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前遗址文化
⑴ 中国史前文化的艺术形式有哪些呢具体点的
四万到一万年前
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表明,大约距今40000—年前,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代人类即晚期智人(或称新人),其脑容量、体质状况、语言能力与现代人已没有多少区别了,在欧洲、亚洲、澳洲都已发现了他们制作在岩壁、洞穴、石头、陶土和牙、角、骨器上的刻画图案或雕塑,其中涉及人物、动植物、天象及各种带有一定规律性的由点、线组成的图案,这意味着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原始人类已经开始有意识地用符号、记号、图案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创造了,当然人类书面语言也开始产生了。
一万四千到一万年前
距今14000——10000年前,中国境内的农业已经开始起源,至少距今8000年左右,中国南北方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种植农业已经成熟了,这意味着古人对天象、气候、季节、年周期的认识和分割已较为熟知,原始的天象观测、天文历法知识应已粗具雏形。这一点与恩格斯所言“必须研究自然科学各个部门和顺序的发展。首先是天文学,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就已经绝对需要它”(《自然辩证法》)恰相吻合;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伏羲画卦、神农作稼而有文明的传说指的也应该是这一时期。中国和西亚是世界上农业起源最早的两个地区,而彩陶也是这两个地区起源最早、最发达。这些现象显然并非偶然。
200年前
自近代考古学产生以来约200年时间
自近代考古学产生以来约200年时间,人们一直都没有对以彩陶图案为代表的史前人类刻画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当然更谈不上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美术史家和传统考古家都从外观感觉或以西方原始文化理论去看待和理解史前人类刻画,故以美术和图腾释之,实际二者都流于形式、表面、感觉、主观臆断,用今人的眼光简单类比而缺乏理性分析。西方原始文化理论来源于对现、当代地球上仍然存在的原始部落、土著居民的考察,与发掘出土的史前文化各是一回事。三个农业起源中心中国、西亚、美洲,其古代文化都有彩陶和发达的天文历法与之相伴,而古代美洲印第安人文化更与中国远古文化息息相关。西方人类学家所考察的现、当代仍存在的原始部落、土著居民除了印第安人外,都没有发达的农业生产和起码的科学文化知识,而恰恰是美洲古印第安人,既有发达的农业,又有发达的天文历法及数学知识,其工程建筑、冶炼和社会组织都有较高的成就,可见科学文化和文明的起源是与农业生产、天文观测分不开的。换一句话说,如果有发达的农业生产,则必然会有天文历法、数学等科学文化的起源,随之便有文明的起源,反之则反。这个规律用之于中国、西亚、埃及、印度以及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无不相符;欧洲则是一个例外,它的科学文化和文明起源受到西亚的影响。故西方原始文化理论不适用于考古发掘出土的史前文化和史前人类刻画。
人类思想感情、文化文明的传承和表达,其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它们的产生是有先后顺序的:姿体语言和口语是最早的,刻画图案、符号、记号次之,文字再次之,电讯、光盘、磁盘等再次之。文字只是文化传承方式之一,而且只是全部人类史、文化史发展到某个阶段才产生的,因而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即使是没有错讹的古代文献记载,对事物起源、文化起源而言,它也只是一种路标,而不是终决和裁判,它只证明即时而不证明源起或者未来,更何况大量的事物和文化起源可能不被文献、文字记载。故传统的历史学研究和文献考证是有很大局限的。中国文化、文明的起源、脉络和面貌的揭示,必然有赖于中国史前文化的全面破译,而中国史前文化的全面破译,必然有赖于中国史前人类刻画纹饰的科学解读和破译。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有两件事特别值得关注:一是刘尧汉、陈久金、卢央等对彝族十月太阳历的重新发现和研究以及陈久金对阴阳五行、太极八卦、河图洛书起源问题的研究,二是庞朴、郑慧生等对远古时代火历的研究。通过对一些典型器物纹饰和遗迹的形态、结构分析并追溯其来源和本义,我们发现并认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前——4000年前)器物纹饰就其主体而言,它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有效的文化传播、传承系统,其性质和功用类似于文字,而不是传统观念所认为的它们是原始人类的美术作品或图腾。就其内涵表达而言,它主要涉及原始人类有关天象观测、天文历法的知识、观念和信仰,而太极八卦、阴阳五行、河图洛书所结构的易学基本框架与远古天文历法正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二者合二而一的关系。这种释读大体上印证了伏羲画卦、《连山》易、《归藏》易、河图洛书有关神话传说及古代文献中某些记载的真实性,并与传统考古学研究、易学研究的一些结论相衔接、吻合(参见拙著《伏羲画卦》)。我们认为,沿着这一思路,需要并可以对中国史前器物纹饰(含某些遗迹和器物造型)以及夏商周、秦汉时期的器物纹饰作全面的以及分区分类分时段的和个案的分析研究。亟需投入力量的研究对象和课题,主要是新石器时代以考古学文化、类型、遗址为单位的器物纹饰研究。
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考古发掘和基础研究,已大体上形成了自新石器时代初至秦汉时期的考古学文化体系,已具备了作器物纹饰分析和深入研究的基础和条件。中国文物考古部门的大部分人力特别是各省市及其以下的部分基本上只能应付由于基建而产生的文物考古发掘、清理和保护,因此研究力量严重不足。除了看得见的遗迹、遗物以外,我们对中国史前文化特别是新石器时代长达六、七千年的精神文化、科学文化的起源、面貌、发展状况所知不多,因此我们呼吁一切有志于中国古代文化、文明研究的学者,特别是历史学、易学研究者加入考古研究和史前文化研究的队伍;相比之下,易学家们可能具有更多的优势,能够更快地切入以象意、象数、数理为基本思维方式和传承、表达方式的中国古代文化(指其精神文化、科学文化部分而言)。
⑵ 中国史前文化
商代盘庚迁殷之前的华夏文明,没有文字记录,却富含着文明的印记,这些印记犹内如璀璨的星辰,分容布在两条孕育着中华文明的大河岸边。黄河边的红山文化、龙山文化;长江边的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每一处文化遗址都为你诉说着一段故事,这是中华史前的故事,中华悠长文明的故事。
⑶ 中国有多少古代和远古史前文化遗址
原始人遗存抄
元谋人 蓝田人 北京袭猿人 河套人 山顶洞人 马坝人 丁村人 柳江人 大荔人
旧石器至新石器早期
裴李岗文化 贾湖遗址 薛家岗遗址 辛店文化 马家滨文化
大汶口文化 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半坡文化 马家窑文化 大溪文化
氏族社会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齐家文化 夏家店文化 文家岭文化 下川文化
二里头文化 二里岗文化 城子崖文化 李家村文化 湖熟文化 老官台文化
大洞文化 庙底沟文化安阳殷墟 周原遗址 半镐遗址 新化、屈乐遗址 仙人洞文化 大地湾文化 磁山文化 金牛山文化 下川文化 三星堆文化
⑷ 中国史前文化在考古学上有哪些命名和遗存
过去只知道仰韶、龙山。
仰韶就是前面我们讲到的瑞典人安特生首先在河南渑池发掘的仰韶文化,以红陶、彩陶为特征。
龙山是指以山东章丘县龙山镇遗址为代表的文化,出土的陶器以黑陶、灰陶为特征,最典型的是一种薄胎,黑而光亮的被称为蛋壳黑陶的陶器。这是上个世纪30年代初由梁思永等人发掘的。梁思永是梁启超的二公子,他学考古是梁启超的决定,可见考古学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后,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按早晚顺序讲,
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有距今10000年到12000年的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广西桂林甑皮岩、邕宁顶蛳山遗址,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等。这些遗址中出土的陶器火候很低,质地粗糙,纹饰简单,代表了陶器刚发明不久的技术水平。出土的石器有打制的也有磨制的,在文化层中还发现了最早的栽培稻遗迹。
新石器时代中期阶段的遗址以黄河流域的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后李文化、老官台文化和长江流域的彭头山文化、石门皂市文化、城背溪文化等为代表。遗址范围扩大,房基、墓葬都有发现,陶器种类丰富,粟作农业、稻作农业遗迹随处可见。
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除以前发现的仰韶文化,有山东和苏北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北方地区的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甘青地区的马家窑文化,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河姆渡文化等。这个阶段,社会发展迅速,聚落开始分化,等级已经出现。
新石器时代末期或称之为铜石并用时代,除龙山文化、齐家文化是早前发现的,新发现的,长江流域上游有宝墩文化,中游有屈家岭、石家河文化,下游有良渚文化,北方地区有小河沿文化等。
至于早期青铜时代,有关夏商代考古,自安阳殷墟发掘之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仅在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先后发现了商代早期的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小双桥遗址、洹北商城、东先贤遗址等一系列商文化遗存,
二里头遗址、东下冯遗址等夏文化遗存,以及东岳石遗址为代表的东岳石文化,
还在北方地区、长江流域乃至岭南地区发现了夏家店下层文化、上层文化、围坊三期文化、张家园上层文化、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荆南寺类型遗存、吴城文化、湖熟文化、马桥文化、石峡中层文化、浮滨类型遗存等中原周边地区的当地土著文化遗存。
有关周代考古,在周人起家的陕西岐山、扶风一带的周原,西周都城遗址长安一带的沣镐,河南的洛阳以及燕、晋、虢、齐、鲁、应、秦、楚、蜀、吴、越等诸侯国的都邑几乎都有重要发现。不仅是这些地点发现了,各个地点都有丰富的内涵,诸如王侯宫殿、陵墓、手工业作坊乃至形形色色的遗物,可以说应有尽有。
⑸ 中国史前文化的列表
裴李岗文化 贾湖遗址 薛家岗遗址 辛店文化 马家滨文化
大汶口文化 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半坡文化 马家窑文化 大溪文化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齐家文化 夏家店文化 文家岭文化 下川文化
二里头文化 二里岗文化 城子崖文化 李家村文化 湖熟文化 老官台文化
大洞文化 庙底沟文化安阳殷墟 周原遗址 半镐遗址 新化、屈乐遗址 仙人洞文化 大地湾文化 磁山文化 金牛山文化 下川文化 三星堆文化
按年代分:
旧石器时代
传说的蛇族双帝时代,蛇族双帝指伏羲和女娲,公元前约78到77世纪他们建立伏羲罗奉政权,成为黄河下游地区的氏族首领。
这个年代的文化:元谋人 蓝田人 北京猿人 大洞文化 金牛山文化 大荔人 马坝人 丁村人 柳江人 河套人 下川文化 山顶洞人
新石器时代
中国在该阶段已经出现了国家的萌芽,该时间依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 这一时期对应传说中神农时期。
这个年代的文化:大地湾文化 仙人洞文化 磁山文化 裴李岗文化 仰韶文化早期 半坡文化 庙底沟文化 大溪文化 河姆渡文化 大汶口文化早期 城子崖文化 屈家岭文化
金石并用时代
中国在该阶段已经出现邦国、刻骨文等城市国家和成熟文字。这一时期对应传说中的五帝时期。
仰韶文化晚期、,大汶口文化晚期、红山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
青铜时代
三星堆文化、二里头文化 岳石文化四坝文化安阳殷墟 周原遗址 半镐遗址 夏家店文化 旧石器时代--长滨文化、苗栗网形文化和台南左镇人等
新石器时代--圆山文化、芝山岩文化和植物园文化等 旧石器时代--金取遗迹、和米ヶ森遗迹等
新石器时代--绳文时代、弥生时代和三内丸山古迹等 旧石器时代--高敞、和顺、江华支石墓遗址
新石器时代--栉目文土器时代、无文土器时代等
⑹ <中国古代史>中国原始农耕文化遗址有哪些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又有哪些
西安半坡遗址
西安蓝田人遗址
四川资阳人遗址
沈阳新乐遗址
河姆渡遗址
龙山文化遗址
红山文化遗址
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
中国原始社会遗址代表文物大全
夏家店遗址
(下层为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500年,上层为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300年)
中国北方青铜时代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发掘年代:1960年
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命名地,为探寻中国北方青铜文明提供了重要资料。
夏家店上层文化陶鬲:炊器(右上,高37厘米)
夏家店上层文化青铜短剑:兵器(中,长33.6厘米)
夏家店上层文化陶鼎:炊器(左下,高13.7厘米)
2006-7-22 14:19 candy
东下冯遗址
(公元前19OO年~公元前1500年)
夏商时期遗址,位于山西省夏县。
发掘年代:1974年
为了解晋南地区二里头文化的内涵以及探索夏文化都有积极的意义。
石磐:乐器(上,长68厘米)
青铜爵:酒器(下,高12厘米)
2006-7-22 14:19 candy
二里头遗址
(公元前1900年~公元前1500年)
夏代晚期城址,位于河南省偃师市。
发掘年代:1959年至今
二里头文化命名地,并初步被确认为夏代晚期都城。
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青铜牌饰:装饰品(左上,高14.4厘米)
鸭形陶壶:水器或酒器(左下,高10厘米)
青铜爵:酒器(右下,高22.5厘米)
2006-7-22 14:19 candy
圆山遗址
(公元前2400年~公元前1100年)
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 位于台湾省台北市。
发掘年代:1953年
为了解台湾史前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人兽形玉玦:装饰品(上)
右肩石斧:工具(中)
陶罐及残口沿:盛器(下,最大者高14厘米)
2006-7-22 14:20 candy
东湾仔北遗址
(公元前3700年~公元前500年)
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早期遗址,位于香港马湾岛。
发掘年代:1997年
为了解香港地区的史前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陶器座:炊器(上,高18.2厘米)
长颈圈足陶壶:食器或水器(下,高26厘米)
2006-7-22 14:20 candy
石峡遗址
(公元前2900年~公元前2700年)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广东省曲江县。
发掘年代:1973年。
为探索中国岭南地区原始社会的解体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玉玦:装饰品(上,直径6.3厘米)
玉玦:装饰品(中,直径8.8厘米)
玉琮:礼器(下,长14.1厘米)
2006-7-22 14:20 candy
卡若遗址
(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
新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县。
发掘年代:1978~1979年
卡若文化命名地,西藏高原新石器聚落遗址的首次发掘。
12号房址:(背景,长54O厘米)
双体兽形陶罐:食器或水器(中,长32厘米)
大理石和粘土岩制项饰:装饰品(背景右,长52厘米)
2006-7-22 14:21 candy
齐家坪遗址
(公元前2000年左右)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
发现年代:1924年
齐家文化命名地,揭开了黄河上游史前文化研究的序幕。
陶瓮:盛器(左上,高11.8厘米)
三角纹彩绘陶片:(右上,高4.7厘米)
器耳部陶片:(右中上,高4厘米)
器耳部陶片:(右中下,高4.8厘米)
三角纹彩陶双耳罐:食器(下,高10.2厘米)
2006-7-22 14:21 candy
王城岗遗址
(公元前2469年~公元前1543年)
新石器时代城址,位于河南省登封县。
发掘年代:1975年
对研究中国龙山时代的城和社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陶鬶形器:水器或酒器(上,高16厘米)
陶杯:水器或酒器(左下,高8厘米)
陶豆:食器(右下,高12.6厘米)
2006-7-22 14:21 candy
陶寺遗址
(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1900年)
新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山西省襄汾县。
发掘年代:1975年至今
对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尧舜时代的社会历史有重要意义。
彩绘龙纹陶盘:水器(上,口径37厘米,高8.8厘米)
陶异形器:具体用途不明(下,高83.6厘米)
玉琮:礼器(背景,边长7厘米)
2006-7-22 14:21 candy
石家河遗址群
(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
新石器时代遗址群,位于湖北省天门市。
发掘年代:1954年至今
为探索长江中游文明的起源找到了重要的突破口。
彩陶高足壶:食器(上,高16.1厘米)
玉人头像:礼器或装饰品(下,高3.7厘米)
2006-7-22 14:22 candy
良渚文化遗址群
(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000年)
新石器时代遗址群,位于浙江省余杭县。
发掘年代:1936年至今
对研究长江下游地区的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玉琮,礼器(上,高4.5厘米)
玉琮:礼器(下,高10厘米)
2006-7-22 14:22 candy
城子崖遗址
(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2100年)
新石器时代城址,位于山东省章丘市。
发掘年代:1931年
龙山文化命名地,是中国史前城址的首次发现
白陶鬶:酒器或水器(上)
黑陶罍:食器或礼器(下)
2006-7-22 14:22 candy
牛河梁遗址
(公元前3770年~公元前292O年)
红山文化祭祀遗址,位于辽宁省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
发掘年代:1983年至今
揭示了红山文化的祭祀生活。
玉猪龙;礼器(右上,高14厘米)
彩色女神头像:(下,高22.5厘米)
2006-7-22 14:23 candy
柳湾墓地
(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1100年)
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氏族墓地,位于青海省乐都县。
发掘年代:1974年~1979年
揭示了当地居民的墓葬形态,对研究甘青地区各原始文化的内涵、序列及其相关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彩陶带嘴陶壶:水器(上,高25厘米)
彩陶人像陶壶:水器(下,高34厘米)
2006-7-22 14:23 candy
马家窑遗址
(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2700年)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县。
发掘年代:1924年
马家窑文化命名地,是黄河上游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首次发现。
彩陶尖底瓶:水器(上,高26厘米)
彩陶豆:食器(下,高16.4厘米)
2006-7-22 14:23 candy
崧泽遗址
(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000年)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上海市青浦县。
发掘年代:196O年
崧泽文化命名地,为研究太湖地区原始文化和上海史前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猪首形陶匜:水器(中右,高6.7厘米)
黑陶壶:水器或酒器(中左,高19.5厘米)
鱼鸟形玉璜:装饰品(上、下,长6.6厘米)
2006-7-22 14:24 candy
屈家岭遗址
(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600年)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湖北省京山县。
发掘年代:1954年~1989年
屈家岭文化命名地,对认识长江中游地区和江汉平原的史前文化有重要意义。
带盖陶甑:蒸煮器(左上,通高35厘米)
镂孔喇叭形圈足陶豆:食器(右下,高17厘米)
陶纺轮:纺织工具(背景,最小者直径3.5厘米)
2006-7-22 14:24 candy
城头山遗址
(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800年)
新石器时代城址,
位于湖南省澧县。
发掘年代:1991年
为深索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形态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黑陶壶:酒器或水器(上,高15.5厘米)
彩陶杯:酒器或水器(下,口径10厘米)
2006-7-22 14:24 candy
大溪遗址
(公元前4400年~公元前3300年)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重庆市巫山县。
发掘年代;1925年至今
大溪文化命名地,首次发现了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
彩陶碗:食器(上中,高6.6厘米)
单耳彩陶杯:水器(左下,高6厘米,右下,高8.5厘米)
参考资料:中国原始社会遗址代表文物大全
⑺ 中国史前文化的简介
中国史前文化按照考古年代主要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金石并用内时期以及青铜时容代。史前考古学着重从史前文化遗址的地质、器物、古人类、古生物遗存来研究,历史考古学则通过文字、铭刻、古建筑等方面考察古人类的历史。
⑻ 说出中国史前文化的代表地区
三星堆文化。
⑼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有哪些
这几个有代表性,半坡文明,河姆渡遗址文明,大汶口文化遗址
⑽ 史前文化的中国史前
具体说,在中国,史前文化是指夏朝之前的文化。而夏朝是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的夏朝(约为前2070年~约前1600年),所以史前文明大致是在公元前21世纪以前。 史前文化不是猜想,是根据文物古迹做出的历史判定,由于在夏朝之前没有史书的真实记载,所以对历史的考据只能根据文物古迹去完成。
中原的史前文化,时间久远、内容丰富、领域广泛。8000年前左右的裴李岗文化,在新郑裴李岗遗址出土了数百件磨制石器和陶器,在舞阳贾湖遗址,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房址53座,窑穴370座、陶窑13座,以及灰坑、墓葬、瓮棺葬等,出土文物近5000件,特别是出土的世界上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骨笛,改写了世界音乐史;出土的酿酒遗物,被美国人配方复制后,生产出来了9000年前的古酒,引起世界轰动。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出土了大量的彩陶和磨光石器,充分反映了新石器时代我们先民们的生产生活状况。6000年前的湖熟文化,代表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灿烂文化。50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河南也发现了相当丰富的陶器动物浮雕及鼎、罐、壶等文化遗存。由此可以看出,史前文化在河南发现不只一处,也不只是少数、若干处的几件历史遗存,而是连续的、有规模的历史遗存。这些都充分表明河南在整个史前文明时期都处于领先地位,也足以说明中原大地是中华民族文明最早起步的地方之一。
于“史前文化”在历史科学中,历史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历史指有文献记载的那部分人类历史,史前史就是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史前史主要依据考古资料进行研究,其建立以丹麦学者汤姆逊以生产工具划分的三期说为基础,即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后来学者们进一步把史前时代划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因为有文字记录以前的历史就是“史前史”,中国在商王盘庚以前的历史都应划在史前史的范围之内,所以西方史学家的某些著作至今还把商代当成中国的史前时期。但现在学者们倾向于把属于夏文化的二里头文化作为中国史前史的下线,认为二里头文化的晚期已进入文明社会,此前的各种文化属于中国的史前文化。触摸文化的童年史前,一片迷朦的土地,一派神秘的时空。那里的天空该是何等的星光闪烁?广袤的旷野上会是哪般的炊烟烽火?那时的先人在进行怎样的刀耕火种?这里,考古与历史专家们的描述与文物遗存的呈示,会让我们感觉8000年前的风物正迎着我们扑面走来。 距今6000年至4000年。湖熟文化是中国江南地区的史前文化,与“河姆渡文化”齐名,遗址分布主要在南京、镇江以及太湖流域,代表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灿烂文化。湖熟文化最早在1951年于南京市江宁区湖熟镇(今湖熟街道)发现,因而得名,至1959年由南京博物院的学者尹焕章、曾昭熵发表文章说明确认其范围。
湖熟文化遗址大多在河湖沿岸的土墩山丘上为主(因此称作台形遗址),建材有用火烤的痕迹最具特色的工具是印纹陶的使用,仍以石器为主要的工具,但已具有青铜器铸造的技术。从农具和动物骨的遗迹判断,农业、畜牧业有一定的水准,但从大量狩猎工具的出土来看,渔猎仍十分重要。从大量卜骨的出土可看出当时人喜好占卜。
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器形有斧、锛、刀、镰等。农业生产工具数量较多,表明农业在当时的生产中已占主要地位。石镞和网坠的数量也较多,说明渔猎仍占相当重要的地位。生活用的陶器大都是夹砂粗陶,还有泥质黑皮磨光陶、几何印纹陶和原始瓷器等。几何印纹硬陶一般都出于上层,下层多几何印纹软陶。陶器的主要器形有鬲,也有带角状把手的鬲、鼎,是具有地域性特点的器形。泥质磨光陶中有与青铜器式样相似的和瓿。此外,还有、 盆、罐、钵、 豆等。已发现有刀、斧、镞、鱼钩等小件青铜器和铜矿石、炼铜用的陶钵、炼渣等,表明该文化居民已经掌握了青铜的冶铸技术。遗址中还发现有卜甲和卜骨。 动物型的玉石雕刻十分精巧,以猪、虎、鸟、龙等形状为主,工艺水平极高,是红山文化的一大特色。红山文化的玉龙造型非常简单,很多时只是一个圈,与后期的盘龙、纹龙等相比显得十分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