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燒烤做法
㈠ 西昌燒烤包漿豆腐做法
傳統的吃法就像左上角的顧客,圍在邊上就著蘸水邊烤邊吃(炭火很溫暖,烤品最新鮮),右下角是掌握著烤品火候的師傅,主要是上油和夾翻。中間就是正在烤制的食物了,下面發紅的點點是正燃燒的炭火,左下角那一大盤就是鮮嫩無比的包漿豆腐了!乍一看上去好像和一般的豆腐沒什麼區別,呵呵呵,到燒烤場上立馬見分曉!
本土燒烤:包漿豆腐+小瓜
下面正在炭火上的是小瓜(土叫法,不是學名,還不知道在其他地方被叫做什麼)和雲南的臭豆腐,茬下題,和華中地區霉變了黑色的,吃的時候油炸再沾醬的臭豆腐大不一樣吧,這種臭豆腐經烤制後外皮變硬、口感很厚實、有嚼頭,也有一種「獨特」的氣味+味道,以至於喜歡和受不了的人態度也呈兩極分化,哈哈。
本土燒烤:包漿豆腐+小瓜
烤得鏘鏘的包漿豆腐上桌啦!可愛的堆在一起,旁邊的是蘸水(腐乳汁+辣椒末+花椒油等,每家都有差別,即「蘸醬、調味料」),開吃ing。
本土燒烤:包漿豆腐+小瓜
沾蘸水,
本土燒烤:包漿豆腐+小瓜本土燒烤:包漿豆腐+小瓜
看筷子夾著的包漿豆腐,很有彈性吧,再看盤子里的三個,表皮在熱脹冷縮的作用下已經有褶皺了(在烤制到火候時,包漿豆腐都會像被充氣般地膨脹起來,火候過了表皮甚至會炸開一個小口,但仍不會碎開),咬開有點韌度的表皮,豆腐裡面仍然很鮮嫩,類似於日本豆腐,同時又沒有一點豆腥味,這就是和一般豆腐的區別。
本土燒烤:包漿豆腐+小瓜
之後小瓜也上桌了,為了散熱,一盤擺成兩盤,本土燒烤:包漿豆腐+小瓜
同樣沾蘸水,軟嫩中帶著清甜的口感。
本土燒烤:包漿豆腐+小瓜
最後小結,燒烤雖美味,但為了身體的健康。也是不能多吃的哦!
PS:下次爭取轉播「傣味燒烤」,傣族人在香料上選擇和酸、辣調味的搭配,在配上地方的獨特食材,使其燒烤獨具風情。
㈡ 有誰懂西昌火盆燒烤的做法,請教一下謝謝
材料:鋼碳、火盆、烤桌、食材(要烤的食物都要先拌上料還要有清油一起拌好)、烤筷、刷油刷、蘸料哦
然後就是很簡單的把碳燒好放在火盆里如何放在烤桌下,注意火盆里桌子遠近要合適,然後就可以開始烤啦,最主要的就是食材要辦過料。
㈢ 西昌燒烤的,海椒面,和豆面是如何製作的,謝謝
市場上都有賣的,,何必自己做,,
㈣ 有沒有小夥伴知道西昌燒烤特殊醋碟的做法
涼山——西來昌地區燒烤製作方法不源一,一般有幾種方法。一是將食材隔著鐵絲網在炭火上烤熟後,蘸著用花生等各種調料製作的乾粉食用;另一種是先將食材用調料拌勻碼味後,烤熟食用;還有一種是在烤的過程中刷上自製的醬料,烤熟後直接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