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霧山夜景
① 青島哪裡的夜景最美
晚些時候的東海路方鴻抄賤 青島夜景最美麗的地方有兩個, 第一個,沒有大霧的天氣里,爬山浮山之巔,坐看香港路燈火輝煌蜿蜒曲折萬家燈火。 第二個,最靠里的海邊,從那裡眺望青島,所謂回眸滄海,夜色,大海,昏暗的路燈蜿蜒於海面。 楊--lovage 弱弱的說。。。我屋裡。。。嗯。。。哈哈哈[已注銷] 華陽路,那裡湖面總是澄清,那裡護士總是誘惑,那裡美女不穿內衣,198的套餐包你滿意。。。。
② 美國東部旅遊景點都是有哪些尼加拉瀑布是在東部嗎
自由女神像
自由女神像,作為美國象徵,位於美國紐約市曼哈頓以西的一個小島--自由島上。年,它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白宮
7月4日是美國的國慶。自從1800年以來,有43位美國總統先後在這里住過,「白宮」是美國歷史的見證物。
五角大樓
五角大樓,是美國國防部所在地。從空中俯瞰,這座建築成正五邊形,故名「五角大樓」。
林肯紀念堂
林肯紀念堂是華盛頓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紀念堂氣氛庄嚴,鼓舞人心,每天更有不少遊客和學生乘車來此參觀。
天寧島
天寧島,洋溢著無限的太平洋熱帶風情,島上終年陽光普照,每天晨曦落日之時,柔逸的陽光撫慰著遼闊安靜的海洋。
塞班島
塞班島位於北瑪利安納群島東濱—太平洋﹐西臨—菲律賓海。行程中與天寧島一起遊玩。
黃石公園
黃石公園原是印地安人的狩獵區,公元1807年,隨著路易絲與克拉克 探險隊的遠征及第一位進入黃石公園的 ... 。
鹽湖城
美國人也挺摳:鹽湖城四大怪
西雅圖
是一座不可思議的城市,擁有古老的冰川,活躍的火山和終年積雪的山峰,也擁有海洋,湖泊,溫暖的港灣和運河。
波士頓
在美國人的心目中,波士頓是個既年輕又古老的城市。在城內林立的高樓間,不時能見到幾座有關美國獨立的建築。
芝加哥
芝加哥系美國第二大都市,也有人稱之為「美國的超級市場」,市內到處是在建築史上佔一席地位的奇麗建築物。
好萊塢
坐落在美國西海岸的洛杉礬市西部好萊塢是美國電影藝術工業的中心.
珍珠港
就是那個被小日本人炸過一次的珍珠港!
費城
全稱是費拉德爾菲亞。美國獨立戰爭期間,費城是美國革命的發祥地,許多具有歷史意義的事件都發生在這里。
夏威夷
夏威夷,遠處碧海藍天,白雲悠悠,近處椰林婆娑,金黃的沙灘,滔滔的白浪,令人感到無限的心曠神怡。
洛杉磯
說洛杉磯是個偉大城市大概不會有人跟你爭辯,這個有世界娛樂之都的美國第二大城對世界流行的影響力無可匹敵。
舊金山
舊金山又名三藩市,位於加州海岸一個狹長半島的尖端,東臨舊金山灣,西濱太平洋,北隔金門海峽和對岸的半島相望。
紐約
紐約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美國最大的金融、商業、貿易和文化中心。是世界最大的都市區之一;人口1680萬。
華盛頓
華盛頓是美國的首都,也是全世界政治的重心。在這個城市裡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會影響到整個世界。
拉斯維加斯
拉斯維加斯原本只是到加州路上的一個綠洲,周圍則是一望無盡的沙漠。是世界有名的「賭城」。
我也去過美國,青年旅行社總社高端商務旅遊部安排的美國旅遊,非常專業,給我印象很深!簽證也非常棒!他們的網址好像是「高端游」的拼音加點卡姆
③ 介紹香港的山,100字以下百度
大帽山
又名大霧山。位於新界大埔、錦田之南,荃灣之北。該山因其形狀像一頂大帽而得名。其山脈絡綿延,呈東北至西南走向。主峰海拔957米,為香港境內第一高山。據《新安縣志》載:「大帽山在城東五十里,形如大帽,由梧桐山迤邐,南旋西折,高200丈,為五都之鎮,上有石塔,多產茶。」該山雖高,但山勢並不險峻,也沒有樹林和岩石,山上人煙稀少,辟有城門郊野公園、大欖郊野公園和一個自然保護區。從大埔、錦田和荃灣三方,均有山路可上山。
鳳凰山
位於香港大嶼山島南部,在塘福與昂坪之間。山高934米,是僅次於大帽山的香港第二高山。外人稱大嶼山島為「爛頭島」,因此,島上的主峰也稱為爛頭峰。據《新安縣志》載:「鳳凰山在大奚山障內,雙峰插霄,形如風閣,與杯渡山對峙。」鳳凰山頂生長一種草葯,名「紫貝天葵」,是消暑解渴的妙品,舊稱鳳凰茶。山脊兩旁為野杜鵑花,尤以白杜鵑為多。
大東山
又名大洞山。位於香港大嶼山島南,鳳凰山的東邊。為該島第二高山,為全港第三高山,主峰高869米。大東山為鳳凰山的支脈,在兩山之間,有一個馬蹄鐵形的大高原,面對東涌,偏向大嶼山西北,高出海面1000米,這就是著名的昂平。大嶼山的許多庵堂寺院,都集中在這個高原上。大東山上有很多小型別墅,俱為外國人的產業,山上還有引導山水築成的游泳池。從梅窩和東涌都有路徑可以上山。
馬鞍山
位於新界沙田東北,西貢的西北,一邊面臨潮水灣和吐露港。該山有南北兩峰,中隔一深山坳,其形狀如馬鞍,故得名。馬鞍山高703米,為香港第四高山。南峰為主峰,稱馬頭頂,西南山峰稱駝背峰,極東之山峰稱金字塔峰。馬鞍山有礦藏;從前有鐵礦,近年發現有鎢礦。該山還以產杜鵑花出名。
八仙嶺
位於大埔東北,橫亘於吐露港與噪林鳥小港之間,東面是馬土灣,山腳下有新娘潭,為新界名勝之一。八仙嶺是由8個起伏的山頭相聯而成,故得名。山脈自東向西,逐漸高起,除了8個聯在一起的山峰外,西北邊盡頭有一山峰,高701米,其餘8個山峰均在600米以下。該山山腰,草木茂盛,尤多竹蘭。其山勢,南邊峻峭,北邊則山勢緩緩傾斜,形成許多林木茂盛的山谷和草原。
針山
位於荃灣區,城門水壙東。海拔523米,頂端針狀,故名。該山山勢陡峭尖削,南可俯瞰城門水庫、金山,北可遠眺草山、大埔墟。青山位於新界青山道西端,楊小坑村南面,下臨屯門灣,與大嶼山隔海相望。山高583米,遠望形似一座城堡,英人故稱為堡壘山。青山的名字很多,原俗稱羊坑山;劉宋時稱杯渡山,以杯渡禪師居此而得名;唐代稱屯門山,以山下的屯門灣和屯門港得名;五代南漢則敕封屯門山為瑞應山。該山是一座典型中國風貌的名山,山勢高聳峻拔,山上有著名的青山禪院,又有多處高僧名人的遺跡。半山中多松樹林及杜鵑花。
扯旗山
舊名硬頭山,古稱香爐峰,又稱太平山,英人則稱維多利亞峰。位於港島西北部,中環之西南。該山高552米,為港島最高峰,在全港則名列第十一位.據傳嘉慶年間海盜據港島為巢時,在山下設東西營盤,並利用該峰作瞭望台,看見海上有商船經過,就用旗號通知山下營寨,出動船隻去截劫,故稱扯旗山。該山過去為西人的高級住宅區,現仍保持有許多歐式建築的小別墅。該山風光秀麗,登其山觀賞海港夜景,為香港之一絕。香江八景中,「旗山星火」列為首景。山頂辟有山頂公園、山麓辟有薄扶林郊野公園,山上以吊鍾花多為特色。有登山纜車直達山頂。
獅子山
位於九龍市區近郊,為新界與九龍的屏障。該山高533米,山不高卻很有名,《新安縣志》中稱其為虎頭山,或稱獅子頭。「虎頭山在官富九龍寨之北,亦名獅子頭,怪石嵯峨,壁立插天,其下凹路,險峻難行。」構成獅頭形的獅子山頂部分,全是岩石構成;獅胸下南面有一峭壁,山頂的岩石構成一塊平整桌面,站在上面可俯瞰九龍全境。從九龍城衙、九龍塘及黃大仙等處均有路可上山。
煙墩山
又名燕檀山。西名Beacon Hill,有些地圖上則譯之為比干山、筆架山。位於九龍市區近郊,與獅子山緊密相連,中有九龍坳隔斷。該山高501米,山頂渾圓如山丘,山勢平緩,有現成路可達山頂。該山山底之大山洞,辟為九廣鐵路最長的山洞隧道,長420米,火車穿行此洞約需三四分鍾。傳說該山頂1日置煙墩以傳遞風訊,燒煙則表示季候風起,船隻即可啟錨遠航。
飛鵝山
又稱赤綱嶺、赤望山、插望山、金鍾山等。位於九龍牛頭角之東北。該山海拔602米,是屏立於九龍半島群山中的最高山峰。該山形如金鍾,山腰有飛鵝嶺道環匝一周,沿途曠地寬敞。登山峰最高處,九龍半島以東迄鯉魚門一帶風光,俱在眼下。
渣甸山
本名爛泥山。因其西麓建有渣甸公司創辦人的別墅而得名。位於港島中部大坑區之南。東、南、西三面依次分布著大小馬山、紫羅蘭山及聶高臣山,山形狹長,主峰位於北部,海拔433米。由主峰向南傾斜,直降至黃泥涌水塘,北坡則跨引水道及金督馳馬道而下至山麓。過去山體裸露風化,近十幾年來廣植樹木,面貌大為改觀。
金馬倫山
本名蜈蚣嶺。英人以紀念德輔港督任前的署理港督、駐港英軍司令金馬倫(M.G.Cameron)少將而命名。位於港島灣仔市區之南。山勢一列平走,與歌賦山隔灣仔峽及馬已仙峽相望,而與聶高臣山隔中峽對峙,山形如「T」字,橫劃居北直劃南指黃竹坑,南脊較高,主峰居其上,海拔439米。由主峰向南有巨石堆,然後山勢平緩折向西南;北脊高400米,遍布豐草矮樹,西首下鄰灣仔峽,東首斜下中峽。主峰建有測量墩。
九徑山
又稱九經山。位於新界西南部青山灣東岸,與青山隔海相對。《新安縣志》卷中稱:「九經山,在縣南四十里,下臨屯門澳。」該山山勢平緩,風化程度很大。山勢南高北低,主峰海拔507米。由主峰向北分為三條山脊,向東分出—條山脊;北行山脊之間形成兩個大坑谷,近年築壩為塘,分別為老虎坑水塘及丹桂坑水塘。東北山脊延綿至丹桂村,構成元朗區黃泥墩平原的西臂。明正德十六年(1521),廣東海道副使汪鉉率軍在此殲滅葡萄牙人。
筆架山
又名柏架山、駝峰。位於港島東區筲箕灣之南。海拔531米,為港島第二高山。有北,南、東三峰,形如筆架。三峰中以南峰最高,有53l米,面積也最大,北峰次之,為527米,東峰520米。北東兩峰山勢峻拔,南峰則較平緩。山勢南行,連綿起伏,至大潭水塘上方降至260米,余勢再東折,止於風門坳上,北、西、東三坡均陡,尤以東坡為最,直瀉柴灣。北峰因其位置偏北,港島及九龍兩岸景物,可一覽而盡。山上建有雷達站和測量墩。
觀音山
位於新界大帽山西北坡。高549米,山峰怪石嶙峋,岩塊黝黑,十分雄奇。整個山形有如觀音坐蓮,山前又有18個丘陵羅列,人稱「十八羅漢拜觀音」。除東南方上接大帽山主峰外,餘三面傾斜而下,較為平緩。現坡地多為嘉道理農場辟為草坪。
西高山
又名炮台山。位於港島西部扯旗山西南,山高493米。該山遍布明壘暗堡,其中央為一大草坪。此處遠眺港南離島景色最佳。與扯旗山之間,有著名的張保仔古道相連。
鶴咀山
位於港島南部石澳以南。該山形狀渾圓,最高峰位於山的正中,海拔326米。山頂—帶已辟為香港電訊公司的電台和收發站。
歌賦山
位於港島中區。西北與扯旗山相接,西南與馬己仙峽相連。該山以紀念英國陸軍中將歌賦(Gough)而得名。山高479米,為港島第四高山。
摩利臣山
位於港島中部跑馬地南。原名飛鵝嶺,原從今日海軍醫院山,銜接摩利臣山,直至鵝頸橋一帶,地形似鵝,摩利臣山是鵝身,故稱飛鵝嶺。該山當年樹木蔥蘢,為港島勝地。後爆石開山,使山形逐漸消失,剩下南面一部分為聶高信山。摩利臣山則以紀念著名傳教士馬禮遜而得名,馬禮遜教育會曾設於該山。
④ 請問去吉林長白山旅遊需要注意些什麼。
建議方便實惠的就是在當地包一個當地團 既然主要落腳點在吉林市那麼吉林市得一些旅行社都可以列入參考范圍,吉林市信譽很好的旅行社有霧凇旅行社(吉林省最好的)還有專業做長白山業務的長白山旅行社,本人剛剛隨長白山旅行社進行了一次長白山之旅,兩日游438三日游498元,三日比兩日多在慶鈴住一宿多品嘗一次慶嶺活魚,個人認為如果單純去長白山包2日團足夠,如果自己去得話駕車路途不方便期間還有修路的一段土路,油費過路費也不少,而且路線很麻煩,到了長白山一律要乘坐長白山景區的環保車68元每個人,門票100元每個人,必游景點天池80元越野車費用,峽谷浮石林50元每人,冰水泉50元每人,而且長白山腳下就一個下榻的酒店長白山大酒店,這個酒店如果沒有旅遊團是訂不到房間的,如果 不住這里就需要住二道白河鎮上的旅店,早上去長白山腳下需要40分鍾車程,對於休息和起早搶票都不是很有利,如果自己進入景區各個景點的位置您不會很清楚,景區地圖和景區旅遊車得方位標注不是很明顯,所以如果您自己去得話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游覽到所有的景區景點,也沒有導游給您講解
而且算一下費用,來往車費油費車輛損耗就得至少150多塊,在那邊大門票100元,環保車68元,三天住宿標准間獨立衛浴一天至少50一人三天150,吃飯算一頓飯一個人20元三天就得180元所以自己去至少648元,而且還都得自己去找食宿的地方,所以本人強烈建議您和您的家人在吉林當地報團去很實惠很方便,食宿都是3星級標準的,強烈說明我不是旅遊社的,長白山旅行社不錯,有個姓閻的導游很好,人很隨和很善良,漂流如果您喜歡可以玩一玩,但是老人和孩子一定要照顧好,有的激流很危險,我們今天很幸運,上山頂一點霧都沒有,看到了天池的全貌非常非常漂亮,很藍很藍的,但是一會就有霧了,反正看天池要碰運氣,建議不要走西坡因為西坡想看天池沒有車必須要走1000多個台階,這樣對老人和小孩都不方便,北坡80元坐越野車直接到山頂,還可以花5塊錢看望遠鏡能看到北朝鮮得哨所和漁船,挺有意思的。長白山上保護的很好垂直景觀很明顯,很有觀賞價值,綠淵潭也很漂亮,地下原始森林也很好。一定要帶上雨傘或者雨衣,因為山區氣候很變幻莫測的一會下雨一會晴朗的,煮雞蛋建議不要吃了,他們商家包一個溫泉口每年要220萬,他們哪有那麼多時間去用溫泉煮雞蛋都是煮熟了用溫泉水泡一泡就算了 不要買不要上當,如果您是在要自己駕車去的話,可以從吉林市龍潭山腳下走過,去蛟河,然後上蛟河通往敦化的高速公路,經歷兩個服務區就出了高速,然後走一段土路進入延邊自治州,前往二道白河鎮,到當地再打聽去長白山得路人人都知道的,然後下榻到二道白河,強烈建議去長白山一定要起早,晚了您帶老人和孩子買門票都費勁的排隊好長好長,總體建議還是直接報個旅遊團方便實惠。葯品要帶一點點山區蟲子不少,咬到了擦一點花露水,如果樹枝劃破了擦一點碘酊都可以,胃葯要帶一點因為您南方人也許不適應東北的飲食所以這個有必要帶上,山頂在這個季節已經不是很冷了,根本用不著羽絨服的,我今天和我同學都是穿半截袖上去的感覺涼爽但是不冷,最多批個長袖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您再參考一下別人的意見,相信您會喜歡這座山,您也會喜歡東北,喜歡吉林市,我是吉林市人 呵呵 ,預祝您旅遊愉快!
⑤ 香港有什麼山可以爬啊
太多了,太平山都可以爬呦,香港到處都有山爬,你要是時間富裕,上網搜回一下就知道了。答
方便和有名的有:
獅子山,
大嶼山,
馬鞍山,
城門水庫(爬過山才能見到),
浪茄灣(是一處很漂亮的海灣,也是在兩座山之間,好像從大浦那邊叫麥理浩徑那邊過去,我當時跟一群朋友們爬了8個小時才翻出來,海灣邊上是一處基督教戒毒所,要慎重,不是指戒毒所可怕,而是爬山累死了,可想而知為什麼戒毒所建在那兒了,吸毒人員出不來呀)。
不過記住,在大雨天不要爬山,以免山體滑坡和雷電擊到,晚上也不要爬山,以免迷路或遇到壞人和蛇。
⑥ 綿陽三江桃花島夜景的作文怎麼寫
我常常聽奶奶說,復以前制家鄉的景色優美極了。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河水清澈見底,人們生活得無憂無慮。現在,這樣的情景只有在夢里才能看見了。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不斷提高,家鄉開始建起了一些木材加工廠和其它的工廠。人們開始亂砍樹木,空氣不在清新了,天空也不湛藍了,好像有一層大霧似的。山上的樹木越來越少,光禿禿的像一把把掃帚。若是颳起一陣狂風的話,一定會飛塵白土的,那些塑料袋好像是風的一個個玩具,風吹到哪邊,塑料袋就飛嘲哪邊。要是你不小心的話,沙子就會跑到你的眼睛裡玩耍。
說到水問題可就更多了,為什麼我們現在的小溪里沒有小魚?溝里沒有了小草?為什麼河水不在清澈?這都是工廠惹的禍。因為工廠排出的污水流到了小溪中使溪水變得混濁,不再清澈,然而污水是有毒的液體,魚兒吃了也被毒死了。沒有魚兒的陪伴,小溪是孤單的。
我們國家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如果每個人都能明白這樣的一個道理「破壞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殺行為」的話,我們的生活的家園一定會變得更加美麗。所以我們要呼籲大家一起來保護環境,保衛我們共同的家園!
⑦ 用數碼相機拍照,人物,風景,夜景應怎麼拍比如各種模式的相片的感光度,曝光時間等等如何設置
首先回答二樓的仁兄: 虛化的背景不一定要用長焦,雖然長焦可以,但是一般的消費型數碼長焦的畢竟不是很多,真的想要拍出虛化的背景你為啥不用單反呢,豈不是更好?!
再次著重回答樓主的提問:
我也是一名普通的相機使用者,就我自己的使用感覺來說,買一相機首先不是先拿來左拍右拍,而是一定要熟悉相機的各個性能及功能范圍,你才會進一步掌握拍攝的要領和技巧(如樓上所說的,沒有長焦,我也可以拍出虛化的效果來,焦距和光圈才是主要的因素)
如果你的相機很一般很一般,那就不要對拍攝效果講究太多了。畢竟硬體條件有限。
不同的場景下的拍攝要點我簡單羅列如下:
1.如何拍人象:
首先,要用到長焦,3--4 倍的長焦非常適合拍人像,廣角端會使得人像有些變形,不好看,超過 4 倍甚至更長焦會使得人臉過於扁平,不夠生動。
其次,光圈優先,選擇大光圈,大光圈可以使得快門變快,減少晃動,並且使得背景盡可能的虛化。
最好選擇點測光,對人臉點測光,並使用曝光鎖定。因為其他測光方式容易受到衣服顏色的影響,使得人臉曝光不正常。
最後,構圖。人像最好佔到 1/3-1/2,並且臉部在上方 1/3 處(從下看是 0.618 處)。這樣拍出的人像片就會生動,有視覺的沖擊力,讓人看著好看。
2.如果將背景虛化
消費類數碼相機對於背景的虛化都做的不是特別理想。不過,我們在現有的條件下,仍然可以有所為。
首先光圈優先,光圈調整到最大(即 F 後面的數值最小,比如 F2.8);焦距調大,越大虛化越好;安排前景的人或物離的背景遠一些,越遠虛化越好;如果以上仍然不理想,可以通過後期處理的方法做的直到滿意,在 PS 中點選背景,然後用模糊濾鏡設定參數處理就行了。
現在背景虛化最好的 ps 技術是這樣的,用 knock out 濾鏡扣圖,然後背景虛化用模糊鏡頭,效果逼真,據說相當於單反鏡頭。
3.如果拍攝夜景
首先我不了解你的相機是什麼品牌的,主要的是如果在傍晚或是陰天的時候,數碼一般都會有陰天拍攝這一模式,在此模式下還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在拍攝時候掌握好「白平衡」,關於這點如何掌握還要靠你去多多的嘗試,因為不同的天氣是不一樣的,我這里也不是很好給你講明白。
至於晚上拍攝,也是要調到相應的模式下拍攝,但是手動拍攝還是最主要的,大多數情況下的閃光燈還是不要開,因為近距離的爆光會使背景變的暗淡。加大光圈 減小快門速度 會使你的夜景照得漂亮。夜景拍攝結合我下面說的爆光補償做下參考、
4.談下爆光及爆光補償
曝光補償怎麼應用呢?
總起來講,是白加黑減,白的環境下,測光有偏低的狀況,需要增加,反之亦然。
a、拍攝環境比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閃光燈無法起作用時,可對曝光進行補償,適當增加曝光量。
b、被拍攝的白色物體在照片里看起來是灰色或不夠白的時候,要增加曝光量,簡單的說就是「越白越加」,這似乎與曝光的基本原則和習慣是背道而馳的,其實不然,這是因為相機的測光往往以中心的主體為偏重,白色的主體會讓相機誤以為很環境很明亮,因而曝光不足,這也是多數初學者易犯的通病。
c、當你在一個很亮的背景前拍攝的時候,比如向陽的窗戶前,逆光的景物等要增加曝光量或使用閃光燈。
d、當你在海灘、雪地、陽光充足或一個白色背景前,拍攝人物的時候,要增加曝光量並使用閃光燈,否則主體反而偏暗。
e、拍攝雪景的時候,背景光線被雪反射得特別強,相機的測光偏差特別大,此時要增加曝光量,否則白雪將變成灰色。
f、拍攝黑色的物體,在照片里看和色變色發灰的時候,應該減小曝光量,使黑色更純。
g、當你在一個黑色背景前拍攝的時候,也需要降低一點曝光量以免主體曝光過度。
(夜景拍攝需要通過加大曝光補償來獲得足夠的曝光量)
h、夜景拍攝,應該關閉閃光燈,提高曝光值,靠延長相機的曝光時間來取得燈火輝煌的效果,這一點對於沒有手動調整模式的自動型數碼相機特別重要。很多使用數碼相機的人感覺夜景拍攝能力很差,其實沒有正確使用相機的曝光方法是重要原因之一。
i、陰天和大霧的時候,環境仍然是明亮的,但是實際物體的照度明顯不足,如果不加曝光補償則可能造成照片昏暗,適當的曝光補償,加 0.3 到 0.7 可以使得景物亮度更加自然。
j、在某些藝術攝影中,比如拍攝高調的照片,要增加曝光補償,形成大對比度的照片,更好地表現作者的拍攝意圖。同樣的,在某些時候,需要刻意降低照片亮度的,就應降低曝光補償。
善於應用、合理使用曝光補償,可以大大改善你的攝影作品的成功率,拍出畫面清晰,亮度合適,觀看舒適的照片,提高拍攝質量。
5.關於ISO及快門和光圈
ISO值不一定是越大越好,我一般都會選擇自動,因為會有爆光補償,所以我不會調太高,確實需要的話我一般都會調到400,最大也不會過800. 當然不同的ISO值會有不同的效果。照相很有意思,值得你去細細體味,所以多拍,前期不要希望自己會拍出什麼好的照片來,反復練習才是唯一通道。
快門和光圈是分不開的,二者的組合值是一定的,但是不同的組合方式照出來的效果截然不同。還是多看看參考相處的數據。例如拍攝景物一定是光圈小,快門大;拍攝運動的物體則是快門小,光圈大.
照相絕對是門藝術,需要你去多花功夫的,我目前也在練習,以上說得一點自己心得體會希望對你有點的幫助。
⑧ 荃灣區的地理環境
1981至1985年期間,荃灣區議會的管轄范圍包括整個荃灣新市鎮(荃灣、葵涌及青衣),東至金山郊野公園西面界線,南至荔景山路九華徑及荔景台,西至青龍頭嘉龍村,北至大帽山郊野公園近荃錦坳和城門郊野公園近鉛鑛凹,而馬灣和大嶼山東北部也是荃灣區的范圍。
隨著新市鎮發展而令荃灣區人口不斷增加,政府為了減輕區會資源分配的負擔,重新劃分地方行政區,在1985年4月1日成立「葵涌及青衣區議會」(1988年4月1日改稱「葵青區議會」),集中服務葵涌及青衣居民。荃灣區重新劃界,東面以和宜合道、城門道、青山公路及德士古道為界,南面以汀九海岸線和馬灣海峽為界,西面仍以青龍頭嘉龍村為界,北面仍以大帽山郊野公園近荃錦坳和城門郊野公園近鉛鑛凹為界,馬灣及大嶼山東北部仍歸屬荃灣區。全區總面積約60.01平方公里(現時數字)。 位於新界荃灣的大帽山又名大霧山,為香港第一高峰海拔959米,因形狀象大帽而得名,環在四周的是佔地1440公頃的大帽山郊野公園,是登山遠足的理想地點,山頂在嚴寒時會有結霜現象。在山頂上可以俯瞰新界和港島。景色非常迷人,晚上更是看世界聞名的香港夜景的絕佳地方。
大帽山是登山愛好者的樂園,園內小徑縱橫,有麥理浩徑、大埔郊遊徑、城門郊野公園林地小徑、大埔滘自然護理區三色林徑等,還有草山北坡與松仔園、鉛礦坳、扶輪公園等郊遊點以及專供郊遊者燒烤的場所。 城門水塘
又稱銀禧水塘。位於新界沙田西北。1923年開始興建,由荃灣至蘋果坳闊16英尺長1.92英里的水道於1925年完成。至由城門河引水入塘的堤壩,長達6,000英尺的臨時水坑,長達2,900英尺的北堤,長達2,000英尺的南堤,長達2,160英尺通過走私橋的北山洞,以及長4,689英尺通過金山的南山洞,於1926年間先後完成。至1936年才完成全部工程,歷時13年。儲水量30億加侖。
大欖涌水塘
位於新界屯門與荃灣之間。該水塘於二次世界大戰前即計劃建設,由於戰爭影響,拖至1951年才開始動工。水塘建築工程宏偉,耗資共達1.25億元。水塘隧道共分三段:第一段由大欖涌通至深井,長達10,720英尺;第二段在深井山邊,長達1,600英尺;第三段由深井山邊至汀九,長達13,900英尺。水塘主壩長1,000餘英尺,高200英尺,厚153英尺,還有副壩3道,堤壩全長9,000餘英尺。至1957年3月全部完工,儲水量達45億加侖。 荃灣位於新界西部,近來急速的發展使荃灣成為新界西部的交通樞紐,更是進出機場的門框。每當旅客從機場進入市區,宏偉的青馬大橋和汀九大橋必會令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荃灣區主要交通幹道有荃灣路、青山公路(荃灣段) 、城門隧道、象鼻山路、青馬大橋、汲水門橋、汀九橋。
荃灣路(舊稱荃灣支路)是香港5號干線的一部份,位於新界荃灣,連接位於葵涌道及屯門公路。全線為三線雙程分隔道路,為一條高架道路,限速每小時70公里。荃灣路沿海繞過荃灣市中心,連接屯門公路的出口。荃灣路沿途有3個分層道路交匯處,分別為葵青交匯處(往青衣大橋及葵芳興芳路)、荃青交匯處(往青衣北橋及德士古道)和海興交匯處(往荃灣新市鎮中心)。
青馬大橋是青嶼干線的一部分,連接青衣島與馬灣島,是目前通往赤鱲角機場的必經之路。汲水門大橋是青嶼干線的一部分,連接馬灣島與大嶼山。它是通往赤鱲角機場的必經之路。汀九橋連接青衣及汀九,是3號干線(元朗-西營盤)的一部分。
公共交通上,荃灣地鐵有荃灣線、東涌線、迪士尼線、九廣西鐵。
地鐵荃灣線(Tsuen Wan Line),香港地鐵營運的6條路線之一,由香港島途經九龍西部,連接到新界南區的荃灣。1982年5月10日通車,因總站設於荃灣而得名。截至2004年,荃灣線共有16個車站,當中有8個為轉車站,荃灣站、葵興站、葵芳站、荔景站4個車站為架空或地面車站。荃灣線在路線圖中以紅色代表。
荃灣線是1967年最初計劃香港地下鐵路的4條路線之一,其初期規劃與後期落成興建時的設計大為不同。特別在於車站名稱,及位於新界地區的車站建設。當初計劃的時候,本來打算在現今荃灣站的西面,興建一個「荃灣西站」作為終點站,以便接駁未來的九廣西鐵。但車站並不是建於填海土地上,而是打算建於山谷之上。除此之外,荃灣站至荔景站一段最初的設計是建於地底,並非如現在建於高架橋之上。
荃灣線的興建於1975年獲批准後隨即動工。縱然位於九龍彌敦道的一段已經於1979年建成並開始運作,荃灣站至深水埗站一段要到1982年5月10日才正式投入服務。不過,所有位於深水埗區的車站(深水埗站、長沙灣站、荔枝角站及美孚站)須於荃灣線通車後1個星期才開啟使用。
另外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最少有8個車站的名稱,跟最初計劃的名稱均有出入。中環站、油麻地站和旺角站本來的英文名稱,最初是以車站所在的街道而命名的。分別是遮打道、窩打老道和亞皆老街。但後來三個車站的名稱,均用所在地區命名。此外,旺角站本來是計劃建於比現時更北的位置,取代現有的太子站。而深水埗站則會建於比現時較南方的位置。
美孚站本來是叫「荔枝角站」;而荔枝角站則叫做「長沙灣站」;長沙灣站應該是叫「蘇屋」的。而位於荃灣區的葵芳站本來是叫「垃圾灣站」的。因為車站本來是定位於較現時南的位置,靠近一個已廢用的堆填區。而另一個車站,葵興站,本來是被命名為「葵涌站」的。
最終,葵芳站、葵興站、荔枝角站及長沙灣站四個車站,均於通車前更改為現時的名稱。而美孚站則由「荔枝角站」改名為「荔灣站」。其餘車站的中文名稱也於開幕前全部更改。「荔灣站」最終於1985年命名為現時的「美孚站」。
東涌線轉車站,當東涌線正式落實興建時,地鐵明白需要在荃灣線興建轉車站。否則,乘客就要坐畢全程,到達位於香港島的香港站才可以轉換到其他路線。地鐵選擇了荔景站作為轉車站,於是荃灣線北行路軌經過重新鋪排,以便騰出空間建造一個可供轉乘東涌線的月台。有趣的是,新月台於1997年正式啟用,竟較東涌線在後一年才投入服務。 荃灣是香港首個新市鎮,九龍半島的地鐵在太子站分為東、西兩線,西路線的終點就是荃灣。該街道在地鐵站的北端與南端差異很大,北面車站附近是大山,樓房很少,山中有佛教寺院,建有白鐵皮的小屋。東北面是香港式的高層住宅樓,南面是商店街。該鎮不太大,有遊船及香港第一吞吐量的集裝箱碼頭,一直延伸到東部的葵涌。另外,隔著海灣,西部有重工業的島嶼青衣島。近來急速的發展使荃灣成為新界西部的交通樞紐,更是進出機場的門框,每當旅客從機場進入市區,宏偉的青馬大橋和汀九大橋必會令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除了近年不斷落成的私人屋苑和商業大廈外,區內也保留了不少具有地區特色的建築物,如位於荃灣地鐵站旁的三棟屋博物館和馬灣島上的「九龍關」,可讓遊人一睹昔日農村時期的遺跡。此外,荃灣區更是著名廟宇林立之地,圓玄學院,西方寺及竹林襌院均是善心信眾參拜之地,遊人善信每天絡繹不絕。
遊人還可以在深井品嘗美食外,然後漫步於鄰近沙灘,細聽浪濤聲,欣賞荃灣恬靜的一面。喜愛冒險的人士可選擇前往大帽山郊野公園遠足,於山頂上俯瞰荃灣和九龍的迷人景色。另外,從荃灣站有前往屯門、元朗、錦田、新界等西部方向的公汽,這里是前往這些街道的重要的交通樞紐。站前有叫做南豐中心的購物中心及眾多餐館,適合途中休息、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