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露營照明
❶ 詳細介紹一個防溺水的小妙招
防溺水常識
暑假期間,青少年兒童溺水身亡事故頻發,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作為學校家長,如何預防青少年溺水已顯得尤為重要。了解一些預防溺水常識,就很有必要了。
一、游泳安全要點:
1.下水時切勿太餓、太飽,飯後一小時才能下水,以免肢體抽筋;
2.下水前試試水溫,若水太冷,就不要下水;
3.若在江、河、湖、海游泳,則必須有伴相陪,不可單獨游泳;
4.下水前觀察游泳處的環境,若有危險警告,則不能在此游泳;
5.不要在地理環境不清楚的峽谷游泳,這些地方的水深淺不一,而且涼,水中可能有傷人的障礙物,很不安全;
6.跳水前一定要確保此處水深至少有3米,並且水下沒有雜草、岩石或其他障礙物,以腳先入水較為安全;
7.在海中游泳,要沿著海岸線平行方向而游,游泳技術不精良或體力不充沛者,不要涉水至深處,在海岸做一標記,留意自己是否被沖出太遠,及時調整方向,確保安全。
二、如何預防游泳時下肢抽筋:
1.游泳前一定要做好暖身運動;
2.游泳前應考慮身體狀況,如果太飽、太餓或過度疲勞時,不要游泳;
3.游泳前先在四肢撩些水,然後再跳入水中,不要立刻跳入水中;
4.游泳時如胸痛,可用力壓胸口,等到稍好時再上岸,腹部疼痛時,應上岸,最好喝一些熱的飲料或熱湯,以保持身體溫暖。
三、夏季游泳溺水自救方法:
萬一不幸遇上了溺水事件,溺水者切莫慌張,應保持鎮靜,積極自救:
1.對於手腳抽筋者,若是手指抽筋,則可將手握拳,然後用力張開,迅速反復多做幾次,直到抽筋消除為止;
2.若是小腿或腳趾抽筋,先吸一口氣仰浮水上,用抽筋肢體對側的手握住抽筋肢體的腳趾,並用力向身體方向拉,同時用同側的手掌壓在抽筋肢體的膝蓋上,幫助抽筋腿伸直;
3.要是大腿抽筋的話,可同樣採用拉長抽筋肌肉的辦法解決。
四、溺水急救:
溺水後急救方法有:
1.將傷員抬出水面後,應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內的水、泥及污物,用紗布(手帕)裹著手指將傷員舌頭拉出口外,解開衣扣、領口,以保持呼吸道通暢,然後抱起傷員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頭下垂進行倒水,或者抱起傷員雙腿,將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快步奔跑使積水倒出,或急救者取半跪位,將傷員的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使其頭部下垂,並用手平壓背部進行倒水;
2.呼吸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一般以口對口吹氣為最佳,急救者位於傷員一側,托起傷員下頜,捏住傷員鼻孔,深吸一口氣後,往傷員嘴裡緩緩吹氣,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時,放鬆其鼻孔,並用一手壓其胸部以助呼氣,反復並有節律地(每分鍾吹16~20次)進行,直至恢復呼吸為止;
3.心跳停止者應先進行胸外心臟按摩。讓傷員仰卧,背部墊一塊硬板,頭低稍後仰,急救者位於傷員一側,面對傷員,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體重量緩緩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將胸骨壓下4厘米左右,然後鬆手腕(手不離開胸骨)使胸骨復原,反復有節律地(每分鍾60~80次)進行,直到心跳恢復為止。
五、游泳時耳朵進水怎麼辦:
耳內進水後應及時將水排出,最常見的方法是:
1.單足跳躍法:患耳向下,借用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向下從外耳道流出;
2.活動外耳道法:可連續用手掌壓迫耳屏或用手指牽拉耳廓;或反復地做張口動作,活動顳頜關節,均可使外耳道皮膚不斷上下左右活動或改變水屏障穩定性和壓力的平穩,使水向外從外耳道流出;
3.外耳道清理法:用干凈的細棉簽輕輕探入外耳道,一旦接觸到水屏障時即可把水吸出。由於游泳池或河水不幹凈,污水入耳後引起外耳道皮膚及鼓膜感染,或耳內進水後處理不當,如不潔挖耳等,常可引起以下幾種耳病:外耳道炎、外耳道癤腫、耵聹阻塞、鼓膜炎、化膿性中耳炎。如果耳內進水後出現以上症狀,應暫時停止游泳,並去醫院檢查,對症治療。
六、夏天游泳注意事項:
1.飯後、飲酒不宜游泳;
2.有開放性傷口、皮膚病、眼疾不宜游泳,感冒、生病、身體不適或虛弱不宜游泳;
3.雷雨的天候不宜游泳,水溫太低、太涼不宜游泳;
4.游泳時禁止與同伴過分開玩笑,不要隨興下水,特別是野外;
5.風浪太大、照明不佳不要游泳,不明水域不要游泳、跳水,水淺、人多不可跳水;
6.要在有救生員及合格場所游泳,下水前先做暖身運動,下水的裝備要帶全,一定要帶泳鏡;
7.水中切忌慌、亂,如遇抽筋,請保持冷靜,改用仰漂,平日有機會就參加心肺復甦術訓練及水中自救訓練,如遇人溺水,沒有把握不應下水救人,可一面大聲呼救一面利用竹竿、樹枝、繩索、衣服或漂浮物搶救;
8.露營、釣魚、野外活動如靠近水邊時,應嚴防小孩意外落水,海邊或戶外游泳要防止曬傷及腳底刺傷。
七、如何防溺水:
為了確保游泳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發生,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不要獨自一人外出遊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較危險且宜發生溺水傷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選擇好的游泳場所,對場所的環境,如該水庫、浴場是否衛生,水下是否平坦,有無暗礁、暗流、雜草,水域的深淺等情況要了解清楚;
2.必須要有組織並在老師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帶領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顧;如果集體組織外出遊泳,下水前後都要清點人數,並指定救生員做安全保護;
3.要清楚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平時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參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區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備,先活動活動身體,如水溫太低應先在淺水處用水淋洗身體,待適應水溫後再下水游泳;鑲有假牙的同學,應將假牙取下,以防嗆水時假牙落入食管或氣管;
4.對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後不能逞能,不要貿然跳水和潛泳,更不能互相打鬧,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渦處游泳,更不要酒後游泳;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覺得身體不舒服,如眩暈、惡心、心慌、氣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6.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腳部抽筋,千萬不要驚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躍動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時呼叫同伴救助;
7.在游泳中遇到溺水事故時,現場急救刻不容緩,心肺復甦最為重要。將溺水者救上岸後,要立即清除口腔、鼻咽腔的嘔吐物和泥沙等雜物,保持呼吸通暢;應將其舌頭拉出,以免後翻堵塞呼吸道;將溺水者的腹部墊高,使胸及頭部下垂,或抱其雙腿將腹部放在急救者肩部,做走動或跳動「倒水」動作。恢復溺水者呼吸是急救成敗的關鍵,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可採取口對口或口對鼻的人工呼吸方式,在急救的同時應迅速送往醫院救治
❷ 下個月要野外露營,想問問照明燈買哪個牌子的好
我倒是可以推薦給你,不過我不知道你是哪裡人,所以購買地址愛莫能助,我給你報的價,估計你也買不到,因為都是很低的批發價,包括淘寶上面你都買不到 既然是1-2天,我估計你走得也不遠。 1. 帳篷:性價比高的,一個人去就買「冷山1」 340RMB ; 二個人去就買「冷山2:」 380RMB 或者「冷山2 AIR」 睡袋看你買什麼填充物的,一般分「中空棉」「白鴨絨" 這兩個大類,然後再看你要去的露營地的氣溫來定睡袋的厚薄 ,價格真的不好說,還要看你選什麼品牌,不過品牌的性價比真的不高,除非你是常年跑戶外的人,可以選購好的睡袋,國產品牌的睡袋棉的一般都是200- 1000多不等。鴨絨的就更貴,價格真的不好說 2 .炊具:國產一線品牌的就「火楓」的套鍋,一般是「盛宴1「 1人鍋88RMB ,「盛宴2」帶茶壺145RMB 「,盛宴3」145RMB, 「盛宴4」165RMB 帶茶壺,「盛宴5」 185RMB。二線的就「一路」的套鍋,或者「愛路客」的套鍋,愛路客的套鍋外形都非常不錯,老總2口子都是留洋回國的,看你自己選擇什麼品牌了 3 .爐具:看你喜歡用油爐還是氣爐,油爐省錢,氣爐費錢,氣爐都是一次性的氣罐 ,油爐穩定性相對氣爐沒這么穩定,不過基本上不會出現什麼大的危險,只要使用得當 油爐和氣爐都分「分體式」「一體式」分體式離火源有一定距離,比較安全,一體式離燃燒點近,相對危險,喜歡用油爐可以選購「BRS"(也叫兄弟)的,業內沒得說,氣爐還是選「火楓」的吧,得過13年金獎的品牌,(其中一個爐頭是現在全世界最輕最小燃燒得最充分的) 祝你玩得開心,花了10分鍾純手打
❸ 夜晚露營,戶外攝影,相機供電和照明怎樣解決
我們經常喜歡擺脫城市的喧嘩,來到窮山僻壤,或者為了享受夜晚繁星的美 好,記錄不一樣回的生活方式,答身邊的攝像機等電子設備也越來越多,在戶外,電源問題成為了我們的一大阻礙,導致不能隨心的來場戶外攝影之旅。電小二戶外電源為戶外攝影推出了戶外電源200,輕巧機身,大容量儲備電源,為攝影及照明設備,提供長時間的供電需求,有了電小二戶外電源,220V電流,大容量,匹配50W太陽能板,在戶外用電無憂。
❹ 露營照明選擇露營燈好還是戶外手電筒好
如果只在露營燈和手電筒兩個選擇,我個人習慣選擇戶外手電筒。因為我露營出行版時一般是低海拔權地區的兩日活動,為了減少負重和佔地我選擇帶一件照明設備。我覺得有時可能需要天黑以後行走,這時手電筒比較方便;扎營後我把手電筒吊在帳桿上也可當做露營燈;如果夜裡出去方便,手電筒就更方便了。當然頭燈也比露營燈實用
❺ led露營燈 五號電池 照明多久
★ 電池復容量÷燈的消耗電制流=時間 (與LED露營燈的功耗有關,另外還與電池容量有關)。
● 五號電池 有多種容量、多種類型,有高容量,有一般容量,有可充電的、也有一次性的,
● 一般容量的有500~600毫安小時,高容量的可達2000~3000毫安小時,容量相差5~6倍(有鹼性的和普通的)。容量大、燈功耗低,時間長。
● LED燈的功耗也有大有小。可以根據消耗電流推算時間的。
❻ 一個人去露營,應該准備哪些東西
露營裝備清單:
【宿營篇】
1.帳篷 季節上分三季帳、四季帳和高山帳,人數上分單人、雙人、三人、多人帳。春夏秋普通休閑露營活動選擇鋁桿三季雙人雙層帳即可;
2.睡袋 從外觀上分為信封式、木乃伊式,以及混合式睡袋,從填充材料上來分有羽絨、纖維棉、抓絨、普通化纖棉、普通棉布等類型。一般的七孔棉類木乃伊式睡袋即可滿足需求,根據自我對出行環境情況,選擇相應溫標的睡袋,建議購買一個低羽絨和一個0度以上的棉睡袋;
3.防潮墊 讓睡眠更有品質,材質上分為發泡防潮墊、充氣氣防潮墊、錫箔防潮墊、自充氣式防潮墊,各有優缺點,應根據需求選擇;
4.地席 保護帳篷底部免受損壞或弄臟,以及防止地面水汽上升;
【鞋服篇】
1.皮膚風衣 具備防風抗水以及良好的透氣性,夏秋出行必備
2.速乾衣褲 汗水可迅速轉移到衣服表面進而蒸發速干,褲管袖管可拆卸更佳
3.排汗內衣 淺色的內衣較不吸熱,適合熱天穿
4.沖鋒衣褲、軟殼沖鋒衣、抓絨衣、羽絨衣褲 冬天出行或者去高原地帶的保暖必備
5.徒步、登山鞋 耐磨防水,最好選擇中高幫
6.運動休閑鞋、運動涼鞋 視情況選擇
7.排汗襪或普通運動襪
【包類篇】
1. 45-80L大背包 長途出行,女生需要55L左右的,男生需要65L以上的;
2. 15-30L小背包 短途旅行或長途備用,有一定的背負;
3.腰包或挎包 存放隨身小東西用,最好是可放水壺的那種;
4.攝影包 根據個人需要,斜挎的比較方便取用鏡頭;
5.洗漱包 洗簌用品打包攜帶更方便
【照明篇】
1.頭燈 戶外露營照明裝備非常重要,頭燈比手電筒來的方便,可以讓你騰出雙手,還有夜間警示的作用;
2.營地燈 主要用於宿營時營地照明使用或在帳篷內照明使用。有可充電式、自發電式和電池式三種,選購時應考慮光照強度、照射范圍、耗電情況和防潮情況;
3.防風打火機和防水火柴 應急時做照明不錯;
【炊具篇】
1.爐具 在野外露營時,用爐具來烹煮要比營火更快速方便,且任何環境下皆可使用。市面上多為氣罐爐頭和油罐爐頭。油罐爐頭更適合高山雪域,常規情況選擇氣罐爐頭更佳;
2.燃料 如果不想把爐具當擺設,一定要記著帶上它;
3.套鍋 大、中、小三個鍋子套在一起,附有小碗、湯匙、茶杯等,高寒地區最好用吊式;
4.多功能刀 可配備一把類似瑞士軍刀的多功能刀,用途多多。
【水具篇】
1.水杯 主要包含可爐頭加熱的野營杯和大容量保溫或普通水杯,休閑露營選擇後兩者即可;
2.水袋 能夠及時多次少量補水,必要時還可以充當吊掛淋浴裝置;
3.戶外凈水器 比較專業,對生活質量要求高的長時間露營人士可配備。
【其他篇】
附屬物件:鐵鍬、登山杖、防水袋、背包雨罩、遮陽帽、頭巾、手套、小外掛、手機、GPS、指北針、求生哨、備用電池、小型望遠鏡、紙巾和洗刷等生活用品
隨身葯品:創可貼、雲南白葯、雙氧水、紗布、驅風油、抗生素片、退燒葯、止瀉葯、驅蚊葯、蛇葯、抗過敏葯等
備用食品:壓縮餅干、巧克力、牛肉乾、葡萄乾、能量棒等
❼ 戶外野營帶什麼照明燈具好呢
戶外野營帶方便攜帶的燈好一點,最好是體積不大,然後亮度又足夠亮的。
有這樣一款多功能的野營燈,它自帶磁鐵吸附功能,有三檔亮度可調,還有紅藍爆閃警示功能。內置2000毫安鋰電池,還可以雕刻自己的個性簽名哦。
第一檔:10%微光,可持續亮燈72小時
第二檔:50%柔光,可持續亮燈24小時
第三檔:100%亮光,可持續亮燈8小時
❽ 深圳一般去哪裡租那個露營的設備的比如帳篷、睡袋,、照明這些
海邊就有的租
❾ 去野外露營需要帶些什麼裝備
1、 徒步登山鞋(適應性強、耐磨、防水、最好是中高幫的,可保護腳踝)
2、 輕便運動休閑鞋(適合一般的郊遊活動,或開車時穿)
3、 運動涼鞋(可當拖鞋穿,夏天徒步也可直接穿)
4、 排汗襪子(最好是COOLMAX料的,配合GORE—TEX鞋穿,可排腳汗,冬天可防凍傷)
5、 普通運動襪(棉的、穿著舒服就行)
6、 雪套(在雪地或者泥濘路段很管用)
三、 帽子、手套、眼鏡
1、 遮陽帽(圓邊的、棒球帽式的、隨便喜好,能擋太陽就行)
2、 抓絨帽(主要是保暖)
3、 薄手套(主要為了活動方便,比如可以拍照等用處)
4、 厚手套(主要是保暖的功效)
5、 眼鏡(運動型的更好一點,主要功能是遮陽,也可以用來擺酷)
個人裝備用品:
一、 背包篇
1、 大背包(短途露營或者長途旅行的必備,以背著舒適且能承重為佳,45-80L不等)
2、 小背包(短途旅行或長途備用,有一定的背負,15-30L不等)
3、 腰包或挎包(長途出行時放隨身小東西用,最好是可放水壺的那種)
4、 攝影包(根據個人需要,斜挎的比較方便取用鏡頭)
二、 野營篇
1、 睡袋(長途宜帶體積小的羽絨睡袋,節省空間,還有就是根據季節的需要帶)
2、 睡袋內膽(長途旅行不露營的話,只要帶個防臟的抓絨或者棉的睡袋內膽就可以了)
3、 帳篷(普通露營的話,一般的防水抗風帳篷就可以了,長途遠行的話建議帶體積小的輕便的帳篷)
4、 帳篷地席(保護你的帳篷底面,免受磨損)
5、 防潮墊(普通的可以讓你隨時隨地可以坐下躺下,沖氣墊讓你更舒服,)
6、 鋁膜地席(攜帶輕巧方便,必要是時可以作為攝影的反光板)
三、 照明篇
1、 頭燈(可以讓你雙手騰出來,很方便)
2、 手電筒(作為備用的照明,還是比較可靠的)
3、 營燈(在營地用或者在帳篷內用,效果很好)
4、 熒光棒(有一定的作用,就是不要亂扔,不環保)
5、 防風打火機(用處不小,應急時做照明不錯)
6、 防水火柴(也是應急之用)
四、 炊具篇
1、 爐頭(讓你在野外可以吃到熱的東西)
2、 氣罐(配合爐頭使用,注意攜帶安全)
3、 套鍋(有灶台了,沒鍋可不行,燒飯、燒湯、煮麵、煎蛋都靠他了)
4、 小鋼杯(環保用品,喝什麼都可以,早上還可作為洗漱杯)
5、 燒烤爐(自駕車活動可以攜帶的腐化用品)
五、 水具篇
1、 戶外水壺(可以有效的防腐,顏色比較酷)
2、 軍用水壺(帶一個飯盒,這點比較實用)
3、 水袋(野外穿越時或自行車旅行時比較管用)
4、 保溫水壺(冬天出去,喝一口熱水是一種享受)
5、 凈水器(比較專業,對生活質量有要求的人士用)
6、 凈水葯片(攜帶方便,凈水效果一般,但可滿足要求)
六、 通訊篇
1、 手機(最常用的聯系方式、信號最關鍵、在野外經常沒用)
2、 對講機(團隊活動中很管用的裝備,前後呼應,在一定范圍內逛街也很實用)
3、 GPS(全球定位系統,專業的玩具,可以幫忙定位、定線路、防迷路)
4、 求生哨(攜帶方便,也可作為團隊聯系方法之一)
七、 其他篇
1、 登山帳(使用得好,可以節省20%左右的體力,還可做為獨腳架)
2、 洗漱包(用處不說了,井井有條而已)
3、 個人衛生(牙刷,肥皂,毛巾,牙膏,手紙,爽足粉,耳塞,防曬霜,唇膏,發熱貼,指甲鉗,凈水器葯品,個人葯品,)
4、 背包雨罩(不僅可以防水,長途的話,是防塵的理想工具)
5、 背包捆紮帶(可用於背包外掛物件的固定,必要時可連接做保護繩)
6、 地圖(無論是長途還是短途,都用得著的工具)
7、 小快掛(方便在背包上隨便掛取小物件、毛巾、帽子、垃圾袋等)
8、 指南針(野外辨別方向、或迷路後尋找方向的有用工具)
9、 軍刀(覺得男人身上都應該帶一把,小到削蘋果,大到砍數,都可以用)
10、 戶外手錶(可以測海拔、氣溫、氣壓、帶電子羅盤、記時和鬧鍾等功能)
11、 頭巾(即可擦汗,又可做圍脖擺酷、禦寒)
12、 防水袋(保護你的衣物,用品不濕,方便背包內的整理)
13、 證件袋(貼身放重要的證件或錢財)
14、 小型望遠鏡(增加你的視力所及范圍)
15、 針線包(萬一衣物壞了,縫縫補補總是要的)
16、 筆記本(記錄你旅行的心情或帳務的需要)
17、 備用電池及充電器(很多東西用得到電池)
18、 充氣枕(長途坐車或飛機時的理想伴侶)
19、 葯品(感冒葯、消炎葯、防曬霜、好得快、黃連素、止血綳帶、創可貼、維生素葯片、眼葯水、紅花油……根據個人的不同需要攜帶)
20、 備用食品(壓縮餅干、巧克力、牛肉乾、葡萄乾、能量棒……)
❿ 第一次自駕游,想問下出去都要帶什麼東西啊
1、三證一卡
除了帶足鈔票外,別忘了帶駕駛證、行駛證、身份證、保險卡,如果是長途旅行,三證是缺一不可的。還要注意以上證件是否都已審驗了。此外有些地方查車時要查養路費和車輛購置稅證,有備無患。
2、隨車工具
千斤頂、輪胎扳手、一字和十字改錐、手鉗、至少一把死扳手(根據自己車的情況配)、一隻活動扳手、一根5米的拉力不低於1500公斤的牽引繩、一個工作燈(手電筒也行)。
3、地圖、GPS
地圖和GPS導航儀是駕車旅行不可少的東西。地圖的出版永遠趕不上道路的建設。
4、生活用品
飽帶干糧,熱帶衣。冷暖無常所以必備的衣物是不可少的,除了隨身用於洗換的衣物外,根據季節的不同,要適當的帶一些,防寒、防風、防雨的衣物。
應急葯箱:創可貼、雲南白葯、綳帶、醫用膠布、體溫計、退燒葯。
(10)戶外露營照明擴展閱讀
自駕游注意事項
1、不一定住第一家看到的旅店,多走幾家看看價格/房間比。很多便宜的條件也不錯。或許還能找到開業打五折的。
2、在出行前須檢查車輛是第一的,在進行自駕游的時候最好是多邀請幾輛車,同路而行,彼此有所照應。在出發前必須對車輛進行全面的檢查,確保車輛處於最佳狀態。每天的行程結束後也要對車輛進行簡單的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車上還應准備好修理汽車的常用工具,做到萬無一失
3、及時了解路況信息,駕車出行前,一定要提前掌握路況信息。如果覺得電視、廣播提供的信息還不夠及時可選擇電話的方式詢問氣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