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哪里有墓的遗址

哪里有墓的遗址

发布时间: 2020-12-24 23:06:01

『壹』 未被发掘古墓遗址有哪些

非常多,大部分都没有发掘,其他的不说,就是比较有名的几个皇陵,也都没有发掘,因为以现在的技术,发觉之后很难对里面的文物进行保护,之前十三陵发掘了一个,结果刚遇到空气,很多东西就氧化了,损失很大。而且对于考古来说,发掘的都是那些被严重破坏的古墓,如果不把东西取出来,很有可能这些文物就会被盗墓贼偷走或者氧化毁坏,所以考古发掘又叫做保护性发掘,不到必须发掘的情况一般是会保持原态的,所以已经发掘的并不多,那种皇陵之类的大型陵墓,更不会轻易发掘。

『贰』 兴隆洼文化遗址的墓葬有哪些特点

兴隆洼居室墓葬抄是兴隆洼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通过兴隆洼居室墓葬的数量及其位置看,它应与当时人类的祭祀活动有关。还有的墓用两头整猪随葬。墓主与雌雄两头猪同穴并列埋葬,说明墓主因生前的地位和死因特殊而被埋入室内,生者为了获得某种超自然力量,便将死者作为崇拜和祭祀的对象;而人猪并穴埋葬表明,当时的祭祖活动与祭祀猎物的活动已经结合在一起,而且兴隆洼先民们对猪灵的祭祀具有图腾崇拜的意义。在兴隆洼的房址居住面上及墓葬的陪葬品中都发现了大量的鹿、猪等动物的骨骼,因此可以确定狩猎经济在当时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叁』 墓地文化遗址是一个区域什么

文化遗址是古代人类的建筑废墟以及在对自然环境改造利用后遗留下来的痕迹,如民居、回村落、都答城、宫殿、官署、寺庙、作坊等。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这些遗迹大都湮没埋藏在地下,少数在地面上残存一些高台殿基或残垣断壁,有的则沦为的废墟。抓一把土就是文物,拣一块瓦就是历史。

『肆』 李璟的陵墓遗址

李璟的陵墓顺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南郊祖堂山西南麓的高山之下,1950年至内1951年间,由南京博容物院进行科学发掘,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顺陵在其父李昪的钦陵西侧,长宽与李昪钦陵相近,有前、中、后三间主室和八间侧室,但均为砖结构,后室入口处无双龙及武士的浮雕,后室的室顶有天象图,但地面上无石刻地理图,棺座上亦无龙形浮雕,这反映了当时南唐国势己衰,李璟向后周称臣,去帝号改国主后的情况。但此陵三间主室的壁面仍有砖结构的仿木梁、枋,柱和斗拱式样,其上同样绘有牡丹和卷草等彩画,惜多己剥蚀。墓中随葬品亦以陶俑和玉哀册较多,但质量和品种上均不如钦陵。

『伍』 山家头遗址墓葬的随葬器物有有哪些

山家头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县核桃庄山家头。山家头墓葬形制以长方形版竖穴土坑墓为主,墓葬大体都权是南北向。葬式有仰身直肢、俯身直肢等。随葬器物有陶器、石器、骨器及装饰品。陶器有双耳罐、无耳罐、单耳罐、盆、钵等,各墓多寡不一,多者5件,少者只一件,石器只有石斧一种,骨器有锥、针、管、笄,装饰品有石质的串珠,铜质的牌、泡等。

山家头墓地墓葬数量不算多,但其内涵既有齐家文化的因素,又有较浓厚的辛店文化姬家川类型的成分以及卡约文化的某些因素。

『陆』 辽墓壁画主要遗址位于哪里

辽墓壁画发现有多处,如辽宁白塔子之北的庆陵,内蒙库伦旗一号辽墓、法库叶茂台辽墓及北京永定门外西马场辽墓等。其中庆陵壁画最突出的是主室四壁所画的《四季山水图》,表现手法以墨线为主,略施晕染,较多地保留了唐代的画风。

『柒』 成吉思汗的真正陵墓遗址在哪里

成吉思汗陵墓在哪里?
蒙古帝国的创始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一生拉弓拔箭、戎马风云,不仅创建了有史以来疆域最大的中华版图,也给后世留下无数的猜想与谜团。尤其是成吉思汗之墓,更是雾中之谜,几百年来,后人到处探究至今一无所获。最近,一条爆炸性的新闻在国内媒体出现:日本和蒙古联合考古队宣布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附近发现了成吉思汗的墓地。消息一出,学者大惊,可靠吗?许多怀疑的目光集中到了“成吉思汗的陵墓到底在哪里的”迷团中。

四个版本演义成吉思汗之死

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公元1162年出生于蒙古部乞颜孛儿只斤氏的一个贵族家庭。经过多年征战,铁木真统一了漠北草原各部。公元1206年,他建立大蒙古国,尊号“成吉思汗”,蒙语意为“像大海一样伟大的领袖”。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征讨西夏时死于军中,时年66岁。如今,西方很多崇拜者称其为“全人类的帝王”。

对于成吉思汗的死因,历来说法很多,主要有四个版本。据《蒙古秘史》记载,在出征西夏前1年,成吉思汗的身体状况已经出现问题。一次打猎时,从马背上摔下受伤,并发起高烧。当时进攻西夏的计划已定,因成吉思汗身体不适,考虑退兵。但在使臣交涉过程中,西夏将领出言不逊,致使成吉思汗大怒伤身而一病不起,他抱病出征。最终虽然灭亡了西夏,成吉思汗也死在军营里。

此外,曾经于13世纪40年代出使蒙古的罗马教廷使节普兰诺·加宾尼,在其传世的著作中说成吉思汗是被雷电击中身亡。而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留下的记载中称,成吉思汗是在攻城时中箭而死。最离奇的一个说法见于清朝成书的《蒙古源流》,该书中又说成吉思汗俘虏了美丽的西夏王妃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这位王妃在侍寝时刺伤成吉思汗,然后投黄河自尽,成吉思汗也因伤重不治而亡。目前,史学界和考古界对于成吉思汗的死因,大多倾向于《蒙古秘史》上的记载。

四种说法盛传陵墓位置

对于成吉思汗墓地的具体位置,多年来大致有四种说法:一是位于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南、克鲁伦河以北的地方;二是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内;三是位于新疆北部阿勒泰山;四是位于宁夏境内的六盘山。700多年来,一直没有找到成吉思汗陵的主要原因是元朝皇家实行的是密葬制度,即帝王陵墓的埋葬地点不立标志、不公布、不记录在案。

在蒙古国肯特山的依据是,有关史料记载,成吉思汗生前某日,曾经在肯特山上的一棵榆树下静坐长思,而后忽然起立,对手下随从说:“我死后就葬在这里。”南宋文人的笔记中也记载,成吉思汗当年在西夏病逝后,其遗体被运往漠北肯特山下某处,在地表挖深坑密葬。其遗体存放在一个独木棺里。所谓独木棺,是截取大树的一段,将中间掏空做成棺材。独木棺下葬后,墓土回填,然后“万马踏平”。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内的依据将在后文中详细表述。

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山脉所在的清和县三道海附近的依据是有考古专家在该地发现了一座人工改造的大山,推测有可能是成吉思汗的葬身陵墓。佐证之一是马可·波罗在他所著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在把君主的灵柩运往阿勒泰山的途中,护送的人将沿途遇到的所有人作为殉葬者”。

在宁夏六盘山的依据则是,有记载说,成吉思汗是1227年盛夏时,攻打西夏时死于六盘山附近。有考古专家据此认为,按照蒙古族过去的风俗,人去世3天内就应该处理掉,或者天葬,或者土葬,或者火化,为的是怕尸体腐烂,灵魂上不了天堂。因此,成吉思汗去世后就地安葬的可能性很大。

美国富翁考古队败走麦城

一位蒙古学专家预言:成吉思汗的陵墓里可能埋藏着大量奇珍异宝,里面的工艺品甚至比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还要壮观。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成吉思汗的陵墓里可能埋藏着他东征西讨,从20多个王国得来的无价珍宝,这也是吸引考古界多年来前赴后继、苦苦寻觅的原因。

据国内外多家媒体报道,2000年8月,美国的探险家、亿万富翁穆里·克拉维兹率领他的由科学家、考古教授和翻译组成的考古探险特别小组,信心十足地来到乌兰巴托寻找成吉思汗陵墓。克拉维兹的计划起先遇到蒙古政府的抵制,后来他几乎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在蒙古生活了6年,才说服了蒙古政府并吸引了两位著名的当地历史学教授加入探险。

2001年8月16日,克拉维兹的考古队在乌兰巴托东北300多公里处的森林中发现了一个城墙环绕的墓地,里面包括几十座没有打开过的陵墓。探险队由此向外界宣布“找到了成吉思汗的陵墓”,但后来被证明是匈奴墓。

2002年4月,这个考古队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东北322公里处的肯特省巴士利特镇(音译)发现了一个由城墙环绕的墓地,里面至少包括30座没有打开过的陵墓。这个古墓被称为“非常可能是成吉思汗的陵墓”。然而,4个月后,考古队突然放弃挖掘行动并撤出蒙古。有传言说,在考察过程中,美国考古队的一些工作人员被陵墓墙壁中忽然涌出的许多毒蛇咬伤,并且他们停放在山边的车辆也无缘无故地从山坡上滑落,所以考古队决定放弃挖掘。

因此有传言说是成吉思汗显灵了。不过,真实情况据说是考古队受到了蒙古政府和民间的阻止。因为按照蒙古的传统观念,挖掘土地会带来坏运气,而触动祖先的坟墓会毁灭他的灵魂。所以,当蒙古国民众得知这一消息后,纷纷强烈反对挖掘,蒙古国政府也勒令考古队停止挖掘并撤出那个地区。因此,主要投资者克拉维兹不得不宣布停止考察活动。

蒙古贵族死后密葬的传统

传说,成吉思汗下葬时,为保密起见,曾经以上万匹战马在下葬处踏实土地,并以一棵独立的树作为墓碑。为了便于日后能够找到墓地,在成吉思汗的下葬处,当着一峰母骆驼的面,杀死其亲生的一峰小骆驼,将鲜血撒于墓地之上。等到第二年春天绿草发芽后,墓地已经与其它地方无任何异样。在这种情况下,后人在祭祀成吉思汗时,便牵着那峰母骆驼前往。母骆驼来到墓地后便会因想起被杀的小骆驼而哀鸣不已。祭祀者便在母骆驼哀鸣处进行隆重的祭奠。可是,等到那峰母骆驼死后,就再也没人能够找到成吉思汗的墓葬了。

据《蒙古秘史》记载,蒙古皇族下葬后,先用几百匹战马将墓上的地表踏平,再在上面种草植树,而后派人长期守陵,直到地表不露任何痕迹方可离开,知情者则会遭到杀戮。由此可见,这种传说显然不是空穴来风。

潘照东指出,从六盘山到日蒙联合考古队发现墓地的这个地点,路程相当遥远,盛夏季节,几千里路,要保证遗体不腐烂,同时过山涉水,还要穿过沙漠,这些问题3天之内很难解决。

潘照东说,按照记载,成吉思汗去世时,拿白色公驼的顶鬃,放在成吉思汗的嘴上和鼻子上,如果不喘气了,说明灵魂已经附着在这片白色驼毛上,这时遗体就可以处理掉,而把这团驼毛保存在衣冠冢里。据潘照东介绍,上世纪50年代成陵落成时,曾经打开过银棺,发现了这团驼毛。

朱耀廷说,按照蒙古族的传统,成吉思汗是“密葬”,不希望让后人发现,对于后人来讲,应该尊重祖先,而且蒙古族子孙也不希望成吉思汗墓被发掘。

潘照东更是语出惊人,“我们以后也很可能找不到确凿的埋葬地点,也许成吉思汗什么都没有留下。我们的思路一直是错误的。”当时蒙古人没有肉身崇拜的传统,认为人的肉身来自于大自然,去世了也应该回归大自然。早日安葬,灵魂方可升天。因此,成吉思汗陵供奉的银棺灵枢中,保存的是成吉思汗逝世时的灵魂吸附物———白公驼顶鬃,而不是成吉思汗的遗骸。

“也许我们后来者一直思路有问题,总是希望挖掘出什么东西,而实际上根本没有。”潘照东不赞成大规模挖掘成陵,按照蒙古族传统,打搅死者灵魂,是对死者的不敬,遗体没有保存价值,关键是灵魂不灭。大规模的考古,已经违反了草原祭祀文化,遭到反对,实际证明,一直也没有弄出什么来。

前不久,蒙古国总统巴嘎班迪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采访时说:“根据成吉思汗传承下来的一个遗嘱,也就是他去世时所说的一段话,他说,让他的陵墓永远不让世人知道。因此,我们遵循成吉思汗的这一遗嘱。成吉思汗的陵墓到底处在那个方向、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这一问题,应该就像你问的那样,使它永远成为一个谜底似的问题,使那些愿意猜谜底的人继续猜这个谜底吧

『捌』 中国各地古墓遗址

4.1 古文化遗址4.1.1 窑铺岗窑址名称:窑铺岗窑址级别: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公布时间:1987年9月15日时代:唐类型:古文化遗址地址:江西省余江县锦江镇石港村委会窑铺岗李家与占家村简介:窑铺岗窑址位于余江县锦江镇石港村委会窑铺岗李家与占家村。据当地群众反映,当地古代异常繁荣,一说叫锦溪镇,又说叫兴安镇,只是在黄巢起兵后,因战乱而萧条衰败,这一带有古窑址二十一处。李家村旁的丘地上发现的呈龙窑型,发现大量碎碗片与次品碗。同时还发现残破小高颈青瓷罐一只,园口鼓腹四系罐一只,残破窑具等。秞不及底,呈蟹壳青色,碗中都有五个支点的痕迹。经省文博专家鉴定为晚唐瓷窑。4.1.2 霄冲山遗址名称:霄冲山遗址级别: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公布时间:2004年12月27日时代:商周类型:古文化遗址地址:江西省余江县邓埠镇倪桂村委会霄冲倪家村小组简介:霄冲山遗址位于余江县邓埠镇倪桂村委会霄冲倪家村小组,面积约50多亩,山上栽满了梨树等果树,霄冲山下面有一口大水塘。在霄冲山发现了许多陶片,有篮纹、方格纹、绳纹、曲折纹等,该遗址属商周文化遗址。4.1.3 象山书院名 称:象山书院级 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编 号:公布时间:1986年4月时 代:南宋类 型:古遗址地 址:贵溪市第一中学简 介:象山书院旧址在上清镇东十里许的应天山。据《贵溪县志》记载:宋淳熙中(1174—1189)彭世昌与侍郎张运之侄伯强行已等开山结庐,延青田陆子讲学,以山形如象,更名象山,斋日:象山精舍,自号象山翁。绍定五年(1232),江东提刑袁广微以山间不近通道,改建三峰山下之徐岩,具以本未上于朝,有诏赐额“象山书院”。此后,三峰山下的象山书院多次进行修建,并在城内梅花墩和挂榜山建过象山书院,至清末,又在三峰下进行了重新修建,其规制为:讲堂五间、文昌官三间,山长居所三间,学员居所三栋15间,象山祠一座10间,文峰塔一座,藏室一座在山岩。现应天山象山书院房舍已荡然无存,遗址难辨。三峰山下的石壁上尚存镌刻的“象山书院”四个大字,字体为楷书,每字一米见方,山下仅存山岩藏室一座。解放以后。三峰山下象山书院的旧址上已改建为贵溪第一中学。4.1.4路水坑古城墙名 称:路水坑古城墙级 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编 号:公布时间:1986年4月时 代:清代类 别:古遗址地 址:贵溪市冷水林场桂港工区东北十五华里处简 介:路水坑古城墙位于本市冷水林场桂港工区东北十五华里处的深山密林中。有条用鹅卵石铺成的小道沿着小溪曲径通达。路水坑古城墙用大块鹅卵石铺成,坚固结实。长59米,高4米,厚:顶部1米,底部1.5米,中段有一门,高2米,阔1.5米,上端为拱形,如城门。由于城墙修筑在两座高山的陡壁悬崖之间,有一人防守,万夫莫开之势。古城墙里50米处有屋基一处,包括围墙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似为防守人员居住,再进去3华里,有残存屋基10多处。《贵溪县志》无路水坑石城墙记载,在对当地群众进行调查中,有两种说法:一说这里是唐王躲番处;二是躲“两兵”(外国侵略者)而修筑的,据此,路水坑古城墙有可能是南明唐王朱聿键(年号隆武—1645)或唐王朱聿粤(年号绍武—1646年)而筑,也有可能是近代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军为防止外国侵略者而筑。4.1.5 皮子岭商代遗址名 称:皮子岭商代遗址级 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编 号:公布时间:1986年4月时 代:商代类 型:古遗址地 址:贵溪市河潭镇毛炉村皮子岭简 介:遗址位于本市河潭镇毛炉村皮子岭一带。东西走向,宽约2华里,长5公里,这里属丘陵地带,坡缓,向阳,近信江河。由于雨水冲刷,1979年1月,毛炉大队护林员阮从光发现了暴露地面的石器,后经文物人员考察,在这五平方公里的地带,共获取石予8件,石镞30件,石刀6件,穿孔石刀9件,石斧6件,有肩石斧6件,石锛2件,在这67件文物中,除6件石镞完好无损外,其他均有不同程度的残缺。这些石器磨制精细,经考察属商代遗址,由此可以推知认定,在四千年前就有人在这一带劳动、守猎、繁衍、生息。该遗址于一九八六年四月,被贵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4.2 古墓葬4.2.1江汝壁墓名 称:江汝壁墓级 别:贵溪市文物保护单位编 号:公布时间:1984年4月时 代:明代类 型:古墓葬地 址:贵溪市金屯镇南坂村简 介:江汝壁墓座落在本市金屯镇南坂村委会螃蟹形村西约50米的一座山丘上。据《贵溪县志·人物》记载:“江汝壁,字懋谷,号贞斋,正德辛已进士,延试二甲一名世宗朝,历官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修撰,充经筵讲官,纂修玉碟,讲述太极图,继充日讲官……,官至詹事府少詹,致仕十有余年而卒。有《碧洋集》行世。”江汝壁墓建在圆形山包的中央,东南向,两旁有弧形山岭,呈螃蟹形。墓外形宏伟,中间有石阶通山下,宽5米(现已无存)。两旁有石俑、石马、石羊、石狮各一对,造型逼真,工艺精湛,上述石雕虽历经风雨,但保存完好。此墓于1985年被盗。另该墓原有“江汝壁之墓”石碑一块和石香炉一座,也无存。4.2.2 明代夏鼎碑名 称:明代夏鼎碑级 别: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编 号:公布时间:八十年代时 代 :明嘉靖十八年(1535年)十二月十五日类 型 :古墓葬地 址 :龙虎山上清镇桂洲村东首简 介:墓碑坐落在上清镇东首。碑为汉白玉石刻,碑高3.75米、宽1米、厚0.33米,其中碑头高0.5米。碑头有4龙戏珠,明嘉靖十八年(1535)十二月十五日。4.2.3 饶国公吴全节墓名称:饶国公吴全节墓级别: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公布时间:1987年9月15日时代:元类型:古墓葬地址:江西省余江县马荃镇青山村委会贯前周家南面简介:饶国公吴全节墓位于余江县马荃镇青山村委会贯前周家村南面。据《县志》载,宗师吴全节乃元代寿杨村人,博古通今,元成宗时授“法教嗣师”,元顺帝时,赠饶国公爵上卿,死后葬十二都山田村,现仅存石人四具(三具无头),石马两樽,墓早年被盗,仅留墓坑一个。4.2.4 大窝象形山明墓群名称:大窝象形山明墓群级别: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公布时间:1987年9月15日时代:明类型:古墓葬地址:江西省余江县马荃镇管坊村委会璜塘姜家东南一公里简介:大窝象形山明墓群位于余江县马荃镇管坊村委会璜塘姜家东南一公里处,此山原是璜塘姜家村祖坟地,墓群葬于山腰,共有四座墓。第一座为姜明所夫妇合葬墓;第二座为姜石谷夫妇合葬墓;第三座为姜文峰之墓,墓碑刻有“明中宪大夫”;第四座是姜云木夫妇合葬,墓碑上刻有“明中顺大夫”。四墓前后连成一条直线。墓场两侧竖有两层大石墩,高1.5米,相距40米。姜文峰即姜桂,系明弘治进士,曾任知县、知府,至浙江左布政。

『玖』 中国哪个省的古墓遗址最多

河南
因洛阳是十三朝古都
开封是七朝古都
地下埋葬了很多帝王将相

『拾』 怎么判断某些地方是否存在古墓遗址

从埋藏和保存现状来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遗址的某些部分仍然暴露与地表或剖面上,可以直观地根据遗存形状或者包含物的性质(找出人工遗物)来判断,比如秦始皇陵的封土、长城、大运河,等等。因为农耕、取土等一些人类活动,以及自然侵蚀,有时会把一些遗物从原生位置扰动到地表,这也是判断是否存在遗址的线索。
另一种情况,遗址基本被埋在地下,地面上没有痕迹或者有一些线索但无法判断遗址全貌,这时需要勘探。勘探也分好多种类型。有用人力的,比如挖一个小坑看堆积剖面,又比如用探铲钻探带出少量保持原有堆积层序的土样,这些或多或少会对遗址造成一定损害。还有主要依赖机器的无损探测,包括遥感和各种物理化学探测设备。还有一种是独立的外在于古代遗存的证据,比如文献记载和口述史料某地有某物,这个不属于考古学方法但在考古工作中常能用到。
常用如下:
1、“望”。就是望气,看风水,看草木。我国古代社会比较迷信,信奉风水宝地之说,因此,陵墓也多选在风水宝地之中。如依山面水之处,必然是墓葬聚集之地。此外,墓葬周围的草木甚至泥土,都是是否有墓葬的重要依据。比如,有古墓的地方,由于泥土曾被翻掘和踩踏,庄稼的长势会比旁边的差一些。另外,下雪时,不同的地质也会留下不同的痕迹。 遇到群山环抱、清水相绕、山势绵延起伏、风景秀美的地方,或是土层深厚、气候干燥的地方,详细查看。就可能找到一些大型的、且没有地面标志的墓葬。
2、“闻”。就是闻气味,依照气味的不同来分辨某处是否有墓葬。例如秦汉时期的墓葬中,常被灌注水银和朱砂用于防腐;而唐宋之后的墓葬墙壁上通常涂抹有青膏泥。据说,有些人有着常人不能及的嗅觉功能,甚至比猎犬还厉害,他们只要用鼻子一闻,就可以根据泥土中的气味判断墓葬的年代和是否被盗掘过。有些人甚至可以准确区分出汉代墓葬与唐代墓葬。明清的墓葬则气味较重,因为时间较晚且大都是砖石结构。「闻」的另一重意义是听声音。一般的大型古墓,虽然在埋葬时回填夯实了大量的泥土,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这些泥土必然会产生自然沉降,有的就出现了外实内空的现象。这种“外强中干”的陵墓一旦受到较大震动,如空中打雷时,就能向地表传出不同于别处的声响。经验丰富者通过这些声音的细微差别可以判断出此处是否有陵墓。且不同地质、年代的陵墓所发出的声音又有不同。
3、“问”。查找陵墓就要多方面汇聚消息源。我国民间传说中就流传着许多古墓的故事,在一些较为荒僻、又很适合建陵墓的可以向当地人询问历史,出过什么显赫人物,有没有发生过一些奇异现象等。通过与这些人的交谈,获取有关古墓的信息。
4、“切”。就是对地表进行深入详细的勘察,这也是查找古墓最为重要的环节,不仅能判断古墓的虚实,还能判断它的年代、规模、陪葬品的情况等。把洛阳铲插入地下,通过铲子带上来的土层来判断。若是土层颜色一致、整体和谐,就证明这里的地下未被开掘过,不存在墓葬。若是土层出现了断层,颜色出现了变化,中间夹杂着不同的五花土,就很有可能存在墓葬。若是带出的土中有一些金属、陶片、木屑、朱砂、坑灰等杂质,就说明这里肯定有古墓,并且可以根据金属、陶片来判断墓葬所属的年代。嗅觉灵敏的人还可以根据洛阳铲带出的土层气味来判断墓葬信息。在洛阳铲探测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手对铲柄的不同感觉来判断墓葬的情况。若是手感较轻,则表明为较软的土层,若手有强烈的震颤感,则表明碰到了什么坚硬的东西。再根据微小的差别判断出遇到的是棺椁、岩石还是什么其他的东西。

上面说的可以是野路子。比如说洛阳铲就是盗墓贼发明的。不过现在,考古工作者很早以前也开始用这个东西了,算是“制式装备”。考古工作者,还要通过对一些史书、古籍的研究,判断某处可能有墓葬的存在。

有时候施工的时候,也可能发现古墓,这个偶然性就很大了,不能靠这个来找寻古墓。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