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戶外夜景 » 戶外安全教育

戶外安全教育

發布時間: 2020-11-30 21:01:41

⑴ 如何在戶外活動中加強幼兒的安全教育

摘要:幼兒園積極開展戶外活動,進行幼兒生存自護教育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更是幼兒自我生存的需求。幼兒園肩負著轉變教師、家長教育觀念,改善教育行為的重任。為了孩子能從「傳授式」的消極安全知識教育提升為「體驗式」的積極安全知識掌握,讓我們從幼兒需要出發,積極開展戶外活動;放開我們的雙手,讓幼兒在戶外活動中自由翱翔,讓幼兒從戶外活動中培養生命意識、安全意識;讓幼兒從戶外活動中學會生存,學會自護;為孩子一生的健康、快樂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關鍵詞: 戶外 活動 加強 安全 教育 培養 意識 學會 自護隨著教育改革的全面推進,實施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育已成為現代教育所追求的目標。《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也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放在工作的首位」。這充分說明了幼兒生存、安全、健康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可目前還有很多幼兒園卻把它誤解為幼兒在園只要不出安全問題就好,忽視了幼兒的生存需要,忽視了幼兒的健康、快樂成長。尤其是當前我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對獨生子女,家長更是珍愛有加,保護過度。鏡頭一:一天早上,中班小紅的奶奶背著小紅氣喘吁吁的在上樓梯,我們的老師看見了說:「小紅是中班的孩子了,很能乾的,會自己上樓梯,不用奶奶背了,對嗎?」。小紅聽了,掙扎著想下來。可奶奶卻雙手緊箍著孩子的腰不放,嘴裡還不停的說:「我們小紅還小呢,走樓梯要摔跤的,還是奶奶背。」在幼兒園里我們的老師身處安全重於一切的高壓線下,更是擔心萬一出事故無法交代。導致教師不敢放手讓幼兒在戶外活動中充分玩,忽略了幼兒生命個體對積極生存、安全自護知識的需求,我們有的教師為了不出安全問題,每天的晨間活動都局限於玩積木、畫圖畫或看電視等室內活動。成人的心態影響著幼兒,久而久之,幼兒就不敢玩、不願玩、不會玩。鏡頭二:老師:「孩子們,今天晨間活動,老師帶你們到操場上去拍球」。話還沒說完,孩子們那興奮勁,就如即將沖出鳥籠的小鳥。老師說:「排隊」,孩子就蜂擁而上,你推我拉。接著在老師的「慢點慢點、別跳、別推」的提醒聲中,我們有幾個調皮的孩子把老師的安全提醒一概不顧,一直興奮的沖刺到操場上。真是為我們這些活潑、可愛可又缺乏安全意識、安全自護的孩子捏了一把汗啊!目前,我們有的幼兒園由於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家長更是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對孩子生存需要的關注。尤其是在鄉鎮及農村幼兒園,家長每天想看見的就是孩子在教室內乖乖的寫字、做計算。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為了「安全」,很少開展戶外活動,致使幼兒園的安全教育工作停留在消極的說教、保護狀態,生存教育出現缺失。造成幼兒安全意識弱,生存、自護、自理能力差,影響著孩子的全面發展。還有我們有的幼兒園戶外活動器械在種類與數量上不可謂不豐,但為了安全,利用率低。有的園所戶外場地有限,幼兒更是難得在戶外活動中滿足。有的幼兒園活動場地多為水泥地面,更是不敢讓幼兒玩。總之,我們有好多幼兒園在「安全第一」的重壓下,安全教育偏重於「傳授式」教育的消極防範,而未抓住關鍵,從根源抓起,採取有效措施,忽視了最有效的「體驗式」的安全教育和能力培養。用室內教育替代了戶外體驗。造成幼兒缺乏活動能力、協調能力、靈活應變力、分析和判斷力。而其實這種因噎廢食的做法是幼兒園安全工作之大忌。 我在幼兒園工作二十幾年,深刻認識到積極開展幼兒戶外活動,讓幼兒在戶外活動中培養安全意識和自護能力,不僅是幼兒自我生存的需求,更是幼兒園平穩發展的需要。通過多年的工作探索,我覺得要在戶外活動中加強幼兒的安全教育,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自護能力以下幾點值得一提: 一、創設安全的物質環境為保障幼兒安全,對各種活動器械進行經常性的檢查、維修,及時消除安全隱患。教師能根據活動主題,為幼兒提供安全的活動場地、活動用具,活動前進行場地、器械檢查,設置好安全標志、警示語。 二、選擇多種形式,開展各種預設主題活動。通過各種形式將預設的主題活動貫穿實施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並注意挖掘一日活動中的安全教育因素,將主題活動不斷的拓展、延伸、深入。我認為對幼兒的安全教育不單是安全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安全應對能力的培養。在要求教師每周對幼兒進行安全知識教育並記錄的基礎上,還要克服以往那種「怕事」的心態,帶領孩子積極開展戶外活動,讓孩子在體驗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比如:開展預設主題教育活動「小司機」、「運糧食」、「打雷下雨時」等活動,在戶外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和積極的安全應對能力。 三、採用多種方式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自護能力 1、個別指導和同伴影響相結合的方式 幼兒的能力各不相同,個別能力較差的幼兒,教師要加強個別指導,因為他們對那些危險性強的項目自我保護能力差,無意識,因此只有在老師的個別指導下,那些孩子才能逐漸養成習慣,從而對這些項目有防範意識。如:我園根據本土特色,利用筒管製作各種高蹺和「木樁」,走高蹺和「木樁」是我園幼兒最喜歡的戶外體育活動項目之一,同時也是較危險的活動。因為筒管的著地面積較小,因此對膽子較小的幼兒,尤其是對幾個小胖墩來講就有了一點危險性,這時,老師就要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讓孩子們在親身體驗中學會自我保護。在活動中,有時同伴的影響也是很奏效的,當看到別人遇到困難或危險,自己便會從中吸取教訓,進行琢磨,從而增強了自己的保護意識。如:本學期我園開展健康領域的磨課活動,多數老師已轉變觀念,在「學做解放軍」、「救災」等游戲活動中,先讓幾個小朋友嘗試著過山洞、走獨木橋等較有難度的動作,讓這幾個孩子在失敗中,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其他的孩子也在觀察同伴的過程中吸取教訓,學會貓腰、低頭過山洞,身體直立、雙臂平衡走獨木橋。幼兒學會自護,就等於在生存中學會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我們不鼓勵孩子隨意冒險,而適當的讓孩子學會在一些活動中掌握自我保護的意識是十分必要的。 2、戶外活動中採用大帶小的方式 隨著年齡的長大,孩子的自護能力也會相應的提高。為此幼兒園可經常有目的的組織開展一些戶外混齡活動,使小、中班的孩子在大班的哥哥姐姐的帶領下,逐步的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如:中班孩子學跳繩,開始,絕大部分孩子都不會跳,也不敢跳,而且擠在一起,危險因素很多。後來我們邀請大班的哥哥、姐姐來做示範,這下效果很好,孩子看得仔細,學得認真。讓孩子在看的過程中,掌握了跳繩的技巧,提高了自我保護的意識,知道跳繩的時候不能擠在一起,擠在一起不但跳不好繩,而且很危險。 3、表揚和糾正相結合的形式在戶外活動的過程中,其實一些能力強的孩子有一些好的自我保護的方法是我們老師都沒想到的,這時,我們的老師就要給予及時的表揚,並加以發揚、光大,使更多的孩子了解到哪些應注意的,哪些是安全的,另外,在活動中,教師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全面關注每一個孩子,當一旦發生險情或不安全的動作時應及時指出並幫助其糾正,這樣也會提高孩子們的自我保護的意識。如:有一次,我教大班幼兒練習走平衡木(自製),輪到胖乎乎的陳煬吉小朋友的時候,因為身體重量較重,剛怯生生地走上平衡木,就搖搖晃晃的雙手亂舞差點掉下來,我及時的給予幫助和糾正,使她終於完成了任務,小朋友給了她熱烈地掌聲,她非常高興,也從中掌握了走平衡的技巧,學會了自護。 4、充分利用家長資源提高幼兒的安全自護意識和能力。幼兒園可以通過座談會、觀摩活動、家長開放日等形式轉

⑵ 如何在戶外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幼兒園積極開展戶外活動,進行幼兒生存自護教育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更是幼兒自我生存的需求。幼兒園肩負著轉變教師、家長教育觀念,改善教育行為的重任。為了孩子能從「傳授式」的消極安全知識教育提升為「體驗式」的積極安全知識掌握,讓我們從幼兒需要出發,積極開展戶外活動;放開我們的雙手,讓幼兒在戶外活動中自由翱翔,讓幼兒從戶外活動中培養生命意識、安全意識;讓幼兒從戶外活動中學會生存,學會自護;為孩子一生的健康、快樂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隨著教育改革的全面推進,實施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育已成為現代教育所追求的目標。《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也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放在工作的首位」。這充分說明了幼兒生存、安全、健康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可目前還有很多幼兒園卻把它誤解為幼兒在園只要不出安全問題就好,忽視了幼兒的生存需要,忽視了幼兒的健康、快樂成長。尤其是當前我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對獨生子女,家長更是珍愛有加,保護過度。
目前,我們有的幼兒園由於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家長更是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對孩子生存需要的關注。尤其是在鄉鎮及農村幼兒園,家長每天想看見的就是孩子在教室內乖乖的寫字、做計算。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為了「安全」,很少開展戶外活動,致使幼兒園的安全教育工作停留在消極的說教、保護狀態,生存教育出現缺失。造成幼兒安全意識弱,生存、自護、自理能力差,影響著孩子的全面發展。
還有我們有的幼兒園戶外活動器械在種類與數量上不可謂不豐,但為了安全,利用率低。有的園所戶外場地有限,幼兒更是難得在戶外活動中滿足。有的幼兒園活動場地多為水泥地面,更是不敢讓幼兒玩。總之,我們有好多幼兒園在「安全第一」的重壓下,安全教育偏重於「傳授式」教育的消極防範,而未抓住關鍵,從根源抓起,採取有效措施,忽視了最有效的「體驗式」的安全教育和能力培養。用室內教育替代了戶外體驗。造成幼兒缺乏活動能力、協調能力、靈活應變力、分析和判斷力。而其實這種因噎廢食的做法是幼兒園安全工作之大忌。
一、創設安全的物質環境
為保障幼兒安全,對各種活動器械進行經常性的檢查、維修,及時消除安全隱患。教師能根據活動主題,為幼兒提供安全的活動場地、活動用具,活動前進行場地、器械檢查,設置好安全標志、警示語。
二、選擇多種形式,開展各種預設主題活動。
通過各種形式將預設的主題活動貫穿實施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並注意挖掘一日活動中的安全教育因素,將主題活動不斷的拓展、延伸、深入。
我認為對幼兒的安全教育不單是安全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安全應對能力的培養。在要求教師每周對幼兒進行安全知識教育並記錄的基礎上,還要克服以往那種「怕事」的心態,帶領孩子積極開展戶外活動,讓孩子在體驗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比如:開展預設主題教育活動「小司機」、「運糧食」、「打雷下雨時」等活動,在戶外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和積極的安全應對能力。
三、採用多種方式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自護能力
1、個別指導和同伴影響相結合的方式
幼兒的能力各不相同,個別能力較差的幼兒,教師要加強個別指導,因為他們對那些危險性強的項目自我保護能力差,無意識,因此只有在老師的個別指導下,那些孩子才能逐漸養成習慣,從而對這些項目有防範意識。如:我園根據本土特色,利用筒管製作各種高蹺和「木樁」,走高蹺和「木樁」是我園幼兒最喜歡的戶外體育活動項目之一,同時也是較危險的活動。因為筒管的著地面積較小,因此對膽子較小的幼兒,尤其是對幾個小胖墩來講就有了一點危險性,這時,老師就要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讓孩子們在親身體驗中學會自我保護。在活動中,有時同伴的影響也是很奏效的,當看到別人遇到困難或危險,自己便會從中吸取教訓,進行琢磨,從而增強了自己的保護意識。幼兒學會自護,就等於在生存中學會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我們不鼓勵孩子隨意冒險,而適當的讓孩子學會在一些活動中掌握自我保護的意識是十分必要的。
2、戶外活動中採用大帶小的方式
隨著年齡的長大,孩子的自護能力也會相應的提高。為此幼兒園可經常有目的的組織開展一些戶外混齡活動,使小、中班的孩子在大班的哥哥姐姐的帶領下,逐步的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如:中班孩子學跳繩,開始,絕大部分孩子都不會跳,也不敢跳,而且擠在一起,危險因素很多。後來我們邀請大班的哥哥、姐姐來做示範,這下效果很好,孩子看得仔細,學得認真。讓孩子在看的過程中,掌握了跳繩的技巧,提高了自我保護的意識,知道跳繩的時候不能擠在一起,擠在一起不但跳不好繩,而且很危險。
3、表揚和糾正相結合的形式
在戶外活動的過程中,其實一些能力強的孩子有一些好的自我保護的方法是我們老師都沒想到的,這時,我們的老師就要給予及時的表揚,並加以發揚、光大,使更多的孩子了解到哪些應注意的,哪些是安全的。

⑶ 大班 戶外活動中安全教育的研究 中期報告

《幼小銜接中幼兒學習習慣的培養》
小課題中期總結報告

根據省教育科學規劃「十二五」重點課題,開展了幼小銜接小課題的研究。
我區多所幼兒園組成了研究共同體,確立的子課題「幼小銜接中幼兒學習習慣
的培養」
。以下是在課題的實施過程中有的一些點滴的收獲與困惑



一、營造氛圍,激發興趣。

幼小教師一起親臨學校和幼兒園課堂,目睹幼小教育教學的差異。差異不
僅來源於教學內容的不同,更來源於習慣的培養,為使幼兒從小具有良好的學
習習慣不僅能與小學有效銜接更要為他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經過實驗教師的
討論與研究,確立了子課題「幼小銜接中幼兒學習習慣的培養」
。組織全體教師
參加了課題的學習活動,通過對課題計劃的解讀、研究內容的分解,讓教師對
課題的背景和研究意義有了較深入的了解,增強了開展課題研究的使命感。由
於該選題是真正來源於課堂教學的實際問題,來自於老師們真正關心和迫切需
要解決的現實問題,同時,研究的切入點也與老師們的教學實踐緊密關聯、可
操作性強,因此,子課題真正得到了老師的關注,激發了老師們參與研究的熱
情。

二、健全組織,強化管理。

為保證課題研究的實力,工作初期,確立了「領導引領、骨幹參與」的課
題思路,本著規模由小到大逐步推開的原則,成立了園長任組長,業務園長、
保教主任及骨幹教師參加的課題小組,確立了研究方向,保證了子課題的有效
性和針對性。實施階段,及時調整了課題管理策略,採取了「橫向覆蓋、縱向
深入」的方式,即橫向採取大班年齡組的教師全部參與課題研究,縱向從小班
開始,每個年齡段確立
2
個課題班,這樣既保證了課題研究的覆蓋面,又保證
了課題組不斷注入新生力量,使研究活動的深入、持續開展,更便於積累經驗。

⑷ 健康《戶外活動安全常識》中班教案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自我保護常識和相應的策略。
2、通過觀察圖片,推測可能發生的事情,了解這樣玩的危險性。
3、積極參與戶外活動,感受自我保護過程中的愉快心情和活動過程中的快樂。
活動准備: 相關圖片活動過程:
1、觀察圖片,推測可能發生的事情教師出示圖片,問:請大家看圖說說,圖上的小朋友在玩什麼?這樣玩好嗎?為什麼?
鼓勵幼兒觀察並結合自己的經驗說出自己的想法。
教師:大家猜一猜,如果這些小朋友這樣玩,可能會怎麼樣呢?
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推測,並說出後果和危險。
2、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其他比較危險的行為。
教師:你們知道還有哪些玩的方法比較危險呢?這樣玩為什麼有危險呢?
通過討論幫助幼兒了解集中不安全的玩法,認識到它們的危險。
教師講事例讓幼兒說一說,這樣玩好嗎?
一天放學後,小明和小剛在馬路邊上踢足球。玩了一會兒,球骨碌碌地滾到馬路中間去了。這時候剛剛有一輛車開過來,司機看見一個小孩子過來撿球,馬上剎車,但還是把小明撞倒了。小明嚇得臉色煞白,哇哇大哭。警察叔叔連忙過來抱起他說:"以後不要再在馬路上踢球了,這樣一來太危險了。"小明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提問:小明和小剛這樣玩好不好?為什麼?那應該怎樣玩才不會有危險?
3、組織幼兒討論:怎麼玩才可以使自己比較安全?
教師:剛才,我們說了許多玩的方法和玩的東西都比較危險,那麼,我們應該怎麼玩呢?應該玩些什麼呢?怎樣讓自己比較安全呢?
鼓勵幼兒大膽發言講述自己的看法。
4、學習了解自我保護的策略教師帶領幼兒到教師外面玩大型玩具,讓幼兒在活動中不斷體驗如何進行自我保護,教師也在活動的過程中不斷示範、提醒幼兒加強自我保護,教育大家如何保護自己,並學習相應的策略

⑸ 如何對孩子進行戶外活動中的安全教育

如何在戶外活動中加強幼兒的安全教育, 培養孩子的觀察和服從號令的能力。

⑹ 如何在戶外體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安全自護意識

摘要:幼兒園積極開展戶外活動,進行幼兒生存自護教育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更是幼兒自我生存的需求。幼兒園肩負著轉變教師、家長教育觀念,改善教育行為的重任。為了孩子能從「傳授式」的消極安全知識教育提升為「體驗式」的積極安全知識掌握,讓我們從幼兒需要出發,積極開展戶外活動;放開我們的雙手,讓幼兒在戶外活動中自由翱翔,讓幼兒從戶外活動中培養生命意識、安全意識;讓幼兒從戶外活動中學會生存,學會自護;為孩子一生的健康、快樂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關鍵詞: 戶外 活動 培養 幼兒 安全 意識 學會 自護正文:隨著教育改革的全面推進,實施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育已成為現代教育所追求的目標。《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也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放在工作的首位」。這充分說明了幼兒生存、安全、健康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可目前還有很多幼兒園卻把它誤解為幼兒在園只要不出安全問題就好,忽視了幼兒的生存需要,忽視了幼兒的健康、快樂成長。尤其是當前我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對獨生子女,家長更是珍愛有加,保護過度。鏡頭一:一天早上,中班小紅的奶奶背著小紅氣喘吁吁的在上樓梯,我們的程老師看見了說:「小紅是中班的孩子了,很能乾的,會自己上樓梯,不用奶奶背了,對嗎?」。小紅聽了,掙扎著想下來。可奶奶卻雙手箍著孩子的腰不放,嘴裡還不停的說:「我們小紅還小呢,走樓梯要摔跤的,還是奶奶背。」在幼兒園里我們的老師身處安全重於一切的高壓線下,更是擔心萬一出事故無法交代。導致教師不敢放手讓幼兒在戶外活動中充分玩,忽略了幼兒生命個體對積極生存、安全自護知識的需求,我們有的教師為了不出安全問題,每天的晨間活動都局限於玩積木、畫圖畫或看電視等室內活動。成人的心態影響著幼兒,久而久之,幼兒就不敢玩、不願玩、不會玩。鏡頭二:老師:「孩子們,今天晨間活動,老師帶你們到操場上去拍球」。話還沒說完,孩子們那興奮勁,就如即將沖出鳥籠的小鳥。老師說:「排隊」,孩子就蜂擁而上,你推我拉。接著在老師的「慢點慢點、別跳、別推」的提醒聲中,我們有幾個調皮的孩子把老師的安全提醒一概不顧,一直興奮的沖刺到操場上。真是為我們這些活潑、可愛可又缺乏安全意識、安全自護的孩子捏了一把汗啊!目前,我們有的幼兒園由於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家長更是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對孩子生存需要的關注。尤其是在農村幼兒園,家長每天想看見的就是孩子在教室內乖乖的寫字、做計算。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為了「安全」,很少開展戶外活動,致使幼兒園的安全教育工作停留在消極的說教、保護狀態,生存教育出現缺失。造成幼兒安全意識弱,生存、自護、自理能力差,影響著孩子的全面發展。還有我們有的幼兒園戶外活動器械在種類與數量上不可謂不豐,但為了安全,利用率低。有的園所戶外場地有限,幼兒更是難得在戶外活動中滿足。有的幼兒園活動場地多為水泥地面,更是不敢讓幼兒玩。總之,我們有好多幼兒園在「安全第一」的重壓下,安全教育偏重於「傳授式」教育的消極防範,而未抓住關鍵,從根源抓起,採取有效措施,忽視了最有效的「體驗式」的安全教育和能力培養。用室內教育替代了戶外體驗。造成幼兒缺乏活動能力、協調能力、靈活應變力、分析和判斷力。而其實這種因噎廢食的做法是幼兒園安全工作之大忌。 我在幼兒園工作二十幾年,深刻認識到積極開展幼兒戶外活動,讓幼兒在戶外活動中培養安全意識和自護能力,不僅是幼兒自我生存的需求,更是幼兒園平穩發展的需要。通過多年的工作探索,我覺得要在戶外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自護能力以下幾點值得一提: 1、收集選編幼兒戶外活動中安全自護的教育教材。 幼兒園通過問卷、座談、研討,在轉變家長、教師觀念的基礎上,教師根據各年齡段孩子的活動要求,通過各種戶外活動,家長配合,收集大量有關安全問題的資料,大家一起研討,一起分享。同時,調動全園教師積極開展戶外活動,製作各種活動器具,根據活動時,發現的問題製作各種安全標志。 2、創設安全的物質環境為保障幼兒安全,對各種活動器械進行經常性的檢查、維修,及時消除安全隱患。教師能根據活動主題,為幼兒提供安全的活動場地、活動用具,活動前進行場地、器械檢查,設置好安全標志、警示語。3、選擇多種形式,開展各種預設主題活動。通過各種形式將預設的主題活動貫穿實施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並注意挖掘一日活動中的安全教育因素,將主題活動不斷的拓展、延伸、深入。我認為對幼兒的安全教育不單是安全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安全應對能力的培養。在要求教師每周對幼兒進行安全知識教育並記錄的基礎上,還要克服以往那種「怕事」的心態,帶領孩子積極開展戶外活動,比如:開展預設主題教育活動「小司機」、「運糧食」、「打雷下雨時」等活動,在戶外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和積極的安全應對能力。 4、採用多種方式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自護能力(1)、個別指導和同伴影響相結合

⑺ 如何保障孩子在戶外教育活動中的安全

首先,將這些戶外安全知識每天貫穿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比如在下樓梯的時候,時刻提醒孩子靠右行走不能推擠,在平日活動中讓孩子熟悉老師一些手勢,多進行正面教育。

其次,多給孩子們講一些安全事故的故事,讓幼兒去判斷推測這些故事,讓他們知道自己遇到這些情況時要怎樣處理。

另外,在活動中,要注意幼兒規則意識的養成,讓孩子能養成遵守規則的好習慣,這樣活動中就不會亂,強化幼兒的體育活動常規意識,把幼兒遵守常規的情況放在活動後的小結中,讓幼兒知道遵守常規的重要性。最後,要加強孩子友好教育,讓孩子學會相互幫助一起分享

⑻ 如何在戶外活動中對幼兒開展安全教育

幼兒園積極開展戶外活動,進行幼兒生存自護教育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更是幼兒自我生存的需求。幼兒園肩負著轉變教師、家長教育觀念,改善教育行為的重任。為了孩子能從「傳授式」的消極安全知識教育提升為「體驗式」的積極安全知識掌握,讓我們從幼兒需要出發,積極開展戶外活動;放開我們的雙手,讓幼兒在戶外活動中自由翱翔,讓幼兒從戶外活動中培養生命意識、安全意識;讓幼兒從戶外活動中學會生存,學會自護;為孩子一生的健康、快樂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隨著教育改革的全面推進,實施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育已成為現代教育所追求的目標。《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也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放在工作的首位」。這充分說明了幼兒生存、安全、健康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可目前還有很多幼兒園卻把它誤解為幼兒在園只要不出安全問題就好,忽視了幼兒的生存需要,忽視了幼兒的健康、快樂成長。尤其是當前我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對獨生子女,家長更是珍愛有加,保護過度。 目前,我們有的幼兒園由於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家長更是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對孩子生存需要的關注。尤其是在鄉鎮及農村幼兒園,家長每天想看見的就是孩子在教室內乖乖的寫字、做計算。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為了「安全」,很少開展戶外活動,致使幼兒園的安全教育工作停留在消極的說教、保護狀態,生存教育出現缺失。造成幼兒安全意識弱,生存、自護、自理能力差,影響著孩子的全面發展。 還有我們有的幼兒園戶外活動器械在種類與數量上不可謂不豐,但為了安全,利用率低。有的園所戶外場地有限,幼兒更是難得在戶外活動中滿足。有的幼兒園活動場地多為水泥地面,更是不敢讓幼兒玩。總之,我們有好多幼兒園在「安全第一」的重壓下,安全教育偏重於「傳授式」教育的消極防範,而未抓住關鍵,從根源抓起,採取有效措施,忽視了最有效的「體驗式」的安全教育和能力培養。用室內教育替代了戶外體驗。造成幼兒缺乏活動能力、協調能力、靈活應變力、分析和判斷力。而其實這種因噎廢食的做法是幼兒園安全工作之大忌。 一、創設安全的物質環境 為保障幼兒安全,對各種活動器械進行經常性的檢查、維修,及時消除安全隱患。教師能根據活動主題,為幼兒提供安全的活動場地、活動用具,活動前進行場地、器械檢查,設置好安全標志、警示語。 二、選擇多種形式,開展各種預設主題活動。 通過各種形式將預設的主題活動貫穿實施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並注意挖掘一日活動中的安全教育因素,將主題活動不斷的拓展、延伸、深入。 我認為對幼兒的安全教育不單是安全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安全應對能力的培養。在要求教師每周對幼兒進行安全知識教育並記錄的基礎上,還要克服以往那種「怕事」的心態,帶領孩子積極開展戶外活動,讓孩子在體驗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比如:開展預設主題教育活動「小司機」、「運糧食」、「打雷下雨時」等活動,在戶外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和積極的安全應對能力。 三、採用多種方式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自護能力 1、個別指導和同伴影響相結合的方式 幼兒的能力各不相同,個別能力較差的幼兒,教師要加強個別指導,因為他們對那些危險性強的項目自我保護能力差,無意識,因此只有在老師的個別指導下,那些孩子才能逐漸養成習慣,從而對這些項目有防範意識。如:我園根據本土特色,利用筒管製作各種高蹺和「木樁」,走高蹺和「木樁」是我園幼兒最喜歡的戶外體育活動項目之一,同時也是較危險的活動。因為筒管的著地面積較小,因此對膽子較小的幼兒,尤其是對幾個小胖墩來講就有了一點危險性,這時,老師就要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讓孩子們在親身體驗中學會自我保護。在活動中,有時同伴的影響也是很奏效的,當看到別人遇到困難或危險,自己便會從中吸取教訓,進行琢磨,從而增強了自己的保護意識。幼兒學會自護,就等於在生存中學會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我們不鼓勵孩子隨意冒險,而適當的讓孩子學會在一些活動中掌握自我保護的意識是十分必要的。 2、戶外活動中採用大帶小的方式 隨著年齡的長大,孩子的自護能力也會相應的提高。為此幼兒園可經常有目的的組織開展一些戶外混齡活動,使小、中班的孩子在大班的哥哥姐姐的帶領下,逐步的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如:中班孩子學跳繩,開始,絕大部分孩子都不會跳,也不敢跳,而且擠在一起,危險因素很多。後來我們邀請大班的哥哥、姐姐來做示範,這下效果很好,孩子看得仔細,學得認真。讓孩子在看的過程中,掌握了跳繩的技巧,提高了自我保護的意識,知道跳繩的時候不能擠在一起,擠在一起不但跳不好繩,而且很危險。 3、表揚和糾正相結合的形式 在戶外活動的過程中,其實一些能力強的孩子有一些好的自我保護的方法是我們老師都沒想到的,這時,我們的老師就要給予及時的表揚,並加以發揚、光大,使更多的孩子了解到哪些應注意的,哪些是安全的,另外,在活動中,教師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全面關注每一個孩子,當一旦發生險情或不安全的動作時應及時指出並幫助其糾正,這樣也會提高孩子們的自我保護的意識。 4、充分利用家長資源提高幼兒的安全自護意識和能力。 幼兒園可以通過座談會、觀摩活動、家長開放日等形式轉變家長教育觀念,實現家園共育目標,引導家長積極支持、配合幼兒園開展戶外活動,如我們在組織家長開放日活動時,要求教師必須安排一個戶外活動,讓家長進行觀摩,當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能立定跳、能跨欄、能走平衡了,就會從中領悟到戶外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此,家長就會配合幼兒園在放學的路上或在家裡,隨處引導、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和自護能力,從而為幼兒生存自護教育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總之,在幼兒園戶外活動中加強安全教育,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自護能力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復雜的任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我們的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為了孩子,放開我們的雙手吧!讓孩子在戶外活動中自由翱翔,獲得那些在刻板的「傳授式」教育活動中所難以汲取的經驗和能力,讓孩子真正安全、健康的行走在成長的道路上。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