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戶外夜景 » 什麼是戶外徒步

什麼是戶外徒步

發布時間: 2020-12-09 13:46:08

A. 戶外徒步穿越應該注意什麼

徒步穿越是指全程徒步,從A點到B點,中間可能跨越山嶺、叢林、沙漠、雪域、溪流或峽谷等地貌的一種探險活動。注意事項:
一、團隊精神

集體穿越(2人以上)是表現團隊合作精神的好機會,成功、愉快、順利的穿越是要靠集體中每一個人努力才能做到的。尤其在惡劣艱苦的環境中,團隊精神更加重要。
二、體力分配要控制好

一般而言,在上坡時可半小時休息5-10分鍾,下坡時每1小時休息10-15分鍾。
三、方向問題

出行前盡可能地搜集活動地區的地圖和相關資料,對將要出現的較大轉向和明顯的標志物做初步了解。當有等高線地圖時,可將預定線路和方向進行分析,如:需翻越幾道山樑、經過幾個丫口、大致海拔上升和下降情況。這樣有助於在行進中判定方向。
四、防水問題

在雨季或多雨地區,特別是長時間的穿越,如防水準備不充分整個活動會遇到極大的麻煩。如:無乾燥衣物可換,相機、電池、食物等物品遭打濕破壞。因此在出行前要對活動地區的氣候做些了解,並做好相應准備。
五、飲水問題

在短途穿越時,如已知補水困難就應帶足飲用水,每人每天大約2升(如不需做FB餐的話)。長途穿越,可在途中的溪瀑、江河、湖塘取水,但一定要觀察其污染情況,如:水附近有無人畜活動、有無動物屍體、有無糞便及其他污染物。水中有大量泥沙時要使水沉澱10分鍾以上。螞蝗多的地區,打水時要用敞開或透明的容器,以便能及時發現水中是否有螞蝗。
六、生火問題

出行時要攜帶一種一個以上的火源,如:打火機(多種類型)、火柴、火鐮等。有條件最好攜帶野營爐頭、氣罐或者燃料罐。在營地生火時要留意營地是否是禁火區,不然除了生存需要不要違規。生火前先准備些乾燥的細柴禾(比筷子略細),放在用石頭堆好的灶底,再往上面架粗的柴禾,點燃細木用嘴使勁吹,就可以把火吹燃。當下雨或柴禾較濕時,可劈開粗木從中間取干木,砍細後作引火柴(此時需砍刀或其他工具)。
七、露營問題

尋找安全、避風、乾燥、平整的高處扎營。此時要注意周圍的環境,如:是否有落石滾石、風向如何、有無動物巢穴、蜂巢等。盡量不要在河畔扎營,除非確定是枯水期,水位不會變化。營地不要緊靠水邊,蚊蟲較多。
八、野外生物

出行時要准備清涼油、風油精、紅花油等葯物。打綁腿可以有效防止螞蝗、蛇及其他生物對腿部的攻擊。毒蛇大量出沒之地可以准備蛇葯。

B. 戶外徒步的注意事項有什麼

徒步注意事項:

  1. 徒步是種全身運動。注意通過擺臂來平衡身體、調整步伐。

    不定期地變換行走姿勢,如走跑結合,每小時小跑5分鍾。可以輪換腳掌受力點,整個腳掌均勻受力,同時運用到更多的肌肉組合,讓肌肉可以交替得到休息。平路時放鬆,用大腿帶動小腿。步伐均勻,有節奏感。

  2. 不要去追趕別人,走自己的節奏。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不要時快時慢,時跑時停,盡量保持勻速。

  3. 當感覺腳趾或腳掌痛,勿只用腳掌一側行走,這樣造成腳的局部受力,時間長了會極為痛苦。

  4. 肩沉背挺,用腹部深呼吸。

  5. 上坡時先深呼吸,上身前傾。下坡時,如果加速,或跑,身體後仰,降低重心,不易摔跌。

C. 新手驢友出去徒步需要准備什麼東西

一、你需要必備的物資:

1.背包

背包的大小視路程遠近而定,一般在周邊25升左右即可。長線旅行的話,MM需45-55升,GG需55升以上,負重能力一定要強;另購買帆布包選好質量,要向帆布包店員請教背包的正確用法,否則上路時可能不能減輕負重,均勻負擔。

2.鞋子:

一定要是防滑鞋或登山鞋,普通運動鞋不考慮。登山鞋最好還是要高腰的,可以保護踝骨。

3.外衣褲:

一定要長衣長褲,無論季節。在山上亂草中行走時會很好的保護身體,最好是防水。推薦有條件的穿沖鋒衣褲或快乾衣褲。

4.護膝和護踝:

對於任何長距離的徒步都應帶上一對護膝和護踝。

5.帽子:

寬檐帽比較好,不僅僅是為了遮陽,有時在山間行走時,也是為了擋避齊人高的亂草,下雨時也很管用;在高寒地帶,帽子還能夠減少你頭部的散熱;人體的熱量有相當大的比例都是從頭部散發掉的,氣溫低的時候尤其如此。

6.手套:

在亂草中和山石中行走時有很大的保護作用,但要注意一點的是,手套會帶來的一個危險就是,會降低手的敏感度。

7.墨鏡:

遮陽需要。但會帶來視覺誤差,所以在危險路段時慎用。

8.毛巾:

擦汗用的,還可在灰塵多的地方打濕蒙在口鼻處,抵擋灰塵。

9.洗漱用品:

長線行程時可將洗漱用品適當帶上。

10.防曬霜、唇膏:

戶外日光強、風大,可少量攜帶。

11.帳篷:

防水指數要好,建議在1500左右或以上。不登高山的話,從實用角度來看,防風性能可不著重考慮。注意重量。3kg以上不予以考慮,都是玻璃纖維撐桿的,一般在2.5kg左右。

12.睡袋、防潮墊:

有帳篷就當然就需要睡袋和防潮墊了。如果長線有地方住的話,帶上睡袋也有干凈衛生的作用。

13.頭燈或手電筒:

當延誤行程時,我們就一定需要;頭燈還可救命。如果有露營活動,頭燈或手電筒也會用上的。露營燈可以暫不考慮。

14.雨衣:

不管長短線,我們途中碰上下雨的可能性較大,所以有一件雨衣會讓我們免去淋雨之苦。FB時可做桌布鋪在地上。

15.火種:

最好是防風的。

16.刀具:

鋒利的多功能軍刀應該是首選,它的鋸子和刀有可能是在戶外使用頻率最高;而且刀有時可能會與葯品配合使用,比如遇到了被蛇咬的情況。如有可能,再配置一把大點的匕首會讓人比較安心些。

17.口哨:

集體出遊時,是與同伴聯系的有效工具,獨行時,緊急情況下有救命的作用。但一定要懂得正確使用,懂得一些必要溝通的方式,如求救、詢問情況等,比如說兩聲長音表示緊急情況。至少全隊要有統一的哨音規定。

18.葯品:

要有以下常備葯品:藿香正氣水、活絡油/紅花油、清涼油/風油精、雲南白葯(粉劑、噴劑)、息斯敏、酒精、紅黴素軟膏、綳帶+紗布、創可貼、蛇葯、感冒葯。

19.繩索:

一定要熟悉各種結繩法。帶上30米登山繩應該足夠應付大多事情。

拓展資料:

你需要知道的徒步技巧:

1、不要一路嬉笑打鬧

第一次參加徒步,驢友很容易還把它當做普通旅行,一路說說笑笑,跑跑停停,走路時快時慢。不用多久,你就會驚異於體力流失之快。零基礎驢友要知道的第一個徒步技巧就是始終保持一定的節奏。

徒步最開始的5-10分鍾可以留作預熱時間,此時宜放緩腳步。之後的行程中,可逐漸調整步伐,控制節奏,勻速緩行。徒步中,要集中精力行走,尤其是長途行走時,打鬧嬉戲只會消耗體能。


2、保持身體平衡

徒步是一種全身運動,要注意通過擺臂來平衡身體,穩定重心,小步伐前進。腳掌用力要均勻,不要踮腳行走,要全腳觸地穩穩踏步。

3、保持節奏,講究休息

第一次徒步因為不適應更容易感到疲勞,行走中的休息也有講究,原則上是長短結合,短多長少。短時間休息以站著調整呼吸為主,時間不要超過5分鍾。

每行走1小時到1.5小時,可卸下背包休息15分鍾,但切忌不要一停下就癱倒在地,應先調整下呼吸再坐。坐著休息也不等於沒事干,驢友要利用這段時間按摩肌肉,幫助放鬆。

資料來源:徒步 網路

D. 戶外徒步都需要注意什麼,帶上什麼東西

取決於季節、地點、環境、時間長短、難度、人數等等各種因素的不同而不同,不能一概而論。重要的一是要有興趣,而是要有毅力,三是要預先做好充分的准備。

E. 請問戶外徒步需要什麼裝備

想去什麼地方,可以先網路一下那個地方的攻略。怎麼玩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食宿的補給點有多少,間隔多遠,以便決定你在路途中需要備多少水和干糧。當然沿路肯定也會有流動攤點在賣,但是不是衛生就不能保證了。食品可以買戶外用品店的那些高能量但體積小的。徒步鞋,有山路的話最好選橡膠底的,抓地力比較好。服裝最好是速乾的,透氣性好,出汗或者下雨淋濕了很快就會干,比較舒適。如果有難走的山路,最好備一根登山杖。雙肩背包就不用說了,肯定是要的。再備個多功能的小工具,可以穿在鑰匙上的有刀子有剪子等等的那種。應急的葯物備一些,比如治中暑的或拉肚子的,還有創可貼。再備個戶外用的電筒和一卷小膠帶,不需要太大的,但用得著的時候很有用的。最後你可以去淘寶的戶外用品店看看,你會看到很多你覺得有用但事先沒想到的東西。

F. 戶外徒步需要帶什麼吃的

總的原則是食物和水。
食物可以選擇:餅干、壓縮餅干、方便麵等,或者多備些零花錢,到附近的地方吃點飯什麼的。
然後是水,不要太多,太多攜帶不方便。也不能太少,否者容易渴到自己。
希望這樣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G. 戶外徒步必備裝備有什麼

登山包
徒步鞋
帳篷
睡袋
防潮墊
手杖
食品
急救葯品
爐頭
氣罐
頭燈
還要有必要的戶外知識
熱愛大自然的信念
敢於超越自我的勇氣
以及健康快樂的心
最重要的是
大膽的邁出第一步
天下驢友是一家
相信你會有很多的收獲

H. 戶外徒步吃什麼

你可以去27戶外網看看啊,我雖然沒有去過戶外,但是也挺羨慕那些人的,所以時常有關注

I. 一個人戶外徒步要注意什麼

1、裝備,鞋子最重要,衣服最好選擇透氣性好、排汗快的衣服,輕便,千萬不要穿尼龍、緊身的衣服,這樣人會感覺很氣悶。

2、下雨天,最好不要穿雨衣,而要穿有防水功能的衣服。首先,這是古道,旁邊可能有樹杈、石頭等戳出來的東西,雨衣阻擋視線,可能讓你踩到不安全的地方,或者被鉤住。不過碰到周六那樣的下雨天,在沒有防雨設備的情況下,穿雨衣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3、急上坡時要保留體力
4、如果碰到岔路怎麼辦?最好自己留一個心眼,在路上用麵粉、繩子等物品做好記號,萬一感覺路不對了,趕緊原路返回。還有,在野外,不要一個人單獨行動,即使要去探路,也要三個人以上出行。

5、對於沒有戶外經驗的初級驢友,建議不要在野外露營,野外有很多你想不到的情況,比如碰到野獸、天氣太冷、夜晚下雨等,准備不充分都沒法應付。
6、走下坡路,這是一種離心運動,可能會出現肌肉發抖的情況,可使用登山杖支撐地面,以減少身體的重量對關節的沖擊。中老年人如果關節不大好,可以使用護膝。一般的年輕人,用不用護膝,效果差不多。
7野外出行核心提示:
出行前要做好准備,了解當地的地形、天氣來准備穿的衣物和裝備,春季溫差較大,適當增減衣物;
路上行走要循序漸進,開頭的時候要走得慢一點,保留體力,等到體力適應後,根據需要增加速度,控制時間,等到走過了整個行程的3/4,又可以放慢腳步,讓身體慢慢恢復,千萬不要為了趕時間,最後的行程也走得很快;
避免意外傷害,小心過往的車輛、蛇狗等動物咬傷,還有關節扭傷等;
注意在外的飲食,在外面吃飯,要選擇有衛生許可證的飯店,不要為了嘗鮮而買街邊的食物,更不要摘野果、野菜和蘑菇吃;
准備好常用的葯物,包括外傷葯物,有噴霧劑、紫葯水等,蟲咬傷的葯,常用的感冒葯,腸胃葯和急救的速效救心丸等葯物;
出行之前學一點常用的急救知識,比如心肺復甦、處理骨折和出血等傷口的知識。

J. 參加戶外徒步暴走有什麼技巧

1、徒步暴走常識:開始徒步的時候,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你是剛剛參與到戶外徒步的陣營中來,一定不要急於求成。下面的幾條原則對於剛開始徒步的戶外愛好者有
一定的指導意義。
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速度來走:不要逞強埋頭猛走,這樣會大量消耗體力,結果是欲速則不達。如果和好多人一起徒步,最好找一個和自己速度差不多的同伴同行。
科學地衡量自己的體能:頭幾次外出徒步的時候最好堅持走若干個小時,而不要計劃一定要走多遠,通過這樣的幾次摸底,對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之後,再適當增加徒步穿越的強度。
不要只顧低頭走路,而錯過了周圍的風景:在戶外徒步,強身健體只是其中一個目的,不要為了一些所謂「自虐」的目的來暴走,大強度的體力付出,有時候會得不償失。記住戶外徒步的時候,最恰當的速度是能夠維持自己走一整天的速度。
學會休息的步法:對於走路,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辦法,在徒步的時候,應該用一個自己比較舒適的方法走路,這樣的你的體力能夠得到科學有效的利用。
徒步的時候要「多吃多喝」:多吃多喝的定義不是暴飲暴食,如果吃的太多,估計路可能都走不了了。這里的多吃多喝是指吃喝的頻度,徒步的時候,人體的熱量損失大,為了補充體力,需要及時補充水和食物。在爬大坡之前可以適當地多喝一些水。如果天氣比較熱,流汗多,可以在飲用水中適當加點鹽。在徒步的過程中要注意科學地休息:一般每走50分鍾需要休息10分鍾,不同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衡量加減。
2、長距離徒步(暴走)注意事項:
提醒:
1、活動前一晚要休息好及預先收拾好裝備等物品。
2、熱身:起步前最少要作十五分鍾或以上之靜態熱身運動;身體磨擦位處宜塗抹上潤膚露,防止長途帶來之磨損。
一、裝備
個人裝備 :鞋、襪、護膝、舒適的T恤及短褲、適合1日行程的小型輕便背包或水袋式背囊、登山杖、反光物、頭燈、手電筒、小量的葯物、輕便雨衣、高能量的食品及個人用品。可公用的東西帶一套既可,例如每隊一個小葯箱。 1、背包:好的背負系統很重要。裝包要平穩四正;不裝任何不必要的東西。 2、鞋子:最好輪換使用兩雙不同質地、不同鞋墊的徒步鞋或運動鞋。大一號的在尾段時穿著會較為舒適。登山鞋重,鞋底硬,公路長距離徒步不宜選擇登山鞋。長距離平地穿越,必然造成腳掌的極度疲勞。如果配備兩雙不同質地、不同鞋墊的鞋(如輕便跑鞋、徒步鞋、運動鞋),每隔一小時換鞋行走,並經常改變行走方式(行走、小跑結合),輪換腳掌受力點,整個腳掌受力更均勻,並調動腿部更多的肌肉群參與運動,必可減緩疲勞和疼痛,可以徒步更遠的路。新鞋容易引致腳部不適,刺激水泡形成,因此正式參加活動時,最 好穿著練習時穿過的鞋。 鞋帶要系緊,使鞋子包腳良好。 鞋底較薄可以加多一雙鞋墊或穿厚一點的襪子。 一般穿底厚有彈性運動鞋較好,登山鞋較重底硬,走久了易起水泡。很多人走不完百公里主要原因是鞋子沒選好腳起水泡而放棄。穿上厚而乾爽的襪子可以減少腳與鞋底的磨擦,減少起水泡的機會。 有經驗的毅行者建議在穿襪前在足趾背上塗上適量 Vaseline ointment (凡士林)膏,或用 Micropore tape (醫生膠布)把腳趾個別分開包紮,或嘗試用橡皮膏和泡漠雙面膠貼於足底。3、襪子:厚而乾爽的襪子。 以減低起水泡的機會。要帶備用, 多換幾次,能保持足部乾爽,可預防水泡。4、綁腿:能防止血脈下積而引起的漲疼,小腿不容易感到酸累。5、護膝:可拆式護膝,不定期地使用,不用時可以拆下。 6、護踝:如果只穿一雙低幫的徒步鞋,護踝很有必要。7、登山杖: 減輕你雙腿的負擔,尤其是登高時。 8、柔軟的擦汗毛巾。 9、要戴遮陽透氣的帽子、防曬霜。 10、衣服:建議內褲選擇不磨擦大腿根的四角內褲 ,有透氣排汗性能的更好。根據活動性質和天氣狀況,選擇合適的衣物及備用。
二:食物 1、在徒步(運動)途中,因胃腸消化功能自然減弱,所以不宜食用肉類等高脂肪高蛋白不易消化的食品。碳水化合物是供給人體主要能量的營養物質,易消化,並能迅速釋放能量。所以應補充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的粥、米飯、粉、面、饅頭等谷類食品和蔬果、運動飲料等易消化食品。2、早餐、中餐可在路邊餐廳就餐。中途過多過雜的各式各樣的飲料會使徒步人員感到腸胃不適。運動飲料、葡萄糖水、鹽水和適量的涼茶足矣。3、吃了容易口渴的食物不要帶。包括:味道重的,辛辣的。4、不要帶過多的水、食物,能在路上補充的就不帶。全程基本有路邊店可補給。注意要帶鹹菜等補充鹽分、礦物質的食品。5、盡可能少食多餐,以保持穩定的能量供應,並可避免多食少餐所引起的胃部飽脹。沿途吃一些乾果、餅干,間中吃一隻香蕉。
三:行進 1、徒步是種全身運動。注意通過擺臂來平衡身體、調整步伐。
不定期地變換行走姿勢,如走跑結合。可以輪換腳掌受力點,整個腳掌均勻受力,同時運用到更多的肌肉組合,讓肌肉可以交替得到休息。平路時放鬆,用大腿帶動小腿。步伐均勻,有節奏感。2、不要去追趕別人,走自己的節奏。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不要時快時慢,時跑時停,盡量保持勻速。3、當感覺腳趾或腳掌痛,勿只用腳掌一側行走,這樣造成腳的局部受力,時間長了會極為痛苦。4、肩沉背挺,用腹部深呼吸。5、上坡時先深呼吸,上身前傾。下坡時,如果加速,或跑,身體後仰,降低重心,不可受傷。6、欲速則不達。重在安全完成,快慢在其次!
四、休息 1、定時主動休息,補充必要的水分和能量,喝水宜少量多次,可防止胃部不適。每小時休息5分鍾(剛好換鞋、喝水),比4、5小時休息1小時更有效,更能得到休息。長時間的休息反會令酸軟的肌肉硬化,必定造成身體的重新適應。2、謹記:休息是主動的積極的,而不僅僅是躺下休息這么簡單。 休息時可脫下鞋襪和護膝,做一下大小腿的松馳和按摩。3、短暫休息:盡量控制在5分鍾以內,並且不卸掉背包等裝備,以站著休息為主,調整呼吸。4、長時休息:2~3小時一次為好,休息時間為15分鍾左右,可休息調整並補充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卸下背包等所有負重裝備,先站著調整呼吸2-3分鍾,才能坐下,不要一停下來就坐下休息,這樣會加重心臟負擔,可以自己或者隊員之間互相按摩腿部、腰部、肩部等肌肉,腳踝和膝蓋等部位酸痛可抹些活絡油。也可以躺下,抬高腿部,讓充血的腿部血液盡量迴流心臟。
五、水泡的處理 :不影響行走的小水泡,可以暫不刺穿。如水泡增大,感到腫脹及痛楚,可用消過毒的針刺破水泡,釋放積液,然後包紮患處。如水泡已穿破,不要將表皮剪去,然後包紮患處。
六、適可而止,學會放棄。 如果你的關節或以前的舊患向你發出警告時,請珍惜自己趕緊理智放棄。記住:身體是你自己的,走完一次又怎麼樣?有誰會真正在意你是否完成了?
七、安全事項 1、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走人行道和斑馬線,不走行車道,不為抄近路橫穿馬路。2、偏僻和黑暗路段請結伴行走,不落單。3、夜晚徒步睏倦時,注意適時休息,以免因精神恍惚導致意外。
八、環保事項 :1、不亂扔垃圾,垃圾自行處理,隨身攜帶至垃圾桶處丟擲 。2、盡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筷子、飯盒、水杯 。3、勿喧嘩打鬧,驚擾市民,打擾他人休息 。4、他人如有違背環保之行為,請溫言勸止。
九、其他 :1、最好於一星期前修剪腳甲,太短或太長容易引起受傷。 2、運動前2小時補充500毫升運動飲料,可增加體內肌糖原、肝糖原儲備。 3、同隊隊員盡量一起走,保持一定的速度,同行同休。4、先用濕巾擦凈皮膚,再用活絡油效果才更好。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