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如真假
① 西游记真假美猴王的原文
原文内容:
唐僧师徒四人来到西凉女国,女王见唐僧俊美,要以身相许。悟空用计稳住女王,乘机赚得通关牒文,四人逃离。六耳猕猴假扮悟空想去取经,修成正果。
六耳猕猴故意在唐僧面前打死人,让唐僧将悟空赶走。当到了一个山洞,唐僧让徒弟在洞外等着,过了一会悟空看师傅没出来便变成和尚进去,看见有强盗把师傅抓起来了,于是把金箍棒变大压死了强盗。
唐僧看见孙悟空又杀了人,一心向恶,无心向善,要将孙悟空赶走。孙悟空遭此冤枉后,忠心改。为保唐僧去西天取经,他不得不去南海普陀,求助于观音菩萨。
两个猴子都使出了看家本领和浑身的解数,一直打上了凌霄宝殿,玉皇大帝令他们二人停止,但六耳猕猴竟然不服从玉帝的命令,闹得玉帝也无可奈何。真假美猴王一直厮打到灵山,要让如来佛辨个真伪,说出是非。在佛法无边的如来面前,六耳猕猴最终闹了个原形毕露,自食恶果。
(1)西游记如真假扩展阅读
在吴承恩的百回本中,大闹天宫的结局虽然是悲剧性的,叛逆者的英雄形象却创造得富有无限的生气。相形之下,天宫统治者色厉内荏,可笑可憎。他们对孙悟空使用了各式各样的阴谋诡计。孙悟空被镇压在五行山下,读者一点也不觉得他“罪有应得”,相反地,对他十分同情,为之慨叹。
作者在这个故事里所表现的反抗思想是当时的进步思想。它使得这七回成为《西游记》的一个精华部分,给全书增加了不少的光辉。七回以后,写如来说法、观音奉旨、唐僧出世、魏征斩龙、太宗入冥,这都是取经故事的前奏,它们主要是起情节上的组织作用,本身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意义。
从第十三回起才正式开始西天取经的故事,它是全书的主体,作者一共花了八十七回的浩大篇幅。它在故事上和前七回的连接是描写孙悟空被征服后的遭遇。他皈依了佛法,保唐僧取经,依旧以顽强勇敢的姿态出现,机警地应付路上的一切事变。
它和前七回也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转人了另一个故事,所描写的是取经者和阻挠取经者之间的斗争,唐僧师徒四众和各式各样的妖魔之间的斗争。取经在这里被当作一项了不起的事业,主人公为它经历千辛万苦,进行始终不懈的斗争。
② 西游记:为什么如来能分辨真假孙悟空
其实如来说的这些是唬人的,假孙悟空并非是六耳猕猴,而是孙悟空的心魔所生,《西游记》专五十八回讲到“人属有二心生祸灾,天涯海角致疑猜”,反复提到二心是一体,其实二心无非就是正邪之分,俗话讲是心魔,所以假悟空是心魔作祟。
如来在真假孙悟空到灵山就对大众说: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如来之时把孙悟空的黑心给收服了,孙悟空在之后的比丘国漏出自己的所有心:红心、白心、黄心、悭贪心、利名心、嫉妒心、计较心、好胜心、望高心、侮慢心、杀害心、狠毒心、恐怖心、谨慎心、邪妄心、无名隐暗之心、种种不善之心,更无一个黑心。黑心已经被孙悟空给打死了。
③ 《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大闹().真假().三借()
三打白骨精、孙悟空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阴谋论、三借芭蕉扇、困囚五行山。
1、三打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虎岭前。在白虎岭内,住着一个尸魔白骨精。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第三次白骨精又变成白发老公公又被孙悟空识破。唐僧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2、孙悟空大闹天宫:西游记中,孙悟空去东海龙宫抢了金箍棒,又去地府强销生死簿。龙王、阎君去天庭告状,玉帝把孙悟空召入天庭,授他作弼马温。孙悟空嫌官小,打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玉帝再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烧雷击,甚至置丹炉锻炼四十九日,依然无事,还在天宫大打出手。玉帝降旨请来如来佛祖,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3、真假美猴王阴谋论:说是“六耳猕猴”化作孙悟空的摸样,伤了唐僧,后又和孙悟空大打出手。这位假孙悟空,实力不用多说了吧,和真孙悟空一般无二,大战孙悟空,闹到上天入地下海。如来老佛爷道出六耳真身并用金钵盂罩住,才被孙悟空一棍子打死。
4、三借芭蕉扇: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火焰山是必经之路,火焰山火大且不是一般的火,唯独芭蕉扇可以扇灭。孙悟空变成牛魔王骗走真扇,牛魔王变成猪八戒骗回真扇;孙悟空大战牛魔王,铁扇公主借出芭蕉扇,孙悟空扇灭火焰山,唐僧师徒向西赶路。
5、困囚五行山:美猴王孙悟空出世后,找到菩提祖师练习道术。最终孙悟空得到了金箍棒,到阎王殿,将九幽十类尽除名,玉皇大帝无奈,封悟空为”齐天大圣“的官职。玉帝只好请来如来佛祖(即释迦牟尼佛),如来佛与悟空打赌,结果悟空没有逃出如来的手掌心,被如来佛掀翻在五行山下五百年。
④ 如何看待西游记真假美猴王
首先,来我认为孙悟空的产生与源佛天道对世界的瓜分有关。佛道联手造出小孙,想取代天庭。天庭放出大招(三十六天将)。并许诺佛教可进入天庭,道教可增加名额(以八仙为例)。于是小孙暂时成为弃子。可是联盟需要划定势力范围等,等三方谈拢,已经到了唐太宗时期,佛家怕夜长梦多,马上启用小孙,发起取经计划,并派出二个取代小孙人物(带金箍和禁箍的妖怪)。小孙要是被代替,魂神就会贬到九幽之处,所以小孙格外卖力。说正文,小孙一真一假只是小孙为了保证自己的取经地位而做的障眼法。果然,如来许诺,小孙目的达到,闹剧结束。做为平常人,我只想说一句话,让自己变得有用。用一句话说,是狼炼好牙,是马炼好腿,这样才有和领导谈判的本钱。如果什么也没有,只会像假猴子一样,成为真猴子的垫脚石。
⑤ 西游记真假美猴王
第五十八回 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
这行者与沙僧拜辞了菩萨,纵起两道祥光,离了南海。原来行者筋斗云快,沙
和尚仙云觉迟,行者就要先行。沙僧扯住道:“大哥不必这等藏头露尾,先去安根,
待小弟与你一同走。”
大圣本是良心,沙僧却有疑意,真个二人同驾云而去。不多时,果见花果山,
按下云头,二人洞外细看,果见一个行者,高坐石台之上,与群猴饮酒作乐。模样
与大圣无异:也是黄发金箍,金睛火眼;身穿也是锦布直裰,腰系虎皮裙;手中也
拿一条儿金箍铁棒,足下也踏一双麂皮靴;也是这等毛脸雷公嘴,朔腮别土星,查
耳额颅阔, 獠牙向外生。 这大圣怒发,一撒手,撇了沙和尚,掣铁棒上前骂道:
“你是何等妖邪,敢变我的相貌,敢占我的儿孙,擅居吾仙洞,擅作这威福!”那
行者见了,公然不答,也使铁棒来迎。二行者在一处,果是不分真假,好打呀:两
条棒,二猴精,这场相敌实非轻。都要护持唐御弟,各施功绩立英名。真猴实受沙
门教,假怪虚称佛子情。盖为神通多变化,无真无假两相平。一个是混元一气齐天
圣,一个是久炼千灵缩地精。这个是如意金箍棒,那个是随心铁杆兵。隔架遮拦无
胜败,撑持抵敌没输赢。先前交手在洞外,少顷争持起半空。他两个各踏云光,跳
斗上九霄云内。沙僧在旁,不敢下手,见他们战此一场,诚然难认真假,欲待拔刀
相助,又恐伤了真的。忍耐良久,且纵身跳下山崖,使降妖宝杖,打近水帘洞外,
惊散群妖,掀翻石凳,把饮酒食肉的器皿,尽情打碎,寻他的青毡包袱,四下里全
然不见。原来他水帘洞本是一股瀑布飞泉,遮挂洞门,远看似一条白布帘儿,近看
乃是一股水脉,故曰水帘洞。沙僧不知进步来历,故此难寻。即便纵云,赶到九霄
云里,轮着宝杖,又不好下手。大圣道:“沙僧,你既助不得力,且回复师父,说
我等这般这般,等老孙与此妖打上南海落伽山菩萨前辨个真假。”道罢,那行者也
如此说。沙僧见两个相貌、声音,更无一毫差别,皂白难分,只得依言,拨转云头,
回复唐僧不题。
你看那两个行者,且行且斗,直嚷到南海,径至落伽山,打打骂骂,喊声不绝。
早惊动护法诸天,即报入潮音洞里道:“菩萨,果然两个孙悟空打将来也。”那菩
萨与木叉行者、善财童子、龙女降莲台出门喝道:“那孽畜那里走!”这两个递相
揪住道:“菩萨,这厮果然象弟子模样。才自水帘洞打起,战斗多时,不分胜负。
沙悟净肉眼愚蒙,不能分识,有力难助,是弟子教他回西路去回复师父,我与这厮
打到宝山,借菩萨慧眼,与弟子认个真假,辨明邪正。”道罢,那行者也如此说一
遍。众诸天与菩萨都看良久,莫想能认。菩萨道:“且放了手,两边站下,等我再
看。”果然撒手,两边站定。这边说:“我是真的!”那边说:“他是假的!”
菩萨唤木叉与善财上前,悄悄吩咐:“你一个帮住一个,等我暗念《紧箍儿咒》,
看那个害疼的便是真,不疼的便是假。”他二人果各帮一个。菩萨暗念真言,两个
一齐喊疼,都抱着头,地下打滚,只叫:“莫念!莫念!”菩萨不念,他两个又一
齐揪住,照旧嚷斗。菩萨无计奈何,即令诸天木叉,上前助力。众神恐伤真的,亦
不敢下手。菩萨叫声“孙悟空”,两个一齐答应。菩萨道:“你当年官拜弼马温,
大闹天宫时,神将皆认得你,你且上界去分辨回话。”这大圣谢恩,那行者也谢恩。
二人扯扯拉拉,口里不住的嚷斗,径至南天门外,慌得那广目天王帅马赵温关
四大天将,及把门大小众神,各使兵器挡住道:“那里走!此间可是争斗之处?”
大圣道:“我因保护唐僧往西天取经,在路上打杀贼徒,那三藏赶我回去,我径到
普陀崖见观音菩萨诉苦,不想这妖精,几时就变作我的模样,打倒唐僧,抢去包袱。
有沙僧至花果山寻讨,只见这妖精占了我的巢穴,后到普陀崖告请菩萨,又见我侍
立台下,沙僧诳说是我驾筋斗云,又先在菩萨处遮饰。菩萨却是个正明,不听沙僧
之言,命我同他到花果山看验。原来这妖精果象老孙模样,才自水帘洞打到普陀山
见菩萨,菩萨也难识认,故打至此间,烦诸天眼力,与我认个真假。”说罢,那行
者也似这般这般说了一遍。众天神看彀多时,也不能辨,他两个吆喝道:“你们既
不能认,让开路,等我们去见玉帝!”众神搪抵不住,放开天门,直至灵霄宝殿,
马元帅同张葛许邱四天师奏道:“下界有一般两个孙悟空,打进天门,口称见王。”
说不了,两个直嚷将进来,唬得那玉帝即降立宝殿,问曰:“你两个因甚事擅闹天
宫,嚷至朕前寻死!”大圣口称:“万岁!万岁!臣今皈命,秉教沙门,再不敢欺
心诳上,只因这个妖精变作臣的模样。”如此如彼,把前情备陈了一遍,“指望与
臣辨个真假!”那行者也如此陈了一遍。玉帝即传旨宣托塔李天王,教:“把照妖
镜来照这厮谁真谁假,教他假灭真存。”天王即取镜照住,请玉帝同众神观看。镜
中乃是两个孙悟空的影子,金箍衣服,毫发不差。玉帝亦辨不出,赶出殿外。这大
圣呵呵冷笑,那行者也哈哈欢喜,揪头抹颈,复打出天门,坠落西方路上道:“我
和你见师父去!我和你见师父去!”
却说那沙僧自花果山辞他两个,又行了三昼夜,回至本庄,把前事对唐僧说了
一遍。唐僧自家悔恨道:“当时只说是孙悟空打我一棍,抢去包袱,岂知却是妖精
假变的行者!”沙僧又告道:“这妖又假变一个长老,一匹白马,又有一个八戒挑
着我们包袱,又有一个变作是我。我忍不住恼怒,一杖打死,原是一个猴精。因此
惊散,又到菩萨处诉苦。菩萨着我与师兄又同去识认,那妖果与师兄一般模样。我
难助力,故先来回复师父。”
三藏闻言,大惊失色。八戒哈哈大笑道:“好好好!应了这施主家婆婆之言了!
他说有几起取经的,这却不又是一起?”那家子老老小小的,都来问沙僧:“你这
几日往何处讨盘缠去的?”沙僧笑道:“我往东胜神洲花果山寻大师兄取讨行李,
又到南海普陀山拜见观音菩萨, 却又到花果山, 方才转回至此。”那老者又问:
“往返有多少路程?”沙僧道:“约有二十余万里。”老者道:“爷爷呀,似这几
日,就走了这许多路,只除是驾云,方能彀得到!”八戒道:“不是驾云,如何过
海?”沙僧道:“我们那算得走路,若是我大师兄,只消一二日,可往回也。”那
家子听言,都说是神仙,八戒道:“我们虽不是神仙,神仙还是我们的晚辈哩!”
正说间,只听半空中喧哗人嚷,慌得都出来看,却是两个行者打将来。八戒见
了,忍不住手痒道:“等我去认认看。”好呆子,急纵身跳起,望空高叫道:“师
兄莫嚷,我老猪来也!”那两个一齐应道:“兄弟,来打妖精!来打妖精!”那家
子又惊又喜道:“是几位腾云驾雾的罗汉歇在我家!就是发愿斋僧的,也斋不着这
等好人!”更不计较茶饭,愈加供养,又说:“这两个行者只怕斗出不好来,地覆
天翻,作祸在那里!”三藏见那老者当面是喜,背后是忧,即开言道:“老施主放
心, 莫生忧叹。 贫僧收伏了徒弟,去恶归善,自然谢你。”那老者满口回答道:
“不敢!不敢!”沙僧道:“施主休讲,师父可坐在这里,等我和二哥去,一家扯
一个来到你面前,你就念念那话儿,看那个害疼的就是真的,不疼的就是假的。”
三藏道:“言之极当。”沙僧果起在半空道:“二位住了手,我同你到师父面前辨
个真假去。”这大圣放了手,那行者也放了手。沙僧搀住一个,叫道:“二哥,你
也搀住一个。”果然搀住,落下云头,径至草舍门外。三藏见了,就念《紧箍儿咒》,
二人一齐叫苦道:“我们这等苦斗,你还咒我怎的?莫念!莫念!”那长老本心慈
善,遂住了口不念,却也不认得真假。他两个挣脱手,依然又打。这大圣道:“兄
弟们,保着师父,等我与他打到阎王前折辨去也!”那行者也如此说,二人抓抓挜
挜,须臾又不见了。八戒道:“沙僧,你既到水帘洞,看见假八戒挑着行李,怎么
不抢将来?”沙僧道:“那妖精见我使宝杖打他假沙僧,他就乱围上来要拿,是我
顾性命走了。及告菩萨,与行者复至洞口,他两个打在空中,是我去掀翻他的石凳,
打散他的小妖,只见一股瀑布泉水流,竟不知洞门开在何处,寻不着行李,所以空
手回复师命也。”八戒道:“你原来不晓得。
我前年请他去时,先在洞门外相见,后被我说泛了他,他就跳下,去洞里换衣
来时,我看见他将身往水里一钻,那一股瀑布水流,就是洞门。想必那怪将我们包
袱收在那里面也。”三藏道:“你既知此门,你可趁他都不在家,可先到他洞里取
出包袱,我们往西天去罢。他就来,我也不用他了。”八戒道:“我去。”沙僧说:
“二哥,他那洞前有千数小猴,你一人恐弄他不过,反为不美。”八戒笑道:“不
怕!不怕!”急出门,纵着云雾,径上花果山寻取行李不题。
却说那两个行者又打嚷到阴山背后,唬得那满山鬼战战兢兢,藏藏躲躲。有先
跑的,撞入阴司门里,报上森罗宝殿道:
“大王,背阴山上,有两个齐天大圣打得来也!”慌得那第一殿秦广王传报与
二殿楚江王、三殿宋帝王、四殿卞城王,五殿阎罗王、六殿平等王、七殿泰山王、
八殿都市王、九殿忤官王、十殿转轮王。一殿转一殿,霎时间,十王会齐,又着人
飞报与地藏王。尽在森罗殿上,点聚阴兵,等擒真假。只听得那强风滚滚,惨雾漫
漫,二行者一翻一滚的,打至森罗殿下。阴君近前挡住道:“大圣有何事,闹我幽
冥?”这大圣道:“我因保唐僧西天取经,路过西梁国,至一山,有强贼截劫我师,
是老孙打死几个,师父怪我,把我逐回。我随到南海菩萨处诉告,不知那妖精怎么
就绰着口气,假变作我的模样,在半路上打倒师父,抢夺了行李。师弟沙僧,向我
本山取讨包袱,这妖假立师名,要往西天取经。沙僧跑遁至南海见菩萨,我正在侧,
他备说原因,菩萨又命我同他至花果山观看,果被这厮占了我巢穴。我与他争辨到
菩萨处,其实相貌、言语等俱一般,菩萨也难辨真假。又与这厮打上天堂,众神亦
果难辨,因见我师,我师念《紧箍咒》试验,与我一般疼痛。故此闹至幽冥,望阴
君与我查看生死簿,见假行者是何出身,快早追他魂魄,免教二心沌乱。”那怪亦
如此说一遍。阴君闻言,即唤管簿判官一一从头查勘,更无个假行者之名。再看毛
虫文簿,那猴子一百三十条已是孙大圣幼年得道之时,大闹阴司,消死名一笔勾之,
自后来凡是猴属,尽无名号。
查勘毕当殿回报,阴君各执笏对行者说:“大圣,幽冥处既无名号可查,你还
到阳间去折辨。”正说处,只听得地藏王菩萨道:
“且住!且住!等我着谛听与你听个真假。”原来那谛听是地藏菩萨经案下伏
的一个兽名。他若伏在地下,一霎时,将四大部洲山川社稷、洞天福地之间,蠃虫
鳞虫毛虫羽虫昆虫,天仙地仙神仙人仙鬼仙可以顾鉴善恶,察听贤愚。那兽奉地藏
钧旨,就于森罗庭院之中,俯伏在地,须臾抬起头来,对地藏道:“怪名虽有,但
不可当面说破,又不能助力擒他。”地藏道:“当面说出便怎么?”谛听道:“当
面说出,恐妖精恶发,搔扰宝殿,致令阴府不安。”又问:“何为不能助力擒拿?”
谛听道:“妖精神通,与孙大圣无二。幽冥之神,能有多少法力?故此不能擒拿。”
地藏道:“似这般怎生祛除?”谛听言:“佛法无边。”地藏早已省悟,即对行者
道:“你两个形容如一,神通无二,若要辨明,须到雷音寺释迦如来那里,方得明
白。”两个一齐嚷道:“说的是!说的是!我和你西天佛祖之前折辨去!”那十殿
阴君送出,谢了地藏,回上翠云宫,着鬼使闭了幽冥关隘不题。
看那两个行者,飞云奔雾,打上西天。有诗为证,诗曰:人有二心生祸灾,天
涯海角致疑猜。欲思宝马三公位,又忆金銮一品台,南征北讨无休歇,东挡西除未
定哉。禅门须学无心诀,静养婴儿结圣胎。他两个在那半空里,扯扯拉拉,抓抓挜
挜,且行且斗,直嚷至大西天灵鹫仙山雷音宝刹之外。早见那四大菩萨、八大金刚、
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尼、比丘僧、优婆塞、优婆夷诸大圣众,都到七宝莲台
之下,各听如来说法。那如来正讲到这:不有中有,不无中无。不色中色,不空中
空。非有为有,非无为无。非色为色,非空为空。空即是空,色即是色。色无定色,
色即是空。空无定空,空即是色。知空不空,知色不色。
名为照了,始达妙音。概众稽首皈依,流通诵读之际,如来降天花普散缤纷,
即离宝座,对大众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大众举目看之,
果是两个行者,吆天喝地,打至雷音胜境。慌得那八大金刚上前挡住道:“汝等欲
往那里去?”
这大圣道:“妖精变作我的模样,欲至宝莲台下,烦如来为我辨个虚实也。”
众金刚抵挡不住,直嚷至台下,跪于佛祖之前拜告道:“弟子保护唐僧,来造宝山,
求取真经,一路上炼魔缚怪,不知费了多少精神。前至中途,偶遇强徒劫掳,委是
弟子二次打伤几人,师父怪我赶回,不容同拜如来金身。弟子无奈,只得投奔南海,
见观音诉苦。不期这个妖精,假变弟子声音相貌,将师父打倒,把行李抢去。师弟
悟净寻至我山,被这妖假捏巧言,说有真僧取经之故。悟净脱身至南海,备说详细。
观音知之,遂令弟子同悟净再至我山。因此,两人比并真假,打至南海,又打到天
宫,又曾打见唐僧,打见冥府,俱莫能辨认。故此大胆轻造,千乞大开方便之门,
广垂慈悯之念,与弟子辨明邪正,庶好保护唐僧亲拜金身,取经回东土,永扬大教。”
大众听他两张口一样声俱说一遍,众亦莫辨,惟如来则通知之。正欲道破,忽见南
下彩云之间,来了观音,参拜我佛。
我佛合掌道:“观音尊者,你看那两个行者,谁是真假?”菩萨道:“前日在
弟子荒境,委不能辨。他又至天宫地府,亦俱难认,特来拜告如来,千万与他辨明
辨明。”如来笑道:“汝等法力广大,只能普阅周天之事,不能遍识周天之物,亦
不能广会周天之种类也。”菩萨又请示周天种类,如来才道:“周天之内有五仙,
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
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菩萨道:“敢问是那四猴?”如
来道:“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是赤尻马猴,
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
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此四猴者,不
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
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
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象,胆战心惊,急纵身,
跳起来就走。如来见他走时,即令大众下手,早有四菩萨、八金刚、五百阿罗、三
千揭谛、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观音、木叉,一齐围绕。孙大圣也要
上前,如来道:“悟空休动手,待我与你擒他。”那猕猴毛骨悚然,料着难脱,即
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如来将金钵盂撇起去,正盖着那蜂儿,落
下来。大众不知,以为走了,如来笑云:“大众休言,妖精未走,见在我这钵盂之
下。”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象,是一个六耳猕猴。孙大圣忍不
住,轮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如来不忍,道声:
“善哉!善哉!”大圣道:“如来不该慈悯他,他打伤我师父,抢夺我包袱,
依律问他个得财伤人,白昼抢夺,也该个斩罪哩!”如来道:“你自快去保护唐僧
来此求经罢。”大圣叩头谢道:“上告如来得知,那师父定是不要我,我此去,若
不收留,却不又劳一番神思!望如来方便,把松箍儿咒念一念,褪下这个金箍,交
还如来,放我还俗去罢。”如来道:“你休乱想,切莫放刁。我教观音送你去,不
怕他不收。好生保护他去,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
那观音在旁听说,即合掌谢了圣恩,领悟空,辄驾云而去,随后木叉行者、白
鹦哥,一同赶上。不多时,到了中途草舍人家,沙和尚看见,急请师父拜门迎接。
菩萨道:“唐僧,前日打你的,乃假行者六耳猕猴也,幸如来知识,已被悟空打死。
你今须是收留悟空,一路上魔障未消,须得他保护你,才得到灵山,见佛取经,再
休嗔怪。”三藏叩头道:“谨遵教旨。”正拜谢时,只听得正东上狂风滚滚,众目
视之,乃猪八戒背着两个包袱,驾风而至。呆子见了菩萨,倒身下拜道:“弟子前
日别了师父至花果山水帘洞寻得包袱,果见一个假唐僧假八戒,都被弟子打死,原
是两个猴身。却入里,方寻着包袱,当时查点,一物不少。却驾风转此,更不知两
行者下落如何。”菩萨把如来识怪之事,说了一遍。那呆子十分欢喜,称谢不尽。
师徒们拜谢了,菩萨回海,却都照旧合意同心,洗冤解怒。又谢了那村舍人家,整
束行囊马匹,找大路而西。正是:中道分离乱五行,降妖聚会合元明。神归心舍禅
方定,六识祛降丹自成。毕竟这去,不知三藏几时得面佛求经,且听下回分解。
⑥ 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什么,大闹什么,真假什么,三借什么。其中表现
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⑦ 西游记真假雷音寺故事情节。。。。。。
第40集 假西天遭难黄眉怪 占据小雷音寺
妖怪黄眉怪利用唐三藏求佛心切虚摆小雷音寺,引得师徒四人入寺,孙悟空虽知他不是如来佛,奈何唐僧肉眼凡胎,悟空被妖怪的法宝金铙盖下,唐僧三人也被捉,幸亏金头揭谛上天请下二十八星宿、八仙下凡,奈何众人都破不了金铙。
入夜,唐僧被树精摄入木仙庵内吟诗品茶,杏仙对唐僧一往情深,献舞呈歌,唐僧不为所动。天明始得徒弟们相救,来到“小雷音寺”。唐僧虔诚拜入,不料寺中之佛却是妖精幻化,将悟空扣入金钵,唐僧等束手被擒。
孙悟空虽知他不是如来佛,奈何唐僧肉眼凡胎,悟空被妖怪的法宝金铙盖下,唐僧三人也被捉,幸亏金头揭谛上天请下二十八星宿、八仙下凡,奈何众人都破不了金铙。最后亢金龙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将其独角挤进金铙内。
悟空将其角打洞变芥菜籽儿才被带出来,大怒,砸其金铙,妖怪醒来,拿如意乾坤袋{(即其主人弥勒佛的褡包)收尽众神仙,幸亏悟空眼疾,先行逃脱。
悟空夜入妖洞,盗其乾坤袋,放走众仙,又搭救师徒,连夜逃奔,奈何匆忙间没带行李,猴子回头挑担,因其个矮,惊醒妖精,师徒三个又被捉回,
在二十八星宿协助下,悟空方得脱身,与妖精交战,却被妖精收入宝袋之中,后经悟空请来弥勒佛,在西瓜田里设下巧计,终于擒住黄眉童妖。唐僧师徒得以继续西行。
(7)西游记如真假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在唐太宗元年,25岁的僧人玄奘天竺徒步学习。离开长安后,他经过中亚,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他经历了艰辛和障碍,终于抵达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重要的佛教辩论会任主讲,受到称赞。
十九年,他回到长安,带回了657件佛经。后来,玄臧描述了西行,并且门徒编辑了12卷大唐。但是这本书的重点是在路上看到的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和交通。没有故事。那时,它是在明代中后期。然后有五个时期:小宗弘志,吴宗政,师宗嘉靖,穆宗龙庆,神宗万里。
明中后期的社会形势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社会形势大不相同。政治阶级的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启蒙正在兴起,人类解放的趋势正在上升。公民文学蓬勃发展,小说和歌剧创作进入了充分繁荣昌盛的时期,经济资本已经萌芽。
开启了神灵小说和长篇小说的新范畴。善意嘲讽,辛辣讽刺和严肃批评的结合直接影响了讽刺小说的发展。因此,“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小说的巅峰之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和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
内容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最为庞杂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
⑧ 《西游记》真假孙悟空中,如来佛祖收服假悟空对观音大士说的是什么
原文如来佛祖收服假悟空对观音大士说的内容如下:
如来道:“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此四猴者,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
出自吴承恩所著《西游记》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
(8)西游记如真假扩展阅读:
《西游记》鉴赏:
小说中“大闹天宫”通过神话故事的形式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人民的反抗。当然,幻想小说之反映现实带有本身的特点,不同于一般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大闹天宫”中的叛逆者竖起了“齐天大圣”的旗帜,并且提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
十万天兵天将望风而逃,天宫统治播摇欲坠,以致玉皇大帝不得不向外求援,这些虚构和幻想的情节是以现实中的农民起义、农民战争作为基础。如果没有历史上发生的许多次规模巨大的、猛烈地冲击了封建王朝的农民起义、农民战争,“大闹天宫”的情节不可能想象得那样大胆。
孙悟空作为一个叛逆者的形象也不可能塑造得那样光辉夺目。“大闹天宫”以孙悟空的失败而结束,这和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所受的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有关。同时必须指出,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和以后的皈依佛法,也是情节发展上的必然要求。
很显然,花果山上的美猴王绝不会无缘无故地放弃洞天福地、自在为王的生活去帮助唐僧西天取经,不如此安排,就无法过渡到下面的取经故事。而且西游记故事的基本轮廓早在吴承恩之前就形成了,作者很难在这种关键的地方进行根本性的变动。
故事表现了这样的思想:要实现一个美好的理想,要完成一种伟大的事业,定会遭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而且必须战胜这些困难。西天取经本身还包括四十一个小故事。绝大部分里面出现了作怪的妖精。吴承恩所着力描写的是西天路上每一场具体的战斗。
是孙悟空如何在与阻挠取经的邪恶势力作斗争中取得胜利。总起来看,西天取经的故事通过幻想的情节,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民克服困难、勇敢前进的精神,反映了中国人民摧毁社会上一切邪恶势力以及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信心。
⑨ 《西游记》真假美猴王中假猴王是被谁辨认出的
在《西游记》原著中,最先分辨出真假美猴王的是地藏王菩萨的坐骑谛听,但是地藏王菩萨并没有直接指出真假美猴王,而是让他们去找如来佛祖,最后找到如来佛祖那里,六耳猕猴被佛祖一语道破身份,最终被孙悟空一棒子打死。
真假美猴王故事概括:唐僧师徒四人来到西凉女国,女王见唐僧俊美,要以身相许。悟空用计稳住女王,乘机赚得通关牒文,四人逃离。六耳弥假扮悟空想去取经,修成正果。
故意在唐僧面前打死人,让唐僧将悟空赶走。悟空求助于观音菩萨,而遭六耳弥一次又一次的纠缠,两人展开恶斗。玉帝下令让两人停止争斗,六耳弥不服以从命令。
真假美猴王打到灵山,来到如来佛祖面前,六耳弥终于现出原形,自食恶果。打败六耳弥后,唐僧知道自己错怪了悟空,师徒四人又踏上了去西天取经的漫漫长路。
(9)西游记如真假扩展阅读
主要人物简介:
1、谛听传说是地藏菩萨的坐骑,谛听的原身是一条白犬,因为地藏法门以孝道为基,狗性忠诚,就如同文殊之狮子表智慧,普贤之白象表大行一样,地藏之谛听表忠诚不二之心。
谛听的来历据认为,唐·开元末年,古新罗(今韩国)王子24岁的金乔觉,看破红尘,携白犬一只浮海来华,削发为僧。白犬伴金乔觉一路颠簸,卓锡九华。在共同苦修的75载中,白犬与金乔觉昼夜相随,处处使其逢凶化吉。
贞元十年(794)农历七月三十日金乔觉坐化,白犬亦随之傍息。三年后,金乔觉尸身开缸,见其面目如生、骨如金锁。
这只神犬也因是金乔觉的信物、爱物、宠物和护身之物,被佛教尊称为神犬。后人更神化为神犬谛听晓佛理,通人性,避邪恶,视为吉祥的象征。
2、六耳猕猴,假悟空,无姓名,传说的四大灵猴之一,实力和真孙悟空一般无二,大战孙悟空,闹到上天入地下海。一说为孙悟空之二心,故与孙悟空本领无二。
3、孙悟空又名孙行者、悟空,被花果山众妖尊为美猴王,玉帝封其为“齐天大圣”。
花果山顶有一块仙石,困长期吸收天真地秀、日月精华,一日从中蹦出一只石猴。他发现了花果山上的水帘洞,被众猴尊奉为王,遂称“美猴王”。
他被菩提祖师收为弟子,习得了高强本领,还闯到东海龙宫,强夺了“如意金箍棒”作为自己的兵器。之后他手持金箍棒,自封为“齐天大圣”,大闹天宫,将十万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玉帝请来西天如来佛祖解救,如来施法将悟空压在了五行山下。
五百年后,观音菩萨将悟空度人佛门,让去西天如来处取佛法真经的大唐高僧唐三藏将他救出。悟空从此成了唐僧的大徒弟。
一路上,他和师弟猪八戒、沙和尚护佑师父跋山涉水,降伏了白骨精、蜘蛛精、牛魔王等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战胜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成功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他本人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
⑩ 《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三借()
西游记中有许多会员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