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遗址二手房
㈠ 商代遗址是什么年代
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中。 在郑州市区内遗址位。面积25平方公里,1950年秋发现。它是早于“安阳殷墟”的商代前期城市遗址,目前仍存在着一座周长为7公里的商代城墙。商城近似长方形,北城墙长约1692米,西墙长约1700米,南墙和东墙长度均为1870米,周长近7公里。城墙底宽20米左右,顶宽5米多,其高度复原后约10米。以全部的城墙长、宽、高计算,郑州商城约用夯土量为87万立方米,夯前挖土量约174万立方米。
郑州商城内中部偏东和东北部一带,约占郑州商城1/6左右的范围内,遗存有各类高低不平的夯土台基,台基排列不甚规整,但靠近东北隅的较密,而西南部则较为稀疏,其中东北隅就先后发现了20多处商代夯土建筑基址,大的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小的仅100多平方米。有的夯土基面上还保存着柱子洞、柱基槽和石柱础,表明这里是商代的宫殿区。中部偏南处,发现一处商代夯土建筑基址,应是奴隶主居住的地方。在城区内还发现一些形制较小的房基建筑,可能是平民居住区。
城内还发现许多农业生产工作,由此推测,在郑州商城内可能有若干空地进行农业种植,这正是早期城市的特点。
郑州商城城外,发现一批按一定布局建立起的手工业作坊遗址。北城墙外300多米处,为铸铜作坊遗址,在铸铜作坊遗址北部发现一处制骨作坊遗址。南城墙外约600米处发现一处铸铜作坊遗址,西城墙外约1300米处发现一处制陶作坊遗址。商代墓葬区多分布在城外。
郑州商城内出土数以万计的文物,其中最珍贵者如玉戈、玉铲、玉璋、玛瑙等玉器,反映了制玉工艺有相当高的水平。城址内东北角1个祭祀坑内出土1件夔龙纹金箔,十分罕见;城址西墙外出土两件大型铜方鼎,通高分别为14米和0.87米;城址西墙外1座商代墓内出土一件完整的原始青釉瓷尊,高27厘米,轮制,饰席纹和篮纹,胎质呈灰白色,细腻坚硬,器表遍施光亮晶莹的黄绿色釉,这件原始瓷尊的出土把我国的制瓷历史上溯到3000年前;在商代墓内还出土有制作精致的象牙觚和象牙梳;还出土460多枚穿孔贝,这是当时使用的货币;出土的吹奏乐器枣石埙和陶埙,展示了我国古代音乐源远流长。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郑州商代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州商城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商代奴隶社会和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㈡ 郑州商代遗址的千年商都
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 3600年前,一个王朝就从这里起步,迈向历史的深处。3600年后的今天,这里成了后人朝圣历史的必经之路。
这就是千古郑州,3600年前的商朝都城。
公元2003年11月28日下午,郑州商朝古城墙遗址。夕阳的余辉洒在古老的城墙之上,一派沧桑、宁静。站在这里,历史的书页从封面翻开,一个王朝也开始起步。3600年过去了,历史风云变幻,沧桑如歌。然而,随着历史回溯,一个疑问渐渐浮现在记者脑海中:这里为何成为了商朝的王都?历经千年之后,它又是怎样呈现在世人面前? 郑州曾是帝王霸业的亳都
3600年前,这里叫亳都,是商朝前期最重要的都邑。
商代是继夏代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世袭制王朝。自太乙(汤)至帝辛(纣),共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后经历了将近六百年。关于商初成汤建国,几乎所有的史书都是这样记载:商乃兴起于黄河下游的古老部族,到成汤时才居于亳?今山东曹县南。大约夏朝建立后不久,商族就一直臣服于夏,成了夏的一个属国。
夏末,商部落强大起来,积极准备灭夏。汤任用贤人伊尹做助手,谋划灭夏大计,并且先后灭掉夏的同盟者韦、顾、昆吾。从夏朝本身的情况看,夏末,危及夏政权存亡的,一是国内阶级矛盾尖锐,二是与周围各国、部落矛盾激化。而夏统治集团内部混乱,“君臣乖而不亲,骨肉疏而不附”,离心离德。夏桀为了转移人民的反抗情绪,对外发动征伐战争。他在有仍大会诸侯,有缗氏反对,中途逃归,他便大兴问罪之师,灭掉有缗。接着又出兵讨伐岷山。夏桀奢侈腐化,残害异己,征伐邻国,宠信妹喜,人民对他的统治痛恨至极。商部落首领成汤?即商汤?乘机以讨伐夏桀的暴政为号令,发动了灭夏战争。双方大战于鸣条之野(今河南封丘东),夏桀大败,退守三(zōng,今山东定陶)。成汤追击,夏桀再败,向东南逃窜,最后死于南巢?今安徽巢县西南?。夏亡。成汤回师亳邑,即位为王,以亳为国都。各方部落首领前来朝贺,商王朝正式建立,时间约在公元前1600年。
中原腹地缘何成了商都?
郑州商城遗址为商初都城的概念在专家和考古工作者的脑海中越来越明晰,然而,位于中原腹地的郑州、当时的亳都为何会成为商代的第一个王都?郑州当时都有哪些优势?
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参与者、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员郑杰祥认为,“天时地利人和”是郑州成为商都的主要原因。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说,亳都北临黄河;西依嵩山,有两个大片的沼泽地,是天然的军事屏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物产丰盈,有着可靠的后勤保障;东边也是大平原,成为粮食基地。这些优越的自然环境给当时的商王成汤推翻夏王朝,建立自己的政权,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其次,从政治形势上分析,居此不远的洛阳偃师境内的夏王朝,政权在握,不易进入。而要想推翻它,必须建立自己的政治中心,因此,作为商人建立起来的商邑亳都无论在距离还是财力上,都是建立政治中心的首选之地。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历史因素。商部落很早以前就在这里居住,据史书记载,商兴起于黄河下游的古老部族,相传其始祖名契,因佐禹治水有功,被舜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赐姓子氏。商族在早期经常迁徙居地,自契至成汤共十四世,都邑凡八迁,到成汤时才居于亳今山东曹县南,亳是商部落的一个最重要的城邑。大约夏朝建立后不久,商族就一直臣服于夏,成了夏的一个属国。长期以来,商部落在这里建立了根深蒂固的政治中心,为后来推翻夏王朝奠定了政治基础。
郑杰祥认为,商王朝的胜利除了占尽地理优势外,还有人的因素。自古中原人就有团结、同仇敌忾、不肯屈服的优良传统,夏朝末年,国王桀的淫暴无道让居住在亳都的中原人民怨沸腾,因此,在商部落成汤的号召下,一呼百应,使推翻夏王朝的斗争势如破竹。
郑杰祥的观点得到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学会名誉会长许顺湛的赞同。许认为,一个王都的选择和确定,是由地理、经济、政治等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商代第一个王都选在郑州,这同时也说明了郑州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历史上商人曾多次迁都,因而商人曾在不同地方建立过都城,并因此留下过多个都城遗址。因此,郑州商城遗址是商人在何时修建的,具体是哪一个都城,学术界历来说法不一,有商王仲丁建立的隞都说,有商王汤建国时所修筑的亳都说。
11月28日,许顺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郑州商城的不同指认并不影响这座城址的重要性,因为我们从这个遗址上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都城,商代前期的文化与历史。还有一点可能比郑州巨大的城址、雄伟的宫殿和壮观的青铜器更为重要,那就是在商人以郑州为都城的时期内,从北方地区到长江以南,从甘青地区到东部海滨,在极其广阔的范围内都出现了青铜文化。由于在以上地区内发现的考古资料都与郑州商城内出土的遗迹和遗物完全相同或大体相近,因而可以认为以郑州商城为中心的青铜文明曾大规模地向四周传播。这一先进文明的强有力扩展,不仅使得中原商王朝的领域前所未有地扩大了,而且让更为广阔的地区从此迈进了青铜时代。
郑杰祥告诉记者,商都遗址是迄今为止全国第一座具有王都性质的城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带有王都性质的城址之一。“它既是商王朝第一国都,也是同时期最大的都城,这在省会城市中是独一无二的”。 遗址发掘掀开3600年历史
过去人们并不知道郑州在商代早期是商朝的都城,商都遗址的“横空出世”有些偶然的因素。著名考古学家施劲松在《早期青铜文明之都》一文中记录了商城遗址的“出世”前后。
1928年考古专家在安阳的挖掘,不仅找到了商代晚期的都城?认识了一个高度繁荣的青铜文明,而且引发了更多思考:既然史书上记载的商代晚期历史已被考古学证明为信史,那么商代早期的历史呢?商代早期的文化面貌又是怎样的?正是带着这样一些思考,考古工作者在20世纪50年代发现了郑州商城遗址。从这个遗址上?人们看到了一段中国青铜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缩影,并找到了商代的早期都城。 1950年秋,郑州市一个小学教员首先在郑州城东南郊一个名叫二里岗的高地上发现了商代的陶器和石器。随后中央和省、市文化部门的文物机构以及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二里岗和郑州的其他地方进行了考古调查,这是对郑州商城进行发掘的开端。
1953年?考古工作者再次到二里岗进行发掘,二里岗遗址的重要性就在此时显现了出来。此次发掘使人们认识到这是一个时代比殷墟更早、范围也更大的遗址;从出土的釉陶、白陶和刻字骨片等判断这不是一般的小村落?而是一个大城市。这次发掘按地层的上下堆积关系将二里岗遗址分为上下两层,从此,人们便习惯用“二里岗”、“二里同上层”或“二里同下层”来指称这一文化、这一文明或这一时期。1955年,在这个宽广的遗址上,又发现了1座略呈长方形的南北向的商代城址。城墙周长近7公里,残存高度l~5米,墙底宽20~30米。这在当时成为我国发现最早和保存较好的一座商城。
11月28日,该遗址面积达25平方公里,遗址中部是城墙环绕的城址,城墙上有11个缺口,可能是当时的城门。城内北部和东北部为宫殿区,现已发掘出3座大型宫殿的夯土基址,宫殿区东部还有蓄水池和输水管道等贮水设施。当时的手工业作坊主要分布在城外。比如在商城南城墙外有一处以铸造青铜工具为主的作坊遗址,在西墙外有一处烧制陶器的作坊遗址,在北城墙外有一处制造骨器和一处以铸造青铜兵器为主的作坊遗址。除上世纪50年代发现的城墙外,在商城南墙外700~900米处又发现一段长5000米的夯土城墙,这很可能是商城的外城墙。在所有这些发现中,最为重要的当数在遗址上发现了3个埋藏铜器的窖藏。
1974年,人们在西北段城墙外挖防空洞时发现了1个窖藏,其中共埋藏有12件铜器,包括大方鼎4件,爵和戈各2件,簋和钺各1件,方鼎中有2件套放在一起,其余较小的铜器也都放在方鼎内。1982年,郑州市向阳回族食品厂在基建过程中,在城墙东南角外发现了第2个窖藏,埋藏铜器13件,其中有大方鼎2件,大圆鼎1件,小圆鼎、樽和觚各2件,罍、卣、盂和盘各1件。1996年,一家房地产公司在施工时于西城墙南段外侧发现了第3个窖藏。这个窖藏中只有2件东西并列放置的大方鼎,最大的1件竟高达100厘米。这些铜器都被埋在城外距城墙很近的高地上,放置有一定规律,窖藏内的地面经过加工,有的还铺有木板和朱砂。有的窖藏附近还发现埋有牛骨架的灰坑,因而推测这些窖藏具有祭扫坑的性质。但也有人认为这些铜器是因商上朝内部发生动乱而埋藏起来的。但不论怎样,这三批铜器器类齐全,包括了炊器、食器、酒器、水器和兵器;同时,铜器形体高大雄伟,铸造精美,纹饰讲究,它们的主人无疑只能是商王。
亳都曾是世界上最大城市之一
在郑州商城西北20公里处的小双桥,又发现了年代相当于郑州商城晚期的王室祭祀遗址,出土了大型夯土建筑、青铜建筑构件、丛葬坑和大量人骨架,以及埋有牛头或牛角的祭祀坑等。小双桥的发现曾被评为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有人认为小双桥遗址应当是郑州商城遗址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果确实是这样,那么郑州商城遗址的规模应更为巨大。
郑杰祥说,考古界已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认识,根据我国1996年5月16日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以及考古学界多年的研究成果,已基本确认,郑州商城应是第一代商王太乙(汤)所居的亳都,距今大约3600年。当时郑州商城的面积计70多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城垣剖面为梯形,下面挖有基槽,两侧有护坡,全部用土分段分层夯筑。每层面上有密集的圆形尖底或圆形圆底的夯杵印痕,城墙还留有版筑的痕迹。周长近 7公里,其中北墙长约1690米,西墙长约1870米,南墙和东墙均长约1700米。墙基宽20~32米,地面残存最高为 5米左右。
城周共发现11个缺口,有些是城墙废弃后损毁的,有些可能是城门。
城内为宫殿区和一般居住区。城郊有手工业作坊区和墓葬区。宫殿区在城内中部偏北和东北一带,发现夯土建筑基址20多处,面积 100~2000平方米不等。已发掘 3处,其中最大的东西长65米多,南北宽13.6米,房基用黄土夯筑,现存厚度为1~1.5米,房基面上存在两排长方形柱础槽,大体可以复原为一座九室重檐顶并带有回廊的大型寝殿。其余两处较小,破坏严重。
铸造铜器作坊发现 2处,一处在南墙外,一处在北墙外。作坊发现有操作的硬土面,面上有铜渣和可能是放。
墓葬区分布在城东北、城东南、城南和城西等处。已发掘 100多座墓。大部分是小型墓,随葬有鬲、盆、豆、爵等陶器。一部分稍大的墓葬,随葬有鼎、鬲、斝、爵、觚、尊、盘等青铜器以及玉器、象牙器、原始瓷器等。在白家庄一座中型墓中,出土10余件铜器,墓内二层台上,还殉葬有一个奴隶。
在城西的杜岭和东南城角外,各发现一处铜器窖藏,共出铜器 16 种。有大型方鼎、圆鼎和鬲、觚、牛首尊、羊首罍、提梁卣、盂、盘等。
㈢ 安阳的商代遗址发现了什么玉器
商代仿青铜彝器和俏色雕玉器的出现,开创了玉文化的滥觞,它们均出自安阳殷墟。碧玉簋是妇好的陪葬器物,玉色柔和,造型端庄,雕琢规矩的口沿,简洁之中透出非凡的技艺。微鼓的外腹部装饰着4条对称的扉棱,其间布满云雷纹,显得华丽而富贵。圈足上装饰的凹弦纹,与器身浑然一体。
安阳小屯发现的俏色玉鳖,更让人拍案叫绝。作品灵活生动,色彩丰富,开创了俏色玉雕的先河。聪慧的玉工利用玉料本身固有的天然颜色,巧妙地表现出鳖的肤色和器官。
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与商代玉器有关的记载不胜枚举。如三星堆遗址发现的“玉边璋”,遍体满饰图案,生动刻画了原始宗教祭祀场面。
图案上下两幅对称布局,内容相同,最上一幅平行站立3人,头戴平顶冠,戴铃形耳饰,双手在胸前做抱拳状,脚穿翘头靴,两脚外撇站成一字形。
第二幅是两座山,山顶内部有一圆圈,可能代表太阳,在圆的两侧分别刻有“云气纹”,两山之间有一盘状物,上有飘动的线条状若火焰。在山形图案的底部又画有一座小山,小山的下部是一方台,可能代表祭祀台,一只大手,仿佛从天而降,伸出拇指按在山腰上。第三幅是两组“S”形勾连的云雷纹。云雷纹下的一幅也是3个人,穿着和手势与第一幅相同,所不同的是这3个人戴着山形高帽,双脚呈跪拜的姿势。
这些图案反映出古蜀人在祭坛上举着牙璋祭祀天地和大山,而且天神已有反应,伸出拇指按在山腰上,这是要赐福于下界的表示。
㈣ 商代遗址代表了哪两个朝代的文明
郑州商代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一带,为商代早期(前16世纪—前13世纪)都城遗址[1]。
1950年,郑州商代遗址被发现[2]。郑州商代遗址东起凤凰台,西至西沙口,北抵花园路,南到二里冈,面积约25平方千米,包括三重城垣遗址、宫殿区遗址、居住聚落遗址、墓葬区、手工作坊遗址、窖藏坑等遗迹类型,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铜器、玉器、骨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其中以周长约7千米的(内城)城垣遗址和分布范围巨大的宫殿区遗址保留最为完整,也最具历史文化价值
郑州商代遗址为商代早期(前16世纪—前13世纪)都城遗址[1] 。
1950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发现了郑州商代遗址[2] 。
1952年10月至1953年,中国第一届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和河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郑州商代遗址的二里岗一带先后2次发掘,发现了很多重要的商代遗迹和遗物,并命名为商代二里岗期文化[4] 。
1955年秋,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郑州商代遗址中部的白家庄,发现商代夯土层[5] 。
遗址特点
郑州商代遗址城垣为夯土板筑,平面为长方形,横断面呈梯形,北城墙长约1692米,西城墙长约1700米,南城墙和东城墙均为1870米,城墙周长近7000米,西城墙和北城墙西段破坏较严重,残墙大部分被埋在地面以下,东城墙和南城墙的大部分还保留在地面上,城墙底宽20米—30米,顶宽5米多,高约10米;在城垣外有数段夯土外城墙,城市带有外城。郑州商代遗址宫城内,分布着20多处宫殿基址。郑州商代遗址宫殿属框架结构建筑[6] 。
郑州商代遗址复原沙盘模型
文物遗存
郑州商代遗址发现有城墙、宫殿夯土基址、手工作坊、墓葬、青铜器窖藏、祭祀遗址等一大批遗迹,出土了青铜器、陶器、原始瓷器、玉器、石器、骨器、象牙器、习刻字骨等大量遗物。出土有成群青铜器200余件,最高者达1米。杜岭方鼎,鼎的口部和腹部略呈长方形,口沿外折,在口沿上有两个对称的圆拱型竖耳,鼎腹呈斗形,深46厘米,底部由四个上粗下细的柱型足承托器身,鼎身装饰有饕餮纹和乳钉纹。铜鼎形体硕大,是商代早期青铜器的代表作,也是商代早期较大的一件青铜器
㈤ 考古发现的商代都城遗址有哪些
主要有郑州商代遗址 郑州商代遗址 中国商代中期都城遗址。在河南省郑州市版城内及郊外,总面权积约 25 平方公里。遗址发现于1950年。1952年10月至1953年,第一届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和河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二里岗一带先后两次发掘,发现了很多重要的商代遗迹和遗物,并命名为商代二里岗期文化。1955年秋在商代遗址中部的白家庄,发现商代夯土层。经沿着夯土的走向钻探调查,在今郑州老城及北关一带,发现了长方形的商代城垣,一般称为郑州商城。此后,河南省文物部门多次进行发掘。经考古发掘证明,该城早于安阳殷墟。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㈥ 河南商代遗址有哪些
1、郑州商代遗址(二里岗遗址、小双桥遗址)
2、焦作府城商代早期遗址
3、洛阳偃师商城遗址,为商代西亳城的遗址
4、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
㈦ 承德隆化哈沁沟有个栲栳山,是商代遗址,已经有学者证实过
你说的是栲栳山遗址,在河北承德。
而比较有名的栲栳山在浙江慈溪回
栲栳山
在浙江慈溪上林湖南首,有一座奇山,海拔424米,山上绿树成荫,涧中飞瀑轰鸣,那便是栲栳山(又称仙居山)。不过,栲栳山名称的由来却无从知晓,单从字面上理解也只是一鳞半爪,山名栲栳,有一番讲究,前人有诗,道是“绣成要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说绣花姑娘是用自己的巧手绣出精美之作来招引黄莺的。然而栲栳山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木,全是大自然的神工造化,绝无半点人工凿痕,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原始而朴素。
山分东西两峰,分别叫东栲栳山和西栲栳山,天气晴好的时候登上东栲栳山顶,你会看到上林湖全貌,周围翠屏山山峰绵延匍匐脚下,颇有一览众山小的意味。两峰间有一谷,谷底涧水湍急,这就是栲栳溪。
㈧ 中国安阳商代遗址又名殷墟,占地约24平方公里,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距今已有3300多年历史
小题1:A 小题2:A ㈨ 郑州商代遗址有几处 郑州商代遗址是作为一座遗址城进行挖掘保护的,其面积广大(约25平方公里),距今大约三千六百年历史,主要分布在郑州市管城区和金水区管辖内。已于1961年申报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㈩ 武安市东洺远村商代遗址在那 找它干嘛?考古吗?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