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景的方法
『壹』 怎麼表現夜景效果
例如,拍攝一個火車站,如果在白天拍攝,畫面上並不熱鬧,火車不多,氣氛不濃。如在夜間拍攝,就可以用多次曝光的方法,每來一輛列車開一次快門,這樣畫面上就留下條條明亮的火車頭的車燈線,從而獲得火車賓士的繁忙效果。
3 光源繁多,作用雙重 夜景攝影往往會同時出現很多光源,和白天攝影的光源不同。象燈光、火光、月光、或落日余暉等。在夜景攝影里具有雙重作用:既是照明的光源,又是畫面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一張夜景攝影作品,畫面上沒有燈光、火光、月光照明的景物,那麼夜景攝影的氣氛就大大減弱。
4 拍攝對象,靜物為主 拍攝夜景,被攝對象以靜止的景物為主,一般不宜拍攝動作迅速的物體。因為夜間光線委弱,各種景物的照度很低,拍攝時需要較長的感光時間。另外,夜景光線反差很強,亮的地方與暗的地方相差十分懸殊,如果採取快速曝光,不公會使底片曝光不足,而且使畫面層次減少,照片缺乏魅力。
二 、夜景攝影的注意事項
1 防止照相機移動 拍攝夜景照片時 ,照相機要擰緊在三腳架上,或放在平穩牢固的地方。調節光圈,按動快門,觀察景物,都不要碰動機身,特別是進行多次曝光時,更要嚴格要求,否則,底片會出現重影,使拍攝失敗。
2 光圈的運用 拍攝夜景,要特別注意運用光圈。因為它影響景物的清晰度。有些夜景,由於光線十分暗淡,拍攝距離無法精確確定,因此,常常用縮小光圈、增加景深范圍的辦法來對付。拍攝夜景,常用的光圈為f5.6或f8。有些景物的位置比較固定,光線變化也不大,那麼光圈可以適當 小一些,但曝光時間要相應延長,這樣,景物的清晰范圍可以更大一些。進行多次曝光時,可根據現場光線的強弱,用光圈來調節感光量。
3 距離的測定 拍攝距離的測定要盡量准確,否則直接影響景物的清晰程度。一般地說,拍攝大場面夜景,距離可放在無限遠處。拍中景,近景,就要進行對焦,把焦點對得越清楚越好。焦點應定在被攝主體或景物的主要部分的位置上,用手電筒打亮後再測定。也可利用被攝主體附近的光亮點來代測。距離一旦確定,在拍攝過程中就不能任意變動。
4 曝光的掌握 夜景攝影的曝光比較復雜,無法依靠測光表,應該從實際出發摸索規律。其曝光方法有兩種:一次曝光和多次曝光。
(1)一次曝光:一次曝光比較容易掌握。拍攝前,拍攝前,將照相機架在三腳架上,然後確定拍攝對象和取景范圍。取景完畢,再檢查一下照相機的固定情況,並用快門線控制快門的開啟,進行一次時間的曝光。無快門線,可用鏡頭蓋來控制已開啟的快門。
(2)多次曝光:兩次以上的曝光稱為多次曝光。它是在一次曝光不能完成拍攝任務的情況下才使用的一種方法。利用多次曝光,可以分次攝取部分景物,使畫面內容豐富,形式活潑。
運用多次曝光,應該注意:一是要把光線強弱不同的景物分開,使最暗的景物先曝光、多曝光,最亮的景物後曝光、少曝光。二是有些景物無法進行先曝光、多曝光,可加用人造光適當加強暗處景物的亮度,以調整畫面的反差。三是對一些光線過強或過弱的景物,無法在現場調整時,可在拍成的底片上進行減薄或加厚處理,也可放大時進行補救。
『貳』 3DMAX 室外夜景打燈方法。
這個問題一兩句話說不清楚。長話短說,室外夜景燈光主要有兩種,室外天光和室內人工光。室外天光可以用夜景球天來做,也可以在MAX環境背景中加夜景氣氛的天空或者加一個模擬夜景漸變的貼圖,這樣在做大的環境鋪墊時很有效,但有時僅僅這樣也很難體規出建築的體量關系,所以需要補光,可以廳一盞從頂上下來的面光,罩住整個模型,顏色要接近天光,強度不用太大,能增強建築的陰影關系即可。室內光稍復雜一些,為了增加真實度,可以適當放置一些模型。燈光以照亮為主,不必真的像室內渲染一樣按真實來布。可以用球光開衰減的方法來做,放在室內高度居中的地方,把衰減范圍大一些,包含一些室內的部分。這樣可以做出燈光透出玻璃影響室外地面的效果。先說這些吧,
『叄』 用單反拍夜景的方法
夜拍也講究拍攝地點
夜景拍攝還要講究地點的選擇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可以說夜晚炫目的燈光是進行夜景拍攝的前提條件,沒有燈或燈光稀少,物體就不能表現出來,或表現不清楚。有了足夠的燈光,不僅可以使物體呈現層次,也可以使畫面更加明亮和清晰。因此,選取合適的拍攝地點是相當重要的。
夜拍器材有些講究
雖然任何一部數碼相機都可以拍夜景,但是器材的差別最終會決定片子的效果差異。首先要有一部提供光圈優先、快門優先功能、曝光補償功能的數碼相機。由於四周燈光容易干擾拍片的效果甚至形成光斑,數碼相機的遮光罩則可以輕松地解決上面的問題,如果沒有遮光罩的話也可以臨時用大一點的書或其他物體遮擋。
此外,夜景拍攝中大部分時間都需要長時間曝光,手持拍攝基本上是不可能,因此需要使用三腳架以固定相機。如果相機備有快門線或者遙控器的話則更易拍出清晰的片子(如果兩者皆沒有的話,可以嘗試使用相機的自拍功能),像奧林巴斯5050隨機配備這類小附件,在夜景拍攝中會大有用處。對於新手來說,沒有三腳架的時候可以因地制宜地選取路邊的欄桿或者半人高的圍牆作固定相機之用。當沒有任何依靠的東西時,可以嘗試使用高感光值和大光圈進行手持拍攝。
夜拍實戰技巧
目前許多中高檔的數碼相機都提供P(自動)、A(光圈優先)、S(快門優先)、M(手動)曝光的拍攝模式,此外大多數的數碼相機都提供了場景拍攝模式,最常見的模式就是夜景模式和微距模式兩種。對於新手來說使用有夜景拍攝模式的數碼相機進行拍攝是最方便和有效的方法。如果你的相機沒有提供場景拍攝的模式,那麼在拍攝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光圈與快門
一般情況下,除了特別需要,我們都喜歡使用較小的光圈值(大概F8至11左右)以增加曝光時間。較小的光圈可以令遠景與近景畫面同樣清晰與細致,特別是商店櫥窗的霓虹燈招牌可以清晰的顯示,否則霓虹燈招牌就會形成一團光,看起來模糊不清。有意思的時,只要曝光時間足夠長,路上的行人就不會出現在照片里(原因是人群在移動,在長時間曝光下,人的身影便變得不明顯),而行駛在路上的汽車則會形成一道道光的影子(光圈值F7、曝光時長12秒、ISO值160)。如果你想要以夜景中的人群為拍攝的主體,那麼就得使用較大的光圈(F5.6左右,太大會使背景虛化)或者使用高感光度(ISO)來提高快門速度。
進行准確的測光
相信拍攝夜景最令人覺得困難的地方就是測光了。當拍攝遠距離夜景時,黑色的天空會影響相機的測光讀數,使拍攝出來的照片曝光過度。此外,如果在拍攝時受到射燈或其他強光影響,某種程度上照片便會曝光不足。大部分數碼相機都備有多種測光模式,因此,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對應的測光模式。因為不同的測光模式會直接影響照片的曝光准確度。為了拍攝迷人的夜景,最好在拍攝時適當地做一兩級曝光補償調整。如果使用快門優先或光圈優先模式進行拍攝時,很多時候也會出現曝光過度的現象,這時如何調整曝光補償值就得由大家去多多嘗試了。
如何使用白平衡
拍攝城市夜景,設定白平衡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夜晚城市街道等地多是由白熾燈、熒光燈和水銀燈等不同色溫的人工光源混合照明的。白平衡的不同設定會對畫面色調產生很大影響,特別是用自動白平衡拍攝時,由於構圖的變化和光源的不同,畫面色調會產生很大的變化,難以獲得理想的色調,所以拍攝夜景時最好改為手動設定白平衡。
如果在街道燈光下拍攝夜景,為使畫面獲得暖色調效果,最好把白平衡設定在陽光模式,由於陽光模式在這種光源條件下強調橙色的暖色調,畫面具有童話般的夢幻氣氛,比用自動白平衡拍攝的效果好得多。
當拍攝夜景把白平衡設定為白熾燈模式時,白平衡會對燈光的紅色調有所控制,畫面成冷色調,基本能比較真實地再現夜景本來的色彩。
同樣,夜晚在街道、商店前的廣場等地拍攝各種造型的燈飾時也可以把白平衡設定為陽光模式。陽光模式能強調橙色,畫面成暖色調,使夜晚氣氛非常濃厚。如果用白熾燈模式拍攝,它會對白熾燈的暖色有所控制,畫面顯得有些發白,缺少夜晚的氣氛。用自動白平衡模式拍攝的燈飾畫面,雖然燈飾顯得非常清楚,但夜晚的氣氛淡薄。
除拍攝街道夜景外,人們還經常以街道夜景為背景拍攝人物。拍攝夜景人物首要特被注意被攝人物是處於何種光源下,根據所處光源正確設定白平衡。一般來說,拍攝夜景人物基本把白平衡設定為陽光模式,尤其在冬天,畫面會成暖色調。如果設定為白熾燈模式,雖然人物膚色和衣服顏色還原都比較正常,但畫面略帶冷色調。如果在電燈光源下拍攝人物設定自動白平衡時,畫面會帶一點紅色調,同時自動白平衡還會對背景其他光源自動進行調整,所以整個畫面的色調比較平整。
『肆』 用單反拍夜景的方法
夜拍也講究拍攝地點
可以說夜晚炫目的燈光是進行夜景拍攝的前提條件,沒有燈或燈光稀少,物體就不能表現出來,或表現不清楚。有了足夠的燈光,不僅可以使物體呈現層次,也可以使畫面更加明亮和清晰。因此,選取合適的拍攝地點是相當重要的。
夜拍器材有些講究
雖然任何一部數碼相機都可以拍夜景,但是器材的差別最終會決定片子的效果差異。首先要有一部提供光圈優先、快門優先功能、曝光補償功能的數碼相機。由於四周燈光容易干擾拍片的效果甚至形成光斑,數碼相機的遮光罩則可以輕松地解決上面的問題,如果沒有遮光罩的話也可以臨時用大一點的書或其他物體遮擋。
此外,夜景拍攝中大部分時間都需要長時間曝光,手持拍攝基本上是不可能,因此需要使用三腳架以固定相機。如果相機備有快門線或者遙控器的話則更易拍出清晰的片子(如果兩者皆沒有的話,可以嘗試使用相機的自拍功能),像奧林巴斯5050隨機配備這類小附件,在夜景拍攝中會大有用處。對於新手來說,沒有三腳架的時候可以因地制宜地選取路邊的欄桿或者半人高的圍牆作固定相機之用。當沒有任何依靠的東西時,可以嘗試使用高感光值和大光圈進行手持拍攝。
夜拍實戰技巧
目前許多中高檔的數碼相機都提供P(自動)、A(光圈優先)、S(快門優先)、M(手動)曝光的拍攝模式,此外大多數的數碼相機都提供了場景拍攝模式,最常見的模式就是夜景模式和微距模式兩種。對於新手來說使用有夜景拍攝模式的數碼相機進行拍攝是最方便和有效的方法。如果你的相機沒有提供場景拍攝的模式,那麼在拍攝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光圈與快門
一般情況下,除了特別需要,我們都喜歡使用較小的光圈值(大概F8至11左右)以增加曝光時間。較小的光圈可以令遠景與近景畫面同樣清晰與細致,特別是商店櫥窗的霓虹燈招牌可以清晰的顯示,否則霓虹燈招牌就會形成一團光,看起來模糊不清。有意思的時,只要曝光時間足夠長,路上的行人就不會出現在照片里(原因是人群在移動,在長時間曝光下,人的身影便變得不明顯),而行駛在路上的汽車則會形成一道道光的影子(光圈值F7、曝光時長12秒、ISO值160)。如果你想要以夜景中的人群為拍攝的主體,那麼就得使用較大的光圈(F5.6左右,太大會使背景虛化)或者使用高感光度(ISO)來提高快門速度。
進行准確的測光
相信拍攝夜景最令人覺得困難的地方就是測光了。當拍攝遠距離夜景時,黑色的天空會影響相機的測光讀數,使拍攝出來的照片曝光過度。此外,如果在拍攝時受到射燈或其他強光影響,某種程度上照片便會曝光不足。大部分數碼相機都備有多種測光模式,因此,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對應的測光模式。因為不同的測光模式會直接影響照片的曝光准確度。為了拍攝迷人的夜景,最好在拍攝時適當地做一兩級曝光補償調整。如果使用快門優先或光圈優先模式進行拍攝時,很多時候也會出現曝光過度的現象,這時如何調整曝光補償值就得由大家去多多嘗試了。
如何使用白平衡
拍攝城市夜景,設定白平衡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夜晚城市街道等地多是由白熾燈、熒光燈和水銀燈等不同色溫的人工光源混合照明的。白平衡的不同設定會對畫面色調產生很大影響,特別是用自動白平衡拍攝時,由於構圖的變化和光源的不同,畫面色調會產生很大的變化,難以獲得理想的色調,所以拍攝夜景時最好改為手動設定白平衡。
如果在街道燈光下拍攝夜景,為使畫面獲得暖色調效果,最好把白平衡設定在陽光模式,由於陽光模式在這種光源條件下強調橙色的暖色調,畫面具有童話般的夢幻氣氛,比用自動白平衡拍攝的效果好得多。
當拍攝夜景把白平衡設定為白熾燈模式時,白平衡會對燈光的紅色調有所控制,畫面成冷色調,基本能比較真實地再現夜景本來的色彩。
同樣,夜晚在街道、商店前的廣場等地拍攝各種造型的燈飾時也可以把白平衡設定為陽光模式。陽光模式能強調橙色,畫面成暖色調,使夜晚氣氛非常濃厚。如果用白熾燈模式拍攝,它會對白熾燈的暖色有所控制,畫面顯得有些發白,缺少夜晚的氣氛。用自動白平衡模式拍攝的燈飾畫面,雖然燈飾顯得非常清楚,但夜晚的氣氛淡薄。
除拍攝街道夜景外,人們還經常以街道夜景為背景拍攝人物。拍攝夜景人物首要特被注意被攝人物是處於何種光源下,根據所處光源正確設定白平衡。一般來說,拍攝夜景人物基本把白平衡設定為陽光模式,尤其在冬天,畫面會成暖色調。如果設定為白熾燈模式,雖然人物膚色和衣服顏色還原都比較正常,但畫面略帶冷色調。如果在電燈光源下拍攝人物設定自動白平衡時,畫面會帶一點紅色調,同時自動白平衡還會對背景其他光源自動進行調整,所以整個畫面的色調比較平整。
在水銀燈光線條件下拍攝夜景時白平衡宜設定為強調綠色調的白熾燈模式,畫面中的天空和熒光燈等都呈現藍色調,所以在水銀燈照明光源條件下要想強調冷色調,白平衡以設定白熾燈模式,畫面效果顯著。如果設定自動白平衡模式,會對水銀燈的綠色調有所控制,畫面略呈黃色調,缺少水銀燈照明下的特有氣氛。
另外,夜幕降臨之前為使畫面獲得品紅色調,可把白平衡設定在熒光燈模式,畫面具有濃厚的黃昏氣氛。
夜景中的對焦
由於普通數碼相機對焦感應器對於低反差和低亮度的景物難以准確對焦,所以在進行夜景拍攝對焦時,盡量將對焦點對准明亮的景物上,對准焦點後再鎖定焦距進行構圖。當然也可以切換到手動對焦,利用LCD來查看對焦的效果。大概估計景物和相機之間的距離,然後通過LCD的數值顯示,選擇合適的焦距。
『伍』 拍夜景,用什麼方法測光
如果是夜景人像,那麼可以中央測光或者點測光,以人物臉為中心測,如果是純風景的夜內景,那麼矩容陣測光(或者稱為多區測光),如果想拍突出部分的照片,比如突出天空顏色或是地面景物的,對著相應要表現的部分中心測光。
『陸』 vivo 關閉相機夜景模式的方法
退出夜景模式的方法:點擊右上角「X」或退出相機再重新進入即可恢復正常模式。
『柒』 夜景照明比較常見的照明方式有哪些
泛光照明 floodlighting :通常用投光燈使場景或物體的亮度明顯高於周圍環境亮度的照明方式。
輪廓照明 contour lighting,outline lighting :利用燈光直接勾畫建築物和構築物等被照對象的輪廓的照明方式。
內透光照明 lighting from interior lights,interior floodlinghting :利用室內光線向外透射的照明方式。
重點照明 accent lighting :利用窄光束燈具照射局部表面,使之和周圍形成強烈的亮度對比,並通過有韻律的明暗變化,形成獨特的視覺效果的照明方式。
建築化夜景照明 architectural nightscape lighting :將夜景照明光源或燈具和建築立面的牆、柱、檐、窗、牆角或屋頂部分的建築結構連為一體,並和主體建築同步設計與施工的照明方式。
城市各類景觀照明採用的照明方式有:
泛光照明——通常用LED投光燈來照射某一情景或目標,且其照度比其周圍照度明顯高的照明方式。
輪廓照明——利用燈光直接勾畫建築物或構築物輪廓的照明方式。
內透光照明——利用室內光線向外透射形成的照明方式。
建築化夜景照明法——光源或燈具和建築立面的牆、柱、檐、窗、牆角或屋頂部分的建築結構聯為一體的照明。
多元空間立體照明法——從景點或景物的空間立體環境出發,綜合利用多元(或稱多種)照明方式或方法,對景點和景物賦予最佳的照明方向,適度的明暗變化,清晰的輪廓和陰影,充分展示其立體特徵和文化藝術內涵的照明。
剪影照明法——此法也稱背景照明法,利用燈光將被照景物和它的背景分開,使景物保持黑暗,並在背景上形成輪廓清晰的影像的照明。
層疊照明法——對室外一組景物,使用若干種燈光,只照亮那些最精彩和富有情趣的部分並有意讓其他 部分保持黑暗的照明。
「月光」照明法——此法也稱月光效果照明法,將月光等安裝在高大樹枝或建築構築物,或空中,好比朦朧的月光效果,並使樹的枝葉或其他景物在地面形成光影的照明。
功能光照明法——利用室內外功能照明燈光(含室內燈光、廣告標志燈光、櫥窗燈光、工地作業燈光、機動車道的路燈等)裝飾室外夜景的照明。
特種照明方法——利用光纖、導光管、硫燈、激光、發光二極體、太空燈球、投影燈和火焰光等特殊照明器材和技術來營造夜景的照明方法。
『捌』 去101大樓看夜景最省錢的方法
不是台北101大樓的工作人員,觀賞101大樓不免費,一切按照遊客票價執行。
一、遊客須知:
1、全票500新台幣;
2、優惠票450新台幣(限學生、軍警);
3、團體票450新台幣;
4、1.15米以下兒童免費,但需由一名成人陪同;
5、91樓戶外觀景台新台幣100元(視天候狀況不定期開放);
開放時間:
觀景台:周一至周日10:00--22:00(21:45便開始停止售票)。
二、台北101大樓簡介:
台北101(Taipei 101),又稱台北101大樓,在規劃階段初期原名台北國際金融中心(Taipei Financial Center),位於中國台灣省台北市信義區,由建築師李祖原設計,KTRT團隊建造,保持了中國世界紀錄協會多項世界紀錄。
2010年以前,台北101是世界第一高樓(但不是世界最高建築,當時的世界最高建築是加拿大的多倫多國家電視塔),2010年1月4日迪拜塔的建成(828米)使得台北101退居世界第二高樓。2014年8月3日結構封頂,將於2015年年中投入使用的上海中心大廈(上海塔)(632米)已經遠超台北101樓509米。待在建的武漢綠地中心(636米)、深圳平安國際金融中心(660米)、長沙天空城市(838米)和媒體報道的上海超群大廈(1228米)建成之後,台北101大樓將被遙遙甩在後面。
三、交通:
1、台北捷運:
信義線在台北101、世貿站出口4連接台北101地下一樓美食街;板南線在市政府站出口2出站,步行10分鍾即可到達。或可在出站後於忠孝東路搭乘公車 537、藍5,即可抵達。
2、公車:
搭乘207、537、信義干線、藍5至世貿中心站即可到達Taipei 101購物中心。大約有30條公車路線經過台北101正門,延伸捷運板南線的信義支線,更將直達台北101。
3、汽車:
星期一~星期五、一小時收費40元,之後每半小時收費20元。 星期六~星期日、一小時收費60元,之後每半小時收費30元。
4、機車:
星期一~星期日、一小時收費20元,之後每半小時收費10元。
5、自台北捷運信義線"世貿中心站"出站可直接抵達。
四、基本數據:
1、結構高度:508米(1667英尺),取代雙峰塔的452米(1483英尺);
2、樓頂高度:448米(1470英尺),取代西爾斯大樓的442米(1454英尺);
3、樓板最高:438米(1437英尺),取代西爾斯大樓;
4、頂端高度:508米,沒有西爾斯大樓的529米(1703英尺)高。
『玖』 求教ps夜景效果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