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的战争遗址
1.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的重大意义
历史教育着人们,人们不敢忘却历史,作为弘扬民族精神的一座丰碑——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已经肩负起昭示历史,激励当代,教育后人,开拓未来的神圣使命。
伟绩垂青史 丰碑励后人-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巡礼
① 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古运河畔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是台儿庄人民自力更生,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初期最辉煌的胜利--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而建立的一座纪念性丰碑。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占地3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由展览馆、影视馆、全景画馆等组成。馆前38级汉白玉大理石台阶告诉人们,它所纪念的那场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发生在1938年;馆中24根雄伟的立柱支撑着白色的天棚告诉人们,中华民族顶天立地,永远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馆顶硕大的圆球结构建筑体告诉人们,这场大战是举世瞩目的壮举;馆东外壁一个巨大的十字架饰物,以宗教的神圣告诉人们,莫忘“数万条健儿,在这里做了国殇……(臧克家诗句)”;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的馆名,镶嵌在天棚的前额;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撰文、全国书协主席权希军书写、张爱萍将军题名、用一方巨大的黑色大理石雕刻成的“台儿庄大战纪念碑”矗立在馆前广场上……
沿馆前38级台阶拾级而上,依次步入展览馆的3个展厅和全景画馆,600多件珍贵文物史料和集声、光、塑、形及气势恢弘的画面于一体的巨幅全景画,把当年那一幕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与惨烈,生动地再现在世人的面前―― ②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北平沦陷,华北沦陷,上海沦陷,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日军长驱直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在这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光辉旗帜,点燃了全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战的熊熊烈火。1938年春,当日本侵略军坂垣征四郎和矶谷廉介2个精锐师团3万多人两路夹击,企图向战略要地徐州进逼,进而攻占武汉之际,我抗日军民10万之众,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指挥下,在鲁南重镇台儿庄义无反顾地筑起“血肉长城”,用大刀片、手榴弹,同用飞机、大炮、坦克车和毒气弹武装到牙齿的侵略者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逐房逐巷争夺的肉搏战,每战都是英勇顽强、前赴后继、悲壮惨烈、气吞山河!台儿庄,成了血与火的海洋!
在这血与火的海洋中,台儿庄城内阵地频频告急,一度失陷四分之三。此时,与日军展开正面作战的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下达了“誓死抵抗日军,我们要用血肉来填敌人的炮火”的命令。我守城将士在31师师长池峰城将军的率领下,毅然决然地破釜沉舟,炸断了运河浮桥这一唯一退路,组成敢死队,扔掉了“重赏勇夫”的现大洋,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从1938年3月23日黄昏日军七、八千发炮弹在台儿庄内炸响,到1938年4月7日日军的全线溃逃,历时半月的血战,我军共歼敌11984人,俘敌719人,缴获步枪1万余支、机枪913挺、大炮127门、战车40辆,击毁敌机3架。我3万将士为国捐躯!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它的胜利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决心和必胜的信心,彻底打破了日本侵略者“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和“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狼子野心。“台儿庄区区之地,经此一役之后,几成民族复兴之象征”,成了中华民族的“扬威不屈之地”。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的建设动议于1985年8月29日在台儿庄举行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座谈会”上,经中宣部批准于1986年3月大型彩色故事片《血战台儿庄》开拍之后。在“东方风来满眼春”的1992年的10月12日中共十四大开幕之日奠基,竣工于台儿庄大战胜利55周年的1993年4月8日,并于这天隆重举行了开馆典礼和台儿庄大战胜利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等国家、省、市领导人和当年参战将士及其亲属、子女代表,世界各地专家、学者、记者等数百人应邀出席。
此后,台儿庄区又一鼓作气,修复了清真寺、中正门、火车站等大战遗址,建成了台儿庄大战全景画馆,改建扩建了台儿庄革命烈士陵园。其中,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相继于1996年9月被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6月10日,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0年又被全国侨联命名为“世界华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列入全国红色旅游基地开发项目)…… ⑤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及其全景画馆的建成在海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1993年4月8日开馆10年来,累计接待海内外各界参观者2000多万人次,其中国际友人10万人次、港澳台胞13万人次,吴官正、程思远、彭佩云、胡绳、贺敬之、张之秀等领导人100多人次,乔羽、唐柯、浦克、周而复、彭清一、王仁、崔永元等著名人士1000多人次。所有观者观后,无不感到鼓舞和振奋。著名词作家乔羽激情澎湃地写下了他十大代表作之一《台儿庄小唱》,抒发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豪迈情怀。就连日本友人参观之后也纷纷留言、捐赠或敬献花篮,对当年日军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深表遗憾,希望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千万别让悲剧重演!
2. 台儿庄战役的时间、地点、简要过程和历史影响
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19384月15日结束。
地点是以山东枣庄台儿庄为中心的鲁南区域。
过程:1938年3月14日,日本矶谷师团发动攻击。3月18日,日军矶谷师团濑谷支队攻陷滕县后,当晚攻占临城(今薛城),于20日攻占韩庄。
日军遭到布防于运河沿线的我第52军郑洞国第2师的阻击;另一部福荣大佐的第63联队沿临赵(墩)铁路于18日攻占枣庄,20日攻占峄县城,矛头直指台儿庄。
3月20日,日军向台儿庄发动了猛烈的进攻,第20军团军团长汤恩伯参谋长封裔忠率部让开津浦铁路正面,转入兰陵及其西北云谷山区,诱敌深入,待机破敌。
24日,坚守台儿庄北门的186团1营在王震团长和姜常泰营长的指挥下顽强抵抗,并在城北门外与日军展开白刃战。
4月7日凌晨1时,中国军队吹响了反攻的号角,以孙连仲第2集团军为主组成的左翼兵团和以汤恩伯第20军团为主组成的右翼兵团在台儿庄及其附近地区大举反攻。激战4天,日军残部于7日向峄城、枣庄撤退。
影响:1、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以及坚持抗战的决心。
2、压制了日军的气焰,打击了日本的侵略势力。
3、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并为争取外援增添了有利条件。
(2)台儿庄的战争遗址扩展阅读:
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 。
战役由民族英雄李宗仁、白崇禧、孙连仲、汤恩伯、张自忠、田镇南、关麟征、池峰城、王铭章等抗日将领指挥。战役期间,中国抗战最高统帅蒋介石曾三次赴徐州视察、督导、调配兵力。
其中第一次,蒋介石在台儿庄战斗最激烈的时刻亲赴台儿庄南站观战,并亲自勉励池峰城,前线将士因而士气大振,大大增强了前线将士的战斗力。
3. 台儿庄是不是二战遗址
台儿庄大战遗址不能叫台儿庄遗址,因为今天台儿庄还存在。台儿庄大战遗址旅游区由当时大战最为激烈的几处战斗场所组成,包括残存的建筑物及在遗址上复建的原建筑物,如清真古寺、中正门、火车站、新关帝庙及新建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等。主要以人文景观为主,参观遗址使游客深刻体会到当时激战时的场景,激发游客的爱国热情及民族自豪感。
4. 求台儿庄战役的简介
1938年3月23日至4月7日,
中国军队和日军在山东峄县台儿庄(今属枣庄市)一带进行的战役。
3月23日,第二集团军第三十一师在泥沟车站与日军发生遭遇战,台儿庄战役开始。傍晚,日军追击中国军队第十一师一八五团到南洛。被伏兵所阻。24日,敌军进至刘家湖后继续南犯,突击台儿庄城东北,被守军一八六团全歼200余人。25日,日军进攻南洛。一八五团主动出击,三营营长高鸿立率全营士兵与敌拼杀,誓夺敌炮。敌1000余人配以20余辆坦克向高营猛扑。团长王郁彬率一、二两营赶来增援,血战两昼夜,王郁彬、高鸿立负伤。27日,日军攻破台儿庄北门。中国守军第三十一师与敌在庄内展开拉锯战,双方伤亡甚重。日军不断增加兵力,从峄县调来增援部队4000余人。
28日,日军攻入台儿庄西北角,谋取西门,切断中国守军第三十一师师部与庄内的联系。该师师长池峰城指挥所部以强大炮火压制敌人,并组织数十名敢死队员,与敌肉搏格斗。汤恩伯军团关麟征第五十二军和王仲廉第八十五军在外线向枣庄、峄县日军侧背攻击。29日,日军濑谷支队再以兵力支援,并占领了台儿庄东半部。31日,中国守军将进入台儿庄地区的濑谷支队完全包围。是时,坂本旅团由临沂转向台儿庄驰援,到达向城、爱曲地区,侧击第二十军团。该军团即命第五十二军和刚到的第七十五军围攻坂本支队。激战数日,予日军以重创,使其救援濑谷支队的计划落空。
5. 台儿庄战役发生在哪里
发生在山东。
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会战或血战台儿庄。台儿庄战役的起版止时间有权几种说法,一般认为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成。
战斗最惨烈时,在他们之前进城的东北军一个营的战士全部牺牲了,而他所在的连145人,到战役结束时,包括林明在内,只剩下18人。
日本人要王铭章投降,他坚决不肯,兵尽粮绝之时,援军未到,砸毁电台,亲自上西北城墙,指挥警卫连一个排进攻西门城楼,该排全部阵亡,决定到西关车站继续组织防守,腹部中弹,并再次负伤,用手枪饮弹殉国。当时滕县县长周同知道后,从城墙跳下,陪同殉国。
6. 历史上著名的“台儿庄战役”的发生地台儿庄位于哪个省境内
山东枣庄
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会战或血战台儿庄。台儿庄战役的起止时间有几版种说法,一般权认为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成。
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这次战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7. 台儿庄战役大幕的拉开源于什么战争
北线西路日军南下如此迅速,是韩复榘放弃济南造成的恶果。李宗仁为内了阻止北线西路日军的进容攻,确保徐州地区的安全,曾于2月10日命令第3集团军总司令孙桐萱指挥所属部队向运河以东推进,袭取济宁。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孙桐萱原来是韩复榘的部属,韩复榘接连放弃济南、泰安、大汉口、济宁等地,数天之内,山东大片领土被日军占领,他感到愤慨。根据李宗仁的作战部署,孙桐萱指挥第22师强渡大运河,攻入济宁城,与日军在济宁城内展开了激烈的奋战。但是,由于日军及时得到增援,第22师遭到重大伤亡,被迫于2月17日晚撤退到运河西岸。中国军队未能夺回济宁,日军的侵略野心更加狂妄。19日,日军攻陷安居镇。22日至24日,相继猛攻第55军和第12军防守的阵地。25日,占领杏花村阵地。连日作战,第3集团军虽然歼灭日军1000多人,但未能实现夺回济宁的意图,部队伤亡3000多人,矶谷廉介指挥的部队不断向南推进,兵临滕县城下。
3月14日,日军进攻滕县,一场悲壮的滕县保卫战,拉开了台儿庄战役的大幕。
8. 台儿庄战役是在哪里
台儿庄区为山东省枣庄市辖区。位于山东省南端,毗邻江苏徐州。2012年,全区总面积专538.5平方公里,辖5镇属1街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11个行政村(居),总人口31万人。
1938年春的台儿庄大捷,使台儿庄成为中国抗战史上的名城,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2008年恢复重建的台儿庄古城,是世界上二战遗存最多的地方,是中国运河文化史上的活化石,是中国民居建筑博物馆,是单浆摇遍全城的东方古水城。2009年被国台办确定为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2011年荣膺"十大齐鲁文化新地标"榜首。
如果满意,求采纳。
9. 台儿庄战役在哪 台儿庄战役敌我伤亡多少人
李宗仁: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台儿庄战役国军总指挥
第五战区第2集团军司令孙连仲,字仿鲁,河北雄县人,。抗日战争爆发后,26路军又改建为第2集团军,孙连仲仍任总司令。
第五战区第59军军长张自忠
第五战区第30军军长田镇南
第五战区第52军军长关麟征
第五战区第31师师长池峰城
第五战区作战部参谋长 封裔忠
第五战区第122师师长王铭章
王铭章将军,字之钟,四川新都太兴场人,一八九三年七月四日生。在台儿庄战役中为国捐躯。
国军敢死队队长,一线战地指挥官 仵德厚
仵德厚(1910-2007)陕西三原人,时任第30军30师88旅176团第三营营长,敢死队队长。
在历时近半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歼灭日军1万余人。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
另有数据称日军伤亡11984名,此数据源自1938年6月,日本华北方面军参谋部第三课对台儿庄战役前后日军伤亡的一个统计,第5、第10师团合计伤亡11984名,其中第五师团2月20日至5月10日共战死1281人,受伤5478人,第10师团3月14日至5月12日战死1088人,受伤4137人。
中共《新华日报》1938年4月7日、8日报道歼敌万余人,日方数据为伤亡11984人。史界如孔蕴浩先生则认同《新华日报》数据,认为台儿庄一战中方“取得歼敌万余人的战果”,而整个鲁南地区,“日军死亡的人数超过16000人”。
10.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的建设历史
台儿庄,地处苏鲁交界,为山东南大门,徐州之门户,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横贯全版境,自古是南北漕运枢纽,权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为兵家必争之地。
1938年发生震惊中外的台儿庄战役。台儿庄大战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继平型关大捷后的又一重大胜利,也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光辉结晶。
1938年春,日军坂垣师团自胶济线南下,直逼临沂,矶谷师团沿台枣支线挺进,欲速取台儿庄以图徐州贯通津浦。坐镇徐州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以孙连仲部防守台儿庄,以汤恩伯部在峄北拊敌之背,在以台儿庄为重心的广大鲁南地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惨烈战役。这场战役,历经月余,歼敌万余,创八年抗战之伟绩,扬中华民族之雄威。毛泽东、周恩来都作过高度评价。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说:“每个月打一个较大的胜仗,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周恩来说:“这次战役,虽然在一个地方,但它的意义却在影响战斗全局、影响全国、影响敌人、影响世界!”台儿庄战役守城指挥官康法如将军,死于河南省西平县当地镇反运动至今没有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