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游记
『壹』 初中作文游黄帝陵的体会600字
今天,我们退掉宾馆的房间,就去了我们的下一站——黄帝陵。
我们买了票,走进了黄帝陵的大门。哇!好大一颗参天柏树啊!这树的树干很粗大,4、5个人手拉手,才能把它抱住;这棵树的高度也很令人吃惊,大约有二十多米左右;这树枝叶茂密,大热天,你走到它的枝叶下,它就为你挡住阳光,给你阴凉,它旁边还围着栏杆,可见它非常珍贵……这树叫黄帝手植柏,据说是黄帝亲植下的,有5000年的历史呢!听导游说,这样的千年古树有一万多棵呢!我们惊讶得点头赞叹。
我看见了一座庙,便走了进去,哇!里面有四个石碑,两端还各有一条黄龙!我对石碑不感兴趣,就看这两条龙,这龙是雕上去的,虽然在很高的地方,很难雕刻,但还是栩栩如生啊!它张牙舞爪,旁边有个雕上去的珠子,在龙嘴旁,这条龙好像在玩耍,不过只有单龙戏珠,跟我们平常说的双龙戏珠迥然不同。
我们从那座庙出来,看见一块巨石,上面写着“黄帝脚印”。我跑过去一看,哇!好大,这哪是人的脚印,简直是巨人的脚印!有我的脚的10倍大,老爸脚的5倍大。可是皇帝的脚印上还有许多的钱,游客们为什么要扔呢?他们在祈求什么呢?至今我还没有揭开谜底。
我们欣赏完了黄帝的脚印,便去了最后的一个地方:一座神殿。上面有大大的洞,好像叫什么天圆地方,据说站在这个圆圆的洞下面,可以接受上天赐下来的恩惠。我们拍了许多照片,有一张是我们用钱托别人拍的,老妈站在右边举右手,老爸站在左边,举左手,我站在中间笑嘻嘻得平视前方,希望我们拍了照片后能够带回“老天爷的礼物”。
我们今天游览得好爽啊,有机会再去一次!
『贰』 游记——《观海记》
三峡游记
朋友们,你们去过三峡吗?请来说说吧, 我先随手写点,意在引玉,大家相互补充,共同神游美丽的三峡吧。
几年前的夏天,有急事去宜昌,公干不顺,无聊的等待之中,很自然的冒出了去三峡的念头,以前在船上走马观花似的游览我很不满意,这次就 拒绝了朋友加入旅行团的好意安排,要在大江截流之前仔细地浏览一次。
从附近的张飞擂鼓台和三游洞回来, 就上了一条西去的轮船。 船过葛州坝几乎没有等, 只一顿午饭的工夫就顺利通过了。
船入西凌峡,江面骤然变窄,两岸连山,没有了"极目楚天舒"的感觉。但那"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的壮观景象, 足以使人忘却一切烦恼。显然,王维的 "赖多山水趣,稍解离别情"是有些保守了, 或许是情太浓了也未可知呢。
美丽的画卷接连不断,照相机已不能胜任,我后悔没有摄像机,只好极目四望,再不时的闭上眼睛,努力记住着这美好的景象,这是心理学家的建议,很管用。
最先过的是"灯影峡"。崖顶有形似唐僧师徒的石头,据说在落日的背景下,会更加维妙维肖。游人争睹,我却不以为然, 其实,这个山崖的石头与众不同,发白,很光亮, 经少量草木的点缀,很像一幅中国水墨画。
过了"灯影峡",很快就能看到江边的一个红墙黄瓦的建筑,那是“黄陵庙”,因山顶有一"黄牛石", 所以,好象也叫"黄牛庙",历史悠久,东坡有诗云:"江边石壁高无路,上有黄牛不服籍"。 庙里的禹王殿有很多巨大的柱子,斑驳的漆上还有 100多年前的水迹,记录了一次最大洪水的高 度。不过,这是后来我从电视上看的,当时没办法上岸, 好在它在三峡大坝的下游,将来不会被淹, 还是能有机会仔细看的。
三峡大坝是建在西边的三斗坪,那里有个中堡岛,岛长一公里,宽200米,花岗岩结构, 建造大坝的天然条件极好,50年代就做过勘探,周总理亲自把这里确定为坝址。 船过的时候,看到已经有机械化的施工大军在烈日下工作,条件很艰苦,向他们致敬。
西陵峡以险著称,有几个出名的急流险滩,我只记住了一个被称为鬼门关的“空泠滩”。 陈子昂诗曰:“的的明月水,啾啾塞夜猿”看来不仅要晚上过,还得有猴子才能感受到“空”和“冷”。
再往前就是"牛肝马肺"峡和"兵书宝剑"峡, 那里也是险滩,暗礁遍布,崖岸上有形似牛肝和马肺的彩色巨石,还有一个长条石,酷似宝剑,不远处的山洞口,有一个一叠书样的石头,故名。
大坝建成后,这里将被淹,通航条件将大大改善,但这些石头也不会被遗忘。郭老有诗云:“兵书宝剑存形似,牛肝马肺说寇狂”, 怎么回事?原来帝国主义侵略者竟在炮舰上向那石头开炮取乐,被炸痕迹至今犹存。这帮"文明人"真是混帐!
船再前行,就到了屈原故里--秭归。 据传屈原投江后,其姊大呼“哥回……” 感动了神鱼驮回屈原遗体,乡民划龙舟争相迎接,并以粽子祭奠,这里后来改名为“秭归”, 相应的民间活动也一直流传至今。
关于屈原的古老建筑有很多,有屈原祠, 屈原纪念馆,屈原墓等等,都将要被淹没。因船要停在前面的巴东,无法上岸去看,可能要永远遗憾了,尽管将来可去下游看新迁的,但心里总是觉得差点意思。如果近年还有机会去,也应该去看看附近的也要被淹掉的昭君故里,尤其是女孩子们,更要去香溪带回一点昭君的灵气。说来也真神,内蒙的昭君墓我去过,据说周围的草木是四季常青的,所以又叫“青冢”。
经过约半天的航行,船到了巴东县。我上岸后,特意找了一家临江的小店住下。凭窗俯看,江面上一个个巨大的旋涡接连不断,顺流而下,清晰可见。开始下小雨了,商贩们都挑着担子顺山路回家,我安排好了第二天的旅程,也没有在小街上多逛。听着奔涌不息的长江水,难以入眠,想到次日要去漂流神农溪,就更加兴奋。那是我向往已久的小小三峡,是我此次三峡之旅最重要的安排。
『叁』 中国著名的经典散文有哪些
1、《为了忘却的纪念》
《为了忘却的纪念》是鲁迅先生为了纪念"左联"五烈士,于一九三三年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著名杂文。鲁迅先生为了纪念“左联”五烈士,于一九三三年写下了《为了忘却的纪念》,这篇著名散文。
文章并没有全面的写五位烈士的事迹,而是着重写了两位,其余的三位只简约的点到而已,作者回忆自己与白莽(殷夫)、柔石在文学事业与生活上的多次交往和感触。
特别记叙了他们被捕后的狱中生活以及遇害的情景,既深情地颂扬了革命青年的革命精神与人品。有有力地控诉了国民党反动派屠杀人民的罪行,同时还抒发了作者怀念烈士、憎爱分明、坚信革命一定胜利的思想感情。
2、《星空》
《星空》是郭沫若创作的诗歌,载于1923年出版的诗集《序诗》中。其不再礼赞"光芒万丈的太阳",而是仰望幽光闪烁的"星空",不再是要"赤裸着双脚",永远和地球"母亲"相亲,而是羡慕"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男,汉族,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1892年11月16日出生,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早年赴日本留学,后接受斯宾诺沙、泰戈尔、惠特曼等人思想,决心弃医从文。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积极从事新文学运动。
郭沫若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与实践历时70余年。青年郭沫若的书法得到社会承认,始于辛亥年间。
3、《春风》
作家老舍先生所写的散文《春风》,老舍一生共写了约计800余万字的作品,被称为“人民艺术家”。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
老舍,中国小说家、剧作家。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满族,祖籍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
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4、《印度洋上的秋思》
《印度洋上的秋思》是一篇原刊于1922年12月29日《晨报副刊》的散文,作者是近代诗人徐志摩。本书通过描绘印度Ganges河边"一对情醉的男女"承受月光的祝福的故事来诠释诗人的爱情理想。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徐志摩是新月诗社成员,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31年11月19日上午8时,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飞机由南京飞往北平途中坠机去世。
5、《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著名文学家朱自清所写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这年春天,国民党反动派继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又在广州发动了“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
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身为知识分子的作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他不满黑暗的现实,但对革命力量还缺乏认识,看不到前进的方向,在如此复杂的心绪之下,他借景抒情,写出了这篇著名的抒情散文。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朱自清之名是他1917年报考北京大学时改用的,典出《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这是屈原被流放时请太子卜为自己占卦时说的话,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
『肆』 秦始黄陵的游记作文350个字
游秦始皇兵马俑
秦始皇与兵马俑博物馆建立在秦兵马俑坑原址上的大型遗址性专题博物馆,1971年10月1日开放。馆内陈列着素有“世界地八大奇迹”美誉的秦兵马俑一、二、三号坑和“青铜之冠”秦陵铜车马。秦始皇与兵马俑博物馆XX年入选国家“5a”级旅游景区,XX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今天我有幸游览了秦兵马俑,我们先来到博物馆,首先引我注意的就是那铜车马,由四匹马拉着一辆车,车上有一把精致的遮阳伞,最让我惊奇的是那伞柄的中间有个开关可以随时调节伞的角度,在那个没有任何机器,仅靠手工制造的年代,能够制造出如此精致的伞,让我不得不佩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我们继续前进来到了一号坑,这里排列着那么多的兵马俑,有的手持矛,有的手拿盾,还有的牵着马,一个个威风凛凛,面孔不一,神态各异,为什么个个面孔不一呢?原来每一个兵马俑都参照不同的真人来制造,造的一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我不由再次惊叹,中国古代人民的巧手和聪慧。由于现在的技术还不能完整保存兵马俑刚出土时那美丽的色彩,所以一号坑只出土了三分之一的兵马俑。稍微休息了一下,我又来到了二号坑和三号坑,那里有许多兵队,二号坑是武装骑兵,三号坑是总司令部,也就是聚集着古代将军的地方,我想这三号坑就像是现在打仗的指挥部吧。
游览完所有的地方,我不由赞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真伟大,靠自己那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头脑,创造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等所有的兵马俑都挖出来时,我一定再来一睹古代人民的伟大创造。
『伍』 黄帝陵游记 阅读答案
无非就是寻求归属感,强化号召力,传承文化信息。
『陆』 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三峡风光的
全篇课文
①“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猿猴现在虽说看不见了,三峡中山水的险恶形势,我想同往日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在江南住惯了的人,一旦走到这种地方来,不知道要生出一种什么样的惊异的情感。好比我自己,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只有赞叹,只有恐怖。万一那山顶上崩下一块石头来,或是船触着石滩,那不就完了吗?到了这种地方,无论什么人,没有不感到自己是过于渺小,自然界是过于奇伟的。
②船从宜昌上驶,不到一刻钟,山就高起来,绵延不断,一直到重庆。在这一千多里的长途中,以三峡的形势为最险恶。在三峡中,又以巫峡山最高,江最曲折,滩流最急,形势最有变化。
③开始是西陵峡,约长一百二十里,共分四段。第一段是黄猫峡,山虽高,然不甚险;江水虽急,然不甚狭。
④第二段是灯影峡。江北的山虽是险峻,都干枯无味。江南的山,玲珑秀丽,树木亦青葱可爱。在这一段,我最爱黄陵庙。在南岸一座低平的山上,建有一座小小的古庙,前面枕江,三面围绕着几百株浓绿的树木。最难得的,是在三峡中绝不容易见到的几十株潇洒的竹子,石崖上还倒悬着不少的红色紫色的花。庙的颜色和样式,同那里的山水,非常调和,带着浓厚的江南风味。袅袅不断的青烟,悠悠的钟声,好像自己是在西湖或是在扬州,先前紧张的情绪,现在突然变得很轻松很悠闲了。船过黄陵庙的时候,我有两句即景的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不过这情景很短促,不到两三分钟,船就驶入西陵峡的第三段了。
⑤第三段是崆岭峡。山形水势,突然险峻起来,尤以牛肝马肺峡一处最为可怕。两旁的山,像刀剑削成似的,横在江中,成一个极曲折极窄的门,船身得慢慢地从那门中转折过去。在江北那一面作为门的山崖上,悬着两块石头,一块像牛肝,一块像马肺。牛肝今日犹存,马肺已被外国人用枪打坏了。离牛肝马肺不远,有一个极险的崆岭滩。水从高的石滩上倒注下来,形势极可怕。上水船在这里都得特别小心。他们行船的人有一句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那情形也就可想而知了。往日的木船,真不知道是如何走过去的。
⑥第四段是米仓峡,又名兵书宝剑峡。距离虽是不长,水势虽没有以前那么急,山崖却更加高峻。出了峡,山便低平,有一个小口,那便是有名的王昭君浣妆的地方,叫做香溪。昭君村离此四十几里,在秭归县东北。杜工部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要亲自到这地方,才可以领略到前人用字之妙。一个“赴”字,把那里的山势真是写活了。那里的山峰,高的高,矮的矮,一层一层地就像无数匹马在奔驰。所谓“赴荆门”,那形势是一点也不假的。
⑦船过了秭归和巴东,便入了最有名的巫峡,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山的妙处,在不单调。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前面无路,后面也无路。四面八方,都被悬崖阻住。船身得转弯抹角地从山缝里穿过去。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仰着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江水冲在山崖上的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起一两丈高的浪堆。
⑧巫山的云,这一次因为天气晴爽,没有看到。据一位老先生说,看巫山的云,要在迷蒙细雨的天气。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这一次因为正是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天上连云影也没有,几个极高的峰巅.我们可以望得清清楚楚。最可爱的,就是在那悬崖绝壁的上面,倒悬着一些极小的红花,映着古褐苍苍的石岩,另有一番情趣。
⑨过巫山即入瞿塘峡。此峡最短,不过十三四里。山势较巫峡稍低平,水势仍险急,因有夔门滟滪堆阻在江中,水不得平流之故。过瞿塘峡,北岸有一峰突起,树木青葱,玲珑可爱,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白帝城。那一段古城刘皇叔托孤的悲惨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地方。山顶上有一古刹,为孙夫人庙。颜色为瓦白色的墙,隐约地从树林中呈现出来。我们走过的时候,正是下午六点光景,一道斜阳,照在庙前的松树上,那颜色很苍冷。远远地朝北望去,隐约地可以望见八阵图的遗迹。庙里的钟声,同夔府那边山上传来的角声,断断续续地唱和着,那情调颇有些凄凉。所谓英雄落泪游子思乡的情感,大概就是在这种境界里产生的。
⑩到了白帝城,三峡算是走完了。山势从此平敞些,江面宽得多,水势也平得多了。满船的人,一到这地方,都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心灵中自然而然地生出来一阵轻松,好像一个人从险峻的山顶上走到了平地,从一黑暗的山洞里走出了洞口似的,大家都放下心来,舒舒服服地喘了一口气。不到十分钟,船就泊在夔府的江岸了。天上一轮明月,正在鲤鱼山的顶上,放射着清寒的光。
编辑本段
文章注释
①本文按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井然有序。文章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和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
②通过作者的心理描写和情绪变化来表现三峡山水的险恶。如“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只有赞叹,只有恐怖”表达了作者见到三峡时所产生的“惊异的情感”。
③介绍西陵峡的四段,其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各不相同。介绍时简明扼要,抓住了要领。
④随着山川形势的变化,作者的心情随之而变,有时惊惧紧张,有时轻松舒畅。如游西陵峡的第二段灯影峡时,由于此处山水风光秀美,“先前紧张的情绪,现在突然变得很轻松很悠闲了”。
⑤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给游记增添了韵味。
⑥“领略”一词用得好。“领略”通常是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的意思,这里是理解<体会的意思。
⑦记叙最有名的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
⑧作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来描写巫山的云雾。
⑨记叙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与水势,而且着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
⑩最后一段写走完三峡,满船的人都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显出了“一阵轻松”,“放下心来”,“舒舒服服”,这些心情的描写,也反衬出三峡之险。
编辑本段
结构探究
全文共十段,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出行之前
第一部分(第1段),写船尚未行时的所感、所想。
整篇课文,作者都是按照严格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虽然写本文时作者一定是去过三峡的,但他还是在第1段安排了尚未去时的所感、所想,这样写的作用:一是使文章读起来层次井然,先后有序;二是设置悬念,“猴子现在虽说看不见了,三峡中山水的险恶形势,我想同往日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好比我自己,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只有赞叹,只有恐怖。”读到这些,我们不禁产生几个疑问:“现在的三峡同往日一样吗?”“那里的山,那里的水怎么样?”如此,牵引着大家继续往下读,寻找答案。当然,作者也不忘发表自己对自然界的崇敬和向往:“到了这种地方,无论什么人,没有不感到自己是过于渺小,自然界是过于奇伟的。”接下来,作者开始根据行程向大家展示大自然的奇伟了。
行船路线
第二部分(第2~9段),根据船的路线分景描写三峡的山山水水。
第2段,游程开始,简括路线,引出三峡,宜昌→重庆→三峡→巫峡,从宜昌到重庆,以三峡为最险,三峡以巫峡为最奇。
第3段,第一站——西陵峡,西陵峡分四段,第一段黄猫峡,无险奇之处,“山虽高,然不甚险;江水虽急,然不甚狭。”作者笔墨轻轻一点,移至他处。
第4段,西陵峡第二段——灯影峡,因为作者“最爱黄陵庙”,故笔墨停留较多,还有他即景的诗句:“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可见爱之甚深。既然喜爱,必有理由:一是因为此为古庙,环境甚好,一面枕江,三方绕树;二是竹子潇洒,花儿艳丽多姿;三是与山水相调和,带着浓厚的江南风味。
第5段,西陵峡第三段——崆岭峡,这里有两处风景,牛肝马肺峡和崆岭滩,这里的山水很有特色,因此作者用了不少笔墨来描写,牛肝马肺峡“两旁的山,像刀削成似的,横在江中,成一个极曲折极窄的门,船身慢慢地从那门中转折过去”,崆岭滩也极险,“水从高的石滩上倒注下来,形势极可怕。上水船在这里都得特别小心。”为了让读者对其险可想而知,作者接下来引用了一句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这是对内容的极好证明和点缀。
第6段,西陵峡第四段——米仓峡,又名兵书宝剑峡,这里的距离不长,水势没有以前那么急,因此作者紧紧抓住富有特色的东西——山崖来写,后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这个特点做铺垫。引用杜甫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方面极赞“赴”字所用之妙,一方面又从侧面烘托了此处山峰多而富于变化,这种间接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很精妙。
第7、8段,过了西陵峡,到了巫峡,文章开头就交待过巫峡,这里是三峡最奇险最美丽的地方,因此作者着墨最多。对于巫峡,作者是围绕三种景物来写的:山、水、云。“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山的妙处,在不单调”。云呢,作者没看到,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云进行描写,而是转述老先生的话让读者对云也有大概的了解,“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对山水的描写中,作者的语言很精彩,“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这一个“咬”字,将静的事物写活了,不由地在读者面前浮现出一幅山山环抱,山山紧连的情景。“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子非鸟,焉知鸟“拼命”?但作者知道了,而且也努力想让读者知道,因为山那么险峻,他“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第9段,过巫峡即入瞿塘峡。这里的山水倒没有什么可写的了,但借着历史的沉淀,作者重点着笔白帝城,“古刹”、“苍冷”、“隐约”、“钟声”、“断断续续”、“凄凉”等一系列冷色调词语的使用则使人们不禁抚今追昔,默默伤感起来。
点明主旨
第10段,也就是课文的最后一段,三峡游完了,课文也该结束了,但作者仍未忘记再次点明主旨,“满船的人,一到这地方,都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心灵中自然而然地生出来一阵轻松,好像一个人从险峻的山顶上走到了平地,从一个黑暗的山洞里走出了洞口似的,大家都放下心来,舒舒服服地喘了一口气”,游客们此时才真正放下一颗心来,可见经过三峡时,那种山险、水急的情景多么让他们紧张了。
编辑本段
教学方法
一、主旨探究
本文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绮丽的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喜爱之情,是一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游记。
二、线索探究
本篇游记是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描写景物,次序井然,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另外,全篇文章详略得当,对每一景点景物的描写并不面面俱到,而是择其最有特色的方面加以描述。
三、写作特色
(1)本篇游记是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描写景物,次序井然。
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另外,三峡景物很多,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选择最有特色的方面加以详述,全篇文章详略得当,次序井然。
(2)抓住景物特色,有详有略。
长江三峡,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景物之特色各不相同,作者介绍时言简意赅,抓住了要领。西陵峡四段,着重写山、水的特点;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与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
(3)本文采用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
如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描写巫峡山的高峻,运用拟人手法:“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此外,用鸟“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烘托山峰的高峻。文中多处运用比喻,如“两旁的山,像刀剑削成似的”,言其峻峭;写巫山云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言其变幻多姿。
(4)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
编辑本段
词语注释
生字注音
鲤鱼(lǐ) 怒吼(hǒu) 恐怖(bù) 渺小(miǎo)
玲珑(líng) 潇洒(xiāo) 袅袅(niǎo) 情绪(xù)
短促(cù) 崆岭峡(kōng) 谚语(yàn) 浣妆(huàn)
秭归(zǐ) 壑(hè) 耸立(sǒng) 蔚蓝(wèi)
峰巅(diān) 瞿塘峡(qú) 夔门(kuí) 滟滪堆(yàn yù)
怒吼:怒,气势盛。形容发出巨大的声响。
恐怖:害怕,畏惧。
词语注释
渺小:微小。
惊异:奇怪。
绵延不断: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
险恶:(地势、情势等)危险可怕。
险峻:山高而陡。
青葱:深绿色或浅绿色。
即景:当时或当地的景色。
短促:时间很短。
谚语: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的话反映出普遍而深刻的道理。
转弯抹角:抹角,挨着墙角绕走。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晴爽:天空中云少或无云,很清亮。
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迷蒙:昏暗看不清。
[凝望] 目不转睛地看。
[玲珑] 文中形容江南的山精巧细致。
[潇洒] 文中形容竹子生长得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袅袅不断] 文中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蔚蓝] 形容天空晴朗无云的样子。
[峰巅] 山的顶峰。
[转弯抹角] 课文里指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抹,紧挨着绕过。这个词有两个常用义:①形容路弯弯曲曲;②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奇形怪状] 不正常的<奇奇怪怪的形状。
[秋高气爽] 形容秋天天空晴朗明净,气候凉爽宜人。
[悬崖绝壁] 指高而陡峭、不能攀登的山崖。
编辑本段
作品评价
1.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反复、排比。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2.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拟人。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
3.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比喻。写巫山云雾,言其变幻多姿。
编辑本段
长江三峡
三峡为万里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丽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跨湖北、重庆两省市,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其中狭谷段合长90公里,宽谷段合长103公里),被誉为“山水画廊”。
瞿塘峡,一称“夔峡”,包括风箱峡和错门峡。西起奉节白帝城,东至巫山县大溪,长约8公里。江面最狭处不足百米,两岸悬崖峭壁如刀削斧劈,云天一线,水急浪高,号称“天堑”。陡峭的山岩上刻有“夔门天下雄”五个大字,气势雄伟。奉节,古称夔州,是三峡中游最大的县城。城内历史遗迹很多,古代诗人游此留诗者甚众,故奉节有“诗城”之称。城外江边尚有当年诸葛亮所布的“八阵图”遗址。所谓“八阵”是一种作战阵法,是战国时大军事家孙膑创造的,据说是受了《易经》八卦图的启发,所以又称“八卦阵”。具体阵势是:大将居中,四面各布一队正兵,正兵之间再派出四队机动作战的奇兵。八阵散布为八,复合为一,分合变化,又可组成六十四阵,令敌军难以对付。著名的白帝城,坐落于白帝山上,原名“紫阳城”。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为王,筑城自卫。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气,犹如白龙飞腾,公孙述借此自称“白帝”,改城名为“白帝城”。沿江可见到粉壁墙<孟良梯<倒吊和尚<犀牛望月等奇景。其中,粉壁墙上布满历代碑刻,琳琅满目,故称“粉壁堂”。
巫峡因巫山而得名,一称“大峡”。出瞿塘峡,经过大宁河宽谷便是幽深秀丽的巫峡。巫峡包括金盔银甲峡和铁棺峡。西起巫山县大宁河口,东至湖北巴东县官渡口,全长约45公里。以秀丽著称的“云雨巫山十二峰”分列两岸。江北由西向东,有登龙<圣泉<朝云<神女<松峦<集仙六峰,江南有净坛<起云<飞凤<上升<翠屏<聚鹤六峰。其中,以神女峰最为俏丽有名。巫峡两岸重峦叠嶂,群群如屏,水流曲折,波浪滔滔,幽深秀丽的景色犹如天然画廊。
小三峡是大宁河的一条支流,由三撑峡、秦王峡、长滩峡组成,长约15公里。此峡两岸峰峦叠翠,水流清澈见底,风光旖旎,胜似桂林之漓江。两岸悬崖上有千年悬棺以及栈道石洞,充满神秘感。还有“小小三峡”,风光十分幽美。
西陵峡,自官渡口至宜昌南津关,长约120公里,为三峡中最长者,以险峻闻名。峡内有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黄猫峡、灯影峡、青滩、泄滩、崆岭滩、蛤蟆碚等名峡险滩。峡中悬崖凌云,怪石嶙峋,银瀑飞泻,古木森然,仪态万千,两岸有屈原祠、昭君故里、黄陵庙、三游祠、陆游泉等名胜古迹。
宏伟的三峡大坝工程基地,建于宜昌三斗坪,变成为新的三峡旅游景点。
三峡大坝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工程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工程总投资为954.6亿元人民币。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线建成。2010年7月19日,三峡大坝将迎来一次峰值在65000立方米/秒左右的洪水。堪比1998年长江三峡河段的最高峰值,这也将是三峡水库建成以来所面临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洪水挑战。经国家防总批准,三峡水库于2011年9月10日零时正式启动第四次175米试验性蓄水,至18日19时,水库水位已达到160.18米。
『柒』 有关三峡的诗、人物、历史故事有哪些
三峡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人们俗称“讲古”,重庆话为“摆龙门阵”,它起源于民间,根植于传统,乡韵深长,是民间口头文学中较为广泛的体裁和形式。 三峡盛产民间故事家已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刘德培融糅着泥土真实的口头民间文艺作品,是他在时空的演化和阅尽人间沧桑中诞生出的绝世珍品,作品折射出来的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已超越了作品的外在形态,以生活的本真状态出现却又负载着某种历史文化内涵的带有原生性的乡土艺术,已抵达一种大俗大雅的理想境界。刘德培以超强的记忆力传承鄂西地区民间口头文学遗产,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民间文学的“活化石”。刘德培的故事保留着民间文学所特有的“有头有尾,一线到底,交待明白,引人人胜”和“朴实无华、不枝不蔓”等表现手法的风格,又有自己的创造。他讲的故事情节构思奇巧,语言生动诙谐,常于结尾处显绝妙,创造了极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三峡一带善讲者众多,刘德培是其中的集大成者,他传讲各类民间故事512则,谚语干余条,民歌千余首,谜语600多则,以及大量的民俗文化资料,为传承、弘扬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刘德培被喻之为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着眼于内容,民间故事含幻想故事、历史故事、智慧人物故事、生活故事以及动植物故事等类别。 幻想故事是民间故事的一个重要类别,它以超现实的幻想构成离奇的故事,通过幻想来表达和寄托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愿望,表达人们对于痛苦生活处境的不满和改变这种处境的强烈愿望,想象丰富而奇丽,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色彩斑斓、神人交会的超现实图景,充满着浪漫色彩。展翅飞翔的雄鹰能够背负善良的弟弟去太阳山捡宝,同样也能把贪心的哥哥托运到黄金耀眼的罪恶渊薮中去;蟒蛇变化为英俊的少男娶员外三小姐为妻,从而使她得到人间得不到的温柔,狐狸精的美丽绝伦和妖娆贤淑也就使农田劳作的村夫安居乐业尽享天伦之乐。……人类在追求自身人格独立和精神解放的长途中, 就这样渐次展开着他们的浪漫设想和积极追求。 幻想故事的基本结构模式是报恩故事,其中有的是神女报恩故事,其主人公往往是勤劳善良、心地仁慈而又老实本分的渔郎、猎手和樵夫,他们或是由爱神的暗中指点、或是于偶然中挽救了某一弱小动物的生命,这小动物碰巧又是龙女或蛇女的化身,于是她们从仙界来到人间,知恩图报,让恩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并且有一贪财贪色之人挑拨阻挠其间,反复刁难,均被她们施展智慧和法力,一一击破,突破重重阻拦,终于惩治坏人。有的则是动物等小精灵的报恩故事。 历史故事题材在三峡相当广泛,诸如公孙述称帝、刘皇叔托孤、诸葛亮设阵、李白成观星、张献忠征战,以及郦道元、杜甫、李白、白居易、刘禹锡、陆游、黄庭坚、周敦颐、王十朋等诗墨客的轶闻趣事。 智慧人物故事又叫机智人物故事,是民间故事中是最富 有理想主义色彩的部分。故事的主人公大都是生活中的小人物,无力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阶层抗争,但却能以智慧来获得 一种喜剧性的结果,从中也折射出了广大劳苦大众某种隐秘的愿望。当然现实远比故事要复杂沉重得多,从整体看来,这些故事还无法达到那种现实批判与精神启蒙的作用。民间故事家刘德培所讲的《杜老幺的故事》、《张士发的故事》,就是反 映广大劳苦群众与封建剥削阶级作斗争和歌颂劳动人民机智勇敢、顽强乐观精神的生活故事。他的故事构思别致,情节动人,结构严谨,哲理性强,如“半文钱”的故事情节是:乾隆年 间,枝江县的县老爷闻长乐杜老幺的名气,找上门来,要和杜 老幺赌点狠气,硬拉杜老幺去打一场官司,赌着杜老幺把他的乌纱帽打掉,否则就要任他发落。这个县老爷是个服硬不服 软的家伙,见杜老幺不爱走,越是要抖这个狠。杜老幺被纠缠不休,就说:“打官司要到荆州府,我半文钱都没有,怎么敢上路?县官听说只要半文钱,就把通宝剁了一半给杜老幺。两人直往荆州府,杜老幺当即告了这个县官一状,一下果然摘掉 了县“老爷”的乌纱帽。杜老幺的状词是这样写的:“身为百姓父母官,目无王法好大胆,乾隆通宝剁两半,不斩也得先撤官。”关于巧媳妇、哈(傻)女婿的故事也非常之多。 长江三峡的民间故事丰富而美丽,充满着强烈的爱与恨。 历来正史都是宣扬上智下愚的,而在这块民族地区的民间传说中,大量传承着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嘲弄剥削者愚蠢的故事,这说明劳动人民是民间传说的创作者,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创作出口头文学来歌颂自己。例如《罗二娃的故事》,从前有个财主叫三阎王,请了个放牛娃叫罗二娃,罗二娃不光得不到工钱,而且总是吃最坏的东西。三阎王假惺惺的说:“你细娃家还年轻,吃好的日子在后头。”罗二娃饿得皮包骨头,于是心生一计,编了一个篾笼头,一上坡就用篾笼头把小牛嘴巴笼住,不让小牛吃草,小牛饿得歪歪倒倒,三阎王见了火冒三丈,罗二娃不慌不忙地说:“这牛儿还年轻,吃好的日子在后头。”三阎王怕小牛挨饿,再也不敢拿孬东西给罗二娃吃了。不久,三阎王又提出牛要吃露水草才长得肥,半夜过一点就喊罗二娃起床。罗二娃实在受不了,于是又想了个主意。第二天早上鸡叫头遍,三阎王就来催罗二娃上坡,罗二娃睡在床上动也不动,口里答应:“三老爷,我在看虱子呢。”“黑摸摸的你怎么捉虱子呢?”“看不见捉虱子,看得见上坡放牛吗?”“牛又肥又大怎么看不见?”“三老爷,你不是越肥越笨吗?要是笨牛滚了岩,怎么得下场?”三阎王一想,放早牛是好,摔死了不得了。只好说:“好嘛,等天亮了再上坡。”从中不难见到低贱者的聪颖智慧。此外,还有大量反映封建礼教吃人,反映劳动人民勤于创造、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反映青年男女纯真爱情等方面的传说。 机智人物故事的主人公个性各异,有的狡黠奸滑、助人为 乐,有的行侠仗义、打抱不平,有的公正清廉、惩治邪道,有的 少年聪慧、敦厚内秀;也有的胡混白吃、泼皮无赖,有的游戏人生和玩物丧命,有的为生计而行骗及其骂人成癖……或令人称快、拍手叫绝,或令人展眉、一畅胸怀,或令人喷饭、前仰后合,或令人扼腕、慨叹人生。这些人物身上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劳动群众的乐观、开朗的性格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机智人 物的斗争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请君人瓮式,巧妙地设置各种圈 套,让对手往里钻,对手毫无察觉,悔之已晚,如《我家没得良心》;旁敲侧击式,指桑骂槐,言在此而意在彼,达到讥刺对手 之目的,如《摆掉臭钱就是狗》;装疯卖傻式,这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以装傻掩盖机巧,如张土发形象;欺瞒行骗式,这些骗子骗的并不完全是平民百姓,而是一些为富不仁、吝啬小气的地主老财和横行乡里的地痞恶棍;逗趣调笑式,机智人物采用这种方式并非为了惩治对手,而是捉弄对方,从中获得乐趣,逗趣的对象往往是一些善良无辜的人,如《捡药鱼》、《摆人摆 得苦》等。总之,机智人物善于在各种场合中使用智巧,取得胜利,他们是一些智力超群者,在流传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完美,成为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象征。 生活故事的幻想成分很少或根本没有,所以又称为“写实故事”或“世俗故事”,但其形态比幻想故事复杂。这类故事的主人公在他的空间中大多要遇到几个难题,总是通过意外的转折和结局达到一个理想的彼岸,或吟诗作对,或智设关卡,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这样,它以千姿百态的情节和鲜明单一的形象引人人胜,引人击节称快。那种从容不迫的即景生智,不露声色的指桑骂槐,故作庄严的调侃嘲弄和信手拈来的想象才能的确令人惊奇叹服。这类故事包含有丰富 的地方风土人情。如《祭窑》,故事本身要表达的是害人终害己的因果报应思想,却侧面地反映了古代人祭的历史。土家地区尚鬼神,好祭祀,连烧窑都要举行人祭,这对研究古代信仰和祭祀是很有裨益的。 生活故事的类别主要有生活斗争故事、巧女故事、傻丈夫故事、朋友故事或好皇帝故事等等。很多生活故事都具有轻 松、幽默和滑稽的喜剧风格,有些本身就是令人捧腹的喜剧作品,有些虽不是纯粹的喜剧,但也不乏精彩的喜剧细节。为了强化喜剧效果,生活故事采用了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段:夸诞,将人物的某种属性夸张到怪诞的程度;巧合,能使人物绝处逢生,产生出人意表的效果;矛盾,在不协调中见出乖谬。此外还有装痴卖傻、调笑逗趣也是常用的手法。 民间故事中有一类动植物故事,讲草木虫鱼皆有情义,不 仅有松树的刚强独生、杉树的谦让多生等自然常识,而且山川 草木、花鸟虫鱼的风骨灵气中积淀着人们庄严的历史情感。 巴东《牛为什么犁田》、《猫为什么吃老鼠》、《老鼠子嫁姑娘》、 《散闷草》等,当阳的《狗饿雀》、《牛吃草》、《马桑树》等等。“一 草一木总关情”,讲述得别有情趣,如“金盆杨”的故事:与清江并行的318国道线上有条山溪叫金盆河,河边有一株高达十 余米的古杨。它树基粗大,靠地面处有五个大洞,洞孔相连, 可容二三人。林业档案称它为“金盆杨”。传说从前有个四川货郎,路过人洞躲雨,当地一位姓向的女子也人洞躲雨,正遇货郎脱衣拧水,她回头便走,被山洪冲走。货郎奋身救人,送她回家后,又回树洞过夜。向的父母觉得货郎是个诚实的恩人,有意将女子许配他,苦无媒人,便叫女儿请救命恩人来家 暂住。次日,向女至树下仰望,货郎问她在看什么?女说:“我看它们到底是藤缠树?还是树缠藤?”于是货郎大胆求婚,终于缔结良缘。此后,这古杨树下,便成了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香巢。这些故事常把动植物的外形特征和生长习性人格化, 形成整体比况结构以传达讲述者的意趣。有的动物报恩故事 中的动物或是以其微薄力量给恩人赚得一点点钱财,或是以 其预测吉凶的能力指点恩人避免灾祸,这类报恩故事与原始 的图腾崇拜有关,因为幻想故事起源于原始社会,原始风俗必 然在其中留下投影。在原始人看来,自然界的万物都具有灵性,他们崇拜自然,崇拜与他们的生存紧密相关的动物或植物,希望它们保佑自己,赐给自己幸福。
求采纳
『捌』 黄陵庙下江南味的写作背景等东西
本篇游记是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描写景物,次序井然,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另外,全篇文章详略得当,对每一景点景物的描写并不面面俱到,而是择其最有特色的方面加以描述。
1)本篇游记是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描写景物,次序井然。
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另外,三峡景物很多,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选择最有特色的方面加以详述,全篇文章详略得当,次序井然。
2)抓住景物特色,有详有略。
长江三峡,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景物之特色各不相同,作者介绍时言简意赅,抓住了要领。西陵峡四段,着重写山、水的特点;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与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
3)本文采用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
如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描写巫峡山的高峻,运用拟人手法:“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此外,用鸟“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烘托山峰的高峻。文中多处运用比喻,如“两旁的山,像刀剑削成似的”,言其峻峭;写巫山云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言其变幻多姿。
4)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
全文共十段,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船尚未行时的所感、所想。
整篇课文,作者都是按照严格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虽然写本文时作者一定是去过三峡的,但他还是在第1段安排了尚未去时的所感、所想,这样写的作用:一是使文章读起来层次井然,先后有序;二是设置悬念,“猴子现在虽说看不见了,三峡中山水的险恶形势,我想同往日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好比我自己,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只有赞叹,只有恐怖。”读到这些,我们不禁产生几个疑问:“现在的三峡同往日一样吗?”“那里的山,那里的水怎么样?”如此,牵引着大家继续往下读,寻找答案。当然,作者也不忘发表自己对自然界的崇敬和向往:“到了这种地方,无论什么人,没有不感到自己是过于渺小,自然界是过于奇伟的。”接下来,作者开始根据行程向大家展示大自然的奇伟了。
第二部分(第2~9段),根据船的路线分景描写三峡的山山水水。
第2段,游程开始,简括路线,引出三峡,宜昌→重庆→三峡→巫峡,从宜昌到重庆,以三峡为最险,三峡以巫峡为最奇。
第3段,第一站——西陵峡,西陵峡分四段,第一段黄猫峡,无险奇之处,“山虽高,然不甚险;江水虽急,然不甚狭。”作者笔墨轻轻一点,移至他处。
第4段,西陵峡第二段——灯影峡,因为作者“最爱黄陵庙”,故笔墨停留较多,还有他即景的诗句:“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可见爱之甚深。既然喜爱,必有理由:一是因为此为古庙,环境甚好,一面枕江,三方绕树;二是竹子潇洒,花儿艳丽多姿;三是与山水相调和,带着浓厚的江南风味。
第5段,西陵峡第三段——崆岭峡,这里有两处风景,牛肝马肺峡和崆岭滩,这里的山水很有特色,因此作者用了不少笔墨来描写,牛肝马肺峡“两旁的山,像刀削成似的,横在江中,成一个极曲折极窄的门,船身慢慢地从那门中转折过去”,崆岭滩也极险,“水从高的石滩上倒注下来,形势极可怕。上水船在这里都得特别小心。”为了让读者对其险可想而知,作者接下来引用了一句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这是对内容的极好证明和点缀。
第6段,西陵峡第四段——米仓峡,又名兵书宝剑峡,这里的距离不长,水势没有以前那么急,因此作者紧紧抓住富有特色的东西——山崖来写,后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这个特点做铺垫。引用杜甫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方面极赞“赴”字所用之妙,一方面又从侧面烘托了此处山峰多而富于变化,这种间接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很精妙。
第7、8段,过了西陵峡,到了巫峡,文章开头就交待过巫峡,这里是三峡最奇险最美丽的地方,因此作者着墨最多。对于巫峡,作者是围绕三种景物来写的:山、水、云。“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山的妙处,在不单调”。云呢,作者没看到,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云进行描写,而是转述老先生的话让读者对云也有大概的了解,“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对山水的描写中,作者的语言很精彩,“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这一个“咬”字,将静的事物写活了,不由地在读者面前浮现出一幅山山环抱,山山紧连的情景。“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子非鸟,焉知鸟“拼命”?但作者知道了,而且也努力想让读者知道,因为山那么险峻,他“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第9段,过巫峡即入瞿塘峡。这里的山水倒没有什么可写的了,但借着历史的沉淀,作者重点着笔白帝城,“古刹”、“苍冷”、“隐约”、“钟声”、“断断续续”、“凄凉”等一系列冷色调词语的使用则使人们不禁抚今追昔,默默伤感起来。
第10段,也就是课文的最后一段,三峡游完了,课文也该结束了,但作者仍未忘记再次点明主旨,“满船的人,一到这地方,都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心灵中自然而然地生出来一阵轻松,好像一个人从险峻的山顶上走到了平地,从一个黑暗的山洞里走出了洞口似的,大家都放下心来,舒舒服服地喘了一口气”,游客们此时才真正放下一颗心来,可见经过三峡时,那种山险、水急的情景多么让他们紧张了。
『玖』 关于三峡的简介,文章或游记
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内它西起重庆奉节县容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91公里。长江三段峡谷中的大宁河、香溪、神农溪的神奇与古朴,使三峡景色更加迷人。三峡的山水也伴随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长江三峡,人杰地灵,它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奇光异彩。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用武之地;这儿有许多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南津关等。他们同旖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长江三峡是世界大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
三峡全长193公里,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唐代大诗人李白经过这里留下了优美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使白帝城更加出名。
请参阅
http://ke..com/view/.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