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徒步
Ⅰ 請問戶外徒步需要什麼裝備
想去什麼地方,可以先網路一下那個地方的攻略。怎麼玩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食宿的補給點有多少,間隔多遠,以便決定你在路途中需要備多少水和干糧。當然沿路肯定也會有流動攤點在賣,但是不是衛生就不能保證了。食品可以買戶外用品店的那些高能量但體積小的。徒步鞋,有山路的話最好選橡膠底的,抓地力比較好。服裝最好是速乾的,透氣性好,出汗或者下雨淋濕了很快就會干,比較舒適。如果有難走的山路,最好備一根登山杖。雙肩背包就不用說了,肯定是要的。再備個多功能的小工具,可以穿在鑰匙上的有刀子有剪子等等的那種。應急的葯物備一些,比如治中暑的或拉肚子的,還有創可貼。再備個戶外用的電筒和一卷小膠帶,不需要太大的,但用得著的時候很有用的。最後你可以去淘寶的戶外用品店看看,你會看到很多你覺得有用但事先沒想到的東西。
Ⅱ 戶外徒步的注意事項都有哪些
一、以同樣的速度來走路
長時間的步行避免疲勞的要領是:把步幅放小,以同節奏速度來走路。容易疲勞原因多是:在平地跨大步,加快速度來走路。這破壞了有規律的節奏性。我們如中長時間走路,不要慌忙。
二、走上坡路,走幅放小
埋走上坡路,如果邁開大步走路,身體會左右搖晃,失去平衡。所以走上坡路,步幅要改小,一步步扎實的走。如果上坡路斜面很陡,最好向左向右交替走上去。
Ⅲ 怎麼加入戶外徒步驢友
網上搜索當地的抄戶外俱襲樂部,或者驢友俱樂部就行。
或者有朋友經常戶外運動的,讓他幫介紹下,拉進戶外活動群。
其次可以去一些成熟的徒步路線,比如北京的香八拉線路,這條線人很多,每個周末都會有驢友走,一起走就加入他們了,但前提是認路,不認路的話不建議貿然去。
Ⅳ 戶外徒步旅行有何感受
越來越多人開始選擇徒步旅行,既是時尚也是一種挑戰,也是最能了解人文風俗的旅行方式,而在秋高氣爽的環境中徒步旅行感受大自然更是一件奇妙的事情。有人說,徒步者是用身體丈量著土地,更不如說徒步是對風景的一種禮贊。我們總是對大自然充滿著敬畏和嚮往,所以周末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徒步的隊伍,這里有情侶,有夫妻,有同事,有親子。他們走進山城的美景中,成為了不倦的行者。感悟大自然的生靈,感悟綠色原野帶來的生機。漫山遍野中採摘生靈,在清澈的山泉邊留下眷戀跳動的音符。於是不再需要詢問什麼,一切都在前行中感悟。
Ⅳ 戶外徒步出發前的准備要做哪些准備

合理制定計劃
在有了以上這些基本條件後,我們就應該對戶外行程制定一個合理的行動汁劃。總體來說,我們的整個行動可以分為行動前准備階段、行動開始階段和行動結束後恢復階段。對於每個階段.都應該有一個明確的任務和目標,並列出詳細的進程表,對於這一階段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都應該進行全面的預想並做好充分的准備。對於每一階段的每一次行動,在出發前我們也應該有一個細致而周密的計劃,並嚴格按照計劃進行落實。也就是說,對於整個戶外行程我們應該有個整體計劃,每一個小的行動我們都應該有詳細的計劃,這樣,我們才能扎扎實實地走好每一步,牢牢掌握住戶外運動的主動權。
樹立安全防範意識
戶外運動不可預測的因素很多,風險隨時都有,危險隨時可能發生,不可掉以輕心。我們首先耍樹立安全防範意識。
1.安全防範意識
在戶外運動過程中,安全最為重要。樹立安全防範意識,才能使安全得以保障。戶外運動中意外受傷時有發生,出行之前務必允分准備好此次出行基本裝備,策劃好出行路線,學會急救常識,了解野外生存知識等均會減少意外的發生。
2.保持良好心態
戶外運動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參加者有時候可能會在不經意問陷入危險的境地。然而,面對危險和困難,你不僅需要有各種生存的技巧,同時更需要有頑強的意志。險惡的環境利巨大的困難並不是打倒自己的第一因素,打倒自己的往往是漸漸薄弱的意志。所以,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調節自己的心理,無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都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是克服困難、走出逆境的重要前提。
3.正確認識各種困難
面對因難時,往往容易因為體能和心理上的變化而扭曲對各種客觀現象的看法,產生各種錯誤的認識,如果不能及時糾正,就可能會誤導自己的行為。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必須首先要能夠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頭腦中仍然存在的各種錯誤想法,然後再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進行自我糾正。
4.風險可以化解
戶外運動的風險並不可怕,關鍵在於是否有應付風險的思想准備和安全措施。強大的後勤支撐,實用的精良裝備,充沛的精力體能,熟練的戶外技能等,這些都是化解戶外運動風險的重要條件。
Ⅵ 戶外徒步必備裝備有什麼
登山包
徒步鞋
帳篷
睡袋
防潮墊
手杖
食品
急救葯品
爐頭
氣罐
頭燈
還要有必要的戶外知識
熱愛大自然的信念
敢於超越自我的勇氣
以及健康快樂的心
最重要的是
大膽的邁出第一步
天下驢友是一家
相信你會有很多的收獲
Ⅶ 徒步需要注意什麼
徒步需要注意以下四點:
一、預熱身體
健康的體魄與良好的體能儲備是徒步穿越最重要的條件之一。這些沒有捷徑可走,必須制定適合自己的一個體能訓練計劃,在耐力、力量、負重行走等方面漸漸增進,
體能耐力訓練可以通過游泳、爬山、長跑、騎自行車去獲得,力量訓練可以每天堅持做俯卧撐、舉啞鈴、仰卧起坐、引體向上等來獲得。
二、了解自身情況
身體是本錢,也是運動的硬體,它的每個部分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在徒步前要對自己的身體有個全面的了解,例如你的體能有多好,你徒步的極限距離是多少,你身體有舊傷嗎,你必備的急救葯是什麼等等。除此之外,一定要為自己選一雙合適的鞋子,因為它是你徒步的質量保證。
三、掌握步行要領
徒步行走不單是腿部運動,因為它還牽動著你的全身。在徒步時要注意通過擺臂來平衡身體、調整步伐,盡量放鬆身體和手。控制節奏,盡量保持勻速,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脈搏最好不要超過120次/分鍾。
有人說步子放大一點可以省力,但長時間的大步走會加大對關節的沖擊力,容易引起關節的損傷,因此最好還是以平時習慣的步伐行走。行走時盡量做到腳後跟先著地,整個腳掌均勻受力。
行進時如果感覺腳趾或腳掌痛,怕起水泡而改用腳內側或外側行走,這樣造成腳的局部受力,時間長了會使局部受傷。下坡小跑時要降底重心採用貓步,注意腳步不要抬得太高,否則會對膝蓋造成傷害。
四、適度休息
行走中的休息原則也要講究方法,一般是長短結合,短多長少。一般途中短暫休息盡量控制在5分鍾以內,並且不卸掉背包等,以站著休息為主,調整呼吸。長時間休息以每60-90分鍾一次為好,休息時間為15-20分鍾。
長時間的休息應卸下背包等所有負重裝備,先站著調整呼吸2-3分鍾,才能坐下,不要一停下來就坐下休息或躺著不動,這樣會加重心臟負擔,可以與同伴之間互相按摩腿部、腰部、肩部等肌肉,也可以躺下,抬高腿部,讓充血的腿部血液盡量迴流心臟。
休息時也可攝取一些馬上能轉化成能源的水份和糖類,使身體得到及時的補充以快些恢復體力。
(7)戶外徒步擴展閱讀:
夜間徒步注意事項
1.夜間戶外活動,盡量攜帶手電筒或者頭燈
2.市區活動,盡量穿反游標識或顏色鮮艷的服裝
3.盡量雙肩包出行,帶上干糧和飲用水
4.盡量帶上充電寶,保證通訊工具暢通
5.穿一雙輕便舒適透氣的運動鞋非常關鍵
戶外徒步注意事項
體力是關鍵,有再多的戶外技能,如果體力沒有分配好,穿越只能半途而廢。一般而言,在穿越途中盡量保持勻速,掌握節奏,按計劃地休息和進食。
如果是集體徒步穿越,要根據大家途中地體力情況及時調整計劃,必要時寧可延長穿越時間,避免不必要的體力透支,要為後來不可預見的意外情況保存體力。
2.在乘車期間人是處於低能耗狀態,人體機能基本處於休息狀態,如果一旦下車就劇烈運動會引發機能平衡失調。症狀:心慌、頭暈、缺氧、無力等症狀,嚴重的甚至會導致休克。
應就地休息及做一些小的適應性活動,至少應在1分鍾以上,尤其在高海拔地區,開始必須慢行,讓機體逐步適應運動狀態,然後才可加快步伐。
3.隊伍在行進中,大家應當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即集中精力行走,不要邊走邊說笑、打鬧。
4.在整個行動中不要把工作及生活中地一些思想包袱及問題、煩惱帶來,這樣會出現走神及影響隊伍整體情緒的一些不良因素。
5.行走是全身運動而絕不只是腳部運動,注意通過擺臂來平衡身體、調整步態。沉肩,保持背部挺直,用腹部深呼吸。全腳掌觸地,先是腳跟,然後到腳尖。
6.最好的速度是邊走邊聊而不喘,注意脈搏不要超過90-120/分鍾。調勻呼吸,避免岔氣,一定要深呼吸。
7.中途休息一般應是長短結合,短多長少。所謂的長短結合,即短時間的休息同長時間的休息應保持一個合理的度。短時間是指途中臨時的短暫休息,這種休息一般時間短(控制在5分鍾以內),並且不卸掉背包等裝備,以站著休息為主。
這種休息可以多一些,但時間短。長時間的休息同樣需要,平路旅行一般2小時一次,一次可在20分鍾以內,長時間休息應卸下所有的負重,先站一會兒後才能坐下休息,不能馬上坐在地上。
8.休息期間,可以自己或者相互按摩一下腿部(尤其是小腿)、肩部、頸部等部位的肌肉,同時可以活動一些四肢。休息是積極的,而不僅僅是躺倒休息。
9.隊伍中隊員之間應當保持一個合理的間距,一般是2-3米,不論是在平路還是在坡路上。
10.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速度來走。不要逞強埋頭猛走,這樣會大量消耗體力,結果是欲速則不達。如果和好多人一起徒步,最好找一個和自己速度差不多的同伴同行。
11.頭幾次外出徒步的時候最好堅持走若干個小時,而不要計劃一定要走多遠,通過這樣的幾次摸底,對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之後,再適當增加徒步穿越的強度。
12.不要只顧低頭走路,而錯過了周圍的風景。在戶外徒步,強身健體只是其中一個目的,不要為了一些所謂「自虐」的目的來暴走,大強度的體力付出,有時候會得不償失。
13.徒步的時候,人體的熱量損失大,為了補充體力,需要及時補充水和食物。在爬大坡之前可以適當地多喝一些水。如果天氣比較熱,流汗多,可以在飲用水中適當加點鹽。
Ⅷ 戶外徒步注意點有哪些你知道嗎
剛開始徒步時
凡事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不同活動的地理環境、強度、危險度各不相同
特別是戶外新驢
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要求各不同
如果你是剛剛參與到戶外徒步的陣營中來
一定不要急於求成
對於剛開始徒步的戶外愛好者
到底有哪些原則呢?
驢友不得不知
1、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速度來走:不要逞強猛走,這樣會大量消耗體力,結果是欲速則不達。如果和好多人一起徒步,最好找一個和自己速度差不多的同伴同行。
2、科學地衡量自己的體能:頭幾次外出徒步的時候最好堅持走若干個小時,而不要計劃一定要走多遠,通過這樣的幾次摸底,對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之後,再適當增加徒步穿越的強度。
3、不要只顧低頭走路,而錯過了周圍的風景:在戶外徒步,強身健體只是其中一個目的,不要為了一些所謂「自虐」的目的來暴走,大強度的體力付出,有時候會得不償失。記住戶外徒步的時候,最恰當的速度是能夠維持自己走一整天的速度。
4、學會休息的步法:對於走路,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辦法,在徒步的時候,應該用一個自己比較舒適的方法走路,這樣的你的體力能夠得到科學有效的利用。
5、徒步的時候要「多吃多喝」:多吃多喝的定義不是暴飲暴食,如果吃的太多,估計路可能都走不了了。這里的多吃多喝是指吃喝的頻度,徒步的時候,人體的熱量損失大,為了補充體力,需要及時補充水和食物。在爬大坡之前可以適當地多喝一些水。如果天氣比較熱,流汗多,可以在飲用水中適當加點鹽。
6、在徒步的過程中要注意科學地休息:一般每走50分鍾需要休息10分鍾,不同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衡量加減。
登山杖不得不知
在戶外活動中,適當地利用裝備,有時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於戶外愛好者來說,在徒步時如果能有兩根登山杖與你同行,能為你帶來驚人的便利。
7、最好有兩根可以自由伸縮、攜帶方便、有防震功能的專業登山杖。如果沒有,當然也可以就地取材地用樹枝、木棍代替。
8、當你在凹凸不平的山路上前進時,登山杖可以保持你的身體平衡,避免一些摔倒或磕磕絆絆的發生。
9、過河的時候,登山杖等於你的身體又增加了支點了,有利於在湍急、濕滑的河流中保持平衡。
10、上坡的時候,登山杖可以幫助你的腳助力,下坡時可以幫助減少膝部的震動,減少對身體的傷害。
11、走在有灌木叢的山路上時可能會有蛇,這時可以用登山杖在前面探路,起到打草驚蛇的作用。
12、雖然不是丐幫,但是有了登山杖,就等於你也有了一根打狗棒,逢村過寨的時候,你可以用它來對付野狗。
13、休息時可以用登山杖把地席支起來做一個簡易的遮陽棚來遮避太陽。
14、冬天的時候,經過有雪的低矮樹木時,可以用登山杖把樹枝上的雪打下來,這樣雪就不會掉在身上了。
15、有的登山杖還可以作為照相機的獨角架使用,在徒步的同時,如果你還有攝影的愛好,這種登山杖是個不錯的選擇。
戶外安全不得不知
安全第一是戶外輕松徒步的前提。在野外,如果不小心迷路了,可不是一件小事。為了避免迷路,除了跟經驗豐富的領隊、向導活動外。作為每一個參與者在徒步的時候,還需要多留心,清楚自己的位置與方向。
16、在前進的時候,隨時要注意所經過的明顯得自然標志,如河、湖、岩壁、形狀比較有特點的山頭等,這樣一旦迷路也可以根據這些明顯標識來找回來時路。
17、我們徒步的地區,大都有當地人活動,可以根據小路的大小或有無經常走動的痕跡來進行判斷。如果你徒步的路線曾經是熱點路線,可以留意路上是否有一些先行徒步愛好者留下的路標。
18、如果沒有攜帶指南針,在有太陽的時候,結合時間,可以通過看自己的影子,來知道自己大概的前進方向。
19、徒步的時候,最好帶只手錶,這樣對時間能有一個清晰的概念,知道自己還有多少路程要走。
20、每個地區太陽下山的時間都是有一定的規律的。可以向當地人咨詢一下當地太陽落山的時間,根據時間及時地尋找營地或准備休息,徒步的時候要盡量避免走夜路。
膝蓋保護不得不知
俗話說「人老腿先老」,腿最早出毛餐在膝蓋上。很多驢友因為不夠重視膝蓋的保護而疼痛倍受折磨,玩戶外的年頭越長,越覺得膝蓋寶貴的不得了,膝蓋是人體最薄弱的關節,連接的卻是最長的骨頭和最強的肌肉。膝傷也可能突然而至,但恢復可就真是病去如抽絲了~為了維護我們的身體健康,膝蓋的保養應該引起我們的特別重視。
21、最重要的一條:下山一定不要跑,不要跳,速度要慢,要小心。下山猛沖對膝蓋是最致命的,大部分殘廢的猛驢都是因為這個。正確的下山方法是:重心偏後並稍降低,前腳站好才把重心移過去,永遠要有一隻腳支撐在地面上。
22、盡可能減少負重。出發之前一定量力而行,即使是去爬座小山,行走的時間超過4個小時也是很正常的。一般情況下負重超過體重的1/4重量,下山就要從保護膝蓋的角度控制節奏了,即使是特殊情況,負重也盡量不要超過體重的1/3。
23、開始爬山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備活動,包括拉伸,讓關節、肌肉、韌帶等得到良好的預熱。也可以用雙手手指揉搓膝蓋下邊緣,促進關節潤滑夜的分泌。
24、使用護膝和登山杖。登山杖最好是兩根,上臂盡量多的分擔腿的負重。很多人鄙視用護具,是覺得太「事兒」了么?不過強烈建議用這兩樣護具,尤其是登山杖。
25、不要有炫耀的心理,不然只能證明不夠成熟,如果你實在想爬得爽點,就選在上山的時候表現速度吧,順便別忘了幫大家背著水。
26、是什麼體力就先爬什麼樣的山,挑戰新難度要循序漸進,建議出發之前正確評估自己的體力和戶外能力,想想能不能跟上同行者的速度或者進程安排,最好不透支自己的膝蓋。
27、穿適合爬山的鞋,並且記住一般松軟的土地、草地、碎石坡、雪地對膝蓋都相對友好,不過要注意防滑,還有走碎石路的時候一定要照顧走在你下面的人,不然就太孫子了。
28、不要「鎖關節」。當大腿過度勞累的時候,走路時就會不自覺的鎖關節,就是把腿部伸的筆直,這樣可以減輕大腿肌肉的負擔,暫時放鬆肌肉,但是卻很容易造成膝勞損,膝沖擊傷,腳踝勞損和腳踝扭傷。
29、加強腿部肌肉的力量,發達的肌肉可以在一定情況下緩解膝蓋所承受的壓力,讓膝蓋的損傷降低到最小。平時加強股四頭肌(大腿前部)和十字韌帶的鍛煉,盡量避免錯誤姿勢導致受傷,要是在鍛煉的時候損傷真是太不值了。女孩兒別用過大的重量,可以結合肌肉伸展,比如瑜伽或壓腿,不用擔心鍛煉腿部力量大腿會變粗,以大眾的強度鍛煉,會加快脂肪代謝促進減脂,即使是想變粗都很難。
30、最後一條,如果膝蓋損傷已經比較嚴重,就不建議你再登山了,培養點別的愛好吧,比如游泳、劃船、打CS、推魔獸、玩彈球、拍洋畫兒.....
Ⅸ 戶外徒步登山,應該有哪些基礎裝備
戶外徒步或者登山應該攜帶上哪些基礎裝備?
導航設備非專業人士還是推薦GPS。指南回針需要和地圖結合使用答,要學會看等高線,學會矯正指南針。最好帶上備用電池或者充電寶。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如何識辨地形,了解常識。
Ⅹ 去戶外登山徒步需要注意些什麼
一、必備用品
顧名思義,就是缺了它不行的。而且,在選購上也是推薦盡量用好的。
1、登山鞋
2、背包、背包防雨罩
3、睡袋、裝睡袋的大塑料袋:塑料袋一定要帶,不管出發時是什麼天氣。不然下雨了會冷死
4、防潮墊:還真見過有人不帶的,早上起來脖子都歪了---著涼了
5、個人餐具:勾勾眼就用樹枝做過筷子,呵呵
6、替換衣物、襪子:冬、夏季節不同衣物需求不一樣的,自己應該明白。基本原則是:貼身的優先考慮多帶、外面擋風雨的有一件就行
7、應急用品:包括壓縮餅干、一小瓶水、急救葯品。不用多說,綠野現在糊里糊塗上山的大有人在。萬一出事了,這些東西就有用了。知道自己兩天之內不會挨餓,心裡會踏實很多。
8、指南針:不管是什麼樣子,總之必須有一個
9、照明設備:頭燈、手電筒,帶足備用電池
二、推薦用品
沒有它也能走下來,但是有了它會有很多方便。這些東西都不大也不重,建議還是帶著好。
1、防潮墊套:外掛時套子一定要帶,如果裝包里那就隨意了
2、短繩子:可以吊背包、可以做簡單的保護、可以捆綁外掛、代替防風繩、晾衣服、緊急時可以搭擔架。十米就夠,尼龍繩可以用,幾塊錢
3、多用工具刀:上面至少應該帶一把刀、鋸子、罐頭刀。
4、手錶:戶外用應該是防水的,最好帶夜光。
5、望遠鏡:小一點的、視野明亮一點的就可以,倍數不必很高。迷路時這東西的好處就顯出來了,¥50左右
6、救生哨:要聲音盡可能傳的遠的、尖利的,貼身掛著。幾塊錢
7、彈性綳帶:可以當作綳帶,也可以當作關節保護用具,比如護膝、護踝等。體育用品店有,¥15一個
8、手紙:任何時候都有急的可能……而且用來擦拭、清理帳篷、餐具也有用
9、消毒紙巾:用來清潔,受傷的時候可以覆蓋傷口防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