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车盖村落遗址
❶ 马家窑文化的村落遗址房屋可以分为几类
马家窑文化的村落遗址一般位于黄河及其支流两岸的台地上。房屋多为半地穴式建筑,也有在平地上起建的,房屋的平面形状有方形、圆形和分间三大类,其中以方形房屋最为普遍。
方形房屋为半地穴式,面积较大,一般在l0平方米至50平方米之间,屋内有圆形火塘,门外挖一方形窖穴存放食物。圆形房屋多为平地或挖一浅坑开始建,进门有火塘,中间立一中心柱支撑斜柱,房屋呈圆锥形。
分间房屋最少,主要见于东乡林家和永登蒋家坪,一般在主室中间设一火塘,侧面分出隔间。
马家窑文化遗址
❷ 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木构造湖上村落遗址在什么地方被发现
新石器时代中期,克里特岛上已经有石材建造的房屋,丹麦和瑞士也发现版了属于此时权的木构造湖上村落遗址,意大利波河流域也有类似的发现。意大利半岛南端的塞浦路斯岛上,原始村落遗址历历在目,它们是由有道路相通的圆形堡垒组成的,屋顶多半也是木结构的,其内部情况可以参见中国半坡遗址中的住宅复原图。
❸ 仰韶村落遗址的房屋构造是怎样的
陕西临潼姜寨发现的仰韶村落遗址,居住区的住房共分五组,每组都以一栋大房子为核心,其他较小的房屋环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形布置,反映了原始部落的生活情况。
❹ 马家浜文化村落遗址在哪里
马家浜文化村落遗址在嘉兴市南湖乡天带桥村马家浜。
马家浜遗址是一个三河交叉的平原,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100米。1959年3月开始发掘。遗址文化层分为上下两层,出土的有骨架30具,陶器以釜类为主,鼎形器极少,以牛鼻式器型为陶器特征,陶色有一定数量的红衣陶。同时,还发掘出大量兽骨、鱼骨和菱等。从出土文物分析,马家浜遗址距今6000多年,属新石器时代(中期)。学术界称之为马家浜文化。.
❺ 对古村落遗址考察的感受
万里长城考察报告
纵观历史,长城完全是军事斗争的产物,是我国历代统治者为维护其政权而构筑的永久性防御工事.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同时也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宏伟、最壮观的古代奇迹之一,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它作为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集体力量与智慧的结晶,为世界人民所瞩目.
据说,飞向太空的宇航员曾经报告说,从遥远的月球观察地球,能够辨认出的人类工程只有两个,其中一个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世界奇迹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根据历史记载,从战国以来,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最早是楚国,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敌国,开始营建长城,随后,齐、燕、魏、赵、秦等国基于相同的目的也开始修筑自己的长城.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著名大将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国长城连起来,西起临姚,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遂称万里长城,这就是“万里长城”名字的由来.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主要是明长城.
秦长城只有遗迹残存.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动用了30万人,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长城的修建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护中原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孙中山先生曾评价:“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上大禹治水等”.汉代继续对长城进行修建.从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黑龙江北岸,全长近一万公里,古丝绸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着这条长城,是历史上最长的长城.到了明代,为了防御鞑靼、瓦刺族的侵扰,从没间断过长城的修建,从洪武至万历,其间经过20次大规模的修建,筑起了一条西起甘肃的嘉峪关,东到辽东虎山,全长6350公里的边墙.(但据报道,1990年一个徒步走完长城全长的中国人的计步器显示的是6700公里.)长城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现在经过精心开发修复,山海关、居庸关八达岭、司马台、慕田峪、嘉峪关等处已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蹬高远眺,凭古怀幽,古战场的金戈铁马似乎就在眼前.
如今,长城与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等同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
❻ 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附近的原始村落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骨耜。据此,该处原始居民可能
耜是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现在的锹,用于播种庄稼,骨耜就是骨制的耜。所版以发现骨耜意味着这一时期此地权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
地点是浙江余姚,且已出现原始农业,可推断这一遗址属于良渚文化(距今5300-4500年)。
良渚文化时期稻作农业已相当进步。稻谷有籼、粳稻之分,并普遍使用石犁、石镰。良渚文化手工业也有很高的成就,玉石制作、制陶、木作、竹器编织、丝麻纺织都达到较高水平。
❼ 西安半坡原始村落遗址的大壕沟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作用
距今6000年前有一项伟大工程,这就是围绕西安半坡原始村落遗址的大回壕沟及贯穿遗址中心答的一条东西沟道。环绕村落的大壕沟,是一条为保护居住区和全体公社成员的安全而作的防御工程,有如古代的城墙或城壕的作用。壕沟规模相当大。平面呈南北长不规则的圆形,全长300余米,宽6-8米,深5-6米,上宽下窄,像现在的水渠一样。靠居住区一边的沟沿高出对面沟沿约1米,这是挖沟时将掘出的土堆积在内口沿形成的,起加强防卫的作用。
❽ 圆形村落遗址塞浦路斯岛巨石建筑最著名的遗迹在哪
圆形村落遗址塞浦路斯岛巨石建筑,是新石器时代中期至末期在欧洲出现的一种规模宏大、版引人注目的建筑形式。权它的遗迹在英、法、德、意和瑞典、丹麦等国家都有所发现。考古学家推论,它大约是出于某种宗教或政治目的而兴建的,其形式有一石独立的、有三石搭成门框形的、有四石组成的(三石在下,一石铺面,组成类似杌子形),在法国北部的布列塔尼地区,有以单块巨石排列成行,分布达数十公顷面积的。而最著名的遗址是英国北威尔士郡斯托亨齐(Stonehenge)的环形巨石群,它大约出现于4000年前,是用重约20余吨的巨石围成的圆圈,中央还有高出一般石块的门框形牌坊。
❾ 为什么会说半坡遗址是氏族村落遗址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浐河东岸,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以上。1953年春,西北文物清理队在西安东部浐河东岸的二级阶地上发现了半坡遗址。同年9月,中科院考古研究所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发现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1954一1957年,先后进行了五次较大规模的发掘,揭露面积1万平方米。已发掘出46座房屋、200多个窖穴、6座陶窑遗址、250座墓葬,出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约1万件,还有粟、菜籽遗存。半坡遗址博物馆于1958年4月28日建成开放。
中国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在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半坡村。1953年发现,1954~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了5次发掘,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揭露面积达1万平方米。文化遗存包含有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西王村类型等。以半坡类型丰富而典型,是遗址的主要堆积,据碳14测定并经校正,年代为公元前4800~前4300年。
1958年在遗址上建成半坡遗址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除建造文物展室外,还在3000平方米的原始村落居住区盖起保护大厅。
半坡遗址中的房屋、地窖、灶坑、男女分葬的集体墓地、各种生产及生活用品等遗迹遗物,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6000多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先民生产与生活情况。对研究中国原始社会历史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该馆于1958年4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迄今已接待中外游客8000多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