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古城遗址
㈠ 中国西北部被沙漠淹没的古代文明遗迹有哪些
楼兰古城
举世闻名的新疆重要古迹楼兰古城,位于罗布泊西部,处于西域的枢纽,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内地的丝绸、茶叶,西域的马、葡萄、珠宝,最早都是通过楼兰进行交易的。楼兰古国在公元前176年前建国,到公元630年却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只留下了一片废墟静立在沙漠中,引发后人很多的遐想。
楼兰古城四周的墙垣,10多处已经坍塌,只剩下断断续续的墙垣孤伶伶地站立着。城区呈正方形,面积约十二万平方米。楼兰遗址全景旷古凝重,城内破败的建筑遗迹了无生机。
㈡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丝绸古道古城和古遗迹分布有什么特点(可以去参考高2的地理必修三P18 阅读)
古道和古迹沿着沙漠边缘分布,在绿洲上建立的。
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世界第专二大沙漠,属气候相当恶劣,极度缺水,且难以穿越。所以要想建立城市必须要有水,保障人的生活,而且通商也会避免穿越沙漠(现在的交通线也是如此),根据地图可以看出,现在的城市依旧如此分布。
㈢ 塔克拉玛干沙漠有哪些古城遗址
塔克拉玛干来有着辉源煌的历史文化,古丝绸之路途经塔克拉玛干的整个南端。许多考古资料说明,沙漠腹地静默着诸多的曾经有过的繁荣。在尼雅河流、克里雅河和安迪尔流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弥国和货国的古城遗址至今鲜有人至或鲜为人知,在和田河畔的红白山上,唐朝修建的古戍堡雄姿犹存。
㈣ 神秘的楼兰古国虽然消亡了,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关于楼兰古国,历来就有无数的传闻,尤其是王昌龄在《从军行》中的那句“不破楼兰终不还”,更加让人记忆犹新。
接下来,文史不假与您一起浅谈楼兰,揭示楼兰古国的形成、发展和灭亡经过,以及从楼兰古国灭亡需要汲取的经验和教训。
一、自然环境
据现代考古和地理研究发现,古楼兰的遗址位于新疆自治区罗布泊的西部。
从旧石器时代起,伴随着全球性气候和地形的演变,整个亚洲的中部和东部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沙漠化和戈壁化趋势。
受此影响,古罗布泊也开始由南和向北逐渐推移,湖水出现了急剧的下降,甚至到了见底和枯竭的程度。
于是,原先巨大的古罗布泊,就逐步分解成了现在的台特玛湖、喀拉和顺湖和罗布泊。而其中,罗布泊的湖面比较广阔,影响区域也非常广泛。
当进入新石器时代后,楼兰古国终于有了人类活动的足迹,并且在此繁衍生息。
到了青铜器时代,由于这里良好的自然和生态环境,楼兰的人口规模和发展趋势大幅度领先于同时期的其他地区,甚至已经有了文明社会的萌芽和迹象。
不过,由于罗布泊地处亚洲的内陆地区,以至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几乎无法抵达这里,降水量自然逐年减少,使得湖泊面积大幅缩减,而沙漠面积却在同一时间不断扩大。
大约在公元前180年左右,楼兰正式建国,形成了我们熟知的楼兰古国,形成了被后世屡屡提及的楼兰文明。
可惜,在存续了八百年左右的时间后,楼兰古国却突然的消失了,而且充满着神秘色彩。关于楼兰古国的记载,在《史记·大宛列传》中也有所提及:
建于盐泽边上,有城郭。
其中,这里的“盐泽”就是指罗布泊;而这里的“城郭”就是指依附于罗布泊而建的楼兰古国。
二、丝绸之路
关于中国对外探索和交流的记录,在很早之前就开启了。不过,直到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他才安排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打通了陆上的丝绸之路。
楼兰古国的消亡,应该引起后世的最大反思:“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㈤ 罗布泊介绍 急~~~~啊!!!!!
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
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注入罗布泊的诸水,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和米兰河等,同时也部分的受到祁连山冰川融水的补给,融水从东南通过勒河流入湖中。
【别名】
罗布泊又名罗布淖尔,先秦时的地理名著《山海经》称之为"幼泽"。 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
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
【罗布泊之谜】
大耳朵之谜
1972年7月,美国宇航局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拍摄的罗布泊的照片上,罗布泊竟酷似人的一只耳朵,不但有耳轮、耳孔,甚至还有耳垂。对于这只地球之耳是如何形成的?有观点认为,这主要是50年代后期来自天山南坡的洪水冲击而成。洪水流进湖盆时,穿经沙漠,挟裹着大量泥沙,冲击、溶蚀着原来的干湖盆,并按水流前进方向,形成水下突出的环状条带。正因为干涸湖床的微妙的地貌变化,影响了局部组成成分的变化,这就势必影响干涸湖床的光谱特征,从而形成“大耳朵”。但也有人对此持不同观点,科学家们众说纷纭,争论不已,也许对于罗布泊的争论永远都不会结束。
诡异之谜
为揭开罗布泊的真面目,古往今来,无数探险者舍生忘死深入其中,不乏悲壮的故事,更为罗布泊披上神秘的面纱。有人称罗布泊地区是亚洲大陆上的一块“魔鬼三角区”,古丝绸之路就从中穿过,古往今来很多孤魂野鬼在此游荡,枯骨到处皆是。东晋高僧法显西行取经路过此地时,曾写到“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者则死,无一全者……”。许多人竟渴死在距泉水不远的地方,不可思议的事时有发生。
1949年,从重庆飞往迪化(乌鲁木齐)的一架飞机,在鄯善县上空失踪。1958年却在罗布泊东部发现了它,机上人员全部死亡,令人不解的是,飞机本来是西北方向飞行,为什么突然改变航线飞向正南?
1950年,解放军剿匪部队一名警卫员失踪,事隔30余年后,地质队竟在远离出事地点百余公里的罗布泊南岸红柳沟中发现了他的遗体。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国家出动了飞机、军队、警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地毯式搜索,却一无所获。
1990年,哈密有7人乘一辆客货小汽车去罗布泊找水晶矿,一去不返。两年后,人们在一陡坡下发现3具卧干尸。汽车距离死者30公里,其他人下落不明。
1995年夏,米兰农场职工3人乘一辆北京吉普车去罗布泊探宝而失踪。后来的探险家在距楼兰17公里出发现了其中2人的尸体,死因不明,另一人下落不明,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的汽车完好,水、汽油都不缺。
1996年6月,中国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徒步孤身探险中失踪。当直升飞机发现他的尸体时,法医鉴定已死亡5天,既不是自杀也不是他杀,身强力壮的他到底是因何而死呢?
【历史】
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
汉代,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的丰盈,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这种误认罗布泊为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末,流传了2000多年。
到公元四世纪,曾经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罗布泊西之楼兰,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
清代末叶,罗布泊水涨时,仅有“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区区一小湖。
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东流,经注罗布泊,至五十年代,湖的面积又达2000多平方公里。
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使罗布泊渐渐干涸,1972年底,彻底干涸。历史上,罗布泊最大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民国20年(1931),陈宗器等人测得面积为1900平方公里。
民国31年(1941年),在苏制1/50万地形图上,量得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
1958年,我国分省地图标定面积为2570平方公里。
1962年,航测的1/20万地形图上,其面积为660平方公里。
1972年,最后干涸部分为450平方公里。
近代,一些进入罗布泊地区的外国人把罗布泊说成是“游移湖”。
【对罗布泊的研究】
地理学家徐松在《西域水道记》的插图中标明塔里木河汇注孔雀河下泄罗布泊。
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美国人哥丁顿,英国人斯坦因,日本人桔瑞超和法国人邦瓦洛等,都考察过罗布泊,并留下精彩的描写。
1876年,沙俄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在塔里木下游考察后,以其片面之见,错误的认定,卡拉河和顺湖即中国古记所记罗布泊。他的学生科兹洛夫和英国的斯坦英支持他的看法。
德国地理学家范李希霍芬却持反对的观点。
接着,瑞典人斯文.赫定系统的提出一套关于罗布泊游移的理论,认为它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是由于湖底周期性沉积、抬升和风饱蚀降低的结果。这种游移说,曾长期为中外学者所接受。
除斯文.赫定外,美国人亨庭顿提出了“盈亏湖”的理伦。
中国学者陈宗器发表了“交替湖”的观点,而苏联地质学家西尼村则试图用构造运动来做解说,围绕罗布泊游移问题的争论,延续了一个世纪。
1930-1934年,我国科学工作者黄文弼,陈崇器,赴罗布泊实地考察,还实测了地图。
我国科学家近年实地考察,证实了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点和集流区,湖水不会倒流;入湖泥沙很少(湖底沉积物3600年仅1.5厘米),干涸后变成坚固的盐壳,短期内湖底地形不会剧烈变化。对湖底沉积物通过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证明,罗布泊长期是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中心。这说明,游移说是不切实际的推断。两千多年来,不少中外探险家来罗布泊考察,写下了许多专著和名篇,发表了不少有关罗布泊的报道。但是,由于各种局限和偏见,也制造了许多讹误,为罗布泊罩上了神秘的色彩。
【罗布泊的景点】
1、汉代烽火台
离库尔勒60公里处的一座保持较好的古烽火台遗址。有学者根据修建长城的防御意义,认为古长城的西端应包括了尉犁县的古烽火台,若此成立,该烽火台应是西长城的起始。
2、营盘汉代遗址
一处罗布泊地区中保存较完好的古遗址。有一圆形城墙,直径300米,墙残高近6米,城西有一佛塔遗址,碎土坯形成金字塔形。古城北边两公里处的高台地上,存有佛塔基座,佛塔基座西边则是著名的古墓群,为罗布泊地区最大的墓葬群。据资料介绍,营盘是官办的屯兵驿站,一方面也扼守丝绸之路的中道,起保护商旅作用,一方面孔雀河就于城旁流过,土地可以屯垦。
3、龙城雅丹
罗布泊地区三大雅丹群之一,位于罗布泊北岸。土台群皆为东西走向,成长条土台,远看为游龙,故被称为龙城。
4、土垠
为中国考古学家发现并命名的一处汉代后勤驿站遗址,残存物极少,但在古时是丝绸之路的一处军事要地。
5、太阳墓
位于孔雀河古河道北岸。它是1979年冬被考古学家侯灿、王炳华等所发现,古墓有数十座,每座都是中间用一圆形木桩围成的死者墓穴,外面用一尺多高的木桩围成7个圆圈,并组成若干条射线,呈太阳放射光芒状。 经碳14测定,太阳墓已有3800年之久,它是哪个民族哪个部落的墓地?为何葬在这里?这群人居住何方?是把太阳当做图腾建造此墓还是有别的意义……20年过去,仍是个不解之谜。罗布泊文明和楼兰文明之间近2000年的断裂又是怎么一回事?也许待太阳墓之谜解开也便有了结论。
6、罗布泊文明的古胡杨林
位于太阳墓地西侧,在古河道北岸的一片台地上,有成片的株距相等、行距相同、树干尺余粗的枯死的胡杨林。这成排成行的枯树,带有明显的人工营造的特征。
7、余纯顺墓
位于铁板河出口不远的一处土台,1996年6月余纯顺迷失方向步行到此,因干渴全身衰竭而死亡。他死时距自己亲手填埋的水和食品供给地点仅2公里。现建有墓地墓碑。
8、罗布泊湖心标志
1997年底,一工程师根据地图经纬度测量的湖心地点,虽然没人考证,也成了一景观。1997年标志点只埋下一个空汽油桶,1998年2月广东首个女子罗布泊探险队树下第一块木碑后,现已增加了数个石座、木碑,成了一些走罗布泊者留下纪念物之处。
9、库木克塔格沙漠
为高海拔沙漠,位于阿尔金山和湖盆之间,为我国第三大沙漠,并以独特的羽毛状沙带著称。
10、孔雀河
源于博斯腾湖,流经库尔勒、尉犁县进入罗布荒漠,现中游河道灌满流沙,偶有稀疏胡杨树和芦苇、红柳,下游河道则寸草皆无,一片死寂,沦为荒漠,河道两岸偶有轰然倒地的枯胡杨。
11、楼兰古城
古楼兰国遗址。现在,还可看到民居遗址,民居的一些用具,佛塔、古墓群,一小佛塔上的彩绘虽经千百年,至今还可辨识。
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楼兰在历史舞台上只活跃了四五百年便在公元4世纪神秘消亡,是何原因至今说法不一。过了1500多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和罗布人向导奥尔德克于1900年3月28日又将它重新发现,因而轰动世界,被称之为“东方庞贝城”。百年来,楼兰一直是中国乃至世界各地探险家、史学家、旅行家研究考察的热点。楼兰美女、楼兰古墓、楼兰彩棺……一个又一个楼兰之谜诱惑着所有的人们。
12、红柳沟
罗布泊南岸一片红柳土包构成的戈壁滩景观。
13、米兰古城遗址
丝绸之路南道的重镇,曾为楼兰国都,现保存有最为完好的是一巨大的戍堡。此外还有零散的民居、佛塔寺院遗址。斯坦因盗走的著名有翼飞天壁画就在米兰寺院遗址中挖掘。
14、米兰农场
紧挨着米兰古城有一建设兵团团场,因该处自古以来得益于阿尔金山的雪水,有农牧业存在的条件,因此除了现代人在垦荒,古时就有发达的灌溉系统。在米兰农场的民族连可以拜访罗布人的后裔。
【罗布泊人】
罗布人是新疆最古老的民族,他们生活在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边,“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一小舟捕鱼为食。”其方言也是新疆三大方言之一,其民俗,民歌、故事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这是一个单一食鱼的民族,丰富的营养使许多人都长生不老。八九十岁都是好劳力,甚至还有一百岁的新郎。罗布人结婚的陪嫁,是一个小海子,这在世界上恐怕绝无仅有。
㈥ 为什么楼兰古城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古城中最著名的
因为早抄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袭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汉朝时,楼兰更是成为中央政府控制西域的战略支点,是一个非常繁华的边陲重镇,在丝绸之路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再加上它后来的神秘失踪,以及围绕着它的失踪产生的各种扑朔迷离的传说,自然就造成了它在一系列古城中不同凡响的名气。
㈦ 鬼吹灯的原作者到底是谁高分求解!!
《鬼吹灯》是2015年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天下霸唱。主要内容是回盗墓寻宝,是一部极为答经典的悬疑盗墓小说,这部小说也迅速成为了图书销售排行榜的榜首。
2006年3月,作者天下霸唱在网上发表《鬼吹灯》。
2007年8月,《鬼吹灯》影视权花落华映,杜琪峰出任监制。
2007年8月,《鬼吹灯》被传抄袭,作者新浪博客发表声明。
“人点烛,鬼吹灯”是传说中摸金派的不传之秘,意为进入古墓之中先在东南角点燃一支蜡烛才能开棺,如果蜡烛熄灭,须速速退出,不可取一物。相传这是祖师爷所定的一条活人与死人的契约,千年传承,不得破。
(7)沙漠古城遗址扩展阅读:
内容简介
胡八一上山下乡来到中蒙边境的岗岗营子,带上了家中仅存的一本书——《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闲来无事将书中文字背得滚瓜烂熟。之后参军到西藏,遇上雪崩掉落一条巨大的地沟当中,胡八一利用自己懂得的墓葬秘术逃得不死。
复员后,胡八一和好友胖子一起加入了一支前往新疆考古的考古队。一行人历经万险来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精绝古城遗址,进入了地下“鬼洞”。洞中机关重重、陷阱不断,这神秘的鬼洞似乎在一位先知的掌控之中
㈧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有哪些古城遗址
北庭都护府遗址(红旗农场南)、土墩子大清真寺、烽火台、马桥故城、专西泉冶炼遗址、属一○三团场新渠城子遗址、一○五团场头道沟古城遗址等都在这条通道附近。这里生命与死亡竞争,绿浪与黄沙交织,现代与原始并存,是观光考察自然生态与人工生态的理想之地。
㈨ 精绝古城曾经是一片绿洲,如今为何成了沙漠中的一片遗迹
是由于气候的变化,水土流失,没有有效的治理,还有可能是战争导致的,百姓都迁徙了,就荒无人烟了。
在历史资料记载,精绝古城的具体位置位于现在的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端,受汉王朝西域都护府统辖。国王下设有军队的将军、郡长、都领等,精绝虽是一个很小的国别,但它位于丝绸之路上的枢纽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精绝是西汉时期以农业为主要的生产来源,并且商贸云集,经济繁荣,百姓富足,现在看来,当时的精绝古城是比较富裕和繁华了。
对于精绝古城消失的说法,现在普通认为与当时环境的恶劣有关系,居民只能另寻生存之地,所以放弃了这片国土。
㈩ 西域包括哪些地方
西域狭义上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地区等。
地理方位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多指中国玉门关、阳关以西的诸多国家和地区,在丝绸之路影响下,西域特指汉、唐两代中国政府安排的行政机构所管辖的今中国新疆大部及中亚部分地区,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域国家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以北准格尔盆地的边缘,利用从高地上溶化的水在绿洲上生活,此外塔里木河与罗布泊是西域地区的主要农业、生活水源。
因而该区域的国家兴旺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据部分考古学家的判断,楼兰即是由于河流改道与罗布泊的迁移而灭亡的主要原因。
(10)沙漠古城遗址扩展阅读:
西域文明
东西汉交替之际,中原战乱频仍,无论是篡汉的王莽,还是挟武力重安汉室的光武帝刘秀,都不可能把主要精力放到经营西域上。西域进入了“战国”时期。
乘着这个短期的外来势力“真空”状态,西域先是由莎车王贤称雄,不久就为两强——于阗、鄯善——分立所取代。这时那个原为汉、匈奴两极所挤压摧折的西域小国鄯善(楼兰),获得一个机遇,降伏了南道的城邦小宛、戎庐、且末、精绝,一直把国界向西南拓展到今民丰县的尼雅河。
在莎车王利用汉朝放弃西域的机遇,自称“大都护”,而为其制服的西域各国,又尊称他为“单于”。大都护是西汉在西域所设最高军政长官——类似于总督。单于是匈奴王的称号,而贤一个人居然兼而有之。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贤给鄯善王安写了一封信,要求他阻绝汉朝进出西域之道。安不但不听从,还杀了莎车使节。于是莎车王发兵攻鄯善。
安率军迎战,兵败,逃亡于山中。莎车军队杀掠楼兰千余人,便引军西还。鄯善王收拾残众,还归战后的国都,面对破败家园再次上书汉朝,表示愿意派质子入侍,并请示汉朝重新于西域设都护。如果都护不设,只能奉匈奴为宗主。
汉光武帝的精力主要放在中原政务上,给鄯善的回信中竟说:目前不可能派出都护,如果西域各国力不从心,可以便宜行事。于是,鄯善又附属于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