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格王朝遗址门票
Ⅰ 古格王朝遗址的建筑群区
王室建筑主要集中在山顶,有房屋40余间,均为土木建筑结构,平顶。每间房屋的面积在12到18平方米之间,多数是一层建筑,但也有两层或三层的。这一部分的建筑物多已残破,但从格局看,仍透出当年颇具匠心的设计理念。
王室成员居住的宫室在山顶南部的东面,面积虽然不太大,但却小巧别致。在王宫的西部,有一面积约200平方米的建筑残迹,是王室建筑中最大的建筑物,估计这是王国用来议事的大厅堂。厅内地面是石子和沙泥夯打处理过的,这也是藏族人常用于处理室内地面及屋顶的建筑工艺,在许多藏区依然保存着这一方式。
由于几百年风沙雨水的侵蚀,地面及墙头已布满沟隙。在山顶的北部,尚存一洞口,深有20来米,洞口狭小,但洞底开阔。一条坡度很陡的隧道向下延伸,这是山体中还没有完工的地下宫殿,很是令人惊叹。整个王室建筑都在山顶上,四周全部是悬崖峭壁,险不可攀,只有一条长约50米的曲折幽暗的登山隧道连接半山腰与山顶王室区。立于山顶,纵览全城,东西两侧的山沟、北部开阔地带以及象泉河谷地全都尽收眼底。
宫殿区
古格王朝宫殿建筑主要集中在山顶东南部,共有房屋56座,多数为一层建筑,也有二三层建筑。王宫西面,有一处面积约200平方米的建筑残迹,大约有半个篮球场大,系当年王朝集会的议事大厅,为王城中最轩敞的建筑,现仅存围墙。山顶北部有一洞口,通向20米深的国王“冬宫”,由8个面积20平方米左右的窑洞组成。冬宫为地道式建筑,盘旋通往山下,其间有一连串地穴式房屋,有望孔、小窗,室内套室,洞中有洞,颇为复杂。札达及阿里都很难见到树木,建城之初木材的奇缺是可以想见的,何况王宫又建在山顶上,建筑困难程度可见一斑。
寺庙区
在古格王国建筑群遗址中,最为显眼的建筑多数是佛教建筑。现存仅有6座:山顶上突兀而出的坛城殿、山坡台上两相辉映的红庙和白庙、高低错落的大威德殿和度母殿、山坡西北侧高耸的佛塔。这些风韵犹存的佛殿建筑在山顶上格外醒目。
红庙与白庙
红庙和白庙是6座寺庙中规模最大的,面积各300多平方米,还遗存有700余平方米的壁画。壁画题材有各类佛、菩萨、度母、护法神、高僧像以及吐蕃赞普世系图、古格王及臣后礼佛图、释迦牟尼传记图等。壁画上的人物极具动感,数千人物绝少雷同。庙内天花板上的图案多达500多种,大部分为装饰图案,少量为飞天、瑞兽题材。这些图案色彩浓艳,线条流畅,借鉴了印度、尼泊尔艺术的表现手法,充分体现了古格王国独特的艺术气质和时代风格。
防御区
防御区主要有3个古代防御工事,一个扼守在河口,一个雄踞在一座100多米高的小山上,还有一座则屹立于象泉河床附近,三座防御工事成犄角状互相呼应。公元1630年古格王国近邻的拉达克人攻占了古格都城。公元1680年,清政府派兵收复古格;由于这里地势险要,而且是通往古格的必经之路,所以成为了当时的战略要地。
土林
土林是西藏最为壮丽的景观之一,在地貌学上称为“水平宕层地貌”,是经过流水侵蚀形成的比较特殊的决生松造地貌。结构致密而坚实的砂岩和砾岩常常构成粘土岩的保护层,或平铺于岩壁的顶部,或突出于岩壁之上,与软岩层次交互组成。那高而平的山顶被纵向切割侵蚀成一条条深深的沟壑。晚霞下那一座座山峰连成的“林海”十分壮观,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种奇特神秘的地貌依山环绕,遍布了整个札达县。据说,藏族先民们就是利用“土林”这一自然资源掘洞而居,才建立起雄伟的古格王国的。
Ⅱ 古格王朝遗址有什么值得欣赏之处
从公元九世纪开始,原先同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王朝,一直维系到十七世纪结束。这就是古格王朝,巅峰时期统治范围覆盖了阿里全境,都城的古格人就达到了十数万之多。
Ⅲ 古格王朝遗址怎么样
门票要200元/人,查票很紧。可以请当地藏民用摩托车带进去,100元/人,就不用买门票。其实门票包括6个景点,但很少有人会都去,因为相隔十万八千里。古老的王朝遗址,背衬一望无际的扎达土林,还是非常壮观和美丽的。其中有一个冬宫,一般游客很少发现,当地藏民会告诉你下去的路,就是一个类似防空洞的地方。
Ⅳ 阿里古格王朝遗址几日可以游完
古格王国是在公元十世纪前后,由吐蕃王朝末代赞普朗达玛的重孙吉德尼玛衮在王朝崩溃回后,率领亲随逃往阿里建答立起来的。遗址在阿里扎达县札不让区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占地约18万平方米,共有房屋洞窟300余处、佛塔(高10余米)3座、寺庙4座、殿堂2间及地下暗道2条。外围建有城墙,四角设有碉楼。整个遗址建在一小土山上,建筑分上、中、下三层,依次为王宫、寺庙和民居。在其红庙、白庙及轮回庙的雕刻造像及壁画中不乏精品。围绕古格都城札不让的重要遗址还有东嘎、皮央等,均有大量文物遗存。
近十数年间于古格遗址周围不断发掘出的造像、雕刻及壁画等是这个王朝留给今人的宝贵财富。古格雕塑多为金银佛教造像,其中被称为“古格银眼”的雕像代表其最高成就。遗存最为完整、数量最多的是它的壁画。古格壁画风格独特、气势宏大,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层面。所绘人物用笔简练,性格突出,其丰满动感的女体人物尤具代表性。由于古格所处地理位置及受多种外来文化影响,在艺术表现风格上带有明显的克什米尔及犍陀罗艺术痕迹。
走马观花一天也可,深度游则要两三天。
希望能够帮到您!
Ⅳ 古格王朝遗址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古格故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里扎达县扎布让区境内托林镇西北的象泉河南岸。距今有1300年的历史,为曾经拥有百万之众的金戈铁马的吐蕃王室后裔于10世纪前半期所建,偏居此地700余年,传承20余代国王,期间不断扩建,于17世纪灭亡。
古格王国遗址是研究我国西藏历史和10世纪以来藏族建筑史的珍贵资料。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国,是在统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建立的,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
古格王朝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由此逐渐达到全盛。因此古格王朝在西藏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古格王朝遗址总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共有房屋遗迹445间,窑洞879孔,碉堡58座,暗道4条,各类佛塔28座,洞葬l处,发现武器库l座,石锅库1座,大小粮仓11座,供佛洞窟4座,壁葬1处,木棺土葬1处。
古格王朝遗址被众土林远远近近地环抱其中,因其是用取自周围土林的粘性土壤建筑而成,所以古老城堡的断壁残垣与脚下的土林浑然一体,使人难以分辨究竟何为城堡、何为土林。
古格王朝整座城堡建筑在一座黄土坡上,地势险峻,遗址占地约18万平方米,从山麓到山顶自下而上,依山迭砌,王宫建筑、佛塔和洞窟、碉楼密布全山,达600余座,形成一座庞大的古建筑群,气势恢弘壮观。
古格王朝宫殿建筑主要集中在山顶东南部,共有房屋56座,多数为一层建筑,也有二三层建筑。王宫西面,有一处面积约200平方米的建筑残迹,系当年王朝集会的议事大厅,为王城中最轩敞的建筑,现仅存围墙。
山顶北部有一洞口,通向国王“冬宫”,由8个窑洞组成。冬宫为地道式建筑,盘旋通往山下,其间有一连串地穴式房屋,有望孔、小窗,室内套室,洞中有洞,颇为复杂。
古格王朝崇尚佛教,曾多次派人到克什米尔学经,翻译佛经108部,得佛教之益,王朝历数百年不衰。1042年,印度高僧阿峡底到阿里地区弘法,使阿里成为佛教复兴之地,佛教史称之为“卜路弘法”。
古格遗址现存较好的有寺庙、殿堂5座。分别为渡母殿、红殿、白殿和轮回殿。这些寺庙都带有浓郁的西藏建筑风格。
红庙和白庙是6座寺庙中规模最大的,面积各300多平方米,有700余平方米的壁画。壁画题材有各类佛、菩萨、度母、护法神、高僧像以及吐蕃赞普世系图、古格王及臣后礼佛图、释迦牟尼传记图等。
古格壁画是古格艺术的精品,壁画上的人物极具动感,数千人物绝少雷同。庙内天花板上的图案多达500多种,大部分为装饰图案,少量为飞天、瑞兽题材。这些图案色彩浓艳,线条流畅,借鉴了印度、尼泊尔艺术的表现手法,充分体现了古格王国独特的艺术气质和时代风格。
透过这些气势宏大、风格独特、绚丽斑斓的图画,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绘人物性格突出,用笔洗练,丰满动感的女性人物尤具代表性。
古格遗址周围发现的雕刻、造像及壁画等揭开了古格王朝的神秘面纱。
传说古格王国时期这个地方素以精于冶炼与金银器制造而闻名,当年阿里三围以托林寺为主寺的下属24座寺院的金属佛像与法器,都由鲁巴铸造。
据说鲁巴铸造的佛像用金、银、铜等不同的原料合炼而成,工艺精湛,通体全无接缝如自然形成,其价值甚至超过了纯金佛像。
在皮央遗址杜康大殿有一件精美的铜佛像,头戴化佛宝冠、4臂各执法器、头生3眼,这尊金黄色铜像却发出闪闪银光,晶莹锃亮,这就是著名的“古格银眼”。
“古格银眼”的铜像,只有古格才能制作,更是被视为佛像中的精品,因为极少流传于世,所以尤为珍奇。
古格盛产黄金白银,在托林寺、札不让、皮央东嘎都发现过一种用金银汁书写的经书,而且出土的数量极大。这种经书以文书写在一种略呈青蓝色的黑色纸面上,一排用金汁、—排用银汁书写,奢华程度无以复加。
古格王朝的防御区主要有3个古代防御工事,一个扼守在河口,一个雄踞在一座小山上,还有一座则屹立于象泉河床附近,三座防御工事成犄角状互相呼应。
在古格都城遗址北面的一处断崖上,有一个著名的“干尸洞”。据说这是古格王国灭亡后留下的最后遗迹。洞窟开凿在山沟崖壁上,洞口很小。
对古格王朝古城遗址进行考察是从1985年西藏自治区文管会组织的考察队开始的。
在年轻考古学家张建林率领下,对古格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3年后,张建林和骨干队员仵君魁执笔写出了考古学巨著《古格故城》。
这部巨著的问世,在考古学界所引起的震动和赞誉自不待说,就连国家领导人出访美国时,都随身携带该书,作为礼品郑重地赠送给大洋彼岸的美国朋友。
Ⅵ 古格王朝遗址怎么去
古格王朝遗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托林镇,9世纪中叶,吐蕃内王朝崩散,部分王室后人逃往容阿里,建立了三个小王国,其中德祖衮在10世纪前后建立古格王朝。巍峨的古格故城坐落于阿里扎达县扎布让区境内托林镇西北的象泉河南岸,距县城19公里。为曾经拥有百万之众的金戈铁马的吐蕃王室后裔所建,偏居此地700余年,传承20余代国王,距今有1300年的历史,于十七世纪灭亡,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
Ⅶ 古格王朝遗址的交通信息
古格遗址位于扎达以西20千米处,交通不便,位置偏僻。假如不是包车而来,尝试在县城南面的路口等待偶尔经过的军车也可。如果车是去扎不让村的,小村往西1千米就是古格遗址了。
从扎达出来,顺着主要道路一直走,只有一个岔路口,有古格的路标指着,不会走错。走到一个村子,就是扎不让村。要穿村而过,出来大概在3、4百米的时候看到一处由碎石做的看似短墙式的河堤,从这里从左转(这里离古格只有几百米了,但是偏偏看不见古格,所以很容易走过)沿着河床走,很快就可以看见古格遗址。
古格遗址距离扎达县城18公里,如果本身是包车自然方便,若是搭车进入扎达的,则可在县场面南路口等经过扎布让的便 车,下车后,再步行几公里就到了,还可以在几家招待所打问搭乘旅游包车,路程不远。
Ⅷ 古格王朝的遗址在哪
古格王国遗址是一座高原古城,位于西藏阿里札达札布让区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占地约18万平方米,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为研究西藏历史和古代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古格王国历史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吐蕃王朝的晚期。古格王国对内发展生产,与邻国打仗,都需要人力、财力,但随着藏传佛教势力的扩大,国王与佛教首领之间的矛盾日愈尖锐,导致战争,最终灭亡。1961年,古格王国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从1985年被考古发掘后,在古格遗址周围不断发掘出的造像、雕刻及壁画是这个神秘王朝留给人们的宝贵财富。现古格王国旅游的非常受人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