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戶外
『壹』 野外徒步穿越需要准備什麼
野外旅行基本裝備一覽表
個人穿著用品:
一、 服裝篇
1、 沖鋒衣褲(戶外活動必備,防風、防水、透氣、耐磨……)
2、 抓絨衣(含WINDSTOPPER,主要是防風、保暖)
3、 排汗內衣(戶外運動後保持身體乾燥)
4、 快乾衣褲(夏天出行的必備,褲管、袖管最好是可以脫卸的)
5、 羽絨衣褲(冬天出行或者去高原地帶的保暖必備)
6、 其他個人衣物(一次性內褲、汗衫T恤……)
二、 鞋襪篇
1、 徒步登山鞋(適應性強、耐磨、防水、最好是中高幫的,可保護叫腳踝)
2、 輕便運動休閑鞋(適合一般的郊遊活動,或開車時穿)
3、 運動涼鞋(可當拖鞋穿,夏天徒步也可直接穿)
4、 排汗襪子(最好是COOLMAX料的,配合GORE—TEX鞋穿,可排腳汗,冬天可防凍傷)
5、 普通運動襪(棉的、穿著舒服就行)
6、 雪套(在雪地或者泥濘路段很管用)
三、 帽子、手套、眼鏡
1、 遮陽帽(圓邊的、棒球帽式的、隨便喜好,能擋太陽就行)
2、 抓絨帽(主要是保暖)
3、 薄手套(主要為了活動方便,比如可以拍照等用處)
4、 厚手套(主要是保暖的功效)
5、 眼鏡(運動型的更好一點,主要功能是遮陽,也可以用來擺酷)
個人裝備用品:
一、 背包篇
1、 大背包(短途露營或者長途旅行的必備,以背著舒適且能承重為佳,45-80L不等)
2、 小背包(短途旅行或長途備用,有一定的背負,15-30L不等)
3、 腰包或挎包(長途出行時放隨身小東西用,最好是可放水壺的那種)
4、 攝影包(根據個人需要,斜挎的比較方便取用鏡頭)
二、 野營篇
1、 睡袋(長途宜帶體積小的羽絨睡袋,節省空間,還有就是根據季節的需要帶)
2、 睡袋內膽(長途旅行不露營的話,只要帶個防臟的抓絨或者棉的睡袋內膽就可以了)
3、 帳篷(普通露營的話,一般的防水抗風帳篷就可以了,長途遠行的話建議帶體積小的輕便的帳篷)
4、 帳篷地席(保護你的帳篷底面,免受磨損)
5、 防潮墊(普通的可以讓你隨時隨地可以坐下躺下,沖氣墊讓你更舒服,)
6、 鋁膜地席(攜帶輕巧方便,必要是時可以作為攝影的反光板)
三、 照明篇
1、 頭燈(可以讓你雙手騰出來,很方便)
2、 手電筒(作為備用的照明,還是比較可靠的)
3、 營燈(在營地用或者在帳篷內用,效果很好)
4、 熒光棒(有一定的作用,就是不要亂扔,不環保)
5、 防風打火機(用處不小,應急時做照明不錯)
6、 防水火柴(也是應急之用)
四、 炊具篇
1、 爐頭(讓你在野外可以吃到熱的東西,小資用品之一)
2、 氣罐(配合爐頭使用,注意攜帶安全)
3、 套鍋(有灶台了,沒鍋可不行,燒飯、燒湯、煮麵、煎蛋都靠他了)
4、 小鋼杯(環保用品,喝什麼都可以,早上還可作為洗漱杯)
5、 燒烤爐(自駕車活動可以攜帶的腐化用品)
五、 水具篇
1、 戶外水壺(可以有效的防腐,顏色比較酷)
2、 軍用水壺(帶一個飯盒,這點比較實用)
3、 水袋(野外穿越時或自行車旅行時比較管用)
4、 保溫水壺(冬天出去,喝一口熱水是一種享受)
5、 凈水器(比較專業,對生活質量有要求的人士用)
6、 凈水葯片(攜帶方便,凈水效果一般,但可滿足要求)
六、 通訊篇
1、 手機(最常用的聯系方式、信號最關鍵、在野外經常沒用)
2、 對講機(團隊活動中很管用的裝備,前後呼應,在一定范圍內逛街也很實用)
3、 GPS(全球定位系統,專業的玩具,可以幫忙定位、定線路、防迷路)
4、 求生哨(攜帶方便,也可作為團隊聯系方法之一)
七、 其他篇
1、 登山帳(使用得好,可以節省20%左右的體力,還可做為獨腳架)
2、 洗漱包(用處不說了,井井有條而已)
3、 個人衛生(牙刷,肥皂,毛巾,牙膏,手紙,爽足粉,耳塞,防曬霜,唇膏,發熱貼,指甲鉗,凈水器葯品,個人葯品,)
4、 背包雨罩(不僅可以防水,長途的話,是防塵的理想工具)
5、 背包捆紮帶(可用於背包外掛物件的固定,必要時可連接做保護繩)
6、 地圖(無論是長途還是短途,都用得著的工具)
7、 小快掛(方便在背包上隨便掛取小物件、毛巾、帽子、垃圾袋等)
8、 指南針(野外辨別方向、或迷路後尋找方向的有用工具)
9、 軍刀(覺得男人身上都應該帶一把,小到削蘋果,大到砍數,都可以用)
10、 戶外手錶(可以測海拔、氣溫、氣壓、帶電子羅盤、記時和鬧鍾等功能)
11、 頭巾(即可擦汗,又可做圍脖擺酷、禦寒)
12、 防水袋(保護你的衣物,用品不濕,方便背包內的整理)
13、 證件袋(貼身放重要的證件或錢財)
14、 小型望遠鏡(增加你的視力所及范圍)
15、 針線包(萬一衣物壞了,縫縫補補總是要的)
16、 筆記本(記錄你旅行的心情或帳務的需要)
17、 備用電池及充電器(很多東西用得到電池)
18、 充氣枕(長途坐車或飛機時的理想伴侶)
19、 葯品(感冒葯、消炎葯、防曬霜、好得快、黃連素、止血綳帶、創可貼、維生素葯片、眼葯水、紅花油……根據個人的不同需要攜帶)
20、 備用食品(壓縮餅干、巧克力、牛肉乾、葡萄乾、能量棒……)
『貳』 請問戶外徒步需要什麼裝備
想去什麼地方,可以先網路一下那個地方的攻略。怎麼玩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食宿的補給點有多少,間隔多遠,以便決定你在路途中需要備多少水和干糧。當然沿路肯定也會有流動攤點在賣,但是不是衛生就不能保證了。食品可以買戶外用品店的那些高能量但體積小的。徒步鞋,有山路的話最好選橡膠底的,抓地力比較好。服裝最好是速乾的,透氣性好,出汗或者下雨淋濕了很快就會干,比較舒適。如果有難走的山路,最好備一根登山杖。雙肩背包就不用說了,肯定是要的。再備個多功能的小工具,可以穿在鑰匙上的有刀子有剪子等等的那種。應急的葯物備一些,比如治中暑的或拉肚子的,還有創可貼。再備個戶外用的電筒和一卷小膠帶,不需要太大的,但用得著的時候很有用的。最後你可以去淘寶的戶外用品店看看,你會看到很多你覺得有用但事先沒想到的東西。
『叄』 徒步,戶外郊遊,適合帶什麼方便的吃的
在戶外徒步郊遊,食物是必不可缺的,食物選擇肯定是熟食的比如:包裝好的雞腿、火腿腸、饅頭等等,水可以自出門之前准備好一壺開水。
『肆』 獨自徒步戶外旅行需要到派出所報備嗎
正常不需要,徒步旅行是公民的自由,只要自己注意安全,尊重各地域的文專化,以及在各地貎下屬的安全意識,如在草原區要避開踩踏牧草,在森林區要注意觸發明火,在少數民族地區要避免文化冒犯,諸如此類吧。
如果是到國界邊境地區,按要求提前辦理相應證件或報備。
『伍』 戶外徒步旅行有何感受
越來越多人開始選擇徒步旅行,既是時尚也是一種挑戰,也是最能了解人文風俗的旅行方式,而在秋高氣爽的環境中徒步旅行感受大自然更是一件奇妙的事情。有人說,徒步者是用身體丈量著土地,更不如說徒步是對風景的一種禮贊。我們總是對大自然充滿著敬畏和嚮往,所以周末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徒步的隊伍,這里有情侶,有夫妻,有同事,有親子。他們走進山城的美景中,成為了不倦的行者。感悟大自然的生靈,感悟綠色原野帶來的生機。漫山遍野中採摘生靈,在清澈的山泉邊留下眷戀跳動的音符。於是不再需要詢問什麼,一切都在前行中感悟。
『陸』 戶外徒步必備裝備有什麼
登山包
徒步鞋
帳篷
睡袋
防潮墊
手杖
食品
急救葯品
爐頭
氣罐
頭燈
還要有必要的戶外知識
熱愛大自然的信念
敢於超越自我的勇氣
以及健康快樂的心
最重要的是
大膽的邁出第一步
天下驢友是一家
相信你會有很多的收獲
『柒』 去戶外登山徒步需要注意些什麼
一、必備用品
顧名思義,就是缺了它不行的。而且,在選購上也是推薦盡量用好的。
1、登山鞋
2、背包、背包防雨罩
3、睡袋、裝睡袋的大塑料袋:塑料袋一定要帶,不管出發時是什麼天氣。不然下雨了會冷死
4、防潮墊:還真見過有人不帶的,早上起來脖子都歪了---著涼了
5、個人餐具:勾勾眼就用樹枝做過筷子,呵呵
6、替換衣物、襪子:冬、夏季節不同衣物需求不一樣的,自己應該明白。基本原則是:貼身的優先考慮多帶、外面擋風雨的有一件就行
7、應急用品:包括壓縮餅干、一小瓶水、急救葯品。不用多說,綠野現在糊里糊塗上山的大有人在。萬一出事了,這些東西就有用了。知道自己兩天之內不會挨餓,心裡會踏實很多。
8、指南針:不管是什麼樣子,總之必須有一個
9、照明設備:頭燈、手電筒,帶足備用電池
二、推薦用品
沒有它也能走下來,但是有了它會有很多方便。這些東西都不大也不重,建議還是帶著好。
1、防潮墊套:外掛時套子一定要帶,如果裝包里那就隨意了
2、短繩子:可以吊背包、可以做簡單的保護、可以捆綁外掛、代替防風繩、晾衣服、緊急時可以搭擔架。十米就夠,尼龍繩可以用,幾塊錢
3、多用工具刀:上面至少應該帶一把刀、鋸子、罐頭刀。
4、手錶:戶外用應該是防水的,最好帶夜光。
5、望遠鏡:小一點的、視野明亮一點的就可以,倍數不必很高。迷路時這東西的好處就顯出來了,¥50左右
6、救生哨:要聲音盡可能傳的遠的、尖利的,貼身掛著。幾塊錢
7、彈性綳帶:可以當作綳帶,也可以當作關節保護用具,比如護膝、護踝等。體育用品店有,¥15一個
8、手紙:任何時候都有急的可能……而且用來擦拭、清理帳篷、餐具也有用
9、消毒紙巾:用來清潔,受傷的時候可以覆蓋傷口防止感染
『捌』 怎麼加入戶外徒步驢友
網上搜索當地的抄戶外俱襲樂部,或者驢友俱樂部就行。
或者有朋友經常戶外運動的,讓他幫介紹下,拉進戶外活動群。
其次可以去一些成熟的徒步路線,比如北京的香八拉線路,這條線人很多,每個周末都會有驢友走,一起走就加入他們了,但前提是認路,不認路的話不建議貿然去。
『玖』 徒步需要注意什麼
徒步需要注意以下四點:
一、預熱身體
健康的體魄與良好的體能儲備是徒步穿越最重要的條件之一。這些沒有捷徑可走,必須制定適合自己的一個體能訓練計劃,在耐力、力量、負重行走等方面漸漸增進,
體能耐力訓練可以通過游泳、爬山、長跑、騎自行車去獲得,力量訓練可以每天堅持做俯卧撐、舉啞鈴、仰卧起坐、引體向上等來獲得。
二、了解自身情況
身體是本錢,也是運動的硬體,它的每個部分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在徒步前要對自己的身體有個全面的了解,例如你的體能有多好,你徒步的極限距離是多少,你身體有舊傷嗎,你必備的急救葯是什麼等等。除此之外,一定要為自己選一雙合適的鞋子,因為它是你徒步的質量保證。
三、掌握步行要領
徒步行走不單是腿部運動,因為它還牽動著你的全身。在徒步時要注意通過擺臂來平衡身體、調整步伐,盡量放鬆身體和手。控制節奏,盡量保持勻速,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脈搏最好不要超過120次/分鍾。
有人說步子放大一點可以省力,但長時間的大步走會加大對關節的沖擊力,容易引起關節的損傷,因此最好還是以平時習慣的步伐行走。行走時盡量做到腳後跟先著地,整個腳掌均勻受力。
行進時如果感覺腳趾或腳掌痛,怕起水泡而改用腳內側或外側行走,這樣造成腳的局部受力,時間長了會使局部受傷。下坡小跑時要降底重心採用貓步,注意腳步不要抬得太高,否則會對膝蓋造成傷害。
四、適度休息
行走中的休息原則也要講究方法,一般是長短結合,短多長少。一般途中短暫休息盡量控制在5分鍾以內,並且不卸掉背包等,以站著休息為主,調整呼吸。長時間休息以每60-90分鍾一次為好,休息時間為15-20分鍾。
長時間的休息應卸下背包等所有負重裝備,先站著調整呼吸2-3分鍾,才能坐下,不要一停下來就坐下休息或躺著不動,這樣會加重心臟負擔,可以與同伴之間互相按摩腿部、腰部、肩部等肌肉,也可以躺下,抬高腿部,讓充血的腿部血液盡量迴流心臟。
休息時也可攝取一些馬上能轉化成能源的水份和糖類,使身體得到及時的補充以快些恢復體力。
(9)徒步戶外擴展閱讀:
夜間徒步注意事項
1.夜間戶外活動,盡量攜帶手電筒或者頭燈
2.市區活動,盡量穿反游標識或顏色鮮艷的服裝
3.盡量雙肩包出行,帶上干糧和飲用水
4.盡量帶上充電寶,保證通訊工具暢通
5.穿一雙輕便舒適透氣的運動鞋非常關鍵
戶外徒步注意事項
體力是關鍵,有再多的戶外技能,如果體力沒有分配好,穿越只能半途而廢。一般而言,在穿越途中盡量保持勻速,掌握節奏,按計劃地休息和進食。
如果是集體徒步穿越,要根據大家途中地體力情況及時調整計劃,必要時寧可延長穿越時間,避免不必要的體力透支,要為後來不可預見的意外情況保存體力。
2.在乘車期間人是處於低能耗狀態,人體機能基本處於休息狀態,如果一旦下車就劇烈運動會引發機能平衡失調。症狀:心慌、頭暈、缺氧、無力等症狀,嚴重的甚至會導致休克。
應就地休息及做一些小的適應性活動,至少應在1分鍾以上,尤其在高海拔地區,開始必須慢行,讓機體逐步適應運動狀態,然後才可加快步伐。
3.隊伍在行進中,大家應當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即集中精力行走,不要邊走邊說笑、打鬧。
4.在整個行動中不要把工作及生活中地一些思想包袱及問題、煩惱帶來,這樣會出現走神及影響隊伍整體情緒的一些不良因素。
5.行走是全身運動而絕不只是腳部運動,注意通過擺臂來平衡身體、調整步態。沉肩,保持背部挺直,用腹部深呼吸。全腳掌觸地,先是腳跟,然後到腳尖。
6.最好的速度是邊走邊聊而不喘,注意脈搏不要超過90-120/分鍾。調勻呼吸,避免岔氣,一定要深呼吸。
7.中途休息一般應是長短結合,短多長少。所謂的長短結合,即短時間的休息同長時間的休息應保持一個合理的度。短時間是指途中臨時的短暫休息,這種休息一般時間短(控制在5分鍾以內),並且不卸掉背包等裝備,以站著休息為主。
這種休息可以多一些,但時間短。長時間的休息同樣需要,平路旅行一般2小時一次,一次可在20分鍾以內,長時間休息應卸下所有的負重,先站一會兒後才能坐下休息,不能馬上坐在地上。
8.休息期間,可以自己或者相互按摩一下腿部(尤其是小腿)、肩部、頸部等部位的肌肉,同時可以活動一些四肢。休息是積極的,而不僅僅是躺倒休息。
9.隊伍中隊員之間應當保持一個合理的間距,一般是2-3米,不論是在平路還是在坡路上。
10.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速度來走。不要逞強埋頭猛走,這樣會大量消耗體力,結果是欲速則不達。如果和好多人一起徒步,最好找一個和自己速度差不多的同伴同行。
11.頭幾次外出徒步的時候最好堅持走若干個小時,而不要計劃一定要走多遠,通過這樣的幾次摸底,對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之後,再適當增加徒步穿越的強度。
12.不要只顧低頭走路,而錯過了周圍的風景。在戶外徒步,強身健體只是其中一個目的,不要為了一些所謂「自虐」的目的來暴走,大強度的體力付出,有時候會得不償失。
13.徒步的時候,人體的熱量損失大,為了補充體力,需要及時補充水和食物。在爬大坡之前可以適當地多喝一些水。如果天氣比較熱,流汗多,可以在飲用水中適當加點鹽。
『拾』 戶外徒步的注意事項都有哪些
一、以同樣的速度來走路
長時間的步行避免疲勞的要領是:把步幅放小,以同節奏速度來走路。容易疲勞原因多是:在平地跨大步,加快速度來走路。這破壞了有規律的節奏性。我們如中長時間走路,不要慌忙。
二、走上坡路,走幅放小
埋走上坡路,如果邁開大步走路,身體會左右搖晃,失去平衡。所以走上坡路,步幅要改小,一步步扎實的走。如果上坡路斜面很陡,最好向左向右交替走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