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戶外露營
㈠ 想去西藏自駕游,該做哪些前提准備
西藏同樣具有和其他少數民族一樣的天性,且全民興教的原因,藏民都非常忠厚、老實、熱情好客,在西藏旅遊是非常安全的,途中藏民都會向你揮手、微笑;在藏民家你會感受到像高貴的客人一樣受到款待,你可品嘗「無窮盡」的青稞酒和酥油茶,感覺到真正的熱情好客;經常會發現7、8輛車都停下來,為一輛並不認識的師傅修車。在西藏的不安全主要來自天災:比如塌方、暴風雪、雪崩、大水、翻車等。
西藏旅遊最佳旅遊季節
超過4000米的平均高海拔、復雜的地形地貌、高空大氣環流和太陽輻射等因素造就了西藏地區獨特的高原氣候。其氣候特點是:空氣稀薄,約為海平面空氣密度的60%-70%;含氧量少,比海平面的含氧量減少35%-40%;氣壓低,僅為海平面的一半,水沸點為84-87℃左右;日照時間長,各地全年平均日照時數在1550到3390小時之間;氣溫低,溫度年變化小而日變化大,藏北高原年均氣溫-2℃左右,藏南谷地8℃左右,藏東南地區10℃左右;干濕季分明,且乾季多大風,每年4至9月為雨季,10月到次年3月為乾季,大部分地區6-9月份集中了全年降水量的80%-90%;氣候類型復雜,區域差別大,垂直變化顯著,從藏西北的5000米降到東南的幾百米,形成了熱帶、亞熱帶、高原溫帶、高原亞寒帶、高原寒帶等各種類型的氣候。藏東南和喜瑪拉雅山南坡高山峽谷地區,數十公里范圍內氣候就從熱帶變到寒帶,「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感覺在這里再明顯不過了。
春秋季節是到西藏進行戶外行走的最佳季節,那時草長鶯飛,或者秋葉紛飛;而7-9月則是常規旅行的季節,氣候較宜人。
--------------------------------------------------------------------------------
進西藏旅遊的費用預算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進藏並非如江湖傳說中的那樣,沒有萬元的開支就走不下西藏的。如果你是一個戶外運動的愛好者或者一個自助旅行的發燒友,那麼你拿1000元就可輕松的走完滇藏線。在拉薩節省點,來回2000元就絕對可以完成一次兩周左右的單進藏旅程。
走過川藏、林芝、山南、珠峰、阿里,加上返回拉薩和回家的費用,如果你是自己走,多搭車,少包車的話,1萬元的開支足以支持你在西藏的高原上自由游盪兩個月。這個預算對許多包車或跟團旅遊族來說也許就是支持兩三周的開支。
其實在西藏帶現金是比較方便的,很少出現安全問題;西藏的中行、農行、建行網點都很多,長城卡、金穗卡、龍卡都能用。中行的長城卡和建行龍卡,相對來說比較好用,幾個大城市通常直接可以在櫃台提現,但農行的金穗卡不是太方便,建議不要用。西藏目前沒有工商銀行,牡丹卡無法使用。現在以郵政儲蓄的綠卡最為方便,建議還是辦理一個郵政儲蓄的存摺,只要是有郵政儲蓄的大小城市,你都可以方便的取出自己異地存入的鈔票。
--------------------------------------------------------------------------------
進西藏旅遊的裝備
帳篷、睡袋和防潮墊 彷彿只有帶全了這些,你才是一個可以傲視旁人的自助旅行者。但實際的用處甚少,如果你有潔癖,你可以帶上睡袋,自然是要羽絨的最好,650克就行了。還是那句話,現在西藏發展得太快。在這個已經被譽為小四川的地方,哪怕在最偏僻的阿里,在最難走的川藏線,在不通公路的墨脫,路邊都有藏民和四川人開設的小店。除了偶然的跳蚤,甚至許多藏民帳篷旅館或游牧帳篷中的衛生程度都遠遠超過了你的預想。藏民也在進步。
鞋子 首先最重要的是走路所需要的鞋。 如果你喜歡登山徒步和爬雪山,如果你准備在野外露營,如果你想在西藏呆上一段時間。那麼專業的硬底防水登山鞋是必不可少的,最好的自然就是進口的gore-tex登山鞋了,它的防水透氣和保暖性自然是其它鞋類所無法比擬的。如果你只會到常規的景點走走看看,一雙普通且結實些的旅遊鞋就完全可以勝任了。
一雙拖鞋或涼鞋也是必不可少的,當你需要長時間坐車的時候,當你有條件洗澡的時候,或者需要過水的時候,你才會發現它的重要性。
背包 其次就是戶外所需要背的包了。根本無需為塑造自己高大的自助游形象而背上一個碩大的背包。這可是高原而非表演場。50升左右的背包和30多斤的重量就足夠放下你所謂的必需品了。當然一個隨身10-20升左右的小包或;中鋒包也會是用處巨大的,當把你的大包行李綁上了車,或者把背包放到宿營地,當天的行程中最常用的物品和食品就要靠它來容納了。若你不準備扛大廂,一路以包車為主的話,另准備一結實的大編織袋用於包裝大背包,可防塵和防水。這用處當你每天看著車身揚起的漫天的灰塵就知道了。
服裝 西藏的日照時間是最長的,但哪怕在最熱的七八月份它的晝夜溫差也非常的大。為了預防最危險的感冒,防風保暖的衣物,防雨的衣服都是很必要的。當你經濟允許的時候,專業的防水透氣沖鋒衣在下雨甚至在爬雪山時都會是你最好的伴侶。不行的話,結實的軍用雨衣也可以達到其效果,只是有不透氣和重些的缺點。百來塊的;中鋒褲也行了,雖然透氣性不好,但拉開兩旁的拉鏈也能透一下風。抓絨衣和排汗內衣這些所謂專業的東西個人認為根本沒有必要,除非你要爬雪山過草地。羽絨衣是肯定能用上的,如果你要想到珠峰大本營住宿,到納木錯看日出,到阿里、雙湖的時候,羽絨衣的溫暖可以帶給你特別的勇氣。襯衫、內衣和襪子,多帶上幾件作備用,因為有時候你可能在幾天內都不會有條件換洗衣服。
結實的腰帶 也是必要的,路上我就見到有小姐腰帶斷了的情況。用帶搭扣的軟性尼龍背包帶做腰帶也是不錯的選擇。除了可以掛腰包,掛刀子,掛相機等,在某些危急的時刻說不定它還會起到意想不到的重要作用。
帽子 頭上的帽子,帶寬沿的最好,在強烈的陽光下,可以防風防灰塵,甚至可以防止一定的雨水模糊你的視線。
墨鏡 一副好的墨鏡,必不可少的。它可不是為了裝酷,過雪地的時候它可以防止強烈的反光和雪盲的發生。 不爬雪山,在藏地高原炙熱的陽光下它可以讓你有可能走出更長的路,看到車窗外更多的風景。
手錶 若你不是登山探險,無需太專業的帶海拔、溫度計的千元以上的手錶。只要是防水防塵防震性能過關的運動型手錶就好,石英錶或電子表都可以。雖然藏民沒有太多的時間觀念,但你自己還得要有。
[西藏旅遊其他裝備]
葯品 外用葯:雲南白葯噴劑、葯棉、 布、綳帶、白膠布(當在徒步登山中腿腳抽筋、起泡、劃傷的時候就特別有用了)、大小塊的創可貼、眼葯水;感冒發燒類葯:如阿斯匹林、百服寧(治感冒)、幸福傷風素;止痛片:百服寧(治疼痛)、芬必得;腸胃不適類葯:嗎丁啉、正氣水、黃連素、藿香正氣丸;抗感染類葯:先鋒黴素類、抗病毒口服液;緩解高原反應:紅景天、高原安、丹參、維C騰泡劑、葡萄糖、氨茶鹼、肌苷片或口服液;高原急救類葯:如心痛定、救心安油、地塞米松等(這些通常是備用的,少有人光顧L復合維生素:如金施爾康、21金維他;潤喉片:如西瓜霜、健民咽喉片。
手套 如果不是去登山和探險,一對皮或棉手套就可以了,厚薄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而定,怕冷的就准備厚點的,搞攝影的朋友可多准備一對半指手套另外,請再准備一對棉的勞動手套,用於搭貨車和不幸需要推車時使用(這在西藏是相當常見的)。
口罩 如果你去珠峰、阿里等路況不好的地方,這是必需品之一,主要用於路上防塵。建議最好配備棉質的那一種。目前藍色的醫用口罩則相對來說體積要小得多。
毛巾、牙刷、濕紙巾、口香糖 毛巾,牙刷自不待說。川藏、阿里等路上的許多地方都是沒有自來水的,如果你想有一個清爽的心情,除了在路邊經過的溪流中洗漱外,你路上的形象可都要靠自帶的濕紙巾和口香糖。現在拉薩北京路上的大超市貨品已如內地城市一樣豐富,也可在這采購補給。女性旅行者還要帶足生理衛生用品,由於高原氣候和旅途勞頓,女性的生理周期常常會紊亂。
高度數的防曬霜和潤唇膏 這兩樣東西在高原也是必要的。用30度以上的國產防曬霜就很好,完全不需要更加昂貴的進口產品。但也要看個人了,若你完全不介意也可不帶。據說用酥油搽臉也是美容秘方之一,只要你受得了,不妨試試。潤唇膏帶了你絕不會後悔,西藏的氣候很乾燥,經常塗抹,可以防止嘴唇乾裂。
頭燈或手電筒 在西藏是相當有用之物。隨身帶著,在許多沒有電的地方或晚上坐車,離了它你可是寸步難行的。記得還要帶上它的備用電池呢。
日記本和電話卡 筆記本、圓珠筆的意義不言自明。手機在城市外的許多地方都會沒有信號,但在西藏許多地方的小鎮都會裝有舊卡電話機,應帶上或買上一張通用的電話卡。需要注意的是日喀則只能用當地所售的1C卡。 只有17908的,P卡可以在拉薩街頭的1C卡機上使用,但到了獅泉河的街頭可就不行了,出了西藏它可就作廢了。
水壺或水袋 在高原人體消耗的水分會很大,雖然你並沒有感覺到出了多少的汗水。多喝水就需要隨時把自己的水壺或水袋裝滿。否則有時路邊渾濁的開水可能會讓你無法喝下,路邊零售的飲料價格可不低的。
多用途的小刀 瑞士軍刀或仿製的小刀都行,用來開瓶子、開罐頭等等,總之許多想不到的時候它可能會幫到你許多的忙。
不銹鋼飯盒 如果你喜歡吃方便麵的話,可以用它來泡麵。如果你不愛吃的話,可以用它來裝膠卷、葯品或者其它怕壓的物品。路邊小店的碗還沒有臟到需要動用自己碗筷的地步。在藏民熱情的為你倒酥油茶,倒青稞酒的時候你會拿出自己的飯盒嗎?
指南針和GPS 指南針若不是在野外露營走叢林,在西藏用的機會不多,喜歡攝影的朋友倒可以派上用場,明確一下日落和日出的方向。自駕車的朋友最好配備GPS,特別是去無人區,用處會很大。
--------------------------------------------------------------------------------
做個綠色行者——環保地旅行
總覺得環保是個矛盾的話題,何謂環保,說白了,有人類活動的地方本身就是對環境的破壞。所以我們僅僅能做的就是把破壞減到最低,讓原始而美麗的生活環境可以保持的遠久一點,讓我們的視覺空間得到最大的悅目。
不需要什麼大口號,大做作,由我們自己一點一點的做起,旅行者就是環保的流動使者,把環保意識帶到當地和身邊的人,用行動感染和觸動他們,多一個人有這個意識就多一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