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遗址
1. 淄博历史文化遗址有哪些
临淄位于山东省中部,西周、春秋、战国时为齐国都城,西晋以后,为州、郡、县治。淄博是齐国故城、田齐王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文化遗址:临淄墓群、桐林田旺遗址、古墓葬、淄博宝山滑雪场 、淄博玉黛湖滑雪场 、聊斋园 、蒲松龄故居、 东周殉马坑、 原山国家森林公园 原山泰山行宫、 鲁山森林公园 、齐国历史博物馆 、齐故城遗址﹑ 中国古车博物馆﹑ 淄博市博物馆﹑ 泉河头风景区 、颜文姜祠、 姜太公旅游中心、 蒲松龄书馆 、.樵岭前风景区 、赵执信纪念馆(因园)、 普照寺(大佛寺)、 奎盛公园 、梓童山风景区 、文峰山公园 、萌山风景旅游区、淄川游乐园、 博山开元溶洞、 梦泉生态旅游风景区、 临淄足球博物馆、沂源溶洞景区、沂源九天洞景区、沂源唐山风景区、织女洞森林公园、圣佛山怪石峪休闲乐园、《聊斋志异》
2. 临淄境内的历史介绍
临淄原名营丘,因东临淄河,被齐献公更名为临淄。
姜氏自太公始,经西周、春秋时期,传位31代,治齐达六七百年之久,史称姜齐。公元前386年(康公十九年),大夫田和迁康公于东海,篡权自立,仍都临淄。改
3. 古代的临淄齐故城是哪个时期的遗址
临淄齐故城抄是西周至战国时期齐国都城遗址,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周围。周武王灭商后,封姜尚(即姜子牙)为齐侯,建都城于营丘。至七世齐献公元年(公元前859年)始都于临淄,至齐亡均以此为都。城位于淄河西岸,由大城和小城(宫城)组成。
4. 临淄的历史
临淄是位于山东省中部的一座石油化工业城市。在古代曾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国都,1994年被中国政府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临淄靠近胜利油田,附近也多产煤炭和铁矿石。1969年临淄县被并入工矿城市淄博市,成为其临淄区。区驻地辛店位于胶济铁路线上,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镇。目前经济以化学工业为主,齐鲁石化公司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的核心企业之一,拥有居中国前列的乙烯、合成树脂、橡胶、烧碱生产能力。华能辛店电厂是一座装机容量达百万千瓦的大型发电企业。此外还有建材、纺织、机电等工业门类。农业盛产小麦、玉米、棉花等,有“鲁中粮仓”之称。
临淄的历史极为悠久,相传伏羲、颛顼都曾在这里活动。此后为爽鸠氏、蒲姑氏等部落的聚居地。周朝建立后,周武王把首席功臣姜尚(姜太公)分封至此,建立了齐国,都城称为营丘。后第七代齐献公因此地濒临淄水,而将营丘改名为临淄,此后临淄之名一直延续至今。
齐国是周朝时的东方第一大国,春秋战国时更为“五霸”、“七雄”之一,因此临淄作为其都城,历史上极为繁荣。目前临淄齐国故城的城址尚存,分民众生活的大城和君主居住的小城,两城相连,周长21千米,面积15平方千米,共有十三座城门。城内干道纵横交错,排成“井”字形,并有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城外还有埋葬齐国六位君主的田齐王陵等多处先秦墓葬。
东周时的临淄文化昌盛,孔子曾来闻韶乐,孟子也曾在齐国担任客卿。战国时更设稷下学宫,以招徕诸子百家来此讲学辩论、著书立说,荀子即为稷下的祭酒之一。当时的临淄邻近渤海,因而兼具鱼盐之利,经济繁荣、贸易发达,各种冶铁、炼铜、铸钱、制陶、纺织的作坊遍布城市内外。
临淄作为齐国的都城,共延续了八百余年历史,直到被秦国所灭。秦置临淄县,属齐郡。秦末,汉高祖刘邦封元帅韩信为齐王,都临淄。韩信死后,刘邦又将自己的儿子封为齐王,建齐国,治于临淄。据史载,当时的临淄约有十万户人家,依然是东部地区最大的城市。及至晋代,临淄多遭兵祸,政权更迭频繁,其中后燕曾短暂地建都于此。南北朝后的历代,临淄先后属齐郡、青州、益都府、益都路、青州府等管辖。元末原城址被废弃,而在东南部另筑新城,即今临淄城。
2004年7月15日,经权威专家证实,世界足球起源于中国山东淄博临淄。早在2300多年前蹴鞠就已诞生并流行于中国临淄,古代的蹴鞠就是足球的前身。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淄齐国故城 田齐王陵 桐林遗址 殉马坑 中国古车博物馆 齐国故城博物馆
5. 求两处临淄古文化遗址的详细介绍
淄博地区分布着广泛的龙山文化遗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桐林遗址。龙山文化由大汶口文化发展而来,距今4000年左右,属于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反映了原始社会解体和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状况。因为最早发现于济南市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而被命名为“龙山文化”。这一时期的陶器以灰陶为主,黑陶次之,红陶、白陶极少。龙山文化时期是原始社会人类进化里程中的一个驿站,更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史迹。
桐林遗址位于齐故城西北方向15公里处,乌河东岸,路山以北,地处临淄区桐林村、田旺村之间,原称“桐林田旺遗址”。2001年7月国务院公布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更名为桐林遗址。画水在这里与乌河交汇,西面是愚公山。1991年版《临淄文物志》记载:桐林遗址包括田旺、桐林、义和三村之间的五处遗址,南北长1000米,东西为500米,总面积50万平方米,属于原始社会晚期的龙山文化类型。早在4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从事射猎采集、耕稼陶渔的原始劳动。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带建有齐国重要的城邑。1977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在此树立了石质标记。2001年7月,国务院公布“桐林遗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桐林遗址一带地势较高,呈台田式,土质松软,灰色文化层厚度3至4米,最深处达到7米,内涵十分丰富。这里依山面河,自然环境优越,历史上曾多次出土过石铲、石斧、石镰、石锛、石网缀等磨制钻孔石器,以及杯、鬶等黑、红、白质陶器。1982年,应当地群众修田建渠之需要,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这里进行过一次局部挖掘清理,出土了许多甗、鬶、鼎、罐、杯、豆、盆、碗等陶质文物,以黑陶质生活器皿最多。出土文物大都器型规整,器表多素面磨光,纹饰以弦纹居多。其中鼎、甗类器具的足部呈鸟嘴状,饰鸟冠图状;盆、杯和各类器盖,多数是黑陶,胎质细腻,铀面光亮;杯仿竹节式,造型精巧,杯壁非常薄,火候也恰到好处。出土文物中的泥质磨光黑陶盆形鼎,大小有别,系列有序,属于“列鼎”,为研究我国礼器起源和龙山文化时代的社会性质提供了重要线索。这些珍贵文物,分别由山东省考古研究所与齐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考古专家认为,桐林遗址既有山东龙山文化的基本特点,又有其自身的独到之处。发掘出土的一件红陶鬲,高38.5厘米,口径达30.3厘米,在山东省同类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中是罕见的。但最为典型、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一件大型灰陶甗。它上半部为甑,下半部为鬶,并且配有带鼻纽的器盖,足呈袋状,表面装饰着泥条型附加堆纹,腰部有圆孔箅子,口径44厘米、通高116厘米,是迄今为止全国出土的同类器皿中最大的一件。用这个灰陶甗一次做熟的食物,可以供应十几人食用。这些珍贵文物,加上出土的大量家畜的骨骼和牙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龙山文化时期父系氏族公社先民们集体生活的情景。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桐林遗址钻探中发现了大量夯土层,被考古专家认定为山东地区目前已知最大的古代城堡,由此判断这一遗址是龙山文化时期临淄一带的人类活动中心,对于研究探讨我国阶级社会的产生和文明的形成有着重要价值。
桐林遗址附近曾经建有繁华程度很高的古代城池。据《括地志》和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临淄县志》记载,临淄西北30里有戟里城,春秋时代为棘邑,是齐国大夫子山之邑。齐太公田和篡齐之后改作画邑,是因为靠近画水而得名。战国后期的名士王蠋就是画邑人。《史记·田单列传》记载,公元前284年,燕国大将军乐毅统帅五国兵马攻伐齐国,占领齐都临淄后,听说素有贤名的王蠋在固守画邑,下令军队环画邑30里外安营扎寨,不准惊扰王蠋。燕军侵占齐国70多座城池后,乐毅派人带上珠宝玉器和锦衣罗帛,以高官厚禄引诱王蠋投降,遭到严词拒绝。燕国使者说:“你如果不接受,我军就屠平画邑,杀个鸡犬不留。”王蠋慷慨直言:国家破亡,我也没有苟且偷生之理;强迫我做你们的将领,岂不是让我助纣为虐!与其生而无义,还不如壮烈地死去!
他命令家人扔出燕人的礼品,驱逐了燕国使臣,安排好家事后引颈而死。王蠋壮烈殉国的事迹,极大地鼓舞了齐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燕军的士气。即墨城里的田单凝聚众人力量,以“火牛阵”大破燕军,吹响了光复齐国失地的冲锋号角。后人思念王蠋的高尚品德,把他埋葬在故乡的土地上,并撰文立碑作为纪念。明代文学家徐一夔曾经为他写过碑文;北宋词人秦少游写过情文并茂的《王蠋论》。与秦少游同时代的思想家李觏曾赋七言绝句盛赞王蠋:
全齐拱手授燕兵,义士谁为国重轻。
七十二城皆北面,一时忠愤独书生。
王蠋墓就在桐林遗址以西一公里,今路山镇召口村南60米处,墓前原有民国年间所立的石碑,碑文是“齐烈士王蠋之墓”,已经损坏,现有1988年临淄区人民政府所立“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蠋墓”的标志。
现代勘探发掘表明,在桐林遗址龙山文化遗存的上层,存在大片的夯土建筑基址道路和西周时期墓葬,也出土了一些战国及汉代的砖、瓦、陶器碎片,进一步证实此地曾经是一处繁华的古代城邑,与《括地志》、《临淄县志》的记载相吻合。为进一步探讨鲁北地区史前文化特征和齐文化源流,2002年秋季,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临淄区文化局对桐林遗址进行新的发掘,查明龙山文化遗址面积150万平方米,发现一处大型城壕聚落遗址,并探出岳石文化和西周前期文化遗址40万平方米,清理出壕沟、灰坑、窑穴、墓葬、房基等遗址,出土陶鬲、陶罐、骨器、石器、蚌器等文物,为探寻齐国早期都城遗址——营丘的地望所在,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线索。
闲暇时节,到桐林遗址作一次愉快的郊游,遥想原始社会后期先民们的集体生活场景,缅怀齐地先贤面对强敌视死如归的爱国事迹,你的灵魂将会在与先人的无声交流中得到净化和升华。
田齐王陵分布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的临淄齐故城南7.5公里处的鼎足山和牛山之东。在临淄四隅,有150余座古陵墓(冢),被称为“临淄墓群”。这些古墓,大都是春秋战国及汉代齐国王侯、大臣、贵族的陵墓。其中在今齐陵镇南部,田齐有六王葬此,被称为田齐王陵。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盘活文物保护单位。二王冢,俗称“二王坟”,又称“齐王冢”,位于齐陵镇南的鼎足山上。二墓东西并列,方基圆顶,南北长约190米,东西总长320米。其中西冢墓长约190米,似有三层,逐层收缩,圆坟顶高约12米。东冢圆坟较西冢矮。“二王冢”,文献乡载为齐桓公墓和齐景公墓,经过考证,现认为是田齐侯剡,田桓公午之墓。四王冢,又名“四豪冢”,俗称“四女坟”,系田齐威,宣、泯、襄四代君主这墓,位于牛山东侧,依南山东西并列。自西向东为序:其一为齐威王墓,高30米,周长140米;其二为齐宣王墓,高34米,周长157米;其三为齐泯王墓,高22米,周长190米;其四为齐襄王墓,高23米,周长130米。四墓相间,第一、二墓相隔130米;第二、三墓间距105米;第三、四墓之距160米,总长541米。宛如群峰连绵,气势巍峨。
田齐王陵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六君王墓,墓冢东西排列,绵延相连,封冢高耸,气势雄伟,状若山丘。附近又有小封冢环绕四周,共有几十个,故有“齐陵”之称。陵区最著名的有二王冢和四王冢。
二王冢位于鼎足山的东麓,传说是春秋时期齐桓公和齐景公的墓葬。桓公吕氏,名小白,是齐国的公子,称“公子小白”,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以管仲为相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发展国力,壮大军事力量,最终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景公名杵臼,公元前547~前490年在位,任晏婴为相,政绩为当时人所称道。二冢东西相列,因山为冢,高达20米,周长120米。
四王冢在淄河村南,传说是战国田齐威王、宣王、瑉王、襄王墓。威王约在公元前356~前320年在位,任用邹忌为相,孙膑为军师,国力空前强大,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宣王名辟疆,约在公元前319~前301年在位,聚集文学游说之士,创立稷下学派。四墓冢自西而东并列,封冢高大,周长为100~120米。
6. 临淄城遗址中发现了哪些城门遗迹
在临淄古城址发现有许多城门遗迹,这与文献资料上所记基本相符。当时专临淄为齐国之都城时,有城属门八座:东门、东闾、北门、西门、雍门、稷门、扬门、虎门。有些文献中还有广门、南门、申门等。到目前为止,已发掘十座门了。
7. 山东淄博市临淄区有什么历史遗迹或古迹(越多越好) 最好全一些 跪求解决!
足球博物馆、齐国车马管、东周殉马坑、齐故城遗址、古钱币博物馆,我知道的就是这些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8. 临淄城遗迹的古城构成
前几年,北京大学侯仁之教授考察认为:“自从献公迁都临淄之后,又经过历代的缔造经营,至迟至春秋晚期,已经成为一座规模宏伟的大城。”侯教授所说的宏伟大城包括大城和小城两部分。小城在大城的西南方,其东北部伸过大城的西南隅,两城巧相连接。大城的南北近9华里,东西7华里余,是官吏、平民及商人居住的郭城;小城南北4华里余,东西3华里,是国君居住的宫城。两城总面积达60余平方华里,正所谓“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故城的城墙残垣尚存,夯筑痕迹依稀可辨。据文物部门探测,故城城墙有的呈直线,有的沿河岸蜿蜒曲折,有城墙拐角24处。小城墙宽一般在二十至三十米,最宽处达五十五米至六十七米。大城墙基均在二十米以上,最宽处达四十三米。大小城周长约计四十二华里。在城垣遗迹中,保留较好的一段是大城西墙南端与小城北墙交接的地方,位于小城北门以西一百米处。城墙残高约五米,全部用泥土分层夯筑而成。一九八二年国家建有拐角型墙壁式砖房保护。据民国九年《临淄县志》记载,齐城有十三门,即:雍门、申门、杨门、稷门、鹿门、章华门、东闾门、广门等。因未记确切方位,后人说法不一,比较肯定的是:申门、雍门为西门,广门为大城的东门。现已探明十一座城门遗址。
从城垣遗址东去不远,在庄稼盈畴的锦绣原野上突立着两座上山,土山上树木杂生郁郁葱葱。这就是城内有名的桓公台和晏婴冢。
9. 古代临淄在哪里
东周齐国都城,两汉魏晋齐王府,西汉青州治所,临淄郡在今山东省淄博市版临淄区齐都镇。权
淄博是山东省建国后第三个地级市,城建面积仅次于青岛、济南,为山东第三城。
淄博市全国工业经济19个过万亿的城市。
淄博是中国49个特大城市之一,拥有地方立法权,于90年代国务院批准
10. 临淄的名胜古迹、以及名胜里的景物
东周殉马坑
东周殉马坑是一处春秋时期的齐国君主和大贵族墓地。东西各长70米,北面长75米,宽5米,三面自然连接,成为一体,全长215米。
天齐渊
天齐渊又名温泉,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牛山北麓。2008年区政府对天齐渊遗址重修保护。
金岭清真寺
位于今金岭镇金南村,是当地回族居民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院落范围南北58米,东西70米,大门东向。
齐国历史博物馆
位于临淄区齐都镇镇政府驻地,是中国十大异型博物馆之一。它是在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文物陈列馆的基础上改建而成,总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顶高15米。
中国古车博物馆
位于临淄区东北部的后李文化遗址,占地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
古钱币博物馆
临淄金珍堂古钱币博物馆筹建于2006年,2007年经省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复设立,是亚洲最大的古钱币专题博物馆。
姜太公祠
位于临淄区城区内,1993年以姜太公衣冠冢为依托而建,总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
石佛堂
石佛堂位于今齐都镇石佛堂村北侧,堂室中央置弥勒佛一尊,高1.14米,宽0.45米,厚0.24米,背依刻有40个佛像的石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