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村古汉城遗址
❶ 城村汉城遗址的旅游简介
城内高胡坪是汉城的中心建筑区,揭露的一组大型宫殿建筑遗址有正殿、侧厢、庭院、天井、排水沟等,保存相当完整,出土大量的陶器、铁器、铜器等。其器形有罐、盆、钵、瓿、壶、盅、铁矛、铁剑、铜镞、弩机等。据考古队论断,城村汉城的始建年代,可能是早到西汉前期,即闽越国统治时期,其下限可能延长到西汉末或东汉初年,它的兴废与闽越族的盛衰密切相关。
城村古汉城遗址位于市区的正南,距城关35公里,为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被列为武夷山世界遗产地的古汉城遗址保护区,1996年12月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村汉城遗址发现于1958年,是1997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福建省已发现的古城址中保存较好的一座汉代古城址,也是我国江南地区比较完整的一座,它已成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一个重要景点。
武夷山人总是自豪的说,这里是双世界遗产,文化遗产人们都知道朱熹和紫阳书院,此外就大力推荐下梅村。我却在喝茶时知道左近有汉代闽粤王朝遗迹,一时神往。老蒋回去了,小平便租了车,又找来另一个朋友林警官,以充向导。司机小左听得一大早冒着寒气去古汉城,便摇头说那里不好玩,没什么可看的。早去的价值是可以不付他们认为非常不值得的部分门票。晴天清晨,大雾。建溪如温泉般蒸腾,远近树叶结着霜。雾中一路前行,途经林警官工作的地方,孤独的一片房子和农场。见古汉城路标转进小路,雾更浓,但不一时目的地到达。
暗红色大门,后面荒草和矮墙的影子。除了晨雾,我们该是最早来客了。四周寂静,一条鹅卵石路延伸至遥远的年代。今晨比昨日稍暖,霜只结在叶片边缘,所有草木都镶了一道白色。这城是曾助刘邦而战的闽粤族人,因为野心而修建的小小王城,中间山丘建造宫殿,两边高处有了望台,四面环水,明显取了守势。然而终于城破荒败,只剩下少许残迹。浓雾环绕中登上宫殿台基,不见两边了望台,只看到玻璃板下几块古老城砖。殿堂有采暖的地热管道,还有用这管道加热的浴池。虽然只是小小族群,王室在战云之下亦未曾忘记这些舒适的享受。
宫殿之下是古井,仍然有水,可饮用,旁边贴着检测报告,亦属矿物质含量可观的“矿井水”。打上来半桶水,确有许多漂浮物,据说是甘甜的。井亭边一块大牌子,写着华夏第一井。遗迹、荒草和浓雾,气氛肃杀。阳光透过来已然极淡,公路就在不远处,声音也像隔绝了一般。仍然沿着鹅卵石路走出去,据说夏天这里出没许多蛇。
按古老建筑样式,墙壁却不是砖砌,是石子、砂土、糯米等等做成的“混凝土”墙。现代生活虽早已占领这古老小村,却还留得一些从前样式的泥墙。一个角落有小戏台,空荡荡的,只有一个老者在晒太阳。见我拍照,他眼都不抬便走开去。村里的生活显然刚刚开始,清冽空气荡漾着人的气息。
城村道路狭窄鹅卵石铺就,中间一条石板,供独轮车通行,路边是流经每家每户的水渠。见到一家院子放着独轮车,冒失的进去试推,居然能平衡。放回去才看见主人在屋顶上,忙忙的作些泥瓦活儿。林警官是轻车熟路,三绕两绕出村而去。牌坊下几个人晒着太阳,几条狗懒洋洋的躺着。