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九渡河游记

九渡河游记

发布时间: 2021-03-16 20:33:52

⑴ 用议论抒情记叙等多种表达当方式写一篇游记作文字数600

妈妈的故乡四川有一处中外闻名的游览胜地——乐山。今年暑假同妈妈一起回家乡,我有幸游览了乐山。清早,江面上晨雾弥漫。我们由乐山城乘汽艇沿江而下,过青衣江、泯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口来到有中流砥柱之称的乌尤山。乌尤山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树木繁茂,翠竹成荫,山壁陡峭,江流澎湃。古人曾这样赞道:“环水有山不见山,一耸云树插天绿。” 我们离船登岸,踏上山间小径,两旁竹木苍翠,不时传来阵阵鸟语,十分幽雅恬静。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乌尤寺,乌尤寺坐落在乌尤山顶,门楣正中高悬金匾,门上雕刻着十分精美的花卉图案,显得富丽堂皇。寺内主要建筑有弥陀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和方丈室等,这些建筑结构谨严,庄重雄伟。入门为天王殿,殿内有四大天王塑像,一个凶猛,一个严肃,一个威武,一个神气,天王手拿擒妖宝物,个个魁梧高大,神态庄重。寺中烟气弥漫,看来寺内香火很盛,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沿着石铺小路下了山,过铁索桥,来到雄伟秀丽的凌云山。凌云山文物古迹丰富,历史名人题咏遍山皆是,加上寺宇辉煌,并有世界最大的石佛,因此自古以来有“天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州,嘉州山水在凌云”的美誉。险峻的凌云栈道下奔腾的江水不时地冲击着山石,十分壮观。顺着凌云栈道,我们来到大佛脚下。乐山大佛是世界最大的石刻弥勒坐像,佛像依凌云山西壁凿岩而成,在三江激流汇合口处,坐东面西,佛像高71米,鼻长5.6米,单是脚背可坐百余人,如今大佛身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像披着绿色的袈裟。大佛背山面水,已在这里打坐1100多年了,一双慧眼远眺峨眉,近观乌尤。双眼欲睁似闭,神态端庄慈祥,真是形神兼备,其雕刻精细,充分显示出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技艺,实在令人惊叹。我们沿着婉蜒的九曲栈道去东坡楼,途中还看见了神奇的“一碗水”。这碗水清澈透明,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据说“一碗水”从古到今,经历了风吹日晒,而这碗水还是一滴不少,所以人们称它是“神水”。夕阳红着脸儿,慢慢地西沉了,天空中的浮云化作片片美丽的晚霞。此刻乐山奇景我们已尽收眼底。我为祖国有如此光辉灿烂的历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等我们这一代少年儿童长大以后,一定要把家乡、把祖国的大好河山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富强。

⑵ 导游词作文

各位朋友:

现在,我们来到了海神庙。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自古以来,秦皇岛、山海关沿海一带的航海业、捕捞业就非常发达。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朝开国元勋徐达奉命主持修建长城。为了调运各种军需民用物资,在山海关石河口修建了码头。船夫渔民出海作业,总是冒着很大的危险,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好把生命托付给神灵。为了乞求神灵的保护,乞求海上风平浪静,平安无事,就在老龙头的西侧修建了海神庙、北海神庙、妈祖庙、龙王庙等四座庙宇。1900年八国联军从老龙头登陆,四座庙宇被毁掉了。现在的海神庙是1988年重新修建的,它综合了原有四座庙宇的特点,重新构思设计,延伸入海124米,是旅游观光、临风休憩的好去处。

这里是牌楼,南北两面各有两个大字:安澜、伏波,——让大海安静,海不扬波,点明了整个海神庙的主题。

往前走就是山门。海神庙和一般佛教庙宇的山门不同,它里面供奉的不是四大天王,而是“天佑”、“天应”两位大海中的神将。“天佑”的意思就是老天保佑,“天应”就是指叫地地灵,叫天天应。传说这二位原来都是大海中的怪物,浑身的力气没处使,就专门兴风作浪,玩恶作剧。后来他们被天后娘娘——就是我们常说的妈祖收伏了,成了妈祖的得力助手。

现在我们来到了海神庙正殿前面的庭院。左右两侧有两个吉祥物。右边的叫做“乘黄”,也叫“飞黄”。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集《山海经》说:白民之国有乘黄。长的样子像狐狸,背上有角。要是骑到它的身上,就能活到两千岁。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写过这样的诗句: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后来,人们就用飞黄腾达来比喻一个人的官职地位上升得非常快。看来,乘黄的功能有两条,长寿和升官。可是,我们眼前的这个乘黄大家千万不要骑,一是真要活到两千岁,那可就太麻烦了;二是您真要骑了上去,可就要准备罚款了。

左边的这一个叫做“龙马”。我国古代传说龙马是河水之精,说它是龙头,马身,还有两个可以张开的翅膀,叫的声音很好听,说它是“鸣声九音”——有些人很谦虚,用“五音不全”来说自己唱歌的声音不好听,但这龙马“鸣声九音”,简直就是一个交响乐团!还有的古书上说这龙马就是乘黄。在海神庙的前面设立龙马、乘黄的塑像,是取其“河水之精”的含义。

现在请大家走进海神庙的大殿。正中端坐的就是海神。两边站的是他的助手。渤海湾一带供奉的是北海之神。北海之神叫做禺京。他的“分工”有两条:让大海风平浪静,让陆地风调雨顺。为了让大海风平浪静,他手持弓箭,查看大海,哪儿的海浪过高,就射箭击碎它,这时,两位巡海夜叉就是它的助手;为了让陆地风调雨顺,他选拔了几位得力的干将,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位是千里眼和顺风耳。千里眼的眼睛瞪得大大的,顺风耳的大耳朵拉得长长的,专门负责收集各地旱涝信息。这两位是雷公和电母。雷公头似猕猴,嘴似鸡形,肩膀上长了一对翅膀,左手拿椎,右手使槌,脚踏五面大鼓,他敲起鼓来,就是天上响起了隆隆雷声。电母手拿两面镜子,只要她把镜子飞舞起来,天空里就会出现一道道闪电。左边的这二位是风婆和雨师。风婆只要把她背的布袋拿下来,轻轻一抖是小风,重重一抖是大风,抡上一圈,就成台风了。雨师用柳条在他的宝葫芦里沾上一下,往人间洒一洒,就是一场雨。当然,他用的力度和时间就决定了这场雨的大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

古代的神明,都是凡人自己创造的。神明的功能,大都表达了人们的理想和愿望。今天,千里眼和顺风耳的功能已经由气象卫星和计算机承担起来了,——尽管还不那么准确,不那么全面,而雷公、电母、风婆、雨师的功能,我们最终能取代多少、能不能取代,甚至于有没有必要去取代,现在还都是一连串的未解之谜。

我们该和海神说一声再见了,但愿他能保佑我们旅游顺利,晚上下雨,白天晴天,天天有个好天气,天天有个好心情
乐山古称嘉洲、嘉定。位于四川平原的西南部。是一座风光秀丽的历史文化名城。早在三千多年以前,这里就是蜀王开明的故治,公元316年秦灭属治为南安县,到了北宋时期改名叫平羌,到了隋代的时候,因为传说隋朝的军队航直乐山见到江中有九条龙导航大获全胜,因此更名为龙游,龙游这个名字在历史上沿用的时间最久,一用就用了800年,直到清雍正一十二年也就是公元的1734年根据孔子论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更名为乐山并且沿用直今。 现在的乐山下辖十一个县市区,幅员面积1.28万平方公里,人口346万。乐山在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特别是旅游业尤为突出,1996年12月6日,乐山大佛就和娥眉山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了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名录,在全中国获此殊荣的也只有四个地方,分别是黄山,泰山,武夷山,以及我们今明两天即将参观到的乐山大佛和娥眉山。而且我们这条旅游线路已经连续九年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宗教朝圣黄金旅游专线。所以到家来这边旅游导游一般都会很自豪的告诉大家我们主要是看“一山三佛两家人” 一山,指的就是明天我们就要去参观游览的娥眉山,娥眉山距离乐山38公里,是著名的佛教圣地普闲菩萨的到场,“普闲”掌管着人家的平安健康,所以我们宗教协会又有这样一句话,叫做“朝拜娥眉山,全家保平安”而明天我们去娥眉呢又正好遇到了娥眉山正在举行一个隆重的传戒法会,如果你赶兴趣的话都可以亲自参与到其中,亲眼目睹娥眉山的僧人是怎样为您,为您的家人做平安健康祈祷的,峨眉山的海拔是3099米,因此又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也就是说我们平时要一年12个月,漫行几千公里才能感受到的春夏秋冬,四季风光。明天您短短的一天时间就可能感受的到。 三佛,分别指的乐山大佛,1989年发现的隐型睡佛,以及1994年正式对外开放的东方卧佛。 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头上的发髻石有1051个,眼睛和嘴巴分别长3.3米,眉毛和鼻子分别长5.6米,肩宽28米,就连他脚上一个小小的指甲盖让我们围坐四个人打麻将也不显拥挤。所以有诗形容乐山大佛“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左山”一点都不为过。 两家人,指的是古有苏东坡,今有郭沫若,在乐山出了两个大文豪。好了乐山的基本情况小X就介绍到这里,现在是大家都比较关心的,今天下午的游程安排和时间安排了: 现在我们所乘坐的这辆旅游车将直接送大家到旅游定点餐厅用餐,用完午餐以后,大家记住了还要返回到这辆旅游车上继续几分钟的车程,就能到达景区的北门停车场,停车下车以后,我们将要步行600米的距离来到乐山大佛的所在地--凌云山,虽然我们用山来称呼它,其实它的海拔并不高448米,垂直高度还不到100米,也就是说山上山下没有温差,您现在穿着这样的衣服舒适,呆会儿登山就这样穿,不用加减衣服,途中我们会登山300多个台阶,参观到两个小景点,就会进入一个千年古寺“凌云寺”可能根据大家的习惯,到寺庙里面无非就是烧烧香,拜拜佛,但是今天导游不让大家去烧香,也不让大家去拜佛,至于什么原因,进了景区小X再为大家做个详细的介绍。穿过寺庙就来到佛头跟前,在这里大家可以根据我们乐山当地的风俗和大佛一起拍拍五福临门,用手摸头表示步步高升,一辈子不愁。摸鼻子摸财,摸耳朵摸福气,眉毛婚姻美满,拜佛一生平安。当然这里所说的摸不是样您真的用手去摸,而是要用您手中的相机,摄象机通过一定的角度,讲究一定的技术,来拍出这样的照片,希望在座的各位朋友都能拍到满意的照片。 拍好照片以后,体力好的朋友就可以沿着大佛旁边同时期开凿的九曲栈道下到佛脚,到大佛的脚下去主要是去感受一下大佛的高大,伟岸,和他镇守三江的气势,然后沿着另外一边83年新凿的凌云栈道再返回到佛的头部,这样一上一下相当于您在家中走楼层,走了48层楼一样非常的辛苦,所以小X会给大家来一个劳逸结合,找一个有四川特色的老茶园坐下来休息,在你们休息的时间里给大家介绍一下明天我们去娥眉山的注意事项,风土人情,接着把大家安全的送回到旅游车上结束我们的乐山之旅,所需的时间大概为3个半到4个小时,也许您自己去看大佛,就是下九曲栈道,40分钟就足够了,但是您所看到的大佛就仅仅是一个石头刻出来的佛像而已,如果您能够紧跟导游,紧跟团队,在景区里大大小小十几个景点,导游都会为你做一个详细的解说,这样您就会明白古人为什么要修大佛,而我们的乐山大佛为什么会是一个弥勒佛了。 现在我们的旅游车行上了一座桥,它的名字叫做岷江大桥。顾名思义,桥下流淌的就是岷江了,岷江的源头在那里?团队里有没有去过九寨沟的朋友,如果有就因该知道,岷江的源头发源于九寨沟的弓杠岭和郎架岭之间,源头本来是很清澈的但是留到这里,水色受到了污染,已经发乌发黑了,我们当地人都很心疼称它为“乌江”“小黑河”了 在乐山有小江城的雅喻,三江环抱的一个城市,现在我们只能看见岷江,还有两条江看不到,一条是在历史上很有名的大渡河,红军曾经飞度泸定桥抢渡的大渡河,还有一条大家不那么熟悉,叫做青衣江,年青的青,衣服的衣是我们乐山的本土江,我们的饮用水就是取自青衣江。三条大江在乐山大佛的脚下汇流,然后流到宜宾也就是五粮液的故乡汇如长江,成为长江的八大支流之一。

⑶ 栖霞山游记

挺好的,这个周末去 12月4号吧应该是,先到火车站,往北走,有专门的南栖线,到那先买票后,然后免费坐车,景色特别号

⑷ 写一篇历史遗迹的游记文章(侧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感叹)450字

云南

一、汉习楼船

汉武帝初年张骞出使西域,回来后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各国的情况。他报告说在大夏(今阿富汗北部)看见邛山(在今四川省)出产的竹杖和蜀地(今四川成都)出产的细布。当地的人说这些东西是商人从身毒(就是现在的印度)贩来的。他认为既然身毒可以买到蜀地的东西,那大夏一定离蜀地不远,于是建议开通一条从蜀地通往西域的通道。

汉武帝就派张骞为使者,带着礼物从蜀地出发,去结交身毒。张骞把人马分为四队,分头去找天竺。四路人马各走了两千里地,都没有找到。往南走的一队人马到了今天大理洱海附近,被当地的昆明族给挡住了。因为西汉的士兵大多不习水性,无法征服洱海周围善于水上作战的昆明族,于是,征讨一失败告终。汉军回长安以后,汉武帝在长安按照洱海的形状开凿了“昆明湖”,操练水军,以期能打败昆明族,征服洱海地区。这就是云南历史上有名的“汉习楼船”的历史典故。

之后,在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兵临滇国,滇举国投降,汉朝就在滇的故地上设置了益州郡。这为云南成为祖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奠定了基础,也为祖国西南边疆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础。同时,郡县制度的建立,改变了云南诸部林立、不相统属的局面,把云南历史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唐标铁柱

公元680年,吐蕃攻占了安戎(今四川汶川西南)后,控制了唐朝通往西南诸蛮的道路。随后,吐蕃与唐朝在洱海地区展开了争夺,他们之间的争夺,其胜负关系到唐朝政权的生死存亡。因为吐蕃向东扩张,不仅西北边陲不得安宁,连中央王朝也受到威胁;吐蕃入犯蜀西及西洱河地区又使唐朝西南边疆的安全面临危机。为避免被动挨打的局面,唐必须从洱海地区抗击吐蕃,与西北相配合,形成对吐蕃的包围。因此,巩固姚州都督府就成为保卫唐王朝全局战略的重要措施。要巩固姚州都督府,就必须依靠洱海诸蛮;洱海诸蛮的向背关系着姚州都督府的命运。为此,姚州都督府的首要任务就是隔断吐蕃与洱海诸蛮的联系,招抚诸蛮

为保卫姚州和抗击吐蕃,唐朝于公元707年派监察御史唐九征为姚雟道讨击使,进讨深入到洱海地区的吐蕃。当时吐蕃在漾水和濞水间架设铁桥,以通西洱河,并在西洱河两岸构筑城堡。唐九征首先摧毁了守桥的城堡,继而焚毁了两坐铁索桥,截断了吐蕃进入西洱河地区的通道,战役结束后,命书记闾邱均在剑川勒石建碑,立铁柱于洱海北面,以纪念这次战役的巨大胜利。这个铁柱是唐对洱海地区实行有效统治的标志。

但这次战争的胜利也并未彻底改变洱海地区诸蛮对唐王朝时叛时附的局面,因为安戎城和昆明城还为吐蕃所控制。于是,夺回这两坐城池成为唐朝争夺洱海地区的当务之急。之后,又经过了4次战争,安戎城终于又回到了唐朝手中。吐蕃曾多次派兵反攻,皆失败而去,两城的收复,不仅巩固了唐在西南地区的统治,也为南诏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三、宋挥玉斧

“宋挥玉斧”这一典故说的是:北宋太祖赵匡胤在平定四川之后,手持玉斧(文房玩物)沿地图的大渡河一划,说:“此外非吾有也。”意思是宋朝再不要大渡河以外的地方了。这并不是因为宋朝不想要大理国这块土地,而是因为北宋不像汉唐那样国力强盛、疆域辽阔,当时北宋国势贫弱,已无力再进攻云南;加之宋太祖错误地总结唐朝扶持南诏而南诏叛唐的教训,因此将云南划在疆域之外。

而实际上,大理国自建国以来,与宋朝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公元965年,当宋统一蜀地时,大理国立即派建昌(今四川西昌)的官员送牒入宋朝表示祝贺。968年,大理国又派使臣带牒到宋朝要求通好。976年,白王请求内附,太宗册封大理国国王为“云南八国郡主”。1115年,大理国与宋朝正式建立臣属关系,而这一关系一直延续到大理国灭亡。反映大理国与宋朝关系密切的另一个侧面是以市马为纽带的经济文化交流。宋朝的战马主要来自北方,称为“陕马”。宋朝南渡以后,陕马来源断绝,不得不主要依靠来自大理的战马。而马市的繁荣,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大理国与宋朝之间相互依存、亲密友好的关系。

四、元跨革囊

1253年,蒙古大汗蒙哥派其弟忽必烈率军进攻云南,计划先灭大理,对南宋形成包围态势,最后消灭南宋,统一全国。忽必烈率十万大军来到金沙江畔,可是面临着汹涌的金沙江水,蒙古军队无法渡江。正在为难之间,当地少数民族献策,用革囊做筏子渡江。革囊即羊皮囊(也有用牛皮做的)。可用单个革囊缚在身上作漂浮器材渡江,也可多个皮囊连缀为筏子。于是忽必烈大军就用革囊以及皮筏渡过金沙江,灭了大理国,将云南归于元的统治之下。

第二年忽必烈班师回朝,留下大将兀良合台戍守云南,继续平定大理各部。经过两年多的征讨,1256年大理国王段兴智举国归附蒙古。之后,兀良合台向朝廷建议在云南设置郡县,设官料理民情。朝廷赞同并支持了他的建议,加封他为大元帅,赐给银印,镇守云南。

元统一全国之后,1273年,忽必烈从亲信大臣中派选回回人赛典赤·瞻思丁出任云南省平章政事,到云南筹建云南行省,他也成为了云南第一任行省长官。1276年将云南行省所定的路、府、州、县上报朝廷,并把云南的政治中心从大理转移到昆明。他在任期间,一方面整顿吏制、加强统一,稳定了社会。另一方面鼓励农业,发展经济,在全省各地大规模的实行屯田,并带人修筑了松花坝水库这一沿用至尽的利民工程,水库的修建降低了滇池的水位,不仅使滇池及其水系周围的农田受益,而且在滇池的周围形成了万亩良田。

五、三征麓川

明朝朱元璋治理云南诸族群的基本原则是“非为制其不叛,重在使其无叛”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明王朝采取了许多重要的举措,企求在云南的统治长治久安,并且的确取得了超过前代的巨大成就。但是,自明代统一云南以后,当地族群的动乱此起彼伏,不绝于史。

最大的动乱是在明正统年间麓川(今云南德宏瑞丽)思氏的反叛。至正初年,思可法崛起于勐卯,势力逐渐扩大,于是设置平缅宣慰司

任命思可法为宣慰使。元末,思可法乘中原争扰,兼并金齿各部,称雄一方。

1382年,思伦法继承职务,1385年思伦法调集10万兵力又攻占景东。1388年,思伦法以5万兵力,大象百余只,发动“定边之战”。沐英率

15000精骑,昼夜兼行,直奔定边,大破象阵,歼灭了思氏的有生力量,思伦法败退麓川。1389年,思伦法请降朝贡。为了稳定局势,明朝廷于

永乐年初分设麓川、木邦、孟养、缅甸四个宣慰司。以后一直到明宣德年间,各部之间虽然有一些小纠纷,但是大体上安定。1413年,思任法继任麓川宣慰使,他极力想要恢复他的父亲思伦法所失去的失地,多次与邻近的土司发生争端。1438年,镇守云南的黔宁王沐晟开始调集大兵征讨思任法,可军事进展不顺利,主将方政战死,沐晟也因害怕朝廷怪罪而暴死。沐昂再次出兵,但是也无成效。思任法想要派遣使臣进贡朝廷以示修好,但是朝廷想彻底的解决麓川的争端问题,于是在1441年、1443年、1448年三次派王骥率大军征讨麓川。“连年用兵,死者十七八,军资爵赏不可胜计”。大军三次征讨麓川,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助长了思任法与其他三个宣慰司的争夺。

1449年,因北方空虚,瓦剌攻入土木堡,明军大败,明英宗被掳走。可以说,瓦剌是“土木之变”的罪魁祸首,王骥三征麓川是导致“木之变”的根源。

六、改土归流

明朝在平定云南之后就根据云南少数民族的特点,在广大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并不断的使之完善。可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土司制度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已经不再适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中央的统治了。它虽然在历史上起过有益的作用,但是本身这一制度就有不少的弊端。

土司统治下,土司世官其土,世有其民,对所属人民有生杀予夺的权力,“主仆之分,百世不移”。土司统治下,人民生活艰难,同时也严重的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司之间,土司内部也时常斗争,相互抢劫村寨,滥杀无辜,使人民遭殃,影响了边疆的稳定。土司拥有自己的武装,他们利用自己的兵丁镇压当地人民,抗命朝廷,叛乱不绝。土司制度的长期存在,不利于国家的统一。随着历史的发展,土司制度的落后性与弊端日益突出。废除土司制度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于是,在明朝末年的时候,在一些条件比较成熟的地方首先就废除了土司,改以流官取代土官,实行改土归流。

可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主要是发生在清代雍正年间,主持西南改土归流的是云贵总督鄂尔泰。鄂尔泰认为土司制度是西南边疆的最大隐患,必须尽早尽快解决。只有将横暴桀骜的土司逐渐擒拿,在其统治地区逐渐改设流官,才是治本的方法。否则是不能解决西南边疆的稳定和安宁的。

鄂尔泰的改土归流主要以政治手段即招抚为主,在一些地区也通过武力强制实行改土贵流。经过雍正年间的改土归流后,云南境内的土司所剩已不多,剩余土司中的大部分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

改土归流后,清政府在原土司领地分别设置府、州、厅、县,委派有任期、非世袭的流官进行直接统治,实行和内地一样的各项制度,如设立保甲、编制户口、丈量土地、厘定租税、清查钱粮、建立学校、推广儒学等。这不但促进了西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教育的进步,也大大加强了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使云南边疆与内地在政体上统一,进一步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七、反清起义

杜文秀领导的回民起义。

19世纪,云南的地主商人之间为争夺土地与矿权时常发生争执,经济权益的争斗常常导致乡绅权力之争。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和风俗习惯的差异,这些斗争逐渐演变成为汉族地主商人和回族地主商人之间的冲突,这些冲突日益激化。1845年,永昌府发生回汉互斗,官吏袒护汉人,大杀城内回民。1847年,杜文秀赴京控告永昌府残杀回民之事,清廷改变了态度,支持回民。永昌汉人起而反对官府,再次攻杀回民。清政府前后态度不一致,意在扩大矛盾,使回汉自相残杀。1856年5月,昆明发生回汉冲突,云南巡抚下令对“滋事”回民,格杀无论。昆明城内外,大肆搜杀回民三天,杀死回民约三千人。继而全生之内,不断的出现烧杀回民的惨剧。回民在忍无可忍,退无可退,求助官府主持公平的希望彻底破灭之后,愤慨而勇敢的举起了起义的大旗。回民起义在各地风起云涌,不久汇成两支大军:一支由马如龙、马德新为首,活动在滇南和滇东地区;一支由杜文秀领导,战斗在云南西部。

1867年,杜文秀派二十万大军包围昆明城,久攻不下。1869年清军反攻,起义军失利,退回滇西。1872年,清军围困大理,杜文秀服毒就义,起义失败。

李文学领导的彝族人民起义。

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彝族贫苦农民李文学在太平军战士王泰阶、李学东的帮助下,于1856年5月,率领五千多农民,在弥渡县瓦卢村天生营誓师起义。太平天国失败后,清军于1870年进攻哀牢山区,王泰阶、田四浪不幸牺牲。1872年,李文学支持杜文秀起义失败,不幸被俘,第二年惨遭杀害。起义军将士在首领被害之后还英勇抵抗,最后义军将士或牺牲、或失散,起义失败。

八、保疆斗争

景颇族人民的抗英斗争

19世纪初,英帝国侵入缅甸后,企图从云南开辟一条自印度、缅甸到中国长江流域的通道。1831年,英国陆军大尉斯普莱由印度经缅甸到云南考察回国后,给英国政府写报告,建议修筑从缅甸仰光到云南的铁路。他的建议受到英国大资本家的重视,他们积极推动入侵云南,开辟市场的活动。不久英国取得了在缅甸伊洛瓦底江自由贸易的权利。1874年,英国派遣伯朗率领二百余人的武装探测队由缅甸进入云南。同时,英国驻华公使派翻译官马嘉理从上海到云南,前往中缅边境迎接伯朗。马嘉理沿途收集情报,在腾冲绘测地图,激起了腾冲人民的反对。腾冲地方官员将他护送出境。他到了缅甸和伯朗会合后,于1875年率领武装队伍侵入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边疆各族人民义愤填膺,自动组织起来保卫祖国门户,并得到云贵总督岑毓英的支持。当马嘉理率领先头部队到达盈江芒允、雪列时,景颇族、傣族、汉族群众200多人将他们包围住,勒令他们退出中国边境,马嘉理竟悍然开枪大、打死边民。愤怒的民众将马嘉理及其随从消灭在雪列户宋河边。此后,参加战斗的群众增加到了6千多人,乘势将伯朗率领的英军包围起来。伯朗纵火烧山,乘烟雾弥漫逃脱,退出了中国边境。

苗族人民的抗法斗争

1883年至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和驻云南清军是抗击法军的主力,在西线大捷中给法军以沉重的打击。1884年法国军队入侵麻僳坡、马关两县,当地猛峒苗族首领项崇周带领苗族、瑶族、壮族、汉族等民众数百人,用大刀、毒弩、火铳经过大小数十次激战激退一千多以洋枪洋炮武装的法国侵略军,收复失地约七千平方公里。1855年,法国侵略者在猛峒一带横行霸道,项崇周率领苗族人民,在蒙通、船头、扣林等地袭击歼灭法国军士200多人,击退从黄树皮、清永河前来救助的数百名援兵,迫使法军退出中国边境,不敢再踏入中国领土一步。法国军队曾多次派遣使者以重利厚礼诱惑项崇周,但他毫不为动,大义凛然,庄严宣告苗族是中国人,誓死保卫自己居住的中国领土,决不服从法寇。1889年中法会勘滇越边界时,项崇周参与堪界工作,并提供边界历史资料,据理力争,保卫国土,维护国家主权。清政府加封他为边防团练营管带,准许子孙世袭,并题赐“庙中之豪杰,边防如铁统”的巨大匾额。

僳僳族人民的抗英斗争

1900年,英国侵略者侵占片马地区,当地僳僳族人民联合景颇族、白族、汉族民众在土把总左孝臣的领导下,群起反抗,将侵略军逐出国境。1911年初,英国军队再次侵入片马地区,左孝臣在抗击英国侵略军中壮烈牺牲。;僳僳族人民在僳僳族管事勒黑摄帕率领下,奋力抵抗。僳僳族人民的抗英斗争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声援和支持。在僳僳族和边境各族人民的打击下,英国被迫正式承认片马、古浪、岗房三个僳僳族村寨是中国领土,却在当时私立界桩,建造营房,企图长期霸占。第一此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军一度撤离。1922年,英军卷土重来,再次侵占片马地区。在1961年签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缅甸联邦边界条约》中,缅甸政府同意将属于中国的片马、古浪、岗房归还中国。

佤族人民的抗英斗争

英帝国占领缅甸后,就把侵略魔爪伸到我国云南西部的阿佤山区。他们不断的派遣传教士、探险队进入阿佤山区收集情报,以金钱利诱、收买当地头人酋长。班洪、班老、永班三个佤族部落之间盛产银矿,1934年1月,英国派军队侵占银矿。班洪、班老佤族首领胡玉禄、胡玉山、胡忠华等召集十七个佤族部落首领歃血为盟,奋起抵抗英军,保卫矿区。英军沿南滚河推进,焚烧班老寨,班老王胡玉禄率领全寨男女老少退据龙头山誓死不降。在当地傣族、汉族人民的支援下,击退英国侵略军,收复失地。1941年英国利用抗日战争面临危机之时,以封闭滇缅公路相威胁,以换文方式同中国政府在阿佤山划定一条有利于英国的边界线,即所谓的“1941年线”,但未能在这条线上实际堪界,树立界桩。在1961年签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缅甸联邦边界条约》中,缅甸政府同意把班洪、班老地区归还中国。

傣族人民的抗英斗争

1891年英国组织两个“探险队”擅自侵入云南边疆傣族地区测绘地图,收集情报。一队沿伊洛瓦底江进入德宏地区。当英国探险队到盈江县干崖土司所属铜壁关西侧时,刚承袭干崖宣抚使的傣族土司刀安仁率领傣族和汉族民众阻止英国探险队的深入。与英国人对峙几个月后,击退英军。不甘心失败的英国军队再次侵入干崖,攻打天马、汉龙两关。刀安仁领导傣族人民奋起抵抗,将英国人驱逐出境。1898年英军侵犯大青树营盘,刀安仁率领傣族和景颇族等边境民众坚持抗击英军八年。使英国入侵德宏地区的阴谋未能得逞,为保卫边疆,维护祖国领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另一支英国“探险队”约500人,经阿瓦山、孟连、勐遮、勐海抵达允景洪。当他们到达孟连时,明目张胆地将英国国旗插在白鹤山上,并召集当地的傣族民众开会,鼓吹孟连如果归附英国,傣族人民就会有“好日子”过。爱国的傣族人民不理睬他们的胡言乱语,砍到了英国国旗以示抗议。探险队到勐遮、勐海时,傣族人民关门闭户,不卖任何食品给侵略者,拒绝他们进入村寨。他们到允景洪时,再次把英国国旗竖起来,利诱车里宣慰写投降书。他们的强盗行经立即遭到傣族人民的反抗。宣慰议事庭大臣都隆腊华严正警告英国人:车里是中国的领土,不准他们在中国的领土上胡作非为。随即下令,全境居民不得卖食物给擅自闯入的英国人吃,不准他们进入村寨,并把英国国旗给扯了下来。这些英国人只好灰溜溜的离开西双版纳。当他们路过阿瓦山时,又遭到佤族人民的严重警告,不准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勒令他们全部下马,否则全部击毙,“探险队”的英国人只好乖乖的下马鼠窜而逃。

⑸ 秋天去哪里看枫叶最美..最静.如庙呀等地方.

现在北京香山的红枫叶已经凋落了,所以选择在11月份,可以考虑到南方看红叶,比如四川理县的米亚罗红叶、南京栖霞山红叶、昆明西山红叶。现在还可以看到。

⑹ 游记作文400字乐乐课堂暑假涿州附近

涿州市博物馆
涿州市博物馆于该市华阳西路和东大街交叉口西北角,占地面积约12亩。建筑风格为中国古典园林风格与现代建筑相结合,使用面积5000平方米,设计有1个序厅、1个大陈列厅,6个专题陈列厅和1个临时展厅及观众互动休闲区。涿州市博物馆将完全免费对公众开放,市民可以持身份证、驾驶证、军官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保障卡、武警警官证、户口薄、 护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往来港澳通行证等有效证件就可以领免费 门票
今天周五学校带我们去涿州博物馆,展柜中陈列着慧能祖师的造像。“这是由佛教著名的南华寺方丈捐献的。”据讲解员介绍,高僧慧能是涿州范阳卢氏后裔,在中国佛教史开创了中国的禅宗。据讲解员介绍,东汉后期以大儒卢植为始祖,范阳卢氏逐渐成为中华四大名门望族之一,至唐代中期,入正史者共840 人,其中22人做过宰相,千百年来卢氏后裔播誉天下。如今,卢植故里卢家村成了海内外卢氏宗亲寻根祭祖的圣地,形成了名动四海的卢氏文化。
“一座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财富的城市需要一座博物馆来记载和展示自己的历史。”涿州博物馆馆长杨卫东说。据《河北省古代人物综录》记载,全省有126个县(市)有古代人物记载,每县(市)一般为30-50人,最多的地方是涿州,共有257人。除了刘备、张飞,还有一代诗人卢照邻、贾岛,地理学家郦道元等。

⑺ 六年级作文

北京长城游记

不到长城非好汉!北京周围有许多保存完好的长城遗址。长城是历史。她蜿蜒于群山之中,经过千百年风霜雨雪的洗礼,却不失雄伟与威严。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天气长城都会显示出不同的风姿。
黄花城是离市区最近的保存完好的长城。我们曾多次去过这里。春夏秋冬,风景各异。交通十分方便。我们也是去延庆的途中偶然发现的。现在可能已经收钱了。她处于两山夹一水之间,地势险要,巨石上书“金汤”,固若金汤是也。她依山傍水,走势起伏,夏天满山黄花,冬天长城脚下冰挂十分美丽。长城保存基本完好,在一座烽火楼还有一块石碑,上书当年直隶总督巡查之事,不知是否已被保护起来。可以从黄花城走到箭扣。开车走从长陵到四海的公路,十分方便。实在是可去之处。
司马台是已被开发的北京长城中的险峻之最,不少长城宣传照片都是在这里拍的。这里的长城在陡峭的山脊之上,越向上,越陡峭。有单边墙、天梯等景点。这里开发比较早,基本保持了明长城的原貌。特别是著名的烧字长城砖,为明万历年制。相隔一湖,就是金山岭长城,不过已经人工修复,没有沧桑感了。但如果您身体不好,可以去这里一看。司马台和金山岭交通也很方便,有许多专线车到那里。
响水湖地处怀柔,属于尚未大范围开发的长城,正因为人少,所以很多部分草已经齐腰深了,上去一定要小心。这里有红鳟鱼场,山泉清冽,是避暑休假的好地方。响水湖是怀柔的主打景点之一,所以交通比较方便,位于从慕田峪到十三陵的路上。
北京箭扣长城,从昌平向北,经长陵、黑山寨,从黄花镇奔怀柔。过响水湖,从一个口拐到卧佛山庄。远远地看到长城。我们硬着头皮往上爬,可是实在离长城太远只好原路返回。开车绕道崎峰茶,从北京金矿向南拐到西栅子,这里有两段长城。一段是望京楼,上去要一小时,另一段是箭扣,半个小时就能上去。这两段长城都未开发,保持了原状,没什么游人。从这里可以轻松地爬上箭扣长城,向南看,感觉极好。向东走一个烽火台,就有一段天梯十分陡峭,但风景优美,长城依山蜿蜒,气势雄伟。这里号称长城第二险段,风景十分美丽,长城险要,保存完好,是长城中难得的摄影基地。听说要开发,所以请快去。向东可以走到慕田峪,向西可以走到黄花城,或者到长城结。
西栅子第二景是天梯、单边和鹰飞倒仰,我们早就听说过长城结,但对于究竟九眼楼还是长城结是长城真正的分界点呢?为了探询究竟,我们出发了。从怀柔驱车不到一小时,到达西栅子村。由于这里还未开发,所以路不怎么样,而且也没有路标。我们到了一个三岔路口,向左是箭扣、望京楼。其他就不详了。我们选了中间一条路。(后来才知道选错了路,向右才是长城结)。路很快就走不下去了,向村里老乡询问,才知这里走不到长城结,但这里比长城结那边好。这边长城叫天梯、单边、鹰飞倒仰。好长的名字!前两个名字听的太多了,但第三个还没听说过。只好步行前进。经过大约一个小时的跋涉,我们站在了一段保存完好的长城上了。我们稍做休息就开始沿着长城行进,准备从这里直奔长城结。这里比箭扣保存的还好,但由于人比较少,所以灌木几乎把路都堵死了。经过一段缓坡,长城开始沿着山势陡峭起来,有一段长城可能就是天梯,长不到一百米,但坡度有五十六度,长城最窄处只有不到六十厘米,十分奇特。向左右一看,都是悬崖峭壁。以前以为司马台是长城险峻之最,现在看来,长城没有之最。行进了大约两个钟头,长城忽然断掉了。好象一个瀑布一下掉到几十米的谷中,从旁边小路下去一看,这段长城就是鹰飞倒仰。可能由于山体变动,长城倒挂在悬崖上,可谓奇观。从这里离长城结只有两个烽火楼了。我们拿望远镜仔细观察,发现真正的长城分界点是九眼楼,从长城结分开的长城没多远就断了。极目远眺,长城浩浩荡荡从山海关过来,从九眼楼分开,依山势一路北上奔张家口。另一路奔涞源,真是雄伟。我们由衷地感叹:长城只能用两个字来描写——伟大。
黄崖关位于河北境内,经过了修复,下面没什么,但往上却比较陡峭,有一座古长城烽火楼,可以接着走下去。阿健去年歇年假,时间短,独自开一辆租来的破奥拓利用一天打了一个来回。长城上也没什么人,感觉也不错。
西水峪从昌平环岛奔十三陵,走到四海的公路。到了西水峪,花了十五元门票看了看水库。上长城根本不用买票,从一个村里一拐弯,就到长城脚下了。长城只剩下底部的花岗岩基座,上面的城墙已经没有了,我们向黄花城方向爬上一会,由于雨大起来,长城上灌木太密,只好原路返回。另一侧长城沿着山势,直插西水峪水库,十分壮观。据老乡介绍,这里解放战争时曾打过仗,所以长城毁坏比较严重,顺着长城可以走到黄花城,另一边可以走到龙泉峪。
沿河城古敌台:总是迷路、金米黄、口贩子和老司机准备今天去黄草梁。但由于租来的怯懦机发生故障,只好到沿河城转了一圈。不想因祸得福,领教了沿河城古敌台的丰姿。从109国道一直向西,快到斋堂镇,有一个口写着珍珠湖,向北拐,即可到沿河城。在这里可以看到沿河城古城,宽阔的永定河从古城边流过,十分令人怀古。向回走有一个岔道向山中延伸,可以到达沿河城的三、四、五号敌台。这里山势险峻,两山夹一沟,敌台建于半山之上,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古敌台保存完好,又没有人看管,保存下来真是奇迹。
龙泉峪:从马甸上八达岭高速,到昌平之后向十三陵方向继续前行,从泰陵上昌赤线,一路秋色宜人,山上树叶颜色各异,和蓝天相映,好象一幅国画。在路上还可以看到一段仅剩的十三陵界墙。再前行一段,路右侧即可看到蜿蜒的长城。从龙泉峪路口转下土路,大约两三里路的样子就到了龙泉峪村。从村口向上沿小路行进,路两边都是果树,满地都是山楂果,树上果实累累。大约走了一里地就上了长城。这里没有开发,所以只有我们两个人,比较清净。长城保存得比较完好,越向上,越完整,从第三个敌楼向东北了望,即可看到之字形长城,如果不仔细看,就好象四层长城从近及远排开,很是壮观。过了第四个敌楼,就可看到远处的西水峪水库象一块碧玉镶嵌在群山之间。长城到了一座山崖上突然中断,原来古人以山崖为天然屏障,防御敌人。从第四个敌楼边上有一条小路可以绕到山崖的另一侧的通向西水峪的长城。我们从山上向昌赤公路的另一侧了望,看到长城没多远就中断了,《驾车游北京》上介绍,因为这段长城不是主线,所以只修建了一段。我们下了长城之后,继续驾车前行,在路边看到另一段残破的城墙沿山脊向西南延伸,当地人称为秦始皇打的石墙,看样子有历史了。我们从永宁经四海、二道关到达黄花城拍了几张黄昏的照片之后返京。这条路线交通方便,人却不多,确实可去。从德胜门到延庆的公共汽车有龙泉峪一站,可以很方便地到达。
冬日边城---长峪城、镇边城、横岭、燕长城:昨天北京下了第一场象样的雪,天一直阴沉沉的。今天一早,向窗外一看,朝阳中天格外地晴朗。我们按原计划出发,开着租来的富康经八达岭高速,从沙河出口出高速,经羊坊、刘村、高崖口到达马刨泉三岔路口,向北转第一个路口向左拐,前行不远,就看见远处山上有一段城墙,走到路的尽头是一座古城,城墙已经比较残破,但南城门保存比较完好,门洞里面还有一个瓮城,城门洞上牌匾的痕迹还很明显,但匾已不见,只剩下文革时的毛泽东思想闪金光的画像。长峪城建于1520年,1537年扩建,是从延庆盆地进京的又一个要道,所以多年来战乱不断。据当地老乡讲,八路和日本人在这里还打过一仗,并给我们指了许多墙上的枪眼痕迹。400多年过去了,长峪城依然把守着这条不在重要的古道,在狂风中屹立。出了长峪城,我们向回走,经过大村向河北方向驶去,一进河北界,路就变成了石字路,路上也不见了村庄,只能看见路两边的崇山峻岭。忽然不远处山上出现一个人字形的城墙痕迹,走进了一看,原来是一座古城遗迹,经查证,这里是镇边旧城遗迹,因为被大水冲了,所以被遗弃了。当年的军事重镇变成了一片荒地。再向前行不远,就到了镇边新城,城墙仍然很完整,北门洞依然是出城的主要通道,在狂暴的北风中这座古城显得十分苍凉。当年金戈铁马的古战场,今天已被人遗忘。进城之后,只见城中老房子到处都是,还有一个古戏台,规模比较大,可以想象当年的兴盛,如今已成了柴房了。出了镇边城向北经过一段荒无人烟的土路,就到达了古城横岭,横岭城保存的相当完好,南门有两个门洞,现在仍然很完好,东南还有一个门洞,不知为何开的。城北门更加有意思,在门洞上面还有一个小庙,门窗俱齐,现在也成了柴房了。横岭城的东西山上的城墙保存也比较好,其形状恰似居庸关,也是一个椭圆形。出了横岭向北不远,就开始上山,不远处山脊上蜿蜒着一段残破的长城,穿过长城与公路交会处不久,有一条小路向左侧上山。我们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开车拐上去,路很窄,而且比较陡峭,只见右边是碎石陡坡,十分危险。路转过了一座山峰后竟然绕到了燕长城的脚下。我们十分惊异地看着眼前的古人的杰作。这段长城已经比较残破,但单边墙还依稀可见,垛口已变成三角形。站在长城上向北远眺,只见远处是已冰冻的官厅水库和平坦的怀来盆地,长城横亘在群山上向一道屏障把守着北京的门户。关于这道长城的修建年代还有所争议,但从其建造特点和残破程度看确实不象明长城。从这段长城下去就到了官厅水库边上,经过了大山口古城,就是只剩下土堆的燕长城遗址,自东向西一字排开,虽然破旧但气势犹存。这条路线上古迹众多,但由于交通不便,地处深山,所以都完好地保存下来,希望还能一代一代保存下去。
潘家口水库、喜峰口长城游记:五一节放假七天,老司机、留着门票、睡不醒、总是迷路租了辆2000,一早从北京出发,走京顺路到顺义,然后顺着很宽的马路到平谷,经兴隆一直向东,途中经过半壁山、蓝旗营,顺着去宽城的路就可以到潘家口水库了。一定要记住的是自驾车要想直接开到喜峰口,就不要从旅游接待处下去,而应该向回开一点,从村口下去,经过一座大桥穿过村庄,路的尽头就是赫赫有名的喜峰口长城。我们是黄昏到的,只见一轮落日将远山、近水和水中的长城染得通红,十分美丽,让人有一种历史感。听当地人介绍,当年清兵入关就是从这里打到遵化,穿越墙子路,直进京城的。抗日战争,国民党29军在宋哲元的带领下与日本鬼子血战一场。1979年,修了潘家口水库,将喜峰口淹没,形成了独特的水下长城。这里既有人类的杰作---长城、水库,又有自然的美景,确实是可去之处。但由于旅游管理较差,所以一定要准备好,住宿可以不在旅游区,向回走不远就有较好的旅馆。千万不要开车下河滩,否则很容易陷在沙中,当地人会抽着烟看着你推车,直到你放弃之后,再开一个天价帮你拖车。快艇也比较贵,看经济实力了。从北京到潘家口水库,一路都是柏油路,只在蓝旗营有点颠簸,一般车都可以去,由于山路较多,所以最好做两日游。
大榛峪位于北京怀柔境内,我们从长城画册上看到那里的景色很美,所以决定亲眼看一看。为了能照到好照片,我们早上三点多就从北京出发了。到达大榛峪村的时候,晨曦微露,起伏的山峰被一层浓浓的绿所笼罩。我们准备好装备,开始向山谷走去。山谷里长满了果树,有杏树、核桃树、栗子树、花椒树,树上已经果实累累。山谷里十分幽静,只有我们几个人。走了不远,转过一个小山,就看到前面山上一段长城沿山脊直插谷底,然后掉头向上,翻山而去,十分壮观。在谷底的长城已被洪水冲断,露出巨石累起的长城断面。我们从旁边的一条小路攀上长城,向东侧爬上去。开始的一段长城自然坍塌得比较严重,但越向上,保存得越完好。这时,太阳已经从东方升起,群山的颜色变成了一种闪烁着光芒的嫩绿,长城从东向西沿着山势蜿蜒起伏,与嫩绿溶为一体,让人不得不感叹古人的力量。大榛峪长城有几个特点,首先,从谷底向西侧的长城并未沿着山脊继续向上修,而是从中间的绝壁突然向下拐了九十度的弯,沿着谷底再盘旋而上;第二,这里的长城东西两侧建筑形式完全一样,而谷底这段却明显不一样;第三,这里的敌楼规模较大,我们就经过三个保存较好的五眼楼;第四,这里的石刻保存较好,我们就看到了石碑和墙上铭刻各一块;第五,这里有不多见的长城三叉交汇城门一座,门洞保存完好。大榛峪交通方便,未被开发,风景优美,是京郊旅游的好地方。
涞源,顾名思义,涞水之源头,又叫凉城,境内景点众多。涞源实际上是拒马河、易水、涞水三水之源头。有横岭子、乌龙沟、虎山、仙人峪、十瀑峡、白石山等风景区。涞源山清水秀,既是避暑胜地,又是野游的好地方。喜欢长城的朋友可以到乌龙沟、插箭岭去看一看。我们到到这里的时候已经下午三点半了。我们先在十瀑峡附近的村子里找了一位老乡家住下,然后,从村子边上的玉米地里穿过去进山。走过一个采石厂,只见左面的巨大的花岗岩山脊上长城在俯视着我们。虽然时间已不早,但我们还是冲动地从裸露的巨石上爬上去。这里的长城因为没有开发,所以保存完好,建造用的是花岗岩,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依然雄伟庄严。上面只有山羊的足迹,个别烽火楼独处于险峰之上,几乎没有毁坏,保存的十分完好。站在烽火楼之上,远眺群山和蜿蜒的长城和血红的落日,想起当年铁马金戈、烽火连天,今天残垣断壁,心中不禁叹息人生短暂,青山不老。当晚,老乡给我们做了一顿难忘的可口的农家饭,至尽我们还怀念那金黄的炒鸡蛋。晚上山村里十分寂静,我们一字排开,躺在土炕上,互相讲着吓人的鬼故事,不久就酣然入睡了。第二天,我们到十瀑峡享受了一下清凉的感觉,放了无数的二踢脚,心情好到了极点。涞源是集中了历史遗迹、自然风光与一身的旅游景点。涞源交通便利。可以从北京三环的公主坟桥向西上108国道,顺国道即可到达。也可以走京石高速,从高碑店出高速,经涞水到紫荆关,再上108国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紫荆关。紫荆关是古代九大名关之一和明长城的重要关隘,与居庸关、倒马关并称“三关”。关城十分雄伟,共有城门9座、水门4座、战台19处。可以顺路去看一看。
雨后登临九眼楼:近日北京雨水不断,阿健和美能达、老司机、留着门票一块去登九眼楼。由于昨天下了场大雨,所以山中到处溪流飞瀑,仿佛到了江南。把车停在一个简易停车场之后,我们开始登山,土路已经变成了小河,我们只好向鹿一样跳来跳去,涉水过河。一路上林木茂密,水流潺潺,鸟语花香。景区在山路边设置了木凳子,我们走一会儿,歇一会儿,不久就看见山顶出现了一个残破的敌楼,那就是著名的九眼楼。它位于海拔1141米的火焰山顶,几百年来,她一直守卫着北京的北大门。现在的九眼楼已经比较残破了,外层只剩下摇摇欲坠的了望窗,内层的拱顶内室保存比较完好,地面的方形漫砖依然平整。从九眼楼放眼四望,南面的北京结近在咫尺,北面的黑坨山巍然屹立,一条只剩碎石墙基的长城向西蜿蜒,十分壮丽。去九眼楼可以从马甸桥上八达岭高速,在长陵路口向九渡河、黑山寨方向走,过黄花城到四海,向琉璃庙方向拐,路边有一个牌子指向火焰山风景区,沿路牌走即可到达。本条路线路况很好,只有最后一段土路。

⑻ 将台堡游记作文

我讲红军长征的故事,那些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无数动人的故事,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成为不断激励我前进的不竭动力。
还在我刚上幼儿园时,父亲就找来一些红军长征的连环画让我看,我边认字边记住了不少红军的故事,还在幼儿园讲给小朋友听。上小学时,经常出差的父亲只要一回家,就关心我的学习,每当看到我的作业本上打满“√”和考试成绩优良时,就讲一个故事作为奖励,我记得讲得最多、印象最深的还是红军长征的故事。
小时候我对长征精神的理解虽然还比较肤浅,但还是认真地照着红军的样子去做,用长征精神激励自己。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用红军“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故事鞭策自己,攻克了学习上一个个“拦路虎”,使自己各门功课成绩在班级都名列前茅;在他人需要帮助时,我用红军“一袋干粮”、“七十六粒粮食”等故事激励自己,主动为他人排忧解难,体味助人的快乐;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我用红军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教育自己,从而自觉牺牲个人利益,主动关心集体利益,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我为三峡工程捐款和为城市建设献

⑼ 古今贤文

《赤壁赋》是苏轼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元丰五年(1082)七月和十月作者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了两篇游记,后人习惯称前一篇为《赤壁赋》或《前赤壁赋》,称后一篇为《后赤壁赋》。苏轼的《赤壁赋》可以说是“一赋两篇”, 读《赤壁赋》应该将前后两篇连起来看。如果没有后赋,前赋表达的思想便显得不够明朗;如果没有前赋,后赋便显得过于神秘,

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谗①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44洛神赋 [翻译 译文 全文 原文]


44洛神赋 洛神赋 〔三国·魏〕曹植 【作者小传】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封陈王,谥曰思,世因又称陈思王。植少有才华,长于军旅。《魏志》本传载其“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颇得曹操宠爱,曾拟立为太子,后因“任性而行,不自雕”而罢。及曹丕、曹睿相继为帝,植倍受猜忌,“十一年中而三徙都”,虽屡次上疏欲为国效力而不得,终郁郁寡欢,发疾而卒,年仅四十一岁。曹植的文学成就甚高。其诗以五言为主,题材广,形式多,意象生动,语言精美,是建安诗作的杰出代表。《诗品》称其“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其赋婉丽多姿,或言神寄情,或托物寓意,对魏晋南北朝抒情小赋的兴盛起有重要的倡导作用。其文以前期书信、杂论及后期表疏为佳,叙事议论大多文采斐然,妙趣横生。后世文人对曹植极为推重。有《曹子建集》十卷,现存最早版本为南宋嘉定六年刻本。 【题解】《洛神赋》是曹植久负盛名的代表作。最初见于萧统《文选》。据序称,此赋系曹植于黄初三年(222)入朝后归济洛川,因感宋玉对楚王说神女之事而作。蔡邕《述行赋》云“乘舫舟溯湍流兮,浮清波以横厉。想宓妃之灵光兮,神幽隐而潜翳”,殆为此赋所本。赋首纪归程,次摹洛神,继怅道殊,末怀哀恋。其对洛神的描写虽借鉴宋玉的《神女赋》,却多用比喻烘托,形象愈见鲜明飘逸。且情思绻缱,寄托遥深。此赋旧有“感甄”之说,谓植曾求甄氏女,后女为曹丕所得,及卒,植思而赋之,故又名《感甄赋》。或以为植借此寄托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以抒壮志不伸之意,“亦屈子之志也”(《义门读书记》)。《洛神赋》在历史上影响极大。除诗文传诵外,晋王献之有墨宝传世,顾恺之有丹青留人,明汪道昆有杂剧搬演,可见其为后人倾慕之至。 黄初三年〔1〕,余朝京师〔2〕,还济洛川〔3〕。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4〕。感宋玉对楚王说神女之事〔5〕,遂作斯赋。其词曰: 余从京域〔6〕,言归东藩〔7〕,背伊阙〔8〕,轘辕〔9〕,经通谷〔10〕,陵景山〔11〕。日既西倾,车殆马烦〔12〕。尔乃税驾乎蘅皋〔13〕,秣驷乎芝田〔14〕,容与乎阳林〔15〕,流盼乎洛川〔16〕。于是精移神骇〔17〕,忽焉思散〔18〕。俯则未察,仰以殊观〔19〕。覩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20〕:“尔有觌于彼者乎〔21〕?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之所见也,无乃是乎〔22〕!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23〕,婉若游龙〔24〕。荣曜秋菊,华茂春松〔25〕。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26〕。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27〕;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28〕秾纤得中〔29〕,修短合度〔30〕。肩若削成,腰如束素〔31〕。延颈秀项〔32〕,皓质呈露〔33〕。芳泽无加,铅华弗御〔34〕。云髻峨峨〔35〕,修眉连娟〔36〕。丹唇外朗,皓齿内鲜〔37〕。明眸善睐〔38〕,靥辅承权(39〕。瑰姿艳逸〔40〕,仪静体闲〔41〕。柔情绰态〔42〕,媚于语言。奇服旷世〔43〕,骨像应图〔44〕。披罗衣文璀灿兮〔45〕, 珥瑶碧之华琚〔46〕。戴金翠之首饰〔47〕,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48〕,曳雾绡之轻裾〔49〕。微幽兰之芳蔼兮〔50〕,步踟蹰于山隅〔51〕。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52〕。左倚采旄〔53〕,右阴桂旗〔54〕。攘皓腕于神浒兮〔55〕,采湍濑之玄芝〔56〕。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57〕。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58〕。愿诚素之先达兮〔59〕,解玉佩以要之〔60〕。嗟佳人之信修兮〔61〕,羌习礼而明诗〔62〕。抗琼珶以和予兮〔63〕,指潜渊而为期〔64〕。执眷眷之款实兮〔65〕,惧斯灵之我欺〔66〕。感交甫之弃言兮〔67〕,怅犹豫而狐疑〔68〕。收和颜而静志兮〔69〕,申礼防以自持〔70〕。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71〕。神光离合〔72〕,乍阴乍阳〔73〕。竦轻躯以鹤立〔74〕,若将飞而未翔。践椒途之郁烈〔75〕,步蘅薄而流芳〔76〕。超长吟以永慕兮〔77〕,声哀厉而弥长〔78〕。尔乃众灵杂沓〔79〕,命俦啸侣〔80〕。或戏清流,或翔神渚〔81〕,或采明珠,或拾翠羽〔82〕。从南湘之二妃〔83〕,携汉滨之游女〔84〕。叹瓠瓜之无匹兮〔85〕,咏牵牛之独处〔86〕。扬轻袿之猗靡兮〔87〕,翳修袖以延伫〔88〕。体迅飞凫〔89〕,飘忽若神。陵波微步,罗袜生尘〔90〕。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91〕,若往若还。转盼流精〔92〕,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93〕。华容婀娜〔94〕,令我忘餐。 于是屏翳收风〔95〕,川后静波〔96〕。冯夷鸣鼓〔97〕,女娲清歌〔98〕。腾文鱼以惊乘〔99〕,鸣玉銮以偕逝〔100〕。六龙俨其齐首〔101〕,戴云车之容裔〔102〕。鲸鲵踊而夹毂〔103〕,水禽翔而为卫〔104〕。于是越北沚〔105〕,过南冈,纡素领,回清扬〔106〕。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107〕。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108〕。抗罗袂以掩涕兮〔109〕,泪流襟之浪浪〔110〕。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111〕,献江南之明珰〔112〕。虽潜处于太阴〔113〕,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114〕,怅神宵而蔽光〔115〕。 于是背下陵高〔116〕,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117〕,御轻舟而上溯〔118〕。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119〕。夜耿耿而不寐〔120〕,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121〕。揽騑辔以抗策〔122〕,怅盘桓而不能去〔123〕。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曹植集校注》 黄初三年,我来到京都朝觐,归渡洛水。古人曾说此水之神名叫宓妃。因有感于宋玉对楚王所说的神女之事,于是作了这篇赋。赋文云: 我从京都洛阳出发,向东回归封地鄄城,背着伊阙,越过轘辕,途经通谷,登上景山。这时日已西下,车困马乏。于是就在长满杜蘅草的岸边卸了车,在生着芝草的地里喂马。自己则漫步于阳林,纵目眺望水波浩渺的洛川。于是不觉精神恍惚,思绪飘散。低头时还没有看见什么,一抬头,却发现了异常的景象,只见一个绝妙佳人,立于山岩之旁。我不禁拉着身边的车夫对他说:“你看见那个人了吗?那是什么人,竟如此艳丽!”车夫回答说:“臣听说河洛之神的名字叫宓妃,然而现在君王所看见的,莫非就是她!她的形状怎样,臣倒很想听听。” 我告诉他说:“她的形影,翩然若惊飞的鸿雁,婉约若游动的蛟龙。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体态丰茂如春风中的青松。她时隐时现象轻云笼月,浮动飘忽似回风旋雪。远而望之,明洁如朝霞中升起的旭日;近而视之,鲜丽如绿波间绽开的新荷。她体态适中,高矮合度,肩窄如削,腰细如束,秀美的颈项露出白皙的皮肤。既不施脂,也不敷粉,发髻高耸如云,长眉弯曲细长,红唇鲜润,牙齿洁白,一双善于顾盼的闪亮的眼睛,两个面颧下甜甜的酒窝。她姿态优雅妩媚,举止温文娴静,情态柔美和顺,语辞得体可人。洛神服饰奇艳绝世,风骨体貌与图上画的一样。她身披明丽的罗衣,带着精美的佩玉。头戴金银翡翠首饰,缀以周身闪亮的明珠。她脚著饰有花纹的远游鞋,拖着薄雾般的裙裾,隐隐散发出幽兰的清香,在山边徘徊倘佯。忽然又飘然轻举,且行且戏,左面倚着彩旄,右面有桂旗庇荫,在河滩上伸出素手,采撷水流边的黑色芝草。 我钟情于她的淑美,不觉心旌摇曳而不安。因为没有合适的媒人去说情,只能借助微波来传递话语。但愿自己真诚的心意能先于别人陈达,我解下玉佩向她发出邀请。可叹佳人实在美好,既明礼义又善言辞,她举着琼玉向我作出回答,并指着深深的水流以为期待。我怀着眷眷之诚,又恐受这位神女的欺骗。因有感于郑交甫曾遇神女背弃诺言之事,心中不觉惆怅、犹豫和迟疑,于是敛容定神,以礼义自持。 这时洛神深受感动,低回徘徊,神光时离时合,忽明忽暗。她象鹤立般地耸起轻盈的躯体,如将飞而未翔;又踏着充满花椒浓香的小道,走过杜蘅草丛而使芳气流动。忽又怅然长吟以表示深沉的思慕,声音哀惋而悠长。于是众神纷至杂沓,呼朋引类,有的戏嬉于清澈的水流,有的飞翔于神异的小渚,有的在采集明珠,有的在俯拾翠鸟的羽毛。洛神身旁跟着娥皇、女英南湘二妃,她手挽汉水之神,为瓠瓜星的无偶而叹息,为牵牛星的独处而哀咏。时而扬起随风飘动的上衣,用长袖蔽光远眺,久久伫立;时而又身体轻捷如飞凫,飘忽游移无定。她在水波上行走,罗袜溅起的水沫如同尘埃。她动止没有规律,象危急又象安闲;进退难以预知,象离开又象回返。她双目流转光亮,容颜焕发泽润,话未出口,却已气香如兰。她的体貌婀娜多姿,令我看了茶饭不思。 在这时风神屏翳收敛了晚风,水神川后止息了波涛,冯夷击响了神鼓,女娲发出清泠的歌声。飞腾的文鱼警卫着洛神的车乘,众神随着叮当作响的玉鸾一齐离去。六龙齐头并进,驾着云车从容前行。鲸鲵腾跃在车驾两旁,水禽绕翔护卫。车乘走过北面的沙洲,越过南面的山冈,洛神转动白洁的脖颈,回过清秀的眉目,朱唇微启,缓缓地陈诉着往来交接的纲要。只怨恨人神有别,彼此虽然都处在盛年而无法如愿以偿。说着不禁举起罗袖掩面而泣,止不住泪水涟涟沾湿了衣襟,哀念欢乐的相会就此永绝,如今一别身处两地,不曾以细微的柔情来表达爱慕之心,只能赠以明珰作为永久的纪念。自己虽然深处太阴,却时时怀念着君王。洛神说毕忽然不知去处,我为众灵一时消失隐去光彩而深感惆怅。 于是我舍低登高,脚步虽移,心神却仍留在原地。余情绻缱,不时想象着相会的情景和洛神的容貌;回首顾盼,更是愁绪萦怀。满心希望洛神能再次出现,就不顾一切地驾着轻舟逆流而上。行舟于悠长的洛水以至忘了回归,思恋之情却绵绵不断,越来越强,以至整夜心绪难平无法入睡,身上沾满了浓霜直至天明。我不得已命仆夫备马就车,踏上向东回返的道路,但当手执马缰,举鞭欲策之时,却又怅然若失,徘徊依恋,无法离去。 (曹明纲) 【注释】 〔1〕黄初:魏文帝曹丕年号,公元220—226年。〔2〕京师:京城,指魏都洛阳。按曹植黄初三年朝京师事不见史载,《文选》李善注以为系四年之误。〔3〕济:渡。洛川:即洛水,源出陕西,东南入河南,经洛阳。〔4〕斯水:指洛川。宓妃:相传为宓羲氏之女,溺死于洛水为神。《离骚》:“我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5〕“感宋玉”句:宋玉有《高唐》、《神女》二赋,皆言与楚襄王对答梦遇巫山神女事。〔6〕京域:京都(指洛阳)地区。〔7〕言:发语词。东藩:古代天子封建诸侯,如藩篱之卫皇室,因称诸侯国为藩国。〔魏志》本传:“(黄初)三年,立为鄄城王。”鄄城(即今山东鄄城县)在洛阳东北,故称东藩。〔8〕伊阙:山名,即阙塞山、龙门山。《水经注·伊水注》:“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北流,故谓之伊阙矣。”山在洛阳南,曹植东北行,故曰背。〔9〕轘辕:山名,在今河南偃师县东南。《元和郡县志》:“道路险阻,凡十二曲,将去复还,故曰轘辕。”〔10〕通谷:山谷名。华延《洛阳记》:“城南五十里有大谷,旧名通谷。”〔11〕陵:登。景山:山名,在今河南偃师县南。〔12〕殆:通“怠”,懈怠。《商君书·农战》:“农者殆则土地荒。”烦:疲乏。〔13〕尔乃:承接连词,犹言“于是就”。税驾:犹停车。税,舍、置。驾,车乘总称。蘅皋:生着杜蘅(香草)的河岸。〔14〕秣驷:喂马。驷,一车四马,此泛指驾车之马。芝田:《十洲记》:“钟山在北海,仙家数千万,耕田种芝草。”一说为地名,即河南巩县西南的芝田镇。〔15〕容与:悠然安闲貌。阳林:地名,一作“杨林”,因多生杨树而名。〔16〕流盼:目光流转顾盼。盼一作“眄”,旁视。〔17〕精移神骇:谓神情恍惚。移,变。骇,散。〔18〕忽焉:急速貌。〔19〕以:而。殊观:所见殊异。〔20〕援:以手牵引。御者:车夫。〔21〕觌(dí敌):看见。〔22〕无乃:犹言莫非。〔23〕翩:鸟疾飞貌,此引申为飘忽摇曳。惊鸿:惊飞的鸿雁。〔24〕婉:蜿蜒曲折。此句本宋玉《神女赋》:“婉若游龙乘云翔。”〔25〕荣:丰盛。华:华美。二句形容洛神容光焕发,肌体丰盈。〔26〕飘飖:动荡不定。回:旋转。〔27〕皎:洁白光亮。〔28〕迫:靠近。灼:鲜明灿烂。芙蓉:一作“芙蕖”,荷花。渌(lù路):水清貌。〔29〕秾:花木繁盛。此指人体丰腴。纤:细小。此指人体苗条。〔30〕修:长。度:标准。此句即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之意。〔31〕素:白细丝织品。句本宋玉《登徒子好色赋》。〔32〕延、秀:均指长。项:后颈。〔33〕皓:洁白。句本司马相如《美人赋》。〔34〕铅华:粉。古代烧铅成粉,故称铅华。弗御:不施。御,进。〔35〕云髻:发髻如云。峨峨:高耸貌。〔36〕连娟:又作“联娟”,微曲貌。〔37〕朗:明润。鲜:光洁。〔38〕眸:目瞳子。睐:顾盼。〔39〕靥(yè谒)辅:一作“辅靥”,即今所谓酒窝。权:颧骨。《淮南子·说林》:“靥辅在颊则好。”〔40〕轘:同瑰,奇妙。宋玉《神女赋》:“瓌姿玮态。”艳逸:艳丽飘逸。〔41〕仪:仪态。闲:娴雅。宋玉《神女赋》:“志解泰而体闲。”〔42〕绰:宽缓。〔43〕奇服:奇丽的服饰。屈原《九章·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旷世:犹言举世无匹。旷,空。〔44〕骨像:骨格形貌。应图:指与画中人相当。〔45〕璀灿:鲜明貌。一说为衣动声。〔46〕珥:珠玉耳饰。此用作动词,作佩戴解。瑶碧:美玉。华琚:刻有花纹的佩玉。〔47〕翠:翡翠。首饰:指钗簪一类饰物。〔48〕践:穿,着。远游:鞋名。繁钦《定情诗》:“何以消滞忧,足下双远游。”文履:饰有花纹图案的鞋。刘桢《鲁都赋》:“纤纤丝履,灿烂鲜新;表以文组,缀以朱蠙。”疑即咏此。〔49〕曳:拖。雾绡:轻薄如的绡。绡:生丝。裾:裙边。〔50〕微:隐。芳蔼:芳香浓郁。〔51〕踟蹰:徘徊。隅:角。〔52〕纵体:轻举貌。遨:游。〔53〕采旄:采旗。旄,旗竿上旄牛尾饰物。〔54〕桂旗:以桂木为竿之旗。屈原《九歌·山鬼》:“辛夷车兮结桂旗。”〔55〕攘:此指揎袖伸出。神浒:为神所游之水边地。浒,水边泽畔。〔56〕湍濑:石上急流。玄芝:黑芝草。《抱朴子·仙药》:“芝生于海隅名山及岛屿之涯……黑者如泽漆。”〔57〕振荡:形容心动荡不安。怡:悦。〔58〕微波:一说指目光,亦通。〔59〕诚素:真诚的情意。素,同愫。〔60〕要(yāo腰):同邀,约请。〔61〕信修:确实美好。张衡《思玄赋》:“伊中情之信修兮,慕古人之贞节。”〔62〕羌:发语词。习礼:懂得礼法。明诗:善于言辞。〔63〕抗:举起。琼珶:美玉。和:应答。〔64〕潜渊:深渊,指洛神所居之地。期:会。〔65〕眷眷:通“睠睠”,依恋貌。款实:诚实。〔66〕斯灵:此神,指宓妃。我欺:即欺我。〔67〕交甫:郑交甫。《神仙传》:“切仙一出,游于江滨,逢郑交甫。交甫不知何人也,目而挑之,女遂解佩与之。交甫行数步,空怀无佩,女亦不见。”弃言:背弃信言。〔68〕狐疑:疑虑不定。相传狐性多疑,渡水时且听且过,因称狐疑。〔69〕收和颜:收敛笑容。静志:镇定情志。〔70〕申:施展。礼防:《礼记·坊记》:“夫礼坊民所淫,……故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恐男女无别也。”坊与防通。防,障。自持:自我约束。〔71〕徙倚:犹低回。〔72〕神光:围绕于神四周的光芒。〔73〕乍阴乍阳:忽暗忽明。此承上句而言,离则阴,合则阳。〔74〕竦(sǒng悚):耸。鹤立:形容身躯轻盈飘举,如鹤之立。〔75〕椒途:涂有椒泥的道路。椒,花椒,有浓香。〔76〕蘅薄:杜蘅丛生地。〔77〕超:惆怅。永慕:长久思慕。〔78〕厉:疾。弥:久。〔79〕杂沓:众多貌。〔80〕命俦啸侣:犹呼朋唤友。俦,伙伴、同类。〔81〕渚:水中高地。〔82〕翠羽:翠鸟的羽毛。古人多用以为饰。〔83〕南湘之二妃:指娥皇和女英。据刘向《列女传》载,尧以长女娥皇和次女女英嫁舜,后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往寻,死江湘间,为湘水之神。〔84〕汉滨之游女:汉水之神。《诗·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薛君《韩诗章句》:“游女,汉神也。”〔85〕瓠瓜:星名,又名天鸡,在河鼓星东。无匹:无偶。阮瑀《止欲赋》:“伤匏瓜之无偶,悲织女之独勤。”〔86〕牵牛:星名,又名天鼓,与织女星各处河鼓之旁。相传每年七月七日乃得一会。〔87〕袿:今作褂。刘熙《释名》:“妇人上服曰袿。其下垂者,上广下狭如刀圭也。”猗靡:随风飘动貌。〔88〕翳:遮蔽。延伫:久立。〔89〕凫:野鸭。〔90〕陵:踏。尘:指细微四散的水沫。〔91〕难期:难料。〔92〕盼:《文选》作“眄”,斜视。流精:形容目光流转而有光彩。〔93〕幽兰:形容气息香馨如兰。〔94〕婀娜:轻盈柔美貌。〔95〕屏翳:传说中的众神之一,司职说法不一,或以为是云师(《吕氏春秋》),或以为是雷师(韦昭),或以为是雨师(《山海经》、王逸等)。而曹植认为是风神,其《诘洛文》云“河伯典泽,屏翳司风”。〔96〕川后:旧说即河伯,似有误,俟考。〔97〕冯夷:河伯名。《青令传》:“河伯,华阴潼乡人也,姓冯名夷。”又《楚辞》王逸注引《抱朴子·释鬼》:“冯夷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天帝署为河伯。”〔98〕女娲:传说中的女神,《世本》谓其始作笙簧,故此曰“女娲清歌”。〔99〕文鱼《山海经·西山经》:“秦器之山,濩水出焉,……是多鳐鱼,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惊:当从《文选》作“警”。《文选》李善注:“警,戒也。文鱼有翅能飞,故使警乘。”〔100〕玉銮:鸾鸟形玉制车铃,动则发声。偕逝:俱往。〔101〕六龙:相传神出游多驾六龙。俨:矜持庄重貌。齐首:谓六龙齐头并进。〔102〕云车:相传神以云为车。《博物志》:“汉武帝好道,七月七日夜漏七刻,西王母乘紫云车来。”容裔:舒缓安详貌。〔103〕鲸鲵(ní泥):即鲸鱼。水栖哺乳动物,雄曰鲸,雌曰鲵。毂(gú谷):车轮中用以贯轴的圆木。此指车。〔104〕为卫:作为护卫。〔105〕沚:水中小块陆地。〔106〕纡:回。素领:白皙的颈项。清扬:形容女性清秀的眉目。扬一作“阳”。《诗·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阳婉兮。”〔107〕交接:结交往来。〔108〕莫当:无匹,无偶。《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注:“当,对偶也。”〔109〕抗:举。袂:袖。曹植《叙愁赋》:“扬罗袖而掩涕”,与此句同意。〔110〕浪浪:水流不断貌。〔111〕效爱:致爱慕之意。〔112〕明珰:以明月珠作的耳珰。《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耳著明月珰113〕太阴:众神所居之处,与上文“潜渊”义近。〔114〕不悟:不知。舍:止。〔115〕宵:通“消”,消失。一作“霄”。蔽光:隐去光彩。〔116〕背下:离开低地。陵高:登上高处。〔117〕灵体:指洛神。〔118〕上溯:逆流而上。〔119〕绵绵:连续不断貌。〔120〕耿耿:心绪不安貌。〔121〕东路:回归东藩之路。〔122〕騑:车旁之马。古代驾车称辕外之马为騑或骖,此泛指驾车之马。辔:马缰绳。抗策:犹举鞭。〔123〕盘桓:徘徊不进貌.

热点内容
谁有美国少儿喜剧 发布:2024-05-04 00:30:17 浏览:320
男的叫天赐女的啊娟和小兰 发布:2024-05-04 00:17:43 浏览:961
韩剧电影娼夫 发布:2024-05-04 00:07:38 浏览:299
百合电影推荐 发布:2024-05-04 00:02:36 浏览:209
李采谭演雪莉的电影 发布:2024-05-03 22:48:54 浏览:461
男男电影尺度大 发布:2024-05-03 22:48:30 浏览:728
日本机甲车动作片 发布:2024-05-03 22:12:35 浏览:581
女主是武林高手当过女匪 发布:2024-05-03 22:11:32 浏览:863
什么电影有生孩子的镜头 发布:2024-05-03 21:59:32 浏览:801
保险女王女二号扮演者吴珠河 发布:2024-05-03 21:45:13 浏览: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