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百里乡遗址

百里乡遗址

发布时间: 2020-12-22 22:36:12

⑴ 灵台县的名胜古迹

遗址
新石器时代的灵台,原始先民的居住遗址380处,位于中台镇许家沟村的西山遗址,梁原乡横渠地的西堡子山遗址和杜家沟村的阳面岭遗址,什字镇草脉村的草脉殿遗址,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境内与新石器时期并存的周文化遗址近200处,分布于邵寨、独店、西屯、什字、上良、朝那、梁原、百里、中台、新开13个乡(镇)。
古灵台
古灵台,素有“陇上明珠”之称,位于县城中心,坐落在文化馆院内。其名取文王伐密筑台典礼之意,而以“灵台”为县名,始于隋大业元年。台通高36米,基围96米,上建楼亭,内奉文王塑像,外嵌林森等人原题碑石。
碑林
灵台两侧建有靠山亭两层,并牌坊门一座,历经设计、施工、镌石、镶嵌、彩绘,形成以灵台为主体,辅道两侧,台、亭、廊、坊谐对,上下左右贯通,脊兽明柱,要人名家碑碣荟萃的游览名胜。碑林总面积548平方米,镶石碑200余方,有领袖人物书选,各级党政领导题词,当代名家墨宝,历代名碑复制,民国政要旧碑,零碎碣碑荟萃。
圪瘩庙
位于新开乡,形似鳌首的山头,称作新开山,建有庙宇,寺院内一棵木瓜树,其龄几百年,躯干老态龙钟,树顶枝叶茂盛,自一瓦室出。此山寺庙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嘉靖元年(1506),新开人再次扩修,并命名“慈士院”,又称“圪瘩庙”,距此不远处有蛟城庙一座,庙内有千佛碑彩塑神像数尊,明代殿堂一座。
皇甫谧陵墓
皇甫谧陵墓,坐落在灵台县县城东北15华里之张鳌坡。皇甫谧生于朝那三里,故于独店张鳌坡,其陵墓于196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牛弘墓
牛弘墓位于新开乡牛村。牛弘历阅西魏、北齐、北周、隋四朝,隋时任秘书监、吏部尚书等职。曾应召删修刑律,撰《大业律》18篇500条,并参与修定音律,正定新乐。
牛僧孺墓
牛僧孺墓位于新开乡牛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牛僧孺为唐代宰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牛僧儒生于灵台新开,殁后葬于老乡牛村,晚年生活的离山寺洼遗址被民国年间列为灵台八景之一,即“别墅烟云”。
荆山森林公园
荆山森林公园坐落于灵台县城中台山之上,因在阳光下满山荆花灿烂,史称荆山。2004年,县委、县政府按照森林公园的建设定位,对荆山进行了规划设计,规划面积417公顷,共分为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休闲娱乐和科普教育五大功能区,建成了古灵台、荆山门、三贤祠、德化廊、朝晖亭、夕照亭、日月亭、关公殿、灵通门、玉皇阁、东沟景观湖、休闲广场等人文旅游景点,2010年1月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古密须国遗址
古密须国遗址在灵台县县城西20公里的百里乡。密须国在商末时为周原西北部的一个强悍部族。公元前1057年为周文王所灭。武王克商后,封同姓诸侯,建立密国,后又为周共王所灭。百里中学后院据说是原密须国宫殿的遗址。离遗址东2里许的烂泥湾有密须公墓,洞山有一庞大的西周墓葬群,甘肃省最大的西周铜鼎就出土于此。

⑵ 古文化遗址的古文化遗址分类

成纪古城位于静宁县治平乡刘河村南1000米的治平、深沟河交汇处的河谷川台地上。城址叠压于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址上,呈正方形,边长500米,面积25万平方米。西、南两面城址因河水冲刷已塌陷,有五分之二现为河滩田,东、北两面现存部分城墙(似为后世在原墙址上补筑),基厚12米,顶宽1.5—2米,夯层厚14—18厘米。夯土中夹杂大量仰韶文化、齐家文化陶片及汉代陶片、唐宋瓷片。城址内外存有大量秦汉时期板瓦、筒瓦、回纹铺地砖和灰陶器物残片及唐宋时瓷片。筒瓦一般长41厘米,直径14.5—16厘米不等。现存瓦当多饰有双云纹、单云纹、葵花纹,有的烧前刻有“长乐未央”或“大禾美帛”铭文。城址内已发现5口相似的筒形水井,其中两口曾先后挖掘清理,井深12米。其中一口井底有战国和汉代已破碎的陶罐(汲水用器)及井废后填充入内的汉瓦当、瓦片等;另一口废弃后被一西汉墓所覆。从城址遗存实物推断,古城应建于战国时秦统辖时期。1993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长武古城位于泾川县泾明乡长武城村泾河南岸距河床百米高的坪上,北临泾河,东、西两面有深沟,南为人工开辟的斩断面。城址有内外城,内城呈“吕”字形,为夯土筑就。内城东、西墙长皆1200米,北墙长1000米,南墙长950米。现存墙最高3.5米,基厚12米,夯土层8—10厘米,夯迹圆形。城南墙外有人工城壕遗迹。城内有数条暗渠引入城外泉水,为竖井水源。城址附近出土有战国提梁铜壶、汉代铜鼎、唐代造像塔及瓷碗、牌饰、弩机等。城址东南发现有铜矿石、铜渣。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密须古城位于灵台县百里乡达溪河岸二、三级台地上。城址今仍可辨。遗址东一公里处曾出土重43公斤大鼎。据考证,这里是商代密须国都城,周文王伐灭密须后又为密国首府。城址内及附近曾先后发现新石器时代、西周等不少遗物。 泾阳古城位于崆峒区安国乡油坊庄村的颉河北岸100米的二级台地上。遗址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约200米,面积约1.6万平方米。城址内地表存有大量汉代绳纹瓦片和陶片以及铜箭镞等遗物。在断层中夹有长30厘米、宽25厘米的筒瓦。据《史记·秦本纪》载:秦昭王六年(前301)“泾阳君质于齐”,应是以地名封君;《括地志》记:“乌氏县,周之故地,后入于戎,秦惠王取之,置乌氏县。”《汉书·地理志》记安定郡领21个县,泾阳、朝那等排在“乌氏”之前,有学者认为排列顺序系以置县先后为准的,所以泾阳应是战国时代秦所置县。现定为西汉置县遗址。 阿阳古城位于静宁县城川乡靳寺新村南300米处,面积2万平方米。文化层1.5米,暴露遗迹有灰层和杂物堆积层;遗物有红粗夹砂陶片,属齐家文化,有粗、细绳纹板瓦、筒瓦、瓦当及灰陶器物残片,常有汉半两和五铢钱币出土。城址下为齐家文化遗址,周围亦分布有红山咀马坡、党家坪、新村等5处新石器和青铜器时代文化遗址。城址大部分已被河水冲塌,北面存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70米的墙址。筑城年代不晚于战国时期,现定为西汉所置县。 水洛古城位于今庄浪县城所在地,地处北、南水洛河交汇处。秦、汉时设水洛亭。东晋时已名水洛城,义熙五年(409),西秦攻克水洛城。历经唐宋元明清,渐成一地重镇。 ? 庄浪古城位于庄浪县西北部庄浪河河谷。秦汉时在这里设受渠亭,唐称结公城。蒙古太宗时在此设庄浪路治所。元代至正二十七年(1290),城“周围一里一百七十步”,时有东、南、北三门。南门名镇远,北门名拱极。明代成化五年(1469),扩至周长三里。嘉靖十三年(1534)于南门建城楼,至清康熙五年(1660),城的南北垣先后倾圮。乾隆三十三年(1694)整修,增筑瓮城,改南门偏向东,名朝阳,北门名迎恩,各修二层城楼。现旧城垣尚有残迹,附近有新石器遗址和汉墓群。 蒋家坪古城位于泾川县城关镇蒋家坪上,背山面水,居高临下。北面为山坡地,东、西两面为深沟,南临泾河,与对面的何家坪相峙,形成咽喉要塞。遗址北窄南宽,呈簸箕形,靠北土丘上筑有5个土台,居中者最高,人称“将台”。现存夯土层及残存遗迹显示,东、西两面原有城墙,南面距“将台”1000米处亦有1000米长东西走向的城墙,与南、北城墙相连接而成城堡。此城是西魏时泾州刺使乙弗贵主持筑就。至唐初,因薛举反唐失败后,人称“薛举城”,颇为后人所重。 潘原古城位于崆峒区四十里铺镇曹湾村。北依山岭,南临泾水,西靠小路河。遗址是三角形,北延伸至山坡,南近河岸,根基宽约500米,东西长1500米。残墙厚6米,夯土层为9—11米,夯窝圆形。墙土中含有仰韶及西汉时的陶片。遗址内砖头瓦砾堆积甚厚,多为汉、唐、宋代物,间有子母砖。出土文物有石函、石桌、石经幢和造像石方塔,上刻有飞天、三世佛、经变等佛经故事,其中有一石刻镌有“景明四年”字样,“景明”系北魏宣武帝年号,“四年”为公元503年。1973年,在遗址内曾出土数百斤窖藏宋代神宗时“熙宁”和徽宗时“崇宁”铜币。古城始建于西汉,后经北魏阴■,至唐时为潘原县城。 通边古城位于庄浪县东北部六盘山脚下的古鸡头道要冲,现为通边乡政府驻地。城堡遗址南北宽400米,东西长600米,旧有东、西、北三门,形如虎耳,俗称“虎耳城”。遗址内瓦砾层厚1.5米,曾出土宋白瓷、豆青瓷、黑瓷残片。初建于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庆历八年(1048)称通边寨。金皇统二年(1142)设通边县。元初并入陇干县。明清时为大集镇,商贸兴盛。民国时设通边镇。 胡谷堡位于崆峒区安国乡土桥村北颉河南岸平川上。城址呈方形,东西长429米,宽319米,墙基厚21米,夯土层为10—12厘米。现存残墙高15米。原有东、南、西三门。遗址内散见瓦片、瓷片多为宋代遗物。唐贞元七年(791)筑,名胡谷堡,后改名安国镇。 石门堡位于庄浪县朱店镇与万泉乡交界处石门口东南小湾村西侧山巅。《水经注》:水洛水“迳石门峡,谓之石门水。”此地“山石如门,其路斩截”,故名。清乾隆《静宁州志》记为“石门高山堡”。古堡筑于1087年,为水洛城所辖二堡之一。遗址呈椭圆形,东墙残留30米,内高3米,外高6米。有烽火台一座,残高8米。遗址内有齐家文化灰层灰坑。 赵墩大墩梁烽台位于庄浪县赵墩乡一个长300余米的山梁上。计有4座,其中一座为通脊形,高4米,直径18米,夯层厚6厘米,有汉代竖绳纹灰陶罐残片;另外两座有宋代陶片。按地形,此处烽台系由静宁县威戎镇境依次西来,东西一线排列计6座,直达六盘山。 良邑小湾梁烽台位于庄浪县良邑乡。残台高5米,呈长方形,顶部南北边长2.5米,东西边长4.5米,底部南北边长5米,东西边长9米,夯层厚10厘米。遗址周围散见明代白瓷圈足碗、青花瓷碗、粗瓷罐、灰陶罐等残片以及砺石等遗物。与北部现阳咀、南部馒头咀、东部武家堡等烽台连接。 双疙瘩梁烽墩位于华亭县山寨乡北阳洼村双疙瘩梁上,连续有三座烽墩,一座最高者6米,直径10米,另两座高4米,直径6米,为宋代遗迹。 另外有汉、唐烽墩遗迹4座,一在华亭县西华镇蔺家沟北山上,称蔺家沟烽墩;一在华亭县县城西华尖山;另两座分别在华亭县东华镇南山十里墩和东华镇裕光村郭家梁,前者称十里墩烽墩,后者称郭家梁烽墩。4座烽墩遗址皆有明显的夯土层。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