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台遗址
1. 春秋时期的端木赐的书台遗址是在哪个万松山
端木子,端木赐,字子贡。
后裔
第2代 端木炅,仕于齐为卿相。
第3代 端木叔,藉其先赀不治世,故放意所好,宾客在庭不绝,声乐奉养之余,散之宗族邑里,不为子孙留财。及其死,也无瘗埋之资,一国之人受施者,相与赋而藏之,反其子孙之财焉。假干生称之曰:“端木叔,达人也,德过其祖矣”。
第4代 端木圻
第5代 端木静,仕于鲁为下夫夫。
第6代 端木乿
第7代 端木坚
第8代 端木煐
第9代 端木肇,避秦始皇焚坑之祸,去端字而姓木,隐于鲁。生二子:平、庚,长无后,以幼为宗。
第10代 端木庚,字子西,仍复姓端木,回原籍。
第11代 端木丛
第12代 端木敬
第13代 端木颖,贫而乐道,不慕荣利,教子有义方。
第14代 端木质,字舍文,汉博士,通五经,尤善《书》。
第15代 端木需
第16代 端木伟,生三子:诩、融、轩,长无后,以次为宗。
第17代 端木融,汉光武拜议郎。
第18代 端木岱
第19代 端木和
第20代 端木长
第21代 端木克勉
第22代 端木庠,字文序,才高博洽,为世大儒,与孔融并显于时,魏文帝屡召不就。
第23代 端木发
第24代 端木侃
第25代 端木从矩,晋举孝廉。
第26代 端木中,习儒业,见祖墓荒芜,率族人修理。生二子:智、敏,长无后,以幼为宗。
第27代 端木敏
第28代 端木炳
第29代 端木栋
第30代 端木韶
第31代 端木元震
第32代 端木昂
第33代 端木如松
第34代 端木良
第35代 端木修
第36代 端木欣
第37代 端木来麟,生三子:识、让、讷,长、次俱无后,后,以幼为宗。
第38代 端木讷,唐元宗时官中书舍人、紫薇郎。开元27年追封子贡为黎侯,因修祠墓。
第39代 端木祥
第40代 端木亮
第41代 端木硕
第42代 端木辂
第43代 端木裕
第44代 端木范,多学善书,家赀巨万,重修祖祠宇,凡族中有贫乏不能婚葬者,皆资助之。又设学以教族中子弟,使无愧于先贤后裔。
第45代 端木肃
第46代 端木赫
第47代 端木嘉
第48代 端木度
第49代 端木整
第50代 端木高,宋政和5年都水使,孟昌龄至濬州凿大伾三山两河,建天成、圣功二桥。高请修专祠,从之,建祠浮山,使高掌管以供祀事。
第51代 端木杉
第52代 端木法祖
第53代 端木云程,生三子:璧、珏、珳,长无后,以次为宗。
第54代 端木珏,字双玉,好学多才,瑰玮倜傥,不拘细行,济困扶危,时人称为博济翁。
第55代 端木本
第56代 端木贞
第57代 端木存德,元文宗时为尉氏县儒学教谕。
第58代 端木郎,随父任,因留于尉氏县。
第59代 端木歆
第60代 端木坦
第61代 端木贲
第62代 端木甘棠
第63代 端木杰
第64代 端木大猷
第65代 端木铸,字宜范,善岐黄,寿百有五岁。
第66代 端木正,好学博古,兼精医学。万历间避寇乱,寄居济宁,衍圣公使主庐墓堂奉祀。
第67代 端木尚儒
第68代 端木文献,字叔尼,清顺治3年山东提学准给衣顶,奉祀生员入济宁州儒学。
第69代 端木秀,字子实,济宁州儒学奉祀生员。生四子:镒、晋、观、谦。
第70代 端木镒,秀长子,济宁州儒学奉祀生员。
翰林院五经博士
第70代 端木谦,秀幼子,字吉六,号霁青。奉祀生员,入曲阜四氏学,主庐墓堂祀。每逢霍祭赴濬祭扫,见祠墓荒凉,呈大明府回濬修理庙宇,栽培树株。康熙38年,逢圣祖南巡,授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第71代 端木派,康熙59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第72代 端木本盛,字青万,乾隆15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生三子:元庆、元荣、元锦。
第73代 端木元庆,未袭卒,以次弟元荣为宗。 端木元荣,生子:毓振。
第74代 端木毓振,元荣子,字洪声,嘉庆7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第75代 端木传诗,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第76代 端木继敏,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第77代 端木广恕,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端木子奉祀官
第78代 端木昭琛,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民国3年改为奉祀官。
第79代 端木宪楷,字荫农,民国年间袭任奉祀官。
宗子
第80代 端木庆骐。
第81代 端木繁君,现任宗子。
第82代 端木祥波。
2. 哪一遗址反映了夏朝的文明
夏墟,夏朝的都城遗址,一般指洛阳二里头遗址。
墟是有人住过而现已荒废的地方,如殷墟,加朝代名,则指历史上该朝代都城遗址。由于都城变化,夏墟、殷墟都有不同地点的。
中文名
夏墟
地址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
简介
夏朝的都城遗址
发掘时间
1959年
快速
导航
发掘沿革
遗址价值
位置境域
洛阳市盆地的夏朝都城,发掘过的有偃师二里头遗址夏墟。
年代分布约为公元前1750年~公元前1500年(一说前1730年~前1720年)。1959年开始发掘,遗存可划分为四个时期。遗址内发现有宫殿、居民区、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窖穴、墓葬等遗迹。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铜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遗物,其中的青铜爵是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二里头遗址是二里头文化的命名地,并初步被确认为夏代中晚期都城遗址。
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盆地偃师市二里头村,该遗址南临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黄河,范围包括二里头、圪垱头和四角楼等三个自然村,面积约3平方公里。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里头遗址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国家的兴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设、王宫定制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学术界公认为我国最引人瞩目的古文化遗址之一。
发掘沿革
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和1928年安阳殷墟的发掘,证实了殷商的存在。对《史记·殷本纪》的肯定,必然引发出《史记·夏本纪》也为信史的认识。由此,二十世纪50年代考古界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课题。1959年夏,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率队在豫西进行“夏墟”调查时,发现了二里头遗址,从此拉开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
二里头遗址宫殿基址群发掘现场
经考古工作者对二里头遗址数十次的考古发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收获,1977年,夏鼐先生根据新的考古成果又将这类文化遗存命名为“二里头文化”。该遗址范围为东西约2公里,南北1.5公里。包含的文化遗存上至距今5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下至东周、东汉时期。此遗址的兴盛时期的年代为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夏文化时期,考古界将其主要阶段称为“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已持续了四十多年,遗址内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迹有宫殿建筑基址、平民居住址、手工业作坊遗址、墓葬和窖穴等;出土的器物有铜器、陶器、玉器、象牙器、骨器、漆器、石器、蚌器等。遗址的中部发现有30多座夯土建筑基址,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宫殿建筑基址群。其中,最大的两座已正式发掘。宏伟的1号宫殿建筑基址平面略呈正方形,东西长108米,南北宽100米,高0.8米,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根据出土的遗迹现象,可以将1号宫殿建筑基址的主殿复原成一个“四阿重屋”式的殿堂,殿前有数百平方米的广庭。基址四周有回廊。大门位于南墙的中部,其间有3条通道。这样的宫殿建筑只有掌握了大量劳动力的统治者才能建成。由此也可证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二里头遗址的宫殿建筑,虽时代较早,但其形制和结构都已经比较完善,其建筑格局被后世所沿用,开创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先河。
3.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古代遗址在哪
中国最古老的观星台遗址位于河南商丘古城西南3里的阙伯台,又称火神台,火星台。经专有关专家考证和属史料的记载,商丘火神台是距今4500多年的一处观星台遗址。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观星台。
我省另一处观星台遗址位于郑州所辖市登封告成镇。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同时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物之一。距今已有700年的历史,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8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将“天池之中”的8处11项历史建筑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具体包括观星台,嵩阳书院,嵩岳寺塔,中岳庙,会善寺,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少林寺建筑群(常住院,塔林,初祖庵)。
我省河南是中华名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已经发现7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遗址,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5000年前的大河文化遗址。河南文物古迹众多,截止2014年6月我省共有5项24处世界文化遗产。
(注:资料来源网络,大河网,网络图片)
4. 济宁市凤凰台遗址怎么样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凤凰台位于济宁市任城区南张街道凤台村,凤凰台地下是一处龙山、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文化堆积十分丰厚,1985年公布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批准凤凰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领队培训班在此进行了实地考古发掘,出物近300件文物,现存在省考古所。 “凤凰台”又名“风化台”,为凤姓教化之台,是远古时期的先民祭祀太昊伏羲的地方,经近代专家考证,确定为“太昊祭祀台”。伏羲又称太昊,自封为风姓,古代“风”、“凤”乃同一字,史载:“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昊有济之祀”。任城是四个风姓古国之首,伏羲作为东方青帝实诞生于任城无疑,李白在《任城县厅壁记》中说:“青帝太昊之遗墟,白衣尚书之故里”,因此考据任城实为“伏羲圣皇之故里,龙凤图腾之源头”,凤凰台也因此得名。 凤凰台在明天启年间,由当时的运河总河军门刘东星批准倡建观音堂,万历年间告成,成为当时着名的“任城八景”之一“凤台夕照”,明代大司马徐标(任城人)赞誉为“尘世蓬瀛”人间蓬莱,惜数十年前毁于一旦,残墙断壁、瓦砾遍地。时值今日盛世太平,任城区委、区政府上合政令、下合民意,决定维修。修复后的凤台古貌新姿,更显巍峨壮观:台子顶部占地1600平方米,按两仪、四象、八卦建造,甚为考究,暗合三才、天罡、地煞之数,上有古建数十间,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大殿五间,内供奉三尊菩萨像,中为观世音菩萨,法像为毗庐观音,也就是法身观音,代表慈悲;左边上首为文殊菩萨,坐骑为狮子,代表智慧;右边下首为普贤菩萨,坐骑为六牙白象,代表行愿。
飞猪上还可以查看更多有关于凤凰台遗址的介绍和玩法还有周边的景点
5. 月台的遗址
杏林“月台”之名多,如月台路、月台园、月台楼、月台楼酒家、月台百货商版店等等。据考究,这权些名称的由来俱源于清朝时期的“月台”遗址。遗址位于今月台路末端东侧,包括“旧街”——宫廷式建筑,五落双护厝108间;“新街”——即诒燕堂,三落双护厝108门;“华表”及“芝圃别墅”等多处。据《同安县志》(历史上杏林为同安县辖)记载,“月台”在安仁里登瀛乡,清嘉庆年间(1796——1820)陈蓉光建,是当时同安一处著名的胜迹。登瀛即今曾营居委会,原为海边之意,后因闽南语谐音而衍化。“月台”遗址总占地为四十余亩,耗资之巨、用料之考究为当世民居之罕见。“芝圃别墅”筑有亭台楼谢、水池假山,栽种许多奇花佳果,并搜罗有一块回音巨石,其趣无穷。东南临海,涌海入怀,兴之所至可直接乘小船出海。右筑有观景高台,上矗“月台”石刻,乃摹泉州承天寺匾额字体。若登台远眺,则万顷碧波,海天一色,飞鸟帆影尽收眼底。清代同安人王步蟾曾赋《游月台》一诗云:鸟过依群从江来,暇日登临上月台。大海茫茫天漠漠,玉云何处望蓬莱。非常形象的描写了“月台”的怡人景色。
6. 仓颉造字台遗址的遗址位置
“仓颉造字台”历代志书多记为恭张村南,如乾隆四十四年《西安府回志》就记为:“长安西答南二里(应是二十里之讹)宫张村有三会寺,为仓颉造书之堂”。造字台基本位于长里村中北部,东距周穆王陵1000米左右,在西安市公安局警犬基地院内。
7. 陕西武功县有什么历史文化遗址什么的
后稷遗址
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杨陵地区位于渭水之畔,是中国仰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华夏部落在此生息繁衍。在“三皇五帝”时代,杨陵居住着有邰氏部落,有邰氏的女子姜嫄为帝喾的妃子,姜嫄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弃”,也就是后稷,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教先民种大豆、谷子、麻、麦、瓜,生产技术保证生产力的发展。后稷又教先民除草、护苗、助长、收获,所以谷粒饱满产量高。他还教先民选择良种。后稷在尧、舜时代(公元前21世纪以前)为农官,封地于邰,号后稷,后稷乃周部落的始祖,周文王姬昌、武王姬发,都是后稷的后裔。
在杨凌,现在仍有邰国遗址,而后稷也是杨凌的象征,后稷的教稼台位于武功县武功镇东门外漆水之滨,在杨凌东北,距杨凌十五六里路。武功县武功镇西坡上有后稷祠和姜嫄庙,每年正月十六和六月七举行盛大的祭祀后稷和姜嫄的活动,当地人将其称为游百病,认为上山祭祀后可消灾灭病。
8. 章华台的考古争议
1986年,湖北潜江龙湾发掘出一地下遗址,著名学者考证其遗址即楚章华台遗址,以致于1999年出版的《辞海》,据此把古华容县城的地理位置也定到了潜江西南。章华台究竟建在哪里,目前有湖北说、湖南说。
春秋战国烽火连连,七雄争霸。抗衡者,北秦南楚。公元前535年,楚灵王“举国营之”,在古云梦泽内修建了一座方圆40里的宏伟宫苑,以豪华富丽夸于诸侯,“台高十丈,基广十五丈”的章华台被誉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台”。楚灵王日宴夜息于台上,管弦之声,昼夜不绝。因“灵王好细腰”,宫女登台途中需休息三次,章华台又被称为“细腰宫”、“三休台”。
章华台后毁于秦军统一中华的战火,其遗址所在成为千古之谜。1984年,潜江市龙湾镇境内发现了章华台遗址,因诸多原因,有关章华台的考古和保护工作断断续续。2006年7月,章华台遗址的本体保护项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 潜江说
位于湖北潜江龙湾镇。遗址平面呈长方形 ,南北宽1000米 ,东西长2000米 。东南部发现有十余座宫殿基址 。其中以放鹰台为最大 ,长约300米 ,宽约100米 。高约5米 ,由4个相连的夯土台基组成 。其中1号台基为双层台基,下层是夯土的,上层是砖坯的,基址上部分布着东西侧门、贝壳路、砖坯墙等遗迹,出土有瓦当 、板瓦、铜门环等遗物。谭其骧考证后认为其即章华台遗址。龙湾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时代最早的楚国离宫别院遗址群落,2000 年,楚章华台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距章华台遗址不足5公里处发现的“黄罗岗遗址”,日前被史学权威确认为楚国城址中第一个春秋城。专家初步认定,这是一座双垣双壕的楚城。城垣呈平行四边形,墙体东、南、西、北各长1250米至1335米,总面积约1.7平方公里。邹衡通过考证认为黄罗岗为章华之宫,并认为章华宫与章华台均在华容城内,且总体形成比荆州纪南城还要早。他认为华容城“沙市说”、“监利说”均不成立,应在潜江境内。
1987年,经国家文物局同意,一批考古学家云集潜江,对章华台遗址进行局部试探性发掘。
这次发掘,获得一个令世人无比惊奇的发现:在章华台遗址中出现了一条宽约2.4米,长约10米以紫贝缀砌的径道,穿门而过,横到了宫柱基之前。
屈原在《九歌》中写到:“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贝壳路在章华台遗址的出现,再一次证明了这是一座非同凡响的楚王宫建筑遗址。
罗仲全回忆说,当年的5月23日,北京大学考古权威邹衡教授来工地,面对部分暴露的大型楚宫殿基址,他兴奋地说:这是楚国宫殿基址,是我国迄今为止,保存最好的一座春秋战国时期的宫殿基址。贝壳路是全国首次发现……
1987年6月26日至28日,“楚章华台学术讨论会”在潜江市召开,国内考古、历史、古建筑历史地理学专家对宫殿基址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我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部分专家认为其中的放鹰台I号基址就是春秋时期楚灵王修建的章华台。
遗憾的是,此后10年间,由于诸多原因,章华台遗址的保护、开发工作进展一直停滞不前。
1997年,国家文物局将章华台所在的龙湾遗址纳入全国大遗址保护规划。
潜江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刘钢回忆当年在北京申报大遗址项目时的情形仍唏嘘不已:大家带着从亲友处挪借来的钱进京,住的是最便宜的地下室……
1999年12月26日,章华台现身后的第15年,终于迎来了最高级别的论证。
北京大学考古系商周考古权威邹衡教授、考古系主任高崇文教授,原北京大学考古系秦汉考古权威、原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湘鄂豫皖四省楚文物研究会会长俞伟超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古建筑学家杨鸿勋先生等人,一致认为龙湾楚国宫殿基址群建筑面积之大、规格之高,建筑形式之独特、保存之完好,在我国先秦建筑史上幸均属独领风骚。
专家们认为,龙湾楚宫殿基址群应定名“楚章华台宫苑群落”。
1999年-2001年,考古人员对遗址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调查发掘,发掘面积3500平方米,勘探出夯土台基22处,古河道一条,各类文物数十万件,确定了整个占地100余平方公里遗址群落的整体布局。
罗仲全介绍说,在考察中,章华台遗址的概貌也逐渐清晰。章华台实际上是楚灵王离宫,是一座以台为主体的园林化宫殿,主体工程章华台高23米,宽35米,相当于一座近10层的高楼。
据资料,章华台作为离宫,有层台、殿堂、寝室、府库、武器库、作坊、码头等等,周边有千余间房屋,住万人,曾修人工河道往来于此,其繁盛可想而知。
龙湾遗址的保护工作进入加速度阶段: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2005年12月,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重点项目;2006年7月,遗址的本体保护项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
荆州说
章华寺坐落在荆州市沙市区东北隅之太师渊,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章华寺是在章华台的遗址上修建的,章华台,又称章华宫,是楚灵王六年(公元前535年)修建的离宫。后章华宫毁于兵乱,在章华台遗址上,元代修建章华寺,清代又重修。寺庙座东朝西,面积8790平方米。庙宇建筑宏伟,装饰典雅,殿堂井然有序,佛像栩栩如生。一进山门,绕过荷共池,见天王殿、韦驮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堂等主体建筑。殿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寺院绿树环绕,分外幽静。寺内藏有清代皇室御赐《藏经》,及许多宫廷珍品,还有缅甸国王敬赠的两尊玉佛。寺院建有民国以来历年高僧墓塔,供奉6位法师灵骨。寺院有全国第一古梅--楚梅、沉香古井、唐代银杏树等古迹。章华寺内现存有一株春秋楚灵王时(公元前520年至420年)的梅树,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古梅了。
监利说
监利为古华容县地。宋沈括云“华容即今之监利,非岳州之华容也,至今有章华故台在县郭中。”明清《监利县志》俱载章华台在县西北。“章台晓霁”被列为监利“容城八景”之一。据文物部门考察,监利周老嘴镇西3里天竺村有数平方公里的古城址,散有大量秦汉以前的砖块瓦砾,其地望与古籍章华台遗址大致相符,实证则尚待发掘。
武汉说
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章华村据说是章华遗址的一部分。面积8292平方米。遗址南部是大殿,北部是院落和小房子。发掘资料表明,有正殿、配殿、厢房及宫内暗道等建筑。遥想当年,楚国东拓,甲车轰隆,旌旗高扬,战鼓咚咚,戈矛曜日,黄尘弥空。伯侯威武,金铠银甲,饮马府河,屯兵河岸,高台之巅,夯土筑城,宫殿乍起,城垣始兴,金汤之固,铁崖之险。码头河道,舟楫纵横。潮浮潮退,穿梭航行,东达扬越,南下蛮荆,西登巴蜀,北抵商都,具有园林绿化传统,村民在庭院内建水榭亭台、园林绿地,这次在古树之下又新增了红叶石楠、栾树、紫玉兰、樱花、金边黄杨、金森女贞、兰天竹等树苗,形成了苗木绕湾的生态宜居类型。 位于华容县胜峰乡清水村。晋杜预注云:台在南郡华容县城内。遗址为两层土台,台体规整,边线整齐。台高11-12米,台顶南北长102.5米,东西宽78.8米,面积8073平方米。何光岳力主此说。
9. 天津遗址有哪些
首先告诉你,大沽炮台遗址还在,大沽口炮台位于天津市东南60公里塘沽区海河与渤海的交汇处,是“外接深洋,内系海口”的“海门古塞”。大沽口是京津门户,海防要隘。炮台始建于明代后期,清代多次进行整。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6月,八国联军向大沽炮台发起猛烈轰击,天津军民不畏列强,浴血鏖战,终因炮台弹药爆炸起火,炮台失守。大沽口炮台现存炮台遗址3座,以“威、镇、海”三字命名。大沽口炮台已成为近代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的历史见证,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津是一座既蕴涵古都风韵,又富有现代气息的大都市。悠久的历史为天津留下了许多极具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胜迹。漫步城中,那堪称“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幢幢风格迥异的小洋楼、古朴典雅的天津老城、逶迤穿城而过的海河风光带,异彩纷呈的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领人流连驻足;市郊风光秀丽的山林湖泊、绿树环抱的深山古刹,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更是中外客人游览观光的好地方。天津还有如下风景名胜区,如果你时间充沛的话,不妨去玩玩,好玩的地方还是蛮多的!!
古文化街
初来乍到,想大致领略一番津味、古味、文化味,那最佳去处莫过于古文化街了。穿过“津门故里”的大牌坊,是600米的仿清建筑群,出自数十位书法界名人之手的百块匾额和楹联,充满翰墨气息,犹如百家书法展览。在这条街上出售古玩玉器、古旧书籍、传统手工艺制品和民俗用品,天津的民间艺术品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风筝魏风筝、刘氏砖刻在此设有专店。
天后宫(民俗博物馆)
俗称娘娘宫,座落在天津三岔河西岸、古文化街中心。始建元代(1326年)。这座海神庙与中国沿海一些城市的“妈祖庙”相同,都是供奉一位传说中的神女。天后宫最初为船工祭祀海神天妃,举行酬神演出和聚会场所,每逢天妃诞辰(农历3月23日),举行“皇会”表演龙灯、戏曲、旱船,百戏云集,万人空 巷。现辟为天津民俗博物馆,为天津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天津民俗文化的民祥地。
广东会馆(天津戏剧博物馆)
位于天津老城中心,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为四合院式建筑,戏楼建造独特,是中国罕见的木结构建筑艺术珍品。1912年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曾在这里演讲。现已辟为天津戏剧博物馆。
吕祖堂(天津义和团纪念馆)
位于红桥区如意庵大街何家胡同18号。是清代供奉吕洞宾的道观。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义和团运动兴起,著名的义和团首领曹福田在这里设总坛口,成为当时义和团活动的中心。1985年修复后建立“天津义和团纪念馆”。
石家大院
位于西青区场柳青镇。是清代津门八大家之一石万程第四子石元士旧宅。始建于1875年,占地6千多平方米,由大、小四进院落组成,规模宏大,建造精巧。有“华北第一宅”之称。现辟为杨柳青民俗博物馆。藏有大量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砖雕等民间艺术珍品。
文庙
明代庙,是奉祀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地方,位于南开区东门内大街。始建于明代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为市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
李叔同故居及书法碑林
李叔同是中国著名的近代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同时也是享誉海内外的佛教高僧。 天津是李叔同的故乡。他的故居在海河岸边的河北区粮店后街60号院内。这座呈“田”字形的清代建筑距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纪念这位生长在天津的中国近代文化大师,1990年10月23日李叔同书法碑林河北区宙纬路揭幕。碑林系古典园林式建筑,镌刻着大师中晚期书法80多件,一座1.2米高的大师铜塑像巍然矗立其间。碑林还刻有众多著名书法家的咏怀之作。
梁启超故居与饮冰室书斋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他的故所和饮冰室书斋坐落在天津市河北区第一工人文化宫附近的民族路上。1924年,在他原寓所西侧,由意大利建筑白罗尼欧设计,建成一幢名为“饮冰室”书斋的灰色两层洋楼,粱启超后期许多重要著作是在这里撰写的。
霍元甲故居和陵园
精武元祖霍元甲,以其精湛的武术技艺和强烈的爱国精神享誉中外。天津西青区小南河村的一座农舍便是霍元甲的故居。这是一个青瓦土坯墙普通农舍式的院落,房屋内陈
很高兴回答楼主的问题 如有错误请见谅
10. 甘肃的遗迹有哪些
阳关
永泰古城
藏经洞
关城
秦长城遗址
明长城遗址
古城遗址
南佐遗址
大沙沟遗址
什川梨园
九层楼
骊靬遗址
河仓城
烽火台遗址
皇娘娘台遗址
俄界
八角城
汉明长城
天下雄关碑
屋兰古城
灰地儿遗址
白衣寺塔
古灵台
大堡子山遗址
一个庙石窟
祁山堡
马家窟遗址
峰迭古城址
黄家咀遗址
牛门洞文化遗址
新河驿
寿昌城
白虎关
千佛洞
茨日那革命遗址
斯柔古城址
陇西堂
敦煌仿宋沙洲城
黑山石刻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