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兵马俑
⑴ 写一篇关于徐州狮子山楚王陵的游记600字(初二水平)
星期天,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我们一家三口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徐州汉文化景区.
徐州汉文化景区位于徐州市东部,风景优美,是以汉文化为特色的全国著名的主题公园,主要包括楚王陵、汉兵马俑、汉画像为主题的三个博物馆,以及王后陵展厅、水下兵马俑、刘氏宗祠等景点。其中构造各异的汉墓、栩栩如生的汉画像石、惟妙惟肖的汉兵马俑,并称为“汉代三绝”。
我们首先来到楚王陵,墙壁上有对楚王陵的简介。看了介绍,我知道了:楚王陵‘因山为陵,凿石为藏’,形制奇特,工程浩大,完全在岩石之中凿建而成,是一座罕见的特大型西汉诸侯崖洞墓葬。我还知道了楚王陵墓至令还有八大未解之谜。看完介绍,我们沿着阶梯往里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天井。天井全是凿山而建,建在石头之上,像个小亭子。进入墓道,顿时感到一股股寒气逼来,左右两侧是侧室、耳室、储藏室、厨房等,墓道里阴森森的,令人害怕,石壁上不时有水珠滴下来。墓道的尽头是楚王像,看到他那威风凛凛的样子,令人赞叹不已。
从楚王陵出来,我们来到了汉兵马俑,汉兵马俑共有六条俑坑,出土了各类彩绘陶俑四千余件,是只由步兵、车兵和骑兵组成的兵马俑军阵。那一个个兵马俑,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如同真的一样,有的手里拿着刀,有的手里拿着剑,有的推着车......我仿佛来到了军营阵地 。
接着,我们又到了水下兵马俑、棋茶苑、刘氏宗祠......每一个景点都令人赞叹,每一个景点都是历史的见证。
最后,我们从汉文化广场出来,我又回头看了看楚王像,心想:古代人民真伟大啊!那时没有起重机、火车,他们是怎么建成这些名胜古迹,伟大建筑的?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解开楚王陵的八大未解之谜。
⑵ 秦始皇兵马俑 游记400 字左右
在四川、陕西旅游的最后一站是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2007年4月14日下午,我和老伴在三弟的陪同下,乘坐出租车来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参观。这里的气势恢宏的仿古建筑,规模空前的兵马俑坑,千姿百态、形神各异的数千件陶俑陪葬品,和真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各种武士俑、战马俑、青铜车马,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不由得我由衷地赞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中华民族古代文明史的伟大创造。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坐落在距西安市37千米的临潼县城东,它南倚骊山,北临渭水,气势恢宏,蔚为壮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发现秦始皇兵马俑这一世界奇观的是几位农民。在1974年3月,临潼县宴寨乡扬村的几位农民在距离秦始皇陵1.5千米的树林里打井时,意外地发现了许多陶人的碎片,还挖到了陶人的头颅,一位村干部在检查打井进度时发现了这一情况,并及时的向临潼县文化馆进行汇报。此事立即引起陕西省和国家文物部门的重视。经国家批准,历经数年的发掘,在秦始皇陵东发现了三个大型兵马俑陪葬坑。三个坑呈品字形排列,总面积达22780平方米,共挖掘出陶俑、陶马、战车等文物7400余件。因而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几个农民发现了这“世界第八大奇迹”。
在一号大坑里,几千件兵马俑整齐排列,它们个个身材高大,一般都在1.80米左右,形态各异,表情逼真。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雕塑技术水平。看到这规模宏大的军阵,不由得使我想象到2000多年以前,横扫六国,所向披靡,统一中国的秦国军队的威武强大。
兵马俑不仅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兵马俑更是全世界的一个奇迹!它让外国人赞叹,它让中国人骄傲!
⑶ 兵马俑游记
西安,中华文明的主要根脉之一,曾做为十三个朝代的都会。无论是建都年数还是代数,在中国的六大古都之中都是首屈一指的,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从蓝田遗迹,半坡文化,骊山熢火戏诸侯,到汉唐时期的世界文化中心。八百里秦川大地,数千年来曾上演过多少轰轰烈烈的大事件,又给后人留下了多少叹息呢? 我们是在早晨七点踏上西安的土地的,出了火车站,就乘车直奔临潼。临潼已经划为西安的一个区,西临高速早在十数年前就已通车。很快的,前方出现一收费站,灞桥到了。"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这就是古人的送别所在,桥下也就是八水绕长安之一的灞河了。这里也不知道见证过多少儿女情长,留下了多少千古佳句。导游开玩笑说:"大家把这两个字倒过来念,桥霸,要从此处过,就要交买路钱了。"笑声中,我们交了买路钱,很快,临潼到了。 吃过早餐,我们的第一站就是闻名天下的秦兵马俑博物馆。进了大门,迎面就是一高大的拱形建筑,门上几个大大的篆书:秦兵马俑博物馆一号展厅,顿觉古意盎然,扑面而来。大门内先是一个小厅,陈列着秦陵的地形模拟沙盘,待我们进入大厅,面对着两千多年前的地下军阵,虽然我以前也来看过,但是仍然感到深深的震撼。一号坑内肃立着六千多尊真人大小的陶俑,组成一个车兵混合方阵。前三排是前锋,不着铠甲,当是敢死队员,左。右。后方各有一排俑士背对方阵而立,是为左右翼与后卫,可以防止敌人的偷袭。中间则是以战车为主,前后左右环以重装步兵的方阵主体了。车兵与步兵可以相互配合,掩护,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和战斗能力。细看这些俑士,有的在沉思,好象已经胜算在握;有的神情专著,在注视着前方;有的面露微笑,仿佛心怀憧憬;有的面容坚毅,有若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一瞬间,我恍惚了,看着墙上的四个大字:梦回秦朝,我仿佛置身于两千多年前的古战场,天上彤云密步,旌旗列列,地上战马萧萧,车轮滚滚,千军竞发,耳旁鼓声隆隆,脚步蹋蹋。待得鼓声稍停,天崩地裂一阵呐喊,勇士们排山倒海般冲向敌阵,大军到处,所向披靡,如千钧之重,击于鸟卵。"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有这样一支军队,六国如何不臣服,有这样一支军队,天下怎能不归秦?! 我们环绕俑坑一周,细细观察,不停赞叹着。坑的最后是一平地,那是考古工作者修复残俑的所在,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还未修复完整的陶俑和陶马立在那里,好象在诉说着两千多年间的世事变化,人间沧桑。 我们从一号坑出来,走进三号坑,这里的面积小的多,有一乘马车居中,南北厢房分居左右。陶俑也多两两相对,呈夹道式排列,而且兵器也多为以殳为主的仪仗兵器。所以可以判断这就是大军的指挥部。"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帷幄就是指这里了。在南北厢房中分别发现了鹿角和动物朽骨,可推断是在这举行过占卜或军祭所留下的。
二号坑的面积不到一号坑的一半,但兵种却比一号坑复杂,是由车兵。骑兵。驽兵和混编兵种四个小阵组成的一个大阵。四个小阵即可以独立作战,又能在很短时间内集结成一个大阵,具有很强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一旦与敌人交锋,弩兵又可分为跪射和立射两个梯队,轮番射击,远距离打击敌人,能给予敌人很大的杀伤。车兵和骑兵可以冲散敌阵,再辅以步兵掩护,冲锋陷阵,当如反掌也。由此来看,二号坑应该是秦王的一支快速反应部队了。在二号坑出土的一些俑身上,还能看到残留的色泽,一号坑和三号坑出土的时候,俑身上也有颜色的,只是现在已经脱落了,只留下陶的本色。从二号坑俑身残留的颜色可以看出,秦兵的衣服并不都是黑色,这对史记中的记载:"秦。。。。。。。衣服节旗皆尚黑"提出了疑问。二号坑现在还属于边挖掘,别修复,边展出的阶段,等全部陶俑抖落历史的尘埃,重见天日的时候,不知道又要带给我们多少惊奇呢? 其实除了一二三号坑外,还有一个四号坑,只是四号坑里没有一件陶俑,是一个空坑。据专家推测,四号坑未及建成,秦已灭亡了,所以只留下一个空坑,也给后人留下了无穷的遐想。 参观秦俑,当然不能错过被誉为"青铜之冠"的铜车马。我们拾级而下,进入秦俑文物展厅,厅内人头攒动,围绕着两辆二分之一实物大小的铜车马,惊叹声,快门闪动声不绝于耳。是啊,当两千多年前皇帝的架车再现你的眼前,你除了赞叹,还能说出什么呢?大到车盖,架俑,小到酒壶,箭,弩,乃至车上的纹饰,都纤毫毕现,每辆车的右骖马头上都有纛,表明这是皇家专用,车上的一面龙纹盾,更是首次发现的秦盾实物。一号立车上的伞盖支撑也是暗藏子母连环扣,可以根据太阳的方位不同而加以调节伞盖的方位,便于遮阳挡雨。二号安车内可供坐卧,门在车的后部,左右都有车窗,车窗装有挡板,可以从里向外观察,而外面则很难看到车内的情景。 整个铜车马由数千个零件构成,不仅有青铜,还有金。银制件,真是古代冶金铸造上的奇迹。有些工艺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是如何完成的?至今还不得而知。 从兵马俑出来,我们路过秦始皇陵,高大的封土堆经过两千多年风雨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已经降低了不少。秦人最杰出的智慧之果就埋藏于封土之下的地下宫殿中,在那里,可能藏着很多谜底。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14 18:40
是秦兵马俑可能是被项羽率领的军队焚毁的。据《汉锄、《史记》、《水经注》等史籍记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但上述史书中并没有一个字明确记述项羽军队焚毁秦兵马俑之事,甚至连秦兵马俑的字样都没提到。因而,把烧兵马俑的罪过加在项羽的头上,只能是后人的猜测罢了。三是兵马俑坑中的火是因为坑内的陪葬物等有机物腐败产生沼气,自燃而造成的。但是,同样的俑坑,同样的环境条件为什么只烧了一、二号坑而三号坑却没有起火呢?这也没有科学的根据。
⑷ 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500字写秦兵马俑写的很好的一篇作文
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到西安旅游,参观了被世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博物馆。那天上午,我和爸爸、妈妈坐上了开往西安的火车,到了西安站,我们坐车去了秦兵马俑博物馆。兵马俑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东郊的临潼区,距西安市大约20多公里。一路上,沿途秀丽的城市风光,郊外大片大片的石榴园,挂满青黄柿子的柿子园,从车窗前一掠而过,漂亮极了。美丽的风光引起了车上游客们的“啧啧”赞叹。
汽车开到了博物馆门前,来这里旅游人可真多啊!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中国人。外国人,一群群。一队队,络绎不绝。一进大门,迎面一座巨大的拱形建筑物首先映入我的眼帘。我们先进了第一个俑坑,我问爸爸:“怎么这么多陶俑?”爸爸说:“这只是第一个俑坑,三个俑坑有近8000个佣人,现在出土的只有几百个。这些佣人中包括有将军俑、武士俑、文官俑、车马俑、军吏俑等等。他们身份不同,装束不同,神态也不同。我仔细观察,那些方阵队伍最前面的一定是将军俑,他们一个个头戴金盔,身披铠甲,手握宝剑,威风凛凛。后面那些没有盔甲的,一个个挺胸而前,目视前方,精神抖擞,一定是武士俑。跟随导游阿姨小红旗,我们又来到了战车俑坑,我彷佛一下子走进了2000多年前的古战场,战车滚滚、万马嘶鸣。健壮的马匹,拉着战车上秦国的勇士驰骋疆场的壮观场面。战马造型逼真;勇士们神态各异,或站、或蹲,摩权擦掌,强弩待发,壮观极了。最让我惊叹的是秦国军队的军事指挥部和后勤保障系统。各级指挥分列,布局合理,等级分明;后勤物资存储丰富,堆放整齐。无不显示出秦国军队的强大,国家的富裕。导游阿姨说:“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裕的国家”。我想:这么宏伟壮观的巨型工程,在科学技术还不发达的封建社会,全靠民工勤劳的双手建造。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才能和智慧,同时也反映了封建帝王的奢侈与浪费。
下午,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了。我想:中华民族不愧是一个有着灿烂文化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一定会立足于世界民族林的!
⑸ 参观秦兵马俑(游记)400字
巍巍华夏,幅员辽阔,山川壮丽,文明古国,历史悠久的它,就是中国!
朋友,当你听到回西安时,你一定会答想到秦始皇陵兵马俑吧!它可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去年夏天,我和爸爸一起来到西安参观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
刚进展厅,我就被那气状各异的兵马俑吸引住了,那些兵马俑用“惟妙惟肖”这个词来形容也形容不过。你看那兵马俑的脸部都不一样,有国字脸•用字脸•甲字脸•申字脸•风字脸•由字脸等等8种基本类型,这些兵俑的面部表情也各部相同,喜怒华考|zk168哀乐都显现出来了,真可谓千人千面,千姿百态呀!
往右看,一个高大威武的将军俑展现在我的眼前,只见他气宇轩昂,留着一把长胡须,显得儒雅稳健。牌上写着它是俑种级别中最高者,我还知道了,到目前为止,所有俑中只有七个将军俑。将俑与武俑,兵俑的最大区别是头戴易鸟冠。然而,不管是将俑,武俑,还是兵俑,他们个个都精神抖擞,显得很威武。
走出博物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为中华名族辉煌的过去骄傲,为她繁荣的今天感到骄傲,更为中华人民灿烂的明天喝彩。
⑹ 高悬赏!急求兵马俑游记 800-------1000字左右,急急急!!!
西安,中华文明的主要根脉之一,曾做为十三个朝代的都会。无论是建都年数还是代数,在中国的六大古都之中都是首屈一指的,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从蓝田遗迹,半坡文化,骊山熢火戏诸侯,到汉唐时期的世界文化中心。八百里秦川大地,数千年来曾上演过多少轰轰烈烈的大事件,又给后人留下了多少叹息呢?
我们是在早晨七点踏上西安的土地的,出了火车站,就乘车直奔临潼。临潼已经划为西安的一个区,西临高速早在十数年前就已通车。很快的,前方出现一收费站,灞桥到了。"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这就是古人的送别所在,桥下也就是八水绕长安之一的灞河了。这里也不知道见证过多少儿女情长,留下了多少千古佳句。导游开玩笑说:"大家把这两个字倒过来念,桥霸,要从此处过,就要交买路钱了。"笑声中,我们交了买路钱,很快,临潼到了。
吃过早餐,我们的第一站就是闻名天下的秦兵马俑博物馆。进了大门,迎面就是一高大的拱形建筑,门上几个大大的篆书:秦兵马俑博物馆一号展厅,顿觉古意盎然,扑面而来。大门内先是一个小厅,陈列着秦陵的地形模拟沙盘,待我们进入大厅,面对着两千多年前的地下军阵,虽然我以前也来看过,但是仍然感到深深的震撼。一号坑内肃立着六千多尊真人大小的陶俑,组成一个车兵混合方阵。前三排是前锋,不着铠甲,当是敢死队员,左。右。后方各有一排俑士背对方阵而立,是为左右翼与后卫,可以防止敌人的偷袭。中间则是以战车为主,前后左右环以重装步兵的方阵主体了。车兵与步兵可以相互配合,掩护,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和战斗能力。细看这些俑士,有的在沉思,好象已经胜算在握;有的神情专著,在注视着前方;有的面露微笑,仿佛心怀憧憬;有的面容坚毅,有若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一瞬间,我恍惚了,看着墙上的四个大字:梦回秦朝,我仿佛置身于两千多年前的古战场,天上彤云密步,旌旗列列,地上战马萧萧,车轮滚滚,千军竞发,耳旁鼓声隆隆,脚步蹋蹋。待得鼓声稍停,天崩地裂一阵呐喊,勇士们排山倒海般冲向敌阵,大军到处,所向披靡,如千钧之重,击于鸟卵。"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有这样一支军队,六国如何不臣服,有这样一支军队,天下怎能不归秦?!
我们环绕俑坑一周,细细观察,不停赞叹着。坑的最后是一平地,那是考古工作者修复残俑的所在,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还未修复完整的陶俑和陶马立在那里,好象在诉说着两千多年间的世事变化,人间沧桑。
我们从一号坑出来,走进三号坑,这里的面积小的多,有一乘马车居中,南北厢房分居左右。陶俑也多两两相对,呈夹道式排列,而且兵器也多为以殳为主的仪仗兵器。所以可以判断这就是大军的指挥部。"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帷幄就是指这里了。在南北厢房中分别发现了鹿角和动物朽骨,可推断是在这举行过占卜或军祭所留下的。
⑺ 西安兵马俑游记2500字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坐落在距西安37千米的临潼县城东,南倚骊山,北临渭水,气势宏伟,是全国重点的文物保护单位。 1974年,在秦始皇帝陵东发现三个大型陪葬的兵马俑坑,并相继进行发掘和建馆保护。三个坑成品字形,总面积22780平方米,坑内置放与真人马一般大小的陶俑陶马共约7400余件。三个坑分别定名为一、二、三号兵马俑坑。 一号坑最大,坑深5米,面积14260平方米,坑内有6000余陶人陶马,井然有序地排列成环形方阵。坑东端有三列横排武士俑,手执弓弩类远射兵器,似为前锋部队,其后是6000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手执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在11个过洞里排列成38路纵队。南北两翼的后卫部队。二号兵马俑坑平面呈曲尺形,面积6000平方米,是一坐西朝东,由骑兵、步兵、弩兵和战车混合编组的大型军阵。大致可分为弩兵俑方阵,驷马战车方阵,车步、骑兵俑混合长方阵,骑兵俑方阵四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共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0多辆,并有大量金属兵器。三号兵马俑坑平面呈凹字形,面积约520平方米,它与一、二号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似为统师三军的指挥部,出土68个陶俑和4 马1 车。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上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俑阵经发掘对外开放后便轰动世界。1978年,前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从此秦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多用陶冶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是先烧后接,有的是先接再烧。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我们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出土后由于空气干燥,颜色就慢慢地脱落了。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秦始皇兵马俑(一说为宣太后)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秦陵内共有3个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秦始皇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身高1.7米左右,最高的1.9米。陶马高1.5米左右,身长2米左右,战车与实用车的大小一样。人、马车和军阵是通过写实手法的艺术再现。秦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青铜兵器因经过防锈处理,埋在地下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光亮锋利如新,它们是当时的实战武器,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军吏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秦俑的脸型、胖瘦、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有差异。
统一六国之后秦国实行全国征兵制,兵源来自全国各地,这恐怕是他们在脸型、表情、年龄上有差别的主要原因。工匠们用写实的艺术手法把它们表现得十分逼真,在这个庞大的秦俑群体中包容着许多显然不同的个体,使整个群体更显得活跃、真实、富有生气。纵观这千百个将士俑,其雕塑艺术成就完全达到了一种艺术美的高度。无论是千百个形神兼备的官兵形象,还是那一匹匹跃跃欲试的战马塑造都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着力显现它们“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绝大部分陶俑形象都充满了个性特征,显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气。俑坑发现种类齐全,数量空前的青铜兵器极大地丰富了秦兵器研究的领域,其中长铍,金钩等都是兵器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兵器铸造的标准化工艺、兵器表面防腐处理技术的发现和研究填补了古代科技史研究的空白。而秦俑的设计者为了再现2000年前的秦军“奋击百万”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他们不仅仅在于追求单个陶俑的形体高大,而且是精心设计了一个由8000余件形体高大的俑群构成一组规模庞大的军阵体系。右侧为一个巨大的方阵,左前方为一个大型疏阵,左后方则是指挥部。那数千名手执兵器的武士,数百匹曳车的战马,一列列、一行行,构成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阵容。有的头挽发髻,身穿战袍,足登短靴,手持弓弩,似为冲锋陷阵的锐士;有的免盔束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手持弓弩,背负铜镞,似为机智善射的弓箭手;有的头戴软帽,穿袍着甲,足登方口浅履,手持长铍,似为短兵相接的甲士。
还有身穿胡服,外着铠甲,头带软帽,足登短靴,一手牵马一手提弓的骑士;有头带长冠,两臂前伸,双手握髻,技术熟练的御手;有头戴长冠,穿战袍,着长甲,手执无钩的下级指挥官;有头戴鶡冠,身着彩色鱼鳞甲,双手扶剑,气度非凡的将军。这栩栩如生的千百个官兵形象,尤其在神态、个性的刻画方面,显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气。如将军俑的形象:身材魁梧,身着双重短褐,外披彩色鱼鳞甲,头带双卷尾长冠,昂首挺胸,巍然伫立,有非凡的神态和威严的魅力。一般战士的神态:有的嘴唇努起胡角反卷,内心似聚结着怒气;有的立眉圆眼,眉间的肌肉拧成疙瘩,似有超人的大勇;有的浓眉大眼,阔口厚唇,性格憨厚纯朴;有的舒眉秀眼,头微低垂,性格文雅;有的侧目凝神,机警敏锐;有的昂首静思,有的低首若有所思,两者虽然得刻画一个“思”字,由于表现手法不同,前者给人的印象是气宇轩昂略带傲气,后者沉静文雅。秦俑表现的是古代军事题材,它既没有选择两方交战、将士厮杀的战争场面,也没有选择将士修整屯兵防守的场面。而是捕捉了将士披甲,直兵列阵地,严阵以待的临阵场面。尽管我在这个井然有序的静态军阵营,艺术家们在单个陶俑的雕塑上,还是力求“偶动与静之中”。使那一件件披甲之锐的武士俑昂眉张目,肃然伫立,神态坚定而勇敢,他们好似整装待发,又好似处于临战状态,还有那一件件驾车的御手俑,双臂前伸,紧握髻绳,目视前方,待命而发;那一匹匹曳车的陶马,两耳竖立,双目圆睁,张鼻嘶鸣,跃跃欲试;那一件件骑士俑,右手牵马,左手提弓,机警的立于马前,一旦令下,就将驰骋疆场。正是由这千百个充满生气、神态各异的陶俑构成整体静态的军阵地,达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静极则生动,愈静则愈动”。惟有这种静态的军阵才能使人们感到军阵巨大威慑力的深浅莫测。这样恢宏的阵列,宏伟的构图,空前绝后,无与伦比。
秦始皇二号俑坑呈曲尺形,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每列8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而俑坑内的108件骑兵俑是我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数量众多的古代骑兵的形象资料。在服饰装束及高度等方面都是严格模拟古代骑兵的战时形象。与步兵、车兵俑显然不同。它头戴圆形小帽,帽子两侧带扣系在颌下,身着紧袖、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裆长裤,足磴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手甲。衣服具有短小轻巧的特色,铠甲显得简单而灵活。骑兵俑特殊的装束也与骑兵的战术特点密切相关。
而铜车马的出土使世人耳目为之一新。其工艺之复杂,作之精巧,技艺之卓越无不令人惊叹。秦陵二铜车是一种带有篷盖的豪华车,车舆接近正方形,它宽78厘米,进深88厘米,其宽度仅比一号车长4厘米,可进深较之一号车长40厘米。二号车舆上罩着一块类似于龟盖状的篷盖。大篷盖不仅将车舆全部罩了起来,甚至连车舆前边的“驾驶室”也遮盖起来,形成封闭式的车舆。以便车主与“驾驶员”传递命令。二号铜车属于小轿车类型。车主既可以坐乘,也可以卧息。如果躺在这样宽敞、舒适、豪华的车舆内,完全可以享受到一种“软卧车”的舒服感。既使远行千里也可以消除长途颠簸的疲劳。二号车车内设备更富有特色。车舆内曝有彩绘精美的软垫。考古专家曾在车舆底部发现一块方形大铜板,其大小几乎与舆论舆论底尺寸相当,铜板表面彩绘着各种鲜艳的几何形图案花纹,下面四角和中部有8个3厘米高的铜支钉支撑。这块彩绘大铜板无疑就是古车上的“文茵”,类似于一种软垫制品。如果车中铺设双重文茵,一定更加平稳而舒适,其功能无异于现代的“软卧车”。可以说二号车属于我国最早的“软卧车”模型。考古专家经过仔细清理发现二号铜车马总共由3462个铸件组成,其中铜铸件1742件,金铸件737件,银铸件983件。总重量达1241公斤,其中金铸件3公斤多,银铸件,4公斤多。一号铜车马铸件的数量也不会相差太远。两乘车加起来不少于5000多个零部件,尤其令人拍手叫绝的是这里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是铸造成型。而这5000多个零部件无论是大至2平方米以上的篷盖、伞盖及车舆、铜马、铜俑等,还是不足0.2平方米的小攸勒管都是一次铸造成型。就拿篷盖与伞盖的铸造来说,它不仅面积大,而且薄厚不一,厚的地方为0.4厘米,薄的地方仅有0.1厘米,再加上篷盖、伞盖,都有一定的弧度,这样难度大的篷盖、伞盖能一次性浇铸成功,不要说在2200年前的秦代,就是在科技发达、设备齐全的今天也并非易事。铜马和铜俑的铸造也令我们当代的工程师望尘莫及。我们发现8匹铜马、两个御官俑的铸造都达到了惟妙惟肖的程度,无论是整体造型,还是神态、性格、气质的刻划都可以与秦俑坑那雕塑最好的将军俑相媲美。铜马、铜俑铸造如此准,形神兼备实为罕见。比如铜马的笼头,它是由82节小金管和78节小银管连接起来,每节扁状金银管长仅0.8厘米,一节金管与一节银管以子母卯形式相连接,其精细和灵活程度较之现代的表链毫不逊色。经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那马脖子下悬挂的缨络,这些缨络全是采用一根根细如发丝的铜丝制作的。专家们用放大镜反复观察,惊奇地发现铜丝表面无锻打痕迹,粗细均匀,表明很可能是用拔丝法制成。尤其是以铜丝组成的链环,是由铜丝两端对接焊成,对接面合缝严密。如此纤细的铜丝(0.5毫米)到底是用什么方法制作?采取什么样的工艺焊接?目前还是一个谜团。总之,铜车马的铸造工艺堪称古代青铜冶铸方面了不起的奇迹。试想当时没有车床,更没有现代化的冶铸设备,铸造出如此精美的金、银、铜大小规格不同的车马部件实在是一项伟大的创举。秦始皇兵马俑二号俑坑出土的总之,秦俑二号坑出土的弓箭手、轻车兵、骑兵俑等,首次为我们展示了2200年前的古代骑兵、轻车兵和弓箭手的形象资料,在古代军事史的研究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秦始皇三号俑坑位于一号兵马俑坑西端北侧,与二号兵马俑坑东西相对,南距一号坑25米,东距二号坑120米,面积约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门前有一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从3号坑的布局看,似为总指挥部,统帅左、右、中三军。三号俑坑号的陶俑大部分没有头,陶马马头也同样残缺不全,甚至有的残破陶片坑内也不见踪影。由此不难看出,三号俑坑曾遭受过严重的人为破坏。三号俑坑对于古代军事史的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春秋战国之前的战争,指挥将领往往要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所以他们常常要位于卒伍之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增大,作战方式的变化,指挥者的位置开始移至中军。秦代战争将指挥部从中军中独立出来,这是军事战术发展的一大进步。指挥部独立出来研究制订严密的作战方案,更重要的是指挥将领的人身安全有了进一步的保证。这是古代军事战术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三号秦坑是世界考古史上发现时代最早的军事指挥部的形象资料。建筑结构,陶俑排列,兵器配备,出土文物都有一定的特色。它提供了研究古代指挥部形制、卜占及出战仪式,命将制度及依仗服的服饰、装备等问题的珍贵资料。
大凡参观过兵马俑的人们,对于少数陶俑脸部残留的彩绘或许还记忆犹新。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陶俑的战袍上绘有朱红、桔红、白、粉绿、绿、紫等色。裤子绘有蓝、紫、粉紫、粉绿、朱红等色。甲片多为黑褐色,甲组和连甲带多为朱红。同时也有一部分甲组、连甲带绘成紫色。陶俑的颜面及手、脚面颜色均为粉红色,表现出肌肉的质感。特别是面部的彩绘尤为精彩,白眼角,黑眼珠,甚至连眼睛的瞳孔也彩绘的活灵活现。陶俑的发髻、胡须和眉毛均为黑色。整体色彩显得绚丽而和谐。同时陶俑的彩绘还注重色调的对比。从个体看,有的上着绿色长襦,下穿绿色短裤。再从整体来看,如探方20战车后的一排陶俑,第一个身着红袍第二个身着绿袍,第三个身着紫袍,第四个身着白袍。不同色彩的服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增强了艺术感染力。陶马也同样有鲜艳而和谐的彩绘。如探方20出土的一组陶马,其局部仍然保留着鲜艳的色彩。四匹马似为白蹄枣红马,但是在局部用色方面又有明显的区别。如马躯体部分为枣红色,前体腔及肚皮部位分绿色,生殖器则绘为黑色。马腿表面也是枣红色,内面异为粉绿色,蹄为白色。马前腿内侧的两个小夜眼(俗称)也绘为白色。马头部的颜色更是精心彩绘,两腮及眼睛以下部位为白色,鼻梁枣红色,鼻孔为粉红色,嘴唇下部亦为枣红色,舌胎则为粉红色,牙齿又绘为白色,马鬃、马尾均为黑色。总之,陶马的色彩既逼真又艳丽,使之静态中的陶马形象更为生动,更具有艺术魅力。
秦俑彩绘主要有红、绿、蓝、黄、紫、褐、白、黑八种颜色。如果再加上深浅浓淡不同的颜色,如朱红、粉红、枣红色、中黄、粉紫、粉绿等,其颜色就不下十几种了。化验表明这些颜色均为矿物质。红色由辰砂、铅丹、赭石制成。绿色为孔雀石,蓝色蔚蓝铜矿,紫色为铅丹与蓝铜矿合成,褐色为褐铁矿,白色为铅白和高岭土,黑色为无定形炭。这些矿物质都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颜料。秦俑运用了如此丰富的矿物颜料,表明20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已能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这些颜料。这不仅在彩绘艺术史上,而且在世界科技史上都有着重要意义。秦俑彩绘技术也有许多独到之处。一般在彩绘之前对陶俑表面先进行处理。由于陶俑是没有釉的素陶,具有较多的毛细孔,表面不能滑润。而彩绘则要求毛细孔不易太多,也不能太少,表面不易太滑,也不能太涩。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陶俑在烧造之前表面似用极细的泥均匀涂抹,并加以压光,减少了毛孔,又提高了光洁度,同时在陶俑烧造之后,似进行了化学物理处理。从陶俑陶片断面观察,也证明了陶俑烧造之前表面曾用细泥涂抹,有的部位不只涂抹一次,陶俑表面还涂有一层薄薄的类似以胶质的物质,表面涂胶减少了陶俑两者紧密地粘接起来,使之彩绘不易脱落。彩绘技法则是根据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方法。一般陶俑的颜面、手、脚面部分先用一层赭石打底,再绘一层白色,再绘一层粉红色,尽量使色调与人体肤色接近。而袍、短裤、鞋等处的彩绘则是采取平涂一种颜色,只是在衣袖与袖口、甲片与连甲带之间运用不同的色调作对比,更显示出甲衣的质感。有些胡须、眼眉的处理,则是用黑色绘成一道道细细的毛发。总之,彩绘工序复杂,手法多样,着色讲究,充分显示了彩绘的层次和质感,使雕塑与彩绘达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其中有些彩绘技法为汉代所继承。陶俑、陶马彩绘严格模拟实物,但在色调的掌握上以暖色为主,很少使用冷色。红、蓝、绿等色调的使用,巧妙地表现出秦军威武。
门票·开放时间: 旺季(3月1日至当年11月底)90元,学生凭证45元;淡季(12月1日至次年2月底)65元,学生凭证35元。目前二号坑因维修保养关闭,游客可参观一号坑、三号坑及铜车马。 建议听导游讲解。馆内中文导游60元/次,听讲人数不限;省钱的话也可以跟在其他游客请的导游后面听,但因馆内不允许使用扩音器,所以听讲人数过多的话效果不好。英语、日语导游90元/次。3月16日—11月14日: 8:30—17:30 11月15日—3月15日: 8:30—17:00 交通概况: 由西安火车站东广场乘游5(306)路公交至终点站“兵马俑”,全程票价7元。此外,东广场还有914、915路公交开往兵马俑,单程7元。车程1-1.5小时。 由临潼区前往,可乘坐101专线、914、915路公车,车程15分钟左右。
⑻ 写一篇60字左右的初二英语短文。参观秦始皇兵马俑的游记。提示词:emperor qin's terra cotta warriors
哈哈,我一向很佩服上网找别人做作业的人~
A wonderful trip with some special soldier
In a beautiful morning, me and my father hit the roads to begin a wonderful trip to visit the emperor qin's terra cotta warriors. When i came into the musume, the first thing came into my eyes is nothing but mud. but when i walked closer, the impressive view just took my breath away. there are hundreds and thousands of mud warriors in the mud and they all look seriousely, so serious that i woudn't dare to even walk a little bit closer. the great landmark reminds me of how great my country is, and i should be proud of it. from that moment on, i decided to be a warrior to defend my country! what a wonderful trip~!
本人高三,估计有几个单词是你没学过的,做一下注解
hit the roads to do sth=出发去做什么事情
mud=泥
impressive=令人印象深刻的
took my breath away= 让我感到惊奇~
⑼ 西安兵马俑游记英语100带翻译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is one of the world's eight wonders, but also the country's treasure country. This is an essential stop in Xi'an is to see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兵马俑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也是我国的镇国之宝。这次来西安必不可少的一站就是去看兵马俑。
There are kneeling figurines, figurines, general figurines, cavalry figurines,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 ... a row of rows, like the mighty army, the momentum is very ambitious, it is called a style! It is said that this is the Qin Shi Huang spent seven hundred and twenty thousand peopl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irty-seven years of the tomb corner! And I also heard that because the Qin Shi Huang afraid of death after the cemetery was stolen, they ordered the last of those artisans all buried alive. Although the mother said he unified the country at the time, and unification of the measure, the unity of the text, is a great emperor, but I still think he is cruel.
Today, I finally witnessed the eighth wonder of this world.
有跪射俑、立射俑、将军俑、骑兵俑、战马俑……一列列一排排,如同浩浩荡荡的军队,气势相当宏大,那叫个气派!据说这才是秦始皇动用了七十二万人,修建了三十七年的陵墓一角!而且我还听说,因为秦始皇怕死后墓地被盗,就下令将那些最后留下的工匠全部活埋了。虽然妈妈说他统一了当时的国家,并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文字,是个了不起的皇帝,但我还是觉得他很残忍。
今天,我终于亲眼见证了这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迹。
⑽ 写一篇 什么游记 的作文
西安游记之兵马俑
今天又是阳光明媚的一天,也是我古都西安三日游中的第二天。今天的目的地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文明的秦兵马俑。现在,我已准备就绪,那么,let’s go!
西安市区到临潼只有一百多公里,妈妈开了她同学的车走高速,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兵马俑博物馆,我的心中无比激动。买好票,踏进博物馆大门,咦,里面竟只有花花草草,再看地图,恍然大悟——原来这里是绿化带,博物馆在绿化带正中心哩,看来,我先要踏入这绿色宜人的美丽画卷了。走在花丛中的石子路上,我更期待一睹兵马俑的风采啦……。画卷轴心有一座拱形的巨大的建筑物,上书“兵马俑第一号展厅”的篆体,“妈妈,妈妈,到了,到了!”我欢呼雀跃。
我飞奔跃进大厅,脚步嘎然而止,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那一列列、一行行的兵马俑,正用他们一双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看着我;他们军容严肃、或跪或立、各个手执剑矛弓弩,好像一声令下,他们就张弓搭箭、冲锋陷阵;马俑匹匹毛色光亮、肌肉丰满、身强力壮,似乎想挣脱缰绳扬起四蹄驰骋疆场。我的心在颤动,为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而颤动;我的心在呐喊,为眼前那震撼人心的壮观而呐喊;我的心在自豪,为祖国拥有这伟大的奇迹而自豪,我被眼前这栩栩如生威武雄壮的兵马迷住了。突然,我自己身披铠甲,手执白龙银抢,正在迟疑,这是,一名将领对我吼道:“喂,你干什么吃的,快冲锋啊,你可是英勇的秦兵,秦兵!”这声怒喝让我恍然大悟,挺起银抢直冲敌阵,一招绝技——梅花化舞,扫倒一片,嘿嘿,谁说打游戏没有用,这些必杀技都是游戏中学来的。突突突,背后传来了马蹄声,我眼角一瞟,果然是敌人想暗算我,哈哈,来吧,我单手执抢突然转身,手臂直指,一技“直捣黄龙”便将偷袭的骑兵刺落马下;右脚扣住马镫,左手拉紧缰绳,右手抓紧枪杆抡圆了——横扫千军,周围无名小卒应声倒地;我是越战越勇,胯下战马“咴~`~`~~”长啸一声冲进敌阵直取上将首级……。得胜回应,元帅见我年纪虽轻却一身好武艺,就提拔我做了大将军,和其他将军一起来研究下步战术,我正要发言,妈妈突然出现在眼前,着急地问:你怎么啦。我环顾四周,反问妈妈:我们怎么在三号展厅呀,难道我刚刚快马厮杀的战场是二号展厅。妈妈奇怪的看着我……
兵马俑真不愧是世界奇迹,它展现了我们中华5000年的辉煌也表现了我中华民族的龙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