。
野炊用具二:三石爐灶
三石爐灶是最簡單且歷史最久遠的一種爐灶。取三塊高度相同的石塊呈三角形擺放,鍋或壺架放在當中,一般情況下鍋底或壺底需距地面20公分左右(高度需視所用燃料確定,如用牛糞燃料高度不宜超過20公分,如用木柴可適當加高)。
野炊用具三:吊灶
找兩根上方有杈的樹枝平行插在地上,中間橫一木棍或樹枝、帳篷桿等,將鍋或壺吊掛在橫木上,下方生火。也可用石塊壘一道U型牆,在其上架一木棍或樹枝,鍋或壺吊在木棍上,下方生火。U型的口應向吹風方向,以利於燃燒。以上兩種爐灶是使用最普遍的,至今,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仍沿用此種爐灶。
野炊用具四:木架灶
在森林地區有時找不到合適的石塊建灶,可找4~6根長約30~40公分的粗樹枝(最好是新的或濕樹枝),一端用刀削尖,按所用的鍋或壺的底面積,呈方形貨六角形釘在地上,將鍋或壺架在木樁上,下方生火。
野炊用具五:坑灶
在既無合適的石塊又無樹枝的情況下,也可在地上挖一坑灶。在地面上挖一深約20~30公分、長約120公分、寬約30~40公分的斜形穴坑,坑口向風吹方向,用木棍或帳篷桿架在坑的兩邊用土堆起的土包上,將鍋或壺吊掛在木滾將鍋或壺木棍或帳篷桿上(一般掌握在鍋底、壺底和坑底之間的距離需在20公分以上)。
野炊用具五:火塘灶
火塘是篝火的一種,應選擇坡坎下避風處,挖一方形或圓形深約20公分左右的塘坑,上支三角架以供烘烤食物、燒水、做飯。火塘坑可以較好的保存火種,還可以將食物埋在火塘中烘烤。
野炊灶還有很多種,如壘灶、散沿灶、避光灶等等,可根據人數多少,就地取材修造。
野炊灶在野外使用時,應特別注意避免發生火災,建灶時應將灶邊雜草等易燃物清理干凈,並需有放火措施。使用後要將余火熄滅或用土掩埋,以免留下火災隱患。
以下是野炊的必備品:
1、雨衣
2、帳篷
3、超好的背包
4、保暖衣物
5、手電筒
6、防曬霜
7、葯物
8、睡袋
9、戶外運動鞋
10、水壺
11、火柴或打火機
12、帽子和眼鏡
13、野餐具
5. 周末想去野炊,6個人,請問這個季節烏魯木齊周邊哪些野炊地點可以去我們自己帶食物和炊具,也可租用~
現在烏魯木齊周邊應該還沒有風景比較好的地方吧? 石人溝應該不錯。
6. 綿陽,野炊餐具出租!
野炊啊。。。我記得我讀書的時候跑的森林公園可以野炊的,後來不曉得禁止沒的哈。
森林公園下去的河邊上。
不過燒烤的話,南湖公園到可以搞,自己買菜,買點好東西,去了租個位置就可以開始烤了。
設備都是齊的哈。自己帶菜,或者去了買也行。
野炊 走遠點應該可以,城裡你冒煙人家就來救來了。。。
7. 周末郊遊野炊,同學們准備了豐富的食物:①炸雞腿②麵包③牛奶④蔬菜⑤植物油⑥礦泉水,以及炊具和其他用
(1)炸雞腿和牛奶富含蛋白質,麵包富含澱粉屬於糖類,蔬菜富含維生素,植物油富含油脂,礦泉水的營養素是水和無機鹽;
(2)鐵鍋屬於金屬材料,塑料、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都屬於有機合成材料;
(3)燃燒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上,所以用水將柴火澆滅,是使溫度降低到木材的著火點以下.
故答案為:(1)②;(2)有機合成材料;(3)使溫度降低到木材的著火點以下.
8. 野炊的餐具
a. 野炊爐灶野外活動中利用地形地物建野炊灶是野外生活很重要的一種技能,是野炊的基礎和必備條件。各種爐灶還要根據所能尋找到的燃料修建。
現今,野外生活可以攜帶汽油爐、煤氣爐等現代化設備。但在不具備這些條件時,需修簡易、實用的爐灶,用以燒水、做飯等。
b.三石爐灶
三石爐灶是最簡單且歷史最久遠的一種爐灶。取三塊高度相同的石塊呈三角形擺放,鍋或壺架放在當中,一般情況下鍋底或壺底需距地面20公分左右(高度需視所用燃料確定,如用牛糞燃料高度不宜超過20公分,如用木柴可適當加高)。
c.吊灶
找兩根上方有杈的樹枝平行插在地上,中間橫一木棍或樹枝、帳篷桿等,將鍋或壺吊掛在橫木上,下方生火。也可用石塊壘一道U型牆,在其上架一木棍或樹枝,鍋或壺吊在木棍上,下方生火。U型的口應向吹風方向,以利於燃燒。
以上兩種爐灶是使用最普遍的,至今,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仍沿用此種爐灶。
d.木架灶
在森林地區有時找不到合適的石塊建灶,可找4~6根長約30~40公分的粗樹枝(最好是新的或濕樹枝),一端用刀削尖,按所用的鍋或壺的底面積,呈方形或六角形釘在地上,將鍋或壺架在木樁上,下方生火。
e.坑灶
在既無合適的石塊又無樹枝的情況下,也可在地上挖一坑灶。在地面上挖一深約20~30公分、長約120公分、寬約30~40公分的斜形穴坑,坑口向風吹方向,用木棍或帳篷桿架在坑的兩邊用土堆起的土包上,將鍋或壺吊掛在木滾將鍋或壺木棍或帳篷桿上(一般掌握在鍋底、壺底和坑底之間的距離需在20公分以上)。
f.火塘灶
火塘是篝火的一種,應選擇坡坎下避風處,挖一方形或圓形深約20公分左右的塘坑,上支三角架以供烘烤食物、燒水、做飯。火塘坑可以較好的保存火種,還可以將食物埋在火塘中烘烤。
野炊灶還有很多種,如壘灶、散沿灶、避光灶等等,可根據人數多少,就地取材修造。
野炊灶在野外使用時,應特別注意避免發生火災,建灶時應將灶邊雜草等易燃物清理干凈,並需有防火措施。使用後要將余火熄滅或用土掩埋,以免留下火災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