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游记攻略
① 类似 《斋藤工 敦煌游记》 这样的日本人来中国的节目还有哪些
关口知宏中国铁道大纪行
② 韩路游记罗布泊为什么要绕路到敦煌
不能走哈罗公路往北,因为往北的路上会路过罗布泊镇,那里有重兵把守回,逐一挨个检查相机和摄像答机,所有罗布泊里面拍摄的画面一律删除,如果往北走,我们将会面临所有素材被删除的现状,而往东直插又面临高额环境乱收费的岗亭,所以只能往南走最远的路,去往G315穿阿尔金山低海拔区域、穿越青海去往敦煌。
③ 急求《敦煌游记》作文
飞机是北京直达敦煌的,每天仅此一班,7点多起飞,9点多就到了。下飞机后一看,只见小小的一个机场,我们那架飞机孤单地停在那里,廖廖二十几个乘客,和我们熟悉的拥挤,庞大的机场大不一样。我和Lars都有些不习惯。
走出机场,耀眼的阳光扑面而来,明亮而又强烈,如同过滤了一般纯净灿烂,但并不太热,还微微有些凉意砭肤。空气十分新鲜、清冽,我们远离了大城市的污染,乍然来到这里,都禁不住深吸了几口气,有点儿贪婪呢。
和飞机上认识的两个希腊男人一起乘的士,15分钟即到市中心,住进了同一家酒店,酒店不大,但房间设施还算齐全,也还干净,160元每间.晚。
在房间洗了澡,稍事休息,我和Lars决定到街上去看看。转了一圈,发现这里其实不能算作市,规模只相当于内地的镇。不多的几条主街道,环境还算整洁,居民也很友善,有很多的酒店,外国游客随处可见。但这里大部分店铺和商品都有点儿落后的气息,我们认为这样才是最好――我们不愿它过于现代,过于商业化,愿意它像现在这样,有点儿闭塞,有点儿落后,有点儿朴素。
早就听说这里的葡萄好,在市场上一看,果真如此,品种多,价格便宜。紫的,绿的,一串串新鲜欲滴,我实在是嘴馋,于是每种都买了点儿,回酒店拿水洗后,一尝,哇!满嘴的新鲜果汁果肉,甜滋滋的,于甜中又带一些些儿酸,真是好吃!
鸣沙山
下午三点,我们和希腊朋友在酒店门口会合,一起乘巴士去鸣沙山和月牙泉。从市内出发,一条大路直通鸣沙山公园,二十分钟左右即到。
鸣沙山是真正的沙漠。站在公园入口处,只见连绵起伏的沙丘,映衬着碧蓝的天空,在明亮的阳光下,犹如金色的山峰横亘在我们面前,一队队骆驼载着游人从沙丘底部出发,一路向上,蜿蜒在沙丘间。
我们决定不坐骆驼,自己爬上去,好更深切地体会沙漠。我们沿着骆驼留下的蹄印前行,一路风景宜人。
金黄的细沙柔软细腻,一阵风过,在沙丘表面形成圈圈海浪般的纹路,弯弯的弧形,层层漾开。间或有零星绿色跳入眼帘,那是沙漠里的奇迹――骆驼刺,它身形很矮,叶子如同茎,抵御着风沙的肆虐和阳光的暴晒,顽强地绽出一抹浅浅的绿,娇嫩新鲜,赋予沙漠以生命和灵气。
然而在沙漠中行走毕竟不如在陆地上轻松,每一步都会微微陷进去,把脚从小小的凹坑里拔出来,然后再走一步,再拔,再走,如此反复,始终无法快行,况且又是陡坡路,十分艰辛。走不多久,我们就已经口干唇燥,气喘吁吁了。抬头看看,天空碧蓝如洗,没有一丝浮云,那火辣的阳光,明亮而又刺眼,似乎没有经过厚厚的大气层,而直接将光芒倾泻在我们身上了。细细的汗珠落在沙里,很快就不见了,喉咙早已干涩,想咽口唾液润润,却连泡沫都吐不出来了。我觉得自己头昏眼花,想要晕倒在这无边的沙漠里,Lars说若坐下来就再也不想走了,我管不了这些了,一屁股坐在了沙里,一动不动,任自己暴晒在阳光里。稍息片刻,爬起来正待继续走,猛然查觉细细的沙子已经从我的腰际处钻到了裤子里,紧紧贴着皮肤,弄得我好不尴尬。
终于爬到了山顶,正待换口气,只见邻近这座沙山的另一座山更高更陡,尖尖的山顶巍然耸立,吸引着我们去亲近它。于是吸一口气,开始缓缓地攀登这更高的山峰,这次更加艰辛。坡面呈九十度,几乎垂直,没有碎石挡脚,没有树木攀援,软软的细沙一步一滑,后来我们索性甩掉鞋子,卷起裤腿,光着脚丫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前进,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滚下去。走在我前面的女孩,爬到半山腰时,手里的包包突然掉了,只见那包包骨碌骨碌,眨眼工夫就翻滚到了沙山脚,女孩眼巴巴地瞅着停不下来的包包,哭笑不得。
一行人拖着酸痛的双腿,精疲力竭地站在了沙山顶上,这里自有另一番气象。放眼望去,天空高远,如同大块水晶,蓝得耀眼,沙丘波浪般起起伏伏,无边无际,在阳光的作用下,投下道道阴影,色彩也随之变化,褐红,暖金,亮黄,深深浅浅,明明暗暗,层次分明,纵横交错,那最远处更与天色相连,蔚为壮观。沙山顶部的路俗称“沙漠长城”,非常狭窄,只容一人行走,如同屋脊,又如巨大的鱼背,更像黄色的丝带蜿蜒飘荡。风很大,吹乱了衣襟和头发,也带来了远处的驼铃声,叮叮铃铃,在山间回响,清脆悦耳,熨贴温润------我忘了一路的辛劳,只觉得一阵激动,一股豪情在胸中回荡:大漠啊,我来了。第一次,我的脚紧贴着你的肌肤,我的鼻子呼吸着你的气息,我的心感受着你如血脉般起伏的背脊。我微微昂起头,面向沙漠,迎着太阳张开了双臂:阳光,沙漠和风啊,把我带走吧-------
我们在高高的沙山顶上流连徜徉,不肯匆匆离去。希腊朋友操着专业的长炮筒――长焦距照相机四处瞄准,又问我是否愿意在沙上用中文写下“中国”,以便他们拍照,带回希腊。当然愿意啊!我欣然应允,在沙上写了大大的两个汉字――中国。他们也在旁边写了同样大小的英文“Greece”。望着阳光里的“中国.希腊”,我思绪翻滚,胸中一阵莫名的感动和自豪。拍吧,这是我们的鸣沙山,我们的中国。中国和希腊这两大文明古国,同样走过了沧桑千年,不知我们的祖先们,是否也曾骄傲地肩并肩写下两国的名字,是否也曾讨论过孔子,老子,苏格拉底,以及柏拉图-------
骆驼
鸣沙山和月牙泉之间,有一个游客休息中心。我们在那里停下来歇歇脚,喝杯水润润嗓子。大批的游客在此休息,也吸引了当地的居民赶着一队队的骆驼聚到这里招徕生意。
一直都很喜欢骆驼,觉得它集健美、智慧、忍耐、坚毅、温顺、高贵于一身。
它健美:它轮廓清晰,线条流畅,头部微昂,修长的脖子微弯,饱满的驼峰高耸,浑圆的腰身鼓起。四肢健壮,尾巴灵活。还有那柔软的毛发,呈深棕、深啡、土黄或乳白色,温暖而又耐看。
它智慧:懂得将能量储备在驼峰里,懂得用高亢的叫声引领同伴,懂得分辩如何沙漠中的植物,甚至从不会迷失在辽阔大漠里,既使遇上狂风,也能在漫天风沙里找到方向,顺利抵达目的地。
它忍耐、温顺而又坚毅:从古至今,它背负着商人、骚客,还有文成公主,走过了唐汉,走过了宋清,在它的身后是丝绸之路,是边疆嫁旅。无论周遭如何变幻莫测,如何恶劣凶险,它跋涉的四蹄从不曾错乱,更不曾停歇。
它高贵:它的头始终高昂,优美的脖子
伸得长长的,那是它生命的姿态,那是不屈不扰,永不妥协,渺视一切艰难险阻的高傲,那是不容侵犯的尊严!
我最终取得了主人的信任,同意让我牵着一匹骆驼四处转转。我摸摸它的毛发,又搂搂它的脖子,它抬眼看看我,我也看着它,且久久地凝视着它的眼睛,想要望进它的灵魂深处-------
月牙泉
月牙泉坐落在鸣沙山的右边。四周沙丘环绕,它如一块碧玉,又如一面明镜镶嵌在金色的臂弯里。
月牙泉极小,只有一小片池塘的面积,水也不深,最浅处只有数米而已,但水质清澈,明净透底。它两头尖尖,中间微丰,酷似新月。泉边长满了芦苇,绿色的芦叶和白色的苇花倒映在水里,泉水的光波又折射在芦苇上,相映成趣。
它是这大漠中最恒久的奇迹。千百年来,地质变迁,沧海桑田,狂风使周围的细沙吹拢、聚散,无数次地改变沙丘的位置和形状,但斗转星移,风吹沙埋,它从不曾被风沙彻底埋葬过,且泉水从未满溢,也从未枯竭,始终静静地自成一泉,如一弯新月,护着几米绿水。
它是沙漠的眼睛,更是沙漠的灵魂。在周遭荒芜、粗矿的沙漠行走,难免压抑烦躁,僵硬疲乏,沙漠中恶劣的太阳和狂风更是加重了身心的疲累。所以站在这清凉、柔美的泉水边,心下顿时一片澄静,身上紧绷的神经也慢慢松施下来。于澄静放松中,更有一股隐隐的感动充塞心田,眼睛被涌上来的泪刺得辣辣的,又难受又熨帖。试想古今多少驼队曾路过这里,运货的商人,远行的浪子,新嫁的女儿,甚至还有那征战的将士,或许数日,或许数月,他们都在这荒漠里跋涉,远离亲朋,远离奢华,更远离人烟,眼前是无边黄沙,耳际是呜咽西风,一路奔波劳顿,乍然见到这清泉和芦苇,该是何等的激动啊,那奔过来的脚步也必是踉跄的吧?他们拴好驼马,在泉边坐坐,歇歇,鞠一捧泉水润润心田,失意也好,得意也罢,都暂且抛开吧,整整衣襟,理理乱发,在这遗世独立的泉里重获勇气和慰藉,于是再远的路途也可以从容继续------
我去月牙泉时,Lars和希腊朋友都觉得没意思,只远远地站着,不肯走近。是啊,对于一个异国游客来说,月牙泉无非是一潭小小的,波澜不兴的死水而已。它的神韵又岂是一个没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外国人所能理解的呢?!
飞机是北京直达敦煌的,每天仅此一班,7点多起飞,9点多就到了。下飞机后一看,只见小小的一个机场,我们那架飞机孤单地停在那里,廖廖二十几个乘客,和我们熟悉的拥挤,庞大的机场大不一样。我和Lars都有些不习惯。
走出机场,耀眼的阳光扑面而来,明亮而又强烈,如同过滤了一般纯净灿烂,但并不太热,还微微有些凉意砭肤。空气十分新鲜、清冽,我们远离了大城市的污染,乍然来到这里,都禁不住深吸了几口气,有点儿贪婪呢。
和飞机上认识的两个希腊男人一起乘的士,15分钟即到市中心,住进了同一家酒店,酒店不大,但房间设施还算齐全,也还干净,160元每间.晚。
在房间洗了澡,稍事休息,我和Lars决定到街上去看看。转了一圈,发现这里其实不能算作市,规模只相当于内地的镇。不多的几条主街道,环境还算整洁,居民也很友善,有很多的酒店,外国游客随处可见。但这里大部分店铺和商品都有点儿落后的气息,我们认为这样才是最好――我们不愿它过于现代,过于商业化,愿意它像现在这样,有点儿闭塞,有点儿落后,有点儿朴素。
早就听说这里的葡萄好,在市场上一看,果真如此,品种多,价格便宜。紫的,绿的,一串串新鲜欲滴,我实在是嘴馋,于是每种都买了点儿,回酒店拿水洗后,一尝,哇!满嘴的新鲜果汁果肉,甜滋滋的,于甜中又带一些些儿酸,真是好吃!
鸣沙山
下午三点,我们和希腊朋友在酒店门口会合,一起乘巴士去鸣沙山和月牙泉。从市内出发,一条大路直通鸣沙山公园,二十分钟左右即到。
鸣沙山是真正的沙漠。站在公园入口处,只见连绵起伏的沙丘,映衬着碧蓝的天空,在明亮的阳光下,犹如金色的山峰横亘在我们面前,一队队骆驼载着游人从沙丘底部出发,一路向上,蜿蜒在沙丘间。
我们决定不坐骆驼,自己爬上去,好更深切地体会沙漠。我们沿着骆驼留下的蹄印前行,一路风景宜人。
金黄的细沙柔软细腻,一阵风过,在沙丘表面形成圈圈海浪般的纹路,弯弯的弧形,层层漾开。间或有零星绿色跳入眼帘,那是沙漠里的奇迹――骆驼刺,它身形很矮,叶子如同茎,抵御着风沙的肆虐和阳光的暴晒,顽强地绽出一抹浅浅的绿,娇嫩新鲜,赋予沙漠以生命和灵气。
然而在沙漠中行走毕竟不如在陆地上轻松,每一步都会微微陷进去,把脚从小小的凹坑里拔出来,然后再走一步,再拔,再走,如此反复,始终无法快行,况且又是陡坡路,十分艰辛。走不多久,我们就已经口干唇燥,气喘吁吁了。抬头看看,天空碧蓝如洗,没有一丝浮云,那火辣的阳光,明亮而又刺眼,似乎没有经过厚厚的大气层,而直接将光芒倾泻在我们身上了。细细的汗珠落在沙里,很快就不见了,喉咙早已干涩,想咽口唾液润润,却连泡沫都吐不出来了。我觉得自己头昏眼花,想要晕倒在这无边的沙漠里,Lars说若坐下来就再也不想走了,我管不了这些了,一屁股坐在了沙里,一动不动,任自己暴晒在阳光里。稍息片刻,爬起来正待继续走,猛然查觉细细的沙子已经从我的腰际处钻到了裤子里,紧紧贴着皮肤,弄得我好不尴尬。
终于爬到了山顶,正待换口气,只见邻近这座沙山的另一座山更高更陡,尖尖的山顶巍然耸立,吸引着我们去亲近它。于是吸一口气,开始缓缓地攀登这更高的山峰,这次更加艰辛。坡面呈九十度,几乎垂直,没有碎石挡脚,没有树木攀援,软软的细沙一步一滑,后来我们索性甩掉鞋子,卷起裤腿,光着脚丫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前进,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滚下去。走在我前面的女孩,爬到半山腰时,手里的包包突然掉了,只见那包包骨碌骨碌,眨眼工夫就翻滚到了沙山脚,女孩眼巴巴地瞅着停不下来的包包,哭笑不得。
一行人拖着酸痛的双腿,精疲力竭地站在了沙山顶上,这里自有另一番气象。放眼望去,天空高远,如同大块水晶,蓝得耀眼,沙丘波浪般起起伏伏,无边无际,在阳光的作用下,投下道道阴影,色彩也随之变化,褐红,暖金,亮黄,深深浅浅,明明暗暗,层
次分明,纵横交错,那最远处更与天色相连,蔚为壮观。沙山顶部的路俗称“沙漠长城”,非常狭窄,只容一人行走,如同屋脊,又如巨大的鱼背,更像黄色的丝带蜿蜒飘荡。风很大,吹乱了衣襟和头发,也带来了远处的驼铃声,叮叮铃铃,在山间回响,清脆悦耳,熨贴温润------我忘了一路的辛劳,只觉得一阵激动,一股豪情在胸中回荡:大漠啊,我来了。第一次,我的脚紧贴着你的肌肤,我的鼻子呼吸着你的气息,我的心感受着你如血脉般起伏的背脊。我微微昂起头,面向沙漠,迎着太阳张开了双臂:阳光,沙漠和风啊,把我带走吧-------
我们在高高的沙山顶上流连徜徉,不肯匆匆离去。希腊朋友操着专业的长炮筒――长焦距照相机四处瞄准,又问我是否愿意在沙上用中文写下“中国”,以便他们拍照,带回希腊。当然愿意啊!我欣然应允,在沙上写了大大的两个汉字――中国。他们也在旁边写了同样大小的英文“Greece”。望着阳光里的“中国.希腊”,我思绪翻滚,胸中一阵莫名的感动和自豪。拍吧,这是我们的鸣沙山,我们的中国。中国和希腊这两大文明古国,同样走过了沧桑千年,不知我们的祖先们,是否也曾骄傲地肩并肩写下两国的名字,是否也曾讨论过孔子,老子,苏格拉底,以及柏拉图-------
骆驼
鸣沙山和月牙泉之间,有一个游客休息中心。我们在那里停下来歇歇脚,喝杯水润润嗓子。大批的游客在此休息,也吸引了当地的居民赶着一队队的骆驼聚到这里招徕生意。
一直都很喜欢骆驼,觉得它集健美、智慧、忍耐、坚毅、温顺、高贵于一身。
它健美:它轮廓清晰,线条流畅,头部微昂,修长的脖子微弯,饱满的驼峰高耸,浑圆的腰身鼓起。四肢健壮,尾巴灵活。还有那柔软的毛发,呈深棕、深啡、土黄或乳白色,温暖而又耐看。
它智慧:懂得将能量储备在驼峰里,懂得用高亢的叫声引领同伴,懂得分辩如何沙漠中的植物,甚至从不会迷失在辽阔大漠里,既使遇上狂风,也能在漫天风沙里找到方向,顺利抵达目的地。
它忍耐、温顺而又坚毅:从古至今,它背负着商人、骚客,还有文成公主,走过了唐汉,走过了宋清,在它的身后是丝绸之路,是边疆嫁旅。无论周遭如何变幻莫测,如何恶劣凶险,它跋涉的四蹄从不曾错乱,更不曾停歇。
它高贵:它的头始终高昂,优美的脖子伸得长长的,那是它生命的姿态,那是不屈不扰,永不妥协,渺视一切艰难险阻的高傲,那是不容侵犯的尊严!
我最终取得了主人的信任,同意让我牵着一匹骆驼四处转转。我摸摸它的毛发,又搂搂它的脖子,它抬眼看看我,我也看着它,且久久地凝视着它的眼睛,想要望进它的灵魂深处-------
月牙泉
月牙泉坐落在鸣沙山的右边。四周沙丘环绕,它如一块碧玉,又如一面明镜镶嵌在金色的臂弯里。
月牙泉极小,只有一小片池塘的面积,水也不深,最浅处只有数米而已,但水质清澈,明净透底。它两头尖尖,中间微丰,酷似新月。泉边长满了芦苇,绿色的芦叶和白色的苇花倒映在水里,泉水的光波又折射在芦苇上,相映成趣。
它是这大漠中最恒久的奇迹。千百年来,地质变迁,沧海桑田,狂风使周围的细沙吹拢、聚散,无数次地改变沙丘的位置和形状,但斗转星移,风吹沙埋,它从不曾被风沙彻底埋葬过,且泉水从未满溢,也从未枯竭,始终静静地自成一泉,如一弯新月,护着几米绿水。
它是沙漠的眼睛,更是沙漠的灵魂。在周遭荒芜、粗矿的沙漠行走,难免压抑烦躁,僵硬疲乏,沙漠中恶劣的太阳和狂风更是加重了身心的疲累。所以站在这清凉、柔美的泉水边,心下顿时一片澄静,身上紧绷的神经也慢慢松施下来。于澄静放松中,更有一股隐隐的感动充塞心田,眼睛被涌上来的泪刺得辣辣的,又难受又熨帖。试想古今多少驼队曾路过这里,运货的商人,远行的浪子,新嫁的女儿,甚至还有那征战的将士,或许数日,或许数月,他们都在这荒漠里跋涉,远离亲朋,远离奢华,更远离人烟,眼前是无边黄沙,耳际是呜咽西风,一路奔波劳顿,乍然见到这清泉和芦苇,该是何等的激动啊,那奔过来的脚步也必是踉跄的吧?他们拴好驼马,在泉边坐坐,歇歇,鞠一捧泉水润润心田,失意也好,得意也罢,都暂且抛开吧,整整衣襟,理理乱发,在这遗世独立的泉里重获勇气和慰藉,于是再远的路途也可以从容继续------
我去月牙泉时,Lars和希腊朋友都觉得没意思,只远远地站着,不肯走近。是啊,对于一个异国游客来说,月牙泉无非是一潭小小的,波澜不兴的死水而已。它的神韵又岂是一个没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外国人所能理解的呢?! QT,我要分呢
④ 游记600字的写敦煌的
飞机是北京直达敦煌的,每天仅此一班,7点多起飞,9点多就到了。下飞机后一看,只见小小的一个机场,我们那架飞机孤单地停在那里,廖廖二十几个乘客,和我们熟悉的拥挤,庞大的机场大不一样。我和Lars都有些不习惯。
走出机场,耀眼的阳光扑面而来,明亮而又强烈,如同过滤了一般纯净灿烂,但并不太热,还微微有些凉意砭肤。空气十分新鲜、清冽,我们远离了大城市的污染,乍然来到这里,都禁不住深吸了几口气,有点儿贪婪呢。
和飞机上认识的两个希腊男人一起乘的士,15分钟即到市中心,住进了同一家酒店,酒店不大,但房间设施还算齐全,也还干净,160元每间.晚。
在房间洗了澡,稍事休息,我和Lars决定到街上去看看。转了一圈,发现这里其实不能算作市,规模只相当于内地的镇。不多的几条主街道,环境还算整洁,居民也很友善,有很多的酒店,外国游客随处可见。但这里大部分店铺和商品都有点儿落后的气息,我们认为这样才是最好――我们不愿它过于现代,过于商业化,愿意它像现在这样,有点儿闭塞,有点儿落后,有点儿朴素。
早就听说这里的葡萄好,在市场上一看,果真如此,品种多,价格便宜。紫的,绿的,一串串新鲜欲滴,我实在是嘴馋,于是每种都买了点儿,回酒店拿水洗后,一尝,哇!满嘴的新鲜果汁果肉,甜滋滋的,于甜中又带一些些儿酸,真是好吃!
鸣沙山
下午三点,我们和希腊朋友在酒店门口会合,一起乘巴士去鸣沙山和月牙泉。从市内出发,一条大路直通鸣沙山公园,二十分钟左右即到。
鸣沙山是真正的沙漠。站在公园入口处,只见连绵起伏的沙丘,映衬着碧蓝的天空,在明亮的阳光下,犹如金色的山峰横亘在我们面前,一队队骆驼载着游人从沙丘底部出发,一路向上,蜿蜒在沙丘间。
我们决定不坐骆驼,自己爬上去,好更深切地体会沙漠。我们沿着骆驼留下的蹄印前行,一路风景宜人。
金黄的细沙柔软细腻,一阵风过,在沙丘表面形成圈圈海浪般的纹路,弯弯的弧形,层层漾开。间或有零星绿色跳入眼帘,那是沙漠里的奇迹――骆驼刺,它身形很矮,叶子如同茎,抵御着风沙的肆虐和阳光的暴晒,顽强地绽出一抹浅浅的绿,娇嫩新鲜,赋予沙漠以生命和灵气。
然而在沙漠中行走毕竟不如在陆地上轻松,每一步都会微微陷进去,把脚从小小的凹坑里拔出来,然后再走一步,再拔,再走,如此反复,始终无法快行,况且又是陡坡路,十分艰辛。走不多久,我们就已经口干唇燥,气喘吁吁了。抬头看看,天空碧蓝如洗,没有一丝浮云,那火辣的阳光,明亮而又刺眼,似乎没有经过厚厚的大气层,而直接将光芒倾泻在我们身上了。细细的汗珠落在沙里,很快就不见了,喉咙早已干涩,想咽口唾液润润,却连泡沫都吐不出来了。我觉得自己头昏眼花,想要晕倒在这无边的沙漠里,Lars说若坐下来就再也不想走了,我管不了这些了,一屁股坐在了沙里,一动不动,任自己暴晒在阳光里。稍息片刻,爬起来正待继续走,猛然查觉细细的沙子已经从我的腰际处钻到了裤子里,紧紧贴着皮肤,弄得我好不尴尬。
终于爬到了山顶,正待换口气,只见邻近这座沙山的另一座山更高更陡,尖尖的山顶巍然耸立,吸引着我们去亲近它。于是吸一口气,开始缓缓地攀登这更高的山峰,这次更加艰辛。坡面呈九十度,几乎垂直,没有碎石挡脚,没有树木攀援,软软的细沙一步一滑,后来我们索性甩掉鞋子,卷起裤腿,光着脚丫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前进,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滚下去。走在我前面的女孩,爬到半山腰时,手里的包包突然掉了,只见那包包骨碌骨碌,眨眼工夫就翻滚到了沙山脚,女孩眼巴巴地瞅着停不下来的包包,哭笑不得。
一行人拖着酸痛的双腿,精疲力竭地站在了沙山顶上,这里自有另一番气象。放眼望去,天空高远,如同大块水晶,蓝得耀眼,沙丘波浪般起起伏伏,无边无际,在阳光的作用下,投下道道阴影,色彩也随之变化,褐红,暖金,亮黄,深深浅浅,明明暗暗,层次分明,纵横交错,那最远处更与天色相连,蔚为壮观。沙山顶部的路俗称“沙漠长城”,非常狭窄,只容一人行走,如同屋脊,又如巨大的鱼背,更像黄色的丝带蜿蜒飘荡。风很大,吹乱了衣襟和头发,也带来了远处的驼铃声,叮叮铃铃,在山间回响,清脆悦耳,熨贴温润------我忘了一路的辛劳,只觉得一阵激动,一股豪情在胸中回荡:大漠啊,我来了。第一次,我的脚紧贴着你的肌肤,我的鼻子呼吸着你的气息,我的心感受着你如血脉般起伏的背脊。我微微昂起头,面向沙漠,迎着太阳张开了双臂:阳光,沙漠和风啊,把我带走吧-------
我们在高高的沙山顶上流连徜徉,不肯匆匆离去。希腊朋友操着专业的长炮筒――长焦距照相机四处瞄准,又问我是否愿意在沙上用中文写下“中国”,以便他们拍照,带回希腊。当然愿意啊!我欣然应允,在沙上写了大大的两个汉字――中国。他们也在旁边写了同样大小的英文“Greece”。望着阳光里的“中国.希腊”,我思绪翻滚,胸中一阵莫名的感动和自豪。拍吧,这是我们的鸣沙山,我们的中国。中国和希腊这两大文明古国,同样走过了沧桑千年,不知我们的祖先们,是否也曾骄傲地肩并肩写下两国的名字,是否也曾讨论过孔子,老子,苏格拉底,以及柏拉图-------
骆驼
鸣沙山和月牙泉之间,有一个游客休息中心。我们在那里停下来歇歇脚,喝杯水润润嗓子。大批的游客在此休息,也吸引了当地的居民赶着一队队的骆驼聚到这里招徕生意。
一直都很喜欢骆驼,觉得它集健美、智慧、忍耐、坚毅、温顺、高贵于一身。
它健美:它轮廓清晰,线条流畅,头部微昂,修长的脖子微弯,饱满的驼峰高耸,浑圆的腰身鼓起。四肢健壮,尾巴灵活。还有那柔软的毛发,呈深棕、深啡、土黄或乳白色,温暖而又耐看。
它智慧:懂得将能量储备在驼峰里,懂得用高亢的叫声引领同伴,懂得分辩如何沙漠中的植物,甚至从不会迷失在辽阔大漠里,既使遇上狂风,也能在漫天风沙里找到方向,顺利抵达目的地。
它忍耐、温顺而又坚毅:从古至今,它背负着商人、骚客,还有文成公主,走过了唐汉,走过了宋清,在它的身后是丝绸之路,是边疆嫁旅。无论周遭如何变幻莫测,如何恶劣凶险,它跋涉的四蹄从不曾错乱,更不曾停歇。
它高贵:它的头始终高昂,优美的脖子
伸得长长的,那是它生命的姿态,那是不屈不扰,永不妥协,渺视一切艰难险阻的高傲,那是不容侵犯的尊严!
我最终取得了主人的信任,同意让我牵着一匹骆驼四处转转。我摸摸它的毛发,又搂搂它的脖子,它抬眼看看我,我也看着它,且久久地凝视着它的眼睛,想要望进它的灵魂深处-------
月牙泉
月牙泉坐落在鸣沙山的右边。四周沙丘环绕,它如一块碧玉,又如一面明镜镶嵌在金色的臂弯里。
月牙泉极小,只有一小片池塘的面积,水也不深,最浅处只有数米而已,但水质清澈,明净透底。它两头尖尖,中间微丰,酷似新月。泉边长满了芦苇,绿色的芦叶和白色的苇花倒映在水里,泉水的光波又折射在芦苇上,相映成趣。
它是这大漠中最恒久的奇迹。千百年来,地质变迁,沧海桑田,狂风使周围的细沙吹拢、聚散,无数次地改变沙丘的位置和形状,但斗转星移,风吹沙埋,它从不曾被风沙彻底埋葬过,且泉水从未满溢,也从未枯竭,始终静静地自成一泉,如一弯新月,护着几米绿水。
它是沙漠的眼睛,更是沙漠的灵魂。在周遭荒芜、粗矿的沙漠行走,难免压抑烦躁,僵硬疲乏,沙漠中恶劣的太阳和狂风更是加重了身心的疲累。所以站在这清凉、柔美的泉水边,心下顿时一片澄静,身上紧绷的神经也慢慢松施下来。于澄静放松中,更有一股隐隐的感动充塞心田,眼睛被涌上来的泪刺得辣辣的,又难受又熨帖。试想古今多少驼队曾路过这里,运货的商人,远行的浪子,新嫁的女儿,甚至还有那征战的将士,或许数日,或许数月,他们都在这荒漠里跋涉,远离亲朋,远离奢华,更远离人烟,眼前是无边黄沙,耳际是呜咽西风,一路奔波劳顿,乍然见到这清泉和芦苇,该是何等的激动啊,那奔过来的脚步也必是踉跄的吧?他们拴好驼马,在泉边坐坐,歇歇,鞠一捧泉水润润心田,失意也好,得意也罢,都暂且抛开吧,整整衣襟,理理乱发,在这遗世独立的泉里重获勇气和慰藉,于是再远的路途也可以从容继续------
我去月牙泉时,Lars和希腊朋友都觉得没意思,只远远地站着,不肯走近。是啊,对于一个异国游客来说,月牙泉无非是一潭小小的,波澜不兴的死水而已。它的神韵又岂是一个没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外国人所能理解的呢?!
飞机是北京直达敦煌的,每天仅此一班,7点多起飞,9点多就到了。下飞机后一看,只见小小的一个机场,我们那架飞机孤单地停在那里,廖廖二十几个乘客,和我们熟悉的拥挤,庞大的机场大不一样。我和Lars都有些不习惯。
走出机场,耀眼的阳光扑面而来,明亮而又强烈,如同过滤了一般纯净灿烂,但并不太热,还微微有些凉意砭肤。空气十分新鲜、清冽,我们远离了大城市的污染,乍然来到这里,都禁不住深吸了几口气,有点儿贪婪呢。
和飞机上认识的两个希腊男人一起乘的士,15分钟即到市中心,住进了同一家酒店,酒店不大,但房间设施还算齐全,也还干净,160元每间.晚。
在房间洗了澡,稍事休息,我和Lars决定到街上去看看。转了一圈,发现这里其实不能算作市,规模只相当于内地的镇。不多的几条主街道,环境还算整洁,居民也很友善,有很多的酒店,外国游客随处可见。但这里大部分店铺和商品都有点儿落后的气息,我们认为这样才是最好――我们不愿它过于现代,过于商业化,愿意它像现在这样,有点儿闭塞,有点儿落后,有点儿朴素。
早就听说这里的葡萄好,在市场上一看,果真如此,品种多,价格便宜。紫的,绿的,一串串新鲜欲滴,我实在是嘴馋,于是每种都买了点儿,回酒店拿水洗后,一尝,哇!满嘴的新鲜果汁果肉,甜滋滋的,于甜中又带一些些儿酸,真是好吃!
鸣沙山
下午三点,我们和希腊朋友在酒店门口会合,一起乘巴士去鸣沙山和月牙泉。从市内出发,一条大路直通鸣沙山公园,二十分钟左右即到。
鸣沙山是真正的沙漠。站在公园入口处,只见连绵起伏的沙丘,映衬着碧蓝的天空,在明亮的阳光下,犹如金色的山峰横亘在我们面前,一队队骆驼载着游人从沙丘底部出发,一路向上,蜿蜒在沙丘间。
我们决定不坐骆驼,自己爬上去,好更深切地体会沙漠。我们沿着骆驼留下的蹄印前行,一路风景宜人。
金黄的细沙柔软细腻,一阵风过,在沙丘表面形成圈圈海浪般的纹路,弯弯的弧形,层层漾开。间或有零星绿色跳入眼帘,那是沙漠里的奇迹――骆驼刺,它身形很矮,叶子如同茎,抵御着风沙的肆虐和阳光的暴晒,顽强地绽出一抹浅浅的绿,娇嫩新鲜,赋予沙漠以生命和灵气。
然而在沙漠中行走毕竟不如在陆地上轻松,每一步都会微微陷进去,把脚从小小的凹坑里拔出来,然后再走一步,再拔,再走,如此反复,始终无法快行,况且又是陡坡路,十分艰辛。走不多久,我们就已经口干唇燥,气喘吁吁了。抬头看看,天空碧蓝如洗,没有一丝浮云,那火辣的阳光,明亮而又刺眼,似乎没有经过厚厚的大气层,而直接将光芒倾泻在我们身上了。细细的汗珠落在沙里,很快就不见了,喉咙早已干涩,想咽口唾液润润,却连泡沫都吐不出来了。我觉得自己头昏眼花,想要晕倒在这无边的沙漠里,Lars说若坐下来就再也不想走了,我管不了这些了,一屁股坐在了沙里,一动不动,任自己暴晒在阳光里。稍息片刻,爬起来正待继续走,猛然查觉细细的沙子已经从我的腰际处钻到了裤子里,紧紧贴着皮肤,弄得我好不尴尬。
终于爬到了山顶,正待换口气,只见邻近这座沙山的另一座山更高更陡,尖尖的山顶巍然耸立,吸引着我们去亲近它。于是吸一口气,开始缓缓地攀登这更高的山峰,这次更加艰辛。坡面呈九十度,几乎垂直,没有碎石挡脚,没有树木攀援,软软的细沙一步一滑,后来我们索性甩掉鞋子,卷起裤腿,光着脚丫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前进,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滚下去。走在我前面的女孩,爬到半山腰时,手里的包包突然掉了,只见那包包骨碌骨碌,眨眼工夫就翻滚到了沙山脚,女孩眼巴巴地瞅着停不下来的包包,哭笑不得。
一行人拖着酸痛的双腿,精疲力竭地站在了沙山顶上,这里自有另一番气象。放眼望去,天空高远,如同大块水晶,蓝得耀眼,沙丘波浪般起起伏伏,无边无际,在阳光的作用下,投下道道阴影,色彩也随之变化,褐红,暖金,亮黄,深深浅浅,明明暗暗,层
次分明,纵横交错,那最远处更与天色相连,蔚为壮观。沙山顶部的路俗称“沙漠长城”,非常狭窄,只容一人行走,如同屋脊,又如巨大的鱼背,更像黄色的丝带蜿蜒飘荡。风很大,吹乱了衣襟和头发,也带来了远处的驼铃声,叮叮铃铃,在山间回响,清脆悦耳,熨贴温润------我忘了一路的辛劳,只觉得一阵激动,一股豪情在胸中回荡:大漠啊,我来了。第一次,我的脚紧贴着你的肌肤,我的鼻子呼吸着你的气息,我的心感受着你如血脉般起伏的背脊。我微微昂起头,面向沙漠,迎着太阳张开了双臂:阳光,沙漠和风啊,把我带走吧-------
我们在高高的沙山顶上流连徜徉,不肯匆匆离去。希腊朋友操着专业的长炮筒――长焦距照相机四处瞄准,又问我是否愿意在沙上用中文写下“中国”,以便他们拍照,带回希腊。当然愿意啊!我欣然应允,在沙上写了大大的两个汉字――中国。他们也在旁边写了同样大小的英文“Greece”。望着阳光里的“中国.希腊”,我思绪翻滚,胸中一阵莫名的感动和自豪。拍吧,这是我们的鸣沙山,我们的中国。中国和希腊这两大文明古国,同样走过了沧桑千年,不知我们的祖先们,是否也曾骄傲地肩并肩写下两国的名字,是否也曾讨论过孔子,老子,苏格拉底,以及柏拉图-------
骆驼
鸣沙山和月牙泉之间,有一个游客休息中心。我们在那里停下来歇歇脚,喝杯水润润嗓子。大批的游客在此休息,也吸引了当地的居民赶着一队队的骆驼聚到这里招徕生意。
一直都很喜欢骆驼,觉得它集健美、智慧、忍耐、坚毅、温顺、高贵于一身。
它健美:它轮廓清晰,线条流畅,头部微昂,修长的脖子微弯,饱满的驼峰高耸,浑圆的腰身鼓起。四肢健壮,尾巴灵活。还有那柔软的毛发,呈深棕、深啡、土黄或乳白色,温暖而又耐看。
它智慧:懂得将能量储备在驼峰里,懂得用高亢的叫声引领同伴,懂得分辩如何沙漠中的植物,甚至从不会迷失在辽阔大漠里,既使遇上狂风,也能在漫天风沙里找到方向,顺利抵达目的地。
它忍耐、温顺而又坚毅:从古至今,它背负着商人、骚客,还有文成公主,走过了唐汉,走过了宋清,在它的身后是丝绸之路,是边疆嫁旅。无论周遭如何变幻莫测,如何恶劣凶险,它跋涉的四蹄从不曾错乱,更不曾停歇。
它高贵:它的头始终高昂,优美的脖子伸得长长的,那是它生命的姿态,那是不屈不扰,永不妥协,渺视一切艰难险阻的高傲,那是不容侵犯的尊严!
我最终取得了主人的信任,同意让我牵着一匹骆驼四处转转。我摸摸它的毛发,又搂搂它的脖子,它抬眼看看我,我也看着它,且久久地凝视着它的眼睛,想要望进它的灵魂深处-------
月牙泉
月牙泉坐落在鸣沙山的右边。四周沙丘环绕,它如一块碧玉,又如一面明镜镶嵌在金色的臂弯里。
月牙泉极小,只有一小片池塘的面积,水也不深,最浅处只有数米而已,但水质清澈,明净透底。它两头尖尖,中间微丰,酷似新月。泉边长满了芦苇,绿色的芦叶和白色的苇花倒映在水里,泉水的光波又折射在芦苇上,相映成趣。
它是这大漠中最恒久的奇迹。千百年来,地质变迁,沧海桑田,狂风使周围的细沙吹拢、聚散,无数次地改变沙丘的位置和形状,但斗转星移,风吹沙埋,它从不曾被风沙彻底埋葬过,且泉水从未满溢,也从未枯竭,始终静静地自成一泉,如一弯新月,护着几米绿水。
它是沙漠的眼睛,更是沙漠的灵魂。在周遭荒芜、粗矿的沙漠行走,难免压抑烦躁,僵硬疲乏,沙漠中恶劣的太阳和狂风更是加重了身心的疲累。所以站在这清凉、柔美的泉水边,心下顿时一片澄静,身上紧绷的神经也慢慢松施下来。于澄静放松中,更有一股隐隐的感动充塞心田,眼睛被涌上来的泪刺得辣辣的,又难受又熨帖。试想古今多少驼队曾路过这里,运货的商人,远行的浪子,新嫁的女儿,甚至还有那征战的将士,或许数日,或许数月,他们都在这荒漠里跋涉,远离亲朋,远离奢华,更远离人烟,眼前是无边黄沙,耳际是呜咽西风,一路奔波劳顿,乍然见到这清泉和芦苇,该是何等的激动啊,那奔过来的脚步也必是踉跄的吧?他们拴好驼马,在泉边坐坐,歇歇,鞠一捧泉水润润心田,失意也好,得意也罢,都暂且抛开吧,整整衣襟,理理乱发,在这遗世独立的泉里重获勇气和慰藉,于是再远的路途也可以从容继续------
我去月牙泉时,Lars和希腊朋友都觉得没意思,只远远地站着,不肯走近。是啊,对于一个异国游客来说,月牙泉无非是一潭小小的,波澜不兴的死水而已。它的神韵又岂是一个没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外国人所能理解的呢?!
⑤ 韩路游记罗布泊为什么要绕路到敦煌
危险。
古往今来,无数探险者舍生忘死深入其中,不乏悲壮的故事,更为罗版布泊披上神秘的面权纱。有人称罗布泊地区是亚洲大陆上的一块“魔鬼三角区”,古丝绸之路就从中穿过,古往今来很多孤魂野鬼在此游荡,枯骨到处皆是。
东晋高僧法显西行取经路过此地时,曾写到“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者则死,无一全者……”。许多人竟渴死在距泉水不远的地方,不可思议的事时有发生。
(5)敦煌游记攻略扩展阅读:
罗布泊古称盐泽、泑泽、蒲昌海,蒙古语及维吾尔语称“罗布淖尔”,意思是“汇入多水之湖”。历史上它也的确曾接纳西部的塔里木河、孔雀河和车尔臣河,东部的疏勒河流入的水量。在上个世纪初罗布泊还是一片汪洋,当时是仅次于青海湖的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大约在60年代左右,上游塔里木河、孔雀河流域大举开发,用水量陡增,导致汇入罗布泊的水量逐年减少,到1962年完全干涸。之后罗布泊及周边自然环境完全恶化,成为荒漠、戈壁、风蚀、盐壳、雅丹等等地貌为主的死亡之海、不毛之地、无人区。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带来的罗布泊卫星地图显示,罗布泊整体呈现出一只大耳朵的形状,从此这只大耳朵成为罗布泊的经典标志。
⑥ 敦煌莫高窟游记400字
这次出游是和几位好友去的,还有一位当地导游.
从江南坐火车,颠簸二天二夜到兰州,再换乘汽车,晓行夜宿,在第5天傍晚终于到了敦煌。
来敦煌之前,在我的印象中,它不过是伫立在黄沙红柳之间。到了敦煌,才知道自己浅薄,敦煌城繁华得很。
当车穿越长长的防风林,驶入市区的时候,这一切意料之外的东西已不再使我们关注,重要的是历经艰辛的我们终于到了目的地,大家心中不约而同地欢呼一声:敦煌,我来了!
第二天清晨,我们驱车去莫高窟。
在车上,导游一再告诫大家,到了莫高窟,不要单独行动,不要离开导游,不要胡乱照相。她称之为"三不"政策,要求大家一定坚守。
车驶出敦煌城这个绿洲,向荒漠中进发,大概开了40分钟的路程,才到了莫高窟。
莫高窟坐落在一条毫不起眼的土黄色山脉的腰间,稀疏的树林掩映着一个个洞窟,一条早已干涸的河床在它脚下横亘着,荒凉极至,萧瑟极至,却又神秘极至。
虽然敦煌除了莫高窟还有鸣沙山月牙泉那样的千古奇观,但敦煌无疑是因为有了莫高窟而成其为敦煌。这里汇集了太多的文化积淀;收藏了太多的历史画卷;也凝聚了太多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走近莫高窟,仿佛就是走进人类文明的时空长廊,使你在人类伟大与渺小的纠缠中不能自拔。
莫高窟相传始建于前秦,号称一千个洞窟,其实大概五百多个洞窟。我们在门前交了相机(相机不许带入莫高窟),跟着走进了一个个黑暗的洞窟,踏进了历史的长河。
为了保护洞窟里的绘画和塑像,莫高窟所有洞窟都没有装灯,每个洞窟里都装着先进的电子监控设备,确保文物受到保护。而且,每个洞窟都是加锁的,导游手里拿着一大把钥匙,打开洞窟,带着游人进去,出来后立即锁上,哪怕后面一批马上就要进来参观也照锁不误。
在导游人员身上,还有一件必备之物,那就是手电筒,这是参观时照明所用。在黑暗的洞窟中,人们跟着导游深一脚浅一脚往里走,忽然导游打开手电筒,照亮一片精美的壁画,开始他们早已烂熟的讲解。他们肯定对此已经漠然,讲解中并无多少感情色彩和抑扬顿挫,对人们的惊叹声也不以为然,但参观的人们却经历着内心的某种激动和思考的冲击,那小小的手电,照亮了前人的伟大,也照出我们的渺小。
参观一个洞窟接着一个洞窟,所有洞窟没有名子只有数字符号:"330窟,350窟,220窟" 它们就象 历史长路上的里程碑一样,记录着人们走向文明,创造文明的历程。也记录着一个个朝代的风貌。唐朝无疑是最杰出的,在所有洞窟中,唯有唐朝的内容最丰富,手法最高超。而到了清代,则明显看出些许衰败,壁画塑像的神韵全无,干巴巴的千篇一律,就象导游小姐说的那样,所有人物的表情特征都象慈禧太后一样。
有了莫高窟才有了敦煌,而有了藏经洞才有了莫高窟。那个难以评价的王道士就是在这里打开了敦煌之门,莫高窟一万多件难以估价的珍贵文物,也是在这里被外国人掠走。
那个被王道士发现的暗门至今仍打开着,里面什么也没有,使人难以相信,在这个简陋的洞穴中,曾经存在过那么丰富的文化矿藏;使人难以判断,这个简陋的洞穴,究竟是一个民族的荣耀还是耻辱。
中午时分,游人们在历经一场心灵的洗礼之后,疲惫地离开洞窟走向返程的车辆。空寂的大漠在正午阳光下更显得荒凉。1600年前,乐樽和尚看见三危山的佛光,开凿了莫高窟第一眼石窟,千百年来,有多少匠人艺师涉过千山万水来到莫高窟,用千万人的心血造就了莫高窟的辉煌。在这个过程中,支撑他们穷其一生的信念是什么呢?那么多的文物艺术精品,来自不同的国家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艺术手法,是何种原因导致它们从四面八方汇集敦煌?这个世界上难以解释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我们不可能也无法找到答案。我们只是敦煌的一群过客,我们来了又走了,留下几声惊叹,带走一些小纪念品,匆匆奔向下一个目的地,而莫高窟永远属于敦煌。
⑦ 不少于500字的游记(写敦煌莫高窟的)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来到历史悠久的敦煌莫高窟,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叫我小潘吧!敦煌莫高窟可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哦!四大石窟还有: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麦积山石窟。但是这些石窟都不能和敦煌莫高窟比美,因为敦煌莫高窟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窟呢!它的历史也很悠久,它修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北朝、隋朝、唐朝、五代、西夏和元朝这几个朝代都修建过。说完了这些,就跟我到敦煌莫高窟中去看看吧!
你们看,这就是敦煌莫高窟西南方向的一个洞窟:西千佛洞,你们猜这个洞有多长吗?一定不知道吧,其实这个洞有2.5公里长呢!这些泥巴彩塑在这个洞里有34个呢,但是整个莫高窟的彩塑就有2415个呢!
各种各样的石窟大小不一,最大的第16窟达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才高不到一英尺。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非常的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的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和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还有很多生活方面的画作。好了,说了那么多,我们就去参观下一个景观吧!
你们看,这个东西是一个九层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立于崖窟中段,与崖顶等高,巍峨壮观。其间有弥勒佛坐像,高36米,由石胎泥塑而成,是除了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之外的第三大佛哦!
⑧ 写敦煌月芽泉和鸣沙山还有敦煌莫高窟的游记作文400字
高窟。
我们参观了在他的身边有的则笑容了。
步入石窟,我就
被那尊高达像深深地吸
引了。要知道,我张开的手掌也只有他的一个指甲盖呢
!而且,他那副正在念经的样子是那
样一本正经,他的尊严打动了我的心灵。
石窟四周的石壁上还画着笔画,让石窟变得更加生动。这其中,我最喜
欢的就是九色鹿的壁画了。它,一只拥有九色皮毛和一颗善良的心的九色鹿,被古人画得
栩栩如生。我真不敢相信古人有那
么灵巧的双手,可以把他们画得如此生动。高窟。
我们参观了在他的身边有的则笑容了。
步入石窟,我就
被那尊高达像深深地吸
引了。要知道,我张开的手掌也只有他的一个指甲盖呢
!而且,他那副正在念经的样子是那
样一本正经,他的尊严打动了我的心灵。
石窟四周的石壁上还画着笔画,让石窟变得更加生动。这其中,我最喜
欢的就是九色鹿的壁画了。它,一只拥有九色皮毛和一颗善良的心的九色鹿,被古人画得
栩栩如生。我真不敢相信古人有那
么灵巧的双手,可以把他们画得如此生动。高窟。
我们参观了在他的身边有的则笑容了。
步入石窟,我就
被那尊高达像深深地吸
引了。要知道,我张开的手掌也只有他的一个指甲盖呢
!而且,他那副正在念经的样子是那
样一本正经,他的尊严打动了我的心灵。
石窟四周的石壁上还画着笔画,让石窟变得更加生动。这其中,我最喜
欢的就是九色鹿的壁画了。它,一只拥有九色皮毛和一颗善良的心的九色鹿,被古人画得
栩栩如生。我真不敢相信古人有那
么灵巧的双手,可以把他们画得如此生动。高窟。
我们参观了在他的身边有的则笑容了。
步入石窟,我就
被那尊高达像深深地吸
引了。要知道,我张开的手掌也只有他的一个指甲盖呢
!而且,他那副正在念经的样子是那
样一本正经,他的尊严打动了我的心灵。
石窟四周的石壁上还画着笔画,让石窟变得更加生动。这其中,我最喜
欢的就是九色鹿的壁画了。它,一只拥有九色皮毛和一颗善良的心的九色鹿,被古人画得
栩栩如生。我真不敢相信古人有那
么灵巧的双手,可以把他们画得如此生动。高窟。
我们参观了在他的身边有的则笑容了。
步入石窟,我就
被那尊高达像深深地吸
引了。要知道,我张开的手掌也只有他的一个指甲盖呢
!而且,他那副正在念经的样子是那
样一本正经,他的尊严打动了我的心灵。
石窟四周的石壁上还画着笔画,让石窟变得更加生动。这其中,我最喜
欢的就是九色鹿的壁画了。它,一只拥有九色皮毛和一颗善良的心的九色鹿,被古人画得
栩栩如生。我真不敢相信古人有那
么灵巧的双手,可以把他们画得如此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